2011年12月10日星期六

南方周末:北岛:只有诗歌,才能让我们的舌头得救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王寅 朱又可 2011-12-01

2011年11月12日上午,香港兆基创意书院多媒体剧场,"2011香港国际诗歌之夜"与香港教育局合作举办了一场诗人与香港中学生的诗歌分享会。

诗歌之夜的诗人们分别朗诵自己的作品,北岛最后一个登台,他读的是《走吧》和《乡音》。"这个年龄都会有困惑,这是青春期的必然阶段,只是我们困惑的来源不太一样。"朗读开始前他说。

北岛参加过香港中学生诗歌朗诵会,听他们朗诵自己的诗,他吓了一跳,"非常夸张,字正腔圆,完全是同一腔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高分"。

儿子的经历更让他痛感学校教育包括诗歌教育的问题。儿子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参加朗诵比赛。老师分配给他一首诗,题目是《假如我是一支粉笔》,大意是心甘情愿贡献自己:"我不需要你们的保护/但求你们不要让我粉身碎骨。"

北岛正和朋友一起编选一本《给孩子读的诗》。编辑定位在新诗,包括外国诗歌的翻译:"或许诗歌可与教育体系抗衡,救孩子们于水火之中。"

分享活动结束,北岛特地站起身来,嘱咐学生们去门口购买诗歌之夜专门制作的诗集:一本诗集只是一瓶水的价钱。

北岛(右)与爱尔兰诗人穆尔顿。北岛觉得国内有种"诗歌荣"的假象,其实背后往往被权力与金钱所控制。 (朱又可/图)

孩子问的总是真问题

南方周末:"诗歌之夜"是怎么办起来的?

北岛:中文大学希望我为大学做些国际交流活动。我想不如从诗歌入手。从2009年起,我们有两套计划,一个是"香港国际诗歌之夜",一个是"国际诗人在香港",相辅相成构成某种"织体",为的是让诗歌逐渐成为香港人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

诗歌节可以在短期内让人们注意到诗歌的存在,但没有常设机构不可能每年都办,但两年办一次又容易让人淡忘,于是我们开始推行"国际诗人在香港",每年分别请两位世界级诗人,邀请最优秀的译者把他们的作品译成中文,由牛津大学出版社为每位诗人出版精美的双语对照诗选。在诗人到访前,由译者或专家组成专门的诗歌工作坊,除了介绍该语种的文化背景与诗歌源流外,还带领学员细读作品。诗人访问期间举办一系列活动。到目前为止,"国际诗人在香港"已请了三位诗人:日本的谷川俊太郎、美国的迈克·帕尔玛和俄罗斯的阿尔卡季·德拉戈莫申科,下一位是美国诗人盖瑞·施耐德。

南方周末:你说过谷川俊太郎来做工作坊的时候,中学生有很多良好的反馈。

北岛:我们请谷川到拔萃男书院,差不多有三四百个中学生来参加。他们和一般观众的反应不同,非常热烈,急着问各种问题,有的孩子是学日文的,就用日文问问题,或是用日文朗诵诗。谷川那天特别高兴,最后居然唱起歌来,显然他被那种无拘无束的热情打动了。孩子们的问题乍听起来幼稚,但都是真问题,不像被学术驯化过的人拐弯抹角。

南方周末:好诗是有的,好读者是有的,只是他们之间还没有建立起联系。或者说好的读者是需要培养的。

北岛:对,需要培养,最好从小开始。这话像陈词滥调,但是实在话。到了大学,他们的整个思维方式、感知方式已经被定型了。可以说,我们整个教育系统奠基于西方的工具理性,俄罗斯思想家索洛维耶夫特别反对的就是西方的工具理性,他认为与心灵无关的知识,不仅无益,甚至有害。

我们在自己受教育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这一点。欧美从19世纪就开始对此有所反省,提倡通识教育,一个大学的好坏往往首先取决于通识教育。难道我们真希望子孙后代都成为只懂专业知识的准机器人吗?或许诗歌可与教育体系抗衡,救孩子们于水火之中。

如果有进一步的可能,比如得到基金会支持,我们还想做一套诗歌活页,选一些好诗,中英文对照,送给学生做课上或课外的读物。

精英教育把孩子"修理"了

南方周末:你在诗歌之夜的媒体见面会上,引用了林怀民的一句话"在水泥上种花",香港的文学环境就是这样的吗?

北岛:我想台湾应该比香港好些吧,总体来说,台湾文化破坏得不太厉害,香港问题很多,我刚来时挺绝望的,但绝望也会逼出做事的愿望,想试试看有没有可能改变绝望的环境。

南方周末:什么事让你绝望?

北岛:我来中文大学,最初是教诗歌写作课,我原来在美国也是教这个。说实话,美国大学生对国际诗歌的了解非常少,但至少还有一点。第一堂课我问学生,除了美国诗人以外,你们还知道几个外国诗人?一般的学生大概能举出三五个。到了香港我再问,几乎没有一个回答。他们的诗歌知识几乎是零。

我调查了一下才知道,就整个香港来说,中文大学中文系的水平应该是最好的。我还误以为香港是双语地区,学生英文会非常好,其实也不是。所谓双语指的是工具性语言,此外的水平很有限。他们根本不可能读外文诗,没时间,也没兴趣。

关键是年轻人对世界没有好奇心。这是教育的恶果。教育体制往往越是精英化,问题就越大。在整个华语地区,包括香港、大陆和台湾,都是不断把精英教育提前,为了建立一个精英教育的金字塔。我在我的儿子身上深有体会,他今年上小学一年级。总体而言,我是反对精英教育的,但我很快就意识到,这是配套一条龙——要上精英大学就要上精英中学,要上精英中学就要上精英小学,再往前就是精英幼儿园,听说香港有些父母在孩子出生前就开始着手准备了。整个教育系统是迫使孩子过早进入社会化过程。

我们做过试验,把一部分诗歌活动放到中学去做,发现他们对诗歌既热情又开放。一旦到了大学阶段,他们就被工具理性"修理"了,失去了对文学的兴趣,失去了对创造性与想象力的感应。

与"行话"和"俗话"开战

南方周末:不止一家媒体问到诗歌边缘化的问题。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北岛:这是陈词滥调。精神不一定能转化成物质,你总不能说精神就因此边缘化了吧?现在中国不是诗歌活动太少了,如果你看看那些报道,会让你产生诗歌繁荣的错觉:几乎每天都有各种诗歌事件在发生,各种诗歌杂志和诗集问世,可是又有多少好诗出现呢?从前写过诗的人,赚了钱,现在又回来写诗办刊物,无论如何,这毕竟是个好现象。

说起国内的诗歌节,背后往往都被无形的手所控制,一个是权力,一个是金钱,要不是某种政府行为,所谓的政绩;要不是房地产商赞助,总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儿。听说厦门最近搞了一个什么中国诗歌节,规模很大,花了上千万,真是劳民伤财。一些所谓的国际诗歌节,连作品都没有互译,各说各的,各念各的,怎么可能进行真正的交流?

南方周末:你在这次诗歌之夜出版的《词和世界》的序言里面写到:中国现在生活在各种不同的行话当中,诗歌界也有很多行话。在你的心目当中,一个理想的语言表达方式是怎样的?

北岛:我还是引用序言中的片断,"诗歌在词与世界之间。诗歌是用语言的钥匙,打开处于遮蔽状态的世界……如今,我们正在退入人类文明的最后防线——这是一个毫无精神向度的时代,一个丧失文化价值与理想的时代,一个充斥语言垃圾的时代。一方面,我们生活在不同的行话中:学者的行话、商人的行话、政客的行话,等等;另一方面,最为通行的是娱乐语言、网络语言和新媒体语言,在所谓全球化的网络时代,这种雅和俗的结合构成最大公约数,简化人类语言的表现力。诗歌何为?这古老的命题,在当今有着特殊的意义。"

我认为诗歌不仅没有边缘化,反而要占领中心,与上述的两类语言开战。尽管众声喧哗,但其实我们正处在全球化时代的"失语"状态,只有诗歌,才能让我们的舌头得救。

我们这次出的二十本诗集,也是一种尝试,让诗歌这最古老的形式,与纸结合在一起,做成袖珍本,让年轻人可以随意放在口袋里。一本好的诗选,只要你喜欢,就会反复阅读。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书是不会消失的,包括现代诗歌,包括唐诗、宋词和所有经典,都应该和书同在。书要做得精致,要有特殊的手感,这是任何电子工具不能取代的。

我来香港四年了,动了做事的念头。香港是个很好的平台,有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经过大家的努力,"在水泥地上种花"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正在变成现实。

原文点击








Envoyé de mon iPad

郎咸平做托郭美美早有前科

近日,宁夏卫视播出了由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对郭美美母女的专访,引来一片质疑与谩骂。本应在周五晚继续播出的该节目,也不得不停播而改为了其他娱乐节目,其影响程度,可见一斑。

民众也纷纷质疑郎咸平的采访动机,猜测郎咸平和《解码财商》为郭美美当托,甚至有人怀疑,郎咸平收受200万的贿赂。

7日中午12时许,郎咸平在个人微博做出文字回应:     

我必须严厉地斥责暴力网民包括一些名流和下流媒体的疯狂,你们可以不赞同我的专访风格,也可以合理地怀疑她们的诚信,但是你们有什么权利以低俗的语言,散播收受200万贿赂等下流的人身攻击。我必须告诉支持我的网友,请大家想想:她们是整个腐败体系的结果,而不是体系本身。要调查的是她们背后的利益链,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我不会放弃。

《解码财商》这个栏目在宁夏卫视播出,但实际的制作团队是上海的第一财经。为了求证《解码财商》是否真的被停播,负责人陆平表示,5日的节目的确停了一次。

陆平同样否认了郎咸平收费200万元的传言,称郭美美母女是节目组通过正常渠道请来的,与郎咸平本人无关。陆平表示,如果郭美美事件继续发展,他们也会继续关注和报道。  

但是这种苍白无力而又与虎谋皮的澄清方式显然不能够得到民众的认可、理解,而更谈不上信服可言了。

    郎咸平做托其实已非首次,早在2010年,其就说一套做一套的"伪善"过一回了。其一边喊着房价要跌,一边斥资巨款购买千万级高端豪宅。

20100915新华网署名文章《地产空军领袖购买上海滨江豪宅 》一文。文中有这么一段"国内楼市的多空之争又有新的进展,与谢国忠、牛刀等齐名,有内地地产业"一号空军"之称的某地产专家,近日被消息人士曝光其在上海徐汇滨江楼盘——尚海湾豪庭购买了一套千万级豪宅"。

笔者出于对其文章中所称呼的"某地产专家"的真实性存在质疑,故特此去深度挖掘了一下此文中所指的"某"具体所指的是何人,以还原整件事情一个真相。

      通过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本人键入"尚海湾豪庭 名人"等各类关键字,均无任何确切消息可供参阅,甚至百度知道上也无任何消息可供参考取证,论证一度陷入僵局。但在回顾思考后,发现或许通过其他途径可能会有所突破与获取。改变思路后,果然有所突破,发现在某知名大型论坛(天涯)中,有一篇原稿,此稿件为200812252335分由原作者名为"首府别墅"撰写发稿的。标题为《L教授最近在上海化1000多万买了黄埔江边尚海湾的豪宅?》笔者用缩写"L"代替隐去了原文中该教授的姓氏,其实该"L"教授,正是郎咸平。

后笔者与2010915,撰写了《探密哪位空军领袖购买上海豪宅》一文,并在新浪博客、搜狐博客同步发布。随后经牛刀、时寒冰两位老师分别与同年15日与16日澄清事件真相后,笔者又于同年17日撰写发布了《时寒冰牛刀怒斥谣言澄清无房》。彻底揭露了郎咸平个人的虚伪的险恶嘴脸,真可谓和郭美美母女如出一辙。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郎咸平趋于经济利益下的驱使做托行为已经绝非首次,其已经从人格上彻底污浊了经济学家的桂冠和荣耀,留下的只有唯利是图的丑陋灵魂。

至于你信不信,笔者是信了。

 

原创文章 欢迎转载 请保留作者/王瑄轶 更多精彩请关注作者博客








Envoyé de mon 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