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3日星期三

解密中国特色“内参”:直抵政治局 能量巨大(组图)

"2013年一月二十三日

内参治国"成中国特色

习近平就内参报道作批示要求杜绝公款浪费


没有封面设计,最多三四页纸,16开单篇印刷。这样一本小册子放在当下任一个报刊亭恐怕都无法引人注意。但阅读它曾是毛泽东每天的功课,也是中央领导"上班后第一件事",而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个小册子上做出关于杜绝公款浪费的最新批示,正成为各地严格落实的重要任务,这本被称作"内参"的读物里,究竟蕴藏了怎样的神秘?


阅读"内参"曾是毛泽东每天的功课

领导人上班的第一件事

内参大都被定为国家秘密 领导人上班先看新华社内参



"中央领导、各省市领导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调阅新华社内参。"许多新华社记者经常向同行们炫耀。在中国,官方新闻机构都有专为各级领导采写和编译国内外重要新闻的任务。这类新闻统称内部参考资料,简称内参,大都被定为国家秘密,只供相应级别的官员阅读。由于内参报道的真实度、敏感度、深度都远远超过公开报道,一些官员几乎不看公开出版刊物,其信息来源就是内参,并会就重要问题作出批示。

内参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也是了解民意和实际的重要渠道。目前,固定向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呈送内参的主要是新华社、《人民日报》以及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级大报和电台、电视台,其中影响最大、发稿最多、内参制度最健全的是新华社。


内参分四等 《国内动态清样附页》专供政治局常委


新华社每天都要发若干条内参,最高级别的是《国内动态清样附页》,专门提供给中央政治局常委或委员参阅,一般反映极为重大和紧急的事态。其次是《国内动态清样》和国际《参考清样》,供省部级以上领导参阅,主要反映重要动态、敏感问题和重要建议。

此外,新华社还编发内参刊物。面向地市级和司局级的是《内部参考》,反映问题的敏感度比"动态清样"要弱许多。而最低一级的是《内参选编》,主要从《内部参考》和"动态清样"中选出部分不太敏感的内容,每周一期,发至县团级等基层干部阅读。

内参读者群小能量却很大 报道取舍有讲究


"内参"的读者群主要是党政军领导层,这决定了虽然其传播范围小,能量却很大。因此,了解中国政情和领导人的工作,不可不知道"内参"机制;了解领导人的思想关注、政治考虑和领导风范,不可不知道领导人的"内参"批示。

一般来说,国内内参主要报道重要时政动向、负面新闻、争议话题、突发事件、重要技术突破、基层民意等敏感内容。这类内容不适合公开报道,但必须让中央知道。国内内参还报道重大成就、重要经验和典型。这些正面报道得到中央领导批示后,会很快转为公开报道,形成较大报道声势。国际内参则主要报道重大国际事件、重大国际外交动向、外国政要和媒体对中国的各种评价等。

而内参记者对新闻的取舍,是依据一些模糊的政治尺度,没有一个硬性框架。主要取决于两方:一方是中央文件和中央领导的指示,另一方则是新闻媒体负责人的判断。笼统地说,凡是可能侮辱、损害党的声誉的事情和问题,都是不适合公开报道的。

领袖与内参:毛泽东最爱《参考资料》 邓小平批阅最多

《参考资料》是毛泽东每日必修课 邓小平三年批百余件


在我国历任的领导人中,毛泽东一直把内参作为他增加知识和作重大决策的重要"教材"和重要"依据",其中他最爱读的就是《参考资料》。1971 年,毛泽东到外地巡视途中对各地负责人谈话时说:"我天天当学生,每天看两本《参考资料》,所以懂得点国际知识。"

而据已经公开的权威资料的统计,在新时期中央领导人中,阅读内参种类最多的是邓小平;阅读和批示内参数量最多的,也是邓小平。仅依据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的《邓小平年谱》,邓小平阅读和批示"内参"的数量达220件左右,有一半出现在1975年至1978年这三年时间。

习仲勋反映驻港工作人员违纪 邓小平批示严办


领导人信件也是内参的一种重要形式,习仲勋主政广东时曾写信反映大陆派往香港工作的人员中存在违法乱纪问题,邓小平于1988年7月4日阅后批示:"各方面反映,派在香港的人和机构(公司等)非常庞杂和混乱,贪污腐化、违法乱纪的人不是个别的。建议设立一个专门小组,花一年时间,进行整顿,撤回一批机构。对于犯罪的人,不管其后台是谁,都要迅速、从严处理,发现一个处理一个,发现一批处理一批,决不手软。"


领导人批示让内参成"尚方宝剑"


在针对内参反映的问题作出批示后,带有领导人批示的内参影印件会通过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等机构,批转到相关省市和部委领导手中。他们追加批示后,或直接解决问题,或把追加批示的内参影印件再批转到下级官员,直到问题得到解决,或有了令上级领导满意的答复。而也正是这一过程,让许多基层官员以为内参记者有"通天"之术。

内参保密面临网络挑战

耳目功能时有失灵 少数媒体和记者利用内参搞交易

近年来,地方官员为显示政绩或支持地方保护主义,常常对中央报喜不报忧,而为了防范记者的"通天"之术,自然对他们既优待又防范。一边做好自身保密一边联络感情。也有少数媒体和记者利用内参搞交易,替老板和地方政府打官司、要项目,对方则回报以金钱、广告和赞助。这导致内参的耳目功能时有失灵。

内参保密面临网络挑战 神秘色彩渐失


而随着信息采集和传播的技术发生变化,为内参保密越来越难。过去,记者手写稿件要上交内参底稿。现在都用电脑发稿,记者可以留存底稿,结果许多人把底稿改头换面,公开发表赚稿费。而网络的发达使官方难以封锁消息,矿难等突发事件往往第一时间就被曝光,这也使部分内参失去了神秘色彩。



美国厨师如何做好吃的牛油果佳肴

美国厨师如何做好吃的牛油果佳肴






白天,我们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沃斯堡水上花园(Fort Worth Water Gardens, TX)玩。



三面阶梯式的瀑布设计令人耳目一新、目瞪口呆。



沃斯堡水上花园建于1974年,设计师是已故纽约的菲利普·约翰逊(Phillip Johnson)。



晚上我们来到在Yelp上口碑不错的墨西哥海鲜餐厅。



Lazaranda Mexican Seafood Grill 位于达拉斯,用餐环境时尚,虽然已过晚上9点,食客依然络绎不绝。



开放式厨房里忙碌着厨师们的背影:



开胃小食一如既往是红色、黄色的墨西哥玉米片:





鳄梨沙拉,新鲜爽口厨师用西生菜、黄瓜片、红色菜椒、洋葱丝、白芝麻,突出牛油果的细软柔绵。



众所周知,鳄梨也叫牛油果(Avocado),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脂肪和维他命E。

平常适量食用牛油果,可预防前列腺癌、乳腺癌、老年白内障的发生,并减少中风机会。



厨师一出手,蒙特雷鲜贝牛油果(Monterrey's Sea Scallop Special)震撼上桌,15.99美元。



六只嫩煎的鲜贝,加特制调味酱料,盖上牛油果切片,再撒上胡椒粉,配上甜酸胡萝卜丝,味道啧啧称赞。



这是当日鲜鱼(Chefs Catch),15.99美元。



特制三文鱼(Salmon),13.99美元,配菜用了牛油果调味酱。



环顾四周,我分明感到:年年有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美好愿望。





离开大厨师,回到家中,想要吃牛油果的筒子怎么办



来,先把牛油果放在雪地里,滚一滚,静置5分钟,然后切开,去除果核。

. 喜欢咸口味的人,可在果肉上撒少许盐巴和胡椒粉,用勺子搅拌后,直接挖食。

. 喜欢甜口味的人,把果肉切成方块,放入冷牛奶和肉桂味的麦片中,保证让你天天喊"我还要"。


发自我的 iPad

迪拜机场的环球美食与免费吃喝

迪拜机场的环球美食与免费吃喝

来欧洲十几年了,眼看着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往返于欧洲与中国之间的航班也从空空荡荡变成一票难求。早年回国一趟来回机票才三千多人民币,现在五千多块就算捡到大便宜了。 航线热门了,参与竞争的公司也多了,每次去旅行社买票,售票小姐给推荐的各种价格优惠的转机路线看得人眼花, 结果是今年以来俺频频出入迪拜机场,而且每次都要呆上至少四五个小时。

迪拜,这座城市的名字曾经一度都快成了富贵奢华纸醉金迷的同义词了,谁知道前两年忽然也闹起了危机。不过危机归危机, 迪拜机场依然享有"全球最佳购物机场"的头衔, 这里有个九千平方米的免税店,24小时营业,还有很多欧洲名牌的专卖店,看上去就象一个巨大的购物中心。很多中国游客喜欢在迪拜买黄金、烟酒、名牌化妆品和瑞士名表,据说价格上比较有竞争力。俺不抽烟不喝烈酒,口袋里那点小钱买黄金买名表都不够,其他欧洲名牌对我更没啥吸引力,怎么打发这么长的候机时间呢,只好吃吃喝喝啦!好在迪拜机场的饭店酒吧一点不比商店少,而且还有免费吃喝的机会,对于一个百无聊赖状态中的吃货来说,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儿么?

咱们就从这免费吃喝说起。

如果你是乘坐EMIRATES的航班到的迪拜,又乘他家的航班离开,而且转机时间超过四个小时呢,EMIRATES就会给你提供一顿免费餐。 你拿着你的登机牌到T1和T3之间通道上的INFORMATION去,就可以拿到这样的免费餐券。原本是有一家专门提供自助餐的免费餐厅的,但今年在搞装修,所以我去的时候就变成了凭着这张票可以到指定的三家餐馆用餐了。哪三家呢?

这是第一家, 不用介绍了,就算你不认识牌子右边那些阿拉伯字儿, 中间那个"黄屁股"谁不认识呢?

薯条汉堡满世界都一样,我想我就别在迪拜吃了。

第二家叫COSI,也是西式简餐,什么三明治色拉之类。 好像俺兴趣也不大。

第三家是为所有长东方胃的人准备的,就是上面这家叫做"泰国特快"的店。 嗯,俺就白吃他家的吧!

这就是俺的免费餐啦,一份鸡肉蔬菜炒饭,一个春卷,外加一杯饮料, 谈不上非常美味但还不错,尤其想到是白吃的,更觉得满意啦

吃饱喝足了,开始围观周围的餐厅,发现真是各国风味五花八门。 这是一家黎巴嫩餐馆。 俺们这一代人,对黎巴嫩的记忆,除了《读者》上那些纪伯伦优美的散文诗,就是真主党民兵和贝鲁特的枪战了。黎巴嫩菜是啥样的,还真有点好奇。

看上去蔬菜挺多的, 而且似乎比较清淡。

旁边的印度烤肉店就是重口味了,墙上的招贴画是各种香料,门口还摆着五花八门的香料。

这家叫RED CARPET CAFE & SEAFOOD BAR, "红地毯咖啡和海鲜吧", 咖啡+海鲜的组合听上去颇为诡异,但在迪拜机场却挺流行,有N多家经营咖啡+海鲜的。

咖啡和海鲜的味道如何不太清楚,这些用来榨果汁的水果看上去非常新鲜。

"马粪"蛋糕个头很大, 比我平时在欧洲看到的大一号。

这是另一家咖啡+海鲜吧。

海鲜寿司做得像模像样的。

虾和蟹看上去都挺诱人

大龙虾

卖海鲜的生意最好的是这家OCEAN BASKET, "大洋篮子", 很多西方人在那里吃早饭,不过我看看这广告上的早餐,觉得实在没啥吸引力。

不是俺装蒜扮小资,这家法国点心店的东西看上去的确比大洋篮子那些粗放的早餐有诱惑力多了,我还是吃它家的吧。

所有的点心都象艺术品一样精致鲜亮

那么多种水果口味的, 你说我吃哪种好呢?

到底法国人,连个面包广告都那么有书卷气,一眼看上去象古典静物油画,十七世纪荷兰的那种。

这边还有个欧洲风格的小酒馆, 一眼看上去,恍然以为在爱尔兰呢。

橱窗里陈列着欧式的老古董, 这是收银机还是打字机啊,有人认识么?

这些落满尘土的老啤酒瓶上为什么写着"吉尼斯", 有人知道么?

男人们坐在高脚凳上喝啤酒侃大山,背后的电视上是欧洲的足球赛, 小黑板上的菜单也是英文的, 身处这样的环境里,我几乎忘记了这是阿拉伯国家了。

机场大,店多,竞争激烈,光是想喝杯咖啡就有很多种选择, 一堆国际连锁店互相打擂台:

这是美国佬的星巴克。

这是英国人的COSTA COFFEE

这是瑞士的雀巢。怎么背后画着那么多马, 瑞士不是应该画奶牛才对么,呵呵。

这是意大利的SEGAFREDO,相信在意大利呆久了的人见到这几个字脑子里都是带唱出来的,没办法,电视广告天天放,十几年都没停过,就那么首歌。 在意大利呆久了的人对咖啡也会变得很刁,所以我还是喝它家的ESSPRESSO好了。味道呢,比意大利很多历史悠久的小咖啡馆可能是差些,连锁店嘛,工业化标准化的产物,不能要求太高。

你要是什么咖啡馆都看不上,还可以到这幅大壁画旁边的自动售货机上买一杯喝:)

比起咖啡来,冰激凌行业似乎在这里没竞争,就哈根达斯一棵独苗。 嗯, 俺们吃惯了用新鲜水果手工制作GELATO的人,是咽不下这种人工香精味道和奶油味道都这么重的东东的。

哈根达斯家的小点心看着倒还不错。

吃饱喝足了,再欣赏一下机场候机厅里的瓷砖壁画。 这些壁画既现代又有阿拉伯民族风味,挺好看的。

===============================================================================================

我的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