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7日星期三

亞洲週刊-保衛「李莊們」的人權

 

保衛「李莊們」的人權

2013年7月28日 第27卷 29期

如果「李莊們」的人權獲得保障,中國「被告們」的人權就有保障,中國的法治就有希望。

重慶夜景:在冤獄被遺忘的血水中,流淌著記者和律師的汗水和淚水(新華社)

李莊是一個重視細節的人。這是不少和他打過交道的人的感覺,他對事情的要求很高,甚至是挑剔,高標準要求別人與自己,不屈不撓,是一個厲害的律師。

恰恰是這樣的一個律師,在細節中發現魔鬼,使他可以與濫權的公權力博弈,不懼強權,不畏牢獄之災,堅持到底,爭取到最後的勝利。

很多人都難以想像,他在重慶打黑案中所經歷的橫逆。他是一個扭曲體制的受害者,他在重慶打黑案的當事人都遭受刑求。他的助手馬曉軍也受盡折磨,長期不准睡覺。他為了保衛法治的最後防線,衝上法治被強權蹂躪的最前線,從北京到重慶,深入虎穴,讓自己的軀體和法律的軀體經受最殘酷的撞擊,但他頂住了這些痛苦,在不可能的時機中出手,展開了大反擊。

他靠的是法律的智慧和不信邪的生命智慧。李莊並不是「省油的燈」。他被薄熙來與王立軍所控制的重慶政法單位「惡整」,但他卻巧用「詐降」的招數,埋下了日後逆轉的伏筆。他在一審中突然認罪,舉世嘩然。但他卻保留了實力,也記錄了當局違法的證據。他在「李莊案第二季」中,更找到了反擊與重返自由的機緣。

這是比「基度山恩仇記」更戲劇性的反擊。他讓時間成為自己的朋友而不是敵人。他不斷積累能量,化負面為正面。他不會被打擊消沉,而是越戰越勇,越挫越銳,直到扭轉乾坤才肯罷休。

但李莊案的意義不在於個人的平反,而是在於對中國法治的救贖。重慶公權力的違法濫權,展現了中國政治體制的弱點——缺乏權力制衡的政治機制,缺乏自由媒體的生態,也缺乏法治的程序正義,結果導致絕對權力的絕對腐敗。

重慶打黑案最後可以扭轉局面,也和其他案件息息相關。沒有王立軍的投奔美國領事館,就不會揭開薄案迷霧;沒有谷開來毒殺海伍德案,就沒有王立軍案。這都是「連環套」,一環緊扣一環,也暴露了中國法治的要害之處。

而今天李莊來到香港書展演講,就是最新的一環,將長期以來被掩蓋的事實揭開。這不僅是為了個人的榮辱,而是為了法治的榮辱;這不僅是為了重慶打黑案,也是為了中國的政治改革。

而最重要的是事實真相。媒體的責任,就是將那些被權力掩埋了的真相重新發掘出來,在冤獄被遺忘的血水中,其實都流淌著記者和律師的汗水和淚水,最後匯聚成一條悲壯的河流,承載著中國改革號的快船,航向希望的彼岸。

李莊的故事還沒有結束。這是最新的一章,為薄熙來案的判決作出了鋪墊。如果李莊案的真相全盤浮現,那些為薄熙來辯護的理論大廈就轟然崩塌。如果「李莊們」的人權獲得保障,那麼中國「被告們」的人權就有了希望,中國的法治就有了希望。

這是李莊前來香港書展演講的最大意義。因為這是中國唯一可以自由暢論這些案件的地方,不會害怕被「因言獲罪」,不會被刑訊逼供,不會「被自殺」。這都是香港地位的重要性。李莊香港演講的潛台詞就是:給我一個香港,我可以撐起了中國的法治。這是香港書展的勝利,也是香港言論自由的勝利。■

亞洲週刊-保衛「李莊們」的人權

亞洲週刊-中國經濟的秘密花園

 

中國經濟的秘密花園

2013年8月11日 第27卷 31期

讓社會公正和均富不再成為稀缺品,讓二等公民絕跡,這是中國經濟秘密花園的公開秘密。

上海外灘夜景:李克强的新經濟學,也是回歸憲政的政治學(新華社)

中國經濟有一個難以言說的秘密——必須維持高速的增長,才可以延緩貧富懸殊尖銳矛盾的爆發。在看似花團錦簇的經濟花園中,其實隱藏著步步驚心的刺人花朵。

尤其有些花朵帶有毒刺,可以讓人致命,或是身受重傷。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長期以來都有一個悖論:經濟的高速發展,是否必須要犧牲弱勢群體,是否要犧牲環保,是否要犧牲社會公正,是否要犧牲一切可以犧牲的力量,只要為了讓GDP上升,甚至是只為了權貴資本主義的擴張,讓擁有權力的小圈子享受奢華的生活。

這就是中國經濟秘密花園的秘密。滿園春色關不住,讓全球艷羨,聞香而至。但春天的背後,卻是蕭殺的冬天,也是不少人的痛苦源頭。那些從農村到大城市打工的農民工,起碼二億五千萬人,他們都成為二等公民,被剝奪公共醫療、子女的基礎教育權、住房。他們屈辱地生活,但卻為了大城市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中國經濟發展的無情力量,就是要欺負這些最底層、最沒有反擊力量的階層。

但如今他們的希望就是李克強的新經濟學。這是美麗的傳說,還是可以實現的夢境?李克強要面對積重難返的戶籍制度,從中小型城市抓起,探索讓外地勞工都可以有戶口,打破長期以來的僵硬政策,要落實「人的城鎮化」,而不是打造只有硬件、沒有軟件、也沒有人味的空城和鬼城。

這其實是回歸人的經濟學。人不是為經濟發展而存在的,經濟發展是為了人而存在的。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釋放了人民的生產力,打破計劃經濟的枷鎖,賦予不少人選擇權和追求自己快樂的權力,但在沒有公平和法治的機制下,弱勢群體卻陷進了絕望的深淵。

新經濟學也是回歸憲政的政治學,讓十三多億中國人,都享有不可以被剝奪的公民權利,不能被任何的理由打折扣,不能被「忽悠」、被「和諧」、被「維穩」。在憲法面前,中國人都是平等的。這是中國人的憲政理想,也是全民不斷追求的目標。

而在這一刻,中國經濟也擁有歷史上從來沒有的機緣。在過去二十年間,中國所興建的基礎建設,從高速公路到高鐵,從橋樑到隧道,都超過了以前一個多世紀以來的建設,也使中國在高速公路和高鐵的里程上,名列世界前茅。而在「財富五百」(Fortune 500)排行榜上,中國企業也增至九十五家,直追美國。中國經濟總量的飆升,從現在的世界第二,估計將於兩三年之內,躍升為世界第一。這也使中國的中產階級越來越多,成為社會穩定的一股力量。

這為中國的未來作出了重要的鋪墊。世界第一的基礎建設是否可以轉化為世界一流的制度建設?是否可以讓社會公正與均富不再成為稀缺品?是否可以讓經濟上與法律上的二等公民絕跡?

這是民間的最新中國夢,是中國經濟秘密花園的公開秘密,也是李克強新經濟學要戮力實現的目標。■

亞洲週刊-中國經濟的秘密花園

蘋果日報- 創新 目光長遠 身家逾1,965億


創新 目光長遠 身家逾1,965億


■亞馬遜創辦人貝索斯以2.5億美元收購《華郵》,震撼報界。

貝索斯是個商界奇才,憑敢於創新和追求長遠利益的戰略,建立全球最大的網上零售王國,為零售帶來革命性轉變,也為自己帶來252億美元(逾1,965億港元)身家,成為美國第11大富豪。

美第11大富豪

貝索斯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電腦科學,憑着對科技的理解,畢業後在華爾街D.E. Shaw對沖基金公司任職,極速晉升為高級副主席。1994年他毅然放棄高薪厚職,向父母借來30萬美元(234萬港元),創辦全球第一間網上書店亞馬遜,結果顛覆了整個書店市場,亞馬遜越搞越大,搖身變身網上零售超市。2007年他再推出電子書Kindle,再次顛覆傳統出版業。

現年49歲的貝索斯憑着創意,再加上微觀管理,不少人都將他跟已故蘋果教主喬布斯相提並論,《哈佛企業評論》今年選出喬布斯是過去十年最佳行政總裁,其次是貝索斯。

「長遠目光、顧客至上、敢於創新!」貝索斯去年榮登美國《財富》雜誌年度最佳商業人物時,披露亞馬遜成功之道的三大元素。

1994年,他看好互聯網的商機,率先下海成立亞馬遜,大搞電子商貿,97年上市,直至創業後九年才有錢賺,投資者與分析員自然不是味兒。亞馬遜營業額自2004年飆升近10倍,股價在過去五年增加三倍,貝索斯仍是這一句:「目光要長遠!」

亞馬遜在2000年創辦Blue Origin,研發太空船、太空酒店,又在德州買地建火箭發射站,目的是要在圍繞地球軌道上建立一個可容納300萬人的太空殖民區。他還在德州深山底斥資4,200萬美元(3.27億港元)建造萬年鐘,都凸顯他的放長線哲學。


美國《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