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0日星期日

壹週刊 - 1255 - hotpot 激情的法國大廚

 

常餐以外

激情的法國大廚

改一個古怪名字可以紅透整個網絡,不得不佩服法國留學生的幽默感。
一個人離鄉別井,在距離成長地九千幾公里的異地發展,需要無比勇氣及熱情。
就像今次三位法國男主角,有米芝蓮餐廳廚師 Florian、半途出家的食店老闆 Mathieu及專業酒徒 Bruno,將自己熟悉的法國菜餚佳釀帶來香港,愛國貨,不用呼籲的。
也許習慣冷對生活的我們,都應該學習法國人的激情。

名廚落戶千萬豪裝

Florian代師傅坐鎮香港,菜式帶東南亞風味,又不失傳統法國菜風格。

來自法國西部 Franche-Comte的 Jacques Barnachon,名字未必夠 Joel Robuchon、 Pierre Gagnaire般響噹噹,不過他在當地也很有名,菜式在法國屢獲獎項,經常出任客席廚師,入行 27年,曾跟隨多位星級廚師 Jean-Pierre Silva、 Philippe Gobet等學藝。接手家人在法國 Bonnetage開設的 L'Etang Du Moulin,於 2005年獲得米芝蓮一星,後來再開設較 casual的 Jacquesalexandre,亦獲米芝蓮推介。今次獲從事鐘錶業的香港老闆力邀,衝出法國,成立海外第一間分店。

餐廳設計跟法國店不相似,面積不算大但很有氣派,設專用電梯,一副酒店格局。室內裝潢簡潔華麗,湖水綠色的牆身,配上一盞金色吊燈。貴賓房可坐十二人,可以透過玻璃看到廚房,還放有米芝蓮獎牌、古董米芝蓮指南等。另有足二千呎的室外花園及露台,讓客人飲酒吸雪茄。細微得連廚具都是由法國運來,餐具是名牌 Guy Degrenne,裝修已花掉一千萬,不惜工本。
這裡一貫名廚餐廳做法, Jacques幾個月才來巡視,平時由入室徒弟 Florian Muller肩負重任。他拜師十多年,二人關係亦師亦友,不時協助師傅出埠工作,最清楚 Jacques的煮食風格。 Florian本身曾在里昂米芝蓮二星餐廳 Nicholas le Bec擔任副廚,早有向外發展的念頭的他,獲推薦來香港做總廚。他說:「法國人着重分量及味道,香港人則要細細碟、賣相精緻,令我曾經覺得好迷失,不過現在已重新摸索香港人口味。法國店的菜式太膩太濃,香港店的菜式則着重平衡。從來沒有想過奪星,只要做好自己本分則可,客人滿意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VIP房可坐 12人,可透過玻璃看到廚房,營造出 chef's table感覺。

Jacques Barnachon長駐法國,每幾個月來港獻技。

餐廳沒有浮誇的華麗,簡單舒服而沒有壓迫感。

餐廳放了不少 Jacques在法國工作時的相片。

菜式走新派精緻路線,由 Jacques及 Florian一同設計,就如店名 La Saison的意思,強調季節時令,踏入春夏,口味會清新一點,如選用水果、食用花點綴。九成食材都是法國貨,包括家鄉 Comte的芝士、煙燻豬肉及香腸等,配上當造食材包括白蘆筍及春天白松露,增加初春氣息。口味上加入東南亞元素,如香茅、花椒、柚子等調味,令菜式帶濃厚地方色彩。 Franche-Comte地區盛產家禽, Jacques亦擅長炮製鴨肝、鵪鶉等菜式,鴨肝是店子招牌菜,在法國店曾有多達百種做法。傳統的鴨肝批,需三日時間準備,加入帶甜的黃酒醃過,幼滑帶酒香。如此格局配套,價錢不便宜,五道菜套餐每位$1,188,八道菜 Deluxe Menu每位$2,000,須在七日前預訂,亦可選擇散叫。

白蘆筍配松露忌廉、黑毛豬火腿、巴馬芝士及牛仔汁
法國白蘆筍正值當造,嫩滑多汁,配上鹹香的西班牙火腿及一片片白松露,味道濃郁。

凍鴨肝批配鵪鶉胸、焦糖洋葱及陳年黑醋
鴨肝去筋後用 Comte甜酒醃足一日,用低溫煮至軟腍入味,甘香油潤,將當地盛產的鵪鶉煎至半生熟, juicy嫩滑。

芹菜頭及蘋果配食用花及芫荽柚子汁
芹菜頭用牛奶煮過,蘋果忌廉外以食用花、紫蘇葉等裝飾,配上微酸的柚子汁,充滿春天氣息。

藍龍蝦配摩利菌燴飯及黃酒汁
法國藍龍蝦用魚湯慢煮,配上濃味的摩利菌,和用雞湯、黃酒煮成的意大利飯,層次豐富。

La Saison by Jacques Barnachon

地址:尖沙咀金馬倫道 33號
The Cameron 2樓
電話: 2789 8000
營業時間: 12nn-2:30pm,  6:30pm-10:30pm
泊車:免費代客泊車

80後的創業夢

實現做老闆的夢想,不是香港人專利。來自巴黎的 80後 Mathieu,居港三年,由投資銀行的 Banker,懷着大志變身輕食 café的老闆。他一臉驕傲地說:「我投身銀行業七年,很討厭日復日埋首在辦公室工作,終於毅然離職,與拍檔 Julien合作開設 O Delice!。開業兩個月以來,我每日都有返餐廳,一天也沒有少!在餐廳工作雖然很困身,但親自落場打點及煮食,看到客人享受我們的食物,比起幫素未謀面的人賺大錢更有滿足感。」
只有滿腔熱誠但缺乏飲食界經驗的 Mathieu,遇上另一位法國老闆 Julien,他本身在法國及倫敦高級餐廳及酒店工作十幾年,兩年前往上海開設 O Delice!,共有兩間分店。今年正好想開拓香港市場,與 Mathieu一拍即合:「 O Delice!解作好吃,希望將簡單好吃但又便宜的美食帶出法國。這裡的餐牌跟上海店差不多,賣的食物不花巧,都是簡單的三文治、法式薄餅 galette及 crepe為主,這些都是法國人經典的 comfort food,想念家鄉時就會吃!」款式雖然大路,但勝在即叫即製,除了麵包,醬汁及餡料都是自家製。而且價錢親民,不收加一,週末更有 brunch,$98至$158包咖啡及橙汁,難怪每個星期六日都爆滿。
Mathieu愛上灣仔的新舊融和,聽得出他真心喜歡香港:「香港不似北京般政治環境複雜,又沒有新加坡的悶蛋,轉變很快,相當有活力。香港人愛吃,對各國的飲食文化都很接受,來幫襯的本地人比外國人還要多。別以為我們外國人只懂蒲中環及蘭桂坊,我曾在旺角居住,經常到深水埗、佐敦等地方逛街,喜歡幫襯茶餐廳,一星期有六天都食中菜!」他的愛港之情,拍得住你同我。

Mathieu每日都在店內親自招呼客人、做薄餅,他說比以前辛苦,但相當值得!

紅酒蘑菇燴牛肉螺絲粉$102
法國家常的 Beef Bourguignon,以紅酒燴牛腩四小時,甜而軟腍,螺絲粉掛上醬汁,彈牙好吃。

朱古力醬、鹹味牛油焦糖法式可麗餅$58
朱古力醬、焦糖醬都是自家製作,配上用糖煮過的杏仁,香甜脆口,與軟綿的薄餅很夾。

巴馬火腿蕎麥薄餅$78
用意大利火腿、 Mozzarella芝士、番茄及新鮮紫蘇葉,鹹味薄餅質感較粗,免麩質蕎麥粉麥味香濃。

香脆夫人$68、南瓜湯$40
即是經典的 Croque Madame,法國火腿、芝士及 Bechamel白汁加煎蛋,麵包都是法國人開的本地廠商製作。

O Delice!

地址:灣仔蘭杜街 2號 9號鋪
電話: 2520 2311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五 10:30am-10:30pm
星期六至日 9am-10:30pm
泊車:太古廣場三期$25/小時

紳士以酒會友

法國人視酒如水,一談起酒,幾乎每個法國人都可以說足一小時,來自諾曼第的 Bruno亦不例外。文質彬彬的 Bruno,英文流利,在香港生活超過二十年,本身從事製藥及化妝品行業。他來自一個芝士世家,家人常用靚芝士配美酒,自然產生濃厚興趣。 Bruno一講酒經就滔滔不絕:「喝酒是法國人其中一種享受人生的生活方式!我們喜歡慢慢進餐,一餐飯會開幾支酒,一起談論這些酒的味道、特性,久而久之就學到不少知識。在香港可以喝到的法國酒很單一,很多產自著名產區如波爾多、勃根地,或是享負盛名的酒莊,選擇不夠多元化,其實法國酒的世界很大!」
在一次品酒會中, Bruno認識了拍檔 Stella,於是兩人為興趣合作開一間小酒館,供應自己喜歡的酒。暫時有三十款法國酒選擇,共來自十二個產區,包括了多種不同風格及口味,大部分都達最高的 AOC評級,由 Bruno親自挑選。他推介香港人不太熟悉的 Cotes du Marmadais,位於波爾多南部的 Marmande,釀製的 Rose價錢相宜,香氣馥郁。追求名牌的,可選著名酒廠 Chevalier de Lascombes的副酒,味道像五大酒莊,價錢卻大眾化得多。自釀 Duval-Leroy香檳,比起名牌更值得飲,每支都不用一千。價錢每支由$288至$1,888不等,約有三十款選擇,超過一半供應 by glass或者半支裝,相當貼心。
餐牌有十多款食物配酒,都是地道的傳統菜式,小吃有法式田螺、蛋餅等。招牌菜 Forbes Homard,用上原隻波士頓龍蝦及鵝肝,龍蝦濃湯熬足四五小時,鮮味濃郁,最適合配上清爽帶果香的 Alsace Riesling。芝士拼盤由芝士專家 Bruno挑選,有九至十款法國及瑞士芝士可挑選,別以為一定配白酒,濃味的芝士配紅酒同樣夾。 Bruno很樂意跟客人談酒經,這裡亦似朋友的家多過餐廳,不少熟客來找他把酒談天。

Bruno與 Stella兩人對法國酒有深厚情意結,不時到法國酒莊取經,部分更是直接入口,價錢更相宜。

Forbes Homard$468(兩位用)
龍蝦濃湯以炒香的蝦殼,加雜菜熬四至五小時,配薯仔、雜菌及龍蝦肉再煮,入味甘香,麵包都是由法國運來。

Confidences de Prieure-Lichire 2008$888芝士拼盤$234(大)
以波爾多的紅酒,配上來自法國及瑞士的羊奶芝士、 Brie、 Comte、 Camembert及 Emmental五款,款式不時轉換。

芝士蛋餅$82
批底都是自家製,用上 Mozzarella及 Parmasean兩種芝士製成,芝士濃郁不膩,餅底鬆化。

Vosne Romanee Cru Beaumont 2006$1,658
Bruno最喜歡這支產自勃根地的 Pinot Noir,果香平衡細膩。

Saint Amour Clos de la Rose 2010$260/半支
供應 carafe即半支分量,方便兩人分享及試多幾款酒。

店內有不少葡萄酒參考書,包括英文版《神之水滴》,供客人借閱。

Collection de Vignobles

地址:堅尼地城加多近街 71號先施西環大廈地下
電話: 2817 2112/ 2817 3889
營業時間: 11am-12mn
泊車:加多近街咪錶位$8/小時

撰文:張頌婷
攝影:胡春輝、梁炳權
模特兒: Josh@ModelOne
nextb@nextmedia.com

壹週刊 - 1255 - hotpot 激情的法國大廚

稱霸腦界13年 XP拜拜! | 蘋果日報 | 副刊 | 科技 | 20140330

陪伴了大家十多個年頭的Windows XP,會在4月8日,完全停止支援。到底XP有多出名?令這麼多人依依不捨。

2001年XP正式開售,目的是接替當時的Windows Me。其後,XP在2007年錄得百份之76.1市場佔有率,可說是總有一部在附近。而截至去年12月,XP仍有百份之28.98的佔有率。不能不說一聲佩服!
一打開電腦,看到那張藍天綠地的預設桌布!大家一定印像深刻。它是由一位攝影師在美國加州拍攝的,看過這張相的人,超過10億個。
Microsoft前幾年想以Vista取代XP,可惜完全不入流,轉眼間就被淘汰。之後在Netbook、平板上都有XP的身影。
直到這一刻,全球約有220萬部提款機,接近三份二仍在使用XP,可說是控制我們的經濟命脈。
無論如何,XP的離開,都是鐵一般的事實,大家還是快升級到Windows8,或轉用Mac機吧!

稱霸腦界13年 XP拜拜! | 蘋果日報 | 副刊 | 科技 | 20140330

我也可以封殺你 | 蘋果日報 | 副刊 | 名采 | 20140327

藝人杜汶澤公開聲援台灣人反服貿,遭北京某間娛樂公司封殺,總裁聲稱:「我投資製作的電影,絕不用杜汶澤。有杜汶澤參與的任何項目,我主控的公司絕不參與(投資、營銷)。」輿論瘋傳下,變成杜汶澤遭大陸巿場封殺,其實封殺他的,只是某民間製作公司而已。一個藝人,只要有巿場,有商業價值,怎可能被一間民間製作公司封殺掉?而且,你有你封殺,我有我封殺,製作公司可以封殺藝人,若所有港台藝人團結一致,集體封殺製作公司,凡那間公司有份投資、營銷的所有工作都拒絕接受,結果又如何呢?
正因為封殺杜汶澤的是民間製作公司老闆,整件事才更加令人厭惡。一個在專權統治下求存的人,好不容易有了點權力,在小範圍內有了點話事權,就急不及待地展示權力慾,封殺別人說話的權利。香港的包容膠們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中國人跟中國政府是兩回事。錯了,他們是一回事,絕大多數在專權統治下掙扎求存的中國人都希望成為權力的一部分,他們不討厭權力,只是討厭自己沒有權力。某一天,他們在小範圍內擁有一點點小權力,他們就會成為封殺杜汶澤的那種小總裁。絕大多數人都是,不會冤枉他們的。
https://www.facebook.com/yoyo.kowaiyin

高慧然

我也可以封殺你 | 蘋果日報 | 副刊 | 名采 | 20140327

經濟大戰 | 蘋果日報 | 副刊 | 名采 | 20140327

普京吞併克里米亞,奧巴馬很軟弱,只能發揮「Sound-bite天才」,靠一張嘴「譴責」。
奧巴馬的言論很可笑:「你俄國只是地區強權,我美國才是全世界強權」。奧巴馬又說:「不要以為武力吞併一個地方,就表示你很強大。」
這種Sound-bite,像小學生打架之後的哭訴。一個肥仔給一個很兇的小同學打了一巴掌,肥仔不敢還手,捧着臉,哭喊:「你以為你好叻咩?你以為這樣欺負人,你就是全球的老大了耶?不,我才是真正的老大。」
奧巴馬的服軟,一露無遺。自從叙利亞內戰,奧巴馬初初揚言出兵,普京一聲怒喝,即刻縮手,普京已經看穿了奧巴馬的底牌。鬥嘴皮沒意思。然後,看看「制裁」如何。
俄國不是伊朗。俄國每天向歐洲輸出二百萬桶石油,「制裁」之後,歐洲每天需要的七百萬桶石油入口,少了三分一,汽車燃油即刻漲價。
「金融時報」算帳:歐美一制裁俄國,德國手上跟俄國簽的訂單馬上報廢:汽車和電子用品不准銷出俄國,德國製造業馬上少了三萬個職位。
還有,俄國的大企業,多年向歐洲的銀行貸款。兩年來,俄國借了一千六百億美元。你制裁我,我可以不還錢。借了錢給俄國企業的歐洲銀行:法國最多,五百億美元,英國也是二百億的債主。銀行信貸評級,會下降多少?基金會損失幾多?
俄國人在美國,有七百五十億美元股票證券,奧巴馬宣佈,一個月內必須拋貨,到期全部是廢紙?
俄國也會報復。法國向俄國賣軍火,德國也在傾銷平治和寶馬,英國的金融服務業,全部停下來,歐洲的經濟,準備好另一波衰退了沒有?
唯一可以得益的,是早就「脫亞入歐」,但現在又可以自稱為歐美之外的日本。向歐洲的訂單,如果俄國轉過來,日本能接多少,就接多少好了,日本沒有參加制裁的義務,因為我想造核彈,你美國不讓我擴軍。日本可以乘機談判北方四島主權,中國在一旁,靜悄悄看着。
美國的經濟「全球一體化」,此時弱點都暴露。不錯,所謂Globalization,二十年來下面好多人賺了大錢,但是,最終你的意志沒有了,公義也蒸發了;而且,一時贏得了世界,卻失去了靈魂,你要跟撒旦對決時,你連自己,也失去了。
(訂正:昨日本欄,中國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饒戈平誤植為錢戈平。謹此致歉。)

經濟大戰 | 蘋果日報 | 副刊 | 名采 | 20140327

鄭樹森︰ 張愛玲與夏志清 | 蘋果日報 | 副刊 | 蘋果樹下 | 20140330

 

二○○○年夏志清先生應老朋友劉紹銘先生之邀,在王德威教授陪同下,偕夫人王洞自紐約飛來香港,參加嶺南大學的「張愛玲與現代中文文學」國際研討會。在新界屯門嶺大見面時,神采飛揚,但一直大呼是「冒死前來」,因為稍早心臟有毛病,每天都在服藥,加上長途飛機高壓機艙中氧氣大減,較易發病。夏先生一九二一年出生於上海,來港開會時已快八十歲,見面時我改口稱為「夏公」,會議第一天第一場的發言稿也以〈夏公與「張學」〉為題,在他和夫人面前宣讀。會議期間他一再表示,過去沒有人這樣稱呼他,倒是劇作家夏衍在大陸被尊稱夏公。二○○二年春會議記錄以《再讀張愛玲》為題在港出版。快郵紐約後,收到日期是五月四號的一封信,再次提及此事,如下:
《再讀張愛玲》此書收到想已近一個月了,一到就看了〈夏公與「張學」〉此文,文章雖短,份量卻極重,要向你道聲謝。在文章裏稱我為「公」的想還是第一次,一般大陸人心目中的「夏公」想還是夏衍。我書裏張愛玲章提到四位女作家,主要想在美國讀者面前提高張的地位,讓他們驚奇一下。五十年代初期Flannery O'Connor在文藝季匯上已有小說發表,可惜我一篇也未看。後來(來哥大之後)把她的短篇小說全看了,覺得她在成就方面,的確可與愛玲相比,要寫文章講明此點就很困難。
夏公在《現代中國小說史》(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一九六一年初版)張愛玲專章裏提到的四位女作家,分別是:(一)徐志摩一九二○年代譯介的紐西蘭短篇小說家曼殊斐爾(Katherine Mansfield);(二)一九三○年以短篇小說集《盛開的猶大花》(Flowering Judas)崛起美國文壇的德克薩斯州短篇大家凱薩琳.安.泡特(Katherine Anne Porter;這部著名短篇集香港美新處的今日世界社一九七○年推出中譯本,由於梨華、陳祖文、王敬羲、戴天四人合譯);(三)一九四一年第一本短篇小說集《一簾綠色》(A Curtain of Green)得凱薩琳.安.泡特作序推薦而備受矚目的密西西比州短篇名家尤多拉.韋爾蒂(Eudora Welty;台灣最早譯介韋爾蒂的是夏濟安先生,選自這本成名集的短篇〈寒笛〉"The Whistle"一九五○年代中葉就有英中對照評註版發表於趙麗蓮教授主持的《學生英語文摘》,一九五九年收入商務版《現代英文選評註》);(四)一九五一年以中短篇集《小酒館的悲歌》(The Ballad of the Sad Cafe)被譽為戰後新生代最強音的喬治亞州小說家卡森.麥克勒絲(Carson McCullers;台灣讀者普遍認識這位女作家最早可能是通過林懷民一九六九年的中篇小說《蟬》,香港今日世界社遲自一九七五年才推出金聖華的中譯本)。
夏公拿來和張愛玲相比的四大名家,都以短篇小說見知於世,更因文字精緻經常被選作範文。後三位(泡特、韋爾蒂、麥克勒絲)都出身美國南方,地域色彩濃厚,以女性身份細察南部的風土人情,尤其是狹隘、敗落、和心理扭曲,至今仍歷久猶新。夏公二○○二年五月四日信中提到的法蘭妮.奧康納(Flannery O'Connor)和麥克勒絲一樣,也是喬治亞州人,作品中人物的偏激狂熱,常被視為南方「怪誕」(grotesque)之代表;但她本人曾有此反駁:北佬看來怪誕的,如果真是這樣,在我們這裏只是日常現實。奧康納在二戰後曾到保羅.安格爾(Paul Engle)主持的愛奧華大學作家工作坊(University of Iowa Writers' Workshop)進修,先後在當時美國最老的文藝季匯《史萬尼雜誌》(Sewanee Review)發表五則短篇,自此聲譽鵲起,美國著名女詩人伊麗莎白.比修(Elizabeth Bishop)嘗言:奧康納小說蘊藏的真正的詩,遠遠超過一打以上的詩集;由此可見其文字之功力及才華。一九五二年出版的長篇小說Wise Blood(一九八四年何欣先生將題目譯作《智血》;一九七九年由大導演John Huston搬上銀幕),就是得保羅.安格爾的鼓勵,以三則短篇重組改寫而成。奧康納的短篇,除了《史萬尼雜誌》,僅曾在筆陣鼎盛的兩份季匯《宗派雜誌》(Partisan Review)和《巴黎雜誌》(Paris Review)出現過,因此夏公所說的「文藝季匯」應或包括這兩份一九五○年代人文學界無不知曉的季匯。
夏公來信接續指正拙文中一點,如下:
大文謂我赴美前即已念過7 Types of Ambiguity〔鄭按:即《七種歧義論》〕,倒與事實不合,上海工部局圖書館無此書,想不到北大library也無此書。我的那冊Seven Types(1947年新版,New Directions),倒是我到了Gambier〔鄭按:甘比爾,即俄亥俄州墾吟學院Kenyon College所在地〕,四八年正月十二在Kenyon學院書店裏買到的。所以初看此書是我Kenyon那段時間。…Allen Tate〔鄭按:泰特,新批評大將,曾任教墾吟學院〕我見過兩次,並未和他談過話,談不到「接觸」。首次他來Yale演講Our Cousin, Mr. Poe〔鄭按:題目是〈我們的表兄弟坡先生〉,即美國大詩人艾德格.愛倫.坡〕,第二次我在華府看到。Jacques Barzun〔鄭按:雅克.巴爾贊,法國出生的西方文化史大師〕以President身份主持了一個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Letters〔鄭按:美國藝文學院〕的年會,Ransom〔鄭按:蘭遜,新批評首腦,曾任教墾吟學院,並為新批評及南方文學陣地的季匯《墾吟雜誌》(Kenyon Review)創匯主編〕,Tate都在台上,我是audience的一名,會後也無勇氣走上台,同Ransom講幾句話。這是我見到他的最後一次。
夏公這個回應是針對拙文中談新批評的一段話,現引錄如下,望能不說自明:「夏公在出國赴美前就念過英國評論家燕卜蓀(William Empson,1906-1984)的成名作《七種歧義論》(Seven Types of Ambiguity,1930)。燕卜蓀出道時與美國新批評學派並無瓜葛,但其特重文字、肌理之批評手法與後者異曲同工。夏公到耶魯大學攻讀英國文學博士時,上過布魯克斯(Cleanth Brooks,1906-1994)的課,另與蘭遜(John Crowe Ransom,1888-1974)和泰特(Allen Tate,1899-1979)也有接觸。布魯克斯以形式主義的詩分析馳名;泰特則以短篇小說的形式主義分析飲譽。兩人都有純理論文字,但似又不及蘭遜在說明及體系方面之完整。這三位新批評大將雖然都是老師,夏公後來並因此在新批評的陣地《墾吟雜誌》(Kenyon Review)發表英文論文;但夏公討論英國沿襲新古典主義詩風的George Crabbe(1754-1832)的博士論文(部份曾在台北的英語學報Tamkang Review草創期發表),卻由波陶(Frederic A. Pottle)指導。當時波陶在耶魯大學英文系應該比較資深,對英國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都有研究,但雖和新批評學派的幾位同事聲氣相通,倒不是其中一員。整體而言,夏公評論的基本立場雖然與自身俱足、就文論文的新批評學派並無二致,但也有些差異。首先是酌量引入作者生平;這一點較接近燕卜蓀,有異於新批評堅守文本、不涉任何外緣的運作。其次是比較文學的角度,尤其是類同性(affinity)比較;這方面極可能源自夏公對西洋文學的廣泛興趣。夏公出國前的興趣和出國後親炙新批評學派的機緣,都令其文論與當時美國漢學界大相逕庭。後者忽視分析、義理,仍以實證主義的考據、版本等為終極關懷,而眼界不及現代中國文學;哈佛大學中國文學教授海陶瑋(James Hightower)甚至認為五四運動後就無文學可言。因此夏公一九五○年代的張愛玲論析,無論是當日的華文學界或西方漢學界,恐怕連『逆流而上』都談不上,只能視為『荒野的吶喊』」。
夏公在新大陸這一聲孤獨的吶喊,意想不到的是,半個多世紀以來迴響不絕,既有「張派」傳人之湧現,復有至今不斷的「張學」,更不要說徹底顛覆了舊大陸一九四九年後魯迅、茅盾和巴金的「新」座次。

鄭樹森

鄭樹森︰ 張愛玲與夏志清 | 蘋果日報 | 副刊 | 蘋果樹下 | 20140330

拳王駕「鍍金」法拉利 被嘲亳無品味 | 即時新聞 | 國際 | 20140331

 

(互聯網)

英國倫敦街頭近日泊了一部金色法拉利(圖),吸引途人駐足拍照,惹人爭論。
該部價值20萬英鎊(258萬港元)的法拉利 458 Spider Convertible,泊在騎士橋一間健身室外,車主是來自伊拉克的Kickboxing世界冠軍Riyadh al-Azzawi。引人注目的是,車全身金光閃閃,相信是Riyadh為了襯托他贏得無數金牌,花4,000鎊(51,631港元),為跑車貼在金色車膜。
Riyadh職業生涯展開以來,47戰未嘗一敗,2008年摘下世界冠軍後,蟬聯至今。
這樣一部金色法拉利在英國絕無僅有,吸引途人注目,不過一個叫Car Expert的網誌,直指Riyadh的「鍍金」法拉利豪無品味可言。
英國《星期日鏡報》/《都市報》

拳王駕「鍍金」法拉利 被嘲亳無品味 | 即時新聞 | 國際 | 20140331

探寻吴哥遗迹之旅

 

作者: 喜喜 来源: PCWORLD中国 更新时间:2014/3/4

柬埔寨 拍摄器材:尼康D70,光圈F16,快门1/400秒

在此之前,我对柬埔寨的全部印象,不过只是停留在梁朝伟饰演的苏慕云在《花样年华》里的那张字条还有那句话。他把他的脸还有他深藏于内心的秘密,埋在Angkor斑驳的砖墙里,藏在砖墙上古老的洞里,然后,以枯草封缄。从此以后,除了吴哥,没有人会知道那个秘密。那么,你无论你是想开始新的生活,亦或你始终无法忘掉过去,那只是因为你没有埋葬内心的秘密因此无法释怀,所以,你一定要到吴哥去。

那奇迹般的高棉的微笑

吴哥全貌 拍摄器材:尼康D70,光圈F11,快门1/250秒

到达暹粒后,把东西一股脑扔在了在Dead fish事先预订的15美元一间的标准间的地板上,便沉沉的睡去。天亮之后,吴哥才显露出了它的本来面目。

吴哥窟是柬埔寨人最大的骄傲,其占地面积约208公顷,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建造这座伟大寺庙的是苏利亚瓦尔曼二世,他于1113年即位后便积极开拓疆土,并动用了全国最好的工匠、彩绘师、建筑师及雕刻家,历时整整37年,吴哥窟才终于完工。整座建筑都以巨大石块砌成,给人以巨大的震撼。

吴哥南大门 拍摄器材:尼康D70,光圈F4,快门1/400秒

在大吴哥的南门,我终于看到了巨石垒成的那面脸孔,东南西北,四张面孔分别朝向四个方向,当它真真切切地矗立在我的面前,静谧而沉默,却仿佛早已洞悉这世间的一切。虽然,我曾在画册中甚至在梦中见过它无数次,可是当我第一次亲见时,还是不禁愣住了。此时此刻,我终于给了自己一个充分的理由,承认吴哥是一个奇迹。

天女浮雕墙 拍摄器材:尼康D70,光圈F8,快门1/90秒

巴戎庙外墙内侧保留尚好的天女浮雕墙,是最动人的景点之一。“Apsara”是“天女”的梵文名称。如果你在日出时分,近距离地观察吴哥窟浅浮雕上的Apsara,彼时,阳光一寸寸地爬升,抚过她的裙裾、腰带、裸露的胸部、脖颈上一圈圈的项链,最后,她的身体完整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几乎所有的雕像都是残缺不齐的。当你真真切切地面对着那些散落的、残破的精美石头,能做的,只有感叹。

拍摄器材:fuji tx-2,光圈F8,快门1/60秒

塔普隆寺(ta phom寺)也叫大树寺,在这里,古树与寺庙痴缠交错。生长迅速的热带树木发疯似的在寺庙的墙壁上肆意攀爬,纠缠着石屋、雕像,不放过任何的缝隙,甚至不惜扭曲膨胀自己的身体。好莱坞电影《古墓丽影》就是在这里取景拍摄的。而很多欧美的游人,也正是因为这部动作电影,才认识了塔普隆寺。而塔普隆寺本身,则仿佛天天上演着动作大戏,可是没有人知道,片子的最后,究竟是树战胜了建筑,还是建筑战胜了树。

精致迷人的女王宫

拍摄器材:尼康D70,光圈F7,快门1/200秒

女王宫距离吴哥城几十公里,是一座小小的,但十分精致的庙宇,是供奉印度教三大神的。其雕刻十分精美,每个形象神态各不相同,都很优雅完美。

走到了女王宫的近前,在如此近距离的观察下,我才发现,在古树簇拥下显得很小的女王宫,靠近时却原来是如此的精致迷人。寺庙略显得有些狭窄。石雕层叠在一起显得有些拥挤但却丝毫掩盖不了它的精致。石雕上的花繁叶茂,奇珍异兽,甚至衣服上的褶皱或者长裙的裙脚都栩栩如生。又是Aspara!她时时刻刻活在任何一个古迹中。于是在这片舞者的艳丽世界,在倒塌的废墟,经过时间磨练的的门窗,斑驳的墙上,唯有天女在舞蹈着,不停不息。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似乎颠覆了自己内心的世界。

拍摄心得:

这次出行,我携带了我的D70。给它配上了18-35mm/f3.5-4.5和50mm/1.8两款镜头。这是两只尼康中档镜头,特点是成像锐利同时比较轻便,尤其是第二个定焦头的大光圈的优势能比较容易拍出成像较好的片子。在购入后使用一段时间后,它稳定的性能,快捷方便的操作,让我决定随身携带作为这次行摄的主力机型。虽然我同样也携带了一款fuji tx-2胶卷相机,但是这款主要是为了追求独特的宽画幅效果。数码的快捷方便,节约成本也让我觉得带上一款数码单反很有必要。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尼康数码单反相机未使用全幅CCD,所以传统35mm相机镜头在装到数码机身上后焦距需乘以1.5的转换率。所以这两只镜头大约覆盖了传统35mm相机上分别是27-52mm和75mm的焦段。这样一般的拍摄需求两款镜头都能够胜任了。

拍摄技巧:

吴哥窟正门是朝西的,所以下午拍比较好看,但是我上午的光线很柔和,也别有一番情趣。

如果有时间的话,尽量在吴哥窟多呆几天,因为想出好照片的话,恐怕得等待时机,揣摩最佳角度和时间,所以有的地方要去多次。

拍日出的小吴哥和日落的巴肯山的时候,最好提前去找个比较好的位置,提前拍摄几张,测试光线,以免手忙脚乱。不要等到日出或者日落后就急匆匆的收拾器材,尤其在拍日落后,大概等个几分钟会有彩霞出现,很美丽也很惊喜。

在吴哥窟转要有耐心,也许你不经意间就能碰到站在一束光前面的和尚或者意想不到的美景,所以随时准备好手中的相机才是王道。

很多寺庙很暗的,所以三脚架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觉得背着太沉,可以选择碳素脚架减轻一些负担。

探寻吴哥遗迹之旅

探寻吴哥遗迹之旅

 

作者: 喜喜 来源: PCWORLD中国 更新时间:2014/3/4

柬埔寨 拍摄器材:尼康D70,光圈F16,快门1/400秒

在此之前,我对柬埔寨的全部印象,不过只是停留在梁朝伟饰演的苏慕云在《花样年华》里的那张字条还有那句话。他把他的脸还有他深藏于内心的秘密,埋在Angkor斑驳的砖墙里,藏在砖墙上古老的洞里,然后,以枯草封缄。从此以后,除了吴哥,没有人会知道那个秘密。那么,你无论你是想开始新的生活,亦或你始终无法忘掉过去,那只是因为你没有埋葬内心的秘密因此无法释怀,所以,你一定要到吴哥去。

那奇迹般的高棉的微笑

吴哥全貌 拍摄器材:尼康D70,光圈F11,快门1/250秒

到达暹粒后,把东西一股脑扔在了在Dead fish事先预订的15美元一间的标准间的地板上,便沉沉的睡去。天亮之后,吴哥才显露出了它的本来面目。

吴哥窟是柬埔寨人最大的骄傲,其占地面积约208公顷,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建造这座伟大寺庙的是苏利亚瓦尔曼二世,他于1113年即位后便积极开拓疆土,并动用了全国最好的工匠、彩绘师、建筑师及雕刻家,历时整整37年,吴哥窟才终于完工。整座建筑都以巨大石块砌成,给人以巨大的震撼。

吴哥南大门 拍摄器材:尼康D70,光圈F4,快门1/400秒

在大吴哥的南门,我终于看到了巨石垒成的那面脸孔,东南西北,四张面孔分别朝向四个方向,当它真真切切地矗立在我的面前,静谧而沉默,却仿佛早已洞悉这世间的一切。虽然,我曾在画册中甚至在梦中见过它无数次,可是当我第一次亲见时,还是不禁愣住了。此时此刻,我终于给了自己一个充分的理由,承认吴哥是一个奇迹。

天女浮雕墙 拍摄器材:尼康D70,光圈F8,快门1/90秒

巴戎庙外墙内侧保留尚好的天女浮雕墙,是最动人的景点之一。“Apsara”是“天女”的梵文名称。如果你在日出时分,近距离地观察吴哥窟浅浮雕上的Apsara,彼时,阳光一寸寸地爬升,抚过她的裙裾、腰带、裸露的胸部、脖颈上一圈圈的项链,最后,她的身体完整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几乎所有的雕像都是残缺不齐的。当你真真切切地面对着那些散落的、残破的精美石头,能做的,只有感叹。

拍摄器材:fuji tx-2,光圈F8,快门1/60秒

塔普隆寺(ta phom寺)也叫大树寺,在这里,古树与寺庙痴缠交错。生长迅速的热带树木发疯似的在寺庙的墙壁上肆意攀爬,纠缠着石屋、雕像,不放过任何的缝隙,甚至不惜扭曲膨胀自己的身体。好莱坞电影《古墓丽影》就是在这里取景拍摄的。而很多欧美的游人,也正是因为这部动作电影,才认识了塔普隆寺。而塔普隆寺本身,则仿佛天天上演着动作大戏,可是没有人知道,片子的最后,究竟是树战胜了建筑,还是建筑战胜了树。

精致迷人的女王宫

拍摄器材:尼康D70,光圈F7,快门1/200秒

女王宫距离吴哥城几十公里,是一座小小的,但十分精致的庙宇,是供奉印度教三大神的。其雕刻十分精美,每个形象神态各不相同,都很优雅完美。

走到了女王宫的近前,在如此近距离的观察下,我才发现,在古树簇拥下显得很小的女王宫,靠近时却原来是如此的精致迷人。寺庙略显得有些狭窄。石雕层叠在一起显得有些拥挤但却丝毫掩盖不了它的精致。石雕上的花繁叶茂,奇珍异兽,甚至衣服上的褶皱或者长裙的裙脚都栩栩如生。又是Aspara!她时时刻刻活在任何一个古迹中。于是在这片舞者的艳丽世界,在倒塌的废墟,经过时间磨练的的门窗,斑驳的墙上,唯有天女在舞蹈着,不停不息。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似乎颠覆了自己内心的世界。

拍摄心得:

这次出行,我携带了我的D70。给它配上了18-35mm/f3.5-4.5和50mm/1.8两款镜头。这是两只尼康中档镜头,特点是成像锐利同时比较轻便,尤其是第二个定焦头的大光圈的优势能比较容易拍出成像较好的片子。在购入后使用一段时间后,它稳定的性能,快捷方便的操作,让我决定随身携带作为这次行摄的主力机型。虽然我同样也携带了一款fuji tx-2胶卷相机,但是这款主要是为了追求独特的宽画幅效果。数码的快捷方便,节约成本也让我觉得带上一款数码单反很有必要。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尼康数码单反相机未使用全幅CCD,所以传统35mm相机镜头在装到数码机身上后焦距需乘以1.5的转换率。所以这两只镜头大约覆盖了传统35mm相机上分别是27-52mm和75mm的焦段。这样一般的拍摄需求两款镜头都能够胜任了。

拍摄技巧:

吴哥窟正门是朝西的,所以下午拍比较好看,但是我上午的光线很柔和,也别有一番情趣。

如果有时间的话,尽量在吴哥窟多呆几天,因为想出好照片的话,恐怕得等待时机,揣摩最佳角度和时间,所以有的地方要去多次。

拍日出的小吴哥和日落的巴肯山的时候,最好提前去找个比较好的位置,提前拍摄几张,测试光线,以免手忙脚乱。不要等到日出或者日落后就急匆匆的收拾器材,尤其在拍日落后,大概等个几分钟会有彩霞出现,很美丽也很惊喜。

在吴哥窟转要有耐心,也许你不经意间就能碰到站在一束光前面的和尚或者意想不到的美景,所以随时准备好手中的相机才是王道。

很多寺庙很暗的,所以三脚架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觉得背着太沉,可以选择碳素脚架减轻一些负担。

探寻吴哥遗迹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