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5日星期四

蘋論:北京當權者的剛愎與軟弱 | 蘋果日報 | 要聞港聞 | 20140515

 

蘋論:北京當權者的剛愎與軟弱

北京當局在東海、南海又是建機場,又是派海警海監船巡航,又是建鑽油台開採天然資源,一派亞太區霸主,不把鄰國放在眼內的態勢,一派大國崛起的霸氣。可是,這剛愎、霸道的外衣下只有虛怯、只有畏縮,只有迴避歷史及現實的懦弱。小小一個維權律師浦志強就把北京當權者弄的雞犬不寧,小小一個在學者家中舉行的六四研討會就令北京當權者坐立不安,不但要動員強大的國家機器拘捕浦志強等一眾維權人士、異議人士,不但使出荒謬不堪的「尋釁滋事」罪對付異見人士,還把報道消息、事實的新聞工作者當成眼中釘,先後拘捕名記者高瑜及經常採訪浦志強的記者吳薇。
這些橫蠻無理的拘捕、打壓展示的不是當權者的強大,而是她的軟弱,因為她連一個浦志強都怕得要命,連二十五年前早已被他們「平息」的「六四風波」也怕得要死,連人家提一下也受不了。
不過,北京當權者害怕不是沒有理由的,也是不可免的事。二十五年前的天安門民主運動不但衝着中共一黨專政而來,不但衝着中共扼殺新聞言論自由而來,也是衝着中共各級官僚的貪污腐敗而來。當權者當年用坦克、機槍、達姆彈把民主運動血腥鎮壓了,但爭取民主自由、反對貪污腐敗的精神沒有被壓倒,依然深植在民間,啟迪一浪又一浪維權行動,感召一個又一個維權勇者。更重要的是,今天的中國社會再不像八九年時那樣封閉,民眾對權利及自由的意識比前高漲,對貪腐的反感更強烈,而中共黨內的貪污腐敗卻已到了失控的地步。上至政治局常委下至國企掌舵人都被揭發涉及嚴重貪污案件,侵吞國家財產數以百億計。當維權及反貪腐的力量再像八九年那樣走在一起時,再出現大規模群眾運動、民主運動的可能性甚大,北京當權者能不能應付,有沒有足夠的能力應付是個大疑問,他們怎能不驚、怎能不懼呢?
此外,六四鎮壓後北京當權者唯一的遮醜布是拼經濟。自此以後,她拚命催谷GDP增長,不惜大肆破壞自然環境,耗盡生態資源,並弄出一個又一個泡沫以保持經濟增長的神話,藉以表示自己當年沒有做錯。可是這條片面、拚命追求GDP增長的路已到了盡頭,衍生的污染、結構失衡、浪費已到了難以處理的地步,當權者已到了必須大幅放慢經濟增長的節骨眼,再不能倚靠高GDP增長來掩飾暴行與失誤,再不能以經濟成績來維持自己的合法性。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過去沒有算清或未有疏理的舊賬特別是六四鎮壓便會再次浮現,直接衝擊當權者的權威及合法性,直接威脅政權的穩定。北京當權者想到這裏自然膽顫心寒,只想把六四這兩個字完全抹掉,只想令所有膽敢提及「六四」的人滅聲。
其實,只要稍稍翻一下歷史也能理解北京當權者的惶恐。八九民運除了民眾對民主自由的訴求,除了對貪腐的反感外,中國碰上經濟改革瓶頸及發展速度減慢同樣是重要基礎,令社會矛盾紛爭加劇。當前中國經濟同樣陷入改革瓶頸,粗放式的改革再行不通,新的、深層次的改革又跟不上,政治上、社會上利益如何分配成了重大問題。稍為處理失當,勉強維持的平衡便會破局,枱底下的矛盾便會浮上面,並且表面化及激化。這跟八九年春夏之交的經濟形勢不是很類似嗎?北京當權者能不因此而膽跳心驚嗎?
只是,打壓、拘捕一個浦志強,甚至拘捕新聞工作者搞白色恐怖也不可能抹掉六四這回事,不可能抹掉八九民運代表的民主自由訴求,更不可能解決只有經改沒有政改引來的深層次矛盾。再多的拘捕,再多的打壓展示的不過是懦弱,不過是黔驢技窮。要走出困境,重要的是放棄鎮壓的做法,走上政改之路,真正開展政治開放。只有這樣才能把積累的矛盾逐步紓解。而要順利邁出政改之路,平反六四,還六四死難者公道,還「天安門母親」一個公道是不能迴避的起點。
周一至周六刊出
盧峯

蘋論:北京當權者的剛愎與軟弱 | 蘋果日報 | 要聞港聞 | 20140515

调查称超九成读者阅读电子书不再购买其纸质版-新华网

调查称超九成读者阅读电子书不再购买其纸质版-新华网
调查称超九成读者阅读电子书不再购买其纸质版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4月21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去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0.1%,较2012年上升了9.8个百分点,对纸质阅读构成强大威胁。但人们愿意支付的数字阅读费用较2012年大幅下降, 58.2%的人只看免费的手机读物。这一结果表明,数字化阅读者上升,但愿意付费的阅读者大幅下降,超九成阅读电子书者不再购买纸质版。

关于读书,本报记者曾经采访过于丹。她认为,读书应该做到快乐阅读。她把阅读分成有用的阅读和无用的阅读。她说,所谓有用的阅读就是为获得知识而进行的阅读,为了拿一个文凭、为了在职业中提升自己的阅读当然也重要,但是,比这更美好的境界是无用阅读,就是为生命、为成长而阅读,它不一定给你专业技能,但却给你心灵的辽阔。

对国民倾向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有数字化阅读行为的成年人中,超九成为49周岁以下人群,纸质读物阅读仍是六成以上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超九成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表示阅读电子书后就不再购买其纸质版。这反映出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物的冲击正在不断加强。

谈到数字阅读对传统的纸质阅读的冲击,沈阳出版发行集团副董事长、沈阳新华书店总经理王京认为,出版自身存在的问题还是明显的,现在出版的图书过于笨拙、沉重,不够人性化,这也是自我放弃市场的一个主要因素。

王京说,一些国家用轻图纸制作书籍,书的重量非常轻,非常便于阅读。阅读后的回收、处理也方便。我们现在没采用这种技术,图书印刷都是用质量比较好的纸张,造成图书成为"低档的奢华"。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数字阅读?此次调查分析,超六成数字阅读接触者是因为"获取便利"。 "方便随时随地阅读"也是读者转向数字阅读的一个重要因素,比例达到46.0%。

此外,有33.4%的数字阅读者表示"方便检索信息"是他们选择数字阅读方式的原因,与数字阅读方式相比,传统的纸质读物并不具备信息检索方面的优势。

有专家认为,网络阅读很有必要,但不能陷得太深。要想提高阅读能力,得到真正的知识、写作技巧以及作品带给心灵的愉悦享受,读书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有效途径。网络阅读和传统阅读必须相辅相成,传统阅读是基础和保障,网络阅读是阅读能力发展的一条崭新的途径,但不能代替传统阅读。

还有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网络阅读往往被浏览所取代,阅读者是漂泊在网上的孤舟,漫无目的地漂流,幻想"一网打尽"链接所有内容,结果离阅读主题甚远,浪费时间和精力。学生很容易受次要信息和无关信息干扰,所以很多学生下了网后 "两手空空"。因此,对于学生的网络阅读必须引导。

对此,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曾说,读书有利于养心、养身、养寿,就全社会的精神文明来说,读书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一项神圣使命和任务。

对于如何让人们找回阅读乐趣,重新拿起书本,王京说,阅读习惯其实取决于社会的发展阶段,我国上一次大阅读、大进步的时期就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到后来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家逐渐以追求财富为目标,对读书的热情也就大大减退了。只要人们不再那么急躁,不再以金钱为唯一追求目标,加之大力引导,一个新的阅读潮将会到来。

王京还说,一个经常读书的人,他的脸很祥和,语言很文明,举止很得体,甚至他们的笑都是不一样的。社会发展节奏这么快,不读书很难跟上时代的进步,年轻人更要多读书。□本报记者/杨 竞



发自我的 iPad

电子阅读将颠覆传统阅读? 读书达人说“不”-悦读频道-新华网

电子阅读将颠覆传统阅读? 读书达人说"不"-悦读频道-新华网
电子阅读将颠覆传统阅读? 读书达人说"不"


  随着无线互联网及手持电子设备的普及,人们的阅读方式正悄然发生变化。传统的纸质阅读正遭遇新兴电子阅读的强势冲击与挑战,电子阅读是否会颠覆传统阅读引发关注?5月14日,记者从广西外国语学院第四届"校园读书月"活动上获悉,该校10名师生因一年借阅近百本图书而获得了"读书达人"称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们表示,相比电子阅读,传统的纸质阅读仍然具有独特优势,其前景依旧值得期待。

  "电子阅读不可能会颠覆掉传统的纸质阅读。"获得"读书达人"称号的广西外国语学院学生莫少婷表示,"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各有优缺。"

  "读书达人"郑晓萍表示,电子阅读给人印象深,而纸质阅读则能给自己"一种慢慢回味的感觉"。

  对此,相关学者也表示赞同。

  广西外国语学院图书馆馆长鞠小平表示,从受众的角度来说,更多的老百姓不会拥有现代的设备,"他们不可能完全进入到网络信息掌握阶段,所以他们最终还是要借助于这种传统型的纸质图书"。

  由于工作忙、娱乐方式多元化等原因,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手机、网络阅读。对此,专家建议民众在享受电子阅读的同时,要兼顾传统的纸质阅读。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3年,中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0.1%,较2012年上升9.8个百分点;在纸质图书阅读方面,2013年中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电子书阅读量为2.48本。(完)



发自我的 iPad

评论:“文化流氓”王朔惹人爱-悦读频道-新华网

评论:"文化流氓"王朔惹人爱-悦读频道-新华网
评论:"文化流氓"王朔惹人爱

  上个周末微信狂传一篇朔爷新文,原来是他给朱新建画展写的前言,通篇一如既往透着生命拔凉。文中提到王咪结婚前,问他是不是见见朱新建夫妇,也就是履行亲家群众路线,高层会晤一下。朔爷说:"我其实一直比较怕这种场面,不知道聊什么,加上我有童年创伤,怕见长辈和大人,至今不能习惯自己也是长辈了,感到很大压力。"最后各种心理建设疏导加熟人陪绑热场,才算赶爷上架,"起哄一样把事儿哄过去了",好在局面还算体面,那时候画家朱新建的病还没那么重,能说话,能走动。

  除了陈丹青所言的在婚礼上没法儿淡定,不得不闪之外,朔爷总算在这篇文字里交代了没和亲家朱新建现场一起接受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的真正原因。没别的,就是怕见人(我们怕见人一族终于有了牛掰代言人)。试想婚礼那种鱼龙混杂、气场杂陈、喜而不悦的场合,朔爷德高望重、字斟句酌、热情洋溢、感慨万千地发个言,的确违和。

  婚礼没去,葬礼估计也缺席,好在朔爷有话。他以祭奠画家朱新建的名义,从兜里抓了把字往半空一扬,一点儿不赔小心,落脚直奔生死追问。微信上朋友说,大周末的从外面回来,看得一身汗都收了。朔爷当初写梁左那篇开头是这样的:"一个人没了,说什么也是多余的,记着也好,忘记也好,都是活人看重,逝者已经远去,再见面大概也早忘了这一世的事。"这回写朱新建也一样,笔调伤而不哀,节拍平稳,正常叙事,他说死后"从此遁入彩色世界,人格湮灭,能量的归能量,物质的归物质……人到中年,总是会先走一批人的。很多好人英年早逝,走得时候不过四十来岁,剩下我们这些人无耻地活着。早走晚走都是一辈子,就算恶心地活到百岁,也逃不过一死,只是死得更难看一点。也是五十步笑百步。人走了,再怎么说音容宛在,垂而不朽,也是没了。再有些不懂事的祝念来世升官、发财、大富大贵,十足愚昧且卑微,谁他妈的要升官发财,见他的鬼去吧!'三观'里没这项。"

  朔爷不仅是谁也不怕的流氓,自己也是面照流氓镜,让人原形毕露,装腔作势者无处所遁。他的文字随随便便一竿子打翻一船酸文假醋的高大上,苦口婆心给他们带话,咱三观不一致,没法聊,"不管怎么说,有生不出来的,没死不了的,希望咱们走得体面,来世托生个好人家,逍遥一辈子。天堂,不去也罢"。

  这些字是我们每每被他损得体无完肤、暗伤入脾却更加死乞白赖爱他的原因。王朔混不论的京腔儿讲述的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般亘古情感,抽丝剥茧,精辟入骨,溯本求源,没有粉饰,直捣生命尽头,这才叫精神文化遗产。当然,朔爷您好好活着,活着也可以有遗产,还不缴税,千万别在自杀这事儿上跟诗人置气。为作家争气,这才叫真伤人,是要我们脑残粉命的节奏。送您仨字儿,赖活着,想撒把字就撒把字,比如《记朱新建》;不想撒,我们就看旧的,"笑一下吧梁左,来世我们还做亲人、朋友,不管在哪里。"     (黄啸)



发自我的 iPad

壹週刊 - 1262 - 專欄 一滴血

 

坐看雲起時

一滴血

藍田家庭小風波,釀成大命案。二十一歲已婚港男,遭友人之妻踢爆其風流史,「外面大把女友」,還有「在外欠債一千餘元」,其同歲之妻子,怒帶八個月大幼嬰離家出走,去了藍田投靠死黨。

港青氣極,與一幫「朋友」踩上大廈逐戶拍鐵閘踢門尋妻。保安下逐客令,同時報警。港青在電梯大堂喧譟大罵,並在保安崗位奪刀,挾持保安員,聲稱「將件事搞大,老婆至現身」。後來的事廣為報導,警察到場將港青兩槍爆頭擊斃。
香港傳媒和輿論,只集中爭論警方有無使用「過分武力」,而無人剖析此案經過之荒謬。
首先,二十歲已經結婚,生了個八個月大幼嬰。脾氣火躁,這是當代許多九十後港青的共同特點。缺乏獨立能力或家庭收入未足以成家,在這個時候應該殷勤工作。但當前九十港青時興「生個 B出來玩吓」。許多人生育嬰兒當做養一條小狗寵物。
死者已矣,其父母傷心一世,當然令人同情。香港半自閉式青年,並非「孤立事件」,我認識或見過的,至少類似有三五個,脾氣暴躁,隨時是計時的人肉炸彈。
在狂躁之時,凌晨三點,竟有一批「朋友」陪同他踩上大廈。這些是什麼「朋友」呢?二十歲出頭,應該心智成熟,如果真是朋友,應該叫他回家冷靜,萬事明晨再理論。看來這批「朋友」應是推波助瀾之徒。至於死者欠下友人一千多元,並不是欠大耳窿數十萬,區區小數,有何值得大吵呢?
警察有沒有過分暴力,難以評論,如此處境,警察拔槍亦不無道理。但香港九十後有一個普遍的階層,缺乏獨立經濟和人格成熟的能力,這一點與英美吸毒和打機的一代,十六七歲,許多單親媽媽,推着一架嬰兒車,在超級市場用政府派的綜援金購買食品,也算「地球一體化」大一統的現象。

英國和歐洲有這種人,尚有豐厚社會福利網,但香港沒有。近年經濟學家有所謂「人口紅利」( Population Dividend)之說:譬如中國大陸九十年代十三億人口,大量勞工湧入城市謀生,有令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全球獨有的人口紅利——你叫英國的十七八歲單親媽媽到工廠去車衣,她們會以「人權」來抵制,還有許多社工教她們如何上街示威——但中國好在獨裁,人民如奴隸,甘心做牛做馬者甚眾, Made In China即基於龐大的人口紅利。到了今日,勞工成本逐漸增加,農民的知識水準上升,獨生子的生命比二十年前珍貴,有論者指出中國的「人口紅利」優勢逐漸消失,正轉化為「人口包袱」( Population Hangover)。
香港六十年代擁有人口紅利。陳寶珠的工廠妹即為其中之表表者。一九六九年,香港的製造業人口為整個勞工人口的六成半,服務業人口佔三成半。電子業、玩具、膠花、假髮,剛好消耗了大量翻山越嶺逃避共產饑荒的新移民人口紅利,香港經濟得以起飛。
今日香港的人口紅利早不復再。雖然各區九十後躁狂閉青為數甚眾,香港的經濟結構,再無與這類年輕工作人口對得上號的工種。已經沒有製造業,地產經濟,造就大量建築工人職位,修橋開路,但這些工人,你開車經過,就見到是南亞入境的廉價勞工。至於服務業,大量非知識、無技術的勞工人口,則為每日一百五十名配額放進來的新移民大量掃光。
今日香港,除了五星外資大酒店,接待的櫃枱必請英文流利的港女,酒店執房阿嬸、食肆女侍應,全部是平均年齡四十歲的大陸新移民。香港從前的人口紅利,今日變成了人口負擔。經濟只靠建造和消費服務型兩條支柱撐着。九十後港青,前不巴村,後不着店,這兩大經濟體系都不會加入,除了在街頭做電腦或手機的營業推銷員,如果父母不是億萬富翁,可謂前路茫茫。
一葉知秋,一宗藍田血案,像醫生為病人檢驗身體。抽一滴血,就驗出糖尿、肝炎、膽固醇等叢生的百病。七十年代,香港年輕的人口紅利,即使在油尖旺加入黑社會,還有泊車、睇場、夜總會保鏢等勞力大軍。今日,黑社會和製造業一齊絕跡,人口紅利不再,中國和特區政府背上了香港這個人口包袱。
二○一七年,香港要普選,九十後更是滿腔躁憤,有許多話要說。他們要投票實踐自己的權利,你喜歡也好,不喜歡也罷,他們已經二十一歲,不要逼他們拿出刀,然後由解放軍出來「協助」港警,向他們的頭逐一開槍。


(陶傑)

壹週刊 - 1262 - 專欄 一滴血

壹週刊 - 1262 - 時事 大劉急售海上行宮

 

壹號頭條

大劉急售海上行宮

華人置業( 127)前主席劉鑾雄今年三月中,因賄賂澳門前運輸工務司司長歐文龍,被判罪成。大劉一方面提出上訴,其間他亦已陸續把資產「轉移」,先後出售多項物業,繼而派特別股息,套現超過五十億元,做足「防風措施」。本刊獲悉,他亦急於放售以母親名字命名的「海上行宮」 Lady Lau。
這艘遊艇五層高,室內面積超過一萬呎,設有電梯、車庫及九個客房的「超級遊艇」。一○年,大劉以約六億元訂造,現劈價至四點五億元放售,可惜未有人接貨。
適逢上月尾,星島集團主席何柱國兒子何正德,與旅遊發展局主席林建岳長女林恬兒在法國南部舉行世紀婚禮,特首梁振英專誠請假和一眾高官、富豪、議員出席。當日大劉還特意將 Lady Lau由意大利駛到法國,與一眾出席婚禮的友人在遊艇內舉行酒會,正好讓賓客「睇辦」。而有份出席婚禮的富豪返港,竊竊私語,大談兩屆特首俾面到賀之餘,這艘 Lady Lau亦成為城中熱話。

  • 以母命名遊艇 大劉劈億半賣 4.5億
  • 富豪遊艇

Lady Lau內設電影院,經紀王先生大讚音響非常棒,亦可改裝成遊戲機室。( Codecasa圖片)

第三層設有兩個特大客廳,可同時容納二、三十人。( Codecasa圖片)

船內共有九間客房,設於第二、第三層,每間房都有不同主題。
( Codecasa圖片)

自判刑後,大劉如常前往福臨門吃飯。他上月尾飛到法國參加婚禮,更借出 Lady Lau娛賓。(《蘋果日報》圖片)

上月二十八日,是何柱國之子何正德與林建岳長女林恬兒的大喜日子,兩人於法國南部的 Hotel du Cap Eden Roc,舉行長達三日的世紀婚禮,何柱國旗下的《星島日報》,週日更以兩頁頭版報導。何、林兩家在政商界有頭有面,專程飛去法國的賓客多達三百人,一眾城中富豪,如新世界( 17)主席鄭家純、信德( 242)董事總經理何超瓊,前特首曾蔭權、前政務司長唐英年亦俾面出席。而最令一眾賓客錯愕的是,現任金管局主席陳德霖、特首梁振英亦一同出席。
何柱國在特首選舉前,一直是唐營的支持者,旗下報章常對梁振英窮追猛打,他曾高調召開記者會,借戴德梁行賣盤一事,質疑梁振英的管治能力:「將來你管治香港,會唔會因你嘅決定唔啱,令香港一鋪清袋?」然而,梁振英當選,何柱國開始「轉軚」大讚特首有能力;難得梁振英「不計前嫌」出席何柱國娶新抱的盛宴。

Lady Lau到訪位置

Lady Lau出巡

禮另一個焦點,是近排官非纏身的大劉竟然有心情出席婚禮。他除了俾面捧場外,更將自己的「海上行宮」 Lady Lau,由意大利開往法國,停留在酒店附近的 Cap d'Antibes。本刊翻查海上交通記錄, Lady Lau一直停泊在意大利因佩里亞( Imperia),但四月二十一日就起航到法國南部城市昂蒂布( Antibes),亦即是婚禮酒店的所在地,直至五月一日才起航回到意大利,這與世紀婚禮舉行的地點和時間都相當吻合。
出名孝順的大劉,在一○年用六千萬歐元(約六億港元),向著名意大利遊艇品牌 Codecasa訂造這隻超級遊艇,並以母親劉葉淑婉 Lady Lau命名。這艘海上行宮共有五層,中間設有電梯方便上落,除了一間豪華主人房外,共有九間客房,最多可邀請十八位賓客上船過夜;另設按摩池、電影院、健身室、酒吧。浴室用料精緻昂貴,浴室全以大理石打造。更誇張是,船內設置車房,賓客下船後,可駕車出外。

上月二十六日開始休假的特首梁振英,出席何林兩家婚禮,成為城中熱話。(《蘋果日報》圖片)

林建岳(左一)女兒林恬兒(右二),與何柱國(右一)兒子何正德(左二)上月在法國南部舉行三日婚禮派對,連特首梁振英及金管局主席陳德霖都不避嫌出席。(《蘋果日報》圖片)

世紀婚禮賓客名單

劈價賣艇

Lady Lau「落水」兩年,大劉在一二年開始放售。負責出售的經紀王先生指, Lady Lau一直停泊在地中海,過去大劉甚少使用,至今引擎行駛不足一千小時,他用普通話力銷說:「算是非常非常的少,幾乎沒用過,所以保養得很好。」他又指,船的內部裝修富有中國色彩,而娛樂設施,如麻雀室、卡拉 OK室、電影院一應俱全,音響亦非常好,「每間房有不同主題,好像印度、泰國等。我覺得最大的賣點,是餐廳可以當作會議室,非常適合中國人開會見客。」不過設計中式,難以吸引歐洲買家,「去年有中國客查詢,東方人都很喜歡,但最後價錢談不攏,沒賣成。」行內人士指,一般遊艇「落水」兩年,二手價以七五折計算,故大劉開價四千五百萬歐元合理。其後王經紀再以電郵回覆記者,暗示可「試劈」,「 It is a good time to make an offer, you know his recent trouble(這是出價好機會,你知道他最近有點麻煩。)」

何柱國(右)與曾蔭權(左)向來老友,並以豪華遊艇招呼曾氏夫婦遊布吉及澳門。(歐陽江攝)

一二年,何柱國出動自己的豪華遊艇 Moon Sand,招待曾蔭權夫婦、中渝置地主席張松橋和細劉同遊布吉。(歐陽江攝)

富豪一人一隻艇

近年富豪興玩遊艇,今次婚禮主人家何柱國及林建岳都各有自己的遊艇。何柱國○四年豪擲過億港元,買了一艘長一百三十五呎、闊廿七呎的超級遊艇 Moon Sand。一二年,前特首曾蔭權就被踢爆,與太太乘搭 Moon Sand到澳門出席勵盈會春茗,又乘搭中渝置地( 1224)主席張松橋的私人飛機到布吉,再上 Moon Sand同遊,自此被外界指官商勾結。前車可鑑,今次梁振英與金管局主席陳德霖,出席這場富豪婚禮,有否踏足億元遊艇,成為中環是非熱話。本週二,本刊再向特首辦查詢梁振英有否登上 Lady Lau,回覆指:「不便透露特首休假行程,行政長官沒有登上查詢提及的遊艇。」
林建岳多年前亦以二千八百萬港元,從意大利訂購了長一百呎的遊艇 Sun Prince,除了招呼生意朋友外,兒子林孝賢亦經常帶朋友上船開 P。城中富豪如賭王何鴻燊、玩具大王蔡志明、小小超李澤楷、莊士主席莊紹綏、恒基李家誠、英皇楊受成等,個個都至少有一隻遊艇「傍身」。連出名慳儉、平時最鍾意食餛飩麵的銀河娛樂( 27)主席呂志和,早前已承認去年在美國訂造一艘二百呎長的超級遊艇,造價過億元。據知,該艘艇名為 Diamonds Are Forever,全船共有五層,設有電梯連接,二、三層設多個客飯廳、酒吧、按摩室,除了主人套房外,共有五間豪華客房,可供十二人同時過夜。本刊向銀娛公關查詢,發言人指呂志和是以公司名義購買,日後運到香港後,會「 Show」予傳媒參觀。

呂志和豪擲過億元買下的 Diamonds Are Forever,船身長二百呎,共五層高,排水量達一千一百噸,航速達十二海里。( Benetti網頁圖片)

Diamonds Are Forever內,除了豪華客、飯廳,並設有一張賭枱,方便賓客在船上賭兩手。( Benetti網頁圖片)

平民遊艇吸引土豪

遊艇除了是富豪的玩意,近年已愈出愈「平民化」,不少暴發土豪都以擁有一艘遊艇為榮。上週五,黃金海岸遊艇會舉行一連三日的遊艇展,全場最貴、體積最大的遊艇 Azimut Grande 120,船身長近一百二十呎,寬二十五呎,售價一億四千萬元;一般兩層高、四十呎長的遊艇,入場費只四百萬元起。一連幾天,雖然天氣不穩,但都沒有影響內地土豪興致,前往參觀。有來自成都、做汽車銷售的 Terry,上週六專程乘飛機來港看遊艇,「自己本身很喜歡出海,預算花幾百萬吧。」他說雖然成都沒有海,但希望可以放在湖上玩。來自上海的陳小姐指,「公司做地產,這次陪老闆張總來看,目前還沒有預算多少錢,但平日都會周圍飛到外地看遊艇展,之前去過摩洛哥等地參觀。」
英國遊艇名牌 Sunseeker總裁許業宏稱:「因泊位不足,香港遊艇市場自兩年前已近停頓下來,現時亞洲市場的增長都是靠內地,早年內地一年訂兩、三隻艇,而家一年訂六隻。」他指,中國客的要求和所有亞洲人一樣,「最緊要冷氣夠凍、要有平衡器,唔好暈船浪。」他又指,中國人少在遊艇上下廚,所以鍾意將廚房放樓下,令客廳空間較大,方便招呼朋友,六十至八十呎的遊艇最受歡迎。
內地土豪爭相購遊艇,在廣東省一帶亦不斷開發遊艇市場,根據早前的《廣東省濱海旅遊發展計劃》,廣州南沙、生物島、珠海平沙和深圳大鵬將成為四大遊艇基地。而珠海更預計成為中國第一個「遊艇城」,有傳呂志和的 Diamonds Are Forever將會泊於上址。記者前往參觀,附近已有不同的遊艇製造廠。而位於平沙、正於建設中的南國遊艇俱樂部佔地八百多畝,除會所外更打算加入水上活動中心。記者所見,停泊船隻亦有不少建築圍板,多間會所已在搭棚。

( Marine Traffic網頁圖片)

英國遊艇名牌 Sunseeker總裁許業宏指,香港泊位不足,過去兩年已沒有增長,反而內地市場龐大,銷售量按年倍升。(廖健昌攝)

上週五,黃金海岸舉行為期三日遊艇展,吸引不少內地客,專程來港參觀。(廖健昌攝)

壹週刊 - 1262 - 時事 大劉急售海上行宮

壹週刊 - 1262 - NEXT 3.0 睇相搵食

 

ILIKE

睇相搵食

約朋友食飯,好多人都習慣咗用 OpenRice搵食店,不過,有時真係連食邊種菜都冇諗頭,開住個 app都有啲無從入手。最近裝咗飲食版 Instagram手機 app「 OpenSnap」,雖然搵食功能冇 OpenRice咁多,但我就反而覺得簡簡單單仲好用,其中最好用嘅功能係可以直接睇其他人影嘅食物相,睇住嚟諗食乜,真係容易好多。而且 app入面又有其他亞洲國家嘅飲食資料,去旅行嗰陣,就可以用佢嘅「附近」定位功能,睇吓嗰區有乜好嘢食啦。

周群雄

荷李活遊戲

我幾鍾意睇影帝 Kevin Spacey做戲,上星期佢又有「新戲」上,不過呢套戲唔會喺戲院上映,只可以喺你屋企部 Xbox One度睇。點解?因為呢套係新一集《 Call of Duty》遊戲嘅 trailer!遊戲 trailer搵一線明星做宣傳唔係新奇事,但係以前多數係「聲演」,好似 Kevin Spacey咁出埋鏡就比較少見。故事劇情話佢係一間僱傭兵公司嘅老闆,想用一己之力隊冧美國政府……講到咁勁,但好唔好玩就要等佢十一月出街先知。

潘健文

電影畫面係咁加動畫,有時入戲院睇戲以為自己打緊機,點知遊戲畫面反而掉番轉用真人,估佢唔到!

父親有禮

仲有一個月就父親節,頭痛緊送乜好。咁啱喺旺角腦場睇到部 7吋 phablet ASK 792SP, 1920× 1200解像度 IPS屏幕真係好靚,最啱有老花嘅老豆用。硬件亦好強:八核心處理器、雙卡雙待、 1300萬像素相機,加上 2GB RAM同 16GB容量,雖然老豆未必用得盡,但起碼唔怕佢睇高清片嗰陣行得太慢,用到火滾先。
部機雖然 Made in China,不過有以上賣點,而且嚿充電池都幾襟用,用嚟上網、打機睇片都應該頂到一日,街價亦只係賣二千五蚊左右,相信送俾老豆,都唔會詐型啩。

機身只厚 6mm同埋得 280g,算輕巧。試過用安兔兔跑分,差唔多有 28000分,勁過 Samsung GALAXY S4同埋 HTC One。

林勇

第 N隻 G-Shock

十九幾年前,買第一隻 G-Shock,喺鵝頸橋隔籬,一間叫做「東京」嘅鋪頭,二百幾蚊。當年覺得 G-Shock好好玩,藍燈,響鬧,計時,倒數計時,襟跌襟撞。十九幾年後,我仍然覺得 G-Shock好好玩,太陽能,電波校正,同樣有響鬧計時倒數計時,同樣襟跌襟撞,再者,仲有埋指南針溫度計高度計氣壓計,你以為我搞亂 Pro Trek同 G-Shock? No la,我第 N隻 G-Shock叫做 Rangeman,屬於 Master of G系列,黑面版!

更重要係,有朋友去開日本,一個 WhatsApp,即時入手,平過香港!

好鬼大隻,乜鬼功能都有咁滯,至於個樣,好主觀嘅,我好受囉!

劉定邦

text:科技組

壹週刊 - 1262 - NEXT 3.0 睇相搵食

壹週刊 - 1262 - NEXT 3.0 Leica同門鬥

 

CLOSE-UP

Leica同門鬥

玩相機,識玩一定玩 Leica。 Leica這個品牌,可說是質素的保證,機身的一點紅 logo、經典的外形、矜貴的身價,絕對是所有攝影玩家夢寐以求的相機。
早前推出最新 T-System系列相機,打破傳統,加入大量電子功能,而且售價亦大打親民牌。
究竟新機是「將價就貨」?還是「賣大包」?今次就用新機與同門大佬「 M」併一併,由黑白感、對比度、細緻度以及顏色四方面,睇睇質素差異。

黑白感

玩得 Leica,當然注重拍攝黑白影像的懷舊味道,嘗試於光源反差大的旺角西洋菜街行人專用區拍攝,睇睇兩者的分別。

全片幅 VS APS-C

全片幅相機可以用盡鏡頭焦距,影像較 wide,如果於相同位置用同一支鏡頭影相, APS-C相機就只能拍到中間黃框部分。

感光元件( CCD或 CMOS)是數碼相機的靈魂,決定整部相機的取景範圍、透視感,甚至影像細節。面積愈大的感光元件,製作難度愈高,成本亦相對較貴,所以為節省成本,不少相機品牌均採用 APS-C規格的感光元件*。
隨着技術進步,大面積的感光元件成本大大降低,開始出現不少全片幅( 36× 24mm)相機。全片幅感光元件的最大好處,是可以用盡鏡頭焦距;例如 24mm鏡頭套用在全片幅機上,實際焦距仍是 24mm;相反, APS-C因感光元件尺寸較細,成像時只能用到鏡頭中心部分影像,以致在同一焦距的鏡頭下,拍攝出來的影像有如從全片幅剪裁出來一樣,取景範圍變得狹窄。
另外,全片幅感光元件上每個感光點可以做得較大,影相時就可記錄較多數據,光暗變化自然還原得更仔細。另外,由於感光點的排列較疏,亦有效減少感光點過熱時互相干擾的情況,雜訊較 APS-C少。
*不同品牌的 APS-C感光元件面積各異,例如 Sony為 23.5× 15.6mm、 Nikon為 23.2× 15.4mm, Canon則為 22.3× 14.9mm。

傳統風 Leica M

2012年推出的全片幅 M系列款式連動測距對焦數碼相機,經典機身設計,卻首次加入 Liveview及影片拍攝功能。

規格

感光元件: 2400萬像素全片幅( 36× 24mm)
CMOS感光元件
ISO: 100至 6400
快門速度: 1/4000s至 60s
屏幕: 3吋 92萬像素 LCD
記憶體: microSDXC(最高 128GB)
其他功能: 1080p影片拍攝
體積/重量: 139/ 80/ 42mm/ 680g
售價:$65,100(淨機身)
網址: http://en.leica-camera.com

評價

黑白對比分明,細緻度及立體感十足,招牌暗位的 details仍然清晰可見,而且充滿傳統菲林的顆粒感, perfect。

簡約美 Leica T-System

由 Audi Design團隊設計的鋁金屬機身,設計簡約、手感紮實。加入不少現代攝影科技,例如自動對焦、觸控式屏幕及內置 Wi-Fi。

規格

試相
Leica T-System F5.6、 1/125s、 ISO 3200

感光元件: 1650萬像素 APS-C( 23.6× 15.7mm)
CMOS感光元件
ISO: 100至 12500
快門速度: 1/4000s至 30s
屏幕: 3.7吋 130萬像素觸控式 LCD
記憶體:內置 16GB/外置 microSDXC(最高 128GB)
其他功能: Wi-Fi、 1080p影片拍攝、每秒連拍 5張
體積/重量: 134/ 69/ 33mm/ 384g
售價:約$16,050(淨機身)

評價

細緻度出色,不過對比度稍差。雖然相片雜訊不多,但完全感受不到 Leica味道的顆粒感,普通料。

對比度

於上環摩羅街小販檔前拍攝,射燈的強光與暗位有着強烈對比,可試兩部相機拍攝出來的影像對比度邊部較佳,邊部更富立體感。

評價

試相
Leica M F5.0、 1/60s、 ISO 400

暗位及射燈下的影像對比度高,保留了容貌及衣服紋理等細節,再加上全片幅影像透視感強,令影像相當立體。

評價

試相
Leica T-System F5.0、 1/60s、 ISO 400

相片細緻度都算出色,但對比度明顯比 M差一點,好像多了一層紗,以至影像不夠立體。

細緻度

兩機的感光元件像素數字上有頗大分別,不過如果質素夠好,即使是 APS-C,拍攝小貓時應可清晰看到身上的毛髮。

評價

試相
Leica M F5.6、 1/125s、 ISO 1600

小貓身上的毛髮及貓鬚十分細緻、清晰,就算放大「聞相」,一樣銳利,背景的散景效果亦出色。

評價

試相
Leica T-System F5.6、 1/125s、 ISO 1600

擁有與 M同樣的質素,小貓身上的毛髮及貓鬚亦都十分細緻、銳利,值得俾 Like。只是因 APS-C感光元件比全片幅細,散景效果稍弱。

顏色

拍攝紅花及樹葉,可以測試顏色的還原度,以及有否出現偏色情況。

評價

試相
Leica M F5.6、 1/180s、 ISO 1600

紅花及綠葉顏色夠鮮艷,而且因為全片幅關係,散景效果強烈。

評價

試相
Leica T-System F5.6、 1/160s、 ISO 1600

無論紅花及綠葉的顏色均偏淡,片幅稍細的 APS-C感光元件,明顯地再次輸在散景上。

總結

試完兩機,果然一分錢一分貨,合共價值約十三萬的 Leica M加 50mm F2.0 ASPH($63,000)鏡頭拍攝出來的影像,無論對比度、顏色以及立體感,都比只賣三萬多元的 Leica T-System配 16-56mm F3.5至 5.6鏡頭出色得多。不過, Leica T-System又不是一無是處,細緻度十分高,影像夠細膩,而且又有自動對焦。作為一生人必定要擁有一部 Leica的目標來講,絕對抵玩。

只要在 Facebook以「 NEXT 3.0」為關鍵詞搜尋,或以手機的「 QR code」 app掃描,就可以睇到更多新聞同產品情報。

自動易玩

Edison
38歲  IT主管
玩 Leica年資:八年
八年來, Edison家中的 Leica相機收藏已增至廿幾部, M系、 X系,講得出都有,就連近年新推出的黑白專用機「 M Monochrome」,都無「放生」,稱得上是 Leica死忠 fans。得知推出全新 T-System時, Edison更話「買硬」。

鮮色搶眼

Leica難得有鮮色產品,就算有都是特別版,所以 Edison已決定買埋黃色機殼及相機繩,兩公婆都好鍾意。

「新機都幾破格,其他相機品牌推出換鏡細機,都擺明抄 Leica懷舊 look;不過到自己出新機,竟然玩簡約、新潮設計,勁 buy。」 Edison大讚鋁金屬機身拎上手好有質感,而且特別鍾意 colorful的顏色機殼。「跟機一定會買埋黃色機殼同埋相機帶,貪夠 sharp、夠搶眼。」

日本製造

Fans必定會買埋轉接環,將 M系手動鏡套上新機使用。

試玩過後, Edison有少少不滿,「感光元件由全片幅降級至 APS-C,已經做好質素會差少少的心理準備,但無諗過拍攝出來的影像,對比度竟然都幾一般,顏色偏淡,失望。不過,影像都幾 sharp, details位好清楚,仍保留 Leica質素。」
對於兩支 T-System專用鏡並非德國製造,他亦頗有微言,「雖然機身是德國製造,但兩支鏡產自日本,話就話都是 Leica鏡片,但難免會令人覺得是由『 Panasonic』代工, cheap了一點。始終我們 Leica fans鍾情德國製造,希望將來會出番支德國製 T-System鏡頭,貴一貴都會買。」

二奶之選

日後就算帶部 M出外影相,都會同時帶埋 T-System拍片, Edison表示貪新機有自動對焦,拍片先夠實用。

新機比 M系列平一大截,好親民,不過 Edison話最大賣點反而是加入不少電子功能,「 M大部又重,要手動對焦,太太都投訴難用,而且話就話部 M加入 1080p拍片功能,但手動對焦實在太難控制,幾乎無用過。 T-System加入不少電子輔助功能,太太一定識用,買機一定不會詐型。」
藉口俾太太,但 Edison其實另有打算,「出去影相點都會帶 M,始終鍾意玩手動對焦,但都會帶埋 T-System作備用機,因為機身細、又算輕,袋埋出街不覺重,可以因應不同場合換機即影。」

百年 Leica

德國 Leitz光學工廠( Ernst Leitz Optische Werke)機械工程師 Oskar Barnack,一直希望將相機體積縮細。 1913年,他終於成功研發出擁有 35mm焦距鏡頭的輕便菲林相機 Ur-Leica,其中 Leica一字,是由 Leitz以及 Camera兩字合併而成,結果往後一百年不斷推出多個相機系列,奠定 Leica的專業地位。
點解 Leica如此貴?全因相機由純人手製作,用料實淨,組裝過程亦十分精密,加上可以拍出其他相機無法取代的絕佳效果,令它的身價節節攀升。以下幾個系列,作為粉絲一定要識。

M系

上星期在香港舉行的拍賣會上,一部由攝影師 Eric Schaal擁有的 1957年限量版 Leica MP Black Paint相機,就以$4,956,000高價成交。

要數 Leica最成功的系列,非 M系莫屬, 1954年在德國 Fotokina展覽會發布的第一代 M系相機「 M3」,多年來共賣出 22萬部,銷量相當驚人。 M系的最大特色是採用連動測距( Rangefinder)對焦方式,相機並非透過鏡頭取景,而是將兩組平排的觀景窗及對焦窗所反射出來的影像重疊,「合焦」後就根據三角測距原理,決定對焦距離。其後於 2006年更成功數碼化,推出 Leica第一部數碼相機 M8,並於 09年推出全片幅數碼相機 M9。

R系

當年設計 R3時, Leica曾與 Minolta合作,所以外形上 R3與 Minolta XE-7可說是同出一轍。

由 1964年起, Leica生產了一系列單鏡反光菲林相機,最初型號為 Leicaflex,後來在 1976年推出 R3,先將整個單鏡系列歸為 R系。不過由於銷量關係,直到 2009年, Leica正式宣布全面停產 R系的相機及鏡頭。

S系

Leica剛於年初推出「 Leica S Edition 100」,慶祝品牌成立一百周年,一機兩鏡之外,仲附送特別版 Rimowa行李箱。

S系原是 Leica過渡數碼化的試驗產品, 1998年推出的 S1,感光度太低,操作亦極不便利,所以沒有大量投產。直到 2008年推出 S2中片幅數碼相機,於影像質素、感光度、對焦等方面均有所提升,先迎合到專業攝影師的需求。

X系

前年曾推出與時裝設計師 Paul Smith聯乘的 X2,全球限量 1500部。

2009年推出的 X1($16,000),是 X系首部相機,走的是入門輕便數碼相機路線,可以隨身袋住隨時 snapshot,而且售價亦較親民,可說是 Leica相機盤中的「窮人恩物」。

C-Lux、 D-Lux、 V-Lux

除了身價及品牌標誌,兩部機在規格上可說零分別。

Leica一直同 Panasonic有合作關係,不少 Panasonic的 LUMIX數碼相機均採用 Leica的鏡頭技術,而 Leica每次均會為 Panasonic數碼相機推出「姊妹」型號,並以 C-Lux、 D-Lux、 V-Lux等命名。當然加了個 Leica標誌,價錢就貴幾倍啦!

壹週刊 - 1262 - NEXT 3.0 Leica同門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