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7日星期三

Google prêt à disparaître dans cinq ans? | geeko

Google prêt à disparaître dans cinq ans? | geeko

Google prêt à disparaître dans cinq ans?

Selon l'analyste Ben Thompson, Google montrerait déjà des signes de déclin et pourrait perdre rapidement son emprise sur le marché du mobile si l'entreprise ne parvient pas à redresser la barre.

© AFP

© AFP

On le sait, tout peut aller très vite sur le Web. Mis à mal par une concurrence féroce sur le marché de la publicité en ligne, Google serait aujourd'hui privé d'une partie importante de ses revenus et contraint de diversifier ses activités pour espérer survivre à un possible éclatement de la bulle. L'entreprise, qui a cherché à conquérir le marché des ordinateurs avec Chrome OS, des tablettes avec sa gamme Nexus, des smartphones d'entrée de gamme avec Android One et des téléviseurs avec Android TV, a vu la plupart de ses plans tomber à l'eau, faute de soutien de la part de ses principaux partenaires qui voient désormais en la firme de Mountain View l'ennemi à abattre.

Si Google reste une firme "très rentable", elle aurait déjà entamé son long déclin, selon l'analyste, qui compare Google à IBM, qui dominait le marché de l'informatique au cours des années 80, avant de s'effondrer.

Et si une disparition complète de l'entreprise semble peu probable, compte tenu des nombreuses activités qu'elle exerce, l'effondrement des revenus du groupe américain pourrait pousser la firme à se retirer de plusieurs marchés, comme elle l'a déjà fait en supprimant certaines applications et services moins populaires.

Attaquée par tous les côtés, la firme de Mountain View est aujourd'hui sous pression et doit impérativement faire les bons choix si elle espère maintenir le cap. Car si Google semble infaillible, le gigantesque château de cartes bâti par ses deux co-fondateurs ne serait pas aussi résistant qu'on l'aurait imaginé, selon l'analyste, qui prédit une lente dégringolade du groupe, au cours des prochaines années sur son blog "Peak Google".

Actif dans les rubriques Eco et Lifestyle du journal, j'ai rejoint Le Soir il y a trois ans pour une formidable aventure numérique. Globe-trotter passionné de photographie, je m'intéresse à tout ce qui touche aux nouvelles-technologies. Twitter : @etiennefroment

Articles similaires:



Z88

名記者楊剛自殺經過



名記者楊剛自殺經過
作者: 申 淵

人物 



更新於︰2015-03-25
三十年代中國左翼三大女記者之一,周恩來身邊的愛將楊剛,因一個筆記本失信於周,反右運動火未上身,便自殺身亡。年僅42歲。當事人最近揭露真相。


●曾經留美的左翼女記者楊剛,49 年
後為周恩來重用曾任辦公室主任。


三十年代中國左翼三大女記者之一,周恩來身邊的愛將楊剛,因一個筆記本失信於周,反右運動火未上身,便自殺身亡。年僅42歲。當事人最近揭露真相。

48年前的1957年10月7日清晨,中共中央喉舌《人民日報》副總編輯楊剛(1915-1957)在北京煤渣胡同人民日報社宿舍內被人發現服用大量安眠藥自殺。楊剛出身湖北仙桃一個書香門弟,畢業于燕京大學英文系,1930年加入中共,是中國新聞界出名的三大女劍客之一,除楊剛外,此時其他二位女劍客浦熙修和彭子岡都已中箭落馬劃為右派,以筆鋒犀利、針砭入時聞名的三大女報人此時均已落入陽謀圈套。

遺失筆記本事件,失去周恩來信任

楊剛的丈夫被害後,她獨守終身,全身心投入新聞事業,成就凸顯在四十年代的《大公報》副刊。中共掌權後,她從《大公報》轉入《人民日報》。其間被周恩來看中,加以重用,並引薦給毛澤東。然而中共任用她做外事工作,是周恩來辦公室中唯一的副部級秘書。周非常器重她,讓她主管外事宣傳。有時周召開會議. 會議結束前她已做好文件,吳冷西稱讚她「下筆千言,倚馬可待」, 周恩來誇她為「快手」, 楊剛和龔澎是周恩來在外事口的二大女將。

1950年10月,楊剛弄丟了一個工作筆記,裡面有重要的機密,給她帶來很大壓力。她向周恩來請求處分。狡猾的周恩來說筆記本不會丟掉,別人會找到的。原來別人撿到的筆記本已交到周的手中,而且他已看過。筆記本裡不僅有工作機密,還有楊剛與美國新聞處駐華負責人費正清的親密交往記錄,特別是她和費的聯繫方法,在中共與美國交惡時期,這是嚴格禁止的。

周恩來把此事告訴中共中央組織部長安子文,要安子文批評楊剛,她已不適合做外事機要工作,將她調入《人民日報》當負責國際宣傳的副總編輯。雖然屬於副部級平調,工資待遇不變,但她心知肚明,周恩來和中共已經對她產生懷疑,不再信任她了。況且《人民日報》已有主管國際宣傳的副總編輯黃操良,楊剛的副總編輯實屬虛職。黃操良以後在反右運動中也被劃為右派。

當時擔任中共中央宣傳部機關黨委副書記兼中國作協黨總支書記的黎辛著文回憶,1957年他住在東總布胡同22號作協宿舍,中共天津市委書記黃敬住在斜對面,安子文與黃敬是老戰友,星期日常來看望黃敬,有時也去黎辛家坐坐。楊剛自殺後,黎辛曾問安子文:「楊剛這樣堅強的人怎麼會自殺的呢?」安子文回答他:「這件事知道的人不多。」提醒黎辛要高度保密,然後將楊剛自殺真相告訴了黎辛。

楊剛是先劃右派的蕭乾的伯樂

抗戰以前,楊剛請蕭乾主編《大公報》文藝副刊,《大公報》是發表和轉載中共根據地文藝作品的三家報刊之一,其版面比茅盾的《文藝陣地》和胡風的《七月》、《希望》都要大,1936年《大公報》又搞文藝評獎,影響更大。

蕭乾在英國徘徊時,是楊剛鼓勵他回國的,1956年又是楊剛聘請蕭乾擔任《人民日報》文藝部顧問。在整風鳴放期間,蕭乾在《人民日報》發表一篇指責中共人事制度的長文,加之蕭乾和郭沫若長期不和,郭沫若批判他搞「黑色文藝」,乘機對蕭乾落井下石,蕭乾感到不妙,難逃右派的命運。曾打算回到英國劍橋大學教書,作為《人民日報》負責人之一,楊剛挽留他留在國內,並推薦他進入報社,讓他發表「反黨文章」。蕭乾當上了右派,按照那個時代的株連原則,楊剛是脫不了干係的。

雖然胡喬木同樣欣賞蕭乾是個人才,也向《人民日報》社推薦過他,可是胡喬木得到毛澤東的重用,地位牢靠,蕭乾牽連不到他。

楊剛出席批鬥丁陳大會有如陪鬥

楊剛自殺前一天,有人特意「邀請」 楊剛參加由中宣部主辦的批判「丁(玲)、陳(企霞)反黨集團」大會,其主題是揭發批判丁、陳反黨集團及其成員馮雪峰、艾青等人的歷史錯誤。會議火藥味濃烈,對於犯有歷史錯誤(遺失筆記本)和現實錯誤(包庇蕭乾)的楊剛而言,列席批鬥會宛如「陪鬥」,不啻給她致命一擊。

批鬥大會在王府井大街文聯禮堂進行,800人大廳座無虛席,批鬥會由作協黨組書記、作協整風核心領導五人小組長邵荃麟主持,黨組副書記劉白羽和其他成員嚴文井、郭小川、黎辛坐在會場兩邊。馮雪峰在台上作著檢查,當他講到:「我得意時在黨組織之上,失態時在黨組織之外⋯⋯」 時,樓適夷突然失態哭出聲來,跑去摟住馮雪峰。

劉白羽問黎辛:「是你通知楊剛來的?」反右運動是按各個系統和條塊進行的,楊剛的《人民日報》屬於新聞出版系統,照理和文藝不搭界。黎辛回答說不是他通知的,他不認識楊剛。劉白羽指給他看:「挨著丁玲坐的就是楊剛。」丁玲拿著手絹不停地擦眼淚;楊剛容貌端莊,服飾整潔,但表情諳然,呆若木雞。

後來,黎辛和安子文談起楊剛的自殺,安子文問黎辛:「這天開會有誰知道?」黎辛答道:「中宣部部長和副部長都知道,部長陸定一是政治局委員、副總理,他不會幹這種事。」

安子文忽然大聲說:「那就是周揚了,肯定是周揚通知楊剛的,他可能想擴大戰果。」那種場面,可能使楊剛以為自已會像丁玲一樣挨批鬥,產生了自殺的意念。其實楊剛調動工作,意味著對她丟失筆記本事件巳作了處理,不需要再批鬥她了。周揚此舉,純粹出於他寧左勿右的本性。

從1957年反右到文革,《人民日報》共有5位主要領導被迫自殺,他們是副總編輯楊剛、副總編輯兼國際部主任黃操良、原社長鄧拓、原社長范長江和編委陳笑雨(馬鐵丁)。

中宣部李之璉、黎辛右派反黨集團

毛澤東發動反右運動,並不停留在知識份子和民主黨派層面上,他和鄧小平由下而上、由外及裡地推進反右運動,將終極目標鎖定為「清黨」, 清理中共黨內地下黨和地方武裝出身的人、地方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分子以及具有民主意識的黨內知識份子和異見分子。不僅如此,毛、鄧還在黨內外揪出一百多個反黨右派集團,數量之多、規定之大、級別之高,為中共建黨以來首次,甚至超過以後的反右傾機會主義運動與文革。但文革中的許多反黨集團都是造反派胡亂指認的,而反右中的反黨集團卻是官方欽定的,有本質上的區別。

反右中僅省部級右派反黨集團就有十多個,以中宣部機關黨委書記李之璉、副書記黎辛為首的中宣部右派反黨集團,就是其中之一。他們的右派言行僅僅是反對周揚的極左路線,不同意把丁玲、馮雪峰、艾青、陳企霞等人劃為右派和反黨集團。周揚得到陸定—的支持,擊敗中宣部機關黨委,李、辛等黨委書記們犯下包庇右派的滔天大罪,自己也淪為右派,正部級的李之璉還是個極右分子。在中共心臟中宣部的這個反黨集團,還有其他二位副書記張海和崔毅,另一位副書記童大林反戈一擊有功,從寬處理。《解放軍進行曲》作者公木也是成員之一。

作為反右運動的受害者和歷史見證人,九十多歲高齡的黎辛年初在《黨史博覽》上發表文章,揭露楊剛自殺之謎以及隱藏幕後的殺人兇手。

2015年3月4日




憶劉少奇臨終前恐怖場景


憶劉少奇臨終前恐怖場景
作者: 李用胡

人物 



更新於︰2015-02-27
李用胡,湖北第二電機廠退休幹部,曾參加過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回國後,任河南公安總隊第三支隊七中隊隊長、指導員等職,1978年轉業回到湖北咸寧老家。在河南公安總隊任職期間,曾經奉命看守被囚禁在開封的劉少奇主席。李用胡如今已是步履蹣跚的老人,他懷著複雜的心情娓娓道出鮮為人知的這段心酸往事。


●存放劉少奇遺體的擔架,攝於劉少奇在開封陳列館。

執行「緊急任務」,我的心在流淚


存放劉少奇遺體的擔架,攝於劉少奇在開封陳列館。

李用胡,湖北第二電機廠退休幹部,曾參加過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回國後,任河南公安總隊第三支隊七中隊隊長、指導員等職,1978年轉業回到湖北咸寧老家。在河南公安總隊任職期間,曾經奉命看守被囚禁在開封的劉少奇主席。李用胡如今已是步履蹣跚的老人,他懷著複雜的心情娓娓道出鮮為人知的這段心酸往事。

執行「緊急任務」,我的心在流淚

1968年底,我從北京舉行的大使館警衛培訓班結業,回到了開封駐地,擔任河南公安總隊第三支隊第七中隊指導員,從事政治宣傳教育工作。

1969年10月17日下午,我們接到一項任務:有一位受中央「重點審查的對象」將在當晚轉移到開封,要求地方公安予以協助下機後的押送、看守工作。命令來得很急,當時我們並不知道「重點審查物件」究竟是誰,只是隱隱地覺得,這個人可能不一般。當時我帶領幾位公安幹警做好準備,並且很快來到開封機場等候。那天晚上,天氣有點冷,風也很涼。大約晚上九點半左右,一架伊爾─14型飛機悄然降落在開封機場的停機坪上。早已等候多時的我們和幾位醫護人員匆匆登上飛機的舷梯,進入飛機,來到機艙後部。只見後艙裡放著一副擔架,擔架上躺著一個白髮蒼蒼、瘦骨嶙峋的老人。不知什麼原因,眼前的這位老人沒有穿衣服,甚至連褲子、鞋襪都沒穿,只是被人用一條粉紅色的棉被裹著,外邊還罩上了一條白床單。老人的鼻子裡插著鼻飼管,喉嚨裡塞著吸痰器,胳膊上紮著輸液管,瘦弱的臉十分蒼 白,沒有一絲血色。他安靜地躺在擔架上,好象沒多少精神,但從他那微弱的呼吸看,他還活著。

我們和醫護人員一起將擔架抬下飛機,這時我借著月光,仔細看了擔架上的老人。看著看著突然覺得這張面孔好像在哪見過,我猛地發現:這不是我們的主席---- 劉少奇嗎?我怔住了,所有接受「任務」的人也都怔住了,但是沒有一個人發出聲響,大家只是用質疑的目光看著眼前的老人。當時,我們知道劉少奇主席已經被打 倒,但是我們沒想到他會變成這個樣子,一陣心酸湧上每個人的心頭。很快,擔架被抬上了早已準備好的救護車。北京來的三位醫生護士和劉少奇的原衛士長李太和同我們一起上了救護車,在漆黑的夜路上,救護車向市區急駛而去。

戒備森嚴,我們也失去了「自由」

救護車受當時林彪在河南的一個親信安排,越過南士街,駛進了開封市「革命委員會」機關一號樓小天井院。國民黨時期,開封市的同和裕銀行就設在這個小院內。小院僻靜而陰森,與外面完全隔絕。劉少奇主席被安置在西樓底層靠南頭一個套房的里間。當時,這間屋裡除了一張小床和一張桌子,什麼也沒有。

從這天夜裡開始,小院內外「如臨大敵」,戒備森嚴。院子的圍牆高大而堅固,上面佈滿了成排的電網,只有一條安裝了鐵門的通道可以出入。大門口有崗樓,門外有哨兵,屋內有警衛。我們執行的看守任務,被稱為「十七號任務」(因劉少奇是10月17日到開封的)。那時,我們在執行任務的同時也同樣失去了「自由」----不准外出,不准寫信,不准同家人親友有任何形式的交往,並且一個個都以黨性、生命作了保證。事實上,我們也被軟禁起來,不能與外界聯繫。在那裡,所有人員的心情都很低沉,壓抑的氣氛讓大家的臉上都沒有了笑容,我們之間不再有交談,有的是默默的看護與防守。我們不和外面聯繫,而一牆之隔的門外把守,也對牆內的情況一無所知。他們不會想到,自己日日看守的竟是我們新中國的國家主席。

那時候,我們有一個排的人員在這座特設的「監獄」裡從事看守工作。在裝有鐵門的通道門口和劉少奇臥室門口,佈置了兩道警戒線,還有晝夜24小時雙哨床前監視,警衛方面確實是嚴密到了萬無一失。第一天晚上,我便參與了看護。記得一切都安頓好之後,劉少奇主席慢慢地睜開了眼睛,他掃視了一下四周,似乎在想這是什麼地方。他可能不知道,這就是他11年前興致勃勃視察過的古城開封。然而,這次重來開封,已是物似人非。劉少奇主席看了一下周圍,什麼也沒說,慢慢地閉上了眼睛。

病痛和虛弱已經讓這位老人沒有太多的力氣思考,而可笑的是當時那如臨大敵般的看管措施,竟然是為了這樣一個身染重病的奄奄一息的老人!現在回想起來真是沒有任何的意義。

北京方面的人全部撤回,我們完全接替監護

劉少奇主席居住的屋子裡沒有玻璃,深秋的風夾著寒氣吹在劉少奇虛弱的身體上。在到達開封的當天夜裡,劉少奇的肺炎就復發了,高燒攝氏39度,嘔吐得很厲害。

而林彪在河南的同夥卻彙報稱:「一切均好,病情無異常變化。」病中的劉少奇需要藥品治療,可是得到的指令卻是:北京帶來的藥,不許全用;河南準備的,要退回一部分;禁止到外邊購買。這樣一來,為劉少奇配備的醫療班子完全失去了作用,更談不上治療。

直到11月5日,劉少奇再次發高燒,整整搶救了兩天,體溫才降到攝氏37.2度。當時在劉少奇身邊的人都說,雖然他不說話,但神志還有點清醒,特別配合治療,看來他要堅持活下去,想活下去⋯⋯

就在劉少奇退燒的第二天,也就是11月6日,從北京跟來的人全部奉命撤回,一個也不准留。臨走前,「劉少奇專案組」的人特意到火化場轉了一圈,說:「千萬別死在我們手裡。」然後向我們「訓話」說,「要激發對劉少奇的仇恨、保留活證據」。從這以後,劉少奇的監護、醫療工作完全交由開封駐軍及公安等部門負責。盡管都接受了「仇恨」的階級教育及保密教育,可大家還是十分驚訝,眼前的所見所聞,同報紙上所謂「最陰險、最兇惡、最狡猾、最歹毒的階級敵人」的說法反差太大,怎麼都對不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瘦成皮包骨頭,病得奄奄一息,靠鼻飼維持生命,全身沒有一條好血管,牙齒只剩下七個,連說一句話的力氣也沒有的垂危的老人。

偷偷抹去淚水,我們為他蓋上一塊白床單

劉少奇主席每天閉著雙眼,一句話也說不了。他靜靜地躺在床上,只是發出微弱得不仔細聽都聽不到的呼吸聲。因為無法進食,我們這些看守常常協助醫護人員從鼻飼管裡打進流食來維持他的生命。除了定時做流食,還定時幫他翻身。除了這些之外,我們什麼也不能做。他一言不發,甚至沒有呻吟過一聲。或許他在思索什麼,或許他在無聲的對抗。在那個黑白顛倒、是非混淆的荒唐歲月,沉默中的劉少奇每天都在無聲的抗議。

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漸漸走到生命邊緣的劉少奇,在得不到有效的醫治、護理下,病情進一步惡化。當時,他身邊沒有一個親人,更不知自己的妻子兒女眼下身在何 方、遭遇怎樣,只知道有嚴密的監視像影子一樣從早到晚在跟隨著自己。我們中間曾有人提出設法讓親屬來見一面,可能是最後一面,但是我們當時誰也沒有能力作主。

11月10日晚,劉少奇第三次發高燒,體溫一再攀升,試體溫表,五個小時後才取出,體溫攝氏39.7度。醫護人員限於醫療水準和條件,又不熟悉病史,只得按肺炎治療。因為不許送醫院搶救,到深夜時,劉少奇的嘴唇發紫,點頭張口呼吸,吸氧也不見改變,兩瞳光反應消失,體溫達到了攝氏40.1度。可是值班護士仍按原處方用藥,到第二天早晨6點40分,發覺情況不妙,連忙叫其他醫護人員來搶救,然而為時已晚。6點42分,醫護人員到齊;3分鐘後,也就是1969年11月12日6點45分,一顆承受了過多壓力的心臟,停止了跳動。

劉少奇臨終前,我發現在他手裡有個硬塑膠瓶,已經被他攥成了小葫蘆形狀。我偷偷抹去了眼角的淚水,給我們共和國主席----劉少奇的遺體蓋上一床白被單。

火化「烈性傳染病人」,我們戒嚴現場

劉少奇臨終前,身邊沒有親人。他的妻子、兒女在幾年時間裡對他的下落毫不知情。直到林彪逃亡後的1972年,王光美才得知劉少奇早在三年前就離開了人世。劉少奇主席去世後,遺體被轉移到地下室。地下室很小,屋長不夠身長,只好把停放遺體的擔架斜擺著。

劉少奇主席的老衛士長李太和接到劉少奇的死訊電話後,匆匆趕往機場,飛到開封,直奔地下室。蓋著白被單的劉少奇躺在地下室的地板上,嘴和鼻子已經變形,下頜一片淤血,如雪的白髮蓬亂著,足有一尺多長。李太和悲痛萬分,他含著淚細細地給老首長修剪長長的白髮,輕輕地刮去長而稀疏的鬍子,用一套普通的衣服作為壽 衣,裹住劉少奇骨瘦如柴的身體。

15日深夜12點,劉少奇的遺體被裝上一輛吉普車。由於車身容納不了他那高大的身軀,小腿和腳都露在車廂外。此時,火化場早已得到通知,說有一名「烈性傳染病人」要今晚火化,只准留下兩個火化工。

「靈車」慢慢行進在古城的街道上,沒有一個花圈,沒有一朵白花,有的是漆黑的夜幕與那嘀滴答嗒的秋雨。我們組織20多人把小小的火化場戒嚴起來,到了火化場,安排有人在那裡噴灑消毒劑。

按規定,在死亡登記表上要注明具體病因,可是那天,上面只填了「傳染病」三個字。老司爐工不解地問:「到底是哪種傳染病?」有人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催他快點火化。

沒有任何儀式,也沒任何親人在場,一位國家主席就這樣無聲無息地從這個紛亂的世界上消失了。沒有哀樂,沒有哭聲,沒有鮮花,沒有黨旗,火化結束了。與此同時,他在開封留下的所有遺物,也被付之一炬。剩下的,只有一張骨灰寄存證,上面填寫姓名:劉衛黃;職業:無業。並有人冒充劉少奇的兒子「劉源」簽名辦理了 寄存手續。

劉少奇的骨灰被裝在一個臨時從商店買來的普通木質骨灰盒裡,交費後寄存在開封火化場骨灰存放室。隨後,「專案組」宣佈紀律,要我們誰也不准透露出去。

歷史自有公論。新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樁冤案沉睡14年後,終開昭雪了。1980年2月,「文革」結束後的第四年,十一屆五中全會為劉少奇主席徹底平反,恢復名譽。五中全會公報廣播的那一天,我流下了激動的淚水。陰雲散去,春光普照,若九泉之下有知,他也該含笑,敬愛的劉少奇主席可以安息了。

(來源博客:墨談國是2015-01-09)




首席设计师 Jony Ive“作品”盘点:深入苹果基因,新闻,讨论,活动-MacX.cn -


首席设计师 Jony Ive"作品"盘点:深入苹果基因,新闻,讨论,活动-MacX.cn -

5月26日,据外媒报道苹果CEO库克周一宣布,公司设计部门高级副总裁乔纳森·艾维(Jonathan Ive)获晋升,将担任新设立的"首席设计官"一职。

乔纳森·伊夫是一位工业设计师,现任Apple公司设计师兼资深副总裁,大英帝国爵士。他曾参与设计了iPod,iMac,iPhone,iPad等众多苹果产品。除了乔布斯,他是对苹果那些著名的产品最有影响力的人。



下面我们来盘点那些由他参与设计的"艺术品"。




iPad可以说是乔纳森最成功的设计之一,截至现在已售出5500万台。



iPod是苹果最畅销的产品之一,自乔布斯回归苹果后该产品帮助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Apple TV自发布之日,其前景就一直受到业界质疑。但是也有很多消息盛传它将颠覆传统的电视机市场。




iPod nano是苹果电脑结合iPod shuffle与iPod mini特点于一身的第4代MP3播放器,于2005年9月7日发行,取代了iPod mini。




Mac mini是Mac产品线的一员。于2005年1月11日的Macworld上公布,至今已经升级更新过很多版本,调查显示2011年那款的设计是最受欢迎的。



MacBook Air 被称之为是艾维"设计过的所有产品中漂亮的,没有之一"。



IMac G3(软糖)是乔纳森最早参与设计的,第一款产品是1998年发布的。




乔纳森·艾维设计了2款IMac G3,苹果前CEO乔布斯曾表示乔纳森设计的产品"太接近艺术品以致于你很想去触碰它"。




经过14年的发展,现在的iMac已经达到一体式设计,铝制机身。




苹果公司最早发布的iPod(左侧),以及2011年的经典款(右侧)。



最早的iPhone是2007年发布的,是乔纳森设计史上销量最高的产品之一。




不仅仅是乔纳森参与设计的产品迭代更新,就连他本人也有很大的变化。左侧的拍摄于1998年,右侧的是近照。


Sohu



香港缺乏創意?鬼叫你地「雙重標準」、「表裡不一」咩? | 輔仁網


香港缺乏創意? 鬼叫你地「雙重標準」、「表裡不一」咩?

前日,香港獨立說唱歌手USB上傳了名為《HK McDonalds RAPs ( M記RAP ) – #unstableflow》的短片上社交媒體,內容是拍攝USB在麥當勞以rap形式叫餐。由於這種「獨特的點餐技巧」在香港相當罕有,算是「另類」的創意,因此這段在面書的影片不足幾日便有三萬瀏覽次數。

評論當中,有人欣賞USB的快咀功力,有人認為此情此境還可以輕輕鬆鬆落到單的「阿姐」才是神人。不過總括而言,留言評論還是負面的為主。有人說這段影片抄外國,及不理個「阿姐」感受。還有一堆大概是「無聊」、「白痴仔行為」、「低能」等的留言。

《HK McDonalds RAPs ( M記RAP ) – #unstableflow》


首先,最奇怪的評論是抄外國。沒錯,外國一早有人用rap在麥當勞點餐,除了近日在網絡爆紅的Hi-Rez拍了一段《How To Order Mcdonald's Like A Boss 》,還有一堆同類的影片。據我了解,USB就是因為見香港沒有人做過,於是決定做一個「HK version」,證明外國人做到的,香港人都可以做到。至少,USB的詞、flow套路與Hi-Rez等外國說唱家存在明顯分別,不是完全倒模。如果將外國人玩開的、做開的、值得學習的搬進香港也是罪大惡極,那麼香港是否不應有Rap battle,不應有band show,不應有網媒,甚至根本不應該有民主制度?你知道嗎?由古至今,世界各地的人都在進行不同程度的交流、倣效,從不間斷。「抄外國」這三隻字正正顯得你思想封閉。有思想封閉的聽眾,難怪樂壇固步自封。

另一則奇怪的評論是USB不理「阿姐」感受。USB此舉並非懷有惡意。再者,「阿姐」的感受會是如何?一定是如你所想的感到難堪嗎?看她從容不迫的表現,相信多數也只會心想「做乜勁」,或暗笑「條友係咪傻架」。我估計「阿姐」也不會因為USB「 rap住叫餐」而患有創傷後遺症吧?一日到黑都是重複又重複的工作,難得有人玩嘢打破這沉悶氣氛,可能「阿姐」認為求之不得呢?所以,如果想攀上道德高地威風一番,也不要太猴急吧?其實我們根本就沒法根據影片去確認「阿姐」當時的感受。只是,如果USB為拍片而假點餐,他應該對「阿姐」道歉,但事實上他確實是為朋友點餐,那還有什麼話好說?不過,我還真欣賞「凡事先顧及別人感受」的朋友,希望該留言者以身作則,不在街裡大聲說話,不對人作出辱罵和人身攻擊……不過,在香港,雙重標準的人多不勝數,看看屈穎妍和藍絲。

為什麼香港人總是對外國人寬容,對自己人嚴苛?為什麼總是如此虛偽?

外國人《How To Order Mcdonald's Like A Boss 》,他們就覺得有趣有創意,香港人拍個M記RAP,他們就會大罵這是無聊、白痴、低能、無品?說他「玩得差」也只是針對他的操作不夠好,但「無聊、白痴、低能」是牽涉到這類影片的本質嘛!這是不是雙重標準?這是不是對香港的另類創作及音樂刻意諸多挑剔,見外國做同一件事的就包容接納「流曬水」?還是香港人根本就欠缺幽默感,給予創意及藝術太多框框,接受不了在正常表現場地(如街邊)以外進行創意活動?抑或有些人平日硬要表現得Open-minded,但接受能力根本就低得要死,一邊批評香港缺乏創意,一邊打壓創意,表現自己品味高人一等才是真正動機?

香港早就有不少具實力的音樂人在這種「雙重標準」、「欠缺接受能力」及「表裡不一」的風氣下,受到大量恥笑和Dislike,如馮翰銘、意色樓、鄧智偉等等。如此下去,風氣不改變,市場決定供應,香港音樂及藝術恐怕依舊過份單一化,小眾的依舊在小眾的標籤和嘲笑聲下苟延殘喘。

一邊埋怨沙漠長不出花草,一邊阻止農夫灌溉澆水的人,請不要妄想可以腳下赤地可以變成綠洲。

題外話:我不明白為何針對人身攻擊的比批評這段影片的言論還要多。有評論說USB是無料但嘩眾取寵的垃圾,但以我認識的USB,可說是其中一個最勤力、最好學的香港說唱者,歌詞的意境遠超香港人對說唱歌詞的刻板印像。

USB近期作品之中,我最欣賞這兩首:

USB Facebook專頁及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1R2Pjye9j8Cty-__LyhnQ

友善列印



蘋果日報- 盡論中國:留學生藉「六四」挑戰習近平 - 李平

蘋果日報- 盡論中國:留學生藉「六四」挑戰習近平 - 李平

盡論中國:留學生藉「六四」挑戰習近平 - 李平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圖)上周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把留學生列為統戰的新着力點,言猶在耳,一批八○後、九○後中國留學生就向他發出挑戰,24日發表《「六四」26周年致國內同學的公開信》,痛斥中共政權是屠夫政權,「六四」的槍聲已經消解了他們全部的合法性,並決心「揭開圍繞六四屠殺一直延續到今的罪惡」。


公開信指,「六四」的真相至今被掩蓋,犧牲者至今被侮辱,「在正義得到聲張之前,在迫害持續的情況下,遺忘是對歷史的不忠、寬恕是對逝者的不義」。公開信還針對習近平的中國夢說:「每個人都能生活在沒有恐懼的世界,這是我們,一群海外學子的中國夢。」


官方《環球時報》昨日發表社評反擊,指公開信充滿民運味,「以十分兇悍的語言攻擊中國現政權」,又揶揄流亡西方的民運人士已經不在祖國的利益鏈上,只能靠與祖國作對討些殘羹剩飯,更搬出境外敵對勢力教唆的老一套說辭:「境外敵對勢力近年把突破的重點放在了八○後、九○後等沒有見證歷史現場的年輕人身上,並把香港、台灣當做特殊陣地。」


環時刪社評 避與學生駁火
中國留學生在「六四」26周年之際聯署這封公開信,讓國際社會看到「六四」後一代人的薪火相傳,看到正義不會因中國防火長城及統一戰統的擴張而被滅聲。詭異的是,環時官網隨即又刪除社評,似乎顯示當局也有意避免與留學生直接駁火,以免影響統戰大局。





China@appledaily.com

上一則: 中國提「海外利益攸關區」 防美日威脅

下一則: 女富豪愛「波子」 佔中國買家40%



I

蘋果日報- 中國提「海外利益攸關區」 防美日威脅

蘋果日報- 中國提「海外利益攸關區」 防美日威脅

中國提「海外利益攸關區」 防美日威脅


■國防部發言人楊宇軍展示《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

中國政府昨發佈《中國的軍事戰略》國防白皮書,首次提出「海外利益攸關區」概念。軍方直言海外利益攸關區就是與海外利益存在客觀密切聯繫起來的區域。西方輿論認為,軍方提出此概念,目的是為越來越強大的海軍走向遠洋尋找藉口,同時是中國軍隊「積極防禦戰略」的一部份。


這部白皮書是中國政府1998年以來第九部,共約9,000字,與以往國防白皮書相比,這部白皮書具有很強戰略性和前瞻性,側重於介紹當前和今後中國軍事戰略走向。其中在論及新形勢下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時,首次提出「要加強海外利益攸關區的國際安全合作,維護海外利益安全」。總參作戰部張玉國大校答記者問題時指,海外利益攸關區「就是與海外利益存在客觀密切聯繫起來的區域」。張稱,中國的海外利益攸關區不是排他性,也不是對抗性。中國在維護海外利益安全時不追求一己私利,並舉海軍在索馬里、亞丁灣海域護航為例,自證其說。白皮書點名美國和日本,批美國推進亞太戰略,指日本大幅調整軍事戰略,引有關國家關注。


昨日的發佈會引起眾多西方媒體到場採訪,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追問中國在南海填島及「南海是否必有一戰」等,國防部發言人楊宇軍稱,填海造島「與國內其他建設一樣」屬中國內部事務;指美方飛機飛臨偵察,中方作出「必要及合法」的反應,並斥西方媒體炒作南海局勢是「想抹黑中國」。


部署南沙兩島礁建燈塔
此外,為提升南沙海域民用導航助航能力,國家交通運輸部將會在華陽礁和赤瓜礁興建兩座多功能燈塔,為各國船隻提供高效導航助航服務,提高航行安全, 燈塔高50米,設計燈光射程22海里。菲律賓較早時指摘中國在赤瓜礁填海造地,相信是要興建飛機跑道。對此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昨在北京「提醒」菲律賓,「中國不會欺負小國,但小國也不能無休止地無理取鬧」。


中新網/法新社


■中國昨在南沙群島華陽礁舉行南沙燈塔開工儀式。

國防部記者會軍方部份回應
‧ 目前中國沒有在海外建立任何軍事基地。


‧ 先發制人和我們奉行的積極防禦戰略完全不同。


‧ 近海防禦已不能有效維護國家海上安全。


‧ 中國在南沙島礁工程建設和全國各地的建設沒有任何區別。


‧ 南沙島礁建設既要滿足軍事防衞功能,也要為各類民事需求服務。


‧ 美軍艦機抵近偵察,中國軍隊依法採取必要措施,都是合法的、專業的。


‧ 我們將根據新形勢下的使命任務,適度建設和發展網絡防禦能力(網軍)。


‧ (南海局勢緊張)是有人刻意炒作,也不排除這為個別國家今後可能採取一些行動尋找借口。


資料來源:國防部記者會

上一則: 「我要她死!」忤逆女街頭暴打阿媽

下一則: 盡論中國:留學生藉「六四」挑戰習近平 - 李平



I

蘋果日報- 澳娛擬62億拋售滬LV大廈

蘋果日報- 澳娛擬62億拋售滬LV大廈

澳娛擬62億拋售滬LV大廈

終於捱不住了!經營欠佳,加上受中國反腐風暴影響,法國LVMH集團和賭王何鴻燊持有的澳娛中國,將以逾50億元人民幣(下同,逾62億港元)出售上海LV大廈(圖)。


這幢位於長寧區仙霞路99號的大樓有個官方的名字,叫做尚嘉中心。由於其特殊造型,當地人喜歡叫它「靴子樓」或LV大廈。上海澎湃新聞獨家披露,這幢大樓整體轉讓的交易已經接近達成,轉讓價格將超過50億元,買家為黑石基金。但黑石基金和LV集團都未對此置評。


上海LV大廈由何鴻燊持有的澳娛中國和LVMH集團旗下L Real Estate房產公司投資,各佔五成股份。2007年投資38.7億港元,2013年開業。由於LV的直接參與,在尚嘉中心有Dior、LV、Fendi、Prada等20多家品牌進駐。由於經營不善,加上中國反腐越演越烈,兩名股東出售大樓所有權。有網民稱「人精都走了,老李帶頭小何跟上」、「這說明中國經濟走向」。


上海澎湃新聞



I

書畫偽術|HK Appledaily Supplement

書畫偽術|HK Appledaily Supplement

書畫偽術

在網上看到一些中國的「現代書法」,字不似字,畫不似畫,其醜無比。登這些「書法」照片的人自然也是討厭這類偽藝術的,另外附文抨擊這種怪現象,說是因為一個什麼「書法協會主席」而起,其中有許多中國書畫界的瓜葛糾纏,局外人也搞不明白。

但藝術的美醜,總是有公論的。書法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古往今來,出畫家容易出書法家難。中國書法的精妙,大概只有中國人明瞭,外國人(日本人例外)是很難理解中國人對一幅字可以那麼如癡如狂。中國的字畫,不但可以看出作者的清和俗,還可以看出作者人格,見字如見人,很有道理的。這也因此中國的有識之士見到中國書法被掛上「現代」二字而惡俗,深惡痛絕。

熟悉中國書畫界的朋友說,現在土豪多,聽說投資書畫可以增值賺錢,都想買,但又不識貨,於是認人不認書畫。比如說專捧自己地方的書畫家,山西人捧山西人,山東人捧山東人,作品好壞搞不懂,就找口音一樣的人買。所以各地書畫家的作品都在本地人那裏賣得最好,一個生活在北京的河南人,要買字畫,河南作者的作品入法眼的機會大增。除此之外,就看銜頭,比如什麼「美術協會主席」、「書法協會主席」之類,土豪們覺得當得上主席,應該有水平,反正不懂,買個有銜頭的作者作品,總好過買個默默無聞的。至於書畫的質量,就只有人吹,沒有人理了。

於是這也就造成了寫字畫畫的人爭入「XX協會」的風氣,可以掛名會員已有財路,若是能上個什麼主席,那就等於送一筆富貴給你了。結果當然手段各出,競爭激烈,真正有料的未必當選,手段了得的往往得逞。如今中國「著名書法家」、「著名畫家」遍地都是,老襯當然更多,非常符合國情。

mcwriter@appledaily.com

李純恩昔日文章



Z88

好一齣良心戲|HK Appledaily Supplement

好一齣良心戲|HK Appledaily Supplement

好一齣良心戲

上月,香港共家警察調查一宗命案,隨便抓了個半癡半呆少年頂罪,哄嚇成招。不料那少年的宿舍有錄影,證明案發之時,他根本不在案發之地。警方不得已,「權且放人」,卻還含血噴向宿舍職員:「我們曾訪宿舍調查,但宿舍無人當值。」宿舍主管是聖公會,早獲中共收撫,至此也不得不連夜申明事實,辨「疏懶」之誣。

隨後,輿論氍毹上,就熱熱鬧鬧,演出一齣良心戲,報紙電臺爭相發表雄文宏論,力請警方還那少年公道;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主席葉國謙,也呼籲警方「檢討處理疑犯手法」。但這顆顆良心演得越是精彩,越是教人惡心。

黃雨傘民主運動以還,市民遭警方構陷者,不知凡幾。例如劉子僑被控以一雙鐵掌,重創警察黎凱達,裁判官梁榮宗細察驗傷報告之後,不能不歎息:「警方兩位證人,細說了一個子虛烏有故事。」陳白山被控拳擊警長黃樂,梁榮宗見遭毒打的分明卻是陳白山,不能不再次歎息:「警方證人沒人坦白供述案情。」李展雄、翁健詠被控拳擊警長、阻差辦公,上到法庭,警方才驚覺李、翁有錄影證明無辜,惟有取消控告。但是,警方這樣誣告、毒打市民,除了《蘋果日報》,全港新聞界幾乎無一譴責。因為被誣被打者,不是半呆半癡,而是中共眼中釘,追求民主自由。

戲假情真,觀眾會交口薦譽;戲真情假,觀眾卻怎能不作嘔。

appledailykoo@gmail.com

古德明昔日文章



Z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