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2日星期四

蘋果日報- 【慌張西望】回到「OCT 26 1985」

蘋果日報- 【慌張西望】回到「OCT 26 1985」

【慌張西望】回到「OCT 26 1985」

今年重陽節,重點不在登高望遠,而是回到未來。就算閣下不是荷李活科幻電影《回到未來》忠實粉絲,fb也會被它攻陷,因「OCT 21 2015」正是Marty McFly穿越時空所達的未來之日。回顧這30年,科技是進步了,人際關係卻越見疏離,很多美好事物也不復來。遺憾是迄今科技仍未能穿越時空,杜秋棠唯有來個文字版「當年今日」,讓讀者返回「OCT 26 1985」,重溫昔日娛樂界的光輝歲月。

1. 阿倫隻《愛情陷阱》年度銷量40萬,《愛情陷阱》順勢奪得金曲金。今日仲有邊位歌星會出碟,大家又識得邊首歌?
2. 阿倫之外,仲有張國榮、陳百強、林子祥、許冠傑………樂壇百花齊放。今日除咗陳奕迅,就只有陳奕迅。
3. 外國歌星呢,當年最紅有MJ同麥當娜。今日係Justin Bieber同Taylor Swift。
4. 百變天后梅艷芳係台上造型百變。今日嘅百變天后係Angelababy。
5. TVB播緊《雪山飛狐》,有呂良偉、謝賢、曾江,全城追看。今日播《張保仔》,主角係邊個?
6. 當年小學雞係「打電話問功課」。今日用whatsapp問問題,再copy and paste。
7. 小學雞唔係睇緊《430穿梭機》,就係畀星爺蹧質緊。今日兒童節目變咗成人睇。
8. 咁有咩卡通片呢?係《我係小忌廉》、《叮噹》同《足球小將》。今日叫《多啦A夢》。
9. 仲記得《龍鳳呈祥賀台慶》?呢個時候楊盼盼同肥姐綵排ing了。今日都有《萬千星輝賀台慶》,但似乎唔夠「萬千星虧」吸引噃。
10. 無綫有「五虎將」黃日華、劉德華、梁朝偉、湯鎮業及苗僑偉。今日你要湊夠數都難。
11. 當年處境劇叫《香港八五》,堅係探討香港民生問題。今日做《愛‧回家》,問題係冇乜人睇。
12. 電影呢,當年冇乜所謂合拍片,而《夏日福星》狂收2800萬。同期上映仲有《殭屍先生》,埋單都收2000萬。今日港產片所餘無幾,大陸有套《港囧》,內地收十幾個億。
13. Well,當年有隊開心少女組,袁潔瑩、羅美薇、陳加玲、傅明憲青春無敵。今日就有隊FFx,講咗咩自己參透。
14. 當年任天堂發行《Super Mario》,超有錢先有得玩。今日人人玩《Candy Crush》,仲成日喺fb問人攞心……
15. 當年睇《Playboy》,梗係睇鹹嘢(好似係)。今日呢,仲有,但下年3月就唔再刊登裸女照啦。

撰文:杜秋棠@抽水站
https://www.fb.com/freakingwestlook



I

蘋果日報- 習公廁外晤外相 陶傑:英一啖糖一啖屎

蘋果日報- 習公廁外晤外相 陶傑:英一啖糖一啖屎

習公廁外晤外相 陶傑:英一啖糖一啖屎


■夏文達與習近平在希斯路機場會晤的場所,竟在廁所外。美聯社

【拆局】


300億英鎊沒能買來尊嚴!英方竟安排習近平在公廁門外會見外相,熟悉英國文化的才子陶傑認為是一啖砂糖一啖屎的外交伎倆:「『我同中國關係沒有別的只有一個錢字。』這種外交語言,嗰種陰濕層次好豐富。」


習近平一到,英外相夏文達親自接機,二人隨後舉行會晤並宣佈:習訪問將促成兩國達成高達300億英鎊(約3,602億港元)貿易投資。但昨有眼尖網友發現,會晤背景的木屏風上方竟是公廁標誌!會晤地點原來擺在廁所外!有中國網友揶揄:「這300億花的,買了個VIP雅座!這種外交禮節實在是舉世罕見。不把國人當人看待,你走到哪裏也沒有一個國家把你當人看!」


陶傑認為英方安排非偶然:「有VIP房為何不拿來用,要在廁所外搭屏風,而且唔夠高突出廁所標記,肯定有違外交禮節。錢就拿了你。你鬧也無緊要,英國幽默感有一樣叫自嘲。」至於為何中方不反面?陶認為:「當時氣氛一定是望着習近平點樣眉開眼笑,同外交大臣傾咩,不會周圍望。跟住都呵番啦!白金漢宮睡一晚哦!仲嬲嬲豬?」陶指今次英政府迎接習大叩頭自知姿態過分,但習帶來超過300億英鎊,當然要叩頭接財神。同時再由國內輿論和反對黨批評中國人權等問題,是各有分工。

在民主議會演講 英報嘲尷尬
習近平其後在英國議會發表演講,下議院議長約翰·伯考致歡迎詞時提到曾有四個亞洲領袖到訪,惟獨點名提及緬甸民主女神「天賦人權自由的國際符號」昂山素姬。英《金融時報》網昨刊文稱:「中國國家主席在一個極度認真對待民主的議會演講,無論如何是尷尬的。」並引英某高級外交官員點評習的演講:「很完美!完全沒任何內容。」充滿諺語和英式諷刺的報道又指習一邊讚英國有最古老議會一邊說中國兩千年前已有立法,是「抬高自己」。儘管同一天該報有中企買下六整版中文廣告歡迎習。


《蘋果》記者

上一則: 習近平卡梅倫會晤兩國關係提升 中國擲719億建英核電廠

下一則: 英放寬中國遊客簽證 滬建Legoland



I

蘋果日報- 假作真時…… - 高慧然

蘋果日報- 假作真時…… - 高慧然

假作真時…… - 高慧然

網上盛傳一篇「楊瀾採訪屠呦呦」的文章,文章有趣,轉發者眾,楊瀾不得不出來澄清她尚未有機會採訪屠老師。


文章雖假,但傳達的訊息卻精準,例如,文章中楊瀾的問題甚尖銳,「人們稱您為三無科學家,請問你為甚麼沒有當選院士?」文章中的屠呦呦則反問:「我如果當了院士,怎麼還會搞科研獲諾獎?」楊瀾又問:「您獲得了諾獎,現在可直接晉級院士了,是嗎?」屠擺擺手說,「不,我現在當上院士,有人會說我是被西方勢力推舉上去的,我這樣比院士輕鬆多了。」


屠呦呦若面對這些問題,會給出甚麼答案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絕大多數中國人心中自有答案。


一個有實際貢獻的科學家,多次獲提名參選院士,次次落選,必然是體制及遴選制度出錯。中國院士選舉其中一個弊端是過份重視學術成就以外的因素。清華教授魯白在分析院士制度時提到「選院士裏面有人際關係、運作能力、個人的所在的位置。」、「我們的院士制度目前還不是一個榮譽制度,更是一個利益制度。」「(獲諾獎)並不意味着你可以得到人家更多的資源,申請資金還是要通過競爭」……


採訪文章雖是假的,但顯然寫文章者對中國的院士制度有透徹了解,並深感不滿,借楊瀾和屠呦呦的口批判現行體制。以四兩撥千斤之力透徹解析中國社會弊端,網民想必頗多體悟與感慨。



I

蘋果日報- 「黨」字頭上三炷香 - 李碧華

蘋果日報- 「黨」字頭上三炷香 - 李碧華

「黨」字頭上三炷香 - 李碧華

「卧底神探」翁靜晶的「清理門戶」大行動,揭發六根不淨佛門醜聞,歎為觀止。影視難覓如此精彩情節。


真可惡,只是擠牙膏似的,一天一爆料,叫人恨得牙癢癢,但如此一來,追看性更高了。這天大和尚釋智慧「有錢乜都得」之錄音,「黑絲尼」釋智定每月「供養」五、六千元飲杯茶而已,算什麼?大錢財來自有方(閣下曾否「供養」過呀?當了冤大頭?)。冒簽文件已鐵證待判,更揭發多一間(陸續有來!)寺院亦帳目混亂善款不知所終,到內地印經書也花上四十萬(為什麼內地?香港沒印刷廠嗎?)……


那些大大小小的寺院藏垢納污,蛇鼠一窩,既貪且淫,難道多年來沒點蛛絲馬跡啟人疑竇?抑各界(包括宗教界、政界、警界……高級督察父母當僧尼假結婚證婚人)都心照?


連鎖效應,天理循環,因果有時。走着瞧。


呼之欲出?得憑證據,跑了和尚(尼姑)跑不了廟──但那些寺廟還值得善信參拜簽香油捐善款嗎?都是內地僧尼謀人寺,想不到除了一切飲食用品之外,連「出家人」也假劣毒如葛藤纏繞。


人道「色」字頭上一把刀,今日「釋」字頭上一把爪(也一把抓),當紅色魔爪內地專才全面接管佛門後,才悟「黨」字頭上三炷香。



I

蘋果日報- 死去的名字 - 陶傑

蘋果日報- 死去的名字 - 陶傑

死去的名字 - 陶傑

八十四歲的女醫學家屠呦呦,名字出自詩經。經過紅潮淘洗,這樣的名字,已經死去,雖然人還活着。


香港也有一大堆死去的名字。最多在昨天的電影圈。譬如山東女明星、北派武功的于素秋,名字出自杜甫「秋興」:「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于素秋是藝名,她父親于占元當不識此典,名字不知哪一個無名的高人所取。一個很有文化的時代。


還有粵語片中生吳楚帆,名字也出自杜詩:「不夜楚帆落,避風湘渚間。」還有:「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取藝名的人,雖然在戲班營生,很有學問。于素秋是南來香港方取此名,吳楚帆也活躍於嶺南。


還有小燕飛、鄺山笑、容小意,皆有曲詞小令的情調。那個時代的電影片名:「落霞孤鷺」、「秋水伊人」、「一彎眉月伴寒衾」、「一樓風雪夜歸人」、「青山依舊夕陽紅」。還有粵劇:「一枝紅艷露凝香」、「火網梵宮十四年」,都是給民間的坊眾看的。


小時候跟隨順德媽姐去市場,經過灣仔的國民戲院,看見電影廣告招牌海報,片名和藝名,都有詩詞味。傭人和黃包車夫,即使識字無多,典故名句皆在嘴邊,電影故事在典裏,那時的廣東人凡俗談吐,亦必有雅緻味道。


現在這一切叫做過時,或者深奧。當中四十年,發生了什麼事情?在中國和香港,以不同的手段和方式長話短說,發生了中國人世代更迭,中國人主動摧毀中國文化的過程。然後香港人又紛紛醒覺:中文程度為什麼低落了,應該如何補救?


為什麼低落?你自己都不要的,當然低落。如何補救:不可能補救,而且也沒得補救,包括由最高領袖呼喊「恢復傳統文化」,此中之虛妄,是像荷里活電影「鬼眼」(The Sixth Sense)一樣,一具行屍,回到家,看見他的兒子,他的家居,他看見四周有危機,他很想做點什麼,但他不知道自己早已不是人,而是變成了鬼。做鬼還有望投胎,語文、文化、品格,一個民族自我摧毀之後沒有,而且如果他們樂意,你不妨順道送他一程。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