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9日星期四

要回被滴滴出行误扣的「取消费」,这个方法比打电话申诉更快


要回被滴滴出行误扣的「取消费」,这个方法比打电话申诉更快
在复杂的世界里一个就够了:ONE一个- 少数派  /  洛世

相信今年开始很多使用「滴滴出行」的朋友,常常会在软件中使用到以下场景:

取消订单需收费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用户故意取消订单,而是迫不得已,比如说:

  • 拼车后,几分钟后司机以各种理由不来接我,叫我取消订单
  • 呼叫快车后,自动接单的司机距离我非常远,即便接单已经 3 分钟,但依然没有动静。这时迫于赶时间换上其它交通工具
  • 呼叫快车后,司机不熟路线一直绕路,耽误了时间

         ......

这样的场景,为了不浪费彼此的时间,我们只好取消订单。但是当司机接单 3 分钟后,用户取消订单就需支付 3 元起的取消费,而且在接下来的操作中没有任何反馈或建议入口,你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确认取消并支付取消费;二是暂不取消,等司机到达目的地或司机未按时间到达时免费取消。

我相信很多人会选择第一种,但面对取消订单收费的事实却百般无奈,只能待到空闲时致电滴滴客服申诉。那么有更好的方法处理吗?其实是有的,只是滴滴藏得比较深。

深深的入口

点击头像,选择「客服」-「自助服务」-「订单取消收费」

点击后,进入「问题详情」,如果是因为司机原因导致需要取消订单,请点击「取消订单收费」处理。在「选择有问题的订单」中选择「确定」投诉。

投诉完毕后,滴滴会赔付你的取消费金额,金额查看路径为「头像」-「钱包」-「余额」,不过由于我是使用蚂蚁花呗支付,金额退回花呗额度。随后,滴滴还通过短信的方式告知反馈问题的处理结果。

期待的改进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滴滴出行」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生活的一种方式,但是随着快车司机的骤降和管理上的缺漏,打车的体验总觉得变差了。对于一定时间取消订单收费的政策,我认为出发点是很好的,因为这样可以防止用户在司机赶过来的途中取消订单,造成司机空驶的现象,为司机的工作带来保证。但是有些时候,用户之所以取消订单的原因在于司机,而用户取消订单时却找不到任何反馈入口,只能先付钱再找客服申诉的操作逻辑让人非常不愉悦。(另外,我也建议用户在司机接单行驶几分钟后的情况下取消订单时,应该主动打电话与司机联系,表明自己取消订单及原因,让双方都得到应该有的尊重和谅解。)

希望在未来「滴滴出行」能在司机与用户之间发挥更好的平台引导作用,让滴滴一下,真的实现美好出行。




Original Article: https://sspai.com/post/39632


I

要想安全有效地备份文件,可不止「多拷贝一份」那么简单


要想安全有效地备份文件,可不止「多拷贝一份」那么简单
在复杂的世界里一个就够了:ONE一个- 少数派  /  sainho93

5 月 12 日西班牙一家电信公司首次发现了勒索病毒 WannaCry,随后落网的「大鱼」包括英国国家健康服务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雷诺公司等。只经过了一个周日,WannaCry 就传播到了 150 多个国家的近 20 万台电脑。

勒索软件 WannaCry 的肆虐的速度之快和广度之大,可以说重新「教育」了普通用户对勒索病毒的认识:运用极难破解(目前只存在理论可能)的 AES 算法,将目标电脑上的文件进行加密,要求用户交纳「赎金」来换取解密文件的密钥。而这次 WannaCry 侵染了理论上防卫更周全的政商机构的计算机,让每一个普通用户没有了侥幸心理。如果下一次还有类似的勒索病毒出现(几乎是大概率事件),中招的就是你。

病毒出现一天后的扩散情况 图片来源 © intel.malwaretech.com

而作为一个依赖计算机进行生产的普通用户,除了及时安装系统更新和安全补丁来降低中毒的风险。自己动手进行文件备份无疑是一个更彻底的解决方式,毕竟勒索病毒「撕票」后的损失就是文件无法取回。如果有完善的文件备份,勒索病毒的毫无威胁了。

但对于一份重要文件,应该备份多少份,又应该将备份文件存放在哪里,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恢复文件的可能性呢?这时,「3-2-1 原则」就能用来指导我们进行备份。

何谓「3-2-1 原则」

相比个人电脑层面,「3-2-1 原则」早已被用来指导商业公司的数据备份。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就在 官网 就介绍过它,来指导企业免受勒索软件的困扰。

运用「3-2-1 原则」的目的则是,一旦遭遇文件损坏,及时的将文件恢复过来。所谓「3-2-1 原则」,是指在进行文件备份时:

  • 3:存储 3 份完整文件,一份原件加上两份拷贝。
  • 2:将文件起码保持在两种不同的介质上。
  • 1:将一份拷贝保存在异地。

所谓的「介质」,是指内置硬盘、外置硬盘、光盘或者 U 盘等不同的存储介质。最常见的是原件保存在内置硬盘,此时将两份拷贝分别存到两块不同的外接硬盘,就算达成了第二条(当然同时也达成了第一条)。

将一份拷贝放在原件和另一份拷贝不同的地点。例如办公室和家里。有一种情况是原文件是光盘或者 U 盘,而你在同一块硬盘上(例如内置硬盘)不同的文件夹内放了两份拷贝。虽然达成了第一二条要求,但是不能达成第三条,因为两份拷贝都会被放在异地或者没有异地拷贝。

看到这么多条条框框,不免有些怕麻烦。把文件忘云盘2 一放,若是本地丢失了(或者被勒索软件锁住),从云盘把文件取回就可以了,这不就等同于「3-2-1 原则」想实现的备份效果了吗?但即使先不去考虑网络条件下的传输速度,造成的上传下载大型文件(例如 Time Machine 的整机备份)的效率不稳定。如果是云盘服务商宕机或者服务器上文件被毁,或者服务商要关闭服务,你所谓的备份也不存在了。所以,放在云盘的文件,只能被视为一份普通的拷贝文件,而不能说这是一次备份行为。

那么我们费了这么大功夫,「3-2-1 原则」真的是有效的备份方式吗?

为什么「3-2-1 原则」是有效的

要讲清楚「3-2-1 原则」为什么是有效的,不妨先理一理都有哪些损坏文件的可能性。

除了前文所说的勒索软件,常见的还有硬盘故障导致(无论内置还是外置)突然的无法读取文件,因为电脑病毒造成的直接毁坏,自然灾害或者盗窃造成的设备遗失或者损坏,当然还有人为原因,无论是无意的误删还是有意的销毁。

可能的失去数据的原因

三份拷贝的意义在于降低所有拷贝同时被毁的可能性。如果我们假设一份拷贝被损坏的可能性是 1/100,那么三份一起被毁的可能性就是 1/1000000,约等于你连续 20 次猜对掷硬币后的正反面这一事件的可能性。

将文件放在不同的媒介,则是为了降低因为某种原因对单一介质造成的损害。例如一次电路异常,很有可能毁掉你存放在内置硬盘里文件,但是放在外置硬盘里的拷贝就不受影响。最后再将一份拷贝放在其他地点,就能避免类似盗窃或者自然灾害(火灾水灾等)等造成的数据「团灭」。当然,如果遇上了地震等规模的自然灾害,我想数据安全就应该不是优先考虑的事情了。

实作!我如何运用「3-2-1 原则」来备份文件

除了我自有的一台 Macbook Pro, 还在学校办公室使用一台 Windows 台式电脑,所以我的需求就是完整备份我的 Mac 内所有资料和 PC 上属于我的项目文件,即 Macbook Pro 的内置硬盘和 PC 上的文件是第一份拷贝,内置硬盘为第一种媒介。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其器,利其器,休息一下,利其器1 」,要备份自然要挑选趁手的软件。原始的复制粘贴实在效率太低,所幸无论是 macOS 和 Windows 两个系统本身,还是第三方软件,都有不少解决方案。而挑选的准则是:

  1. 能在不需要我每次备份都干预的情况,自动按时完成备份。
  2. 拷贝要有历史版本功能的。方便随时回溯到某一版本。

macOS 本身上有被誉为「为了这个功能买一台 Mac」的 Time Machine,在保持默认设定的情况下,用了一块外置硬盘群晖 NAS 进行内置硬盘的完整备份,两种媒介的要求就达成了。NAS 是在同一局域网内,就进行自动 Time Machine 备份,而外置硬盘也仅需我插入硬盘这个动作。NAS 放在家中,外置硬盘放在学校,实现了一份拷贝在异地。Time Machine 是可以随时进行文件回溯的。

存储位置和介质

PC 上则稍微麻烦一些。Windows 10 系统有备份功能,可以「使用文件历史记录进行备份」,将它和外置硬盘连接,选择自己的项目文件的文件夹。也实现了接近 Time Machine 的体验。但由于 NAS 被放在家中,所有是通过群晖 NAS 系统的 Cloud Station Backup 应用,可以自动备份文件的每一次修改。虽然不是完整的备份了整个系统,但是也算达成我的需求。

一些遗憾

当然我的实践也有漏洞。问题在于 macOS 的系统备份和 PC 上的文件备份都在 NAS 的一块硬盘上,而且没有加装第二块硬盘用来完整备份 NAS 中的主硬盘。一旦 NAS 中那块硬盘损坏,也就一次损坏了两份拷贝。虽然不是针对同一份文件,但也加大了风险。

其次是针对正在编辑的文稿,例如 Word 文档或者 CAD 的工程图,理想状态是定时自动保存,保证能回溯的每一次保存文件的时间点,毕竟这类文档是不断调整,说不定修改了个十几次,最后还是要用到第一版文件(懂这种痛的人自然懂)。但是 Time Machine 的最小间隔是一小时,那么如果内置硬盘发生意外,最好的结果也只是回溯到一小时内的最近备份。虽然不是文件全毁,但遇上了也会很恼人。而 Cloud Station Backup 理论上会保存每一次文件改动,但是受制于网络条件,显得不是那么可靠。

最后的小故事

众所周知,这次 WannaCry 的源自美国 NSA 泄露出的「永恒之蓝」漏洞利用工具。早在 2012 年,美国政府的 US-CERT(United States Computer Emergency Readiness Team )就写过一份报告,介绍了备份「3-2-1 原则」。很可惜,光看文章是不会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

每当我问起身边的同学「为什么不把自己的重要文件备份一下」,哪怕只是把它们放在类似 Dropbox 的云盘里,得到的答案通常是:没必要吧。如果追问下去,才会吐露真言:太麻烦了。当我介绍 Time Machine 功能时(没错,朋友买 Mac 也是我安利的),会略微惊叹:这样就可以了?而过几日聊起这事,又发现在我眼皮底下完成第一次备份后,还是没有养成定期备份的习惯。

或许,我的这篇文章,更应该讲讲为什么要按时备份?



Original Article: https://sspai.com/post/39591


I

这个待办事项提醒 App,能「听懂」你说的话:秩序之书 | App+1


这个待办事项提醒 App,能「听懂」你说的话:秩序之书 | App+1
在复杂的世界里一个就够了:ONE一个- 少数派  /  KKKove

「秩序之书」是一款待办事项提醒应用,通过自然语言识别,它能够把大段的口语化文字整理成像书本一样整齐的待办事项列表,自动分类功能还可以让繁杂的生活琐事排列地井然有序。

既然叫秩序之书,那么它的交互动作当然模拟了书本翻页,我们可以通过左右翻页来切换设置、编辑、日程功能,翻页效果仿真度不错,书页会随手指滑动,纸张背面还具有透视效果。日程功能支持 Touch ID 锁定,但需要点击一次才可以激活指纹识别。 

秩序之书的亮点在于连续的自然语言识别,只要按照正常交流的方式键入内容,秩序之书将能识别待办内容与提醒时间,并进行简单分类。例如你输入「今天下午 3 点半浇花然后 5 点出门采购半小时后洗衣服」,应用会自动在「今天」页面中分别记录下 15 点、17 点和「半小时后」三个待办事项;如果你说「晚上 5 点半去小明家」,应用除了会生成一个 5 点半的待办卡片外,还会自动勾选「提前 20 分钟提醒」,以预留准备时间。

另外,你可以在设置中自定义早、中、晚三个时间点,对于不需要准确提醒的待办事项,以后你只需要说「明晚浇花」或者「后天中午买蛋糕」,应用即可在你预设时间点进行提醒。 你甚至可以把以上内容一股脑全部写进编辑框,秩序之书可以一次性识别一大段话,并准确地生成对应提醒,简直不要太爽。

与夺命连环 Due 相比,秩序之书同样有重复提醒功能,但间隔时间更长,且没有手动完成任务入口、不能设置周期重复、没有 3D Touch 快捷选项,不过自然语言识别要比 Due 更加准确。关于自然语言识别功能,初次使用秩序之书会有简易教程,方便大家掌握技巧。 

其实,如果你玩过《守望先锋》,我相信当你见到这款应用时,便会想起曾经被「嗡嗡嗡」所支配的恐惧。

现在,你可以免费在 App Store 下载秩序之书。



Original Article: https://sspai.com/post/39479


I

学习法语喜欢画画的理工生,他的 iPad Pro 里装了啥 | 征文精选


学习法语喜欢画画的理工生,他的 iPad Pro 里装了啥 | 征文精选
在复杂的世界里一个就够了:ONE一个- 少数派  /  CIPAUL2

Q1:介绍你自己。

大家好,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虽然我是一名理工科学生,但是由于学院采用了中法合作办学的教学体系,因此我们额外需要从大一开始学习法语。同时因为有手绘的兴趣爱好,因此会经常利用 iPad 完成手绘。

Q2:对于你现在的学习生活而言,哪些应用满足了你的需求?

A2:我的 iPad 主要肩负我自学法语以及满足我手绘乐趣的任务。所以我的软件不多,都包含在两个主屏幕上,而且软件主要涉及法语学习、视频娱乐、绘图修图。图一和图二包含了我使用的软件。

图一 屏一
图二 屏二

在学习生活中, iPad Pro 对我法语复习起了很大的帮助。虽然我已经学了很多年法语,但是近一年来忙于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让我对法语又充满了生疏感。答辩旅游结束后,我重拾法语复习,并用十一月份参加 DALF C1 考试为目标激励自己。目前我利用 iPad Pro 学习法语,主要依靠 Reeder ,PDF converterPDF expert,法语助手和 notability 进行学习。这些软件很好地满足了我的自学复习需求。




图四是我利用 PDF expert 和法语助手学习法语的截图。PDF expert 功能齐备,操作简单,使用上直观自然,让我在使用上没有花费很多学习成本。曾经也尝试使用 MarginNote Pro,但是由于里面很多功能和我的学习习惯关联性不大,所以后续没有再使用。法语助手是目前国内学习法语数一数二的 app 了,如果购买了手机版注册码,还会赠送半年每日法语听力 app 的所有 VIP 权限,非常值得购买。

图三 PDF expert+法语助手

PDF expert 搭配法语助手学习非常方便。一旦 PDF expert 内文章词汇被选中并复制,法语助手会自动跳转解释该单词,非常简单便捷。

至于这些文章的 PDF 版来源,我是使用 PDF converter 这个软件实现 iOS 平台上的网页到 PDF 的转换。

因为法语是小语种,因而市场上法语的学习资料远不及英语多,但学习一门语言,最重要的环节主要集中在读、写、听、说、语态、时态和词汇上。后三样可以有权威语法书教授,但阅读和听力就要自己多找资料了。幸好,Reeder 帮了我很大的忙。利用RSS订阅功能,并且采用 Fivefilters 全文输出RSS功能,我成功收录了 le Monde、la libération、le Figaro 等法语报刊新闻,每天向我提供丰富的法语资讯,如图四所示。

图四 Reeder+法语助手

可以说,我利用 PDF expert + 法语助手实现法语精读,利用 Reeder + 法语助手实现法语泛读。

而法语每日听力,则帮助我熟悉法语听力。针对考试听力的反复练习,我会把题目听力都放在 Documents 5 这个软件上。Readdle 出品的软件都是非常棒的,而且他们自家应用 spark、Documents 5、PDF expert 之间已经先于 iOS 11 能在 iPad 上实现拖拽传送文件,非常强大。


Q3:有没有哪个 iPad 应用让你觉得使用起来比桌面端更顺手?

对于我个人而言,这个应用当之无愧应属 Procreate 无疑。


我利用 Procreate,手绘出了一些我个人很满意的作品,同时把作品以及手绘过程视频导出(很喜欢 Procreate 这个功能,可以记录自己的手绘过程)放到我的 YouTube 主页和公众号上。我绘制过新垣结衣、神力女超人、小丑女和我的同学等人物。每一次绘画过程,都带给了我很多快乐。看着人物在我的笔下渐渐成型并和原画很相似,会感到十分开心和满足。

图五 Procreate手绘画作

以我手绘 gakki 为例子,用 Procreate 的视频导出功能导出手绘视频:新垣结衣手绘

Q4:有没有哪个 iPad 应用让你觉得达到了「专业应用」的级别?

我认为新出品的 Affinity photo 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图片处理应用。


Affinity photo 这个应用价格较昂贵,达到了 128 元(这是最近打折的价格),但是官网介绍到的功能十分好用而且能实现很多效果。相信会物有所值,我在iPad上已安装上,最近正在研究使用中。

Procreate 我认为也是专业级别的。我没有试用过数位板绘画,但是在我的 iPad Pro9.7 上手绘,我感受到了纸和笔的熟悉感。在我试用过新款 iPad Pro 后,120HZ 的屏幕刷新率让这种熟悉感更强烈。

Q5:iPad 还无法满足你的哪些需求?

由于我是一名理工科学生,学习上无可避免要使用很多只有在 Windows 平台上才有的专业软件。因此,在专业领域的学习上,iPad 并不能有很大作为。但它是我法语复习的一个强有力助手,同时也用手绘功能给我带来了乐趣。

Q6:iPad 会取代你的 MacBook 吗?

对于我的情况,我认为会。我的 MacBook 先于 iPad 两年购买,期间不是没有考虑过两者之间究竟选择哪一个产品。但最终选择了 MacBook ,毕竟专业学习不是儿戏,不能用 iPad 代替电脑完成专业工作。我非常感谢我的 MacBook Air ,它在过去的三年多一直稳定地陪伴着我,没有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我的作业、实验报告和毕业设计,都是在他的身上完成的。

我即将要开始工作,公司里的同事们都使用 PC 解决专业问题,而且公司也配备 Windows 系统电脑,所以 MacBook 在工作上就派不上用场了,而 MacBook 的娱乐功能显然比不上 iPad ,同时 iPad Pro 现在能很好地满足我的自学需要和娱乐需求,反倒MacBook不能满足我的绘画需求。如此看来,我使用 iPad Pro 的时间会逐渐超过使用 MacBook 的时间。


编注

本文为 Matrix 社区正在举办的 iPad 能胜任你的工作/学习吗? 主题征文活动的精选文章。

我们会在 Matrix 不定期举办有奖征文活动,只要你在 7 月 7 日前参与征文,就有机会获得少数派从苹果美国总部带回来的官方周边,点此 了解详情

除此之外,对于更早投稿的优秀文章,一旦被少数派编辑首页精选,就能获得价值 98 元少数派定制周边福袋 1 份(比如本文作者就已经拿到)。由于福袋有限,所以你越早投稿,获奖机会越大。



Original Article: https://sspai.com/post/39709


I

一张图带你看 iPhone 十年发展史丨一图流


一张图带你看 iPhone 十年发展史丨一图流
在复杂的世界里一个就够了:ONE一个- 少数派  /  少数派编辑部

十年前的今天,初代 iPhone 正式发售,从第一代的全屏多点触控,再到后来的 Touch ID 和 3D Touch,每次 iPhone 发布都伴随着多项具有时代意义的革新功能,而 iPhone 4 的「天线门」,iPhone 5 的「掉漆事件」和 iOS 7 突如其来的扁平化设计也都曾成为网友讨论的热点。

一年前,iPhone 7 发布前夕,少数派整理了从初代 iPhone 到 iPhone 6s 的 115 个历代 iPhone 的革新知识点,并且做成「一图流」和大家一起回顾了九年 iPhone 发展史。今天我们重新整理了之前的文章,并且加入了 iPhone 7/7 Plus 的内容,做了「iPhone 一图流 2.0」来纪念 iPhone 发售十周年,同时也整理了目前关于下一代 iPhone 的猜测。

本图由 @MakicLin费浩林 制作。



Original Article: https://sspai.com/post/39796


I

Affinity Photo:iPad 上的专业图片编辑工具


Affinity Photo:iPad 上的专业图片编辑工具
在复杂的世界里一个就够了:ONE一个- 少数派  /  Quincy_Yao

在刚刚过去的 WWDC17 上,苹果推出了两款功能强大的追剧神器 iPad Pro。的确,现在仍有大多数人倾向于将 iPad 定义为娱乐的工具,大的屏幕效果带来的是更直观的视觉体验。但从 iOS 11 中,我看到了苹果并不满意这一现状,而是想让大家可以通过 iPad 进行一些轻量级的办公,更好的完成其作为「平板电脑」的任务。

在 iOS 11 的演示中,Apple 对于 Affinity Photo 在全新 iPad Pro 上的照片编辑能力的介绍,使我眼前一亮,这让我在 App 上架后第一时间就购买了它,记得上次这么激动还是在某次发布会上 Adobe 宣布 PS「移植」iOS 。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款软件吧!

Affinity Photo

Serif 旗下有两款程序,一款是主打照片编辑的 Affinity Photo 另一款是图形设计软件 Affinity Designer,两款程序均提供 Windows 和 Mac 的桌面版。

作为「移植」性质的 App,首先关注的就是程序本身的操作简易性,毕竟从桌面版的鼠标配合键盘快捷键变为屏幕的点按,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操作的多样性,只有把一些功能简单化才能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另外,Affinity Photo 针对 iPad 的硬件和触控功能对程序的渲染、调整和滤镜效果做了全面的优化,使得操作过程变得简单而又快速。

长按「?」引导模式

在作出改进的同时,iPad 版很好的保留了 Mac 版的风格,也包含了所有工具,还支持各种形式的文件导入或导出,极大的方便了用户使用。工具栏位于屏幕边缘,当你进行一些大幅度的操作时,你可以点击右上角的图标将它们隐藏起来,这样就不会妨碍到你的操作。用户可以用画笔进行编辑,使用填充,添加形状和文字,逐渐形成复杂的多图层照片达到完美的效果。

得益于优秀的图形处理器,当你对图片做出一些改变时,它能较快的响应并直观的反馈给你。工具选项位于屏幕的底部,表盘上有刻度盘,用户通过滑动你的手指来改变数值,当然用户也可以点击一下然后键入所需数值。这是一种直观的触摸体验,在 Mac 或 PC 上都有类似的地方。

不过在交互上,我个人觉得配合着 Apple Pencil 使用会更好,毕竟手指很难做一些精细的操作,而且程序本身对压力、倾斜和角度敏感方面做了配适,这些都是手指点触不能进行的操作。

个人比较喜欢冷色系,所以把暖色系改成了冷色系

在照片细节的处理上,你甚至可以用「画笔」的形式,直接在需要进行修饰的地方进行绘制,比如人像美容过程中常用的斑点修复功能,去红眼功能等。配合着新款 iPad Pro  120Hz 的刷新频率,它的精准和频率间隔都是令人惊讶的。

最令我满意的还是程序的「抠图」功能,以前在 iPad 上尝试过很多「抠图」软件,对于人像抠图来说,最复杂的就是头发的处理,Affinity Photo 的教程中告诉了大家如何处理头发的细节,经过我的实际使用,在光线充足,背景与人物清晰的照片中,「抠图」的精度还是很高的,达到了我的预期。

再来说一说「液化」,可能是我以前使用别的程序的时候观察不够仔细,在 Affinity Photo 中我能清楚的看到图像的网格,随着实时网格扭曲,我们可以对照片进行重塑、雕刻和变形。

除了单纯的照片编辑功能之外,Affinity Photo for iPad 版还具备更多强大功能。不仅能够处理无限图层、即时撤销历史记录,还提供了包含调整图层、图层效果及实时滤镜图层的完整库可供使用。还有拥有完整高级排版选项的文本工具和矢量绘制工具。用户可以对所有图层进行分组、剪切、蒙版或混合在一起,以创建镜面组合。

Affinity Photo 支持全格式的导出

总结:在我目前下载的所有照片编辑程序里,这款程序是我最喜欢的。尽管它并不像 VSCO 那样有成千上万个已设置好的滤镜可以直接使用。虽然它还存在着一些我没有探索到的操作区域,但它带给我的种种惊喜让我十分满意。现在我也可以放下电脑用 iPad 来完成一些图片处理的操作。我相信,对于一些需要紧急处理图片的人来说,这款 App 一定是个得力助手。同时,我也期待着更多的此类 App 的出现,让 iPad 变的更加实用、好用。不止是单纯的娱乐工具,也能变成强大「生产力」工具。

最后一点小小的建议:因为目前相关教程以英文为主,程序内观看需要通过「特殊方法」。而国内的中文教程视频比较少,这里推荐一个 优酷的博主(没收钱,真的!)初学者可能学习起来有一点麻烦,建议从 Photoshop 学一下基本「动作」的使用方法在上手 Affinity 。

Affinity Photo 现已登陆 App Store,您可以点击 链接 进入购买。另外 Affinity 产品正在进行全平台打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 官网 了解一下。(折扣截止时间 6 月 29 日,Affinity Photo for iPad 兼容 iPad Air 2 及以上版本。)





Original Article: https://sspai.com/post/39700


I

十年前的今天,iPhone 降临人间


十年前的今天,iPhone 降临人间
在复杂的世界里一个就够了:ONE一个- 少数派  /  赵赛坡

编注

2007 年 6 月 29 日,初代 iPhone 正式发售,那个「手机高端程度和按键数量成正比」的年代,乔布斯的 iPhone 无疑是一台极具革命性的产品,而「iPhone 」。到今天,这台「iPod + 电话 + 互联网设备」三合一的设备也整整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十年之久。

本文写于 2017 年 1 月 9 日,十年前的当天,乔布斯正式对外公布 iPhone,在 iPhone 发售十周年的今天,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台传奇设备的诞生过程。文章首发于作者个人博客,少数派经授权转载,点此 阅读原文


当乔布斯 2010 年站在 WWDC 大会上展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iPhone 4 之时,他一定不会忘记三年半之前发布第一代 iPhone 的那个寒冷冬日。

以「百年孤独的句式」开始这个关于颠覆的故事再合适不过,也正如马尔克斯笔下被魔幻所笼罩的马孔多,乔布斯从 2007 年开始掀起的创新浪潮彻底地颠覆了一个行业,并开创一个属于他、属于苹果乃至属于科技的新时代。

然而故事的开始,却并非那么光鲜亮丽……

从音乐入手

2007 年之前的手机行业,整个行业都在几个手机厂商和运营商的控制之下。彼时,诺基亚以年均发布 40 款手机的速度攻占了除美国之外的绝大多数市场,几乎完全实现了高中低通吃;已经老迈的摩托罗拉一边鄙视没有技术含量的诺基亚、三星,一边继续埋头研究如何让手机变的更轻薄;深居企业市场内部的黑莓,则继续享受来自军方、政府以及五百强企业的大宗采购福利;而度过经济危机之后的三星,则通过机海战术逐步占据了手机行业前四强的位置。

不管是 2005、06 年开始的音乐手机、拍照手机噱头,还是 2006 年诺基亚一年卖出的手机就超过摩托罗拉三星之和的新闻抑或是 2005 年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将近半壁江山的自豪与荣耀……一切看起来都很平静,诺基亚稳坐行业第一,综合竞争力最强;三星、摩托罗拉以及一些日本厂商瓜分剩余市场;在欧美成熟市场,所有手机厂商都受制于网络运营商,制造定制机成为手机厂商的重要任务。这是一个拥挤且门槛极高的行业,从行业技术到行业游戏规则,外来者难有进来的机会。

颠覆者们却都在暗处酝酿着。

2005 年,摩托罗拉发布一款名为 Rokr E1 的「音乐手机」,这款手机像很像一个棒棒糖,在功能方面,它整合了 iTunes 商店的音乐。用户可以在 iTunes 商店购买音乐,然后下载到手机。但由于容量限制,该手机只能存储 100 首歌,无法满足用户对于音乐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这款手机在设计体验上极其不友好,传输歌曲、切换歌曲的速度都非常慢,从而最终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那时,最流行的数码产品莫过于苹果的 iPod。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播放器就等同于 iPod,用 iPod 听音乐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认识到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可以而且应该与音乐播放器合二为一。这也是摩托罗拉推出一款音乐手机的原因所在,但很不幸,Rokr E1 的尝试很失败,但与摩托罗拉一起开发手机的另一家公司却看到了新的契机。

这家公司就是苹果。

此时,苹果正利用「iPod + iTunes」积攒新的爆发力量。2005 年一整年,苹果公司共卖出了史无前例的 2200 万台 iPod,是 2004 年的 5 倍,到了 2006 年,这一数字再次被刷新到 3940 万台。在 iPod 的推动下,苹果公司收入不断新高,2005 年全年收入达到 160 亿美金,较 2004 年增长了将近 40%,2006 年的销量则更创新高。

iPod 的成功与音乐手机的出现也促使苹果公司开始重新审视下一个战略产品。其实早在 2003 年,苹果公司内部就已经开始针对 iPod 进行一系列的改良研发,其中很多技术今后都体现在其他产品中。比如多点触控,当时大多数的触控设备只能一点触控,而且很多设备对笔或手指的支持度不统一(有的灵敏、有的迟缓),苹果工程师邓肯 · 克尔展示了全新的多点触控技术:只需要三个手指就能完成绝大多数的操作,还能进行屏幕旋转和图片缩放……

这项技术并未直接进入产品阶段,却也为接下来那个改变世界的产品提供了基础,这就是 iPhone……

秘密研发

乔布斯一开始并未直接采用触屏方案,当时的苹果高层为了不把所有的赌注放在一个篮子里,启动了两个不同的设计方案。整个手机产品的研发代号为「Purple」(紫色),用字母 P 作为简称,其中基于苹果第 4 代 MP3 播放器 iPod Nano 的设计代号为 P1;另一组设计是以全新多点触控设备为基础,代号为 P2。

几个月后,P1 小组的原型机出来了,这款「手机」将 iPod Nano 上切换歌曲的触控轮改造成手机的拨号键——几乎和老式的电话一样,通过滚动通讯录来拨打电话。但这款设计有着强烈的 iPod Nano「遗迹」,仅仅一个拨号功能就足以让很多人放弃了,而且,和 iPod Nano 类似,屏幕很小,比不上当时市面上的诺基亚手机屏幕尺寸。

乔布斯最终放弃了 P1,转而全面支持 P2 的研发,并授权P2团队可以调取公司内部的一切资源,但所有这一切都要建立在保密的基础之上。

在团队组建方面,他们会在公司内部寻觅有天赋的工程师,逐个谈话,而话术则充满了诱惑:

以你目前的这个职位看,你已经是超级巨星,深受上司器重。如果待在原来的岗位,继续做你想做的事,你会在苹果获得惊人的成功。而我现在要提供给你的是另一个机会、又一个选择。我们要启动一个新的项目,一个非常保密的项目,我甚至都无法告诉你这个新项目到底是做什么的……

紧接着,手机研发团队包下整整一层楼,并安装身份识别装置以及摄像头,这层楼的入口处挂着一个牌子:「搏击俱乐部」——这个名字的梗就在于,有部名叫《搏击俱乐部》的电影,影片里每个成员遵守的首要规定就是不能和别人谈论俱乐部的事情。换句话说,苹果公司也希望这些员工不要对楼层以外的人谈起他们正在研发的项目。

更极端的情况发生在第一代 iPhone 发布之后,那些为 iPhone 提供硬件的厂商才第一次知道自己的产品被组装到一部手机里。这是因为,苹果的工程师从来没有给他们看过真正的设计图或原型机,所有的图纸和设计都是假的,甚至于,苹果公司的员工还假扮另一家公司的人去拜访硬件供应商。

在核心的触摸技术研发上,2005 年初,苹果公司悄无声息地收购了一家名叫「多点触控」的小公司,这家公司在此之前有很多触控方面的产品。苹果收购之后,迅速地将之前的产品撤出市场。直到一年以后,多点触控的两位创始人韦恩 · 韦斯特曼和约翰 · 伊莱亚斯开始为苹果申请新的触摸技术专利,媒体才了解到这次收购。

围绕触摸技术,苹果天才般的设计师乔纳森认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转移用户对屏幕的注意力。因此,他们要打造一个类似于「无边际游泳池」的屏幕。

但这样的屏幕究竟要使用塑料还是玻璃,却发生了一些分歧:设计师们考虑到塑料不容易摔碎,原型机都使用塑料作为屏幕材料,但乔布斯习惯将原型机和钥匙放在一起,当看到屏幕上的钥匙划痕后,乔布斯很生气,他后来回忆说:「我出售的产品绝不能这么轻易就被划破,我希望换成玻璃屏,而且希望你们在六周内完善它。」

当苹果团队最终选择位于纽约州的康宁公司生产的玻璃屏幕时,又一个难题出来了:如果手机摔倒地上,如何最大限度的保护屏幕?在《乔纳森传》一书里,我们看到了苹果工程师的精益求精:

解决的方法是,在玻璃屏幕和不锈钢边框之间垫一层薄薄的橡胶垫。可橡胶垫产生了缝隙,一些设计师出于私人原因在最初很讨厌这种橡胶垫。「因为我们大多数工业设计团队的成员都很少刮胡子,所以留有胡茬。如果我们把手机贴到脸旁,那种缝隙就会夹住脸上的胡子,」萨茨格笑着这样说。设计团队又在缝隙的大小上下了一番功夫,直到把它弄得合适为止。

现在离 MacWorld 只有几周的时间,苹果终于做出一台运行完美的原型测试机,当乔布斯向 AT&T CEO 斯坦 · 西格曼演示完一系列操作之后,西格曼声称:「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设备。」

这是对乔布斯最大的鼓励,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不像手机的手机

第一代 iPhone 发布时,乔布斯背后的大屏幕上出现了三个图标,分别是:iPod、电话和浏览器。

乔布斯不动声色的说道:「今天,我们将推出三款革命性产品。第一个是宽屏触控式 iPod,第二个是一款革命性的手机,第三个是突破性的互联网通信设备。」

大屏幕上出现了那个被苹果否决的 P1 手机,乔布斯开玩笑的告诉观众:「我们可不要制造这样的手机」,接着三个图标开始以不同方式旋转,最后归于一个,这就是 iPhone。

它看起来是那么的不像手机:没有键盘,正面除了一个 Home 键外只有屏幕;体验方面,触摸完全代替按键。乔布斯的介绍也恰恰体现出这款所谓「手机」的功能:

他先是听了会音乐,看了一段视频,把 iPhone 的屏幕优势展示出来。接着他希望让大家了解触屏打字时多么容易,于是发了一封邮件和短信;然后,他翻阅一堆照片,显摆缩放照片的「优雅」;最后,他打开浏览器访问了几个网站,并用 Google 地图找到一家星巴克。

期间,他只打了两个电话。

很显然,在乔布斯的逻辑里,iPhone 首先是一台可联网的计算设备,其次才是通讯设备。这当然是一种功能的叠加,但却完全跳出手机行业里的潜规则——在通讯模块之外的功能模块堆积,而这恰恰是诺基亚打败摩托罗拉从而登上手机霸主的重要武器。

得益于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摩托罗拉凭借天线技术和模拟信号处理技术曾统治了第一代移动通信市场。进入 2G 时代后,诺基亚在此基础上提升了功能性,并利用每年几十款手机横扫市场,不管那个价位的手机,诺基亚手机都能提供几乎一体化的功能以及多个颜色的定制:

  • 2004 年诺基亚就推出第一款触摸手机——7710;
  • 2006 年推出 N91,采用 200 万像素摄像头和 4G 内存,可存储大约 3000 首歌曲;
  • 2007 年的 N93i 拍照一流;同年推出的 N95(如下图),内置 GPS,采用 500 万像素卡尔蔡司认证摄像头,同时还拥有摄像和蓝牙功能。

这些功能在 iPhone 之前是那么的吸引用户,但随着 iPhone 正式发售的临近,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关注苹果广告里那令人陶醉的操作方式:触摸解锁(操作)、编辑邮件 / 短信时自动弹出键盘、巨大的屏幕……对很多人来说,iPhone 不再是手机,而是一款可以装进口袋的 Mac 电脑。

作为从未触碰通讯业的企业,苹果公司看起来没有任何手机的制造经验和积累,但这种劣势反而使得苹果跳出了手机行业固有的思维模式——让所谓手机模样、信号强、耐摔等规则见鬼去吧。苹果重新定义了一切——从外观工艺到核心应用,一切都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和游戏规则,正是在这样一套思维的驱动下,手机行业的颠覆革命,徐徐展开。

时光荏苒,我们似乎也忘记了何时开始,周围的人们开始用上了 iPhone—— 这个一直以来从未低于 4000 块的智能手机——而且也并非一个好用的打电话设备…..

2017 年 1 月 9 日,第一代 iPhone 正式迎来十周岁的生日,无独有偶,早前几天,曾一度远离公众视野的诺基亚手机再度回归,其新一代搭载 Android 的智能手机也即将问世。十年的光阴,苹果与诺基亚完成一个轮回,同样是十年的光阴,中国的智能手机厂商们,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依托 Android 和中国广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逐步成为苹果的重要挑战者。

智能手机的未来在哪里?这或许并非是媒体人所能预料的事情,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一件事,正如一本名叫《重来》的畅销书里所言:

你无法创造出超越苹果公司的苹果产品,因为游戏规则是他们定下的,而你是无法打败游戏规则制定者的。




Original Article: https://sspai.com/post/39757


I

日记应用 Day One 改为订阅制,老用户功能不受影响


日记应用 Day One 改为订阅制,老用户功能不受影响
在复杂的世界里一个就够了:ONE一个- 少数派  /  Septillion

Day One 是苹果生态内最好的日记软件。之所以用一个单独的「日记」软件而非 印象笔记、Bear 等通用文档编辑器来记日记,原因有二:

  1. 「日记」软件会自动收集并记录相关信息,比如日期、地理位置、天气、已走步数、正在听的音乐,等等。这些信息,笔记类、写作类软件都不会记录,你可能也不太希望它自动记录。
  2. 日记的内容非常私密,没人有愿意在给老板展示刚写好的《项目计划》时,他手贱转滚轮看到你日记本里保存的 1024 张美照。

我是 Day One 的简体中文版译者之一,也是忠实用户,日常两个平台的应用都高强度使用。Day One 目前有 macOS 和 iOS 客户端,未来还会增加 Android 版和 Web 版。


Day One 是一个合格的「日记」软件,不但支持多设备同步,还在最近的更新中加入了「端到端加密」,即:你的日记只有你能看到,即使是 Day One 的员工也看不到。在隐私安全问题如此敏感的今天,加密措施多严格都不过分。

你可以给 Day One 设置多个「日记本」(Journal),并在日记本中记录无限个「条目」(Entry)。在「条目」中,可以使用 Markdown 语法来丰富日记的排版,也可以插入图片、YouTube 视频、Twitter 联系人等等。在未来的更新中,会增加在日记中插入音频、视频的功能。

你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地理位置等方式查看过去的日记,也可以查看所有保存在 Day One 中的图片。在 iOS 版中,还可以启用「那年今日」功能,来看看曾经的今天,你做了什么。

关联阅读:

付费模式介绍

在最近的一次更新之后,Day One 变成了「免费+内购订阅」模式,这样一来,付费模式和之前就变得不太一样了。

如果你在 2017 年 6 月 29 日之后下载 Day One

iOS 版免费,macOS 版维持原价 ¥258。下载之后,你的账户等级为「Basic」,可以创建一个「日记本」,但是不能使用「同步」功能,每篇日记也只能插入一张图片。

你可以选择在 iOS 版应用中通过「应用内购买」(In-App Purchase)的方式,以 ¥30/月 或者 ¥240/年 的价格,订阅 Day One Premium 服务。之后你的账户等级为「Premium」,可以免费获得 Day One 的 macOS 版应用,可以创建的任意数量的「日记本」,每篇日记可以插入任意数量的照片,可以使用 Day One Sync 服务来在多个设备上同步所有日记(端到端加密)。

如果你在 2017 年 6 月 29 日之前已经购买了 Day One

你的账户等级为「Plus」,已经拥有的功能(端到端加密同步、创建不超过 10 个「日记本」、每篇日记插入不超过「10」张图片)不会消失,你不需要订阅 Day One Premium 来维持这些功能。

你也可以选择在 iOS 版应用中通过「应用内购买」(In-App Purchase)的方式,以 ¥21/月 或者 ¥173/年 的价格,订阅 Day One Premium 服务。之后你的账户等级为「Premium」,可以免费获得 Day One 的 macOS 版应用(如果你没有购买),可以创建的任意数量的「日记本」,每篇日记可以插入任意数量的照片。

虽然目前开发商没有取消老用户的任何功能,但是也不要奢望未来的新功能还会免费提供了。开发商已经明确提出,未来的「音频日记」功能需要 Premium 订阅才可以使用。

Workflow Gallery

我派长期维护的 Workflow Gallery 中也收录了一些配合 Day One 使用的自动化 workflow,欢迎读者查看。另外,Day One Sync 服务也可以配合 IFTTT 一起使用,比如像下面图中的这样,将特定关键词的微博保存到 Day One 日记本中。




Original Article: https://sspai.com/post/39767


I

在巴黎遇上大哥:法國搵食一定要有手藝!|陳珍妮|香港01|博評

在巴黎遇上大哥:法國搵食一定要有手藝!|陳珍妮|香港01|博評

在巴黎遇上大哥:法國搵食一定要有手藝!

巴黎很浪漫,但搵食也很艱難。香港人習慣來買買買,去 Hermès 和 Chanel 掃限量版;去米芝蓮餐廳大啖美食;去 Versailles 和 la Tour Eiffel 打卡,然後……就沒有然後。奢華背後生活是如何呢?渴望移民的新一代,知道這裏的平均薪金後,可能就未必想來了。

我在 Facebook 認識一個香港女孩,建議我去 13 區吃越南菜。Google 帶領我去該區最多星星的越南餐廳 Pho Tai,嘗試他們的特別牛肉粉,邊吃邊簡單錄下片段。老闆「大哥」操流利廣東話,看見我錄片段,就問我是不是替他們做宣傳。我簡單自我介紹後,他竟然很熱情地說:

「我今晚約了幾個香港人吃海鮮,一起來吧!」

大哥是越南華僑,故事非常有趣。1968 年他從越南來到法國從軍,退役後以自己的烹飪手藝開了越南餐廳,生意愈做愈大。在 13 區沒有人不知道 Pho Tai,明星如譚詠麟、呂良偉、劉嘉玲、甄子丹等也慕名而來。他也曾受法國電視節目邀請,上鏡表演烹調中國菜。

「在巴黎搵食一定要有手藝!我當年也是捱出來的。讀書嘛,在這裏任你學歷再高,也不過是打一份工而已。」

目測店面人均消費 20 歐元,客人平均坐半小時就離開,turnover rate 非常高。看他從容不迫的樣子,就知道不愁生意。

大哥的越南餐廳在 13 區無人不曉,明星如甄子丹等也慕名而來。(Pho Tai Facebook)

大哥並不住在巴黎,是在巴黎近郊的 3000 尺的大屋,自家的魚池比店面的樓底更深,我聽後立時傻了眼,果然是中國人,這麼懂得排場——當然,七十年代法國根本就沒有什麼中國人、越南華僑的,遑論亞洲菜館了。他的手藝與勤奮遇上天時地利,造就了今日的富足。

手藝對比學歷賺來的錢,在巴黎可以相差很遠。除了生意外,大哥有時受邀到其他城市教煮亞洲菜,一天的報酬是1,000歐元。然而,大哥的兒子是工程師,工作了 10 年,月薪大約是 3,000 歐元,媳婦在中學教英文,月薪是 1,500 歐元,二人最近還添了小寶寶。

「那大概只是兩萬多、一萬多港元而已,這裏的消費……所以說工字不出頭,這裏的稅頗重,七除八扣下所剩無幾。女兒除外,她從事股票買賣,賺的錢比較多。」

種族歧視與就業有沒有關係?那是一定有的。放眼所見,黑皮膚的種族多從事保安、售貨員、收銀員,也有一些是當警察的。大哥說:

「當警察看來不錯吧?黑人的月薪不超過兩千歐元,升職是輪不到他們的。」

看來膚色仍然是關鍵。

兒子和女兒都與外國人結婚,家中像是聯合國,基本上說法語。

「你看我說廣東話普通話很流利,其實我是法國仔!我完全不懂寫中文字,但我仍然生活得很好,識字不代表一切。」

當晚他豪請我們一行十人(全都是在店內認識的)吃貴價海鮮面不改容,談名車名錶如數家珍,就知道他不是充的。不禁慨嘆:識人好過識字,千古皆然。

當晚大哥豪請我們一行吃海鮮。(作者提供圖片)

在巴黎想致富非常困難,即使只想安安份份打工,也只能勉強生活。跟著名的美國 K 牌護膚品店的售貨員閑談,他從美國來巴黎讀碩士,打工的時薪是 12 歐元,一天工作 8 小時。全職工作一周是 40 小時,折合港幣月薪 $16,000 左右。上學時只能在周末兼職,驟降至港幣 3,000 多元。

我在大學上課時認識一個中國女孩,來巴黎讀時裝買賣的,因為不懂法語,打工機會都沒有,幸好有很可觀的奬學金支撐着。問到她在巴黎的房租價格,一個人的 studio 月租大概是 700 歐元,折合港幣約六千元,不過如果你夠幸運的話,在鐵塔附近的位置是有的,居住環境當然也比香港的劏房好很多,不經常在餐廳吃飯,以單車代步的話,省一點也是能夠生活的。

移民法國很昂貴。投資移民需長期投資一千萬歐元(折合港幣約八千七百多萬)在風險低的業務上,必須佔創立的公司的 30%。工作 visa、上學及婚姻的居留許可的政策收緊了,除非你是科學、藝術或創新科技的天才,法國政府才願意招攬你,類似香港的優才計劃吧!不過,香港教育培養出來的,有多少是這類人才呢?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JC PIXIE MEDIA 嘅 girlboss,傳媒人,法國友,立志每年返法國 hea。
所有文章
所有博客
標籤:


I

歐暫不收水 美股早段造好 | 2017-06-29 | | 蘋果日報

歐暫不收水 美股早段造好 | 2017-06-29 | | 蘋果日報

歐暫不收水 美股早段造好


歐央行暫未收水,支持美股昨早段靠穩。

【本報訊】歐央行無意收水!《路透》引述三名歐央行官員,指市場誤解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周一言論,指德拉吉旨在表達歐央行容忍通脹更長時間才達標,而非傳達即時收緊幣策之意,歐元與歐債息隨即回吐。

歐元 德債息 回落

德拉吉周一稱通縮壓力已被「再通脹」壓力取代,市場解讀為歐央行擬最快9月開始減慢買債,刺激歐元及歐債息彈升。不過昨有報道引述不願透露姓名的歐央行官員,稱市場過份解讀德拉吉言論,觸發歐元兌美元急跌,由昨日高位1.139回落至最低1.1291,德國十年期債息亦由0.41厘回調至0.33厘。
歐央行暫未收水,支持美股昨早段靠穩,截至本港時間昨晚約9時45分,道指升106點或0.5%,報21415點;標普500指數升10點或0.4%,報2430點;納指升11點或0.2%,報6158點。另高盛料美國科技股續跑贏,指大型互聯網股票如亞馬遜及Alphabet於風險回報方面吸引,維持行業「吸引」評級,並重申對亞馬遜及Google的「買入」評級。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I

創辦人為打機 棄做律師 | 2017-06-29 | | 蘋果日報

創辦人為打機 棄做律師 | 2017-06-29 | | 蘋果日報

創辦人為打機 棄做律師


Razer創辦人陳民亮

【本報訊】被長和(001)主席李嘉誠睇中的遊戲設備公司雷蛇(Razer),其創辦人陳民亮(Min)原本是星港兩地家長眼中的成功人士,大學畢業後就當上律師,高薪厚職,但奈何骨子裏仍是一「宅男」,當上律師仍愛打機,27歲時對父母「先斬後奏」,辭職創立「三頭蛇」Razer,醉心開發電競周邊產品,至今公司估值已超過20億美元。

在港推廣電競

陳民亮生於新加坡傳統華人家庭,與香港一樣,父母從小灌輸將來的職業最好就當上醫生或律師,亦認為打機「冇出色」,故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系畢業後順理成章當上律師。但最終他發現自己始終喜歡打機多於做律師,27歲轉行開發電競滑鼠,打破一般人認為「打機冇出息」的看法,之後得到李嘉誠賞識,現時更與李嘉誠基金合作在香港推廣電競,發掘選手參加國際賽事。
據荷蘭市場研究公司Newzoo年初發表的2017年全球電子競技市場報告指出,今年全球電競市場收入將急增41.3%,至6.96億美元(約54.3億港元),至2020年更會增至15億美元(約117億港元)。
電競近年於世界各地得到重視,市場潛力不容忽視,2022年杭州亞運,電競更有機會成正式項目。本港方面,今日起先有由李嘉誠基金會「贊助的「香港競XP」活動,8月初更有旅發局舉辦的香港電競音樂節。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I

Razer落實上市籌47億
李嘉誠做股東
有望成港首隻電競概念股 | 2017-06-29 | | 蘋果日報

Razer落實上市籌47億<br/>李嘉誠做股東<br/>有望成港首隻電競概念股 | 2017-06-29 | | 蘋果日報

Razer落實上市籌47億 李嘉誠做股東 有望成港首隻電競概念股

【本報訊】早前獲長和系主席李嘉誠的私人投資旗艦維港投資入股的遊戲設備公司Razer(雷蛇),已落實來港上市。投行消息人士透露,Razer昨日已遞交俗稱「A1」的上市申請,擬於主板上市,保薦人為瑞信及瑞銀,集資最多6億美元(約46.8億港元),預計今年第四季登陸本港,或成為本港首隻電子競技(esports)概念股!
記者:陳雪蕾


李嘉誠有份投資的遊戲設備商Razer落實來港上市。上圖為創辦人陳民亮出席Razer與和記開設的概念店活動。

市場形容, Razer將是本港下半年最有話題性的新股,有望掀起熱潮。Razer在「打機迷」界應該無人不曉。公司於2005年在美國成立,以專業級的打機用品,例如滑鼠及鍵盤等針對電競的硬件起家,近年則開發電競手提電腦、軟件等。
Razer今年更殺入本港,與和電香港(215)旗下3香港達成全球聯盟,在本港開設全球第6間專門店。
早於4月,市場已傳出Razer擬來港上市,但公司聯合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陳民亮當時只稱仍在考慮中,但原來Razer已密鑼緊鼓籌備其上市大計。

計劃第四季掛牌

消息人士透露,Razer已委任瑞信及瑞銀作保薦人,昨日已遞交上市申請,擬於主板上市,集資4至6億美元,目標第四季掛牌。
事實上,Razer作為「獨角獸」公司(即估值逾10億美元),2014年曾考慮在美國上市,但最終未有成事,當時其估值約15億美元(約117億港元)。
Razer的背後投資人全部粒粒皆星,包括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半導體公司Intel等。Razer上月更獲李嘉誠看中,透過維港投資入股,市傳維港帶領該次融資規模逾5,000萬美元(約3.9億港元),公司估值亦升至20億美元(即約156億港元),其增長潛力更被喻為「遊戲界的Apple (蘋果)」。

維港投資入股科企屢報捷

市場人士指,近年來港上市的真正國際級企業少之又少,而且高增長科技股更是寥寥無幾,因此Razer作為國際大型科技公司,將成本港下半年最有話題性的新股。同時,Razer來港上市,亦證明本港即使沒有同股不同權,仍對國際級科技股有一定吸引性。
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s) 於2006年成立,由李嘉誠的紅顏知己周凱旋打理,10多年來累計入股逾70間科技企業,成功案例多不勝數。其中最有名例子必數2007年投資1.2億美元於facebook,7年後就獲利逾300億元,其他投資包括AlphoGo創辦公司DeepMind、Skype、Spotify等。若Razer成功上市,將是維港投資首隻在港上市的投資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陳民亮今日將在本港出席一電競活動,未知他會否就上市作更多披露。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