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如意
2010年12月28日
臺灣有一位高人,居臨高樓,坐擁滿屋的文物奇珍。
幾經曲折,到得高人幽處的行宮,對方即刻拿出幾件稀世寶物,以供賞玩。
第一件是乾隆皇帝的玉如意和御用寶刀。
玉如意有一隻成人手臂之長,十公斤重,採和田寶玉雕製,不是乾隆年代的瓷器,是乾隆當年在龍床寶座親自把玩的器物,一拈上手,就知道是絕世真品。
「首先,這是真傢伙,」看見對方笑而不語考人的那副世外高僧的神色,我說:「乾隆愛松樹,他生前自己也畫過松,這柄玉如意,正面雕了兩幅秀松福壽圖,顯見是皇帝旨意,工匠迎合聖心的雕工。」
高人點頭。我看見玉如意上,還刻滿詩文,文采平凡,沒有什麼佳句,但一看就知這是乾隆字跡。
從何見得?「乾隆在位六十年,多次下江南,到處題詩露一手,留下的墨寶多,最易辨認。」我說:「您看這個『無』字的寫法──乾隆晚年學佛,抄寫過許多佛經,佛經上無和空一類的字眼最多,這個無字,江南各地寺院牌匾常見,上頭這一橫,跟左面這一撇,一筆鈎草:中間一橫和四筆直豎,弘寬飽滿,最下面四點從不外張,正是乾隆的字跡。」
高人聽了,擊案稱善。我不是考古學家,幸好平時藏閱康雍乾三代帝皇的奏摺硃批影印本,從三代的筆跡,看三個帝皇的心理,在這方面略有心得。
「你看這個『重』字也一樣,」對方在玉如意上一指:「也是頭底兩輕,中間獨重。但是,雕畫上的松葉呢?有何名堂。」
我仔細一看,只見松葉都畫成圓形傘狀,雕工甚是粗糙,看不出有何名堂。
「歷代的玉雕,都有松樹,」高人拿出幾張圖:「宋代的雕松,針葉散開,元明兩代,針葉收攏,始成圓傘形,但清朝的玉雕,松葉除了作圓傘狀,當中還有一個小圈,像花蕊一樣,你看。」
我一看,果然,多學了一樣小知識。玉如意捧在手裏,有一股電流,直抵手心,中國 DNA隔世發作,我忽有一種下跪,甩袖子,大呼一聲「喳」的衝動,但多年的西方人權教育,即刻分解出一點抗體,總算把持得定,沒當眾出洋相。
(陶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