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日本沒有完蛋,日本應該從現在開始」
2011年03月19日日本首相菅直人日前在內閣特別會議上說,這次核危機要「假設最壞的情況」,就是「東日本全毀」。東日本,除 311地震的幾個重災區之外,範圍還涵蓋東京。相信在世界上任何國家,領導人說出這樣的話並被傳媒報道,都會在人民中引起恐慌。然而在日本,人民的反應卻冷靜得出奇,整個社會在地震、海嘯和極其嚴峻核危機的情勢下,仍然保持良好秩序,絕大多數人都過着正常生活,儘管可能處於悲慟與壓抑中。日本沒有一點亂,真是「不亂」得有點離奇了。
相對來說,中港澳則亂得離奇,亂得離譜,亂得莫名其妙。先是搶日本奶粉,搶日本海味,最終爆發瘋狂搶鹽,大陸更是連鹹魚也搶。香港更出現搶購日本奶粉空罐的景象,每個空罐可賣 20元。空奶粉罐為甚麼值錢?可以推測的原因就是用來裝冒牌奶粉。而香港的搶鹽和搶空奶粉罐,大部份是拿到大陸去炒賣的,是大陸亂象向香港延伸。日本的災難不但引起中港澳搶購恐慌,也引致中港澳的乘機抬價炒賣去發災難財。
日本經濟近十多年都差,政局也動盪,頻換內閣如走馬燈,日本在野黨和傳媒對政府的批評毫不留情。菅直人對核危機的處理,不但延遲了向國民宣佈,而且開始時只把核災交由東京電力公司處理和面對,其應變能力之薄弱,照道理定會遭到在野黨和傳媒破口大罵。然而,傳媒確有痛批,但議會中沒有歇斯底里的惡言。政壇平靜有序得離奇。這是怎麼回事?
日本社會出現缺水缺電缺糧的情形,許多超市的貨架都空了,香港傳媒說是「搶購」。其實是排隊輪購,因供不應求而賣光了,排隊的人並沒有作大量囤積的購買,只是適量地買,因為顧慮到排後面的人的需要。
日本遇大災而秩序井然,中港澳台只是聞大災已亂成一團,這是民族性使然嗎?一位台灣旅日人士在網上寫着:「我可以信任日本人,我相信房子是結實的,所以敢待在裏面。我相信電視新聞是真實的,所以敢睡覺,聽到警報再起來準備。我相信他們不會打劫,不會儍乎乎買一大堆東西,我相信日本人會做到最好,就算世界末日,我也可以平靜的面對。」
他還漏寫一個重要「相信」,就是相信政府。儘管菅直人的優柔寡斷被傳媒罵,但日本人相信他是誠心要處理好災情的,連日來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以堅毅神態,幾乎不眠不休地在電視直播中報道災情的變化發展,博得許多日本人好感。他身材結實,語氣堅定,說話不讀講稿,給日本人以信心。許多網民請他「不要太辛苦了」。「枝野快睡」現在成了推特的時髦標籤。
日本人相信自己,又相信整體的日本人,相信政府,相信傳媒在報道災情時會顧及他們的情緒和遇難者的尊嚴,不會讓浮腫扭曲的屍體曝光。相信自己守秩序而不會有別人不守秩序。這種社會的堅固的互信,使他們能保持冷靜、有序,就算世界末日也「平靜面對」。
中港澳台只聞災難就先亂成一團,是因為社會上缺乏「信任」。你相信政府說的汶川遇難人數嗎?你相信隱瞞大亞灣出事故的特區政府嗎?你相信所有媒體嗎?你相信你守秩序別人也會守秩序嗎?
民無信不立。幾千年前中國先賢的話,在日本是行為準則,在中國尤其是大陸,已被拋到九霄雲外了。幾天前讀到以中文寫作的日本女作家新井一二三的一篇講地震的文章。她說她好想大哭一場,但看到災區的人在電視上沒有呼天搶地,覺得大家努力保持冷靜,才能保持公共秩序。她如常帶孩子外出,因為她確信,保持正常生活是保持尊嚴的最佳方法。
「東日本全毀」?日本是不是完了?經濟這麼差,政府表現這麼差,再蒙上這大災,新井說:日本不是完蛋了嗎?在文章結尾,她寫道:「電視上菅首相對全體國民說:『我很佩服你們的冷靜』。我也同意。日本沒有完蛋,日本應該從現在開始。」
日本應該從現在開始。是的,理應如此。全無互信的中國大陸,和漸失互信的香港,也從現在開始,但開始的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是甚麼?筆者無言,讀者們去想吧。
周一至周六刊出我要回應
如欲回應本文章,請先登入。
我要回應
網名: 請先登入
電郵:(可不填寫)
我的回應╱報料:
只對《蘋果》說:是否
(你的回應只會傳送給編輯部,並不會顯示在討論區上)
歡迎《蘋果》聯絡我:是否
真實姓名:
聯絡電話:職業:
請選擇 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其他社會保障家庭兒童及青少年長者新來港其他西醫中醫牙醫護士藥劑其他警察海關入境處消防及救護懲教其他保險公務員電訊空中服務員資訊科技會計廣告建築銀行美容客戶服務工程酒店投資理財法律物流新聞傳播地產飲食零售市場銷售傳銷/直銷旅遊鐵路巴士小巴及的士貨車及貨櫃其他保安物業管理其他
職位:驗証字符:(須大小楷正確)
留言區聲明 :
- 若不希望意見或報料被公開刊載,請電郵私人回應╱報料至 tellus@appledaily.com
- 請按主題發言,切勿上載其他報刊、沒有刊載版權的文章,或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否則會被刪除。
- 不得於本留言區張貼廣告及涉及任何交易行為之訊息。
- 留言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立場。
- 我們保留一切刪除及修改權利。如有任何疑問,請電郵至 tellus@appledaily.c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