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开始,温家宝危险了
发布者:春秋
热度19票 浏览1481次 【共4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3月16日 07:15
看山
上一篇文章从胡温角度推演了薄熙来下课后的政局走势,这篇文章再从执掌大势的江系之站位,来推测后续的变化。
江系之人员复杂,系内各人都有着各自的利益目标。但抛开个体利益的差异不谈,作为整体,他们当前最大的利益,无疑是力保习近平十八大顺利上位;不但要上位,而且要取得足以主导大局的力量优势。胡时代的“双核”之弊,不但胡系深受其苦,江系也觉其烦,关键是整个政权的运转效率下降,而且屡有局面失控之险。真到了“双核”旗下大将都各自为阵的一天,中央权威必定大幅下降,地方反成为各系争相抢夺的香悖悖,中央、地方的关系将颠倒过来,那即是清末分崩离析之兆。
因此,江系决不会愿意看到江去世后习被胡所压制,重演“双核”格局。要打破“双核”走势,关键要削弱胡系,使江去世后,胡无力约束习。但这决非容易实现的目标。
十七大“争储”失败后,胡温很快制订了新的战略布署。要点是祭出三招:一,布局“从地方包围中央”。鉴于十七大“争储”失败的事实,胡温预估了十八大“争常”也处于弱势的可能性,将重点放在争取地方的人事安排上,用意还是提前卡住十八大政治局、中央委员会这两级的位置。胡接受自己被江系6常委钳制的教训,有意当十八大常委仍处于劣势时,争取将一些问题放到政治局会议或中央全会上来解决。
二,由温站在台前高声鼓噪政改,扰乱主持局面之江系所确定的接班秩序和人事布局。
三,在一段时间内,制造了“胡温闹翻”的假象。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迷惑对手,降低其警觉心。二是胡、温各处一端,可以分开接纳和利用不同的资源,胡利用左翼,温利用右翼。不久前,胡在军中用刘敲徐,就是成功一例。三是胡、温表面分开,更有利于胡的安全,从而也保证了包括温在内的整个派系安全。
由于江的身体状况,可能也由于“换储”消耗了较多能量,面对胡温的犀利三招,江系颇为头痛,大感应对不易,一时间竟被迫转为守势,以至于连习近平入军委也被耽搁,令海内外猜测纷纷。后来,习入军委的问题虽得到解决,但如何应对胡温,是硬来还是软对,仍然煞费思量。恰在此时,重庆的薄熙来异军突起,以“唱红打黑”独树一帜,隐隐然有制衡胡温“政改”之力。于是江、薄二系开始靠近。
有评论认为,薄入政治局是江之恩惠,江是为报薄一波当年的扶助之情。这当然是颠倒之说。以薄熙来之能力、表现,若非有人刻意打压,十七大后成为副总理应属顺理成章。由于胡温的力阻,而江亦不愿见薄十八大有“入常”之势,从而干扰将来习近平主导局势,江、胡遂达成协议,薄被发配西南——确实,老薄家曾经有恩于江,但当年邓小平为保江之权位稳固,就连屡立汗马功劳的“杨家将”也被拿下;为了习接班后的稳定,江心中又岂会放不下如此恩泽?
没想到薄熙来这人争气,不但没因此消沉,反而在重庆搞得风生水起,能人所不能。在胡温三招连逼的攻势下,江系“两害相权取其轻”,纷纷到重庆为薄助威、助势,将其摆到台前,抵挡胡温的政改攻势。此时,江系应该对薄熙来“入常”已有所承诺,同时他们也形成了一种新的、有望打破后胡压制的十八大布局构思。那就是一种左中右三足鼎立,左右相互牵制,习近平居中主导的平衡格局。
但是,胡温并没有听应这种局势形成,王立军事件改变了一切。由王立军暴出的软肋,使薄熙来从强大变为了脆弱,不但失去了利用价值,而且成为江系的累赘和可能遭受打击的缺口。同意薄熙来下课,对江系来说显然不是容易的选择,因为同行一段路后,利益也必然会有所交集,此时切割,已大为不易。如果不是王立军的证据实在有力而且被查实,相信江系不会轻易妥协。让张德江到重庆,这是胡温的让步,表示事态的处理部分将由江系主导。重庆官场原来被薄压抑的一些人所反映的情况,“重庆模式”操作的一些内幕,还有重庆掌握的中央、地方其他一些大员的材料,这些东西是掌握在胡系还是江系的手中,后果将大不一样。经此一趟加分后,张德江“入常”已无悬念。
但是,最重要的东西还是在王立军口中。有王立军源源不断地提供弹药,最后中枪的,绝不只一个薄熙来。由于与薄系利益攸关的大多是江系,由于王立军可以提供相对过硬的证据,此次江系面临的震荡,将远甚于赖昌星案。掌握了王立军,胡系就可以将枪口延伸到江系大将的身上,或者持枪威慑,或者进行点射。
在十八大前夜突然爆出的王立军事件,对于胡系有着翻盘意义,就此“重签封神榜”也非梦想。这种好运并非天助,而是人谋。从选择辽宁铁岭公安局作为突破口,即可见胡温布局之深远。更重要的是,这是十八大前的封神大决战,胡温选择薄熙来作为第一个打击目标,可谓算无遗策,妙到毫厘——薄现在虽与江系共抗胡温,却毕竟并非江系,他与江系也非没有嫌隙。先打薄,不会引起江系的警觉,有利于前提布局。在这种相互牵制的战场上,能否完成前期的布局,是成败的关键。由于薄对重庆之外发生的事鞭长莫及,而江系一些人则觉得事不关己,可能还有人幸灾乐祸、乐见其成,甚至不乏在一旁添油加柴,等到火势燎原,延烧到自己阵营后,则大势已成,追悔莫及。
从十七大“换储”后起,胡温已组织多次进攻,屡次皆有所斩获;江系则被逼一退再退,虽然江泽民强行抱病露面数次,也只能守住基本地盘。究其原因,胡温长于谋划、布局深长细腻还在其次,关键是或者由于长期被压制,或者由于被逼已失去太多,胡温有一股敢于决战、不惜破釜沉舟的狠劲。江系却缺少这股狠劲,作为既得利益优势的一方,人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加上作为核心的江病情不稳,军心亦失锐气,终于由十七大的一番大好局面,被逼到了今天退无可退的窘境。毫无疑问,胡温的目标是明确的,那就是最终“换储”或者掌控十八大的主导权。为达此一目的,他们必定会不断扩大由王立军事件而形成的优势。任何与王立军一事有关、与重庆有过利益纠葛的人,都要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笔者上文说的“薄熙来下课”只是大戏开幕,原因就在这里。
三足鼎立中左足被削去后,余下两足已不能实现平衡,只能逐渐向右倾斜。除非江系还能另外补上左足,或者是再奋勇削去右足,只剩下一足独立。在主动倒薄后,短期内再补全左足已无可能,要走出困境,避免翻盘,唯一选择是不惧正面决战,予胡温以重重一击。要重击胡温,目标是明确的。胡锦涛本人浑身铁布衫、金钟罩无懈可击(由此可见胡“未算胜先算败”的过人之处),李克强露出的破绽也不足以重创,唯有温家宝,一直站在前台吸引火力,是最易受攻击的目标。
可以说,温家宝是自蹈险地。自从胡温力主拿下薄熙来起,就使江系有关人员在一支名为“王立军”的枪口下再无遮挡,只能选择退让或是中枪。而作为整体,江系这一步一退即不可收拾,已是退无可退,只能奋起还击,不惜背水一战。要还击,必须选择胡系最易受伤的软肋,这个软肋就是温家宝。因此,从薄熙来下课的一刻开始,温家宝也陷入了随时可能遭袭的危险之中。
要击倒温家宝并不难,完全可以复制“薄熙来下课”事件。薄熙来下课,王立军出事是关键。对于有心人来说,王立军事件的真正价值是,给了他们一个名正言顺地调查薄熙来的机会。中共官场的现状是,谁都经不起查,一查,不是这方面有问题,就是那方面有问题。没有经济问题,可能有作风问题;没有作风问题,可能有政治问题;没有政治问题,可能有工作方法问题……中共桌面上的官场准则,是谁都不可能在桌下严格遵守的,区别只在查与不查而已。对于那些根基深厚、利益攸关方网络密布的人,牵一发而动全身,很难启动调查程序。王立军案却为调查薄熙来提供了一个大义凛然、甚至是“不得不查”的借口:影响都到国际上去了,不查能行吗?王立军提供的证据这么硬,不查能说得过去吗?——江系最后不得不妥协,概因为此。
可见,要出重拳击温,首先必须找到一个“不得不查温”、让胡也无可庇护的借口。这样的借口也是现成的,大家都知道。无论查还是不查,它都在那里,显而易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