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4日星期四

蘋果日報- 八方人物:王安憶跨越舊作 憑《天香》再獲獎

八方人物:王安憶跨越舊作 憑《天香》再獲獎


著名作家王安憶憑小說《天香》奪得第四屆「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何家達攝

這些年來,王安憶仿似擺脫不了小說《長恨歌》那愛恨交纏的上海女子王琦瑤,因她贏了獎項,也添了枷鎖,別人總覺得新不如舊。曾經,她也以為跨不過那障礙,「總是提醒自己,還要寫得更好」。17年後,她憑小說《天香》摘下第四屆「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她還是要感謝王琦瑤,讓她知道這些年的筆耕,沒有枉費。

花了近兩年才完成寫作
王安憶總不願別人拿她的新作跟《長恨歌》比較,更害怕成為眾人的焦點。昨日站在台上發表得獎感言,微微側身,手執講詞,由「今年七月,去溫州」說起,到「謝謝大家」,語畢下台,八分半鐘的演講她望了觀眾不超過10次,也只是瞄一眼前方,沒有聚焦,手還有點抖。「是有些緊張」,她笑說不習慣出席隆重場合,跟她筆下那敢愛敢恨的王琦瑤,沒幾分相似。

獲獎的長篇小說《天香》,同樣以上海作時代背景,卻是600年前晚明的上海,描寫申姓士大夫家族的命運興衰,由家妾發揚的「天香園繡」,隨家族敗落流入民間,女性的繡藝擔起頭家,更開班授徒,發展成「天下第一繡」,說了四代人的故事。小說虛實夾雜,王安憶08年底開始籌備,花了近兩年時間寫作,「寫到那裏,查到那裏」。

王安憶說,在80年代已萌起寫上海地方繡藝「顧繡」的念頭。她看展覽、翻舊書,一個貴族最後依靠家裏的女人以繡藝養活,「這個題材是可遇不可求」。那時她未夠30歲,自覺未夠成熟,拿揑不到女人當家的心路歷程,走多了近30年的人生,她才放膽下筆,看古書,找史料,還請教古籍專家,那年代的女人要不要裹腳,這些細節也要弄清楚。

王安憶生於1954年,下筆寫600年前的古人,她坦言:「開始的時候覺得很茫然,無從下手。」後來她想通了,「無論這個時代變到怎樣,人的基本感情還是差不多」。她筆下古時女人的愛情,跟現代人一樣,「越受限制,她們越有故事」;劃破時空,古今女人尋覓同樣結局,「她最愛的一個人,肯定想跟他結婚」。

勉勵港人熬過來就會好
《天香》既寫人,也寫景;寫繡藝,也寫文化。第四屆「紅樓夢獎」決審委員會主席鍾玲教授這樣形容,《天香》是一部文化的百科全書。小說描繪申家那名滿江南的「天香園」,讓人聯想起《紅樓夢》的大觀園,王安憶笑說:「不能比較,它那是神聖的園子,我那是人間的園子。」

王安憶十.一那天來港,遇上港殤,「很可惜,為甚麼香港有很多的痛?」她憶起93年蘭桂坊人踩人慘劇,03年沙士爆發,這次海難奪去至少38條人命。她寄語香港人,「每個城市總要經歷一些痛,熬過來就會好了」。

記者 王家文

上一則: 隔牆有耳: 鼠王芬助理移情鍾樹根 - 李八方

下一則: 沙膽虹手記:開了壞先例 - 沙膽虹



发自我的 iPad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