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本文的作者是严家祺。严家祺是民运人士,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首任所长。1986至1987年,严曾在赵紫阳领导下的"政治改革办公室"工作;六四事件后流亡美国。
世界上的事,前因后果总有联系。今年4月6日方励之去世,仅仅几天后,4月10日,从北京传来了薄熙来被停止政治局委员和"双规"的消息。这使我联想起薄熙来的父亲薄一波,联想起薄一波在"胡耀邦下台"中的作用,而胡耀邦的下台,既与方励之有关,也是日后导致方励之流亡美国的起因之一。
胡耀邦在1987年1月16日辞去总书记职务,除邓小平外,与两个人关系最大,一是方励之,二是薄一波。
1986年学潮的严重性被夸大
在1986年中国的学潮中,发生在合肥、上海、昆明、广州等地,规模最大的是安徽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学生的游行。是年11月底,安徽中国科技大学选区开始选举并公布了候选人名单。学生认为,未经选民提名程式违背选举法,亦违背民主原则,于是张贴大字报《致科大选民的一封信》,呼吁选民起来争取真正的民主选举。大字报得到广泛支持,他们组织讨论如何实践民主选举,并推荐候选人参与竞选。在学生的压力下,校选举委员会于12月初主持召开了选举大会,副校长方励之、温元凯教授应邀演讲,强调民主不是从上到下赐予的,而是靠大家争取得到的。翌日,他们联合安徽大学与合肥大学,喊着"我们要真正的民主"、"改革选举制度"等口号,举行了颇具声势的游行。
"一二.九"纪念日,科技大学五千多人上街,围观者有两万人。高喊:"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宪法万岁!"为民主选举呐喊呼吁。方励之说"民主不是赐予的"这句话,被邓小平视方励之是学潮的煽动者。
方励之说的一些话,在学潮前已不时传到邓小平耳中。他的话,简单、明白、尖锐,八十多岁的邓小平就记住了。当时《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增刊》 经常把中国各地"严重情况"收集汇总,在政治局中传阅。1986年,我在鲍彤领导的"政改办"时,可以看到《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增刊》 。方励之的"尖锐言论"还有"中国要全盘西化" 、"要引进总理"。方励之还因为他与刘宾雁、许良英联名发起"反右问题座谈会"而被邓小平"记住"。因为邓小平早就说过要开除王若望党籍,但他记不住"许良英"的名字,所以,在胡耀邦下台后,邓小平就点了方励之、刘宾雁、王若望三人的名,要开除他们的党籍。
邓小平把学潮看得如此严重,也许与他文革中的经历有关。他一听到有人批评他就不得了。他完全区分不了的是,学潮是一种自发的社会现象,反映的是社会情绪,而文革"造反"是"从上而下"的发动,表达毛泽东的意志。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在不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当权者只要表现出解决的意愿并着手解决,一般学潮就可以平息,而邓小平不从根本上"非毛化",却对"文革造反派"怀着深仇大恨,对学潮、对任何游行示威,都简单看作"文革"中要"革 "他"命"的"造反"。加上中国报刊没有新闻自由,《动态清样增刊》 和各种《内参》 ,把全国所有严重的反对意见集中在一起,就把本来不大严重的问题"放大"了许许多多倍。
导致胡耀邦下台的原因有多个,这里不作分析,但有两个是直接起因,一是他在会见陆铿时,陆铿谈到"胡耀邦为什么不当军委主席"问题,而胡耀邦没有明确表示反对。这一事件,本来没有什么严重性,但与这一事件相连的"邓小平退休"事件被薄一波大大夸大。二是方励之当副校长的科技大学五千人上街游行,应当说也不严重,1986年学潮的严重性也被薄一波和另外几个"元老"大大夸大了。
抓住"邓小平退休"事件不放
1985年5月10日,胡耀邦在中南海会见了陆铿。陆铿的身份是香港《百姓》半月刊社长、纽约《华语快报》发行人。陆铿对胡耀邦说,"你为什么不趁邓大人健康的时候,就把军委的工作接过来,由你作军委主席,不是更好吗?""为什么一定要到他去见马克思的那一天,你阁下才来做呢?" 又老实又善良的胡耀邦竟回答说:"我们倒没有想到这个问题。"胡耀邦说是因为"照顾到军内论资排辈的习惯,就让他(指邓小平)兼任了"。
就是这两句话,引起邓小平不高兴,而薄一波也牢记心中,等待时机,扳倒胡耀邦。
第二年,邓小平提出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成立了一个"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由赵紫阳总理牵头,中央顾问委员会、书记处、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各有一人参加,五人组成。薄一波是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参加了五人小组。另外三人是胡启立、田纪云、彭冲。五人小组下设"办公室",经邓小平等同意,鲍彤、周杰(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贺光辉和我作为办公室负责人,但实际上是由鲍彤负责。
科大学生上街前一个月,11月8日下午,在中南海国务院第二会议室,政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开会。会前几分钟,赵紫阳还没有到,已经到的人坐在会议桌前聊天。会议桌是长方形的,一边是彭冲、胡启立、田纪云、薄一波,另一边是鲍彤、周杰、贺光辉、陈一谘、吴国光和我等一些人。这一天,我座位离薄一波很近,斜对着他。彭冲兴致勃勃地谈起《深圳青年报》 头版头条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赞成小平同志退休》 ,说这篇文章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有人怎么怎么说。我们大家听着默不作声,突然,薄一波发起飙来,绷着脸、大声地、气冲冲地说,怎么能发表这样的文章?这不允许,要追查!登时谈笑风生的气氛就一扫而光,彭冲也收住了笑容。
赵紫阳每次都是正时到会场,他坐下来就说,到时间了,我们开会吧。薄一波接着赵紫阳的话说:"让彭冲先说一说,深圳要邓小平退休。"这时,彭冲一反刚才的态度,严肃地重述了一遍《深圳青年报》 的事情。
这一天讨论了"干部年轻化"问题薄一波发言时,他突然转脸对胡启立、田纪云说:"现在青年人难以上来。我们活着,你们难以上来。启立、纪云你们也五十六七岁了吧?我们不死,你们也上不来。"
薄一波说的"我们不死,你们也上不来",十分刺耳,我就记住了。后来查吴国光《赵紫阳与政治改革》 一书,也有这句话。
这时,坐在薄一波左手一边的胡启立赶紧站了起来说:"我们希望老一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健康长寿。"我当时奇怪,大家围着一张桌子开会,是不好站起来说话的,我也奇怪,胡启立口头说话怎么用"无产阶级革命家"这样的"书面语言"呢。这些会议所有讲话都有录音,后来我看到吴国光的书上胡启立的话改成了"希望老同志健康长寿"。薄一波接着说:"为什么不可以从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四十几岁的人中选拔?五十几岁的,再过几年就六十岁了。"薄一波又转向右手的彭冲说,"你们委员长里面,九十几的也不算什么东西。""年轻化是一个大问题,要一下子也不那么容易。还要照顾到老同志。"
在谈到《 深圳青年报》 要邓小平退休事件时,薄一波说:"《 深圳青年报》 如果是非党的,议论我党谁该上谁该下,不大好。党内的,这样来讲也不行。西单墙也不能这样的。我看这些人胆子不小。这是不是合乎大家的要求?党还没有开代表大会,怎么知道。国外还没有要求小平同志下去,只讲小平百年后的连续性。民主也是有界限的,那么自由地提出问题是不行的。要服从共产党的领导。"薄一波要求赵紫阳严肃处理《 深圳青年报》 后,又"建议常委过问一下《 深圳青年报》 的事情"(以上薄一波的话引自吴国光:《赵紫阳与政治改革》 ,太平洋世纪研究所1997年出版 ) 。
在"党的生活会"对胡耀邦的陷害
胡耀邦下台虽然最后是邓小平的决定,但下台前与薄一波、邓力群等人有意夸大胡耀邦的问题、挑拨离问是分不开的。
1986年12月24日,中央三直机关党委联合召开会议,通报所谓"学生闹事"情况。何东昌、胡启立、李鹏在会上讲了话:六天后。邓小平在家会见了胡耀邦、赵紫阳、万里、胡启立、李鹏和何东昌等人,批评胡耀邦"几年来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旗帜不鲜明、态度不坚决"。
在邓小平家中会议后10天,1987年1月10日至15日,召开了一次"党中央一级党的生活会",会议是为了"解决胡耀邦问题"。会议由薄一波主持。这次"党的生活会"对胡耀邦进行了"面对面"的激烈批评,薄一波对胡耀邦竭尽夸大、攻击、诬陷之能事。邓力群逮到机会,凶神恶煞地批了好几个小时,端着一种不把胡耀邦批倒批臭誓不甘休的架势。在"生活会"上,万里也不得不表态,与胡耀邦感情甚笃的王鹤寿将他们之间的私房话亦亮了出来。只有习仲勋仗义执言,对突然袭击式的会议大为光火。整个生活会上,以元老级人物为主的枪手,从政治、经济、外交、党务等四面八方向胡耀邦毫不留情地扫射。陆铿采访时胡耀邦谈及胡乔木、邓力群的话也成罪证。看重情义的胡耀邦面对着一张张既熟悉又陌生的阴冷面孔和周遭密集炮火,身心俱已千疮百孔、被逼近崩溃的边缘。生活会结束前,他表态说自己犯了"严重的政治错误",正式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辞去总书记职务。作为会议总结,罗列了胡耀邦六条罪状,说他对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态度不坚决,甚而采取反对立场;在经济上提倡高消费,有冒进之嫌;不重视统一思想,提出整党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违反外交纪律,接待外宾时说了不该说的话;到处讲话,经常违背中央决定精神。对党赤胆忠心的胡耀邦"原以为辞职书送上去后,事情就结束了","没想到要这样批倒批臭",其中还有许多不实之词。无妄之灾令胡耀邦悲痛欲绝。胡耀邦在会场外过道嚎啕大哭。当他悔悟"早知如此,就不写辞呈"时,已然太晚。(参见高皋:《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三头马车时代》 ,2009年美国明镜出版社出版)。
"党中央一级党的生活会"的场景,不知道有没有录像,但中共中央1987年第三号文件中提到,在1月16日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薄一波向政治局汇报了那次"党中央一级党的生活会"的情况。第三号文件的主要内容,就是薄一波的"汇报",可见,薄一波在导致胡耀邦下台中起了多么重大的作用。薄一波把"生活会"对胡耀邦的"批评"归结的六点,在今天看来,没有一点足以使胡耀邦下台。
薄一波陷害胡耀邦是处心积虑的,上面一些情况十分有限,这需要当事人认真回忆,把当时的实际情况一一揭发出来。虽然人的品格不能遗传,但薄家能出薄熙来,不能不说薄熙来受薄一波的薰陶没有关系。薄一波在文革中受难,是胡耀邦在文革结束后主动为他平反的。然而,薄一波对胡耀邦竟恩将仇报,他的儿子薄熙来作出伤天害理的事,也就不奇怪了。薄熙来今天的下场,真是"一报还一报"。
这篇文章没有提供新的资料,但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历史事件的角度。薄熙来垮台,使得我们可以客观地重新审视二十五年前薄一波所做的事。我的结论是:胡耀邦受到薄一波处心积虑的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