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9日星期二

蘋果日報- 酒在醉前:Saint-Emilion 右岸的味道


酒在醉前:Saint-Emilion 右岸的味道

超過八千歲的葡萄酒,雖然老而彌堅,但也難免經常被扯到歷史上去,事實上,不少產酒區的確擁有悠長的釀酒歷史,並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列入世界遺產。現時共有五個產酒區列為世界遺產,分別是匈牙利的Tokaj、德國的Rhine Gorge、葡萄牙的Douro Valley,法國最厲害,共有兩個,包括Loire和波爾多Saint-Emilion(讀音:santa-me-li-yon)。而位於波爾多右岸的Saint-Emilion,更是首個上榜的產酒區。

■Chanel新購的Chateau Matras,成為了集團新基地。

波爾多在法國的西南面,看地圖,被Gironde河擘開左右兩邊,左邊的產酒區包括了Medoc、Haut-Medoc和Graves,稱為左岸;右邊的Fronsac、Pomerol及Saint-Emilion等等產酒區,則稱為右岸。Gironde河又在近Margaux的位置出現分支,左右伸延,左邊的是Garonne河,右邊的是Dordogne河,於是河流呈一個「人」字。Saint-Emilion位處比較內陸,流過的是Dordogne河而非Gironde河,換句話說,雖然Saint-Emilion在右岸,不要以為是在Medoc的對岸,橫過Gironde河之後,還要走一段路才到。從左岸的波爾多市中心出發,更要跨過兩條支流之間的Entre-Deux-Mers。

■大炮不為防盜,純粹裝飾。

■挖掘出來的骷髏頭骨變成了燈飾。

■全歐洲最大單一石頭開鑿而成的教堂。

■Chateau Canon與副牌酒Clos Canon。

Chanel重建 Chateau Canon
這趟去到Saint-Emilion,首先探探Chateau Canon,這是一B級酒莊,時裝名牌Chanel在1996年成功收購,成為旗下自左岸位於Margaux的Chateau Rauzan-Segla之後的第二家波爾多酒莊。


Chateau Rauzan-Segla位列Medoc二級,聽起來好像Chateau Canon更高級,不過,Medoc在1855年公佈的列級酒莊(Grand Cru Classe),跟右岸Saint-Emilion遲100年才出台的列級酒莊名單不同,前者把上榜酒莊分成五級,後者則只分兩級,分別是「一級」(Premier Grand Cru Classe)及「列級」(Grand Cru Classe),而「一級」再分成A及B。五十多年來,「一A」只有Chateau Ausone及Chateau Cheval Blanc兩家,直至去年才增添至四家,Chateau Angelus及Chateau Pavie也成為了右岸酒王。換句話說,「一B」不是最高,只排第二,基本上近似Medoc的二級。論級數,Chateau Rauzan-Segla和Chateau Canon可算是旗鼓相當。


Chateau Canon原本稱為Clos Saint Martin,1760年被Jacques Kanon買下來之後,自把自為改變用途成為酒莊。他的身份是護衞艦中尉,實際是個海盜,專門搶劫英國船隊,僭建改則只是家常。


二百多年歷史的Chateau Canon落到Chanel手中,當然需要大規模修復,十幾年來,酒莊營運總監John Kolasa循序漸進逐步進行,首先是重新種植葡萄樹,現時一半面積是新樹,另外亦斥資購買全新釀酒設備。至於酒莊大樓,剛剛開始工程,預計明年可以完成。你可能會覺得奇怪,Chanel不是省油的燈,為甚麼要買這樣殘舊的酒莊呢?原來除了Chateau Canon的一級地位,她還有一個不會曝光的秘密。John Kolasa帶我鑽入酒莊的地牢,我竟然發現了另一個世界!


一直以來,Saint-Emilion不但是葡萄酒搖籃,也是出產石灰岩的基地。雖然波爾多市中心位於左岸,但大部份的建築物,均是依靠Saint-Emilion石礦挖出來的石灰岩建成,Saint-Emilion市的樓房更不用說了。

■地牢竟然出現鐘乳石。

■Chateau Canon的營運總裁John Kolasa。

■從鐘樓俯瞰Saint-Emilion的市容。

連綿地牢變身墳墓
在Chateau Canon的下面,昔日便是一個石礦,自從十六世紀已經有人開採,挖出的大洞,有如一條連綿不斷的地底隧道。本來這個巨型的地牢是理想的藏酒地方,可惜石灰岩抗水力不足,雨季吸收水份之後會把水排出來。我到達酒莊的前一星期都在下雨,只見地牢到處濕漉漉,更出現了在室內下雨的奇景,形成了一個個的水池。細心觀察,也可以看見天花掛着鐘乳石,有如走進了甚麼古代世界一樣。


酒莊很有想像力,把一些古老的釀酒設備,例如榨汁的木桶變成燈飾照明,看呀看,我又看到了一個骷髏頭骨。原來在地牢挖掘到不能再繼續開採之後,被用作墳墓!而這條蜿蜒曲折的隧道,更可以通到Saint-Emilion中心的地標鐘樓。


進入這個古代礦場之前,我先看了酒莊製作的介紹短片,我還在懷疑為甚麼採用的配樂有如恐怖電影?現在一切都水落石出了。呷了幾口Chateau Canon和酒莊的副牌酒Clos Canon定驚後,我便往鐘樓進發。


右岸的地勢跟左岸不同,Medoc幾乎都是平地,習慣被高樓大廈圍攏的香港人很易迷路,Saint-Emilion倒算有點小山坡,鐘樓是區內的最高點。不過Saint-Emilion人引以為傲的不是鐘樓,而是鐘樓下的教堂。

黏土地主攻兩大品種
中世紀時代,興建教堂是巨大工程,牽涉大量人力,更需要大量金錢購買石材。Saint-Emilion得天獨厚,本身就有石灰岩出產,於是十一世紀末有人想出一個方法,不在平地興建,而在地底挖掘,不但不用買石頭,開採出來的更可以賣出去,用來支付工資,正是一舉兩得。結果,落成之後成為了全歐洲最大單一石頭開鑿而成的教堂。雖然今天教堂仍然健在,亦可以開放給遊客參觀,但其實狀態已經有點不濟。先不要說原本的內部修飾已經非常模糊,而且由於水份滲入石頭的關係,教堂的支柱並不完全可靠,所以幾條主力柱已經做了穩固工程。其中一個出口,果然是可以通往Chateau Canon的,為了保安問題,現在當然是上了鎖。教堂也曾是墳地。由於據說聖人Saint-Emilion便是埋葬於此,所以不少達官貴人均要死在那裏。不過,有錢人的墓穴又怎可以逃得過貪婪,教堂內上上下下均被洗劫一空,只剩下一個個空空如也的地洞了。


Saint-Emilion獨特的土質也令到她生產的葡萄酒跟左岸各具特色。左岸多碎石,比較適合種植抗水力弱的Cabernet Sauvignon。Saint-Emilion酒莊的葡萄酒卻很少以Cabernet Sauvignon擔大旗,相反,大量的黏土更迎合Merlot及Cabernet Franc的生長,於是大部份酒莊會主攻這兩個品種。例如Chateau Canon,便只其中例子,現在更連一丁點Cabernet Sauvignon也不種植了。


喝酒喝味道,但如果不能如實反映風土特色的葡萄酒,只可算是一般貨色。好的釀酒師,可以釀出酒味平衡的葡萄酒;出色的釀酒師,則可以釀造出歷史的味道。

■Chateau Canon的外圍花園已經完成復修。

■Saint-Emilion的初夏,繁花盛放。

作者:劉偉民
現任大中華酒評人協會主席,自由撰稿,偶爾著書出碟教學釀酒。


上一則: 復古英超

下一則: 蘋果樹下:失竊於巴黎鐵塔下 - 趙式芝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