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9日星期六

锅沸腾,心温暖

锅沸腾,心温暖

10/17 15:55:26

我是个不折不扣的火锅爱好者,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已经连着吃了三顿火锅,前天是呷哺,昨天一顿是海底捞,一顿是自家涮羊肉,今晚吹着寒冷的秋风又萌生出了吃火锅的愿望,好在及时刹住了车,遏制了胆固醇一路飘高的趋势。

火锅有很多种,最初我只知道有四川火锅,后来才知道重庆火锅更有有名。重庆火锅讲究牛油锅,一半汤水一半油,煮着煮着就开始咕嘟嘟冒小泡,那是汤水都蒸发了,剩下大半都是牛油,许多外地人吃不惯,觉得油腻。

相比之下,成都的串串就要照顾外地口味多一些,现在的串串也有更多的口味可以选,油要少许多,都漂浮在汤面上,汤底是精心炮制出来的,菜吃多少选多少。蘸水也是有包容的选择,爱吃辣的选干碟,里面是辣椒面与黄豆粉或花生粉的合体,还带着些许别的香料,进口咸香麻辣,酣畅淋漓;还有油碟,香油蒜泥香菜末,吃得清淡的也有的选。在去成都之前我对火锅涮菜的认识十分单一,火锅必点宽粉、白豆腐、土豆片、油麦菜、生菜、莲藕、鸡爪。去了成都,才知道原来黄瓜也是一味极好的火锅涮菜,煮得绵软入味,还保持着黄瓜的清香,简直是一绝。

来北京之后,对火锅又多了一层认识。北京人吃火锅就是北方人的个性,实在且直爽。传统的北京火锅就是铜锅涮羊肉,白水里扔一截葱几片姜,涮完羊肉来点大白菜豆腐粉丝,蘸着腐乳麻酱韭菜花碗,羊肉扎扎实实,白菜清清爽爽。现在的北京火锅也多了许多的菜品可以挑选,可铜锅涮肉我还总是爱那几样。

记得第一次出差是去甘肃和四川交界的小村子,在那里呆了大约十天。那是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界,离最近的镇子也有二十余公里路,是沿着白龙江修的弯弯曲曲的公路,最后一天特地去镇子上买了菜,一起吃了火锅。到现在我还记得那包底料,和在四川吃的火锅没什么大的差别,离开的时候还和同伴叹气,没有多买几包可以带回去。

开吃的时候,广东姑娘惊呼一声:「哎呀!没有买凉茶,打边炉不喝凉茶会上火的!」村子里没有暖气这种东西,偏偏我们又碰上了最冷的一年,呆了十天大约下了五天小雪,我又扎扎实实的跌进河里两次,吃到火锅的一瞬间,顿时觉得全身的毛孔都张开了,暖暖的气息跟着食物一起慢慢地滑进胃里,渗透到五脏六腑,蔓延到毛孔里,锅沸腾着冒着白色蒸汽,被包围在其中,几乎要热泪盈眶。

一直觉得火锅是一种最适合聊天的吃饭方式,一点一点的涮着菜,一起聊着天看着食物慢慢地煮熟,拉长战线慢慢地吃,一个、两个、三个小时。小时候家里生炉子,都是在熊熊燃烧的火上座一锅汤,因为怕小孩子烫着,从来都不允许接近炉子,都是大人煮好了夹进碗里,于是我就坐在桌子边上,眼巴巴的看着那口锅,幻想着锅里翻腾的汤和食物,期待着赶紧出锅。有了电磁炉以后方便了许多,那时候上了中学,常常带着闺蜜到家里自己煮火锅,三五小友凑一桌,嘻嘻哈哈的买菜洗菜,热热闹闹的一起涮。阳光透过窗格照过来,打在脸上,透过腾腾的蒸汽,连人都是温暖的太阳色。

文 璐璐




发自我的 iPad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