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獎今揭曉 諾獎光環難影響政策
諾貝爾最後一個獎項經濟學獎,將於今晚7時公佈,得獎固然令經濟學家聲名大噪,但並不代表會因諾獎光環而晉身政府財經決策層。
經濟學獎向來是美國學者囊中物,今年六名大熱都清一色是美國學者,根據路透社預測,呼聲最高是拓展了規制經濟學理論的芝加哥大學學者,佩爾茲曼(Sam Peltzman)與波斯納(Richard A. Posner)。
雖然諾貝爾經濟學獎在學術界榮耀至高無上,但獲獎貢獻大多停留理論層面,實戰性低,以致對政策影響輕微。以去年得獎者為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沙普利(Lloyd Shapley)與史丹福大學的羅思(Alvin Roth),雖然解釋了如何在招親與招生時作最佳配對,是博弈論第六度成就諾獎得主,但理論無助創造數以百萬計職位或遏抑通脹。
得主獲提名入聯儲局遭反對
即使麻省理工學院的戴蒙德(Peter Diamond),因為解釋了「有工沒人做、有人沒工做」而在2010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曾三度獲總統奧巴馬提名出任聯儲局理事,但都遭共和黨人堅決反對,共和黨參議員謝爾比坦言,「贏得諾貝爾獎不代表勝任每個崗位」。
英國牛津大學經濟歷史學家奧弗爾指,致力解決現實生活難題的政客普遍厭惡遵從理論;瑞典經濟學家埃克隆德亦提醒,現實中的不穩定因素都會令理論「適用於某個國家,但難以在另一國家實行」。
法新社/路透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