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8日星期三

蘋果日報- 游走中英港台政治手腕超高 極愛國為六四痛心



游走中英港台政治手腕超高 極愛國為六四痛心

【本報訊】身為兩岸三地電影及電視大亨、對華人社會影響力無遠弗屆,邵逸夫自然無法避開政治。雖然邵一生對政治問題相當低調,卻能成功游走於台灣、北京及港英政府間,既與國民黨關係密切、又得中共禮待招攬,更獲英國政府封爵,但到89年「六四」民運被武力鎮壓,一向政治低調邵逸夫亦與港人同感心痛。


記者:莫劍弦 王家文


■1996年本港富豪應邀訪京,邵逸夫(左)、霍英東(中)獲國家主席江澤民(右)接見。

無綫電視新聞昨早8時39分報道邵逸夫離世消息,台灣中央社9時09分轉載報道,稱他為「港影視泰斗」,不但奠定「東方好萊塢」基礎,更以慈善聞名於世。


內地官方新華社9時19分先作簡訊,其後再詳細報道,形容邵逸夫為香港知名的「娛樂業大亨、慈善家」,並讚揚邵「慈善為懷」,「教育資金遍佈神州大地」,對其家人致以深切慰問;中新社傍晚發出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唁電,讚揚邵「始終秉持愛國報國情懷和不懈奮鬥精神」,「尤其關心國家發展,慷慨捐助內地教育、科技、醫療、影視、賑災等諸多方面,貢獻卓著,備受尊敬」。


特首梁振英也讚揚邵逸夫一生的演藝事業成就顯赫,長期推動本港和內地的公益事業,對其離世表示哀悼。


娛樂業「封爵」第一人

邵逸夫逝世獲兩岸三地高度重視,與其一生能成功取信於三地政府不無關係。邵早在抗戰期間已以電影事業支持國民政府抗日。其後共產黨打敗國民黨奪取政權,當時在港建立電影事業的邵逸夫亦走親台路線,不少邵氏藝人會隨影劇界代表團,「回國」到台灣參與勞軍演出、或出席總統就職禮等活動。


除了親台,當年邵逸夫與英國及殖民地政府關係也非比尋常。1960年邵氏電影《楊貴妃》在中環皇后戲院首映,邵逸夫竟請到時任港督柏立基擔任首映嘉賓。邵得到港英政府信任,為他日後夥拍利孝和等人奪得免費電視牌累積政治本錢。1977年邵更獲英女皇封爵,成為香港娛樂業獲「爵士」銜頭的第一人。



■董建華當年宣佈競選連任特首,邵逸夫與一眾本港富商名流同台支持。

不求回報得中央認同

不過隨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以及中國收回香港主權已是無可避免,邵逸夫亦開始積極發展內地政治人脈,但他貫徹其政治低調作風,並未如其他富豪般爭中共人大、政協等政治職位,反而大手向內地教育、科技、文化事業捐獻,保守估計歷年捐贈內地教育的款項近50億。


在1996年回歸前,中央安排一眾「大孖沙」上京見當時國家主席江澤民,又再次顯示邵逸夫的地位非比尋常。當時坐在江澤民身旁的是已故政協副主席霍英東、之後就是邵逸夫、再之後才是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


邵逸夫不求回報的捐助,亦令中央領導對他另眼相看,除每年為他安排一次Shaw's Trip(邵氏之旅),由邵親自帶隊到內地巡視所捐贈的項目,中央更安排特級保安及招待,其後更委任邵為特區籌委會委員及港事顧問。


無綫獨立非執行董事、其士集團老闆周亦卿每年也跟團,他說此團純屬私人性質,隨團的主要是邵逸夫的「寧波幫」朋友、大孖沙、銀行家,目的是希望吸引更多富豪捐助內地教育。據悉,晚年須以輪椅出入的邵逸夫仍堅持親自帶隊,直至前年才缺席,改由太太方逸華帶隊。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表示,邵不求回報的捐獻,深得中央領導認同,但邵逸夫對愛國亦有其堅持。劉稱當年六四鎮壓後,邵與無綫採訪六四記者見面,席間告訴他們:「我對六四好傷心、好痛心。」又鼓勵記者不要因六四影響日後報道,大陸正面、負面新聞也要報道。


■邵逸夫在1977年女皇登基銀禧紀念授勳儀式中獲頒爵位。


■1964年,邵逸夫在亞洲影展期間到訪台灣,與時任總統蔣介石及宋美齡合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