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紫荊的奇怪命運 - 嚴浩
香港陽光雨水充足,理應好像新加坡一樣,一下飛機就看見各種漂亮高雅的樹從機場種到市區,但是沒有。又以為公園中起碼有可以成林的樹,可惜公園中的樹仍然成不了景觀,反而處處提醒遊人獨樹不成林的遺憾。對比日本的櫻花,每年櫻花開的時節都是日本人的節日,櫻花樹成林成片,賞花是古來日本人的傳統,到了近年,欣賞盛開的櫻花也成為遊客的一個節目。香港有市花名洋紫荊,可惜樹形並不美,枝葉不盛,樹幹歪歪斜斜,花朵疏落,先天缺乏作為都市主題樹木應有的美態。洋紫荊在1965年成為市花,在撰寫《香港基本法》時被捲入政治,起草委員會出於文字避諱,略去洋紫荊的「洋」字,誤稱為「紫荊花」,事實上兩者同科不同屬,而且外形也並無相似之處。
洋紫荊的出現是大自然一個美麗的偶然,此花樹在1880年左右於薄扶林鋼線灣被一名巴黎神父發現,以插枝方式移植至薄扶林道一帶的伯大尼修道院,1908年被判定為新物種,但洋紫荊並非獨立品種,只是紅花羊蹄甲和宮粉羊蹄甲雜交而成的混種,混種植物不能自行繁殖,現時香港所有的洋紫荊都是該棵於1880年首次於野外、亦是唯一一次發現的複製品,由於「近親繁殖」,很難長得挺拔,對病菌的抵抗力也較弱。反而它的「本尊」宮粉羊蹄甲,花形與洋紫荊十分相似,花葉茂盛,開花時十分燦爛,絕對可以媲美櫻花。既然這種本土開花樹在香港生長得好,若能大量種植必然會把香港的春天變得像電影畫面一樣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