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0日星期四

�中的想像力 (�事��� 黎��) | �果日� | 要�港� | 20140710

佔中的想像力 (時事評論員 黎則奮) | 蘋果日報 | 要聞港聞 | 20140710

佔中的想像力 (時事評論員 黎則奮)

世界足球王國巴西可以輸個七個一皮,相信沒有人可以猜中。世事往往就是這樣「奇妙」,每每在意料之外,卻屬情理之中。其實政治亦是一樣,只要加一點想像力(political imagination),大多數人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結果都會變成可能。
佔中倡議者戴耀廷去年初提出有關構思時,因着社會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及泛民黨派長期無所作為,頓時成為社會焦點,引起廣泛關注。但發展下來,泛民黨派內部的互相傾軋,佔中領導人秀才造反的猶豫不決,卻一度令最積極參與者亦感到氣餒。商討日三選出三個方案後,更出現所謂溫和派和激進派分裂,連佔中三子對電子公投的成績亦不感樂觀。
殊不知白皮書一出,形勢急轉直下,社會矛盾總體爆發,民怨沸騰,結果接近80萬人出來投票表態,71萬人支持公民提名,七一大遊行人數更遠超2003年水平,遊行後由學聯和學民思潮發起的預演佔中,參與和聲援的民眾亦達數千人,在在證明越來越多港人經已醒覺,不再甘於成為待宰的沉默羔羊。
任何政治運動一旦成為群眾運動,便自有其發展邏輯,不一定按照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雖然警方大肆拘捕不少參加預演佔中人士,又以莫須有罪名檢控民陣五名成員,最新更由左報發放權威消息,只要佔中三子宣佈佔中具體日期和時間,警方便會以教唆和煽動他人參與非法集會罪名拉人,但即使白色恐怖瀰漫,也不能嚇怕經已覺醒的群眾,更阻止不了佔中行動的出現。
最重要的是,學界預演佔中的成功已經產生了示範效應,不但證明非暴力抗爭完全可行和有效,還因量變而出現了質變。事實證明,佔中行動不一定要由三子來領導,所以拘捕三子亦阻止不了運動的發生。非暴力抗爭的形式亦可以多樣化和多元化發展,不一定要按照原定的模式進行。例如7月2日凌晨學聯和學民思潮兵分兩路,警方已經疲於奔命,無法兼顧,至少同樣是所謂「非法集結」,政總便沒有拘捕行動,明顯是警方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如果佔中行動正式展開,烽火處處,佔據點由中環擴散至灣仔甚至銅鑼灣,恐怕動員全港三萬二千警力亦無濟於事,佔領中環以至港島,並非沒有可能。
佔中行動要成功,一定要持續,前赴後繼,源源不絕。被捕者保釋後可以重返現場,未被捕者一樣可以主動出擊,包括自行到各警署自首或協助調查,連安在家中不到現場參戰的市民,亦可各師各法,參與鬥爭。例如在網絡上發放訊息抵銷主流傳媒可能受命封鎖新聞或歪曲報道實況,或者電郵轟炸各參戰政府部門,牽制特區政府調動國家機器鎮壓的能力。
總之,佔中行動一旦正式展開,就應該迅速發展成為全民運動,即使出動解放軍武力鎮壓,只可以止息干戈於一時。何況香港是個國際大都會,全球各國和經濟體系在港都有實際利益,亦不容中共將香港變作天安門翻版。再說,習近平不是鄧小平,絕對沒有足夠權威下令鎮壓,因為槍聲一響,恐怕各方勢力便有藉口造反奪權;更何況不可見光的黨國及貪腐官僚個人資產全都押在香港這個聚寶盆上,摧毀香港,名副其實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黎則奮
時事評論員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