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日星期二

�果日�- ��打� - 陶�

蘋果日報- 時興打獵 - 陶傑


時興打獵 - 陶傑

中國土豪時興湧去英國,模仿英國貴族打獵。


幾個平頭裝的強國人,在英國殺了一頭野鹿,圍坐着留影。這幫人的表情,並不特別囂張,沒有腳踩動物屍體,做出V字手勢;也沒有手持啤酒,嘴角各叼一根香煙,僅面露勝利者的消費型微笑而已,平心而論,厭惡性指數不算高,已經有了進步。


英國傳媒登出了圖片,英國公眾不滿,認為中國人不懂狩獵,只是殘殺動物,那隻獵物,看得出死得很痛苦。


英國人是不是在心理上無法接受一個鴉片戰爭和火燒圓明園的戰敗國的人來到本國殘殺動物,這一點尚待調查,但狩獵在英國是很講究階級的貴族風俗,只有皇室、勳爵及其子嗣有此資格,連阿拉伯的油王、非洲部落的酋長的子女,即使受過牛津教育,學會講英文、打橋牌、狩獵、聽歌劇、喝紅酒,打獵也只會回非洲打犀牛,在英國本土狩獵,而且殺得如此高調張揚,在殖民史上絕無僅有。


所以強國土豪在英國殘殺野生動物的圖片,引起文明世界的一點抨擊。


只是英國傳媒不知道,狩獵曾經一樣是清室貴族的習俗。康雍乾三朝皇帝,在熱河有一個木蘭圍場,供皇帝狩獵,將動物圍起來,如叫下人在樹林裏裝扮母鹿叫,引公鹿進來,聚在一起,然後萬箭齊發而全殲。


圍場嚴禁漢族蟻民入內,康熙在木蘭圍場殺死虎豹狼動物無數,曾經一天射殺三百多隻兔子。到了毛澤東做了皇帝,改而喜歡將知識份子當做獵物。一九五七年的「大鳴大放」,即是裝扮叫聲,等知識份子紛紛上當後,忽然變成「反右」,亦聚而圍殲,與康熙圍場狩獵的玩法類似。


現在英國開放中國旅遊簽證,倫敦購物,不如巴黎,但打獵卻為歐洲所無,英國狩獵之旅,是一項「旅遊優勢」。德國和奧地利有得打獵,但日耳曼人排外而有種族優越感,他們會覺得他們本國的野豬比第三世界的人高等,所以絕不會讓強國人來獵殺。英國比較平等開放。希望打獵文化,可以包容、磨合,中國客打野豬,就地燒烤BBQ,或像樣板戲楊子榮獵一隻山貓,即剝貓皮,披戴着乘私人飛機回北京,可比那個一身艾瑪士和LV的夫人威風呢。




HH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