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黃金時代」是一部現代中國文學史。據說拍攝成本八千萬,對於今日中國大陸追看韓劇和「泰冏」的青少年戲院觀眾,令他們投入蕭紅,並認識她身邊一眾三十年代作家朋友丁玲、蕭軍、聶紺弩(希望今日九十後的香港與中國影視觀眾可以準確讀出此名)、端木蕻良(希望香港與中國電影觀眾勿以為是日本人),還有戲中略嫌發福的魯迅——畢竟今日在中國演員中卡士民國氣質的文士角色,是有巨大難度的——等許多人的人脈關係,是一大挑戰。應付此一挑戰而且表現出色,則除了許鞍華女士之外不作他人想。中國華語電影有此高雅清新之作,無疑令人對國家民族抱有巨大希望。
中國新文學時代星光熠熠生輝,因為那時雖然戰亂,作家擁有一百分之一百的寫作自由。「黃金時代」裏的才子才女族群,時時談文論藝,講述創作心得,個個對寫作無限神往,愛寫什麼就寫什麼,無疑令人看來,在飛機轟炸和敵兵追剿的沉重之外,為民國的中國青年作家感到十分高興。
片中的「黃金時代」,就是指作家尚未有一個街坊組長「吹鷄」領導的時代。蕭紅的作家朋友之中也似乎沒有五毛黨,這一點尤令人耳目清新。國難當前,青年作家覺得應該寫作喚醒人心而救亡,也是自發的激情。在「黃金時代」裏,看不到一個黨委組織在穿針引綫的「領導」一眾文化人應該寫什麼、不該寫什麼,只有去過延安穿上男性解放裝回來的丁玲好像要對小資產階級頹廢落後的蕭紅想做點思想工作什麼的。幸好編導講到此處,欲言又止,畢竟,今日大陸電影巿場雖然有十四億人口,只是票房的黃金時代。
戲中由許多中國作家追述他們認識的蕭紅,眾多人物之中,外形卡士得最像的是詩人聶紺弩。也只有這個人最受忽略,因為中學生和大學生的中國現代文學課本有徐志摩、冰心,也有張愛玲和蕭紅,但沒有他。但聶先生的舊體詩與郁達夫一樣好。
「黃金時代」是一齣很奇特的電影。明是一齣悲劇,但編導告訴你:蕭紅悲中之大幸,是沒有活到一九四九年之後。
HH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