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4日星期四

�果日�- 酒在醉前:新潮�法�腐甜

蘋果日報- 酒在醉前:新潮舊法貴腐甜
酒在醉前:新潮舊法貴腐甜

我有些朋友對新世界葡萄酒出現過敏,未拿上手,已經露出一副不屑的表情。他們認為澳洲、美國、智利、阿根廷、新西蘭,真正投入釀酒不過幾十年,不能與舊世界經驗豐富的歐洲相比。可是,歷史發展不一定順風順水,韓寒說:「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如果這個世界只有小孩子,大概這個想法錯不到哪裏,問題是掌權的都是成年人。


新派之選
Tokaj Nobilis Tokaji Sarga Muskotaly Late Harvest 2009

在古羅馬時代已經開始大規模生產葡萄酒的匈牙利,便是一個因為政局變遷而幾乎在國際酒壇銷聲匿迹的舊世界產酒國。幸而1989年共產政權瓦解,匈牙利成為了民主議會共和制國家,葡萄酒生產業才得以重新起步。短短二十多年間,不但回復了昔日葡萄酒王國的光彩,更因為引進了新技術新器材,進步的速度比其他欠缺經驗的新世界產酒國快得多。


近年三番四次被匈牙利的新一代葡萄酒迷魂,例如Villany地區的Cabernet Franc及Merlot,水準絕對在世界最前列位置。不過,最能夠代表匈牙利的,永遠是貴腐霉甜酒Tokaji Aszu。現在法國波爾多的Sauternes憑着貴腐霉甜酒稱王稱霸,其實只在十七世紀才開始生產,匈牙利最早有關這種甜酒的記載,卻可追溯至1571年。換句話說,Tokaji Aszu比Sauternes早了一個世紀誕生!如果我們活在十七世紀,相信會叫Sauternes一聲「新世界」了。


傳統口味
Chateau Dereszla Tokaji Aszu 6 Puttonyos 2006

明碼實價更民主
生產Tokaji Aszu的方法非常有趣,葡萄收成要分兩次,一次以人手逐粒採摘,僅選感染了貴腐霉的葡萄。這種霉菌不影響我們健康,卻會抽乾葡萄的水份,令果粒的含糖比例大大提升。釀酒師將葡萄乾壓成甜醬,盛於稱為Puttonyo的20公升小木桶。另一次採摘沒有發霉的葡萄,榨汁後混醬,最少混3桶,最多混6桶,會在酒標上印明,3 Puttonyos是3桶,6 Puttonyos是6桶,明碼實價。因為傳統用作醞釀Tokaji Aszu的木桶的容量是136公升,所以很容易計算出最後產品的餘糖量,3 Puttonyos每公升含糖60至90克,6 Puttonyos則是150至180克。Sauternes的黑箱作業相對起來也太不民主了。


為了進一步肯定Tokaji Aszu可以令你甜到入心,今年匈牙利宣佈取消3及4 Puttonyos的產品,提高門檻,5 Puttonyos變成入場起步。怕太甜?獲得匈牙利最佳釀酒師的Sarolta Bardos立即作出回應,她的Tokaj Nobilis Tokaji Sarga Muskotaly Late Harvest,放棄Tokaji Aszu傳統,以在其他國家更廣泛採用的延遲收成方法釀造貴腐霉甜酒。新潮也好,舊法也好,沒有對錯,只有利弊。





Chateau Dereszla酒莊:http://www.dereszla.com


Tokaj Nobilis酒莊:http://www.tokajnobilis.hu

作者:劉偉民
現任大中華酒評人協會主席,自由撰稿,偶爾著書出碟教學釀酒。



谷德昭 ��是天使 | ��蕾 | 主�新�

谷德昭 媽媽是天使 | 陳曉蕾 | 主場新聞

谷德昭 媽媽是天使

獨立記者,長期關注香港可持續發展議題,報導定期在報章、雜誌、電視台、網絡上發佈,調查報導《剩食》、《死在香港 流眼淚》均取得香港書奬,下一本書,是關於人口老化。

【十個阿媽】系列文章

導演谷德昭現在依然每星期有四、五天,回家吃飯:「同事和朋友都知道,我寧願回家吃飯,之後再出來,我對我的編劇也是這樣說:『今日六點半散隊,大家盡量回家吃飯。』」

曾經和周星馳一起做後期配音工作,辦公室剛好在谷家附近,放飯時間大伙兒叫飯盒,谷德昭當然回家。正在吃飯,突然門鐘響,星爺等看見飯桌馬上起哄:「你一個人吃竟然吃七碟餸!有冇搞錯,唔叫我!」「唔好意思嘛……」谷德昭訕訕笑。

蒸魚、紅燒肉、咖哩雞、茄瓜炆魷魚……媽媽慣了煮一桌子的菜,谷德昭也慣了大吃:「沒有七、八個餸,翻臉的!」他理直氣壯地解釋,山東人就是愛和家人一起吃飯;回家吃飯不是 give,是 take,家人的愛是真的;街外的東西,簡單說就是不好吃啊,還有:「返屋企吃飯,吃一餐就少一餐,還不重要?」他瞪大眼睛。

二零零六年四月九日,七十八歲的谷媽媽在住宅隔鄰的小學跳樓喪生。— 當天中午,他還跟媽媽一起吃牛扒,完全沒有察覺異樣。

事情太突然,很長一段時間,谷德昭都不忍提起。他更願意記住的,是媽媽的愛,暖暖的,滿滿的,帶著好多好多食物的香氣。

「我媽媽,好一個『山東婆』,好有正義感,好公道。」谷德昭開始說故事:家裡六兄弟姐妹,他排最小也最頑皮,放學就玩到連書包都不見了,對上的姐姐不過年長兩年,卻是又乖又漂亮,成績好到不用交學費,放學就是回家練琴。「我和姐姐的成績表排在一起,如果你是我爸爸,都會對我生氣!」他說小時好硬頸,被罰了就賭氣不吃飯,半夜時肚皮餓得咕咕叫,媽媽於是炒了一碗香噴噴的蛋炒飯,再放上一條小醬瓜,輕輕放在床前。

「山東人炒飯下醬油、放大蔥,蛋炒得很香很結實,廣東人喜歡『金包銀』,雞蛋要炒得滑嫩,山東人不是。」他把那碗炒飯的味道,牢牢地記在心裡。

還有包餃子,重點不在於饀料,而是媽媽會親自擀皮,餃子皮有多薄、收口的摺疊有輕巧,全是功夫。「淡唔淡?」媽媽煮好第一輪的餃子,總會先讓小孩試味,谷德昭吃得好開心。

爸爸經營運輸車隊,每個月都有一天所有司機上谷家出糧,幾十人一起吃飯、賭錢、聊天,媽媽一大早上便始開始拍鬆豬扒,逐件煎,每個司機都有一大碟洋蔥豬扒飯加荷包蛋,吃完還嚷著要多一碗!

到了新年,美食更是排山倒海多得壯觀,就算突然來了二十個親戚也沒問題。媽媽除了預先發好海蜇皮、海參,還會向一個專做滷菜的長輩買來大量滷豬耳、滷牛腱……「你見過雪櫃裡面完全是一個立方固體未?一點空位也不剩!連一罐汽水也不能攝進去!!」谷德昭笑了。

他最記得的,是那一次陪媽媽回鄉。

谷德昭和媽媽一起站在山東黃海前,媽媽遞了一支煙給他。「媽媽本來不抽煙,爸爸才抽得利害,但我十八、九歲時爸爸去世,媽媽就開始抽煙。」他說。

母子在海邊,一起抽煙,他自小常常和媽媽聊天,但這是第一次,聽到媽媽如何認識爸爸,如何來到香港:

谷媽媽和爸爸都是威海人,但在家鄉沒碰過面。谷家捱得過日戰時代,卻頂不住共產黨,爸爸十多歲跟著叔公出走。媽媽則是剛好去大連探親,坐船回家時卻因為共產黨來了,船家拒絕上岸,整艘船改去了一個島,滯留了一個月,看勢色不對,媽媽也決定離開。在走難的路上,兩個人就碰上了。

「我問媽媽:『你怎會和爸爸在一起?』『好自然就在一起。』媽媽只是這樣答一句。嘩!我好想為這句話拍一部戲!」眼前的谷德昭,輕輕說了兩遍:「好自然就在一起。好自然就在一起。」

思緒又再飄到老遠。

媽媽和爸爸去到上海,爸爸問:「我知道南方有個小島無共產黨,叫香港,去不去?」「去。」媽媽答,就去了。

當時上海開去香港的船,已經開走,兩人唯有走陸路,那車的擠迫程度,是如果有人嘔吐,得吐在自己的鞋子裡,然後人傳人,把鞋子裡的穢物丟出去窗外,再傳回去!這樣艱難才來到香港,當時山東人聚居在京士柏,爸爸也跟著長輩住下來。山東人身形高大,往往做警察,爸爸起先也當差,後來改做運輸,在谷德昭出生時,已經有小小的車隊。

谷德昭說:「我真的很想拍《我的母親父親》,中國的大時代,成就了香港。我還去了爸爸在山東的小學,很簡陋的學校,當天一個少年人,怎會想到自己會赤手空拳來到香港,養活一家六個仔女,還能讓每一個都唸大學!我的眼淚就不禁流下來。」

爸爸拼搏,而媽媽更是剛強,全心全力照顧家人令爸爸沒有後顧之憂,她總是希望幫人,不要負累兒女 —「媽媽是很簡單地下決定,就是不想擔誤我們,她太疼我們了。」谷德昭這樣理解媽媽的自殺。

媽媽七十八歲,仍然不願別人照顧,去打麻將雀也堅持自己坐車,不用兒女接送。剛發現腎有事,先做了一個血管手術,這手術影響到腦部,醫生說可能導致抑鬱,想法偏差,才決定跳樓。

這其實是一種「安樂死」吧?

谷德昭強調媽媽當時是受手術影響,但也形容這是很「剛烈」的選擇:「我衷心覺得好『堅』,有這個想法,有這個決定,然後還要做到。她口袋有一封信寫著地址,讓警察一定找到我們。」

好幾個月,谷德昭不想見人,並且和兄姐一起接受哀傷輔導。「出街有人問起,我還要『交戲』!很多時躲起來去看電影,看了很多不好笑的喜劇。」他也看書,原來運動可讓身體產生安多酚變快樂,便去跑步、踏單車。有次特地和外甥去打籃球,意外聽到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人指指點點:「仲打波,仲咁開心?」

「原來處理得不好,是可以不再開心的,更加要想辦法。」他黯然說:「只可以選擇繼續生活,或者不,那我一定會選擇繼續。」

可是十四個月後,在母親跳樓的同一個地方,侄兒也跳了下來 —

自殺者的家屬,充滿問號:

為什麼?怎會去到那地方?為何沒有人見到?……谷德昭坦言媽媽出事後,家人曾經不斷問「點解」。他自己也質疑上帝:「我們一家都算好人,為何會咁?」姐姐找神父,神父說:「上帝有其旨意,可以令你們更團結。」谷德昭拒絕接受:「要我們團結,為何要咁痛苦?我選擇不再去信什麼,天下萬物只是緣份。」

對於原本已經患有思覺失調的侄兒 Joel,困擾更大,竟然也在同一地點跳樓。事發之後,撞邪等謠言滿天飛,谷德昭卻斬釘截鐵地說:「Joel 仔是病死,是被思覺失調奪去性命。」

谷德昭一臉認真地解釋,思覺失調就是腦部這間「化學工廠」失調,可以毫無原因,一定要看醫生:「病是不會自己好的,發燒看醫生、肚痛看醫生、喉嚨痛看醫生,但無精神、壓力大,等等,不要給別人知道,看心理醫生?痴線啦!」拖延下去,病只會愈來愈沉重,愈來愈難醫治。

他很後悔,出事後才更了解到這病:「我們一家人都算接觸社會,見得多人,但懂的也不夠,這樣地無助,相信世界上有更多人需要幫助。那段時間好悲痛,我就出了一個主意:Joel 好乖,生命好似好短,應該有更大的意義,我們有人做演藝工作,也叫有一些資源,是否應該推動大眾了解這病,這可以是 Joel 生命的意義。」

好積極!

「我好自私啫,我要找一個方法落腳。」他輕輕回答。

谷德昭、Joel 的姐姐谷祖琳,一起加入香港思覺基金,幫忙做公眾教育推廣,演藝界朋友紛紛出力,過去三年已經去過超過四十間學校講座及演出話劇,今年得百仁基金支持,會主力探訪葵涌區十五間學校,並且為前線社工和醫護人員舉行講座。

谷德昭的名銜是學會的副主席,落手落腳不斷開會:「好快樂!學者好可愛,白兔仔似的,原來可以找吳彥祖拍海報?原來可以這樣宣傳?可以把這病讓更多人暸解,都覺得好大鼓勵。」他希望有天可以為思覺失調的年青人建立一間中心。Joel 當年二十歲,已經成年,私家醫院沒有精神科,公立醫院就只能去精神病院,那裡太多不同的病人,住在一起,心裡不舒服。

媽媽過身後,谷德昭曾經公開寫信給天國的媽媽:「我最愛跟您到街市買菜,但那時總想不通您為何會把那個經常在附近徘徊的小子叫來坐在我的旁邊,還把我未喝完的半杯凍檸檬茶及半份三文治送到小子面前,小子開心地吃著,對著我們笑,您不介意小子蓬頭垢面,用紙巾濕點茶水替他抹面,當時我心裏很不忿,您看到我的模樣,拍拍我膊頭輕輕笑說:『「能夠幫人是自己最大的福氣』,後來,我長大了,也明白了,原來媽媽是一位天使……」

媽媽把愛給了一家人,也分贈給了有需要的人,他要帶著媽媽的愛,活下去。

谷德昭更著緊回家吃飯,三家姐最親近媽媽,接手打點一家人的晚飯,每星期有四、五晚起碼十個家人會一起吃飯。「就像張國榮的歌詞:離開卻散落四周,我從姐姐身上,見到媽媽。」谷德昭說大家嘴巴會挑剔姐姐,但心底感動到想哭。

他說起訪問前一晚,大家吃山東滷麵,以前麵條都是媽媽親手擀的,姐姐買回來,但大家一吃,都嫌麵條沒上次買的那家好吃,外甥加一句:「為何不下雲耳?」谷德昭又補一句:「可以下當造的蟶子,每一季放一點當造的食材,就有當造的味道。」

「好好好,下次會啦。」三家姐說。



华海。華海。

我的 Paperless Office - 超强第二大� Evernote | Priscilla Chan | 主�新�

我的 Paperless Office - 超强第二大腦 Evernote | Priscilla Chan | 主場新聞

我的 Paperless Office - 超强第二大腦 Evernote

某天忽發奇想,自立門戶當起經理人,在地球村發掘真知灼見之仕,遊走各會議峰會之間,生意之餘,大開眼界。

要數最好用的 Productivity Apps, 全球超過一億用戶(注) 的Evernote 必定頂榜上有名。剛剛翻查了我的用戶紀錄,原來已經成為用家3年多之久,這個以成為你「超强第二大腦」為目標的 Apps, 的確為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不少方便。身邊神級用家固然不少,新加入的朋友原來也很多,不如在這裏分享一下我的小小心得,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Research

Evernote 比我們的大腦更強的地方,是我們會忘記,Evernote不會忘記。科學研究說我們不是忘記,只不過在腦海找不回記憶。哪種說法都好,因為Evernote有超強大的搜尋功能,就不會有忘記這個問題。因此,我最喜歡在做 research 的時候用Evernote,覺得可能有用的東西:網頁、文件、文字、圖畫、照片、錄音等等,通通收藏到 Evernote 裏面去。免費的用戶,可以搜尋關鍵字、筆記本、任何文字、甚至上傳到 Evernote的圖片、照片內的文字。付費的 Premium用戶 (每月港幣$38),更可搜尋筆記內的附加檔案、PDF、各類文檔 (Word、Excel、PPT、Keynote等)裏面的文字,從此忘記真的只可以是藉口。

其實這個可以搜尋照片裏的文字的功能(手寫的,不太潦草都認得到),真是方便得過分。無論幾行色匆匆,有想要記下的東西,只要拿出智能手機拍個照,儲存到 Evernote裏面去,要幾時查詢、翻閱都可以。我用這個方法儲存的資料包括:地圖、街道名稱、店舖名稱及地址、名片、演講投影、書本及雜誌封面、藥物化妝品打印機墨水包裝(方便重複購買)、傢俱尺寸、食譜、餐牌、葡萄酒 labels等。

Using Search in Evernote

上網找資料,desktop的話,記得要用它的 Web Clipper Extension(Chrome、Firefox、Safari 都有,免費的), 在 web-browser安裝後,從此只需一 click,整個 website 頁面、或是選段、連同該網頁連結,便會被儲存到 Evernote 裏面。用智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的話,可以下載EverWebClipper(iPhone / iPad / Android,約港幣$22),異曲同工,絕對物超所值。

Evernote webclipper

Templates

日常工作,總有不少需要重複使用的資料、或者書信、電郵的回覆。我習慣把常用的 templates、資料等等,放進 Evernote 裏面。因為Evernote 是跨平台的,無論在甚麼地方,甚麼時候,是不是正在使用自己的電腦、或者手機,只需要可以連線上網,有需要的時候,我都可以即時翻查資料,甚至copy and paste,快速工作。這種方便,尤其適合需要經常外勤、出差的人士。

名片

Evernote 在智能手機的相機,有掃描名片的功能。除了把名片像其他照片一樣拍下來儲存之外,還會把名片的資料整理儲存,假如名片的擁有人有 Linkedin Profile 的話,Evernote會自動把它搜尋出來。只要你也登入自己的Linkedin 帳號,更可以選擇把新朋友的其他聯絡資料,頭像照片都儲存到Evernote筆記裏。有名有姓有照片,下次重遇,不怕認錯人叫錯名字,方便得過分。

Evernote Business Card Scanning Tutorial


收錄報紙、雜誌、書本的有用文章

從前讀報紙雜誌,看到有用的文章、報道,我們都曾經把它剪下來,甚至留起整頁報紙、整本雜誌來收藏。問題是,當這些剪報、過期報紙雜誌積越多的時候,不是被我們遺忘了,就是要重新把資料翻閱出來,也是老鼠拉龜,不知從可入手。用 Evernote 的話,實體的報紙雜誌書本,可以用智能手機的拍照功能來把有用的文章、節錄拍下來;網上媒體、電子雜誌電子書的話,前者可以用webclipper,後者可以用screen capture 功能收藏到Evernote, 配合適當的關鍵字和筆記名稱,以及照片文字搜尋功能,從前搜尋剪報冇難度。

隨身筆記

Evernote 顧名思義,就是一本電子筆記簿,我當然也會用它來記事。偶爾想記下心情,寫個隨筆;開會作紀錄;聽講座研討會要記低 ideas;甚至構思中的博客文章,我都會用 Evernote 記下來。然後,甚麼時候,用甚麼平台翻查,整理都可以。

當然,我也有用實體的筆記簿,有時間的時候,我會把中間有用的資料,拍照上傳 Evernote 存檔,方便搜尋。剛才提過,照片中手寫的字體,不太潦草都話, Evernote 都認得出來。

Shopping List
用 Evernote 來預備 Shopping List 真是超開心的,因為它是跨平台,實時同步,還可以分享給其他人的緣故,我可以在家裏桌面電腦先準備shopping list,然後方便自己、家人、朋友,在商店、超級市場、甚至旅遊期間,按List購物,非常方便。

當然,我也可以利用它的表列功能,製作其他的 Checklist, 例如各項工作的 checklists,旅行 packing list等等。

說明書

每次購買的電器用品、文儀器材等等,總有一大堆的說明書、保用證,不用的時候浪費寸金尺土;用的時候,又往往不知所終;最搞笑還有更換了電器還留着過期的說明書保用證,新新舊舊一片混亂。現在,我會把有用的說明書頁面拍照儲存到Evernote,有需要時搜尋出來就可以,節省不少空間。

Team Projects

Evernote 的收費 Premium版,和商業企業版用戶,除了可以分享指定的筆記本外,更可容許teammates / 朋友更新有關筆記本內的筆記內容,方便 teamwork。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看以下的 video及此連結詳細了解。

How to share a notebook

旅遊

Evernote 的靈活,超大容量,跨平台特質,令它成為不少人的旅行良伴。公幹、外遊,基本上我都習慣把旅遊證件副本、電子機票、酒店確認信、當地有用地圖、行程、旅遊保險副本、各種旅遊資訊、網頁,按地點和行程上載Evernote。出門除了旅遊證件,基本上我是不帶其他紙張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閱我的較早前的博文「我的 Paperless Travel 2」。

順帶一提,Evernote 的Premium版有 Offline Notebook 功能,只要在可以上網的時候,在你的手提電腦、或者智能手機、平板把Evernote同步,然後把有需要的筆記本設定為 Offline Notebook,就算身處海外,不能上網,你需要的資料,都已經妥妥當當當當的,被儲存在你的流動裝置裏面,讓你安心存取使用。

其實 Evernote 還有很多功能,例如 Skitch 圈點圖片,和 Post-it、Moleskin Notebook 等的 Crossover,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慢慢發掘適合自己的用途。假如你也有使用 Evernote 的心得,請跟我們分享啊!


利申:

筆者並毋利用此文章賺取任何優惠或免費儲存量,讀者可以放心比較選擇。

注:

截至2014年5月數字,Evernote Blog




蘋果日報- 醉•美Cocktail 酒杯遊樂場

姊妹花大玩Cocktail 牛骨當酒杯

若葡萄酒是優雅、啤酒是豪邁,那雞尾酒定是貪玩的象徵。方寸酒杯之內,盡見巧思,出其不意的賣相、超乎想像的口味,都能在杯中尋。近月城中開了不少大賣gimmick、氣氛又hip的型格酒吧,其中有全港首創的雞尾酒tasting menu、得獎調酒師炮製的輸血包cocktail,還有「萬壽無疆」中式mocktail等等,小小酒杯好玩得像遊樂場!
記者:陳劭敏
攝影:黃子偉、劉永發、潘志恆

柏克萊三姊妹創雞尾酒套餐 The Woods
到fine dining餐廳享用一個tasting menu,頭、湯、主、甜逐道菜細意品嚐,坐在chef table聽大廚把菜式意念尾尾道來,是愛吃之人都喜歡的一種享受。然而,這世上也有愛飲之人,為何有fine dining但沒有fine drinking?為何雞尾酒不能當上tasting menu的主角?


在剛於中環新開業的The Woods,就可以找到全港唯一的雞尾酒tasting menu。酒吧是周氏三姊妹的心血結晶,三女均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大家姐周立明(Juliette)是投資銀行財務總監,兼職替酒吧管賬;室內設計由身為建築師的二家姐周立晴(Regina)負責;三妹周立韻(Victoria)是始作桶者,餐牌上的所有雞尾酒均由她設計。

■創出雞尾酒tasting menu的周氏三姊妹,(由左至右)三妹Victoria愛飲之餘亦有修讀葡萄酒課程WSET,店內酒款全出自她手筆;大家姐Juliette是投資銀行財務總監,酒吧賬目自不然由她管;身為建築師的二家姐Regina則負責室內設計。

牛骨當酒杯
店內以玻璃雕刻屏風分為The Lounge及Prix-Fixe Bar,前者提供普遍的經典雞尾酒,後者只有八個座位,像chef table,是tasting menu的舞台。


這裏的雞尾酒,不只用來喝,也用來玩。頭盤"Basil Smash",杯中只有一個冰球和一些羅勒……酒呢?此時酒保拿來一個大型針筒,把青綠色的酒液徐徐注入冰球內,原來如此。但點飲?酒保又拿出另一法寶——木槌,輕輕一敲,冰球應聲碎裂,此時這杯以gin酒為基調,帶柑橘、檸檬和羅勒香的雞尾酒才告完成,好玩。


接下來是主菜"Bacon Bourbon Luge",酒液盛在圓形小壺內,連一支牛骨髓奉上,玩法是先把牛骨髓吃完,然後把骨筒當酒杯,捧在嘴邊倒下酒液。用了熏肉醃製一天的Michter's Bourbon威士忌本已帶濃濃煙肉香,流過骨筒後更添上一道骨髓油脂,味道厚重豐富。接下來的甜點樣子甜美,高身酒杯上有一顆棉花糖,這原來是傳統苦艾酒喝法的變調。苦艾酒酒精濃度可達45%至89.9%之間,故絕少純喝,傳統喝法是把一片方糖放在特製的漏匙上,然後灑下凍水。The Woods則以棉花糖取代方糖,灑下的酒液用青瓜、乳酪混合苦艾酒調製,酒味不濃,味道偏酸,杯緣的糖粒又恰恰中和了當中的酸味。最後的餐後酒是以茶入饌的熱雞尾酒,將gin酒、茉莉花、香茅、薑和檸檬皮放蒸餾器內同煮,待上十分鐘,清水漸漸染上茶色,傳出幽幽茶香。帶亞洲風味的它,味道比想像中強烈。在這四道雞尾酒之間,我玩得樂而忘返。

四道雞尾酒 Tasting Menu

頭盤 Basil Smash

■用gin酒、泰國羅勒、紫花羅勒、檸檬汁及糖漿調製的雞尾酒,最特別之處是先用針筒將調好的飲料注入冰球。

■注入雪球後的酒如何飲用?當然是用木槌破開冰塊享用。

主菜 Bacon Bourbon Luge

■灑上香草烤製的牛骨髓惹味,吃完後骨筒變身酒杯,為本已帶煙肉香的Bourbon威士忌添上油脂香。可自己斟或假手酒保,但有點論盡。

甜品 Absinthe Floss

■苦艾酒的傳統喝法變調,用棉花糖取代方糖。酒液亦比苦艾酒溫和得多,加入乳酪、青瓜、青檸汁、蜂蜜及迷迭香調製,杯緣糖粒中和偏酸味道。

餐後酒 Tea Fusion

■連蒸餾壺呈上,gin酒、茉莉花、香茅、薑和檸檬皮在十分鐘間,蒸餾出茶、酒味俱濃的熱雞尾酒,味道帶亞洲風情。

Tasting Note
讚:雞尾酒tasting menu概念創新,賣相、飲法創意多。


讚:別以為雞尾酒只顧玩味,忽略味道,其實對味道同樣有要求。


彈:四道雞尾酒索價六百多元,價錢不便宜

The Woods 中環荷李活道17號


四道雞尾酒Tasting Menu每位$688

血包中的人參 The Envoy
曾訪問一位世界級名調酒師,他說訪港的必到行程就是會一會Antonio Lai。Antonio是港產著名調酒師,他旗下已有主打分子調酒的Quinary和gin酒的ORI-GIN等,這次在石板街酒店的新場The Envoy,則專心雞尾酒。沒了分子元素,Antonio的作品依然好玩,賣相杯杯搶鏡。一杯"True Blood",觀其名想像得到會是血紅色飲品,但估不到的是飲品竟作血包賣相,還連同一個急救箱!這是Antonio參加月前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的調酒比賽"Bols around the world",在首圈全場得分最高的參賽作品。「血液」其實是以Genever(荷蘭gin酒),混合紅菜頭汁、人參、金巴利汁及橙汁調成。值得一提是當中所用的Bols Genever是由世上其中一家最老酒廠Lucas Bols釀造。酒廠有超過四百年歷史,Bols Genever也有近二百歲,以前荷蘭人睡前必喝一杯。它曾一度停產,在群情洶湧之下再生產,味道似威士忌、複雜有力度的老味道終在約十年前重見天日。


另一駐場酒保是Antonio特意從馬來西亞請來的Amanda Wan,樣子甜美的她同樣有來頭,曾贏得Diageo調酒世界賽冠軍。她的作品是盛在蛋形杯子內的"Dinosaur",原型是在星馬隨處可見的街頭飲品,在凍朱古力之上加一層美祿粉的"Milo dinosaur"。初見此蛋,蛋內只見一堆美祿粉,原來下方還有顆美祿冰球,配上伏特加、朱古力酒和奶。冰球未溶前,可以先吃;待溶化後,才可以喝,味道如賣相一樣甜美可人!

■The Envoy由兩位得獎調酒師主理,Amanda Wan(左)來自馬來西亞,曾奪Diageo調酒世界賽冠軍。Antonio Lai(右)是本港首屈一指的調酒師,出戰月前"Bols around the world"大賽,贏得全球第二。

True Blood $150
■雞尾酒盛於血包內,賣相一流!以Bols Genever、紅菜頭汁、人參、金巴利汁及橙汁調成,味道甜中帶甘。

Dinosaur $140
■靈感來自星馬飲品"Milo dinosaur"。美祿粉加美祿冰球,配上伏特加、朱古力酒和奶的酒液,可吃又可喝。

Birds of a feather $150
■用上兩款蘇格蘭威士忌、藍莓蓉、檸檬汁,以及用斯里蘭卡茶葉Dilmah自家調配的藍莓、石榴茶糖水調成。醇厚酒味中帶茶香。

Tasting Note
讚:雞尾酒賣相非常精緻,相機先食。


讚:星級調酒師主理,喝的都是得獎作品。


彈:酒吧位置較淺窄。

The Envoy 中環皇后大道中74號中環石板街酒店3樓

50款Gin強身 Ping Pong
前身為乒乓球練習室,西班牙人老闆Juan及香港人拍檔把它改建成酒吧,聰明地留下舊店的紅色大門、舊窗框、老扶手,又在超高樓底的吧台前裝置「鍛鍊身體」字樣霓虹燈牌,老香港味hip得有型,瞬即成潮人蒲點,早前周汶錡的40歲懷舊主題生日派對也選址於此!酒吧主打Gin Tonic,但絕不單一,50多款gin口味多樣,不少是全港獨有。Juan更特意從西班牙訂來Gin Tonic專用氣球形玻璃杯,兼用上人手雕鑿大冰塊,務求讓酒款發揮得淋漓盡致。酒吧亦提供少量tapas,簡簡單單的烤青椒及西班牙芝士,用以佐酒相當不俗。

■老闆Juan是西班牙人,特意從老家引入多款香港少有的gin酒及專用杯,冰塊也要是人手雕鑿。

■酒吧掛上「鍛鍊身體」字樣霓虹燈牌,飲酒也可強身?非也,此為呼應作為乒乓球練習室的前身。

Gin Masters London $90
■雖喚作London Dry Gin但實是在西班牙釀造,味道辛口。Indi & Co Tonic Water則帶陣陣柑橘醬及豆蔻香。

Monkey 47 Dry Gin
■來自德國黑森林地區的gin,用上47種草本植物精華製成,香味已透露其複雜性。此酒更曾獲得International Wine and Spirits Competition的最佳Gin酒獎。

Tasting Note
讚:特高樓底加老香港味道,環境和氣氛一流。


彈:Gin酒品種極多,數目冠絕全港。

Ping Pong 129 Gintonería 西環西營盤129號南昌樓

自家釀日系甘酒 Amazake
新開業和洋風居酒屋,主角是甘酒!甘酒即由白米以米麴菌發酵而成的甜米酒,酒精含量極低,味道帶甜。酒吧就把此酒入饌,用自家製甘酒配上清酒、燒酒和泡盛炮製清爽特飲,又或是配搭藍芝士加啤酒、威士忌炮製重口味。另一焦點是酒吧的酒藏,超過80款的日本威士忌及清酒不乏罕有酒款,鎮店之寶是全店只有一支,叫價可達數萬元的十四代龍泉!此酒矜貴在其罕有,一年只得一造,年產只二百支。酒吧經理千辛萬苦才能入得一支。

■酒吧走和風,大紅主調襯紙吊燈,牆上的相撲手畫像手執酒和漢堡,十分過癮。

蜜蜜薯 $65
■紫色薯條用了鮮甜紫番薯炮製,配上紫蘇、蒜粒等調味。薯條粗身,脆口鮮甜,佐酒一流!

The Amasake $130
■用自家釀製甘酒配搭清酒、燒酒和泡盛調製,另加入青檸及檸檬。味道帶酸、口味清爽。

十四代龍泉
■用兵庫縣的山田錦米釀成,果味濃、酒味持久有回甘。年產量只有二百支,售價隨市存量浮動,最高可達數萬元一支。現時市價$17,000

Tasting Note
讚:以甘酒做主角的酒吧少見,有新鮮感。


讚:酒藏豐富有質素。

Amazake 中環安慶台1號安慶大廈地下

萬壽無疆Hip得起 Fu Lou Shou
由澳洲回流港人林淑萍(Ping)開設,店名"Fu Lou Shou"即「福祿壽」,甫入店內即有三仙迎接,所有餐具都是「萬壽無疆牌」,卻一點不老土!翻開酒牌,雞尾酒名同樣有香港精神,有港人最愛的「八號風球」、茶餐廳代表「鹹檸七」。酒名全部以譯音編寫,外籍人士見字莞爾,香港人則會心微笑。雞尾酒也絕非只有噱頭,用的鹹檸是調酒師親到中環街市旁向隱世婆婆選購;九製陳皮又會自行曬乾;紅棗會先慢火煮半天。調雞尾酒調得像煲湯的,卻是曾效力Dragon-i、Armani/Privé的年輕調酒師。這裏矛盾得很可愛!

■Ping兩歲移居澳洲,在當地華人家庭常見福祿壽像及萬壽無疆杯碟。她之後在香港只找到萬壽無疆杯,碗碟則全是從法國買來的塑膠版本。

■雞尾酒中的鹹檸,由調酒師親身向隱世婆婆選購,自家醃足半年,味道十分之香。

Yum Cha $78
■以紅茶作基調,配上檸檬汁、熱情果糖水,精妙處是加入慢煮紅棗及些許蜜棗提味,茶香中見香甜。用連蓋萬壽無疆杯飲好滋陰!

The Boss's Honey Prawns $198
■這裏的中菜也很特別。炸虎蝦香配白芝麻蜜糖醬,風味很不同。

Tasting Note
讚:福祿壽神像、麻雀吧枱裝修夠hip。


讚:香港味雞尾酒有親切感,且製作認真。

Fu Lu Shou 中環荷李活道31號7樓


�果日�- 真的有快感? - 高慧然

蘋果日報- 真的有快感? - 高慧然
真的有快感? - 高慧然

有人在美國機場禁區內假扮安檢人員,戴着薄膠手套向女乘客搜身,被當地警方拘捕。真是奇怪的癖好。

機場的安檢部門負責為女乘客搜身的,通常是女性工作人員。身體接觸相當有限,不外乎是用手自乘客兩邊腋下迅速往下掃。水過鴨背,感覺瞬間而過,短暫得也許來不及體味,真的有快感?真的很銷魂?

所有這類好色多手之徒都很奇怪,有的在街頭用手肘撞女途人的胸部,有的用手臂擦撞別人的手臂。某色狼在地鐵非禮女性,被人用手機拍下放上網,那色狼假扮睡覺,雙臂交叉放在胸前,一隻手從自己腋下偷偷鑽出去,伸到隔籬女乘客的胸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極速抓撫一下,縮回。追求一剎那快感,不惜以身試法。

問題是,真的有快感嗎?

我一直認為身體與身體接觸而產生快感,源於兩個身體的主人互相傾慕。你喜歡一個人,才能喜歡他的身體,才會因為接觸而產生快感。相反,如果我們抗拒一個人,我們根本不會想跟他有任何形式的身體接觸,即使擦身而過,手臂與手臂相碰,也會覺得惡心。

我是俗人,不止對身體接觸的對象有要求,還對「數量」有要求,喜歡一個人,閃電似掃拂無法滿足我,我喜歡長久的深情的熱烈的擁抱,兩個身體恨不能彼此相融,用我的心跳去迎接他的心跳……


�果日�- �不同情「啃老族」 - 李碧�

蘋果日報- 絕不同情「啃老族」 - 李碧華
絕不同情「啃老族」 - 李碧華

近日觀塘一宗命案,孝順兄涉謀殺(誤殺)「啃老」弟,當然是倫常慘劇。報載死者不孝,卅多歲的懶漢,曾傷人、聚賭、阻差辦公,又欠下賭債街數家人代還。父親逝世後常醉酒索錢虐母……兄忍無可忍狂毆箍頸殺弟。最痛苦的是寡母,以後日子不知怎過?

現今很多成年人都吃定了父母,不事生產伸手要錢,要不到便以種種劣行暴行報復。大食懶已無恥,不思反哺,倒過來剝削老人更加無良──政客都不講「良心」了,但為人子女難道一點點孝心都沒有嗎?

看台灣電視,一名26歲女子,唸書時睡不起已棄學,打工又嫌辛苦辭職不幹,天天跟家人吵鬧,罵父母兄弟不養她。父親患癌兄弟都是粗工,一直游手好閑終被趕離家。她「立志當乞丐」,每晚在新北市地下隧道露宿,便利店加油站便是如廁洗澡之處,如是者過了半年,每天乞到新台幣200-500元(約52-129港元)就夠了,她說:「當乞丐生活很自在。」母親說她是個炸彈,「不要聽到她消息,我們比較自在。」

癱軟無賴的啃老族,死活都沒有分別,不值得同情。




�果日�- 中�人�� - 陶�

蘋果日報- 中國人問題 - 陶傑
中國人問題 - 陶傑

短短一兩年,香港下一代不認「中國人」身份者大增。


換了其他國家政府,會從巿場文化方面,深刻反省研究,而不是破口大罵,指香港人「不愛國」。


但「愛國」的紛爭,變成愛黨愛政權,一輛快車,開進另一條「中國軌道」:這條軌道上的「中國」,是政治的中國和GDP的中國。


政治和GDP的中國軌道上,兩岸的景觀,對香港的下一代沒有吸引力。在這條軌道上的「中國」,男人四五十歲、剃小平頭、穿廉價T恤;女人是歐洲名牌的掃貨客。在這條軌道上的「中國人」,忙碌而喧閙,他們交談的話題,不離「我有一個項目」、「我在大陸弄到一幅地」、「項目加上土地,還有銀行融資,可以建五十座別墅」。


這個「中國」,是「項目中國」、「房地產中國」、「融資中國」、「財技中國」,也就是「GDP中國」。這條中國軌道,速度快,乘客多,人聲喧沸,人心也很緊張,但是車開着開着,人人會發現,這條軌道開着的是一條貪腐之道。


然而本來,還有另外的軌道,像中秋的中國,黃河的中國,江南小橋流水的中國,徐志摩林徽音的中國。


還有紅樓夢的典雅中國,馬連良和任劍輝的戲台中國,蘇東坡和李白的月色中國,老莊和孔孟的人文哲學中國。但這另外幾條軌道,半世紀以來,在那片土地上一一拆毀,又在香港的教育制度中一一刪除。或者這些層面的中國,在IT和麥當勞的世界,對任何中國人社會的下一代,缺乏吸引力,在與Steve Jobs和米高積遜的美國列車競爭之下,不論中國有沒有共產黨,都不敵而敗陣。


這就是香港人對所謂「中國人身份」排斥的理由。今日的「中國」,變成只由「項目中國」、GDP中國、房地產中國這條軌道壟斷了所有景觀,而這條軌道的主人,下令香港人上車,認同車上的乘客和窗外的風景。


但中國本來還有另外的軌道:人文中國和美學中國。這條軌道在基本法、白皮書,以及環球時報社論的文字之外,本來通向另一個諧美的境界,現在都沒有了。所以,「中國人」變成另一種異類。




�果日�- �香酒烈:�曼第的苦�甜之旅

蘋果日報- 書香酒烈:諾曼第的苦與甜之旅
書香酒烈:諾曼第的苦與甜之旅

旅行的時候通常會帶一本遊記或輕鬆的小說上路。前一陣子到法國諾曼第的時候帶上的是Antony Beevor的戰爭史《D-Day: The Battle for Normandy》。別的人也許會覺得這樣太沉重,我卻很慶幸做了這樣的選擇,讓我可以在書與土地上遊走,在不同時空穿梭。


選擇到諾曼第旅行的原因大概不難猜,今年可是登陸諾曼第七十周年的日子,我這些既看過《碧血長天》再被《雷霆救兵》震撼的中佬早就想到戰場憑弔,遙想一下世紀大戰的狀況。而Antony Beevor的書正像嚴謹的老師般時刻提醒着不要浪漫化了戰爭,不要被眼前的平靜悠閒哄倒。


事實上Beevor書中展示的諾曼第跟眼前的景象完全是一面天堂、一面地獄。今年六月的Omaha海灘陽光明媚,遊人如鯽,小孩的笑聲夾雜輕拍海灘的浪聲。假如有幾張太陽傘的話,這兒就像個普通度假勝地。可七十年前的六月,在Beevor書中寫的Omaha灘卻是個死亡陷阱,海床佈滿有倒勾、尖刺的障礙物,岸上高點有多不勝數的機槍陣地,一、兩公里外還有無數大炮。第一波登陸的步兵簡直像撲向混鈍與死亡。有的剛打開登陸艇的夾板準備落水登岸就被打死,有的因裝備過重過多走不動,一踏上沙灘就成了守軍的靶;有幸成功上岸開火還擊的也不知敵人在那裏,像盲頭烏蠅般亂撲,捱不到十分鐘就躺在海灘。Beevor的書勾劃的正是這樣的地獄。

打破將軍神話

諾曼第灘頭附近有不少平靜的小鎮如大學城Caen,海邊小鎮Ouistreham,還有William the Conqueror的出生地Falaise。開車在小鎮停下來,喝杯咖啡,來點甜吃,時間有凝住的感覺,彷彿百年前已是這樣的光景。可Beevor告訴我,這些小鎮在登陸戰中受到嚴重破壞,居民死傷無數,而「劊子手」不是別人,正是要解放諾曼第及法國的盟軍。單是登陸前的空襲已令Caen和Falaise滿目瘡痍,喪生的法國平民多達17,000人,登陸後盟軍追擊敗退的德軍,炮火更是無情,大半個Caen變成廢墟,St. Lo及一些小村鎮整個夷為平地。因此而死的法國平民接近20,000人。戰爭的殘暴可不僅是敵人才感受到的。


Beevor的書還打破了不少將軍的神話,例如沙漠之狐隆美爾面對無理的希特拉時也不過是另一個yesman,改不了甚麼。英軍第一戰將蒙哥馬利元帥在他筆下則一味貪功及想出風頭,不顧大局以至延誤軍機,平白令更多士兵犧牲。所謂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不過是溢美之詞。


不得不提的是諾曼第的名酒Calvados(蘋果白蘭地)。駐紮當地的德國軍官愛Calvados如命,司令部固然藏了一桶又一桶。到盟軍來襲被迫倉皇撤退時,他們不但臨行前喝上好幾杯,還盡量帶多一點上路。到諾曼第前未喝過Calvados,只因Beevor的描述特地到當地釀造廠走一趟,參加了試飲會,喝了VSOP和20年的Calvados。果然甜香滿溢,教人陶醉得可暫忘煩憂,難怪德國軍官到倉皇撤退時也堅持帶上。

Profile:盧峯
六十後的一代,一頭栽進新聞前線,見識過影像的凌厲,仍相信文字的魅力,愛邊喝威士忌邊看好書。



�果日�- 台�客�撞民居48死

蘋果日報- 台灣客機撞民居48死
台灣客機撞民居48死

【本報訊】颱風麥德姆橫掃台灣後,復興航空一架ATR-72雙螺旋槳客機昨晚7時許在澎湖馬公機場降落時,懷疑因天氣惡劣,飛機在大風大雨中穿過雲層嘗試降落,但降落失敗後重飛期間,在機場外一公里處從300英呎(約91米)高度墜落,擦撞一幢正在辦喪事的民宅後撞落地面,機上乘客連同地面居民,最少造成48死15傷。

事發的ATR-72客機為復興航空GE222航班,載着54名乘客、4名機組人員從高雄飛往澎湖馬公,當中包括四名小童。雖然颱風麥德姆昨凌晨登陸後,約四個多小時快閃橫越台灣,下午已取消陸海颱風警報,但肇事飛機仍受影響,由原定下午4時起飛,因風雨太大而延至5時半起飛,客機飛抵澎湖時天氣仍相當惡劣,第一次降落時失敗,機師在晚上7時08分通知控制塔無法降落,需要重飛,但卻馬上在雷達消失。



■復興航空一班客機緊急迫降失敗墜毀,現場滿地屍體。台灣《蘋果日報》

被擦撞民居正辦理喪事

目擊者稱客機在300英呎、相當於30層樓高度突重摔落地,在馬公機場跑道北側約一公里的西溪村民眾發現10戶民宅被航機擦撞,包括一幢正在辦喪事的民宅,客機隨即重摔在地,然後起火,客機殘骸散落一地,被火海包圍,消防員到場拿着電筒在現場搜索傷者。


目擊者指客機墜毀的一刻澎湖天氣極差,因颱風風力約有7至9級,風雨交加,不時閃電,在機場附近的能見度僅800米,有氣象專家稱事發時一條雨帶卡在澎湖上空,風切變不斷,飛機可能是在兩個雲團之間的空隙穿過。民航局則稱事發時能見度有1,600米,不單符合降落標準,之前亦有兩個航班安全降落。



■肇事客機同型號飛機。

客機墜毀後現場一片混亂,被撞的民宅被削去大半,如斷垣殘壁,有車輛壓在瓦礫碎石之中,客機撞至變成殘骸,但機尾復興航空的標誌清晰可見。有目擊者稱事發現場雨勢很大,但也無法澆熄大火,有機上乘客掛在民宅牆上,破碎的屍塊四散,慘不忍睹。機上人員48死10傷,地面至少五名民眾受傷。


現場救出12名傷者,其中一人送院前已無生命迹象,另名11人分別送往當地醫院搶救,大部份傷者都是嚴重燒傷,部份傷者昨晚仍在接受手術。當地消防官員證實除了被救出送院的傷者外,其餘乘客及機組人員全部罹難。空難發生後馬公機場馬上關閉,六班正飛往澎湖的班機,全部折返台北松山機場,同時亦取消一班從高雄往馬公的班機。


事件讓全台震驚,總統馬英九對事件表示非常悲慟,要求相關單位盡速釐清案情。行政院院長江宜樺指示交通部要查清事實,而台軍澎湖防衞指揮部除派出200人加入搶救行列,空軍亦已準備醫療專機,只要天氣許可,即會將嚴重燒傷的傷者送回台灣本島治療。事故發生後大批乘客家屬湧到機場的櫃枱打聽情況,當知道乘客凶多吉少後,很多家屬都無法控制情緒,失聲痛哭,高雄市政府今日會安排專機接載家屬到澎湖,為乘客辦理後事。


出事的復興航空ATR-72客機機齡13年,航班的機師李義良(60歲)有2.3萬飛行時數,副機師江冠興(39歲)則有2,392飛行時數,兩人至昨晚深夜仍情況不明。


事故發生後不少台灣藝人和網民在網上表達哀悼,其中日前在澎湖拍攝電影《我的澎湖灣》的任賢齊稱:「心情十分沉重!願逝者安息!」他自導自演《我的澎湖灣》尚未煞科,之後還要回去補拍,是否會受空難影響還無法確定。台灣女星郭采潔在fb表達哀悼:「51 R.I.P.……」金馬影后李心潔在微博轉貼新聞,附上四個雙掌合十圖案示意。


台灣民航局表示,死者中有兩名外籍人士,但沒有香港和大陸旅客。而本港入境處昨晚稱無收到港人求助。



�果日�- 出版社�展派� ����波�妻

蘋果日報- 出版社書展派書 誣衊劉曉波換妻

出版社書展派書 誣衊劉曉波換妻

■有人在書展派發《浮沉起落劉曉波》。《輔仁媒體》提供圖片

【記者袁柏恩報道】剛閉幕的書展竟有出版社藉機抹黑劉曉波。一間去年12月底始註冊的出版社,在現場免費派發聲稱有關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現仍在囚的劉曉波生平書籍,將被重判囚11年的劉曉波描繪成打罵老父、貪錢,甚至換妻的惡人。


揭發事件的伍先生日前在網站《輔仁媒體》寫出經歷,他稱周一晚上約7時半進場,有參展商職員向他免費派書籍《浮沉起落劉曉波》,最少四名職員在派書。他翻閱目錄赫然看見「換妻遊戲 初識劉霞」、「三十萬美金換三年刑期」等駭人章節,將劉抹黑成「風流成性沒節操、只顧自己享受及賺錢而不顧人民死活的不孝子」。

伍昨受訪問時批評,參展商擁有出售任何書籍的權利,惟在現場免費派發原價168元的書籍,明顯有企圖,擔心市民收到此書後會信以為真,對劉得出壞印象。


貿發局發言人指,從證件可辨識派書者屬參展出版社職員。發言人表示,書展容許參展商在參展單位附近派發宣傳品或書籍,只要書籍屬一級刊物便可,但亦指參展商在洗手間外通道派發書籍不恰當。



■《浮沉起落劉曉波》

博浩去年12月註冊
記者昨購得該書,書中誣衊劉曉波與「外國女記者就玩過,3P、4P、5P都玩過」,又指他毆打父親。劉因《零八憲章》被重判,書中就指劉藉此換取諾貝爾和平獎及獎金。結語又指中共不把對劉的聲援當一回事,劉出獄時只是一個「曾經得意、曾經失意的普通老人而已。」但實情是北京因畏懼而軟禁劉曉波妻子劉霞,美國將華盛頓中國駐美大使館所在地易名為劉曉波廣場時,外交部反應甚大。


該書出版社為博浩出版社,為今年參展出版社之一。公司註冊處資料顯示,博浩去年12月24日註冊,由「金像(香港)」持有,金像與博浩於同一日註冊,唯一董事為駱澄波。本報致電博浩,職員認該書屬其出版,但稱負責書展同事已下班,不清楚詳情。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派抹黑書一事不足為奇,「以後只會更多,呢個係慣性,有錢冇地方使。」他承認小部份人或因而對劉曉波得出負面印象,惟有以此警惕,花更多心力宣揚正確資訊。他指該書稱劉已漸被遺忘,反而是為劉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