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1日星期六

韩寒才是真相

韩寒才是真相

韩寒才是真相

处女座导演韩寒的大银幕处女作《后会无期》已经上映。

因为韩寒身上背负了太多的标签,作家、赛车手、公知、国民岳父等,当他这次以一个全新的身份导演出场时,虽然万灯齐聚,但还是免不了一些杂音,就和他当初以《三重门》出道时一样。

你一定是看郭敬明拍电影了,所以我也要去拍。你一定是看到中国电影市场好了,所以我也要去拍。你一定是觉得……。而真实的答案往往简单粗暴,电影这趟浑水我是趟定了,因为喜欢。

我们擅自给韩寒拍电影赋予了太多的含义。以至于在媒体的对比中,在粉丝拥簇的狂热中忘记了,韩寒只是来拍电影,只是作为一个新人导演来导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品。

他没有选择改编自己的小说,但却选择了原创剧本,这是非常明智的。在中国,作家转行到电影人的例子似乎不多,但在好莱坞屡见不鲜。这些跨界作家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当他们只停留在纸面工作的阶段时,原著的精神比较容易得到体现,而一旦上任导演统筹全篇,品质反而没那么讨喜了。比如科幻作家迈克尔·克莱顿原著改编的《人间大浩劫》,《侏罗纪公园》都是经典,而他自己执导筒的《神秘美人局》《霹雳追魂弹》就不尽人意,斯蒂芬·金也是如此,安心当个编剧或电影顾问,就能诞生《魔女嘉莉》、《闪灵》、《肖申克的救赎》等杰作,亲自导演的《火魔战车》口碑都不及格。当然,这不是说跨界出不了好作品,根本原因在于,作家太容易把自己的原著当宝,放不开手脚。

但韩寒还是来了,带着稚嫩和对电影的爱。看完电影会发现,他作为导演做了太多的准备,从风格化的镜头语言以及对于演员的调度,音乐的使用、意象的使用和读白都像极了一个老手。而旅馆那场戏对于蒙太奇的运用可谓独到,加油站的群戏调度更是体现了导演的功底不俗。

《后会无期》是一个作者风格十分强烈的电影,如果这些年你和韩寒一同成长,你发现,这即是韩寒送给你的成长的独白,那温度能缓缓进入你的内心,泛起一丝伤感。

关于成长和责任,自由和追求、这部电影有太多的解构值得去细细品味。而对于每个人物的刻画,又都十分立体饱满。导演似乎通过演员之口把一些道理娓娓道来。旅途中的人来了又走了,扔下了一些莫名其妙又让人玩味的话头也不回的走了。

所有的不舍都是这个时代的悲呛和无奈。

故事从胡生的独白开始,他虽然在剧中戏份不多,但是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江河、浩汉、胡生在走之前的小屋里准备出发,胡生说如果我走丢了怎么办,江河说,你不管在哪里走丢,你回到原点就行了。为后来胡生走丢然后回到原点埋下了伏笔。这其实是在暗示家的重要性,无论你在哪里受伤,或者累了,回家吧。因为,只有家人值得信任。这句温情满满的话却是通过贾樟柯扮演的三叔说出来的,而三叔却是一个骗子,这种与身份不匹配的台词加强了这种戏剧冲突。让前后的剧情变得更加紧凑有条理。而当胡生走丢之后,浩汉给电台打电话寻人,在之后的剧情中电台也播出了这则寻人启事。这个呼应也体现了导演对于细节的考究,能让胡生这个人物立住。在之后有很多类似的呼应,导演在前面抛出一个对白、或者行为,都在后面的剧情之中有所呼应和解释。这点是一个处女座导演的优势。

而陈乔恩扮演的周沫则像一个邻家大姐姐,早熟的她早就深谙"小城市靠关系,大城市多少公平点"的道理,一个人背井离乡打拼,背负着出人头地的理想,大有不混出一片天哪有颜面见江东父老的决绝。所以她说,这个社会就是温水煮青蛙,不进则退。现实会让你妥协很多东西,但是只要你尽力,也算给人各有志平了反。她对生活很乐观,最后在大城市成功了,从替身到了大明星,算是给背井离乡漂泊的人信心,这也是导演的私心,他希望努力的人终有回报。而这些简单深刻的道理最后江河和浩汉在前行到苍凉荒漠的时候才能用实验来证明。也许前人早就明白并告诫你的道理,你需要自己经历之后才能明白和死心彻底。这种情绪从头到尾,一直埋在插科打诨的背后。

王珞丹演一个有故事的假婊子,却一见钟情了自己的嫖客。在你来我往中也有了火花,但言语中全是看透这个世界的悲叹,就好比她那句"我听过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我这一生"。心灵鸡汤看多了,也不会改变你的生活。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兴许也是这个道理吧。而她对江河的那番话也更加值得回味,任何人都没有义务对每一个过客负责,你不要爱心泛滥空把热血涂在土地,这就好比嫖客劝小姐从良一般虚假。自作多情的博爱和主观会让这个社会变得无趣,路都是人自己选的,谁也做不了谁的主。

袁泉演莺莺,一个和浩汉通信了19年的女孩,当等到见面以为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的开始,但命运给他们开了一个大玩笑。对于爱情,导演对袁泉太残忍,竟然让她的爱如此克制,无处宣泄的克制。这也是唯一让我不理解的地方。谈话结束后,知道真相的浩汉呆立在台球桌旁边,现实原来是如此操蛋,真相原来这么残酷,心中英雄的突然坍塌也让他价值观出现了彻底的改变。

冯绍峰演浩汉。干了三年出租车,两年捕鱼,一年保安,最后还是一事无成。在见到袁泉之前或许他还对这个世界有些信心,怀着一颗雄心断了自己的后路才上路,他说如果成功了他要回到sun of beach,实际上他回不去了,他没有家了。他是这个电影里面悲剧色彩最重的一个角色,他家被强拆也好,为了理想远走他乡也好,他是没有后路的一个人,他甚至再也见不到周沫。真是son of bitch。而骗钱的婊子,偷钱的贼,偷车的团伙和世界观不同的兄弟都最终让他明白不能对这个世界傻乐观。所以从最东边到最西边,也是浩汉的取经之路,磨难之路,成熟之路,配合《西游记》的插曲让这次旅行变得宿命,好像这是一条必经之路,我们只有亲自走一趟,走到最后才有答案,虽然不太美好。但是他最终还是从浩汉变成好汉。

钟汉良演旅行者。他用实践熬了一锅汤,端给梦旅人,虽然在片中形象不太正面(有难言之隐呢?),但他的思想才是核心,人要走出去,去经历路上的风景、美女、去拥抱真正的世界,即便万人都不理解,只有一个人懂就够了,即便这个人是自己。所以他的价值观会对江河的价值观形成一个冲击。

陈柏霖扮演江河。一个最可爱的人,他可以把《Que Sera Sera》当成诗来念,可以用一些geek的知识化解初识的尴尬被人说成是泡妞高手,他宽容骗子,为偷车的人辩护。他按照自己的世界观生活,不管这个世界如何待我,我对这个世界始终温柔相待。实际上他最成熟,也看得最透。

导演在每个人身上都投射了自己的影子,或多或少。把这上面所有人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他们不断告别,告别昨天的自己。又不断有人涌入新的生活,昨天已成往事,所以只能写进故事,演给世人看。

虽然苦于中国的审查制度,但是韩寒还是在电影中通过一些隐含的桥段争取一点点属于自己导演的话语权,这点最为宝贵,就怕所有人都为了钱去拍商业片,在体制下赚的盆满钵满,而丢掉了一个导演应该有的担当和责任。

而自由是什么,自由是锅盖下面的黑暗,在黑暗中前行,即便争夺一点点,都是莫大的进步,就好比电台里面的声音"你的一小步,是人类的一大步"。在被允许的范围,至少你还可以在路上去经历这个世界,带着一颗要干翻这个世界的雄心壮志启程,游历四方,策马奔腾,即便灰头盖面,头破血流也有青春做了伴,也就才能有"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的感慨,才有"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的答案。而不是一剂迷幻high药,让你沉醉在享乐的腐化里假装高潮,无法自拔。

这是两部电影完全不同的方,当看到有人说郭敬明是真实,韩寒是虚幻的文章时,我只能呵呵。小时代所倡导的永远都没办法实现社会大部分人的共鸣,他只是一个泡泡机,生产五彩斑斓的泡沫给爱做梦的小孩子,等时间一长,不吹就会破。而韩寒的电影告诉你,什么才是现实。

看到今天第一天票房1亿。势头如此牛逼的文艺片。但票房多少并不值得炫耀和过度渲染,正如韩寒所说,长此下去,唯票房论,对中国电影会有很大伤害。即便这样,我还是希望好作品有好的归属。

最后,不管你是听《平凡之路》还是《时间煮雨》,愿时光做伴,都后会有期。






HH

S’il ne fallait lire que cinq livres de Patrick Modiano

 

S’il ne fallait lire que cinq livres de Patrick Modiano

Le Monde.fr | 10.10.2014 à 21h33 • Mis à jour le 11.10.2014 à 11h57 | Par Denis Cosnard

Patrick Modiano, lauréat du prix Nobel de littérature 2014, est l'auteur d'une trentaine de romans.  REUTERS/Charles Platiau Patrick Modiano, lauréat du prix Nobel de littérature 2014, est l'auteur d'une trentaine de romans. REUTERS/Charles Platiau | Reuters / CHARLES PLATIAU

Depuis son premier roman, La Place de l’étoile, en 1968, Patrick Modiano, a signé plus de trente ouvrages. Mais pour brouiller les pistes, l’auteur, qui s’est vu décerner jeudi 9 octobre le prix Nobel de littérature 2014, assure qu’il écrit toujours le même livre, à quelques variations près. Par où commencer ? Cinq suggestions. 

Lire aussi : Patrick Modiano, prix par surprise

Dora Bruder (1997). Si vous ne devez en lire qu’un, choisissez celui-là. Le plus poignant, le plus fort de toute l’œuvre de Patrick Modiano. A partir d’une petite annonce trouvée dans un Paris-Soir de 1941, l’écrivain se lance sur les traces d’une jeune fille juive, une fugueuse disparue dans la nuit noire de l’Occupation. A travers cette enquête, Modiano cherche Dora, mais aussi son propre père, qui se cachait également dans le Paris de cette époque. Absolument magnifique, même s’il ne s’agit pas d’un roman. 

Rue des boutiques obscures (1978). Prix Goncourt 1978, ce roman est l’un des plus connus de l’auteur. C’est aussi l’un de ses meilleurs. Le « détective » Modiano y est à son sommet. Il passe d’un témoin à un autre, fouille dans les bottins à la recherche d’un nom, explore de fausses pistes. Guy, cet amnésique à la recherche de son passé, finit par retrouver une identité et une histoire – mais sont-ce vraiment les siennes ? A noter, contrairement à bien d’autres titres de Modiano, que celui-ci ne concerne pas Paris : c’est à Rome que se trouve la rue des Boutiques obscures. 

Livret de famille (1977). Une quinzaine de récits juxtaposés, tous plus ou moins autobiographiques. Dès le deuxième, on découvre au détour de deux répliques que le narrateur a pour nom Modiano, et pour prénom Patrick. Est-ce pour autant l’écrivain lui-même ? Bienvenue au royaume de l’autofiction et de ses leurres délicieusement troublants.

Remise de peine (1988). Ce récit court autour de deux enfants abandonnés par leurs parents entre des mains peu recommandables a des faux airs de conte de fées. C’est avant tout un très émouvant tombeau à la mémoire de Rudy, le petit frère de Patrick Modiano, mort quand ce dernier avait onze ans. L’écrivain a repris cet épisode vécu dans son nouveau roman paru le 2 octobre, Pour que tu ne te perdes pas dans le quartier. Cette fois-ci, il en fait la base d’une sorte de roman policier un peu oppressant, dont son frère est effacé.

Un Pedigree (2005). Ce livre restera sans doute dans l’histoire de la littérature. Après s’être longtemps abrité derrière la fiction puis l’autofiction, Modiano finit par écrire une autobiographie… très atypique. Au terme d’un dédoublement de personnalité, l’auteur adulte y raconte son enfance et son adolescence avec une terrible sécheresse, comme s’il s’agissait de celles d’un autre. Une sorte d’hétéro-autobiographie. Au passage, ce texte majeur constitue un trousseau de clés permettant de décrypter tous les autres livres de Modiano, en repérant la part biographique qui se niche dans chacun.

En prime, un sixième livre :

Catherine Certitude (1988). Un délicieux livre pour enfants, très joliment illustré par Sempé. Toute l’atmosphère et le style de Modiano en 96 pages faciles à lire. Une excellente façon d’entrer dans son œuvre « dès 9 ans ».

S’il ne fallait lire que cinq livres de Patrick Modiano

Patrick Modiano, prix par surprise

LE MONDE | 10.10.2014 à 10h11 • Mis à jour le 11.10.2014 à 09h14 | Par Raphaëlle Leyris

Patrick Modiano lors d'une conférence de presse à Paris, le 9 octobre 2014. Patrick Modiano lors d'une conférence de presse à Paris, le 9 octobre 2014. | AFP/THOMAS SAMSON

Bien sûr, Patrick Modiano a trouvé « bizarre » de recevoir le prix Nobel de littérature, comme il l’a dit à son éditeur, Antoine Gallimard – « irréel », aussi, a ajouté l’écrivain lors d’une conférence de presse. « Bizarre », d’abord parce que c’est sans doute le mot qui revient le plus dans la bouche de cet homme à la timidité et à la modestie presque légendaires, inquiet « d’écrire toujours un peu le même livre ». « Bizarre », aussi, parce que nul ou presque n’imaginait que la récompense puisse de nouveau revenir à un écrivain français, six ans après Jean-Marie-Gustave Le Clézio. Mais les membres de l’académie suédoise, n’aimant rien tant que surprendre, en ont décidé autrement. Le 9 octobre, ils ont couronné ce grand écrivain de 69 ans à l’œuvre entêtante, lumineusement crépusculaire, en raison, de « l’art de la mémoire avec lequel il a évoqué les destinées humaines les plus insaisissables et dévoilé le monde de l’Occupation ».

Cette période de l’histoire française est en effet centrale chez l’auteur né en 1945 à Boulogne-Billancourt, auteur d’une trentaine d’ouvrages travaillés par l’identité et par la perte, qui dira avoir « toujours l’impression d’être une plante née de ce fumier » – même si son œuvre est loin d’être réductible à ce sujet. Ses parents se sont rencontrés en 1942 : elle est une actrice flamande ; lui, Albert Modiano, juif d’origine italienne, fréquente des individus aux activités louches, et pratique, sous une fausse identité, le marché noir pendant la guerre.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Patrick Modiano
出生 1945年7月30日 (69岁)
法国布洛涅-比扬古
职业 作家
语言 法语
国籍  法国
公民权 法国
体裁 小说电影剧本
代表作

星形广场》(La Place de l'Étoile)(1968)、
《环城大道》(Les Boulevards de ceinture)(1972)、
《暗店街》(Rue des boutiques obscures)(1978)、
《多拉·布吕德》(Dora Bruder)(1997)、

《家谱》(Un pedigree) (2005)
奖项
配偶 Dominique Zerhfuss
子女 2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又译作帕特里克·蒙迪安诺法语Patrick Modiano意大利语Patrizio Modiano,1945年7月30日),法国小说家,出生在法国的布洛涅-比扬古。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父亲是意大利犹太人后裔,母亲是比利时表演艺术家路易萨·库佩恩 (Louisa Colpijn)。

他于1972年获法兰西学术院小说大奖。1978年又由于小说 《暗店街》获龚古尔文学奖。2010年他获得了法兰西学会颁发的表彰其终身成就奇诺·德尔杜卡世界奖(Prix mondial Cino Del Duca)。2014年10月9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十五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人,颁奖词称他的作品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他是第一位先后获得龚古尔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

生平编辑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父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相识于巴黎,而后,便开始了他们之间的半隐秘的关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孩提时代的家庭气氛是:父亲经常不在家(那时他父亲在从事走私活动),他常听到关于大人讲父亲遇到了什么麻烦;而母亲又常常需要出门旅行(她母亲是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他必需靠政府资助读完中学。那时,他和兄弟吕迪(Rudy)相依为命,不幸的是,吕迪在10岁时患病去世(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在他从1967年到1982年期间的作品前面都写上献给吕迪)。吕迪的去世宣布了他孩提时代的结束。对他和吕迪在一起生活的时期,在他的心里一直存在着明显的怀旧情节。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就读Jouy-en-Josas的 Montcel小学,在上萨瓦省Thônes的圣约瑟夫中学 (Collège Saint-Joseph)和巴黎亨利四世中学(Lycée Henri-IV)读的中学。在他在亨利四世中学读书时,教他几何的老师是著名作家雷蒙·格诺(Raymond Queneau)。雷蒙·格诺也是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母亲的朋友。他在阿讷西(Annecy)获得了高中毕业文凭,但他没有再继续接受高等教育。

认识《莎西在地铁》(Zazie dans le métro)的作者雷蒙·格诺对他来说起了关键的作用。雷蒙·格诺把他带进了文学界,使他有机会出席 伽利玛出版社(Éditions Gallimard)举办的鸡尾酒会。就是在伽利玛出版社1968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说《星形广场》(La Place de l'Étoile)。在他给雷蒙·格诺读了他的草稿后,那一年把时间全部花在了写作上。

2010年,《星形广场》(La Place de l'Étoile)推出了德文译本。该德文译本为他赢得了德国的西南广播公司最畅销书排名奖(Preis der SWR-Bestenliste)。该获奖公报说:这部小说是后犹太人大屠杀时代的一部主要作品。令人惊奇的是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大多数作品都翻译成了德文,唯独这部举足轻重的作品(而且是处女作)的翻译整整晚了42年,因为该小说曾颇受争议。其中有多处讽刺性的反犹太主义的内容。由于同样的原因,该书的英译本也至今还没有出现。

1973年,特里克·莫迪亚诺与法国著名导演路易·马勒合作创作了电影剧本《拉孔布·吕西安》。该影片由法国著名导演路易·马勒执导。影片描述的是一个法国男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拒绝参加法国抵抗组织后,加入了法国盖世太保。该影片由于缺乏男主人公加入盖世太保的正当的政治理由,而引起巨大的争议。

1970年9月12日,特里克·莫迪亚诺与多米尼克·哉荷福斯(Dominique Zerhfuss)结婚。2003年10月6日,多米尼克·哉荷福斯在接受《》(Elle)杂志采访,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我们结婚那天,给我留下的灾难性的记忆。天下着雨。我们的傧相是特里克·莫迪亚诺青少年时代的老师雷蒙·格诺和我父亲的朋友马尔豪(Malraux)。他们两个在激烈地争论着关于让·杜布菲(Jean Dubuffet)的话题,我们就像是在看一场网球赛。再说呢,有意思的是,我们应该留一些当时场景的照片,可是当时唯一有照相机的人,有忘记了带胶卷,我们当时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还是在雨伞下的背影。"他们婚后生了两个女儿吉娜( Zina )(1974年)和马丽 (Marie)(1978年)。


�果日�- 【雨�革命】范太:�有用心者背後指示�生

蘋果日報- 【雨傘革命】范太:別有用心者背後指示學生

范徐麗泰指學生誤以為港府會像國教事件一樣投降


【雨傘革命】范太:別有用心者背後指示學生

【09時45分消息】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質疑,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幕後動用資源及財力鼓勵學生繼續留守,認為學生可能誤信有政治動機的人指示,以為港府會像國教事件一樣投降,但佔領行動的訴求並非港府可決定,中央政府亦不可加入違反《基本法》的公民提名元素。

范徐麗泰認為學生多次希望以對話解決問題,但後來態度變得強硬,公佈下一輪不合作行動,她質疑態度轉變的原因,並相信影響面將會擴大,可能令一直支持他們的市民轉變想法。

她指政府暫時不與學聯就政改對話,並非永不對話,若學聯不經常轉變要求及立場,則有助鞏固對話基礎,又強調學生代表追求的民主理想,若與現實脫節必定無法成功,又指學生不接受其他人的「民主」,只堅持自己的民主,是民主獨裁。

【雨傘革命】http://umbrella.appledaily.com



HH

�果日�- 【雨�革命】集�神曲�出�洲 《�你�X怕你嬲》都有

蘋果日報- 【雨傘革命】集會神曲衝出亞洲 《話你戇X怕你嬲》都有
【雨傘革命】集會神曲衝出亞洲 《話你戇X怕你嬲》都有

一場雨傘革命孕育出不少集會神曲,港人以和平及音樂表達訴求,美國雜誌《外交政策》就羅列出多首神曲,兼附英文翻譯歌詞,讓外國朋友都可體會港人心聲。

《外交政策》記載香港的爭取民主抗議,造就出豐富的音樂文化。雨傘革命曲目表包括在集會上大唱的Beyond《海闊天空》、反極權革命名曲「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中文版《試問誰還未覺醒》、歌手黃耀明、何韻詩與音樂創作人林夕及pan等合作的《撐起雨傘》等。

最特別的是,示威者應對反佔中人士的《生日歌》(旺角起源版本)、以及近來在網上熱傳,由David Cheang創作的《話你戇X怕你嬲》、由中三學生組成的Big Boyz Club《催淚彈》等,都被報道列入曲目表中。

《外交政策》

【雨傘革命】http://umbrella.appledaily.com



HH

�果日�- 阻住黑社��食 - 高慧然

蘋果日報- 阻住黑社會搵食 - 高慧然
阻住黑社會搵食 - 高慧然

周融被美國《華爾街日報》記者問到對反佔中衝突涉及三合會人士的看法時指出,旺角為本地黑社會最賺錢地區,「黑社會可能是佔領行動受害者之一」。簡直語驚四座。


黑社會在旺角搵錢,因為佔中行動蔓延到旺角,使黑社會賺少了很多錢。這個有可能是事實。但是周融把黑社會賺少了錢這件事形容為受害事件,把黑社會定性為佔中行動受害者,卻讓人大吃一驚。聽了周融的話,我還以為黑社會在香港合法化了,黑社會成為一個合法的社團組織,政府和巿民均有責任確保其順利搵錢,如果搵唔到或搵少了,則可考慮要求關愛基金撥款支持。


以周融的邏輯推測,佔領行動受害者又豈止黑社會咁少?不論白天黑夜,每天那麼多人在街上,令一些想趁黑夜非禮或強姦夜歸女性的色狼找不到目標和下手機會;不論白天黑夜,街上那麼多人,也令佔領區一帶撬窗入屋的盜賊少了搵食機會……黑道白道均有其搵食方法,阻人搵食,罪大惡極。香港人應設法為上述人士創造搵食機會。


「阻住黑社會搵食」事件,令我聯想起發生在中國的一單強姦案,受害女性劇烈反抗,令侵犯者陰莖折斷,結果,因反抗過激而被判監。阻住男人強姦她,真是罪大惡極!詭異的中國,詭異的邏輯,以及越來越詭異的香港……



HH

�果日�- 西方�� - 陶�

蘋果日報- 西方觀點 - 陶傑
西方觀點 - 陶傑

香港佔中運動,年輕的學生領袖得到西方傳媒欣賞,又是時代周刊封面人物,又被人推舉應提名諾貝爾和平獎,令許多中年的中國人很憤慨,覺得西方不懷好意。

但華爾街日報、CNN、德國的總統、英國的副首相,欣賞敢公民抗命的年輕人,是很正常的,因為西方文化,本來就欣賞敢於拍案而起的叛逆。

自從馬丁路德在教堂的大門張貼抗議書,歐洲就有了「新教」。新教的英文名,就叫「抗議者」(Protestants),反抗羅馬教廷壟斷聖經的解譯,也就是反抗政教合一的神權。馬丁路德之外,還有主教喀爾文,也是一名「抗議者」,遭受迫害,逃到了瑞士的日內瓦。

西方,從中世紀的黑暗迷宮中走出來,因為一群新教徒。他們打破梵蒂岡的專制,加上藝術家繞過天主教,回歸到希臘羅馬的多神文化,開拓了文藝復興。哥白尼、伽利略、達爾文,全部是敢於向專制權力說No的人,他們以孤單而弱小始,但以打動人心改變世界終。

西方傳媒天生欣賞敢反抗的人,美國電影名有一個「越獄片系列」:「龍虎榜」、「巴比龍」、「飛越瘋人院」、「月黑高飛」。這個電影品種表達了西方追求人格個性的精神,這一點,看慣了二十年清宮皇帝登基、太監和文武百官黑壓壓的跪下來叫「喳」又高呼萬歲的中國人,由於他們天生的傳統文化隔閡,自然不可能明白。

西方文化尊崇英雄,鄙視奴才;讚揚個性,蔑視平庸;欣賞神采飛揚的領袖,看不上眼照稿唸而結結巴巴的機械人。西方文化歌頌的是「人」,而不是他們強烈感覺像喪屍的群體。不是西方記者想中國亂,而是他們天生的喜愛;正如中國人喜歡打麻將,不喜歡打欖球,文化差異,沒有辦法的事。


所以佔中的香港學生,在西方媒體出風頭了,眼紅的人,自己也有機會的,只要嘗試下跪少一點,站直多一些,講話有激情,做人有觀點,慢慢,這樣教你的下一代,你的兒子也有機會上時代周刊。



HH

��:原�����於自己的地方 | �果日� | 要�港� | 20141011

蘋論:原來這麼愛屬於自己的地方 | 蘋果日報 | 要聞港聞 | 20141011
蘋論:原來這麼愛屬於自己的地方

香港只有兩個人登上美國時代雜誌封面,一個是2012年6月30日特首上任前夕的梁振英,另一個就是最新一期的黃之鋒。梁振英那一期的封面大字是:Can Hong Kong Trust This Man?〈香港能信此人嗎?〉明顯諷刺此人在僭建醜聞中以一堆謊言虛應故事,以及他在上任前民意調查中,聲望持續下滑。時代雜誌問他:為甚麼社會上有一部份人,不管你做甚麼或說甚麼,總是不相信你,甚至還怕了你?黃之鋒這期的封面大字是:The Face of Protest,即〈抗爭的面孔〉,時代雜誌的報道說,黃之鋒與香港年輕一代站出來爭取民主的運動,已在香港掀起一場「青年地震」(youthquake)。
兩年前的問題「香港能信此人嗎?」兩年後已有答案:不是一部份人而是多數人,不僅不相信,而且引起連續的抗爭,不僅是「青年地震」,而且是由年輕人發動、市民廣泛參與的地震般的全民抗命和不合作運動。
梁振英治港劣績斑斑,卻總是不斷找機會往自己臉上貼金。黃之鋒對自己上了時代雜誌封面,卻說:「封面人物應該係每一位佔領者而唔係我一個」,所以標題應該改為〈The Faces of Protest〉。他指出:「社會需要嘅唔係一個對學運頭號人物嘅吹捧,而係要市民能夠出嚟。」不過,時代雜誌已在上一期封面,放上「雨傘人」的照片,報道香港群體的「雨傘革命」了。
在9.28佔領運動全面展開後,筆者寫了一篇短文,引用《雙城記》開頭的一段話:「那是最好的時代,那是最壞的時代……」。其後在「蘋論」中又申論:1984年中英簽署聯合聲明帶給香港最壞的時代;2014年的覺醒抗爭帶來最好的時代。從1984年開始中共干預香港事務,到了2012年,梁振英上台,香港文明更急速下滑。有極權勢力在背後支撐的愛字頭群體冒起;黑社會在選舉和示威場所橫行;引發數以十萬計民眾抗爭的劣政:反國教運動和反電視發牌運動;加速港中融合特別是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梁政權幾乎所有施政都與民意反向而行。至於他本人的僭建和不斷侮辱市民智慧的語言偽術,他爛班子的厚顏無恥的陳茂波,還有張震遠、林奮強、張志剛、羅范椒芬,一張張奇形怪狀的臉,幾乎每天都在挑戰市民忍受的極限。香港狀況還可以更壞嗎?
特首普選的政改,雖是中共的意向主導,但梁振英緊密配合卻起了關鍵作用。雖說泛民在立法會掌握可以否決政改的超過三分一的票數,但中共和港共的肆無忌憚,說明他們原來是有把握可以挖去泛民幾票的(現在可無望了)。佔中運動從去年三月提出以來,儘管泛民內爭加上一再拖延,已經顯得有氣無力了,不過中共港共對佔中的攻擊,白皮書,卻反過來激發了廣大市民保衞自由、抗拒極權、爭取自主的意志,尤其年輕學生,社會淪落使他們感覺香港再容不下平靜的書桌了。7月2日學民與學聯的佔中預演,9.27的重奪公民廣場,黃之鋒等被政治羈留,終於引發大規模的市民聲援,開展了全民抗爭與不合作運動。香港市民的自主覺醒,開啟了最好的時代。
一年前謝安琪的歌《最好的時刻》近日又在網絡爆紅:「這時候來到/已太糟不可更糟/這時候來到/最好的一刻裏起步/群魔亂舞/人性更見美好/遙遠處有樂土/信心一起擁抱。」有人說,此時此刻聽這首歌,有欲哭的衝動。
梁振英的劣績真的是「已太糟不可更糟」;泛民主派在立會居少數再加上分裂,對港共政權難有制衡。但物極必反,梁振英和中共從暗到明的干預,為港人大覺醒立下最大的功勞。
撤不撤?「學生騎劫佔中」?「佔中騎劫學生」?誰向佔中抽水?學聯、學民、三子、陳日君、不受指揮而自動佔領各街頭的市民,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又有令人擔憂的爭拗。但這是民主的特質。十八世紀美國作家Fisher Ames形容專制政體猶如一艘航行順利的商船,但有時會有一位胡搞的船長把船駛向礁石中而令船沉海底;民主政治猶如一排竹筏,順水漂流,從不下沉,但竹筏上的人,腳總是要濕的。所以不必怕爭拗,最重要大家意向一致:撤回人大決定和梁振英下台。
佔領運動遍地開花,世界各大媒體每天頭版報道,各國民眾聚集表達對香港人爭取民主的支持。現在我們不須跟外國任何人說,他們都知道香港人有自己獨立的人格,並不是大陸的中國人。儘管路途艱險而漫長,但會繼續這樣走下去。署名「一香港人」的網民在facebook貼圖,說即使在全世界注目下出動槍彈軍隊,他也一定繼續留守街頭,「下一個小時,明天會怎樣,我不敢想像,但無論最後結果如何,我知道自己已長大了,原來這麼愛屬於自己的地方,香港,撐下去。這場運動播下種子,改變會令香港人將來抬得起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