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的場景
去年四月,香港政務司長鄭月娥出席扶輪社午宴,致詞呼籲民主派支持偽政制改革:「『着眼於利益,而不是立場』的原則,可用於政改的場景。」她說的不知是中文還是英文。
中文沒有「場景」一詞,英文則有scenario一字,是二十世紀末才開始流行的,《牛津簡明英漢雙解詞典》注釋是:「(通常指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件所推斷的)情況;場景。」「情況」是中文,「場景」則是現代漢語,取scenario同源字scene「(戲劇的)一場」和「景色」兩個意思,硬合為一。在英美,有識者早已批評scenario一字濫用,例如麥美倫出版社英語用法專書The Good English Guide說:"Scenario" is used pointlessly as an a alternative to "situation"(以「場景」取代「情況」,毫無意思)。
但scenario既是英美流行字,現代漢語就非學不可。二零一一年,臺灣現代漢語詩人鄭愁予在花蹤國際文學研討會上說:「詩是情緒接觸場景所產生的一個思想。」清朝趙翼《甌北詩話》卷四則有言:「觸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頭語,自能沁人心脾。」中文和現代漢語的分別,於此可見。
《三國演義》第六十三回關羽受託守荊州,諸葛亮問:「倘曹操引兵來到,當如之何?」關羽回答:「以力拒之。」諸葛亮又問:「倘曹操、孫權齊起兵來,如之奈何?」關羽回答:「分兵拒之。」今天,鄭月娥、鄭愁予之類人,一定會說「面對曹操、孫權齊起兵來的場景」等等。哈哈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