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2日星期六

蘋果日報- 最長的一天 - 陶傑

蘋果日報- 最長的一天 - 陶傑

最長的一天 - 陶傑

當「和尚手撕日本鬼子」、「三個尼姑殲滅一營日軍」的所謂「抗日電視劇」瘋魔中國大陸,你心中暗笑之餘,就要看日本歷史劇情片「日本最長的一天」。


回顧這段歷史,搜集政府檔案,根據日本戰敗投降前三星期的日誌,將當時的真實處境呈現:東條因太平洋戰爭遇挫下台,元老鈴木貫太郎臨危被推出來收拾亂局,鈴木想快點結束戰爭,日皇裕仁亦有此意,但軍方的激烈愛國派反對,少壯愛國士兵醞釀兵變(對,「極右」的意思,就是極端強烈的愛國,二者是同義詞),陸軍大將阿南惟幾憤而切腹,日皇的投降詔書,錄音片可以突破阻撓,公開廣播。


「日本最長的一天」拍得一精緻,二冷靜,三真實,喜歡歷史的人,不會單方面只聽信一方的版本,必須也聽「另一邊故事」(The other side of the story)。譬如中日戰爭,中國這方面到底誰才是「中流砥柱」,不要只聽中國人爭論,看日本的戰爭史料檔案最公正──每一場戰役,日軍死傷於哪一支中國武裝之手,是國軍還是共黨游擊隊八路軍之類,日本沒有利益衝突,日方的紀錄,不會偏幫哪一方,所以反而最可靠。


「日本最長的一天」揭示的事實:日本帝國當時雖然強大,但決策的一幫人,到底也是人。人有人性,人性有弱點。「軍國主義」不是單一的整體,譬如一九三七年的首相近衛文麿,出身貴族,侵略中國,近衛不主張長久佔領,也不想擴大,只想以軍事侵略迫中國簽工業建設的經濟合同。


但軍人全面奪權,連貴族首相也要下台。然後軍人內的海軍:山本五十六、米內光政都親美,反對挑戰美國。但陸軍卻發瘋,擠掉了海軍勢力,後來鈴木以元老聲望出來組閣,為時已晚。


看「日本最長的一天」,人的弱點,人為什麼會犯錯,看了有得着,好過看「手撕日本鬼子」,手撕鬼子?沒有的事。只有當你吃完中國的手撕雞,拉肚子,坐在日本廁板上,完了事,記得在旁有足夠的廁紙,讓你手撕。



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