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通變 - 陶傑
中國的「改革」,以目前這種制度,能「改革」的,已經「改」到盡頭。二十年來,一塊骨頭上的肉,都啃光了,剩下的,只是骨頭。
國內的資源、土地、空氣,已經刨耗完了。要生存,下一階段,別無選擇,只有「走出去」:資金外逃、高官及其子女移民,人民如果有得選擇,也向外遷移。
本來是廣大的市場,但由於制度問題,不願解決,也無法解決,為世界帶來的「機遇」,正在轉化為「干擾」:譬如南中國海問題,甚至威脅。
這一點,不是任何宣傳可以掩飾,歐美、東南亞包括新加坡,都看得出來。
經濟衝突,必然以地緣的衝突來延長展示。一九○四年的日俄戰爭,是因為俄國要爭奪中國的不冰凍港口旅順。日本已經據有朝鮮半島,日本不容俄國勢力南擴到遼東。
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爭奪的,是波羅的海的港口;德法爭奪的,是萊茵河、亞爾薩斯、洛林這片礦產豐富的地區。
俄國以西伯利亞橫跨到遠東,當俄國要在遼東半島另覓出路,英國必須阻止,所以一九○二年,英日兩國,結成同盟。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梵爾賽和約,日本還想要戰敗的德國在中國佔有的膠州灣,接收所謂「山東權益」,英國默不作聲,那時的英國,是世界霸主,英國不會為世界主持公道,因為英國人的民族性,利益現實算盤打得太響,犧牲中國領土利益,只要滿足日本,德國利益損失是好事,由日本制衡俄國在遠東的擴張,更無所謂。
但當日本還要打東北,佔建滿洲國,英國又覺得日本這一腳,跨得太遠了。但這時已經是三十年代,希特拉已經崛起了,美國又重新鎖國,不做仲裁。英國漸自顧不暇了,更無力再理會遠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在英國的無所作為之下,就爆發了。
以一百年前的旅順港、波羅的海,看今日的南中國海、馬六甲海峽,乃至非洲的礦產;看一百年前歐美領袖,人才濟濟,尚且打了兩場世界大戰;今日世界,全部缺乏領袖人物,全部是庸人當道,左膠民智低落,毛左狂躁,奴民繁衍,怎會不爆發世界大戰?
因為核彈的共同阻嚇,所以一直打不起大戰,但是,人是會瘋狂的。一個瘋子,一旦無法制約,一切就偏離理性常識的軌道。現在的世界局勢,越來越不對勁。讀歷史的人,才懂得怕。不知道歷史,不懂人性心理的,讓他們繼續飲食、購物、發財、狂躁吧。
Z8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