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種子 - 陶傑
明成祖因為方孝孺拒絕認可他登基的「合法性」,不肯代擬詔書,被明成祖誅十族。殺了方孝孺,那時的人說:「天下讀書種子遂絕矣。」
那時沒有「知識份子」之說,叫做「讀書種子」。為什麼說「讀書種子」?因為讀書人是一個民族生機維繫之處。讀書人懂得思辯道理,分辨是非,士農工商,讀書人居首,輔助皇帝治國。中國的百姓如果遇到暴君、昏君,希望只有寄託在丞相身上。丞相就是讀書人,老百姓希望讀書人再伴君如伴虎,也要在上面撐住。
讀書種子,那時候,是有一派氣質的。穿西裝而年少、後來頭髮花白而唐裝的胡適之、小圓眼鏡的徐志摩、手拄拐仗坐在籐椅子上的陳寅恪、戴一頂圓絨帽子穿棉襖的梁漱溟。修養都融鑄在一副風雲千檣的氣度,這就是種子開成的一片蔚林。
人可以貌相。民國讀書人之中,年輕時的胡適、吳宓、趙元任,皆丰神清朗之士。夏衍、田漢和郭沫若,因與激進的紅色政治沾惹上,五官眉貌就差了幾分。心術和權力欲蓋過了才情,於是有康生張春橋的猥瑣。種子撒落在血腥的土壤,結出來的果不一樣。
一個國家沒有了讀書種子很可悲。二三十年代,泰戈爾、羅素、蕭伯納先後訪華,在北京上海的大學,都有相應的學者接待。泰戈爾在北大講座完畢,出席徐志摩、胡適、凌叔華、陳西瀅在庭園裏的花間茶會。今日沒有這樣的訪問,亦無如此盛會,雖然聲稱「與國際接軌」,因為中國沒有這樣的人。
因此放出去的全部是小平頭粗聲大氣的消費客,或到華爾街求IPO的企業合夥人。中國的領袖去英美訪問只能在講話中拋演一張長書單,講海明威、羅曼羅蘭什麼的,怕西方人覺得沒有文化。但是文化不可以這樣「打造」出來。讀書人如果是種子,是要澆水和陽光培種的:一株樹、幾朵花、一片森林。人物也有一大群,像一條長廊的畫像,一條銀河的繁星,而到今日,長廊的燈熄了,天上的星星也滅掉,田園鋪成了水泥路和商場,低頭一看,都沒有了種子。
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