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金牌 - 左丁山
游泳之神Michael Phelps今年31歲,在里約奧運仍然勇奪四塊金牌,累積五屆奧運共得27塊游泳獎牌,其中22塊係金牌,創下空前紀錄,相信以後100年亦難有人打破。中國猛將孫楊據說因為稱霸自由泳短長途,幾年來甚為態度囂張,為世界泳壇所不喜。孫楊算是很不錯的泳手了,但在Phelps面前能有甚麼好沙塵的,追過Phelps的金牌紀錄先至巴閉還未遲。
BBC慨嘆Phelps的紀錄驚人,特別拿他個人成績與各國得到獎牌比較,發覺不少國家在奧運歷史上取得金牌的次數,遠遠少於Phelps,最顯著的就是13億人口大國印度,自1900年夏季奧運以來,只拿到9塊金牌。另外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76年參加夏季奧運,至2012年倫敦奧運,已贏得金牌209個,印度望塵莫及。
同樣人口眾多,中印為何有此差距?好像從來不聞印度傳媒高呼:「印度人要站起來,印度人不是亞洲病夫,印度人不是好欺負的」……諸如此類的口號。世姪女九月尾就去SOAS研讀「印度研究」,他日學成歸來,倒要向世姪女請教印度人為何不關心夏季奧運的成績低落,政府與民間從不引以為恥。印度人只關心英國人留下來的板球(cricket),近年也學習歐洲大搞「印超」足球聯賽,奧運項目則吸引不到資金支持,與中國完全不一樣。
中國的奧運金牌是國家公帑堆砌出來的,所有體育機構和體育活動,皆由黨委與政府機關籌劃、撥款,運動員全由國家養起來,直至他(她)們拿到獎牌有辦法取得商業贊助為止,到時便搖身一變,變成所屬單位的搖錢樹。奧運會本來提倡業餘運動,與職業運動員嚴格分開,但自蘇聯取巧,東歐共產國全部以「大學生」運動員參賽,表面業餘,實質為職業,而國際奧委會為了政治,視而不見之後,奧運已成為國家支持或民間商業贊助的運動會,沒有業餘運動員的空間。香港也學了這一套,透過「精英運動員計劃」,把精英養起來參加比賽;純情的,貧窮的,純業餘運動員的國家地區,除非偶然出現天才(如李麗珊),根本難以希望在奧運會拿到任何獎牌。每有奧運,便會見到報紙上若干反思香港為甚麼難贏獎牌的報導,根本不值一看,拿不到獎牌,天不會塌下來,印度人便有這樣的平和心境。
上一則: 擠出一點激動 - 陶傑
下一則: 沈迷「不良嗜好」 - 林夕
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