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4日星期五

蘋果日報- 中國波普查建英 - 李家真

蘋果日報- 中國波普查建英 - 李家真

中國波普查建英 - 李家真


互聯網圖片

一九八九年九月末,六四之後的肅殺秋天,我拿着憑大學錄取通知書買來的車票,登上了從成都開往北京的列車。那一年開學格外地晚,進京也有嚴格的限制,我所在的那節車廂,統共只有十來個旅客。車穿秦嶺,隧道不計其數,隧道與隧道之間,峻坂急湍次第閃現。初諳世事的我,一方面滿懷負笈求學的興奮憧憬,一方面也深感現實無情,理想難有容身之地。

查老師寫完《中國波普》的時候,我大學畢業剛剛兩年,正在改制之中的「外貿戰線」奮力打拼,為國家「出口創匯」。查老師書中講到的六四後文化變遷,雖然是我成年以後的事情,可我好比霧裏看花,對這些現象只有十分模糊的認識。二十餘年後的今天,我迻譯查老師這本書,當時的一些朦朧印象,由此便有了更為清晰的輪廓。

查老師在書中說,她之所以寫這本書,「意在以見微知著的方式,從多個側面描繪今天的中國……目的是呈現這個半共產第三世界國家的變化,突顯中國文化圈矛盾叢生的當前氛圍,刻畫中國的文化生產活動走向商業化和職業化的進程,以及這一進程對未來中國社會的種種複雜而深遠的影響」。讀這本書,我們不光可以一葉知秋,概覽中國文化生態在六四後數年間的變遷,進而更深刻地理解當前中國的文化生態,還可以鑑往知來,對中國文化的未來走向有一個更清晰的預判。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初,一向覺得我這個年紀的中國人相對幸運,因為我們成長的關鍵階段,正好趕上了紅色中國相對開明的一個時期。我上中學的時候,剛剛走出文革浩劫的中國社會充滿了美好的嚮往,文學和藝術是同學們的普遍愛好。親身體驗過中國社會在改革初年的蓬勃生機,讀查老師這本書自然有格外痛切的感受。

查老師這本書是引證有據的紀實之作,文筆卻格外搖曳多姿,敍事說理皆稱娓娓動人,讀之灑然無礙,間有妙趣橫生。這本書並不以樹碑立傳為目的,刻畫人物往往惜墨如金,書中的眾多人物卻顯得個性鮮明,活靈活現,足可證明查老師的敏銳眼光和剪裁功力。

這本書裏的許多人物都認為,經濟發展可以帶來政治變革,未來的中國不光會更加強大,而且會更加美好。從今天的情況來看,他們的美好願望,似乎仍然停留在願望的階段。「倉廩實則知禮節」的古訓固然不無道理,然而,汲汲於追求「倉廩實」的物質發展,往往會使人忘卻初心,汲汲於維持「倉廩實」的既得利益,也可能使當權者加倍橫蠻。

當然,誠如近世某大人所說,幾十年不過「彈指一揮間」,從歷史的維度來看,「風物長宜放眼量」,對於人性,對於人類社會自我糾錯的能力,我們既不該就此絕望,也不該抱有一蹴而就的幻想。查老師在書中說國人經常都有「短視冒進」或「聽天由命」的心理,「要麼是唯恐天下大亂,要麼是巴不得地覆天翻,就是習慣不了漸進式緩慢變革的紊亂常態」。可想而知,劫難之後的文化復興,確實需要更多的努力,更多的堅持,更多的耐心,更多的韌性。

上一則: 佳餚美酒 - 左丁山

下一則: 找到「好老公」 - 李碧華



Z8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