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撳機40年】首個引入汽水機的人:街坊以為裏面有人
「當時的人說我是儍瓜,哪有人買這些東西回來。」儍瓜David(邵公田)40年前由日本引入自動販賣機,雖然現在香港自動售賣機的數量和離奇款式拍馬都未追得過日韓美加,但去年某飯糰連鎖店門市全面關閉,變成自動販賣機;太子、深水埗等地段一條街四、五間自動洗衣場;地鐵賣電話充值咭、甚至小說;還有些舊屋苑、新街市,冇咗小店,擺返部自動售賣機「補給」日常用品,甚至24小時賣菜,自動販賣機似乎越賣越旺。
邵公田(右)與兒子邵正平,正與客人研究如何可引入成人用品的自動販賣機。
六、七十年代,只得少量自動售賣機如郵票機、磅重機,可口可樂第一部機放在翡翠明珠戲院前的大樹下。那時自動販賣機面對最大的困難是冇地方放。但在這一切之前,David已想到在人流旺盛的天星小輪放第一部自動售賣機。當時天星小輪的經理是John Harris:「他說要收我一萬元一個月租地方。好貴啊!」雖然當年天星小輪每日有二十萬客量,但買一包飲品最多幾毫,都係「冇得做。」談不成,他還是常跑去找John聊天「練英文」。那時天星小輪以人手收錢,踩腳踏開閘門就放人入大堂等船,無數人頭,小輪常常超載,罰款五千大元。David反而幫John引入第一批收錢數人頭的入閘機,控制載客量,後來大球場、市政局泳池等的收費入閘機,都是David引入的,好多都用到現在,那是另一個故事了。
有部自動販賣機 係種光榮
1975年維他奶公司羅友禮引入紙包飲品,不能放入盛滿冰水的士多店凍櫃,David梗係幫手啦,翌年首部自動販賣機放在食街(今銅鑼灣加寧街)的小舖裏。得四款飲品,大抵都只想用來做宣傳。初時香港人好懷疑,以為售賣機裏躲了個人,又驚入了錢沒東西掉出來,蝕大本,好少用:「在八十年代見過老太太,見個硬幣孔好細,就把錢摺到好細塞進去。以為有人找錢。結果塞住了。現在你以為好好笑的事,當年真的有發生過。」但每次工作人員把售賣機打開,必有大群人圍觀,「指手劃腳教我點整,好似專家一樣。」到八十年代末,地鐵開幕後幾年起,即是「乜咁啱0既?」汽水機情緣那個年代,大家習慣了用自動售票機買票:「嗰陣士多舖能有一部自動售賣機,對佢哋嚟講係件光榮,有型有面子的事!唔係飲品廠俾錢租地方,係士多畀一千蚊租部機返來擺呀!」
60年代可口可樂的自動販賣機。
70年代可口可樂的自動販賣機。
1976年首部放在食街的維他自動售賣機,頭十台還是富士工人人手生產的。
80年代可口可樂自動販賣機。
02年有人租舖全擺自動售賣機,生意不錯,業主即刻加租後就沒有了。
03年 魚蛋機之父吳漢威發明全球第一部自動魚蛋生產機,後來卻因為資金問題而消失。
近年有位印度人引入維他命,但大型超級市場收他五百萬上架費,他索性多買幾部機周圍擺。
70年代天星碼頭就這樣,請人用腳制開閘門放人入大堂候船,結果弄得常常超載。
79年天星小輪入場情況,每日載客量可達二十萬呢。
金融風暴 售賣機代替茶水阿姐
98年金融風暴後,好多公司辭掉煲水倒茶的茶水阿姨省經費。換幾部咖啡機、汽水機、零食機,「仲可以24小時服務呢!」所以現在許多甲級寫字樓,商業大樓裏,都是新款自動販售機試賣點。到二千年以後,自動售賣機普遍了,成個社會賣地維生,反正點計都平過租舖,你擺部機喺度我都按尺租來同你計。你在網上看到美加日韓大陸有好多有趣的自動販賣機,香港不是沒創意搞不出,而係,冇掟放。
四十年來,自動售賣機最大的轉變是,由收輔幣變做八達通、手機付款。「每次收款回來,要數硬幣,入膠袋封裝,再送去銀行。浪費很多人力及時間。」現在八達通一嘟,就不必再數大餅了。販賣機也由最初只賣四款飲品,到現在最大的販賣機有四十二款產品選擇,有電話卡、化妝品、健康食品、郵票、紀念品、小說、雨傘、水果、沙律到飯盒,發展到如滿街的自助洗衣場。有客人想引入成人用品自動販賣機,但係「如何限制18歲以下人士買產品。」同「連夜場都避忌唔俾放部機。」到現在仍在膠着狀態。David:「明明外國日本都好普遍。」但他看到,將來香港的自動販賣機只會越來越多。除了客人省舖租「創業」外,「現在的人住屋、劏房越來越細,好些新樓盤玻璃幕牆還不能曬衣服,住客走晒去自動洗衣場洗衫。」有些人廚房、雪櫃都太細甚至沒有,可能都好似日本般,將來自動售賣機要賣埋蔬菜飯盒日用品。自動售賣機的發展也可能變好。但David覺得非好事:「場主不要拿自動售賣機是個收租的工具,想要把自動售賣機作為服務市民的一個器具就好。」
記者:陳慧敏
攝影:伍慶泉、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
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