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講話有何玄機? - 馮睎乾
總書記抵港的下午,赤日當空,毒熱難當,我正躲在上環飲茶。茶樓是舊式的,客人不是悠閒嘆茶的師奶,就是口沫橫飛的大叔,人人自得其樂,「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他們毫無時代的烙印,因此是永恆的。我置身其中,本來像一下子回到八九十年代,牆上卻偏偏掛了個大而無當的熒光幕,不停播放「香港央視」即時新聞,徹底破壞了舊香港的氣氛。看過這類新聞節目的人,都知道畫面下方有些周而復始的新聞提要,奇就奇在,這天畫面的右方,還額外掛着一幅「直幡」,矚目程度堪比獅子山頭的「我要真普選」,內容是:「習近平稱中央對梁振英充分信任」。無論報導的是本地或國際新聞,這條「直幡」都一直停在畫面,八風吹不動,顯然擔心觀眾看漏眼。
抵港翌日,習主席在晚宴發表講話,意料之內的官八股用不着分析,但他用了三個名曲古詩的典故,我一聽就覺得當中大有文章。首先,習近平鼓勵香港人,要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信心,和「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的恆心,推進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其後,他又引用譚詠麟的歌詞,勉勵港人「自信好要緊,應該放開胸襟,願望定會一切都變真」。這三個典故,所有親中報紙、紅色媒體都第一時間解釋了,不就是正能量滿滿的雞湯麼?還有什麼「玄機」可言?但文學之所以有趣,在於文本是容許多重詮釋的,好比一條數學題也能有多個解法。以下我嘗試提供一個官媒不會報導,而又完全合理的解讀。
分析一個典故,要先了解它的上文下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出自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一,全詩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停杯投筯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首詩,有人說是李白初入長安之作,他尚未找到政治上的出路,心情煩悶,也有人說是他離開長安時所寫,自感懷才不遇,但仍相信能乘風破浪。無論是什麼時候寫,詩人都在告訴讀者:他政治途上波折重重,舉步維艱,未遇明君。哪一句表示未遇明君呢?「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暗用了兩個典故:前句指姜太公未遇周文王時,在磻溪垂釣(見《史記》),後句指伊尹未遇湯前,曾夢見自己乘船經過日月旁邊(見《宋書》),兩句都是暗示自己未遇明主。習近平居然用《行路難》勉勵港人,是否暗示香港人「行路難」,是因為未遇上好的特首?
再來看看「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這是出自劉禹錫《浪淘沙》,原詩是:「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整首詩的意象,跟《行路難》一樣,都寫現實坎坷——正人君子或受讒言詆譭,或被放遂於外,不是很切合今天香港的現況嗎?「千淘萬漉」也許暗示,香港領導層將有一場大換血,到時小人會像泥沙一樣被淘汰淨盡(我承認這個解讀太超現實了)。
至於譚詠麟那幾句歌詞,出自1984年的《創造命運》,頭幾句歌詞其實是這樣的:「一生經過波折,歷遍艱辛總要忍,無能為力只有感嘆是命運。」語境跟《行路難》和《浪淘沙》不是一模一樣嗎?三個典故表面上都是勉勵,但只要你細心讀一讀全文,聽一聽原曲,便不難發現三句話的弦外之音是相通的:香港廿年來小人當道,受盡挫折,困局至今未解。我不由得想起那句「習近平稱中央對梁振英充分信任」,跟以上詮釋顯然自相矛盾,抑或習主席不完全代表中央?罪過罪過。
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