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8日星期日

44%的美国人拿不出400美元!我们现在越来越像他们

44%的美国人拿不出400美元!我们现在越来越像他们

44%的美国人拿不出400美元!我们现在越来越像他们

每日经济新闻 05-28 14:35 跟贴 69878 条

钱不是存出来的,是赚出来的。

这句话经常出自我们身边那些成功人士之口。而与勤俭节约的老一辈相比,很多年轻人的确更加坚信,只有不断提高收入,才能积累财富,节衣缩食地存钱难以让财富快速增长。

但是,设想一下,假如你突然丢了工作或者裸辞,你的存款能够维持多久?如果家人或自己突然得了一场重病,你能拿出多少医疗费用?

5月19日,美联储发布了《2016年美国家庭经济状况报告》(Report on the Economic Well-Being of U.S. Households in 2016)。这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居然有44%的成年人连400美元(约合人民币2700元)的应急款都拿不出来。面对突发情况时,他们不得不变卖物品或找朋友借钱。

在这个人均收入如此高的国家,为什么这么多人存不住钱呢?理解美国人这一尴尬境地的成因,也有助于我们避免类似的陷阱 。

44%的美国人拿不出400美元

从2013年开始,美联储每年都会发布《美国家庭经济状况报告》,而家庭应急存款一直是报告中的重要内容。2016年,应急存款低于400美元的成年人占比达到44%,但在2013年,这一比例高达50%。虽然这一情况近年来有所改观,但依然是美国社会的一个不安定因素。

▲美联储《2016年美国家庭经济状况报告》

在美联储的2016年报告中,受访者被问及,如果发生了意外(突然汽车坏了需要修理、家用电器需要更换或者突发疾病需要支付医疗费用)能否立即拿出400美元?只有56%的人表示能够拿出相应的现金,或者能够用信用卡支付,而且能在下一个还款日还清这笔钱。

而在另外44%的受访者中,有45%表示将用信用卡支付,但会逾期还款;27%表示完全拿不出这400美元;还有15%的受访者说能从亲戚朋友那里借钱。

▲拿不出400美元应急款怎么办(来源:美联储《2016年美国家庭经济状况报告》)

此外,对于那56%能够拿出这笔钱的成年人来说,这400美元会对他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其中,有13%的人表示,花了这400美元,其他方面就入不敷出了。

需要注意的是,美联储报告中的400美元应急款部分包含在存款中,但又不完全是存款。有时候,即便你有500美元存款,但如果突然掏出400美元应急,那么随后的生活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那么美国人的存款有多少呢?

银行利率咨询机构GOBankingRates的统计显示,2016年,有69%的美国人银行账户中存款低于1000美元,而在2015年,这一比例为62%。令人吃惊的是,有34%的美国人表示自己银行卡里一分钱都没有。

▲美国人银行存款情况(来源:GOBankingRates)

美国人的钱都花哪儿了

作为世界第一大国,美国人均收入并不低,但为什么将近一半的美国人连400美元都拿不出来,为什么1/3的美国人一分钱存款都没有,他们的钱都花到哪去了?从美国劳工统计局(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2013年的一份统计可见一斑。

2013年,美国家庭平均收入是6378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3万元),如果在中国绝大多数城市,肯定算是中高等收入家庭了。

从开销来看,美国家庭平均有5252美元用于偿还债务或存款,仅占年收入的8%;纳税7432美元,占比12%,其余51100美元都花掉了。其中,最大的一笔开销是住房,买房(还房贷)或租房开销10080美元,与之相关的水电费物业等花费是7068美元,这两项占总消费的33.5%。

那么,在美国,买房划算还是租房划算呢?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买房家庭在住房各方面花费9552美元,租房家庭开销9477美元,两者似乎差不多。但是,每经小编从另一组数据中发现,美国家庭房屋自有率和个人可支配收入存款率之间有着惊人的联系。

一般来说,当美国经济发展、个人收入增长时,存款则会增加,因为存款更加容易。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人收入增长很快,但存款率却下降了超过5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是20世纪后半叶最大的十年。而正是在90年代,按揭贷款买房开始兴盛起来。

▲1985年~2010年美国人可支配收入存款率走势(来源:圣路易斯联储)

美国家庭住房自有率从90年代开始增长,到了2005年左右达到顶峰。

▲1985年~2010年美国住房自有率走势(来源:圣路易斯联储)

美国《大西洋月刊》解释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美国人开始贷款买房,很多人放弃了70年代经济不景气时养成的存款习惯。到了1998年,除了最富有的10%的人口之外,其余人口的存款率变成了负数,这正是房贷上涨造成的结果。

"爱攀比、爱买房"的中国人能存钱吗

除了贷款买房之外,炫耀性消费也导致美国人存款率下降。2012年,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的两位经济学家Marianne Bertrand和Adair Morse研究发现,过去30年,美国普通人的收入增长缓慢,而富有阶层收入却急速增加,但同时美国平均存款率也在下降。对此,两位专业研究结果表明,过去30年,至少有1/4的存款率下降是由于"渗透消费"导致的。这种"渗透消费"其实就是一种攀比性消费,当人们看见其他人吃着美食、手拿奢侈品包包、过着奢华生活,于是自己哪怕没钱,也不惜贷款购买。研究显示,在美国一些富裕的州,中产家庭的开销从水电气和食物等生活必需品,转移到了珠宝、家具、健身房课程等消费。

▲黑色:非富有家庭年收入;红色:非富有家庭攀比消费(来源:Marianne Bertrand和Adair Morse论文)

而在目前移动互联网时代,美国"千禧一代"更面临过分消费的压力。GOBankingRates统计显示,52%的年轻人表示,和朋友攀比所带来的消费给自己造成了压力。还有46%的年轻人说,社交媒体上的炫富照片,也让自己压力山大。

其实,爱攀比爱面子是全球年轻人的通病,中国也不例外。很多年轻人在收入还不够高的时候,就开始追求奢侈品包包、最新款的数码产品、出国旅游。而且现在银行信用卡、手机端的信用支付也给这种超前的面子消费提供了便利。不仅如此,这种消费风气在大学中也很盛行,于是就有了"裸贷"。

之前,人们都说中国人爱存钱不爱消费,储蓄率一直处于全球最前列,达50%左右。但事实上,中国国民的高储蓄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政府和企业储蓄高导致的。来自国际清算局的数据就显示,在2000到2008年间,中国国民总储蓄增长中有80%源于政府及公司部门,并非来自家庭。

除了攀比和面子消费,中国年轻人还爱买房。4月份汇丰银行的一份报告称,中国"千禧一代"(即80后、90后)住房拥有率达到70%,同时有4成青年买房靠父母。在买房年轻人越来越多,但大部分还得依靠父母的存款提供首付,同时自己每月还要负担贷款。这势必会减少老一辈的存款,并导致年轻人存款难度增加。

不过,可喜的是,有一组数据显示,年轻人爱攀比、爱消费、不存款的刻板印象逐渐被打破。多家企业联合发布的《2017年轻人消费趋势数据分析》显示,2016年,全国年轻人人均收入6726元/月,月均支出4386元,月存款达到了2340元。

▲图片来源:《2017年轻人消费趋势数据分析》

而且,收入越低的年轻人,越具有理财意识。可见,与美国人相比,中国人爱存钱的习惯依然很强。

▲图片来源:《2017年轻人消费趋势数据分析》

原标题:44%的美国人拿不出400美元!别笑,其实我们越来越像他们



Z88

在你生命裡出現的人,都有原因的

在你生命裡出現的人,都有原因的

在你生命裡出現的人,都有原因的

每一个在你生命里出现的人,都有原因。

喜欢你的人给了你温暖和勇气。

你喜欢的人让你学会了爱和自持。

你不喜欢的人教会你宽容与尊重。

不喜欢你的人,让你自省与成长。

没有人是无缘无故出现在你的生命里的,

每一个人的出现都有原因,都值得感激。

因为看轻,所以快乐;

因为看淡,所以幸福。

我们都是天地的过客,

很多人事,我们都做不了主。

譬如离去的时间,譬如走散的人。

「心」字三个点,没有一个点不在往外蹦;

你越想抓牢的,往往是离开你最快的。

一切随缘,缘深多聚聚,缘浅随它去。

人生,看轻看淡多少,痛苦就离开你多少。

人人都怕自己不清醒,希望自己心明如镜。

其实人生何必太清醒?

做粥要放三分米,七分水。

处事要三分为己,七分为人。

对朋友要三分认真,七分宽容。

对家庭要三分爱,七分责任。

看文章要三分在看,七分在品。

喝酒要到三分醉,七分醒。

三分…七分…不过是人生的掂量。

看的是书,读的却是世界;

沏的是茶,学的却是生活;

 斟的是酒,品的却是艰辛。

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车票,

没有彩排,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



I

What we are reading:
話你知:點解藝術咁難明? - 楊天帥 | 2017-05-28 | | 蘋果日報

What we are reading:<br/>話你知:點解藝術咁難明? - 楊天帥 | 2017-05-28 | | 蘋果日報

What we are reading: 話你知:點解藝術咁難明? - 楊天帥


《最後的秘境──東京藝大:天才們混沌的日常》

上回提到,日本作家二宮敦人去年推出新作《最後的秘境──東京藝大:天才們混沌的日常》,在其筆下,藝大學生多能人異士,而藝術本身則被形容為騎呢古怪,而真實的藝大其實比他所寫的正常得多。雖說文人多大話,然而二宮的描述,我想原因並不在吸引讀者,而是對他這個自稱門外漢來說,藝術真是某種神奇玩意。
畢竟對許多人來說,藝術確實是。每當我跟家中老母提起藝術,她總會說:「太高深,不懂。」朋友問我去哪裏,我說去藝術館。「嘩,咁有文化啊。」要是你在街頭隨便抓個人,問他怎樣看藝術,大多數人的回答也會是「唔識欣賞」,或者「藝術嘅嘢,我識條鐵咩。」

藝術就係唔明。這概念是如此深入民心,以至社會彷彿有一種印象,即「睇唔明就係藝術,睇得明就唔算。」比如電影,人人都睇得明的普遍被稱為「娛樂」;有些導演的作品較難懂,我們則叫它作「進入藝術層次」,而其實你沒有理據如此分辨。憑甚麼說「唔明」就是藝術?
對此問題,美國學者Grant Kester的名作《Conversation Pieces》有明確答案。他認為,社會之所以有如此印象,很大程度是因為上世紀中葉,許多前衞藝術家確實把心目中的觀眾看做傻瓜。他們是刻意如此、也必須如此,因為在西方,自文藝復興之後,藝術取代了上帝,被賦予啟迪人心的使命。世人一同仰望藝術,獲得啟發,從而令人類文明進步,是為文藝復興的藝術觀。

此時藝術仍不是那麼「難懂」的──比如米高安哲羅的大衞像,你不必「懂得藝術」,都可感到這件雕塑的魅力。轉捩點還是在現代社會的誕生:工業革命令大量生產變得可能,由之而來的廣告、大眾傳播,大大挑戰了藝術的地位。當大衞像變成健美廣告或底褲廣告圖象,它還可以怎樣啟迪人心呢?這下子藝術家焦慮了,他們不得不與市場劃出明確界線:能用來做買賣的都不是藝術,或最少不是優秀的藝術。至於創作怎樣的「藝術」,才不會被市場利用?最直接的想法,莫過於創作「冇人明」的作品。所以整整一代藝術家,都異常抗拒他們的作品被理解。你不理解也就算了,就算你理解,他們也要否定你,聲稱「作品拒絕並超越任何理解的可能」。隨着這想法成為風潮,藝術也就漸被視為「無法理解」之物,這概念至今仍深深影響社會,以至二宮敦人寫書都要感嘆:「藝術,果然就是妙!」至於做這些「妙事」的藝大學生,當然就是非主流所容的奇人。《最後的秘境──東京藝大:天才們混沌的日常》的核心訊息,即「在藝大,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於他本人的活法」,便是由此而來。而其實,找到屬於自己的活法,又哪裏是非要做「藝術家」不可?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I

趣BLOGBLOG:港樓借來的富貴
年底開始歸還 - 股榮 | 2017-05-28 | | 蘋果日報

趣BLOGBLOG:港樓借來的富貴<br/>年底開始歸還 - 股榮 | 2017-05-28 | | 蘋果日報

趣BLOGBLOG:港樓借來的富貴 年底開始歸還 - 股榮

隨住聯儲局上周公佈5月份會議紀錄,美國退市路線圖已有藍圖,估計今年或再加息兩次,然後暫停,並展開縮減資產負債表(縮表),屆時長債息料飆升,美匯指數亦轉強,而香港樓市過去8年借來的富貴,亦開始本利歸還。
儲局資產負債表由2008年金融海嘯前的9,000億美元,增至目前約4.5萬億美元。美國經濟近年回暖,為貨幣政策、長期利率回復正常、回收過剩流動性提供契機,因此縮表亦成為儲局繼加息之外,另一個儲子彈、留待往後備用的貨幣工具。


聯儲局縮表影響,對息率影響的幅度以至全球資金流向,沒人知道,這對一切靠資金市炒作的港樓以至港股,影響事關重大。 資料圖片

儲局縮表刺激長債息

聯儲局前主席伯南克早前認為,儲局料縮表至2.3萬億至2.8萬億美元,即較目前少約四成。縮表最直接影響,是增強市場對未來利率向上的預期,拉動長債息向上。海嘯前,美國10年及30年長債息率超過5厘,目前是2.25厘及2.93厘,其中30年長債息已高於目前本港細單位租金回報。
附上產估署過去30年本港樓價及租金指數,自1987年開始,租金指數一直高於樓價指數,樓價/租金一直低於1,直至1997年樓價升幅拋離租金,令樓價/租金首越1水平,但只歷兩年,樓價/租金再次低於1。2009年美國開始QE量寬,8年間超低息環境令港樓起哄,即使多次出辣招亦無阻樓價飆升,同期租金亦見上揚,但幅度遠遠落後樓價。今年3月租金指數177.1,樓價指數為319.8,樓價/租金升至1.81水平,同期A類單位租金回報率跌至2.8%。
對樓價走勢最關鍵的因素,就是預期租金回報。美國10年期債息率,普遍被市場認為是零風險利率,當利率升上3厘,而港樓租金回報跌穿3厘,投資者屆時將要求更高的回報,方法不外乎兩個。第一是加租,第二是樓價跌幅高於租金跌幅。在目前的環境下,很多人相信投資者會加租提升回報,但事實如何,租金相比兩年前,未見有很大提升。
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無論股樓都擺脫不了鐘擺效應,升得越高,跌得越勁。美國加息路徑大概知道,港息今年頂多加半厘,但縮表的影響,對息率影響的幅度以至全球資金流向,沒人知道,這對一切靠資金市炒作的港樓以至港股,影響事關重大。
國泰裁員,大家覺得只是因為輸燃油對沖,或者預知未來數年經濟有變數?政府高級公務員今年或只加薪1.38%屬7年最低,是官方計錯數,抑或是全港職場凍薪的真實寫照,大家應心裏有數。廿年前回歸,炒股炒樓不亦樂乎,對利淡消息無動於衷;廿年後的今日,劇本竟有似曾相識的印象。

股榮
https://www.facebook.com/stockwing1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I

摸魚手札:
任志剛暗示樓價同股價一起跌 - 渾水 | 2017-05-28 | | 蘋果日報

摸魚手札:<br/>任志剛暗示樓價同股價一起跌 - 渾水 | 2017-05-28 | | 蘋果日報

摸魚手札: 任志剛暗示樓價同股價一起跌 - 渾水

如果一邊品嚐花之戀,再一邊滑動手機看藝人羅仲謙如何跟市民一起血戰海之戀,相信會係一個幾相映成趣的畫面。
海之戀這個名改得好唔好,我唔知;但肯定的是,誠哥賣樓賣得不錯,因為截稿前已售出148伙,貼近誠哥集團的銷售目標,更厲害是萬人空巷,排隊的人絡繹不絕,這才叫誇張。講到樓市瘋狂,不知多少金融人流晒口水,因為香港的購買力都去了樓市新盤,無人炒股票,而且個個搶住畀錢,一出盤就套現過百億。這個吞吐量,不是開玩笑的。

樓市升升跌跌很難講,唯獨有兩個人的講話,很有意思。樓神趙國雄的講法係:「買賣情況似97,但不見有泡沫。」我第一個意念是,這句話不太老實,但趙國雄是商人,靠賣樓賺錢的他總不能說樓市不行,而且今次賣樓成績如此好,難免意氣風發,不小心把「97」這個尷尬字說了出來。1997年是公認的股樓泡沫,香港中產聽到「97」,心頭難免要驚一下,大家怕高位摸頂。既然情況似97,又怎能斷言這不是一個泡沫。雖然好像97那種「排隊黨」、「篤手指摸樓」的操作不見了,但那個購買力的瘋狂氣息依然一樣,非常相似。
掉轉頭,任志剛卻和趙國雄打對台:「過去20年經歷過兩次金融危機,分別是1997至1998年,以及2007至2008年,兩者相距大約10年,現時距離上次危機剛好10年,若發生新一次金融危機,規模會比以往更大更嚴重。」任志剛的講話比較誠懇一點,因為離開了官位,無太大的既得利益和包袱。有官位在身時,如果太深入討論資產價格,會釀成政治風波,這是中外財金官員的政治共識。好比格林斯潘,一離開聯儲局後,就常常提醒別人資產泡沫。格老和任總,都在彈相同的調兒。

任總的講法係老調重彈,除了「十年一災」的迷信外,任總的論據還包括華爾街的炒賣文化未減,以及量化寬鬆令游資過多。97、98一役是股樓大跌、實體經濟也有傷害,香港進入了長期的衰退,唯獨貨幣不跌。07、08固然傷了股票,但相對很快就復原起來,樓市則只像被蚊子咬了一下,不痛不癢,實體經濟還是靠資產升值的財富效應去支撐,過幾年又無事了。同樣,貨幣也是健全。如果今次要比以上兩次更勁,本質上就暗示了樓價、實體經濟要跟住大跌,但除此之外,跌了咁多東西,還有甚麼東西可以再跌?想來想去,就只有貨幣未崩潰。任總這次講話,是暗示未來有政治危機和貨幣信心問題嗎?這有待觀察了。



I

【教分真仿鮑】仿鮑其實係乜?真鮑大塊煙韌兼「啜刀」 | 2017-05-28 | | 蘋果日報

【教分真仿鮑】仿鮑其實係乜?真鮑大塊煙韌兼「啜刀」 | 2017-05-28 | | 蘋果日報

【教分真仿鮑】仿鮑其實係乜?真鮑大塊煙韌兼「啜刀」

今年五月,海關放蛇發現有酒樓以螺粒冒充鮑粒,該違例酒家被罰款五千元。相信經此一役後,消費者會有所警惕。然而,記者街訪後發現不少市民仍不清楚仿鮑與真鮑,到底兩者有何分別?營養價值又是否有很大差異?


黃師傅指真正鮑魚切片時應有「啜刀」感覺。

坊間出售的仿鮑主分為兩種,一是鮑汁螺片,多以潺螺加鮑汁調味而成;二是用魷魚加工而成,不少市民略有所聞的貴妃鮑魚就是例子之一,當中以鮑汁螺片最為常見。

擁有多年中廚經驗的「怡東酒店」中菜行政總廚黃永強提醒,鮑魚在供應商賣給顧客時甚少切片,尤其是乾鮑,一來是因為乾鮑價格不菲,切片可能影響價值,二來是因為要辨明真貨。至於中菜會否出現鮑片菜式,黃師傅則指部份場合如婚宴等會用到鮑片,如鮑片扒生菜、鮑片扒花膠等。鮑片及螺片大致可從外形及味道區分。用來切片的鮑片在行內稱為「湯鮑」,多為一至三頭,一隻三頭鮑大約可切五塊鮑片。由於使用的鮑魚為三頭或以上,切片後形狀明顯較螺片大塊及渾圓。質感方面,黃師傅強調真正的鮑魚,切下去應有「啜刀」感覺,口感腍滑之餘帶點煙韌。相比之下,螺片就只有腍滑,沒有煙韌的效果。


鮑汁螺片較鮑片細長。


鮑汁螺片添加不少醬汁以模仿鮑魚味道,變相增加鈉含量。

家營營養中心營養師吳瀟娜(Lillian)指,螺肉及鮑魚均屬貝類海產,都是高蛋白、低脂肪,含有豐富微量元素的食物。鮑魚及螺肉鐵質及鈣質豐富,但整體營養價值分別不大。對於部份報道指高血壓及膽固醇的人不宜食鮑魚,Lillian指其實從食物中攝取的膽固醇並非導致高膽固醇的主因,反式及飽和脂肪才是。對比起其他海產,鮑魚膽固醇含量不算突出,不足以導致高膽固醇。然而,她亦提醒高血壓人士應盡量少食鮑魚,因為天然鮑魚鈉含量較螺肉高一倍,故對高血壓人士來說,以新鮮螺肉、魷魚等代替鮑魚較健康。問到坊間出售的鮑汁螺片能否有相同作用,營養師則指螺片加上鮑汁調味後,鈉含量變相與鮑魚相差無幾。


怡東酒店中菜行政總廚黃永強。


家營營養中心營養師吳瀟娜。

-每100克鮑魚含85毫克膽固醇、301毫克鈉
-每100克螺肉含65毫克膽固醇、153毫克鈉
-每100克魷魚含233毫克膽固醇、44毫克鈉

資料提供:家營營養中心
註:影片及內文提及的仿鮑菜式均由記者提供,並非怡東酒店菜式。

記者:張欣頤
攝影:張志孟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
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I

同性戀不是一種選擇
心理專家分析常見誤解(下) | 2017-05-28 | | 蘋果日報

同性戀不是一種選擇<br/>心理專家分析常見誤解(下) | 2017-05-28 | | 蘋果日報

同性戀不是一種選擇 心理專家分析常見誤解(下)

台灣早前釋憲,大法官裁定目前不允許同性結婚的《民法》屬違憲,讓台灣向同婚合法化邁進一大步,這個消息讓很多人心中激動不已,但也有人對此表示不滿。於洛杉磯執業多年的心理專家科圖斯基(Davina Kotulski)認為,很多人都因誤解而造成不滿;她除了在周四的專訪分享了自己的出櫃經驗外,也希望透過專業,讓大家從不同的角度,更深入了解這個議題。
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

甚麼是性取向?它能被改變嗎?

「簡單來說,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決定你被甚麼樣的對象給吸引──可以是異性、同性、或雙性」。科圖斯基表示,一個人的性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定義他的情感關係。由於社會對於同性情感還沒有那麼大的接受度,很多人都會隱瞞自己真正的性取向,「所以有人是直至60、70歲,甚至是80歲,才敢出櫃面對真實的自己」。科圖斯基強調,一個人的性取向是無法透過治療而改變的,而外力的介入通常只會給當事人帶來負面的影響。

多數人都有一定的同性戀傾向

可圖斯基說,性學專家金賽(Alfred Kinsey) 在50年代所制定的金賽量表,可讓人充分了解人並非只能被分為「同性戀」或是「異性戀,」而是有灰色地帶,「而大部份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同性戀傾向」。金賽量表中等級0的測驗者被視為完全的異性戀,而6級的測試者則是完全的同性戀,「像落在3級(或4級)的人,被同性或是異性吸引的程度是相當的」。

根據當年的金賽報告,25歲到30歲的白人男性之中,就有11.6%的人是落在第3等級。而在所有的美國男性之中,更有10%的人曾經在他們16到55歲的這段期間裡,對其他男性產生情愫(落在5或6級),可見不在少數。除此之外,金賽報告也指出,其樣本之中有37%的男性和13%的女性曾在成年之後與同性發生性行為,更有13.95%的男性有5個以上的同性性伴侶。

同性戀不是一種選擇

「你是何時變成男同志的?你為甚麼選擇當同性戀?」很多人對於同性戀的性取向並沒有深入的了解,也因此常會有錯誤的觀念──誤以為同性情感是一種抉擇。「這是完全不正確的想法」,科圖斯基強調,這就好像在問一個人「甚麼時候決定當異性戀一樣」。她表示,情感反而比較像是自覺。「愛就是愛,一個人無法選擇自己要喜歡上甚麼樣的對象,就像以種族、階級、膚色、或是性別來選擇一段感情,都是不正確的」。

陽剛的女性vs柔性男性的謬思

科圖斯基表示,每個男女的心中都存在着陽性以及柔性能量(Masculine Energy & Feminine Energy),「所以性別其實可以被分為四項,充滿陽性或是柔性能量的的男子,以及充滿陽性或是柔性能量的的女子」。任何人都可能會被其中一種組合所吸引,而與某個對象陷入戀愛關係。很多人都誤以為女同志與外型陽剛的女子交往是在找一個「偽男性」,其實是非常錯誤的想法。「很多人不了解這樣的邏輯,女同性戀喜歡上的是一個乘載着陽性能量的女子,而非男性」。

困在性別既有框框 同志遭受社會壓力

科圖斯基說,部份同志因陽性或柔性能量與他們傳統性別被「認可」的偏向不吻合,而承受社會壓力。「女性在美國社會上被賦予的責任,就是孕育下一代、照顧家庭,而過去的女同性戀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反之,很多男同志必須隱藏自己較柔的一面,只因社會上男性被要求要有「男子氣概」。「他們必須穿上符合社會期待的服裝,即使他們一點都不喜歡這些衣服」。她續指,恐同族群有時透過暴力宣洩他們心中的不滿。「曾有一對兄弟的其中一人,在路上被人圍毆致死,只因他們被誤認為同性情侶」。

同性戀不是疾病,也不會傳染

上世紀初,很多人都把同性戀視為一種生理或是心理疾病。有美國精神病聖典之稱的《精神失調的診斷和統計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簡稱DSM)一直到1986年第三版的更新版時,才徹底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中移除。在此之前,同性戀一直被視為精神疾病。

科圖斯基說,同性戀就好像慣用手的概念,即便大多數人都是右撇子,也不代表左撇子就是一種疾病。但至今還是有人把同性戀視為一種疾病與罪惡,希望透過「矯正」來治療它。「但不管你怎麼做,都無法改變一個人的性取向,但這樣的逼迫卻可能造成一個人的心理疾病」。她強調,在很多情況下,憂鬱、自殺念頭、精神壓力都可能發生。

也有部份父母認為,就算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戀族群,只要不接觸這個議題,他們就無法發覺自己真實的性取向。科圖斯基也希望澄清這個觀念,「他們總會知道自己不同,而隨之而來的孤獨感反而可能會將他們逼上社交隔離的處境,最終導致悲劇」。

亞裔同性戀背負家庭壓力

在洛杉磯執業已久的科圖斯基,也因為地緣關係輔導過很多亞裔同性戀族群。她發現亞洲的孩子代表的不只是個體,而是整個家庭。「因此一個人出櫃,某種意義上等同於整個家庭都出櫃,這在亞洲文化中是很恐怖的」。科圖斯基說,這樣的氛圍容易讓家庭成員為了家族的面子,而去「壓迫」孩子的性取向,很多她的客戶也造成極大的心理陰影,因此來接受輔導。「但如果連父母都無法表現出他們的支持,那孩子要怎麼獨自承受外界的歧視?」她強調,接受孩子異於主流族群的取向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困難的選擇終究是個選擇,而充滿愛的抉擇其實是很高尚的」。

相較於其他更保守的亞洲國家,台灣展現出相對包容開放的態度。對於台灣是否能在不久的將來達成同婚議題的里程碑,科圖斯基也很有信心,「總有一天,台灣同性族群將可以自由的結婚,我知道會有那麼一天,也期望那一天到來,相信我,很快」。



I

【周日重案】盜墓毀二千年古屍
盜墓者23年後終落網 | 2017-05-28 | | 蘋果日報

【周日重案】盜墓毀二千年古屍<br/>盜墓者23年後終落網 | 2017-05-28 | | 蘋果日報

【周日重案】盜墓毀二千年古屍 盜墓者23年後終落網

湖北沙洋警方追捕23年,終於拘捕「中國第一古屍案」最後一名逃犯李宜海。中國第一古屍案曾震驚世界,這具迄今中國所發現外形、皮膚、骨骼均保存完整的最早的一具古屍,距今已有2400年,於1994年遭盜墓賊扯頭髮、拖行、丟棄,嚴重損?。沙洋警方查明此案有24名涉案犯罪嫌疑人,此前拘捕14人,9名同案犯投案自首,有3名主犯被槍決。

湖北省沙洋縣紀山鎮地處漢江西部,南端與楚國古郢都紀南毗鄰,轄區遍佈高大的楚莊王墓、妃子墓群等300多座楚墓,無封土堆的平地墓葬更是無法統計。1994年春節前後,紀山古墓群「郭家崗一號墓」中的文物被盜墓賊洗劫一空,並對一具完整且皮膚仍有彈性的的戰國女屍進行扯頭髮、拖行、丟棄等瘋狂毀屍行為。

考古專家指,該屍屬戰國時期保存下來的一具女性屍體,屍長1.62米,距今已有2400年。該屍雖然在出土過程中歷經磨難,多部位受損,但仍奇跡般地沒有腐爛,而且肌膚仍有彈性,四肢仍能彎曲,是迄今我國所發現外形、皮膚、骨骼均保存完整的最早的一具古屍,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除古屍外,公安機關還追回20多件珍貴文物,此案成為當時舉世震驚的「中國第一古屍案」。沙洋警方查明24名涉案犯罪嫌疑人,拘捕14人,9名同案犯投案自首,但主犯李宜海畏罪潛逃,從此銷聲匿跡、人間蒸發。

據盜墓犯人作供稱,第一個開棺見屍、扯屍頭髮的就是李宜海,他們看着千年不腐的古屍,以為嘴巴裡有甚麼寶物,在她張開的嘴巴裡用手指亂挖一通,沒有找到他們所企盼的寶貝之後,用麻繩綁在古屍的頸子上,將這具在5米多深的地底下安睡了2400年的「老祖宗」胡亂地扯到了地面上,拖過坎坷泥濘的田溝和荊棘雜草,推進了離「一號」墓30多米遠的另一個被盜掘的墓洞,又填上厚厚的一層黃土,企圖瞞天過海。

警方追捕23年,隨着人像技術等新的刑事科學技術不斷湧現。民警想到用疑犯僅有的一張證件照進行分析比對,但事情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照片是嫌疑人年輕時照的,而且是黑白照。

今年3月初,比對工作出現轉機,1994年的逃犯李宜海與荊州市公安縣馮某的照片相似度高達97%。這會不會就是當年的李宜海?沙洋縣公安局立即抽調刑偵大隊、紀山派出所民警組成專班開展偵查,一組民警負責提取其父母的DNA,以備進行DNA比對;另一組民警負責對公安縣的馮某進行調查,發現逃犯李宜海與馮某的面部特徵極其相似,且身份資料顯示,二人都是1968年出生。隨後,民警通過外圍偵查了解和分析研判,最終確定為同一人。之後,調查所得,馮某近十年來一直生活在海南,民警立即前往海南實施抓捕。

歸案後,李宜海交代,1994年初,他與郭某(已判刑)、李某某(已判刑)等人竄至紀山鎮郭店村盜墓,將墓室裡的一具女屍破壞,同時盜得大量珍貴文物。案發後,郭某等人被公安機關抓獲,他畏罪潛逃到海南。期間認識了荊州市公安縣女子馬某某,並謊騙馬某某說其戶口丟失了,借人口普查的機會「漂白」身份,改名換姓為馮某,在海南從事魚蝦養殖、販賣星月佛珠等,與馬某某分手後,2009年,李宜海又結識了一名海南女子,今年3月11日,女子為他生了一個兒子,快要忘記本名的李宜海以為好日子來了,就在本月10日,他的門被敲開,睡夢中聽到鄉音的那一刻,他整個人直接懵了。目前,李宜海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澎湃新聞



I

馬雲︰機器不犯錯無意義 | 2017-05-28 | | 蘋果日報

馬雲︰機器不犯錯無意義 | 2017-05-28 | | 蘋果日報

馬雲︰機器不犯錯無意義


馬雲前日就圍棋人機大戰發表評論,稱AlphaGo剝奪人類下圍棋的快樂。資料圖片

中國互聯網大亨馬雲點評「人機大戰」,說人和機器比下棋沒有意義,還剝奪了下圍棋的樂趣。棋聖聶衞平昨反嗆說:「馬雲是搞甚麼的我不知道,他說說他專業的東西或許還行,聽他說圍棋那就是笑話。」

被棋聖譏笑︰圍棋他不懂

舉世關注「人機大戰」,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前日在貴陽數博會上也忍不住發表意見,他說:「中國很多公司,別再去搞『AlphaGo』了,沒有多大意義!」馬認為下圍棋的趣味在於「等對方下一步臭棋我贏一把」,結果機器從來不會下錯棋,算得又理性又客觀,馬雲認為AlphaGo的出現讓圍棋失去了樂趣,「把我們最快樂的東西剝奪掉,還侮辱我們一把」。馬雲又建議不要讓機器去學習人類,應該讓機器有自己思考,去彌補和做人類做不到的東西。
昨日在人機大戰現場,有棋聖之稱的聶衞平被媒體問及對馬雲言論的看法時,譏諷對方不懂圍棋,不應對圍棋的事說三道四:「馬雲是幹甚麼的?他說說自己的行業還行,圍棋他不懂。」聶衞平說AlphaGo至少達到了二十段的段位,現在人類職業棋手最高段位是九段。
此外,身為柯潔啟蒙老師的柯爸爸柯國凡表示,最近一次和兒子下棋已是兩年前,兒子大概要讓他4、5子。內地記者問柯潔現在有沒有女朋友時,柯國凡斬釘截鐵的說「沒有」。
騰訊體育



I

圍棋大戰 AlphaGo三連勝
柯潔拭淚:沒一絲獲勝希望 | 2017-05-28 | | 蘋果日報

圍棋大戰 AlphaGo三連勝<br/>柯潔拭淚:沒一絲獲勝希望 | 2017-05-28 | | 蘋果日報

圍棋大戰 AlphaGo三連勝 柯潔拭淚:沒一絲獲勝希望

人工智能AlphaGo與世界排名第一、19歲中國棋手柯潔的人機圍棋大戰,最後一場昨以柯潔認輸告終,賽後他多次讚嘆「AlphaGo下得太完美」,又稱跟AlphaGo下棋太痛苦,「沒有一絲獲勝的希望」。而DeepMind創始人即場宣佈AlphaGo退役,「此後它和人類將以其他形式互動,回饋人類」。

昨日人機大戰終章在浙江烏鎮拉開序幕,人類代表柯潔執白棋出戰,前幾手局面走向正常,然而,黑13手令人意外,柯潔陷入長時間思考。比賽過去一小時,在下角黑棋優勢顯現。
觀賽的棋聖聶衛平直言︰「黑棋已經贏了……AlphaGo會讓柯潔有種安樂死的狀態。」柯潔表情痛苦,新華社指他除下眼鏡擦拭眼淚,更一度要離席10分鐘。比賽最後階段黑棋領先明顯,柯最終無奈投子認輸。


柯潔昨與AlphaGo進行第三局比賽時拭淚,最後宣告三連敗。新華社

「我擔心的棋他都會下」

柯潔賽後哽咽稱這次發揮得很糟糕,「真的很抱歉我輸了」,承認自己局中失態,情緒起伏比較大,走出了幾個無法原諒的「惡手」;又讚賞對手AlphaGo下得太好,與自己差距太大,「我擔心的每一步棋他都會下,還下出我想不到的棋,我只能猜出AlphaGo一半的棋」。他自嘲自己前一晚上緊張失眠苦思打敗AlphaGo的戰略,實在屬庸人自擾。至此,三局對戰全部結束,AlphaGo大獲全勝。


中國五名九段棋手前日組成團隊挑戰AlphaGo也告失敗。路透社

讚AlphaGo團隊了不起

昨日賽後發佈會上,AlphaGo之父、DeepMind創始人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宣佈:「這會是AlphaGo參加的最後對弈比賽。」他說中國烏鎮圍棋峯會本周的比賽有最優秀的棋手參與,是AlphaGo作為一個競賽系統能夠對弈的最高級別對手。
中國圍棋職業九段棋手柯潔,圍棋等級排名世界第一。他感謝各方支持及感謝能有這樣的機會,「AlphaGo團隊太了不起了,能創造出這樣的一個棋手」。
柯潔表示不知以後自己會有怎樣的改變,但希望以後下快樂圍棋。「我可能跟人類下棋能感受到快樂。跟AlphaGo下棋特別痛苦,他實在是太冷靜了,沒有一絲獲勝的希望」。
不過故事並沒結束,AlphaGo團隊將與柯潔合作研究此次對局;團隊還將分5天公佈50盤AlphaGo自我對戰的棋局,與全世界圍棋愛好者共享。昨天起大眾就可以在DeepMind官網上下載,年內也會繼續發論文揭曉AlphaGo去年以來的升級。
騰訊科技/澎湃網

柯潔三連敗經過

【第一回合5月23日】

柯潔執黑全場被壓制,柯潔在明知結局的情況下面露苦笑,堅持完成官子階段,輸AlphaGo四分之一子

【第二回合5月25日】

柯潔執白表現神勇,前50手發揮接近完美,第50手到100手勢均力敵,然而,柯一招失誤使情勢急轉直下,被迫投子認輸

【第三回合5月27日】
柯潔早段陷入困局,開場一小時左右,專家預言AlphaGo的黑棋已經取勝。下午2時08分,柯潔投子認輸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網民有話說

‧你輸了會哭,可機械人贏了不會笑哦。
‧作為一個人,你已經做得足夠好了!
‧實在不行就安慰一下人類自己︰這狗是人造的!
‧弈者的神情看起來那樣孤獨與無助,陡然生出幾分悲涼。
‧想到機器無敵時,也是一種恐懼呀!
‧像阿法狗這種,就得讓他們自己和自己下,下到系統崩潰……
‧看來李世乭真成了最後一位擊敗過AlphaGo的人類棋手,即便那一次,我也很懷疑狗狗是故意輸的。
資料來源︰新浪微博



I

俄使說法為證 庫什納水洗難清 | 2017-05-28 | | 蘋果日報

俄使說法為證 庫什納水洗難清 | 2017-05-28 | | 蘋果日報

俄使說法為證 庫什納水洗難清

庫什納(圖)被揭向俄羅斯大使建議用俄方設施跟俄秘密溝通,《華盛頓郵報》指是「通俄門」調查至今爆出最大的疑雲,因為着實可疑,而且難找辯詞開脫。

屢瞞見俄方 稱無心錯失

《華郵》指庫什納之前捲入通俄門的消息,都或可找到合理辯解,像被揭聯邦調查局(FBI)查他與俄方接觸,白宮辯稱FBI未有指控他有任何不當;他被揭申請安全許可時沒披露跟俄方多次會面,其律師稱是無心錯失並補上申報;但這次有俄大使被截聽到的說法為證,除非他是誤解誇大了庫什納之言或故意向上級虛報,否則難以反駁。
《華郵》又指出,美國競選和過渡團隊見俄官員,本身已不尋常,提出以秘密渠道和用對方設備就更加不尋常,特朗普陣營已有多人涉隱瞞接觸俄方,就算特朗普陣營沒跟俄方合作干預大選,亦有心向美國政府和公眾隱瞞跟俄方接觸,並指奧巴馬前政府官員想到最無惡意的解釋,是怕有關接觸洩漏給傳媒會被大做文章。
另外,特朗普陣營的前競選主席馬納福特和非正式顧問斯通,之前被揭與俄情報官員經常接觸,白宮都是試圖辯解不成後劃清界線,但庫什納身為特朗普女婿和最寵信親信,難再用這一招。
美國《華盛頓郵報》



I

提議用俄裝置免遭監聽
特朗普女婿被揭晤俄使 倡建秘密聯絡管道 | 2017-05-28 | | 蘋果日報

提議用俄裝置免遭監聽<br/>特朗普女婿被揭晤俄使 倡建秘密聯絡管道 | 2017-05-28 | | 蘋果日報

提議用俄裝置免遭監聽 特朗普女婿被揭晤俄使 倡建秘密聯絡管道

美國總統特朗普首次官式外訪昨天結束後歸國,不只未雨過天青,「通俄門」風暴反而越刮越近。白宮高級顧問庫什納(Jared Kushner)被指早在岳父特朗普上任前,已尋求跟莫斯科建立秘密聯絡管道,且提議使用俄方外交設施的通訊裝置以免遭監聽,明顯「親俄遠美」之外,構想「天真」亦反映他對情報世界運作無知至極。


庫什納涉向莫斯科建議用俄方外交通訊設備建立秘密溝通渠道,令通俄門醜聞更囂塵上。 

《華盛頓郵報》引述獲得情報部門簡報的美國多名官員披露,庫什納是在去年12月1日或2日、即特朗普就職前7周,在紐約特朗普大樓跟俄羅斯駐美大使基斯利亞克(Sergey Kislyak)會面時,提出這個建議。「短命」國安顧問弗林(Michael Flynn)亦在場。

美截取俄使報告揭發

《紐約時報》引述三名消息人士指,設秘密通訊管道是為了方便弗林跟莫斯科軍方高層直接對話,討論敍利亞局勢和各項保安議題。消息指雙方終未設立有關管道;特朗特其後提名的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亦是莫斯科「熟人」。
向《華郵》爆料的消息人士看過美方截取俄羅斯通訊的報告,指基斯利亞克事後向上級匯報了庫什納的建議,並且顯然對建議感驚訝,事關讓美國人使用俄方使領館通訊設備,不管是對莫斯科還是特朗普團隊都有保安風險。
白宮3月份始確認庫、基兩人這次會面。《華郵》指聯邦調查局(FBI)調查特朗普團隊通俄案,目前對庫什納大感興趣,這次會面是重要原因。
這項消息若然屬實,特朗普團隊通俄嫌疑就更難洗脫。《華郵》報道認為,假如設通訊管道純為討論保安議題,需要尋求保密及避監控的理由難明。
多名現任和前任情報官員指,提出這種建議反映庫什納幼稚得令人吃驚。FBI密切監察在美的俄羅斯官員通訊,對俄方外交設施更是接近全天候監視,特朗普班子成員若出入俄使領館,必會引起「極大」關注,況且他「怎能相信俄方不會洩出消息?」

被轟「極之天真瘋狂」

有官員直言不知庫什納是「極之天真還是瘋狂至極」。
與此同時,路透社前日引述六名現任及前任美國官員證實,庫什納在去年4月至11月大選前,跟基斯利亞克至少曾通話兩次,內容集中在改善美俄經濟關係和合作打擊伊斯蘭極端主義;暫不清楚是否有特朗普其他顧問參與通話。
報道指,這兩次通話之前和另一次接觸都未曾披露,反映白宮不盡不實,庫什納與俄方接觸較對外承認的頻密。白宮之前只承認庫什納去年4月和12月曾兩次接觸基斯利亞克。律師指庫什納在特朗普競選期間講了數千通電話,不記得報道所提的通話。
美國《華盛頓郵報》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