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王偉雄論詩 - 古德明
拙文指出,饒宗頤以蘇軾「大千在掌握」一語,說掌握了出土的一些古代文獻;又以「天人爭挽留」一語,說「天人互益」,是對蘇詩一知半解。美國加州州立大學王偉雄教授為饒宗頤辯護,竟然以春秋時代斷章取義法為言,真教人大開眼界。
王偉雄說,《詩經.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兩句,「在原詩是婦人想念夫君之辭,孔子斷章取義,用來說弟子仲由,難道孔子讀不懂原詩?」孔子當然讀得懂《詩經》,只是王偉雄不懂得「斷章取義」的意思而已。
按「斷章」即不管上下文所言,「取義」即只取所引文字的意思。「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是說「不疾害,不貪求,怎會有不善?」孔子以這八個字勉弟子,絕對不違這八個字的意思。
但「天人爭挽留」五字,是說「天、人爭相挽留某某」,怎可以用來說「天人互益」?「大千在掌握」五字,是說「乾坤在手」,怎可用來說「掌握了出土的一些古物」?假如那叫做斷章取義,則「牀前看月光」應可以用來說「天人互益」,「疑是地上霜」也可以用來說「出土古物在手」。
王偉雄說:「饒教授的研究包括佛學,著有《饒宗頤佛學文集》,有可能不懂『大千』之義嗎?」原來著有佛學文集,又有「於學無所不精」的「國學大師」之名,即不可能誤解詩意。寧信耳聞的誇稱,不信目睹的事實,這樣的人滔滔天下皆是,我扼腕那裏只是為了王偉雄。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