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派錢 - 左丁山
左丁山素來反對政府派錢,今年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預算案拒絕向全民通派,很有立場,值得一讚。令人失望的是,左丁山也反對免差餉,陳司長卻還依照舊習,似乎稍欠膽識。
不派錢,不免差餉,不是要政府做守財奴,而是迫使政府更好好地用錢,把盈餘用在要害地方。不派錢,不免差餉,一個財政年度下來,政府庫房可省下五六百億元(以每人派起碼6000元計),這一大筆錢可用來投放在指定目標基金(specific purpose funds),例如醫療、科研、教育之上。香港的經濟增長,再沒有勞動力可依靠,長期增長的主要元素是勞動力加上生產力,香港勞動力已達至上限,全城基本上欠缺勞動力,未來不能靠勞動力增長,只得倚賴生產力不斷增長。生產力從何而來?當然是多用創新機械,創新軟件和懂得使用、利用創新事物開工,無論藍領還是白領。說到底,那就是教育與科研互動,香港勞動人口的教育質素不斷提升的事情了。優良醫療系統,高水平醫護質素則是整個社會經濟的大後盾,香港人沒有健康,一切免談。
民粹主義者總是要求派錢,增加福利,增加免費午餐。在一個富裕社會,設置社會安全網有其必要,但大前提是公共財政有盈餘,盈餘則來自經濟穩定增長和審慎理財。美國和日本都是富裕社會,其社會經濟資產遠遠高於香港,但兩國的共通點是政府預算入不敷支,國債大得驚人,每年度的財政赤字就是靠發債來彌補。香港可沒不斷發債的資格,美日兩國雖可發債,但也因此失去不斷增加國民福利的財力。換句話說,香港沒有經濟增長,就無從維持目前的社會福利,遑論要求政府派錢了。挪威自1965年開始,具規模的北海油田開發以來,早已決定把部份石油盈餘投入一個長期投資基金,現已發展成為一個極有全球性影響力的挪威退休基金,擁資近萬億美元,挪威比其他北歐國家更富有,但不向人民派錢,高福利政策倚賴高稅率支撐。以香港的低稅率制度來說,公共財政能累積龐大盈餘,全靠港英的審慎理財態度和賣地收益。賣地和印花稅等都是非經常性收入,易受經濟循環影響,從大處着想,香港如每年有大量財政盈餘,應該撥款成立特定目標基金,以便將來即使出現赤字,在教育和科研,醫療方面的開支,仍然不用削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