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估了人性
2011年02月22日
米高積遜的屍檢報告出來後,我曾經以為世界會還他一個公道。事實證明我高估了人性。多年來,受白斑病困擾的他一直被輿論攻擊他漂白意圖改變自己是黑人這個事實。但世上並沒有一項把黑人變成白人的醫學先例,這一點,媒體知道,大眾也知道。所以,從米高積遜的際遇我們能夠得出的唯一的結論是:人類不需要真相,只需要能夠滿足他們感觀需要的「真相」。
我一直確信,媒體是需要一點良知的,不要主觀判斷,不要權衡利益,只要公正、客觀、不偏不倚陳述事實的真相。在新聞閉鎖的地方和新聞閉鎖的年代,媒體的使命便是讓看不到真相的人看到真相。小報文化的興起改變了媒體的功能,原來,世界上有些人對真相並無興趣,卻對奇情故事充滿熱望。而這樣的人,絕非少數。當公信力與銷量無法兼顧,而銷量在很大程度上定奪了媒體的生死存亡時,很多媒體選擇了向大眾的慾望屈服。
互聯網的興起也許是媒體重回正軌的一大契機,現在,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新聞發佈人」,每一個「新聞發佈人」也都可能為了討好潛在的讀者而創作奇情故事,而每一項「新聞」的發佈毋須經過審查便能迅速呈現在世人面前。在這樣的情況下,傳統媒體、紙質媒體的公信力重新被需要。我期待着媒體的公信力被重新肯定的那一天的到來。
老頭子革命
2011年02月22日
日本經濟起飛時,人人都賺了不少錢,現在的第二代好吃懶惰,沒有進取心,大多數變成宅男宅女去了。
這怎麼辦?都市的年輕人還好,一到鄉下,從前都出來打工,青年當今留在家裏也不是,去到大都會又不適應,進退兩難。
中央政府每年需要撥出鉅款再資助各個縣份,雖然大家都得到一點補助,始終是不夠用,等死也不是辦法呀。
好了,年輕人無所事事,輪到老一輩的出來掙錢。很多鄉下企業,像釀酒的小工廠,老板的下一代不肯接班,乾脆請外國人來振興,讓他們自由發揮,結果把酒瓶包裝得像古時代的陶器,又大賣特賣,成為鄉下企業成功的一個例子。
耕田者也不死守種米了,知道有什麼好賣就種什麼。番薯做的孖蒸比清酒銷路好,眾農民就轉去種番薯了,這都是老者們發起的。
番薯田旁邊,搭間小屋,買個大水槽,養起海產。本來是靠山吃山,沒有海,都製造出一個人工的,大量養食用魚蝦蟹海參鮑魚來。當今科技發達,日本人研究出一種化學品,放一包進水中,淡水魚和鹹水魚都能養活,又是一筆收入。
民眾不知道的,是養殖魚已走入他們的生活之中,大家以為野生的比目魚,有九十九巴仙是養的。
最近又在淺海處發現無數的海鰻魚苗,全部撈起,分派到各地去,養出來的魚肉也和野生的差不多,比一代傳一代的養殖魚苗更強壯更美味。
農村的年輕人都到城市打工,住慣了也不願回來,人口漸少,學生不足,小學荒廢掉,現在有些老傢伙想出一招,把整個那麼大的游泳池拿來養河豚,一下子有數十萬尾那麼多,肥肥胖胖。河豚當今價格下降,變成大眾食品。
看樣子,老頭子的革命,是成功了。
-
《 127小時》
2011年02月22日
《 127小時》這部電影的情節看得觀眾心驚肉跳,尤其知道這是個真實的故事,於是連那開場後刻意營造的半小時幽默輕鬆氣氛,也讓人感到格外壓抑。這部電影講故事的手法有些兵行險着,只用一條線索,只有男主角一個視角。用這個手法描寫男主角遇險很恰當,能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當事人的無助,但是隨着故事的展開,還是只有這個單一的角度,描寫男主角所有的體能轉變和內心轉變,則有很大的考驗,稍不容易就會讓觀眾覺得沉悶。通常這個時候會加入遇難的男主角身邊的親人尋找他的這條線索,但這部電影裏沒有。沒有這條線索,編劇只好編進當事人的回憶、幻覺、自然自語,按推理,這也是在這種情況下會發生的現象,編劇也為講故事的空間留了一些餘地,為當事人設計了一些愛好,讓他身上帶了照相機、攝影機,也帶上了野外求生必備的登山繩、電筒、水壺……就圍繞了這麼幾件道具,編劇便編了一部娛樂性十足的電影。這部電影的導演也很好,節奏控制得恰如好處,這裏,剪輯的功勞也不小。一部電影裏,大部分的時間,觀眾只看見一個人和一塊石頭演戲,這對幕後的電影人實在考功夫,對演員也是一個考驗。比起很多的荷里活電影,這部戲是成功的。
探險活動有征服者的滿足感,對喜歡刺激的人而言富有自我實現的成就感,探險也意味着人與自然進行的一場嚴肅的賭博,若是賭輸了,渺小的人兒賠上性命也無非是在一個剎那。
-
-
片 名:极速复仇[BD版本]
-
年 代:2010
-
地 区:欧美
-
-
导 演:George Tillman Jr.
-
主 演:巨石强森(The Rock),Billy Bob Thornton
-
上传日期:2011-02-21
《极速复仇[BD版本]》剧情介绍
十年前,德雷沃的哥哥因为破坏了一起银行抢劫案而被杀害。因为那场并不成功的劫案,德雷沃也被送到了监狱,判了十年有期徒刑。十年后,德雷沃出狱,他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要为自己的哥哥复仇。不管对方是不是直接和兄长的死戚戚相关,在德雷沃看来,他们都是该杀死的人。
为了有计划、有目的地施行自己的复仇计划,列出了一张“死亡名单”,上面列出了他要杀死的人的名字。按照这份名单,德雷沃开始了自己的复仇之旅。可是复仇路并不好走,刚刚出狱的德雷沃就被一个即将退休的老警察盯上了。更糟糕的是他又被一个杀手列为目标。这个杀手年龄不大,但是却精通“杀人艺术”,由于德雷沃不俗的身手和强健的体魄,杀手把德雷沃列为自己的头号对手。
本来是复仇的狮子,现在又变成了别人眼中的猎物。这是一场不成功就成尸的竞赛。随着德雷沃“死亡名单”上的名字一个一个被划去,他兄长的死因却越来越蹊跷,身边没有人值得信赖,也没有人是朋友–随着死掉的人越来越多,兄长的死因也渐渐浮出水面。德雷沃突然发现自己的“死亡名单”太短了。
《社交网络》- 此页无法显示的悲哀
Teaya 发布于: 2010-10-24 17:41
要把《社交网络》归类的话,应该算是个传记类的电影,但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么有趣鲜活的传记电影,不能说它是最好的,只是我还想不到它还可以再怎么好点,导演大卫芬奇把这个本来很可能会枯燥的故事展现得活力四射,作为一个年轻人,我觉得你没有理由不喜欢该片。
我要给你三个建议:
1,一定要看。
2,最好能找到英文字幕。
3,实在没有,就要翻译得好的中文字幕。
为什么?
1,免得你生活太和谐,连“非死不可”都不知道,只知道校内什么的。
2,北美的影评人基本上都给该片贴上高IQ的标签,为什么?因为电影的台词,台词真的是太霸道了,如果你跟不上,你就totally out了,你会少了很多乐趣。英文台词能给你最原汁原味的欢乐。
3,希望你看的版本没把台词翻译得太简单明了。
大卫芬奇对最大的主角facebook似乎没有怎么重视,你不会看到太多Facebook如何把用户联系起来,或者如何改变网上社交方式,他更乐意呈现几个角色之间的纠缠,青春期的冲突,成功和金钱,正如原著标题里的词,sex,money,genius,betrayal! 电影是以倒叙的方式来展开故事,两场官司为主线,在各方陈词的时候切入叙事,两条主线说的是同一个故事,但你会发现彼此间配合得非常顺畅,不影响理解,也一点不生硬。
一开场的那段男女生对话就非常直接给你看到主角Mark Zuckerberg的性格,思维敏捷,十足书呆,一些傲慢,说话直接又伤人,典型的nerd。他是全世界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但他更是个荷尔蒙泛滥的青春期男生,2003年秋天,他才19岁,他一些做事的动机说出来可能会让你无语,比如被女生羞辱甩掉后的发泄,嫉妒好朋友加入了凤凰会,想要重新树立自己在全校女生心里的形象,但就是这类的动机才最后有了Facebook,这个目前为止拥有超过5亿用户的社交网络,他简直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Icon! 饰演mark的Jesse Eisenberg淋漓尽致地演活了一个有严重人际问题的天才,我不知道他呈现的是不是最真实的Mark Zuckerberg,但在我看来是最有说服力的,管他现实生活中的这位亿万富翁是怎样的,我就认定这一个。男二号Eduardo是个比较悲情的角色,现实中是不是这样悲情就不深究了,可以说他真是mark唯一的,真正的朋友,但被无情地背叛了,当然哈佛的学生都不是吃素的,他会要回属于他的东西,另外我喜欢扮演者Andrew Garfield的长相,已确定是下一任的蜘蛛侠,嗯,值得期待下。另一个让票房更有号召力的角色Sean由Justin Timberlake饰演,这应该是全片最讨人厌的角色了,我连Justin一起讨厌了,这证明了他确实演得不错。片中出现的第四方,帅得不可理喻的双胞胎兄弟,狠狠地敲了mark的竹杠,我一直以为那是真的双胞胎,查了IMDb才知道原来,原来都是Armie Hammer一人分饰两角,我只能说很好很强大!苍天哪,为啥好莱坞的年轻人也这么会演戏,而我们的影视圈里还总是几张老脸在轮流登场。其实片中没有一个绝对讨人喜爱的角色,这一刻你还喜欢他,可能下一刻你讨厌他了。该片也受到一部分人关于真实度的质疑,这个嘛,导演和编剧取了大部分事实,小部分润色来达到艺术效果,毕竟电影是故事不是结案陈词,没必要去较真谁谁谁是不是真的说了这句话那句话。
我必须得再次强调电影的台词,编剧Aaron Sorkin那不可忽视的天才思维,极强的语言能力,对白如此密集让观众有喘不过气的压迫感,2个小时没有一分钟的多余,你真的很应该听听哈佛的精英们是如何说话的,精准,犀利,强势,没有逗号,光年/每秒的语速,原来看天才们吵架是这么大的一个乐趣,有几句Mark说的话我还真想写出来,但不想再进一步剧透了。该片如此富有观赏性很大程度要归功于台词,你有飙车过吗?对,就是这种感觉。28号正式上映之后我还会再看一遍,就为了再次感受被"哈佛语速"狂轰滥炸的快感。如果说这片有什么大的缺点的话,就是在看完后的那瞬间,在强烈的对比之下,我觉得自己的人生是陀狗屎,这根本不是输在起跑线上,是压根就没站在一个起跑线上。我想看过这片的人都会对Mark的名片上那句“I am CEO, Bitch.”印象深刻,不折不扣的混蛋作风,君不知这厮曾拒绝微软高层提出的约会,原因只是微软把见面时间定在了早上8点,而Mark那会儿还起不了床。
说个最近的事,那天看了一个视频《美国总统奖得主眼中的中国》,是一群高中毕业生来中国考察两个星期然后上的节目,那我就很欣赏其中一个叫Sam Galler的男生,即刻上了Facebook搜索了他,当然也加了他。然后知道了他现在是哈佛的学生,参加了歌唱社,还看了段他高中时的表演,知道他8岁就获得国际象棋的冠军,以后我还能看到他随时的更新。说这么个不相关的人是为了体现下Facebook的强大,这个男生不是明星名人之类的,只是个学生,高材生,如果不是这个媒介帮助的话,我基本上没有可能接触到他。而名人其实很好找,我的Facebook和twitter里有从卡卡,C罗,到Adam Lambert, 囧瑟夫,再到C.S.Lewis和MJ这些离世的人都有,就是不知道谁在更新,当然更不用说Mark和Eduardo本尊,还有奥巴马,你能想象某天胡主席在Facebook上说“今天的酸菜鱼不错”吗? 最牛的是,在澳大利亚,Facebook 还被用于法院系统。法院通知可以通过 Facebook 传达,并且 Facebook 传票是合法有效的。细想一下,若不是刚好身在国外的话,Facebook对我来说只能是此页无法显示,会翻墙去登陆的人毕竟是小部分,不要以为校内网有了一样的功能就会是Facebook了,你只是在这个大世界里割据了一个独立的小世界,你被动地接受一切被过滤后的信息,却很少有机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思考这个世界在发生些什么事,对这个大世界来说,其实你处的地方是一个禁闭岛,Facebook无法显示,twitter无法显示,YouTube无法显示,甚至连Mtime都要被强行删除部分数据,抱歉,我不是在冒犯你,我在冒犯的是此页无法显示的原因,他们的恐惧是不是用这种方法就能消除了。Mark预测Facebook在明年就能达到10亿用户,也就是全世界接近1/6的人都在用它,但是天朝是在此行列之外。80后,90后真的都该看看这片,它给我一个强烈的冲击就是,我们的时代来了,看看这一代人是怎样making history.
PS:如此愤青的结尾希望不要被HX... 抱歉了时光,又给你添麻烦了...
附上Mark Zuckerberg本尊对该片的回应,貌似他不太爽电影对他的刻画...
“很高兴工作人员们在细节上非常有追求,电影中演员穿的T恤甚至都是我当时曾经穿过的。不过他们把整个电影的框架都搞错了,那个他们虚构出来甩过我的女孩,好像那才是我开创Facebook的原因,想要女人才是我开创Facebook的原因。这正是制片方对我们在硅谷所作工作的一大误解,他们无法理解,做出某些成就的人往往不是刻意去做的。”
-------------------------------------讨论区-------------------------------------
感谢某位匿名网友在22页的回复。
匿名
2011-02-15 23:03
看了好多对于这部电影的影评,我也想说说自己的一点个人看法。对于Mark本人就不做评论了,他的创业经历对于我遥远的象神话,与其去评论神话中的人物,我觉得还是单纯说说电影中塑造的角色更靠谱。
我觉得电影中塑造的Mark有一定的心理缺陷,他没有友情,爱情,不是他不知道,也不是他想要背叛,而是他无法感觉这种“低级”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首先他并不爱Erica, 之所以对她念念不忘,是因为她甩了他,心有不甘。他们分手后Mark回到宿舍,并没有表现出伤心,后悔,而是异常愤怒,并在Blog上写下恶毒的话。两个人合不来分手是很正常的事情,Erica对他并没有过分的言辞,一般也不至如此。另外,他刚创建Facebook,名声鹊起,他又在酒吧遇见Erica, 简短的几句交谈中,他就问她是否听说了他创建的网站,他只想证明什么呢?
其次,他没有当Eduardo,当朋友,也没当合作伙伴,只是工具。Eduardo加入凤凰社,他没有为他高兴,只有嫉妒,还轻轻的冷嘲热讽了几句,最后还利用Eduardo的凤凰社联络名单推广他的网站; 刚开始,他对于这个网站想法的由来只字未提,知道Eduardo看到起诉信;零下27度,他把Eduardo叫到室外听他的想法,原因是他无法忍受派对的背景和音乐;他需要资金的时候只是事后通知Eduardo一声。最后把Eduardo踢出局。Eduardo 是怎么对他的就不用多说了,仔细想想,一开始他在网上PK女生的照片引起轰动,使得双胞胎一伙注意到他,还是利用Eduardo的公式编程的呢。
对于双胞胎团队,的确是他们给了他最初的灵感。即便他把这个想法改良了很多,做的更出色, 即便也许没有他们,Mark这样的天才也能想出伟大的点子,假设有很多种,但是现实发生的就是这样,Mark用了人家的想法,而且用得不光明磊落。他一开始就没打算和他们合作,为什么不直接拒绝,为什么要签订合约,然后又一直找借口拖延。他对自己这么自信,他做的是最好的,何必拖别人后腿?还是他故意要双胞胎兄弟难堪?他的成就感要建立在别人的挫败感上?人家可不是一般的绅士,甚至在得知被耍后,打电话给律师的时候还解释说“Mark是个聪明人,我们还不确定他是否是Bad Guy” 我觉得这也是个人的修养,被Mark骗的都是君子.
另外我觉得Mark情商不低,情商低的人不会取得这样的成就。他会抓住对他有用的人,Eduardo就是最好的例子,Eduardo不可能是智商低的人,更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他对Mark却死心踏地,甚至毫无防备。Mark也不是不会掩饰自己的感情,他只在必要的时候才这么做,他把Eduardo骗回来签那份死亡条约那场戏演得多好,多真诚呀。
影片最后Sean被抓这段我觉得跟影片中心内容关系不大,字母一笔带过介绍一下就可以。可是最后实习助理也特意提到这个问题,影片中没有给直接的暗示,只是借由实习助理的口说“她是不是认为Mark报警告的密不重要, 关键是评审会去想”,大概这是导演留给观众去思考的问题吧,毕竟把公司交给一个曾经毁掉两个自己亲手建立的公司的人管理,谁都不会放心的。
--------------------
Teaya
2011-02-16 12:01
这位匿名的朋友,谢谢你这么长的回复。你的观点我都很认同,“他没有友情,爱情,不是他不知道,也不是他想要背叛,而是他无法感觉这种“低级”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这句话说得太棒了!Mark确实不是个情商低的人,但有心理缺陷,他本身的高智商再加上主修心理学让他有一种高于别人的心态,极端自傲,却又极端在乎别人对他的认同,电影开篇的那段就是导演想对观众用最直观的方式来展示Mark的这种矛盾。另外,很多时候他追求的是一种feel like God的东西,他从女生照片PK到Facebook都有being God的因素在驱使。作为一个偏执狂的天才又不受道德束缚的创业者,他对E和双胞胎的做法都不让人意外,但这事可以从两方面来看。在双胞胎说自己创意的之前,已经有很多类似于Myspace的东西存在,IT的东西说不上谁抄袭谁,而是谁能把创意实现,很明显双胞胎不具备这个能力,他们的东西都还没成型,也不知道做一个东西出来怎么让它活下来,怎么吸引人的注意,正如Mark在律师面前说的“如果这些人说自己是facebook的创始人,那么现在就做一个出来!” 能吗?两个创意的共同点就是用harvard的email注册,Mark确实拿走了这个点子,但这个点子与最后facebook的成就并无太大的联系,借此来敲竹杠也非厚道,当然Mark也是自找,如果他决定自己另起炉灶的时候就能跟双胞胎那边辞了,也免得现在出这么大的血。又或许,他真的需要暂时借由合作的名义自由进入双胞胎做的系统里抄袭程序,谁知道呢?
Mark和Eduardo 两个终究不是一个路人,Eduardo是中规中矩的商人,Mark是疯子,拆伙是迟早的,而事实证明Mark确实比Eduardo有远见,如果Mark采取了Eduardo的一些建议,Facebook也就不会是今天这个规模了。Eduardo这个人我是很喜欢的,对朋友重情重义,但他的问题就在于他太想当然了,太安逸了,太学院派了,以为一开始的那笔资金就能保住自己CFO的地位,没有意识到其实环境多险恶,还敢在哈佛安稳地呆个大半年,以为学校里的好朋友在利益面前还能是好朋友,或者说他一厢情愿地把Mark当成朋友,最后签合同没请律师也是够天真的了。Facebook越壮大,Mark想到Eduardo占的那股份就越觉得肉疼,其实换谁都一样,一个对公司后续发展没有贡献的人拥有这么多股份怎么想都不舒服,只是有道义的人再肉疼都会信守约定,唉...谁都没料到Mark可以狠到这份上。
Sean比起Eduardo对Mark来说更有利用价值,他在公司决策上有远见的多,当然,在大利益面前谁都想分一杯羹,Sean就不想想Mark能对Eduardo那样,更何况是对自己,像Mark这种人是不会被人际关系所束缚的。就算不是Mark报警,Mark迟早也会想办法做掉他,他的花花公子做派也是Facebook的一大隐患。
除了Mark,Eduardo现在在新加坡做亚洲投资,Sean也在微软高层任职,其实个个都是枭雄,大卫芬奇把他们放在显微镜下让我们剖析,实乃影迷一大幸事。
製片家和導演
2011年02月21日
埃及明星奧馬沙里夫已經老了,世界觀眾仍記得銀幕上那個不朽的齊瓦哥醫生。
開拍「齊瓦哥醫生」,是製片家卡路龐蒂決定的。蘇聯小說家巴斯特納克的小說剛得了獎,製片家看了,覺得很適合,問當年炙手可熱的英國大導演大衞連,可不可以拍電影。
大衞連看了小說,即刻構思劇本。這時,出了一個難題:原來卡路龐蒂想捧自己年輕美艷的情人蘇菲亞羅蘭當女主角。
大衞連認為蘇菲亞羅蘭不適合演戲中的女主角,也就是齊瓦哥的情人娜拉。因為在電影的早段,有一段戲,根據原著,娜拉仍是清純未入世的處女。
蘇菲亞羅蘭在那個時候,雖風情萬種,像萬人迷,像狐狸精,像美人魚,什麼都像,就是不像處女。但這個理由開不了口,因為卡路龐蒂是給錢打本的那個人。
於是大衞連說:蘇菲亞羅蘭好是好,可惜太完美了,尤其長得太高了。
卡路龐蒂沒有堅持,尊重導演意思。大衞連鬆口氣,馬上找別人,首選是玉女柯德莉夏萍。心中的第一男主角,仍是「沙漠梟雄」的彼德奧圖。
哪知道柯德莉夏萍沒檔期,而彼德奧圖對角色沒興趣,大衞連才找來英國女演員茱莉姬絲蒂,她的臉容清秀,一頭金髮,皮膚好,正合俄羅斯女子氣質。
男主角就落到奧馬沙里夫頭上。其他演員,像第二女主角謝拉婷卓別靈、演齊瓦哥同父異母的哥哥的阿歷堅尼斯,還有演娜拉前度男友兼未婚夫的湯姆葛德尼,都是英國演員。
電影推出時,正值美蘇冷戰時期。蘇共不准巴斯特納克出國領諾貝爾獎,巴斯特納克鬱鬱而終。「齊瓦哥醫生」電影比小說紅,西方國家賣座,成為自由世界對蘇聯鐵幕的有力控訴。
大衞連拍這齣戲,採用了英國史學家風格:冷峻、沉思、保持距離,讓故事情節來說話,一點也不煽情,成為冷戰時代的文藝精典。
如果卡路龐蒂刻意要捧自己的枕邊人就會是另一個樣子。老闆的面子和虛榮,大衞連懂得侍候,他沒有拍桌子,沒有堅持「知識份子」本色而「犯顏直諫」什麼的,根本不需要。今天,重溫這部舊作,永遠令人浮想萬千,這就是不朽。
-
茉莉花開北京怕
民眾聚集無聲抗議 各大城市重兵佈防
2011年02月21日
【本報訊】茉莉花開,開滿枝椏,不懼嚴寒,不畏打壓。在中共全面力打壓下,內地網民發起的中國茉莉花革命,昨日仍在多個城市爆發。北京數千民眾聚集王府井,無聲表達訴求。上海有集會者公開召號民眾遊行示威,抗議社會不公。京滬兩地的集會至少七人被捕。當局在全國各地重兵佈防,恐花甚於恐敵。
誰說中國茉莉花開不成!佢怕
北非及中東發生連串推翻獨裁者的革命行動,令中共當局對這次由網民發起的茉莉花革命高度緊張。除網民號召集會的 13個城市,其他城市如新疆烏魯木齊昨日也是高度戒備,如白色恐怖,緊張狀況近年罕見,有網民形容甚於 2009年六四 20周年。在北京,長安街隔幾百米停一輛警車,路邊公安武警及戴紅袖箍的保安志願者都虎視眈眈,盯着路人。
北京數千人聚集 白鮮花撒下
上海
和平電影院外,記者拍攝青年號召民眾參加集會被捕時,遭公安搶奪相機。
路透社
網民號召聚會的地點王府井麥當勞門前,昨日凌晨開始,即有公安和警車駐守,到中午有逾 300名着警服公安和無數便衣在場,加上大批境外記者採訪,惹來路過民眾好奇駐足,加入圍觀。至下午 2時預定集會時間,現場已是人山人海,網民估計至少數千人聚集;官方新華社昨晚則稱,有數百人聚集。
沒人喊口號,也沒人打標語橫額,很多人稱是好奇觀望,但更多人是心領神會。有人假裝問:「怎麼回事?出甚麼事了?」邊掩嘴偷樂。有民眾從麥當勞二樓窗口,將大紮白色鮮花撒下,其中一名穿灰大衣男子揣上兩支,直闖麥當勞大門,在門前被便衣公安劈手奪去,另兩人上前卡頸攬膊,將他夾走,問話後放人。
上海老伯被捕 怒民拍門要人
上海
一名年輕人因號召民眾參加茉莉花革命,被上海公安強行拖走。
路透社
「我剛去逛完故宮,路過這邊,就把我帶走……」這名叫劉曉白(譯音)的男子一臉委屈,向現場採訪的記者們大發牢騷,「有很多漂亮的花,我只是撿幾朵漂亮花而已,為甚麼把我帶走?而且還把我手機給沒收了」……訴說未了,又被便衣拖走,不知去向。也有市民將茉莉花束放在袋裏,花朵外露,在王府井附近行街,被媒體拍到詢問時,回應稱「不是刻意帶的」。公安最後吹哨驅散人群,至 3時許,麥當勞門前人群才逐漸散去。
在上海人民廣場,預定集會時間也出現大批人群。有兩名年輕人向人群演講,號召向埃及人民學習,遊行示威,表達不滿,隨即有公安便衣撲上,一個被攬頭抱頸扯髮帶走,另一個被按倒在地抬走;現場一名老伯向記者講述事件經過,話音未落,也被便衣拖入附近派出所,民眾頓時憤怒,狂拍鐵門要放人,還有民眾向公安扔茉莉花抗議。《日本經濟新聞》指,昨日北京及上海集會現場,至少七人被捕。
據悉,昨日在河北唐山、四川成都、河南鄭州等城市廣場,均有民眾聚集,但因公安武警驅散,集會不成功。總部位於香港的人權民運信息中心指,昨日內地逾 20個大中城市加強戒備,全國公安、國安和武警取消休假,各省市黨政一把手要在辦公室待命。為配合戒備,中移動、中聯通昨取消手機短訊群發功能,且用戶無法發送「茉莉花」、「集會」等敏感詞。
內地中國人權觀察主席、著名異見人士秦永敏指,一次由網民在虛無世界發起的和平集會,就令中共如此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動用國家機器鎮壓,可見中共已虛弱到何等地步,堪稱是病入膏肓。
中聯辦:中國領導人頭腦清醒
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昨與部份香港記者茶敍時表示,中國不會發生類似中東的茉莉花革命。他稱中國的領導人實行任期制度,只做兩屆,加上領導人頭腦清醒,不會像某些國家的領導人般,一做就是數十年。郝鐵川稱,中國的經濟發展成就驕人,政府的支持度高,若有人希望發生動亂是不負責任,大眾首先受害。他又稱,內地不穩定,香港亦難免受衝擊,他呼籲各方珍惜內地的穩定,提出建設性批評,通過改革完善問題。
中國茉莉花革命訴求
我們要吃飯 我們要工作 我們要住房
我們要公平 我們要公義
保障私有產權 維護司法獨立
啟動政治改革 結束一黨專政 開放報禁 新聞自由
自由萬歲 民主萬歲
廣州維權律師 集會前被狂毆
2011年02月21日
【本報訊】「打斷你的狗腿!」廣州維權律師劉士輝昨晨前往人民公園參加茉莉花革命集會途中,在巴士上被五名大漢強行拖下車,大漢以麻包袋笠頭,用木棍狂毆其雙腳,劉受傷入院。劉士輝聲稱認得逞兇者是公安人員,因為這是他繼劉曉波獲獎事件後第二次遇襲,他強調絕不會屈服於強權。多名香港記者趕至醫院探訪時,亦被公安跟蹤及制止採訪,混亂中,有記者手機被摔壞,公安則報稱被打傷。
劉士輝雙腳受傷,左腳腳脛有明顯傷口及紅腫。他躺在病床上,一臉痛苦向記者講述遇襲經過。劉透露早前已在網上宣告會參加今日的集會。昨晨 11時許,他離開白雲區同和鎮寓所,打算乘車到人民公園,豈料登上巴士時,即有五名大漢撲出,強行將他拖下車,並用一個盛垃圾的麻包袋笠着他的頭,持木棍集中毆打其雙腳,劉大呼求救,但未有人伸出援手,逞兇者圍毆劉士輝約五分鐘後才施施然離去,劉負傷報警,及後被送院治理。
人民廣場無人群聚集
劉士輝表示,兇徒施襲期間大叫:「打斷你的狗腿!」他形容兇徒的語氣跟去年 12月毆打他的公安同出一轍,當時他在廣州收看諾貝爾和平獎頒獎禮直播,忽然被便衣公安押走反銬雙手毆打,公安並出言辱罵:「下次就取你狗命。」劉相信兇徒是同一班人。雖然屢次被針對毆打,但他絕不會低頭屈服於強權,堅持爭取公義。
多名香港記者昨午在廣州巿人民醫院採訪劉士輝時,有兩名相信是便衣公安趕至,一名電視台記者用手提電話拍攝時被制止,糾纏間,記者手機被摔在地上損毀,雙方發生推撞,混亂間,有到場聲援律師的網友揮拳打傷公安。
至於集會地點廣州人民廣場,昨天戒備森嚴,早上已有十多輛載有公安和武警的旅遊巴在公園四周駐守,每隔 50米有一輛公安車佈防,公園內外均未見有人群聚集。多名香港記者,昨早到公園附近一幢商業大廈內的中層餐廳居高臨下察看人民廣場情況時,亦被數名便衣公安反監視。
不准集會
公安帶走逾百異見人士
2011年02月21日
自從互聯網傳出網民會在內地 13城市舉行中國茉莉花革命,號召民眾上街集會後,各地公安隨即採取行動,將過百名異見人士、頻密上訪者帶走或限制他們外出,防止他們參加集會。
禁止離家買菜
總部設在香港的中國人權民運信息中心指出,前日起各地公安開始行動,帶走異見人士或限制他們外出。其中曾被控顛覆罪入獄八年、上月才出獄的北京異見人士何德普,昨晨準備與妻子外出買菜時被公安堵在門口,不得外出; 2004年在北京自焚的上訪者王學勤前晚亦被公安軟禁在家;維權人士江天勇同日在北京被帶走,他的妻子至今未能與他取得聯繫。浙江省多名異見人士,包括吳遠明、朱虞夫、魏水山、樓保生及吳義龍已被公安帶走,去向未明;王榮清、來金彪等則被公安通知不准外出。
除了北京及浙江之外,上海、四川、貴州、湖南、山東都有異見人士被公安帶走,大多數未有解釋原因。據中國人權民運信息中心統計,過去兩日有超過 100名異見人士被公安帶走或限制外出,估計這與這次中國茉莉花革命有關。
本報記者
網民籲逢周日繼續革命
游擊戰式抗爭 搞垮維穩機器
2011年02月21日
【本報訊】由網民發起的首次茉莉花革命雖被中共強大的國家機器鎮壓,卻激發了內地民眾對抗獨裁專制的激情。本港學者認為,當局強硬處理只會引來更大反彈。網民呼籲今後每逢周日都繼續茉莉花行動。內地學者指,網民這種游擊戰式反抗,最終會令當局不堪重負,並會將中共的維穩機器拖垮。
此次中國茉莉花革命行動還沒開始,就有內地網民於 Twitter上呼籲,把茉莉花革命變成一個持續行動,每逢周日下午兩時,或每月固定一個周日舉行活動。有內地自稱是中共黨內人士透過博訊網發文建議,通過網絡把「憤怒日」時間固定,告知天下,民眾將自發參與,中共勢將無暇自顧。
昨日,首次茉莉花行動結束後,北京異見學者張大軍也在 Twitter上表示,人民對中共維穩機器所發動的反擊,不一定是立即致命的,「但這種游擊式的反抗持之以恒,一定會大量消耗維穩機器的資源和能量,最終將維穩機器拖垮,我深信這一點」。
本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指,今次行動參與人數不多,官方反應卻如驚弓之鳥,強硬打壓只會刺激更多人投身運動,「官方如果越來越強硬,只會引起更大反彈」。
劉銳紹認為,現時中國與埃及等地不同,民怨未到爆發臨界點,「但如果官方唔注意,高壓手段處理,可能會令民眾力量成氣候,形勢難以避免」。
王丹:成功的集結演練
香港互聯網協會會長莫乃光指,內地官方企圖壓制互聯網傳播訊息有如貓捉老鼠,「你禁呢個詞咩,我咪用代名詞囉,你禁得幾多?茉莉花唔用咪用玫瑰花囉,反而仲激發咗有啲朋友試吓翻牆,多咗人有好奇心想知咩事」。他唯一擔心,是官方查究最初發訊息的人,「唔排除佢會拉人,阻嚇人」。
流亡美國的中國異見人士王丹昨在 facebook表示,到目前為止,中國內地各大城市並沒有出現大規模衝突,但一則網絡傳言就把中共整個黨國體制攪動,各大城市在敏感地點都是軍警林立,當局的緊張暴露在全世界面前,從這個角度而言,這次行動是非常成功的,「它為未來真正的人民力量的集結,進行了嘗試和演練」。
轉載打氣
破封殺 網傳胡錦濤唱《茉莉花》
2011年02月21日
北非國家突尼斯的民眾去年底起發動示威,推翻執政 23年的總統阿里,這場以該國國花茉莉花命名的革命感動全球.更引發連鎖效應,席捲各地,吹至中國。內地網民組織「中國茉莉花革命」,遭當局全力封殺,但內地網上昨瘋傳有關國家主席胡錦濤、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不同場合唱出民歌《茉莉花》的視頻,為參加集會的民眾打氣。
面對網民組織在 13個城市舉行集會,「茉莉花」馬上變成敏感詞,手機短信、微博、搜尋網站等全遭封殺,但網民仍找到破解方法──轉載源於清朝乾隆年間的民間小調《茉莉花》。
諾獎頒獎禮 此曲獻曉波
最多網民轉載的是 2006年胡錦濤出訪肯雅時,與當地孔子學院師生合唱《茉莉花》,亦有網民選擇同年宋祖英在美國舉行獨唱音樂會時所唱的《茉莉花》。無獨有偶,去年 12月在挪威舉行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獎禮上,華裔小提琴家張萬鈞亦有演奏《茉莉花》,獻給身陷囹圄無法出席的得獎者劉曉波。
茉莉花屬木樨科植物,花色潔白、香氣濃郁,原產印度、巴基斯坦,中國早已引進廣泛種植,更以花瓣製茉莉花茶。經過突尼斯革命,茉莉花多添一重意義,代表人民起義推翻極權。有內地網民建議,茉莉花應被選為中國的國花。
本報記者
港人聲援「成功靠累積」
【本報訊】本港亦有巿民聲援內地茉莉花革命, 20多人昨日到中聯辦外請願,高呼「結束一黨專政」、「釋放政治犯」等口號,有人把印有茉莉花圖案的紙張摺成飛機擲進中聯辦,亦有人投擲溪錢、衣紙,被警方阻止。現場約有 50名警員戒備,中聯辦職員全程攝錄示威過程。
一黨專政 問題叢生
有市民把印上茉莉花的紙張摺成飛機擲入中聯辦。
參與今次活動的謝小姐表示,中國社會問題叢生與現時政治制度有關,「好似拆遷問題、『阿爸是李剛』呢啲特權階級嘅問題,都同一黨專政有關係」。她認為北非和中東的革命正好讓中國人反思,「係咪六四唔成功,以後都唔會成功呢?係咪六四過咗,以後都唔使出聲?中國人喺六四之後就好容易恐懼,好容易覺得唔會成功,但係唔做就一定唔會成功,呢啲嘢係靠累積返嚟」。
另一參與者陳小姐認為,內地網民發起活動承受極大風險,「港人要聲援一下,只係花少少時間,應該嚟」。她又指,埃及和巴林等地人民無懼槍炮對抗獨裁政府,令她感動,內地網絡空間不多,港人更應打破內地新聞封鎖,令內地人了解革命的消息。
【袁红冰专栏】:中共“两会”前重点移至防中国茉莉花革命
各位听众,欢迎您收听今天的【袁红冰专栏】,我是静汝。
据悉,由突尼斯茉莉花革命引发的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反独裁专制的骨牌效应,令中共当局惊恐万分。中共不仅加大力度封锁互联网,中共的新闻喉舌还统一口径捏造事实,把全世界称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埃及革命歪曲为“大骚乱”。旅居澳洲的著名法学家袁红冰教授指出,这种肆意歪曲恰恰表明了中共内心的虚弱和恐惧。袁红冰教授还披露了中共高层将在两会前的研究重点从中共的十八大转移至防止中国发生茉莉花革命。
下面请听本台记者对袁红冰教授的专访。
记者:袁教授, 您好! (袁红冰教授:你好!)对于埃及革命,中共一方面封锁消息,另一方面把埃及的反独裁革命称作“埃及大骚乱”。新华网还报导说对于骚乱过后的埃及民众而言,现在已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支持谁或反对谁,而是担忧埃及下一步是否会陷入暴力和混乱的漩涡,从而使业已困顿的生活更加难以为继。请问您是怎样看中共的这些言论的?
袁红冰:这是它极权专制的本性所决定的。就像它把当年八九64的学运给歪曲成一场暴乱一样,它今年又把埃及人民争取自由民主的运动歪曲为骚乱。也就是说在埃及人民看来,这是在埃及历史上重大庆典式的节日。埃及的整个自由民主进程,以这次埃及革命的成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庆典。埃及人民将来书写他们历史的时候,会把埃及的这次自由民主革命的成功作为盛大的节日和庆典记载下来。可是这样一个对于埃及人民是庆典的事件,对于整个自由民主事业也是具有伟大意义的事件,在中共的眼睛里反而是“骚乱”。那么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呢?道理很简单。因为它们有一种兔死狐悲、唇亡齿寒的感觉。穆巴拉克威权专制垮台了,它们作为极权独裁集团当然感到很痛苦。特别是瑞士银行很快在埃及革命成功之后马上就宣布要冻结穆巴拉克全部的海外财产,这更是一个让中共的贪官污吏胆战心惊的决定。事实上,这也是中共所有的贪官污吏将来命运的一个预言。当中共的暴政崩溃之后,这些贪官用他们的腐败权力所搜刮来的所有的财产无论他们转移到哪里,都会受到中国人民民主正义法庭的追究,任何地方对他们都不可能是安全的。
记者:新华网最近发表的评论文章中还说阿拉伯革命的真正的目的是阿拉伯政治没有自主权, 有相关人士解读说文章的意思是说阿拉伯国家的政治一直被美国等西方国家操控。 中共为什么要这样讲?
袁红冰:他说阿拉伯的政治被美国操控,这本身也是一个谎言。美国当然按照它的国家利益想试图操控阿拉伯的政治,但是,它也没有完全操控得了操控阿拉伯的政治。所以这次埃及革命的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像他们说的什么埃及人民想要自己掌握自己的政治命运等等,不是在这个意义上。埃及人民确实想自己掌握自己的政治命运,但是在什么意义上呢?就是在反对独裁,追求自由民主的意义上来想要掌握自己的政治命运。所以中共的这样一种歪曲事实真相的说法,无非是想要降低这次埃及革命的民主意义。因为这次民主的示范作用在中国人的心底里已经激起了巨大的反响。中国人又一次在思考,连埃及人都民主了,我们为什么还不能民主。
记者:我们看到伊朗近日也爆发了大规模的的反政府示威游行, 中共新华国际发表文章说美国利用“推特”煽风点火,把动荡之火引向伊朗。
袁红冰:中共它一直想要用谎言来掩盖事实的真相。为了维护它的极权专制的利益的角度来制造谎言。事实上这次埃及革命的暴发根本和美国没有任何关系,甚至美国政府由于它自身的利益,它一直长期是支持穆巴拉克的。因此,奥巴马政府我们可以看到,在埃及革命刚开始发生的一段时候,态度是及其之暧昧。而且最初发表了一系列想要扑灭这次埃及革命的言论。所以埃及革命根本就不是象中国共产党宣传机构说的那样是美国发动的,美国也没有能力发动。那么这次在伊朗的追求自由民主的运动也跟美国没有任何关系,也是伊朗人民心底里对自由民主的追求。
这次以突尼斯和埃及革命为先导的整个阿拉伯世界革命,不仅是在伊朗产生了影响,大家都知道象在利比亚等等一些国家,在更广泛的阿拉伯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一个影响。也就是说,阿拉伯世界已经开始全面的走向了自由民主了。这是一个走向全面走向自由民主的历史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更是惊恐万端,所以他们想利用美国来发动这些阿拉伯世界的民主革命这样的一种谎言来歪曲事实的真相。制造中国人对美国的敌意,他们好从中渔利。那么,这样的说法很快就会被事实揭穿的。
记者:根据报导这次阿拉伯革命成功,互联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美国国务卿克林顿星期四最近发表的讲话。她在讲话中敦促各国政府终止互联网审查制度。中国外交部就此警告美国不要将登陆互联网问题作为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有文章说克林顿的话让中共非常恼火?
袁红冰:中共现在维持它的统治一个是靠国家恐怖主义性质的暴力,它甚至把国家恐怖主义发挥到了极至,对人民实行特务统治。另一方面,通过它制造的重重的谎言,来维护它的统治。永远的使中国人处于被欺骗的愚昧状态。所以,它不仅加强对互联网的封锁,我们可以知道,中共是对中国人的信息渠道获得信息的方式进行全面的封锁。出版业、电视、广播电台,它全面的封锁。那么它现在为什么外交部会有那么一番的表态呢?很简单,它最惧怕的就是中国人通过各种媒体,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种媒介获得了解事实的真相。这样的话,它们就没有办法通过谎言把中国人囚禁在愚昧之中。所以,这是它们感到恐惧的根本原因。
记者:对于目前阿拉伯国家革命成功,就您所了解中共高层有哪些动作?
袁红冰:目前中南海是惊恐万端,他们准备在三月份之前,就是中共的所谓两会之前,本来是要研究一些他们内部十八大政治分赃的问题,现在决定要把这次埃及革命的成功作为他们主要的议题之一,目的是怎样来防止在中国出现类似于埃及那样的“骚乱”,他们称为“骚乱”当然就是埃及的民主革命。这是他们在三月份将要开会重点研究的一个问题。
中国和埃及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就是追求自由和民主是整个人类的共识,是人类的普世价值。为什么说是普世价值呢?就是说无论你是哪个国家的,哪个种族的,只要你是人,那么你心底里都有一种追求自由民主的愿望。人们在心底里对普世价值的追求无论在埃及还是在中国都是相同的。那么,不同点在哪里呢?就是尽管埃及和中共都是一个专制统治,但是程度不一样。中共暴政是人类历史上最凶残,最狡猾,最虚伪的这样一个极权专制。因此,要想摧毁这样一个极权专制,当然中国人需要承担起更多的历史的艰难。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凡是造成前苏联帝国和现在的埃及革命的所有的社会因素,都在中国的内部迅速的成熟着,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中国爆发一场民主革命的所有的要素基本都成熟,缺乏的只是历史的机遇,而我想这次历史的机遇在几年之内必然会到来。
各位听众,今天的【袁红冰专栏】就到这里,我是静汝,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次见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