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7日星期五

如何把生意做到欧盟总部去-新闻频道-和讯网

2014年01月17日22:19 来源:经济观察报

  李勇

  去年的“外交官经济论坛”上,比利时大使馆的人谈到,虽然也面临经济衰退,但作为欧盟总部,比利时人才荟萃,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我们就想能不能去那里做一个产业园区。和时任比利时驻华大使探讨过后,我们就拉上武汉东湖高新(600133,股吧)区创业中心去了一趟比利时进行考察。

  我们考察了两个点儿:首都布鲁塞尔和南部的瓦隆州,最后选择了后者,因为那里有法语国家最好的大学——新鲁汶大学,它的科技相关专业非常权威,汇集了全欧特别是法语国家的高精尖人才,与其他欧洲各大学也有广泛联系。

  多年来,中国企业使用国外的技术,总是遇到知识产权的问题,现在欧洲经济状况比较差,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个“天时”。我们选择在瓦隆州依托新鲁汶大学建海外孵化器,主要就是为了和欧洲直接合作建立技术交流平台,解决知识产权瓶颈,同时也希望就此成为中国高科(600730,股吧)技企业进入欧洲市场的桥头堡。我们联合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光谷注册成立了“聚星国际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与比方合作建立孵化器——中比创新技术产业园。

  因为孵化器有利于留住本地高科技人才,所以比利时政府非常欢迎。我们在当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园拿了一块地,99年的租期,第一期投入约两亿欧元。孵化器将有五个中心:企业中心、生物技术中心、广电通信中心、绿色工程中心和物联网中心,同时配套五星级酒店和现代化公寓,为入驻孵化器的企业提供便利。

  因为与我们在该项目上的合作,湖北省也获得了巨大好处:比利时已决定2014年在武汉增设领事馆;欧盟决定给我们五百张欧盟绿卡指标,专门针对进驻产业园的人才。

  我们自己未来从该项目上将获得两方面收入,一个是“物理收益”——园区租金以及酒店、公寓收入;第二是“化学收益”,我们准备了1.5亿欧元作为风险投资基金,针对那些有潜力的孵化项目,不仅仅是中方的项目——只针对中国企业就太狭窄了,也难免会遭到抵制。孵化器由中方和比方共同运营,以中方为主,但你如果去欧洲办事处看看,就会发现员工其实都是欧洲人。

  孵化器项目与传统投资项目不同,相当于你在人家门口建了个园区,必须要和当地搞好团结。我们的做法是,首先就表明我们是来做实事的,并为此做了很详细的规划;第二,建设需要时间,为了表示诚意,我先在当地买了两栋楼,让他们知道中国企业不务虚;第三,到海外做事情要有强有力的合作伙伴,我们紧紧抓住了新鲁汶大学,并充分利用当地的中介机构;第四,多做交流,从去年到今年,我们邀请比利时方面来华访问十几次,让他们充分了解这边的情况,增加互信。

  最难的一关是听证会,欧洲人非常看重环保,一个项目想要落地,首先要进行市民听证会,老百姓公开提问,你必须妥善地回答,然后大家投票表决你这项目能不能在这干。这关过了,项目就相当于成功一半了。虽然比利时政府方面历来和中国关系友好,为增加税收、留住人才,在项目上刁难很少,但欧洲的普通老百姓历来在骨子里认为自己是贵族,你们中国人在欧盟总部租了块地,一租就是99年,难免会有所担忧。

  了解这个情况之后,我们做了详细的调研,比如当地的老百姓最在乎什么,怎样能够比较好地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驻当地的使馆系统,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提出了很多辅导意见,最后,项目的听证一次性就通过了。

  因为项目位于欧盟总部所在地,中国政府也很重视,国家领导人到欧盟开会,我们就是华企海外投资示范点。选点具有战略性,更重要的是做的事情有战略意义,做开放式的高科技园区,可以吸引来自全世界的企业和人才,如果你在那里搞中国城,人家就会反感,因为当地人很难融进去。

  之前中国企业在国外做孵化器大多失败,因为过多体现的都是中国的企业去那里。我们孵化器虽然是中国人投资,但模式却是中国人和欧洲人共同搞科研,欧洲企业到孵化器来我们也欢迎,日本美国的企业到园区来我们也欢迎,是完全开放的。大家到这里来共同搞开发和研究,好项目我们还会拿到中国来,因为专利产权是双方共有的。

  中比创新技术产业园在2012年底启动建设,预计2015年年内建成。这个孵化器定位全球,并非仅仅为中国和欧洲企业提供便利,每个国家的企业都可以分享这份合作机遇。通过前期的运作,孵化器已经与不少海外知名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作为一家“走出去”比较早的企业,年华永集团在海外投资方面积累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经验。比如,先做贸易再投资,贸易风险小,先做小投资,尝试大市场,最后才是大投资。我在非洲最早投资的是农场,同时观察当地的矿产,人脉熟了以后再去做矿。而目前在非洲投资的资源开发企业,失败的原因70%都是上来就买矿,希望赚大钱,这是不行的。农业投资小,而且稳定,做的过程中交了朋友,了解了情况,再转做别的。

  外交系统人员具备“影响有影响力的人”的先天优势,我们在一些实际案例的操作中也深切感受到,经过外交系统人员的大力推荐,可以大大缩短合作项目到达双方决策高层的路径,除了缩短合作意向达成的时间之外,还能更加有效地避免良好的合作项目在层层报送过程中“夭折”风险等等。

  我参与发起创立“外交官经济论坛”,就是为了帮助企业界同仁撬动官方资源,搭好使馆圈的人脉,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中国驻外官员、外国驻华机构,在这里和想去海外发展的企业进行充分交流,为企业提供关于政策和区域政治风向的预判。

  2013年的“外交官经济论坛”已是第二届,东风集团、南车集团、中冶集团等大型企业纷纷派代表来参会,大家都希望能借力这个平台,在“走出去”上探索出多元化的、更有效的新模式。

  企业走出去前要做功课,先在这里把路摸好,多听外交官这个人群的意见,甚至可以通过他们提前疏通当地的渠道,然后再去做事,会事半功倍。

  (李勇,“外交官经济论坛”发起人,华永集团董事局主席。)

如何把生意做到欧盟总部去-新闻频道-和讯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