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9日星期日

亞洲週刊-婚戀的文學與經濟學

 

名家博客 - 邱立本

婚戀的文學與經濟學

2014年1月26日 第28卷 04期

張愛玲說在談戀愛之前,就先看愛情小說。但愛情往往不受文學影響,而是受經濟學制約。

情侣绘图(圖:iStockphoto)

婚戀永遠是人生的大事,也是不斷面對艱難決定的過程。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所說的「要還是不要」(To be or not to be)的幽靈,永遠在婚戀的浪漫天空上縈繞。

因為婚戀不僅是精神和肉體上的結合,也是信息結構的考驗。對很多情侶來說,從情場到結婚的過程,就是不停地收集情報、判斷情報。情話綿綿,卻是綿裏藏針,刺向情感最敏感的地方。珍.奧斯汀小說《傲慢與偏見》的情節,就是雙方在愛情的鬥智鬥勇中,彼此試探,於無路之處,卻又別有洞天。尋尋覓覓,婚戀的旅程,可說高潮迭起。

而婚戀抉擇的前提,就是避免信息結構不對稱。經濟學家早就發現,婚戀背後就是權力的市場博弈。無論是容貌的權力或是資源的權力,都要尋找市場價格的配對,也都受到供給與需求的制約。對於那些要享受愛情的人來說,這似乎太不浪漫,太現實主義,太煞風景。但研究婚戀成功之道的學者指出:兩個來自不同背景的個體,彼此承諾過一輩子,就立刻要面對如何分享權利與義務。情訂終生,也需要尋找持續發展的能力,否則就是空談。

張愛玲說過,在沒談戀愛之前,就先看了太多的愛情小說。但愛情常常不是受愛情文學影響,而是受愛情經濟學制約。婚戀專家發現的「八二法則」秘密,就是八成的男性,都只愛容貌和性格排在前面二成的女性,而八成的女性,又只會喜歡經濟能力和性格都排在前面二成的男性,因而形成了供求關係的失衡,永遠都會有不少曠男怨女。在錯配與錯愛中,帶來多少的遺憾。

海誓山盟之前,都牽涉到信息結構是否對稱。無論怎樣你儂我儂,在談戀愛的過程中,往往雙方都陷於信息結構不對稱的焦慮,深怕出現誤判,終至誤託終身,害己害人。

這也導致婚戀網站的巨大市場。尤其在中國,兩億五千萬名光棍,每天都在琢磨如何「脫光」(脫離光棍狀態)。那些應運而生的婚戀網站是感情的掮客,開拓寬廣的選擇空間,超越了每一個人的生活空間。它們也是信息結構對稱的保證者,讓男女雙方都可以更有信心,對感情的發展作出判斷。

問題是信息不斷的流動,而博弈雙方的籌碼也是不斷的變化。這也成為一個永遠的懸念,持續地挑動心中那根敏感的弦。婚戀是可以永恆嗎?愛情是可信賴嗎?不少人就是在這樣的猶疑中,躲在自己的心理盔甲裏,保護那顆躍動的心。他們追求更好的,卻可能失去了最起碼的。

然而,寧缺勿濫,他們看到太多的悲劇,不要讓自己的抉擇成為鬧劇。他們強調說:我孤獨,但我不寂寞,唱起劉若英歌曲《一輩子的孤單》。婚戀的博弈還會繼續下去,劉若英的旋律就像人性海洋的浪花,不斷衝擊千萬孤獨的心靈……■

亞洲週刊-婚戀的文學與經濟學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