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校長室的書並非擺設,案頭書架隨便挑一部,陳新滋都說得出個所以。陳校長嗜書,外遊公幹,總得逛逛舊書店,淘一箱寶回香港。談起書,弱水三千,陳校長偏取政商界領袖的故事來說。《李光耀回憶錄》、田家炳《我的幸福人生》以及稻盛和夫與梅原猛合著的《拯救人類的哲學》,讀書學做人,說教味濃啊。校長解釋,那是為了鼓勵年輕人向善。田家炳曾處昏亂世道,仍堅守「與肩挑貿易,勿佔便宜」的朱子家訓,多少名利客機關算盡,福祿也終不如他。人心不古,物慾橫流,在這貪婪世代,聽教又何妨呢?
陳新滋:陳 記者:記
記:這三本書都是寫真實人物的,你是否對人特別感興趣?
陳:對,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特色,很值得我們學習。好像田家炳做生意,考慮自己之餘也考慮到別人。他成立田氏化工廠前,有人勸說生產塑膠薄膜難賺錢,但他相信這有助推動香港經濟,堅持在新界買地設廠,最終好人有好報,土地收益豐富。田氏發迹後,積極回饋社會,甚至賣出九龍塘森麻實道的自住物業,資助教育事業,自己則租房子住。我成為浸大校長後,也以他為榜樣,將校長府撥作學校社群的交流聚腳地。
記:你和稻盛和夫同具科研背景,他對你有何啟發?
陳:他除了企業成功,創立了京瓷集團和第二電電(DDI)外,更對哲學有研究,生意考慮到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例如知道石油資源有限,就積極研發太陽能。
記:這三本書的人物,有甚麽共同特點?
陳:他們下的一些決定,出發點都是為了整體着想。以李光耀為例,他管治的新加坡是一個多種族社會,華人比例約佔七成,華人希望用中文作官方語言,但李光耀覺得行不通,因為容易引發種族糾紛,而且新加坡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單用中文難以超越台灣和大陸。他有眼光,使用英文作第一語言,將新加坡人團結在一起,同時解決了與國際溝通的語言障礙。
記:梅原猛在著作中強調「善的價值」,批評過份描寫黑暗人性的作品,你是否認同?
陳:中國人講求「真善美」,「真」是最重要的,但如果是假的,失去了別人的信任,善也會變成惡。
記者:彭海燕 攝影:伍慶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