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3日星期日

�果日�- 嘉玲神秘透�撼蛇背�秀文

蘋果日報- 嘉玲神秘透視撼蛇背鄭秀文
嘉玲神秘透視撼蛇背鄭秀文

【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之各出奇謀】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主辦的「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昨晚在尖沙嘴文化中心舉行,獎項競爭是近來最激烈的一年,就連昨日傍晚5時半開始的紅地毯也感受到這股氣氛,眾女星各出奇謀突圍,當中鄭秀文(Sammi)、楊千嬅、陳慧琳和顏卓靈均以大露背亮相,一嘗「影後」滋味;楊穎(Angelababy)以養眼Deep V亮相;劉嘉玲則以一身Ralph & Russo高級訂造服到場,下身神秘透視露出長腿。

Baby谷胸
最早出場的顏卓靈穿上印有藝術家David Choe畫作的露背長裙,她自言:「圖案代表自己心花怒放嘅心情。」同屬露背一族的還有真空上陣的靚媽陳慧琳(Kelly),晚裝兩側直落通花非常性感,她說:「我已做足安全措施,所以唔怕走光。」千嬅跟Sammi除了不約而同露背外,更抵死是Sammi背後的服飾跟千嬅的頸鏈一樣都是一條蛇。至於有份爭逐影后的章子怡和湯唯雖然打扮密實,但不失優雅高貴。


Ralph & Russo晚裝
Moussaief珠寶
【透視組】■劉嘉玲昨晚以一身性感透視裝亮相金像獎紅地毯,長腿若隱若現。


Roberto Cavalli晚裝
【露背組】■Sammi未獲獎先做「影後」,背部的蛇飾非常耀眼。


Vionnet晚裝
Bulgari珠寶
【露背組】■楊千嬅昨晚也露出白滑玉背。


Emilio Pucci晚裝
【露背組】■靚媽陳慧琳以真空加甚有看頭的露背晚裝亮相,令人眼前一亮。


Alice+Olivia晚裝
【露背組】■顏卓靈少有的性感大露背,跟拍檔蔡瀚億到場。


Valentino晚裝
YEWN珠寶
【透視組】■梁洛施復出幕前,昨日罕有在金像獎中現身。

被譽為最靚泰國變性人的Poyd以紅色露肩裝搶鏡,而蔡少芬為支持有份爭獎的老公張晉,特意以露腰裝到場。黃秋生就跟契女梁洛施一起到場,透視裙將梁洛施修長美腿表露無遺。


【優雅組】■章子怡以一身Giorgio Armani Privé晚裝,優雅亮相。


Escada晚裝
伯爵約一千萬珠寶
【優雅組】■湯唯貫徹平實,一身密實打扮現身頒獎禮。


【露腿組】■張榕容以拖地Blumarine長裙襯托修長美腿。

谷盡胸上陣的Angelababy以粉橙色大Deep V晚裝配上5吋高踭鞋,要動用三名工作人員幫手拉裙腳行紅地毯,真空上陣的她自言沒有問過男友黃曉明。


採訪:文國駿、溫敏芝、張俊銘、藍文浩


攝影:仇志德、陳順禎、葉君海


Zuhair Murad晚裝
【谷胸組】■Angelababy自言比起身材勁的人,自己相對「很細」。


【露肩組】■泰國變性人Poyd以一襲性感露肩裝搶鏡不少。


Givenchy晚裝
【另類組】■何韻詩少有性感,但這身打扮甚有SM感覺。

下一則: 花絮:楊崢胸降做司儀



发自我的 iPad

�果日�- 新病毒搜「老公」「父母」��人 再���短�

蘋果日報- 新病毒搜「老公」「父母」聯絡人 再發詐騙短訊
新病毒搜「老公」「父母」聯絡人 再發詐騙短訊

360互聯網安全中心最新發出安全預警,近日國內出現一種專挑祖父母、父母、夫妻等至親關係為詐騙對像的手機病毒。一旦感染病毒,手機會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偷偷向通訊錄中人群發帶有該病毒下載鏈接的欺詐短信,然後再專挑與機主有親屬關係的通訊錄名單再次群發詐騙短信。

該短信病毒的內容為「嘿,XXX,我發現一個非常神奇的APP,特別好用,打開http://t.cn/8sJQ03下載安裝吧!」,一旦有人誤點鏈接,手機就會自動下載一個名為「北極熊」應用程式。該病毒會自動讀取手機內的通訊錄信息,搜索「爸」、「媽」、「老公」、「爺」、「奶」、「伯」等關鍵字,一旦匹配,就向含有關鍵字的聯絡人發送詐騙短信。

手機安全專家表示,該手機病毒主要感染android系統手機,除安裝防毒軟件,保存親人號碼的時盡量使用真實姓名,盡量避免「爸」「媽」「爺」「奶」等稱謂,也要留意可疑鏈接,不要輕易點擊。

新華網



发自我的 iPad

�果日�- 【短片】冰敷定�敷? �家教路�走肌肉�痛

不少上班族在假日運動後出現四肢痠痛及疲勞不適,有人會使用冷、熱藥貼或按摩膏,望可驅走肌肉疲勞,而市面上的鎮痛貼及按摩膏款式林林總總,並以「冰涼」、「溫感」及「微熱」等凸顯減痛功效,但如何應用才最有效?

註冊物理治療師黃瑞奇指出,人體有多條神經線,各有功能,包括感應冷熱、疼痛和壓力等,一般止痛貼可帶來冷或熱的感覺,但純粹是分散對痛楚的注意力,若當中無止痛消炎成份,難有助減痛,只為心理作用。他指出,做完運動後不宜即時進行按摩,尤其曾經受傷,有機會增加發炎反應,加劇患處微絲血管爆裂,出現「越捽越瘀、越痛」的情況,反而影響肌肉修復過程。

黃瑞奇表示,若沒有受傷,但運動後翌日仍覺肌肉痠痛,建議可針對大腿前後肌肉及小腿後面的肌肉按摩,手法宜從下推向上,有助血液回流到心臟。此外,浸浴可舒緩四肢疲勞,進行緩和運動也會有幫助。

詳情請留意《蘋果日報》。


�果日�- �比�更重要 - 李怡

蘋果日報- 問比學更重要 - 李怡
問比學更重要 - 李怡

學問學問,「問」比「學」更重要。我們從書本中、從老師傳授中得到一些知識,那不是我們自己擁有的知識,必須經過對這些知識詰難,反覆驗證,從中領悟到心得,才是自己的學問。我一生閱讀、寫作、求知、做新聞、寫評論,都會反覆問:那是否事實?真有道理嗎?為什麼會這樣表述?從中熔煉出自己的意見。

古希臘哲學家、被全世界認為是智慧象徵的蘇格拉底說:「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他不是謙虛,也不是如莊子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他真的發自內心覺得自己一無所知。蘇格拉底生命中大半時間都在市中心廣場與他遇見的人閒談,他不斷提出問題,很想通過問題讓那些與他談話的人生出來自內心的真正思想,因為唯有出自內心的知識,才能使人擁有真正智慧。

記者的工作很重要,他們的採訪就是要不停發問。我初出道時,一位新聞界前輩對我說,作訪問要有非常充分的準備:了解訪問的對象,他的背景,他有過什麼讓人印象深刻的談話或行狀,什麼問題對他最有挑戰性,預計他會如何回答,然後你作怎樣跟進。本着這指導,我作過不少訪問。但當我看到一些國際名記者比如意大利法拉奇的充滿挑釁並針鋒相對的訪問時,覺得那才是真正的「問」。

最具顛覆性的人就是那些提出問題的人,他們質疑社會上現成答案需要很大勇氣,而回答問題則比較不危險。任何一個問題都可能比一千個答案更具爆炸性。

因此,把現成知識塞進學生頭腦的教育,簡直誤人子弟。必須引導學生不斷提問題,甚至不設固定答案,才能作育英才。

https://www.facebook.com/mrleeyee



发自我的 iPad

�果日�- � � - 陶�

蘋果日報- 餘 燼 - 陶傑
餘 燼 - 陶傑

有一分霸權的地方,人權就削弱一分。

香港地產霸權,腐蝕了香港人分寸的生存空間。香港的酒家食肆,只要不是集團經營,桌椅都擠得像一隻籠子,顧客像籠子裏的家禽。

兩人走進食肆,明明角落裏有一張四人的空桌,侍應會把你引導到另一張早有兩人在進食的四人座。這樣就變成了搭枱。那半座桌子,由兩張小桌拼成,除非硬將小桌拉開可憐的一寸,才可以開闢丁點隱私。

你指指角落的那張四人桌問:可不可以要那張呢?侍應面有難色。她也是打工的,可否將就一些。在一個昏暗的城市,人在雞肚小腸地苟活着,像一炷點燃着的幼檀香,一直往下燒,香灰在抵抗着地心吸力,但是很無聊地軟軟挺着、挺着,最終塌下來,然後從頭再幼幼地積上去。

香港人的日子像一寸塌下來之後又從新向上積的灰燼。七一遊行一次,就是那條燼柱塌下來的片刻,據說這叫做宣洩排洪,然後回家,再讓香繼續點下去,香灰從頭再向上增長。

漸漸,此一「理性」定律,有人看穿了,只要讓灰燼自然跌下來,火繼續燒,不會有火災。

眼看小生意的食肆,桌子間那條縫越來越窄,香港人的一生,耗費在這條縫的邊緣:拍拖約會、介紹工作、買保險時解釋條文。有錢人在會所裏的雪茄吧做的事,香港的小巿民,一生都condemned to這條茶餐廳桌子的夾縫。

然後是地鐵車廂自由行的皮箱子,回家面對蝸居壓人的四壁。當你感到呼吸困難,想吶喊的時候,學校的試卷,叫你要保持必要的沉默,因為吶喊而謀突破,據說是很偏激的,而在狹縫裏沉默,方是「理性」。

中國前文化部長王蒙在他的自傳「不革命行嗎?」裏說:「我堅信中國的人民革命是上千萬年的擠壓、冤仇、抑鬱的潛能積蓄的結果。幾千年的為富不仁,幾千年的敲骨吸髓,竇娥的冤案到岳飛的慘劇,暴力反抗的認知與能量,不可避免,決心讓一切阻擋復仇與突圍的勢力化為韲粉。」

日子在夾縫裏,像餘燼一樣,幽狹地長長細燒着……



发自我的 iPad

�果日�- 南�搏 - 董�

一九七五年蔣介石逝世,弔唁團攝於台北松山機場。左起是南宮搏、新馬師曾夫人、沈葦窗、新馬師曾、余紀忠等。

南宮搏一九八三年五十九歲故世。本名馬彬,字漢嶽,餘姚人。浙江大學畢業,當過《掃蕩報》和重慶《和平日報》編輯,也當過上海《和平時報》總編輯。一九四九年來香港創辦出版社,寫歷史小說,寫專題著述。六十年代尾應余紀忠邀請到台灣主持余先生的《徵信新聞報》,不久出任余先生《中國時報》社長。我一九六六年在張紉詩女史宜樓結識南宮搏,四十多歲,儀表堂堂,粗眉鷹鼻,國語微帶滬腔,我從此稱他馬先生,他叫我橋兄。張先生是嶺南才女,大詩家,她說南宮搏的詩不輸易君左,易先生寫得多,很嫻熟,南宮搏不多寫,下筆氣韻偏偏清貴。馬先生在宜樓看到我父親寫的齋匾說八分書比何紹基高妙。翌年我父親來香港小住,張先生家宴接風,馬先生也來了,我父親告訴馬先生說讀了他的《觀燈海樓詩鈔》,馬先生拱手稱謝,有點靦覥。隔了幾天父親給馬先生寫「觀燈海樓」橫匾,馬先生說再出詩集可以做封面。南宮搏的律詩絕詩我喜歡,元氣很足,用典儘管多了讀來還是清亮。他在沈葦窗先生編的月刊上也發表過一些律詩,寫他養蛇玩蛇寫得好,可惜不再出詩集了。馬先生跟張大千相熟,張大千的畫我在馬先生家裏見過幾幅,有一幅裱好了馬先生拍照寄給張大千,大千看了回信說「吝裱畫金一至於此」,嫌馬先生省錢,裱出來天地太狹窄了。馬先生其實懂畫愛畫,只是裱畫要求沒有張大千講究。收到友人寄給他看的國畫照片他常常轉寄給我參考,有一回美國寄來張善子畫老虎的彩照馬先生也轉來給我,信上說:「寄照片來的友人劉君筆名江南,一個在經商的作者,以前是美新處的,兄或知其人」。那是後來江南案裏的江南先生了。那陣子我偶爾去《大成》編輯室看望沈先生,有一回正巧樓下碰到馬先生,我們三人一起出去喝下午茶。好像是沈先生談到郭沫若的一些事,我想起五十年代尾讀過馬先生一本《郭沫若批判》,書留在老家,問他可不可以給我一本。馬先生說是一九五四年出版的書,家裏找一找。馬先生寓所寬大極了,書房書真多,恐怕不容易找,彼此忘了也就過去了。記得《郭沫若批判》署名不是南宮搏不是馬彬,是史劍。署名馬彬的是《轉形期的知識份子》,一九五六年香港亞洲出版社出版,我讀中學的時候讀過,一九六六年在香港又買了一本。那本書寫得真好看,寫中國知識份子在治、亂、興、衰國步裏的命運,戊戌政變,庚子拳亂,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北伐抗戰,全寫了,寫到國共兩黨之爭與大地山河之變。徐東濱先生說馬先生這部書和胡秋原那部《中國文化與中國知識份子》都很值得參考,中學生大學生都應該讀。馬先生小說以外的著述不多,聽說有一本《脊樑挺立的人生》我沒見過。七十年代還有一本《陋窗小品》我也沒見過,也許都是在台灣寫的,香港難得一見。南宮搏歷史小說我十四五歲開始看,每出一本老家大人們看完了我看,看多了學着他的文筆寫文章,「於是」兩字用得格外多。南宮搏愛用「於是」,情節一轉不想再費筆墨總是一段一個「於是」,每段只寫一行,全用「於是」開段。南宮搏小說文字好,舒放自如,纏綿清麗,我中學裏的老師都愛讀,都不說,也許是描寫男女情慾他們看了臉紅。南宮搏落筆其實很婉約,點染一下過去了。舊社會保守,南宮搏那些年又大紅,胡適還給他的小說寫序言,看不順眼的人喜歡笑他是「專替古人脫褲子的小說家」。南宮搏掌握史料多,看書快,記性好,一些史書上的事他引述原文,順口議論,輕易作結,清楚極了。學術著作替古人翻案一板一眼,釘牢釘死;歷史小說替古人翻案海濶天空,可進可退,橫豎是虛構。南宮搏的歷史小說都有獨到之見。寫《貂蟬》他給董卓王允翻案,刻劃王允滿心權慾糟踐董卓締造的太平局面。寫《武則天》他讓上官婉兒又俏皮又矜持又嫵媚,惹人神魂顛倒。寫西施寫妲己寫王昭君寫蔡文姬,南宮搏寫出了他百般呵護下的西施和妲己和王昭君和蔡文姬。南宮搏精詩詞,懂女人,讀完他的《李清照的後半生》改變了我心中的李清照。他的魚玄機他的李香君他的董小宛也成了我少年夢中的情人。沈茵讀了南宮搏經營潘金蓮和武松的嫂叔情慾先是拍案痛駡,繼而悄悄沉吟:「情慾不至於,情愫也許有。」南宮搏在《楊貴妃》的〈前記〉裏說:

我處理中國歷史,以夏禹為有史之起點,以前自然有,但只是一些傳說,完全不能稱為史。此後,我的大劃分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南北朝的大混亂;唐玄宗天寶之亂;蒙古人統治中國;孫文創中華民國。這個大劃分,以唐玄宗天寶之後為中國命運之轉折點。自天寶之亂以後,中國就長期向衰了,這是從文治教化整體的輝煌而言,一時的武功或疆土擴大,是不足道的。

於是,南宮搏重視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寫了《楊貴妃》再寫這位貴妃的《外傳》、《新傳》和《天寶貴婦》。在我,南宮搏筆下那麼多歷史人物最討人厭的是楊貴妃。我跟南宮搏說了,他一聽微微一笑點了點頭說:「也許真是寫多了!」南宮搏寫的現代小說我只記得《蔦蘿》和《江南的憂鬱》,老早絕版斷市了,故事我也記不清了,一說,南宮搏似乎也不很滿意這些作品。南宮搏的書坊間漸漸稀罕,新一代知道南宮搏的人也許不多了。七十年代我住英倫八年,跟馬先生只通過幾封信,他去巴黎途經倫敦也錯過了見面的機緣。八十年代我編《明月》的頭三年我們交往頻仍,他的幾篇論政文章都交給我發表,小說好像已經不太寫了。寄來那篇〈相持局面的新階級〉馬先生附信說「大致為台灣這邊立場的思維,小分題勞兄代擬」。還說我們上回見面說起「雖有父子無君臣」的構想,也許可以用到香港問題上,「想想,或者能在他日繼為發揮」。父子君臣那篇文章依稀記得馬先生寫了,我也登了。馬先生還有一封信說他想寫香港一九九七問題:


…友人董浩雲先生曾經有一個中國聯邦的私人構想,他和美國好些人談,包括季辛吉在內,去年和新加坡的副總理也談得很深。董昨日自紐約返,弟明後日與之見面時,徵求他是否能同意將他的構想供我引用,倘若能借用,則可以發揮。董名氣大,引用他的名字影響必大,否則一個泛泛的意見耳…

馬先生是舊派文士,論政講究人脈的敷設和事脈的索隱,一篇圓通的政論少不了棉絮裏的藏針和進取中的轉圜,加上文字駕馭高妙,引起朝野幾分省悟似乎不難。余紀忠禮聘馬先生掌理報紙筆政,馬先生這方面的傳統素養應該也在余先生的考量之中。時代翻新,像金庸像徐復觀像勞思光像馬彬像徐東濱董千里那樣的論政家如今沒有了,我這個老讀者注定寂寞,連台灣老報紙裏的新筆桿都嫌浮躁粗疏。幸虧兩岸三地政要政客政棍素質已然凋敝,殺雞可以不必用牛刀了。五十開外不算晚年,馬先生精神氣色尤其像極了壯年,沒想到倫敦大英博物館塌磚頭壓傷了脊骨好運從此拋棄了他:「承賜書慰問,謝謝。中國人昔時說運氣,有時亦甚可說得過去。弟在英受傷,分秒之差,當時自西藏館出,如早出或遲出一分鐘,即無事,剛好碰到,無以自解。」他信上說脊骨有一節削去了少許,英國醫生說三個月會好,香港醫生斷定半年才平復。「仍有酸痛,能平地步行數百或千呎,起、坐皆較難,但現在已能坐下寫字,前數日是站着寫的。」那段日子我快要放假去英國,他信上囑我行前和他晤談:「英、法均窮厄,但有一種氣概,非美國人所能及。美國人濶時有暴發戶相,窮時有浮囂相,英法則俱有耐性,或亦新國家老國家之別歟?」一年不到馬先生得了肝癌,原稿紙上寫了五六百字長信告訴我發病、檢驗、醫治的經過。那段日子我在美國,信是回來才看到的。我去慰問馬先生,精神不錯,消瘦了些,談興很濃,沒想到他闖不過五十九這一關。一九八三年四月二日張大千在台北逝世,我邀馬先生寫文章,他回信說「忘年之交,以為隨時可見,不料竟逝。文章週一可寄奉,約三千字」。那篇〈憶大千居士〉引用張大千題畫的兩句詩做題目:「花到夷方無晚節,仰人顏色四時開」,縷述他和大千先生從一九四七年上海初見到港台交往的一些瑣事,清醇淡古,大好文墨。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馬先生辭世,觀燈海樓燈火微茫,縹緗寥落,到今年,九十冥壽了。


�果日�- 老味道:十年�老菜脯 醇香如�

十年陳 老菜脯 消滯最好!

一身淺棕色的菜脯是平常不過的伴菜,但事實卻是變化多端、 難以取締的綠葉。試想想,炒蛋沒有菜脯,那種鹹香、爽脆的味覺刺激頓時消失;白粥沒有菜脯,單寡的味道引發不起食慾。這片綠葉有時比主菜更受人喜愛,在潮州人眼中更與潮州鹹菜、魚露並稱為潮汕三寶。最令人訝異的是,原來菜脯如美酒一樣,越老越醇香!

記者:區佩嫦

攝影:劉永發

菜脯即是蘿蔔乾,對潮州人而言,菜脯簡直是居家必備,但要自家製作菜脯,確實有點難度,惟有走往農莊,向身為「架己冷」的「我地農莊」負責人黃零請教。甫見面,黃零便拿出了三個玻璃樽,其中兩樽是深淺、大小不一的啡色菜脯,另一樽顏色黑漆漆的,隔着玻璃樽細看,樽內的物體恍如一條軟軟的炭枝,絕對不是我印象中的菜脯。黃零見我滿臉疑惑便說:「這樽菜脯已經有十年了,是我家的珍藏。」十年!那還可以吃嗎?「陳放越久的菜脯潮州人越視之為寶,以前家母有不少超過十年的菜脯,大部份已送了給別人,現在只餘下這一樽。」望着這樽老菜脯,感覺就像廣東人的鹹柑桔般,越陳越濃厚、越久越具韻味。原來潮州人視老菜脯為良藥,小時候的黃零,每逢生病,黃媽媽便會將老菜脯切碎來拌粥,開胃之餘,食過後自然藥到病除,箇中原因黃零卻不甚了解。其實老菜脯被視為窮人人參,屬於民間草藥,可降火,亦有助消化不良、便秘、熱咳等,用來沖水喝即可,若老菜脯放上二十年,更會滲出黑油,與雞肉同燉煮更有護嗓功效。

■愛好田園生活的黃零,拿着他的菜脯珍藏,一臉滿足。

三個月 
■剛剛好三個月,外貌較淺色,入口亦較爽脆。

三年陳 
■帶點梅菜頭樣貌的菜脯,已醃製了三年,由於原條蘿蔔晾曬的關係,所以較大棵。

十年陳 
■這是黃零的珍藏,黃媽媽留下的十年菜脯,外形有點似炭又有點似涼果。

4月耙子做菜脯 甜夾爽
黃零坦言炮製菜脯只是手板眼見功夫,只要重複曬及醃兩大步驟便可。看着黃零示範,的確覺得很簡單,只是花時間兼且需要一片大的空地。白蘿蔔毋須去皮,打直一開四,然後切成蘿蔔條,那便可直接放在太陽下曬,日落沒有陽光後,便收起蘿蔔條,擦上粗鹽,首一兩天抹多點鹽,有陽光時曬太陽,沒陽光時收起抹鹽,重複14至15天,然後放進密封器皿中,壓上石頭等重物,務求將菜脯與空氣分隔,待三個月後便會變成淺啡色即可食用。「菜脯擦上鹽,是用鹽達至滲透作用,有助菜脯收乾水份,若果想吃甜菜脯,放入密封器皿中加糖便可,不過我覺得鹹菜脯味道變化層次較多。」黃零邊示範邊說,那麼辣菜脯呢?「一般是醃完後再處理,不過這是我媽媽的做法,不知是否最正宗,但我知道各人做法有異。」


潮州人一般於過冬前做菜脯,這是民間的智慧。古人智慧一般將吃不完的食材曬乾醃製,像做臘肉、鹹魚等,蘿蔔於冬天當造,為免浪費,廣東人便做成蘿蔔糕,潮州客家人便做菜脯。而且冬天較乾燥,陽光猛烈,曬菜脯便最好不過。反而春天時潮濕又多雨,加上蘿蔔並不當造,並非曬菜脯的好時機,「但等到4月尾,則可以用的骰又爽甜的耙子蘿蔔來做菜脯,味道甜一些也更爽口。」黃零笑着解釋。

菜脯做法

1.白蘿蔔毋須去皮,將之一開四。

2.將蘿蔔條放在太陽下曬至日落。

3.在蘿蔔條上均勻地抹上鹽巴。每天重複晾曬及抹鹽步驟約兩星期。

4.首一兩天須抹擦多點鹽巴,邊抹擦時蘿蔔會有水份滲出。

5.將已曬好的菜脯放入密實的樽內,再壓上重物,待三個月即可食用。

鹹甜混搭 炒蛋最滋味
黃零最愛將菜脯用來做炒蛋,貪其簡單又美味,「很多人習慣將菜脯直接加入蛋液中炒香,我則愛將菜脯略炒,部份會先盛起,其餘的炒耐一點,這樣菜脯才香,味道亦會較豐富。」而黃零還提議可同時用上鹹甜菜脯,有鹹有甜味道亦會變得更加複雜有層次。不過最美味的非黃媽媽流傳下來的菜脯燜豬手莫屬,做法很簡單,只要將菜脯、花生及豬手同時放進鍋中煮個多小時,不用下調味料,味道已經很濃厚。我從沒想過只是用蘿蔔製成的菜脯,已經令主食味道更豐富。這種飯菜小配角做法簡單卻足以見證古人的智慧,可惜現時不少菜脯產自內地,很多都添加了防腐劑以省卻鹽漬及曬太陽的製作過程。現今的香港,已經沒多少人像黃零般堅持為了自然、健康而自製菜脯,將原始的味道流傳下來。

菜脯炒蛋
最簡單好味的菜脯食法,將菜脯炒香後混入雞蛋中,黃零選用本地農場的雞蛋,雞蛋味道較濃香,混入菜脯,毋須加鹽或加肉碎,已經很美味了!而黃零下廚亦較隨意,做兩次菜脯蛋,一次將炒香的菜脯混入蛋液,另一次則將菜脯加入略煎的蛋中,前者的菜脯與蛋較為融合,味道較佳。


材料:蛋4隻、鹹菜脯2湯匙

做法:

1.將菜脯切細粒。蛋漿攪勻。


2.燒熱鑊後下油,將菜脯略為炒香,盛起備用。


3.再把鑊燒熱,下蛋漿煎至邊位開始凝固,下菜脯並以鑊鏟略略拌至均勻。


4.將蛋煎至兩邊帶焦即可。


貼士:菜脯要切得大小相若,略炒後先盛起一部份,餘下的繼續炒,味道層次更豐富。

菜脯炒芥蘭頭
現時芥蘭頭當造,將之切成粒清炒至熟,口感爽脆,伴上了菜脯,一淡一濃互相配合,味道清新香口,充滿田園風味。


材料:芥蘭頭3個、甜菜脯3湯匙、腰果(焗香)2湯匙

做法:

1.將芥蘭頭去葉,切去厚皮,切粒。菜脯同樣切成小粒。


2.把鑊燒熱下油,放芥蘭頭炒10分鐘至腍身,其間不停快炒。


3.加入菜脯略炒,再加腰果拌炒一會即可上碟。


貼士:炒芥蘭頭必須不停兜炒,懶人可略炒後加水煮至腍身,但爽度及味道會略遜。

花生菜脯燜豬手
充滿潮州風味的燜豬手,是黃媽媽的家傳之作,做法超級簡單,只是將食材放在一起燜煮便可,豬手燜至軟腍,菜脯仍然保留少許爽脆口感,不過最好味竟是花生,在沒放調味料之下,味道竟然鹹香兼備,一流。


材料:豬手1隻、花生2碗、鹹菜脯2碗、水適量

做法:


1.將豬手洗淨,汆水。





2.將豬手、花生、菜脯、水放入煲中,煮大約一個半小時即可。


貼士:水的份量一般浸着材料便可,若想乾身一點,可少下點水。


�果日�- 英��使��「火星文」避�查

英駐華使館發「火星文」避審查


英國上周四(10日)公佈《2013年人權與民主報告》,駐華使館官方微博前日發佈相關中文消息及有關報告的鏈接,卻把報告名寫成《2013人.(木又)與MZ報告》(圖),用木+又取代簡體字「權」、用拼音「MZ」代表「民主」,免被中共網管部門過濾封殺。

「MZ」代表「民主」
報告將中國、古巴與阿富汗等28個國家列為「需要被關注」,並點名指中共去年在十八大三中全會期間,監控異議人士、鎮壓新疆、西藏等地。儘管報告只有英文版無中文版,但英駐華使館仍擔心屬「敏感」遭封殺。但昨晚微博仍在。

北京維權人士胡佳對此大發感慨稱:「好在中國網民具備閱讀火星文的能力。」有網友指,「連『權』都無法和人一起發出,你說這個國家情況如何,還用看報告嗎?」更有網民指,面對中共嚴格的網絡監管,西方駐華使館「拐彎抹角」跟中共鬥法,好不辛苦!

新浪微博/推特網


�果日�- 「糖是毒�」�害甚於脂肪

蘋果日報- 「糖是毒藥」禍害甚於脂肪
「糖是毒藥」禍害甚於脂肪

電影《黑超特警組3》J探員被問到「宇宙最大的破壞力量是甚麼」時,他答︰「糖?」壠發女作家肖布一家實踐無糖生活的美國內分泌專家勒斯蒂格極為同意,直言「糖是毒藥」。大量研究顯示,攝取過多糖份比脂肪對健康更具破壞力。

麥芽糖、糖漿、乳糖……遍佈各種食物。勒斯蒂格指無論任何形式,糖都是不健康而且會令人上癮,他領導的多項研究發現,25%的二型糖尿病人都是攝取過多糖分所致。

美國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營養生物學家斯坦諾普(Kimber Stanhope)也認同,她指出糖份攝取量和新陳代謝疾病有重大關係,大量攝取糖份增加患上糖尿病、脂肪肝、心血管病、高血壓以及高膽固醇等疾病的風險。很多「低脂」食品其實用糖替代脂肪,結果會越吃越肥,有害健康。

日飲一罐汽水已超標
世界衞生組織上月更新糖份攝取量指引,建議成年人每日糖份攝取量應佔每日攝取熱量5%以下,即少於6茶匙糖,即是說每日飲一罐汽水或細盒檸檬茶已超標。

美國《匹茲堡郵報》/《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