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 劫
原爆七十周年,日本平民死亡十七萬。太平洋戰爭結束,時至今日,歐美歷史學家仍有爭論:這兩顆原子彈是不是一定要投?
爭論是因為對人命的珍惜。反對投原子彈的一方認為:日本時至八月初,已知敗局難挽,投降漸成共識,軍方與日皇,只是在商討「有條件投降」,還是「無條件投降」。美國應該與日本談判。不投原子彈,日本也會投降,最遲在九月,所謂「美軍登陸本島,日本舉國玉碎,美軍會損亡一百萬」的假設,不會發生。
「波茨坦會議」七月底向日本遞交的無條件投降令,日本收到了,而未確覆,杜魯門就決定投原子彈。所以,日本平民的犧牲,可以避免。
認為「投彈有理」的一派,指出當時蘇聯要侵略中國東北,對日宣戰,美國必須確保控制東北亞大局,絕不能讓蘇聯跨過日本海。戰局一拖延,蘇聯介入,會以盟國的一員,對日宣戰。事實上,史達林早已向美國提出,戰後要佔領北海道,像分割朝鮮半島一樣,分割日本。
日本軍國政府對蘇共之貪婪,懵然不知,接到投降令還在躊躇,美國必須速戰速決,不讓蘇共伸一隻毛手過來亂中摘桃子。杜魯門下令投原子彈。日本的平民犧牲了,卻保住國家不受蘇聯染指。所以美國的原子彈,當時實屬必要。
戰爭就是如此慘烈,當初考慮過炸新潟或京都,最後選定廣島長崎。果然,一投彈,蘇聯即刻向日本「宣戰」,紅軍侵略中國東北,掠奪滿洲國工業物資,將數十萬日本軍民擄去西伯利亞。史達林出手快,美國出手要更快。如果日皇御前會議上的將領,七月底之前答應向美國無條件即刻投降,原爆可免。美國兩顆原子彈,保住了日本全國在一九四五年之後,脫胎換骨,走上自由民主的正途。
相反,蘇聯侵略中國東北,導致一九四九年中國之赤化:大躍進、反右、文革,中國人死於馬列極權,超逾兩億,其餘陷於奴役。日本原爆中的死難者,軍國主義的愚莽,卻也為國家長久的幸福而犧牲,日本是不幸中之大幸。
因為從此,日本站在美國和歐洲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的一邊,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雖然,當時是錯了,而且在要命的關頭,錯誤地躊躇,可以避過原爆一劫。
這就是認識歷史的客觀角度。恩仇都成追憶,只是當時一陣的惘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