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6日星期日

聽書的樂趣 - 蔡瀾

聽書的樂趣 - 蔡瀾

聽書的樂趣 - 蔡瀾

丹·布朗DAN BROWN的最近一本小說《起源ORIGIN》在二○一七年十月初出版,過了幾天,我就讀完。不,與其說讀,應該是聽,當今所有暢銷小說的紙版書一出版,有聲書一定在同時推出。
我一直致力推崇聽書的好處,在美國已經是一宗數百億的生意,但在東方,還是育嬰時期,近來看見曙光,大陸的一個叫《喜馬拉雅》的網站連同廣播電台,已做得有聲有色,擁有很多聽眾,大家都發現在交通繁忙,一阻起車來就是一兩小時的年代,聽書,時間的確比聽流行音樂更加容易打發。
本來,像《起源》這種通俗小說也不是值得怎麼去談它,但到底這本書講的是我心愛的西班牙,尤其是集中在我三十年前住過的巴塞隆納,還有敬仰的建築師安東尼·高地,就請各位容忍我再胡謅一下吧。
作者丹·布朗依照他一貫的手法,利用蘭頓教授這個人物去解開一切的暗號和密碼。故事還是那麼俗套,先選一個博物館的背景,這次是西班牙比鮑爾的古根罕博物館,命案發生了,迫着男主角和女主角逃亡,一直被人追殺,到最後回到巴塞隆納的聖教堂結束,情節也不必多加敍述,免得掃大家閱讀時的雅興。
距離成功的《達文西密碼》已經多年,接着的《魔鬼與天使》也多人追讀,更被好萊塢拍成電影,魅力實在不可抵擋,但後來的幾本,歡喜的讀者已慢慢離去,減退了熱潮,丹·布朗也知道這一本新書再不刺激到讀者的話,神話會幻滅的。
所以選中了一個大家都有共同點的題材:宗教和科技,這兩個互相對抗的主題誰會勝利?人類是從何處來的?我們將何處去?
故事的配角選中一個年輕的科技人,他是糅合創立蘋果、臉書或特施拉汽車的一些怪傑形成,恣意立證上帝的不存在,先來一個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開頭,而這個人即刻被異教徒開槍打死。
地點就在比鮑爾的古根罕博物館,作者用很多筆墨來形容它,像那隻巨大無比,用植物和花朵做成的狗,和另一隻鐵製的大蜘蛛,沒有看過的人一定感到興趣,到過的也會驚訝,留下深刻印象。博物館中,中國的煙火專家蔡國強的作品也被提到,但輕輕帶過而已,各位要是讀了這本小說而去一遊的話,反而要仔細看蔡國強的作品,那一大群狼,更令人震撼的。
背景一轉,到了巴塞隆納,先去到奎爾花園,那奇特、天真又帶邪氣的柱子、龍和碎瓦,每個到此一遊的人先會感到很怪,後被深深吸引,是怎麼樣的腦筋,令到高地這個建築師做出這些塑像來,是個天才?是個瘋子?相信書出版後必會捲起一個看高地建築的熱潮,大家會捧着這本原作,到高地的各個建築仔細觀看。
這是丹·布朗的最後一擊,如果不成功,引不起讀者興趣的話,今後一定會受到出版商的遺棄,非出盡法寶不可,而選中高地的建築,是聰明的,高地作品永遠看不厭,也是一個永遠解不開的謎。
和其他美國的通俗文化一樣,丹·布朗小說帶來了感官上的刺激,當然是一時的,誰也不相信通俗文化會長遠,正經的讀者和學問研究家永遠地歧視這些東西,但是它會一波又一波地出現,看厭了,拋丟,拋丟了,新的又出來,是沒有價值的,但是,是好看的,在當時。
丹·布朗說,自己寫的東西,像一杯冰淇淋,吃過算數,但他的冰淇淋加了一點營養素,什麼營養素?培養讀者對博物館的興趣,就是一種很好的營養素。
很巧妙地利用隱藏的符號來解碼,也是丹·布朗的拿手好戲,這是從小培養出來的,他的父親是一個數學家,寫了當今還被當為教科書的多本讀物,他母親是虔誠的教徒,在教堂中彈風琴的。當兒童時,他父母每到聖誕節,在樹上掛的不是禮物,而是一封封的信,打開了就可以找到密碼,在這種環境長大的他,當然可以利用密碼來引誘讀者看下去的因素,也利用了父母的矛盾,研究宗教和科學的對抗與平衡。
丹·布朗引證了人類最初對大自然現象的不了解而用宗教來解答,像受到天氣影響,就創造出雷神、風神和海神之類的形象,但一一被科學的解答打破,這些神,已經落伍,我們也不會相信了,我們就拋棄了這些神。
在科技一日千里的今天,我們當然不能再相信人類是上帝在七天之內造出來的。化石的出現,已打破這種傳說,但我們為什麼還相信宗教?我們相信,是因為我們需要心靈上的慰藉,宗教和科學,是可以共存的。
重提有聲書,金庸聽書有一個App,我又重聽了查先生所有作品,可惜這個App做的並不完善,聽聽停停,尤其是在緊要關頭,氣死人了,去《喜馬拉雅》聽吧,非常流暢,藉此來學國語,好處多呢,還是懶惰的話,聽粵語版吧,也有四川話版等等,總之聽書是很好玩的,各位不妨試試。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