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2日星期三

明治三部曲 - 陶傑

明治三部曲 - 陶傑

明治三部曲 - 陶傑

日本明治維新指出的宗旨是「殖產興業,文明開化,富國強兵」三大方針。
其中「富國強兵」置於最後,而「文明開化」屈居第二,第一是「殖產興業」。
「殖產興業」,是以拼搏經濟為優先,亦「吃飯權是最大的人權」之說。百姓貧窮沒有飯吃,則再「先進」也是枉然。但政府的財力和行政力有限,令全民均富,必須依靠自由經濟的產業商貿。這一點與西方海耶克崇尚的主張相同。
但當「殖產興業」卓有所成,緊跟的必須是「文明開化」。因此萬元現鈔的頭像人物福澤諭吉,多次訪問英國和歐洲,寫下「西洋事情」。知識份子主張日本向法國學藝術品味,英國學君主立憲,荷蘭學郵政保險,德國學工程技術。在GDP有保證之後,提升全國文明開化,培養成全民為愛好和平、彬彬有禮的精神,到最後才是「富國強兵」。
至於後來軍國亂政,第三條的步伐推前,或未等待「文明開化」完成,為了貨殖資源,就先行對外擴張侵略。
日本是島國,對於「殖產興業」,以「殖產」為先。沒有銅、鐵、石油,只有打鄰國的主意。對外侵略,掠奪又非要強兵不可。
就這樣,這三條共十二字宗旨,本來先後有序,卻發展為三騎並駕,最後三匹互相踐踏,令國家亂了套。
但「文明開化」一環,日本政府嚴令各地長官籌集教育經費,否則受到懲罰。許多地方官員,因籌集不到足夠的經費,恥而自殺。日本辦教育,不靠「中央撥款」而靠地方官。地方沒有貪污腐敗的傳統 ,因為有一個「恥」字。因此有人說,明治教育史是一部血的歷史,而不是將教育經費貪飽私囊的「小錢櫃史」,也不是將子女爭相送去西方讀書、自己的地方官僚則從教育經費中大撈好處的腐敗史。
這三步終於走對了,尤其第二步完成了,前人種樹,東亞和世界庇蔭,所以,今天的日本文學電影,就有了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