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3日星期五

徐濠縈?

徐濠縈:MBT x Liger [心]

(来自鲜果联播)


发自我的 iPhone

不必奢求所有人都能理解

不必奢求所有人都能理解,只要自己能看清要走的路。


韩寒 我和官员的故事

我和官员的故事

 (2012-04-13 09:53:23)
标签: 

杂谈

微博阅读地址:http://weibo.com/1191258123/yeockoEpT

      继前一阵子有官员把微博当QQ以后,昨天又有疑似公务员将微博当记事本,写了不少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又司空见惯的官场百态。究竟这是文艺作品还是乌龙日记,且不去妄断。我在全国各地比赛,也不可避免和一些地方官员有所接触,观感有好有坏。今天我吐槽一下这些年间和一些官员打交道之中的奇闻怪谈。关键时间地点都隐去,大家全当小说看也无妨。


      1:2008年,上海某区的领导通过曲折的朋友关系找到我,问我能否帮助他们,区里要做一个文人名人的讲座,预算是X万元。我说我不合适吧。该领导说,哦,你误会了,我们是想让你牵线联系一下余秋雨老师,你们都是作家,肯定认识。

     2:200X年,在南国某地级市参加拉力赛,政府组织了赛员欢迎宴席,我被组委会强行叫去参加。因为有点名气,所以被安排到了主桌上。我随手坐下,感觉眼前的饭桌大小不亚于足球场的中圈弧,正郁闷要是中间放一盆菜,得在桌上爬半天才能到夹着,到时不知道要不要让领导先爬。边纳闷边环顾四周,发现一桌的官员都看着我,表情怪异,欲言又止。我们互相耽耽对视着,一个秘书模样的人目露尴尬,到我耳边,说,韩赛手同志,实在不好意思,你坐的是市长的位置。

     3:市长入座后,和我寒暄了几句,突然放开嗓门道:听说你是一个作家,希望你帮我们S市大力的宣传啊,我们的精神文明假设和城市建设在这几年发展都很快。桌上马上有人接话,说,对对对,尤其是市长就任以后。我说,你们的办公楼还有这个饭店建设的最气派,要不我写篇文章歌颂一下。话刚出口就觉得有点失礼。不料一桌人连声称好。

    4:某地比赛期间,有一个赛前发布会,当地一个公务员接我去会议中心,我说,你们政府里这些树好漂亮啊,他自豪道,当然,这一棵可要价值……

      5:2010年,参加一个演讲。请我去的官员比较开明,也喜欢艺术,人还不错,也邀请了另外几个我颇为欣赏敢怒敢言的朋友。我上台说:今天我要演讲的内容是,城市,让生活更糟糕……演讲完我电话给正在看视频直播的朋友,问讲的怎么样,朋友说,就听到第一句,突然就插广告了,然后你就再没出来。不过说句公道话,上海这个城市,除了生活压力大,文化管制紧以外,治安,环境等其他方面在中国都算不错。

      6:在北国某县比赛,被车队安排和当地一些官员吃饭。听到隔壁桌在敬酒,被敬的车队朋友推说一会儿还要开车,万一被查到酒后驾车就不好了。官员说,不怕,绝对没问题,敬你的就是交警总队的。你吃好以后我们组织一个桑拿,赛前放松一下?客气什么,来,我让我们治安总队的队长安排一下,他知道哪里好。


      7:某G县的领导秘书通过博客上留的邮箱地址联系我,称县领导同时是一个企业家,他愿出一个高价,让我帮他写一本传记,讲述他光辉的政绩。

      8:西南某地级市的一个领导通过赛车圈的体育记者找到我,要我为他写一本书,同样诉说他的经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心得,条件是版税一人一半。

      9:朋友Z做文化产业,曾经去申请一个文化扶持基金,问我要了一本签名书送给负责审批的人。但后来他落选了。我看过他的计划书,写的很好,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另一个朋友告诉我,你们两个傻逼,真的只给了一本书么?里面什么都没夹?

      10:某朋友的父亲,在某镇做镇长,他办公室的电脑默认首页就是他们的政府官网,官网下面有一堆链接,都是各个职能部门的网站,诸如经委,科委,民政局等,他就在这些历久弥不更新的官网之间遨游了好几个月,还颇有心得的认为互联网对官员的影响没有外界传说的那么可怕,直到有一天经人指点,他终于找到了门户网站……所以我看见有官员把微博当QQ的时候并不惊奇。

      11:我曾经看到一篇新闻,讲某市的市长被狗咬了一口,遂下令要捕杀全市的狗。作为爱狗人士,我觉得荒唐悲愤,顺手转载在博客上。过了两年,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来自不知哪的公安系统,通知要求删除某年某月某日的一篇文章。我问是哪篇文章,他们义正言辞字正腔圆道,就是那篇《XXX同志被狗咬了》。我问,是因为这位被狗咬的市长升官了么?那边默不作声。我说,删倒是无所谓,就是你们出警实在太慢了。

      暂时想到这些,写的时候还担心会不会不太厚道。但转念一想,铁打的官场流水的官,都是几年前的事情,那些官员们早就不知道去哪了。升了降了,还是像朝鲜火箭一样栽了,谁知道呢。那是人家的游戏,他们也有自己的生存法则,有的惊心动魄,波澜壮阔;有的失魂落魄,一错再错。至于我们,看见好的捧个场,遇见坏的冷个场,碰见傻的笑个场,等他们自己给自己砸个场,也只能这样。

韩寒 来,带你在长安街上调个头

来,带你在长安街上调个头

 (2012-04-11 11:25:21)
标签: 

杂谈

    微博地址:http://weibo.com/1191258123/ye5WN034I

    十年前,我在北京租了一个夏利开,人虽不面,无奈车慢,所以很知趣的开在机场高速慢行道上。车里坐着朋友,我俩当时都是愤青,正激烈批判着腐败和权贵,突然后面一辆奥迪贴近晃灯,并用警报呼哧了一下。我一看旁边车道是空的,也没让,继续自顾自开着。没过十秒,那台奥迪突然满血,全身能闪的地方都闪了起来,随即,我被后车用扩音器劈头盖脸骂了一顿。坐在边上的朋友抢了一把方向盘,说,咱让让吧。奥迪很快从我边上超了过去,骂声一直缭绕了好几百米。我对朋友说,妈的,这帮孙子走路像王八,必须横着走到底,开车像火车,必须一条道开到黑。朋友说,算了,你看人家的牌照,京AG6X打头,这个很厉害,一般来说是给XXX的,还有那些京A8开头的,以后你得看着点,都是给XXX的。作为一个只知道沪A牌照100位以内惹不起的上海司机,我听得云里雾里。最后朋友对着远去只会开直线的奥迪牌火车,恶狠狠撂下一句,操,以后宽裕了,还是得买黑色奥迪。

     后来朋友真买了黑色奥迪,却一直没有上牌。我说,这不挂牌照没问题么,朋友说,没事,我有这个。他指了指前窗下的一块铁皮,上面写了两个字,警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又增添了"京安""人民大会堂XXX""政协XXX",一直码到了副驾驶,堵车的时候都能用来打牌比大小了。我非常担心随着牌子的越来越多会挡住他的视线。好在朋友喜欢激烈驾驶,每次一劈弯,那些牌子就因为惯性,全摞成一堆了。于是朋友就得停车重新洗牌。我问他,这在路上开管用么?朋友说,太管用了,你看我,没牌照,但装了警灯警报,有这么多证,更加神秘,警察绝对不敢拦,哪知道你什么来路的。来,我给你违规掉个头看看。

     当时我们正开在长安街上。长安街很难调头。记得我初到北京时,有次开车错过了一个路口,一直调头不能,突然看见一个大门,门口还算宽敞,定睛一看,新华门,以为是新华书店系统的,想好歹和自己的职业沾点边,就直接往里扎,打算在门口揉几把,假装自己是出门左拐。。。。。。在差点被击毙之后,我对长安街产生了深深的恐惧。我对朋友说,算了,别试验了。

      朋友不语,遇见一个红灯,他爆闪一开,直接顶到交警跟前。交警假装没看见,转身给了我们一个屁股。我说,他真不管你诶。朋友嘴角一撇,道,丫不上路,按照常规情况,丫应该把直行的车流给我拦断了,方便我掉头。


      过往的车没有一台避让我们。朋友拉了一声警笛,交警回头看了我们一眼,准确的说是看了那些牌子一眼,无奈拦停了对向的来车。朋友从容的掉了个头。我承认,对于刚刚二十上下的我,在那一刹,特权为我带来了虚荣和愉悦,纵然这特权还是山寨的。有那么十秒钟我异常膨胀,觉得自己都快从车窗里溢出来了。但很快我发现,那些停在对面车道里等候的车辆看我们的眼神中并无景仰,甚至充满愤慨。我不由自主往下缩了缩。

      朋友不屑道,没事,别理那帮傻X,你看那捷达了没,你看丫挂的那个警备牌,我一看颜色就知道是假的,四元桥汽配城买的。我这块可是那XXX的关系。但说是警备牌以后不能用了,统一只能挂京安了。那我——前面那傻X怎么开那么慢,来,你呼几句,拿着这个,按边上说话就行,不用多说,十个字,前面车靠边,前面车靠边,丫就乖乖闪了。。。。。。

      到今天,我已经不能描述当年坐在这台奥迪里复杂的心情了。午夜的平安大道,我们坐在路边吃羊蝎子。空无一人的街道上,依然有车拉着莫名的警报呼啸而过。朋友说,丫那个分贝数不对,也是四元桥汽配城买的。

      是的,面对特权,我们厌恶,但享用到一点假特权,心中又有窃喜,面对吃特供的人,我们批判,但自己用到了那些特供,又会得意。很多人恨特权,因为特权没有在自己手中。我有朋友觉得如果他掌权,必然从善如流。其实未必这样。我相信没有人会不沉迷其中,除非他的特权大到无需彰显,只用表演一些低调的姿态。朋友的人生也有起落,现在他早就不开那台奥迪,换成了一台很普通的七人座家用车。说起从前,他摇头笑道,太虚妄了,以前老骂那帮家伙,自己居然也在模仿他们。但他又会觉得,黑色新款的奥迪A8很不错。

     人总是很矛盾,纵然我以后再不好意思坐进各种真真假假的特权车里耀武扬威,但每次要误机时,我心中最阴暗的部分也会冒出一个想法——如果我有急事要办,而要去的地方一天只有一个航班,我明显赶不上了,恰好我又有特权,我会让这架飞机连同几百个乘客等我半个小时么?抛去一切伪善,我觉得答案八成是——我会的,而且会让机长把责任推卸到航空管制上。

      没有人能控制自己不会凌驾在他人和法律之上,哪怕他再好再温厚。体制赋予特殊个体的特权是无法靠自我修行来美化和消解的。就算你知道,那些没有特权的人正在对你唾骂和鄙视,不存丝毫的敬意,你也无法停止享用这些。就像苏联的特供制度再受平民的诟病,面对经济衰败,民怨沸腾,有可能同归于尽,那些身在其中的人也不愿意放弃它。没人愿意主动把各种车证扔在风中。答案不会在风中飘。

      苏联的特供体系一度幻想能够延伸到工人,以为这样可以巩固政权。但是它没等到那一天。就算那天来临,苏联依然不会有好下场。当特权想惠及到越多人时,只是特权阶级感到威胁以后的自保罢了。承诺他人将能得到什么,最终他人什么都得不到,只有限制那些承诺者自己的权力,他人才能得到他本该得到的一切。

     写这些没什么意义,纯粹是想起以前在北京的日子,又看到眼前新闻,乱涂几笔。我们所见的社会进步或者退步,常常只是特权与特权之间的争斗结果。人有善恶,权无美丑,所以去向何方,全凭运气。多少个权倾一方的人说倒就倒。这次倒一个,也许国家向前走了,那万一下次倒错一个呢。如果一个地方充满着的不被限制的权力,那么谁都不会安全,包括掌权者自己。
      

方舟子自己转发: 专访:方舟子真面目

专访:方舟子真面目  

2012-03-27 13:30:00|  分类: 访谈录|字号 订阅

记者:岳淼
环球企业家

  "你不可能把对方消灭,一百年都不可能。"方舟子对《环球企业家》说。在摄影师镜头内,你能感受到刚在质疑韩寒之战中全身而退的方有一种杀手般的暴戾之气;但在镜头之外,你感受最多的是其关于打假的纯粹想法和无力感。他向记者抱怨称,最令其忿忿不平的是在当代中国,诚信不仅不被承认甚至还会被认为是愚蠢,而他围绕诚信而展开的质疑亦被污蔑为"舆论恐怖活动"。有时候,坚守的成本高的惊人——2010年8月,方遭群殴,身受乙醚和铁锤袭击,几欲丧命。

  这并非孤例。多年来,方备受肉体与精神的攻击,自诩为自由主义者的他并无豪车与豪宅,其打假的成本堪称低廉。以其开办的新语丝网站为例,其月维护费用仅200美元,十余名工作人员皆为兼职志愿者,而负责接收举报材料的仅一人,即方本人。方手无缚鸡之力,唯一的武器即互联网本身。他彻夜上网,查找资料,伺机找人交锋论战。

  方令对手胆寒。他曾经不止一次地被警告"杀个人就像切菜一样"。出于安全考虑,他过着半隐居式的生活,无法乘坐公交或去超市买东西,不会单独出门,晚上更是避免在外。浮出水面的报复者的身份则更像是对这个时代的嘲讽肖传国,拥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等炫目头衔,是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甚至还是院士候选人。如此不难窥见打假者处境之险恶。

  方所创建的打假网站新语丝一年大约会贴出100篇揭露学术欺诈的文章。多数网络控诉是匿名的,看上去似乎缺乏一招毙命式的真凭实据。但这并不妨碍方从事所谓的民间打假,正是因为官方机构的缺失,才使得方认定民间平台对于反对学术不端行为是多么的不可或缺。2009年夏天,中国科技协会的一份调查显示超过55%的科学家表示自己知道其他人存在学术造假。严峻的是中国并无特定的官方机构裁决处理此类的学术欺诈,亦无适当的处理程序。

  被方氏质疑的人,很难置之不理。方惯用手法是用密集且琐碎的事实,对核心疑点做反复的推演,多讲究事实证据,并伴随自圆其说的推测。令人称奇的是方酣战十余载,鲜有失手。这种质疑和推理能力得益于方在美国所受耳濡目染的西式训练每周一次的实验室会议由每人轮流主讲,台下的人则给报告者挑刺。方得到的一个"常识"即是,做科学研究的本质就是严谨,而非一团和气。

  "我这个人从不怕打群架,敌人越多战斗力越强,斗志越勇。"方说。因此,毫不奇怪,他的敌人众多。方的声誉渐隆从另一方面折射了以下事实在中国造假有多触目惊心。看看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执行总编张月红的遭遇即可一目了然。2008年,张所辖学术刊物成为中国首家使用CrossCheck文本分析软件甄别剽窃现象的科学出版物。两年后的测试结果令其震惊,大约31%的论文存在不合理的抄袭和剽窃,计算机及生命科学领域则高及40%。这一结果最终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张事后被围攻。更荒诞的是在科研工作者聚集的科学网上,有人竟质疑张为何投稿给外刊,称其故意为中国学术界抹黑,是"叛逆";好事者亦怀疑张炒作,目的是炒红付费软件CrossCheck。

  方舟子面临的情境比张严峻得多。他堪称孤单英雄,鲜有同伴,因其打假而揭开的荒诞故事则比比皆是。方所棒杀的一个主角是上海交通大学原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宣称发明国内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芯片"汉芯一号"。真相却令人啼笑皆非所谓的"汉芯一号"不过是一枚被打磨掉商标的摩托罗拉芯片而已。陈在数年间骗取数亿元科研基金,事后却并未被指控。"当人们看到丑闻当事人仍然开着他们的豪车时,这就对公众传达了错误的信息,"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所长曾国屏说。

  缘何如此?方的解释或可说明这一切。剽窃事件曝光时,其主管上级往往紧密团结在当事人周围。一部分原因在于保护私人关系胜过学术声誉,另一个原因则更发人深省没有一位学者干净到可以指责其它人。另一个原因在于中国儒家式的服从使国内缺少自由表达与争鸣的氛围。《中国:2020年的生命科学领导者》的作者、摩立特前咨询顾问迈克尔·吉伦吉格(Michael Zielenziger)曾这样感慨说:"我们不得不放弃大学体系中部分儒家式服从,多一些意见交换,协同合作以及咄咄逼人的辩论。让分歧向前发展,让想法向前发展。"

  方几乎凭借一人之力即催化了中国社会的争鸣讨论。他将标靶瞄准诸多偶像名人,曾质疑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造假,结果弹无虚发。李开复、罗永浩等人亦在打击之列。他指责李夸大他的教授经历,以及与奥巴马总统、乔布斯和比尔·盖茨的亲密关系。方称其反偶像的动机在于告诫青年人应该有怀疑和独立思考的精神,而青年偶像多不堪一击,其手法多为"传销式洗脑"。

  中国任何形式的公共讨论,都会出现对立者互指文革余孽的奇观。方亦无法幸免。即使事实完胜,方亦时常被置于群氓指责的不利之境。不少人对唐骏学历造假不以为然,其支持者辩解称:"一个学历导向的社会应该比个人欺诈为这种现象负更多责任。"有人亦对方舟子的行为不解"唐骏是个有才华的人,为什么非要在他的学历上抓住不放?"这种态度是随处可见。"这个现象如此多的人对于(丑闻)麻木不仁或是同情唐反应了我们的社会道德整体的腐败,"复旦大学的历史教授葛剑雄如是说,"(在这个社会)诚信基本是不存在的。"

  患有"诚信洁癖症"的方如此行事的逻辑在于,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连履历都可以捏造,而且捏造得很低级,习惯性地造假说谎,不断地用新的谎言掩盖旧的谎言,那么人们如何相信他的其他方面是真实的?如此,他所做的一切,如企业业绩、发展方案、财务报告是否值得信任?这种反诘的确令人振聋发聩。

  时至今日,方舟子仍拒绝被招安或收买。咄咄逼人的他仍执着于辩论,亦热衷开创一个争鸣时代。他坦言如果可以选择,他希望能成为亚里斯多德时代的自由分子,过一种纯粹思辩的生活。

  在方舟子看来,科学最理想的状态亦在于允许完全自由的辩论,而言论自由则是打假的最佳良药。其理由正如英国经济学家、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在《论自由》中做的解释的那样:"没有哪种意见应该被审查(因为一旦被审查,)如果意见是正确的,它们就失去了为真理拨乱反正的机会;如果是错误的,人们就失去了通过正误冲突来更加清晰、生动地了解真理的机会,而这本来就是错误意见的一大好处。"

  "指名道姓批评才有威慑作用"

  GE:这十多年间,你打了那么多人,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

  方:这也没什么目的,都是碰上的,看到造假那么多,看不下去。我并没有一个计划非要这么做,如果别人做了,我可能就不那么做了。

  既然说出来,就想让更多人了解到真相是什么。大家一起来思考,为什么假会那么多,该怎么办?我不可能自己去处理造假,只能是个揭露者的角色。既然是揭露,就知道得越多越好,才能引起震撼原来事情这么严重。

  GE:打假会是你终生职业吗?

  方:我现在是科普作家,打假只是业余在做,干到什么时候我真不知道。科普作家倒可以当作终身职业一直干下去。从长远看,做科普更重要。有调查说中国具有基本科学素养的人仅有3%,我觉得还偏高了。科学思想还没有成为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真正掌控社会走向的精英群体至少应该有科学素养。

  我从未想过去从商,也讨厌商业。我曾经有好几个赚大钱的机会,但都放弃了。1997年互联网刚刚兴起时,就有人想要收购新语丝,我没同意,一开始我就比较理想化,想的都是非商业性的,不靠它来赚钱,要真利用这个赚钱,我就很反感。于是我把新语丝注册成非盈利机构。

  1998年后我就不做科研了,真正开始打假是在2000年。我不是因为打假而不做科研的,而是兴趣转移了。我从小就想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一开始的设想是去美国大学做终身教授,后来变了。另一条路是到高科技公司去工作,但我也不愿意去,因为要上下班,从大学起,我就没过上下班的生活。

  当时,不少留学生回国招摇撞骗,吹嘘推销自己所谓的科研成果,学术造假现象太普遍,我很看不惯,但没有人来揭露。新语丝正好能填补空缺。既然平台办起来就不能不干了,毕竟那么多人信任你。

  GE:如何让人相信你的动机?

  方:我都是义务打假,纯粹是公共事业,和王海不一样,他后来是为赚钱而打假。而且这是得罪人的事,还有生命危险。从打假开始,就有人天天骂我,还出现一批专门研究我的"方学家"。有人甚至写了好几百万字批判我,天天在微博上贴,还说我抄袭。

  GE:你觉得自己偏执吗?

  方:包括支持我的人都会说我很偏执。我不觉得是偏执,学术本来讲究的是认真。为什么要做学术?就是为了求真。科学最不容许弄虚作假。一些人对究竟为什么做学术这样最基本问题都没搞清,觉得做学术就是混饭吃,于是我就显得另类了。中国整个社会环境造就了这种局面。在美国学术界,只要弄虚作假就必然被揪着不放,但在中国,质疑者反而变成有病、偏执、疯子和狂人。

  G: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网开一面"、"和为贵",你却从不给人留余地,别人会觉得你不厚道。

  方: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厚道要看对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在学术上对造假者厚道,就是对公众、对老实做科研的人不厚道。造假者侵犯了同行利益,构成不正当竞争,浪费科研资源,有的还乱做产品卖。

  GE:会有人说你爱讽刺、太尖刻吗?

  方:面对造假,态度应该怎样?有人说揭露造假时应隐姓埋名。在我看来,不点名批评起不到舆论监督的作用。只有指名道姓才有威慑作用。有时候,讽刺主要是为了文章好看点,枯燥就传播不广,没人看。这都不重要,关键看我说的是不是事实。要用事实反驳我,单揪文风就不对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我只负责把真相说出来"

  GE:你曾经说像韩寒这样的知名人物更应该经受住质疑。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作为质疑者,如果韩寒真的没有问题,你会承认自己打错吗?

  方:会啊,认错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错了就错了。如果真打错了,韩寒形象会更高大。一开始我只是纯粹卷入口水战。后来看看其早期文章,就觉得是代笔,不可能错。只要有一定文字功底的人就知道这肯定不是十几岁小孩写的。一个假文学天才竟然被包装成青年偶像,还欺骗读者获利。这时候我就必须把真相说出来。

  GE:但问题在于,如果没有司法、刑侦专家的介入,即使你再严密考证,如果韩寒不承认,就不会有最终结论。

  方:可以有结论,不过都是间接证据。没有最终结论,我也没有办法。

  GE:这是不是你打假的困境?有时候没有办法求得最终真相。

  方:我相信对于韩寒代笔的事情,相当一部分人会同意我的看法,尤其是搞文字工作的。要争取大部分人的同意,这很难。代笔不像学历造假那么简单。要做一番分析,要有很多证据,没耐心就没法做。尤其一旦先入为主相信韩寒,你就更不会仔细分析文章,就更没法定论。间接证据也是证据,能做的就是摆各种证据令嫌疑人无法自圆其说,而且证据越多越好。这时若有陪审团就让大家投票。我们现在是没有这样的陪审团,只能靠个人的判断能力。

  我的大部分打假确实没有官方定论,所以我不把获得官方定论当成一个目标,非要有一个说法。我把真相说出来,你要接受就接受,我相信的相信我的人总会越来越多。现在骑墙派越来越少了。随着事态进展,大家会看的越来越清楚。你不应该争取所有的人,只要去争取有头脑的人就可以。

  GE:一种观点认为,因为麦田和你的质疑,让本来由"韩三篇"所引发的思想界的争论话题被转移了。这个结果是你想要的吗?

  方:我也不喜欢韩三篇,感觉很次。对我来说,倒韩并没有什么目的,故意转移视线就更不扯不上了。

  GE:之前大部分人都相信韩寒是个天才,而你为什么有这种"免疫力"?

  方:我以前只是粗粗看过其文章,不感兴趣。所以他们说他是文学天才,我就根本没共鸣。我想也许是过去的文章写得好,只是现在写得没那么好了,很可能有吹嘘成分。等真看其早期文章时,我发现如果真是十几岁小孩写的,韩寒不仅仅是文学天才,简直跟神一样。文学天才可以有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表达,但都无法重建生活阅历,超越人的自然生长轨迹。

  GE:会不会是你对自己的判断太自负了就不相信这个小孩有这么丰富的阅历?

  方:在看文章之前,我也不确信是不是他小时候就很杰出。唯一想不到的是他小时候写的文章比现在抄来抄去的文笔还要老道。文风可以变,文笔不可能变。特别是我第一次看韩所写的回应我质疑的文章,太糟糕了。给我感觉就是一个不会写文章的人写的。颠三倒四,病句一大堆,没有条理性,搞不清楚他的思路。这时我就觉得奇怪。跟早期文章对比,差距为什么这么明显?

  GE:这种常识判断力从何而来?

  方:主要是我有一种怀疑精神和理性精神。我不相信有真正的天才,不读书也能达到鲁迅、胡适的高度。怀疑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实证,必须要有论据。韩寒自己说18岁以后不看书。一个网友称其私下与和韩寒有接触,韩寒确实不看书,连左右派、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等基本常识都不知道,但文章却含有自由主义的思想,所以他觉得不看书的韩寒比博览群书的鲁迅还厉害。但我不信,如果一个不读书、一问三不知的人能写出有思想深度的文章,我首先怀疑就是造假了。

  GE:质疑韩寒是你历次打假中最复杂的吗?

  方:对。像蒙牛OMP这种,有专业背景的人一看就是假的。打韩寒就比较复杂,要反复论证,摆关键证据,还要分析,一篇一篇接着写,还都是间接证据,证据只有越多才越有说服力,你不可能拿出一下子让他无话可说的证据。我觉得韩寒比唐骏的社会危害程度更大。你想想一个假文学天才一骗就是十几年,这真是当代文坛的天大笑话。而不读书的韩还是偶像型的,特别容易误导不喜欢读书的孩子们。

  GE:但有些质疑对象如罗永浩等,大家觉得你没必要跟人打嘴仗。这不涉及公共利益。

  方:罗的事也有社会意义。罗也属于青年导师级人物,和唐骏、韩寒一样。我本来就很讨厌打着理想主义的招牌、给人洗脑,还靠这个赚钱的人,罗就是。我就难以容忍,就像我特别反感伪科学一样。我认为自己才是理想主义者。这也涉及到英语培训界的乱象。最主要还是罗对青年人的误导和毒害。我不提倡青年人去找罗永浩式的青年导师。我们应该有怀疑和独立思考的精神,而罗恰恰用的是传销洗脑的手法。

  GE:为什么你很少涉足商业领域的打假,比如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等?

  方:主要与我学术背景有关,打上市公司的假我没有专业能力,看账本根本看不懂。这种造假已经有专门机构比如证监会、审计机构来打。如果它们不做,我们应该呼吁它们做,而不是我来做。

  GE:从某种程度上,你在做的事是对大众进行科学精神的启蒙,但大部分人像是在看热闹。你为此觉得悲哀吗?

  方:我战斗的环境的确不太好,比如90%的人相信中医,你不可能让人们看了我的文章就不再信中医。如果有人看了不信,我就胜利了。对方势力越来越小,我越来越强大就行了。你不可能把其消灭,一百年都不可能。

  GE:看到受到惩处的造假者如此至少,有的还如此嚣张,你有没有失落感?

  方:没有。我本来就不抱希望。如果总希望看到有结果,那你就会很失望。我对中国现实还是有清醒认识的。偶尔有几起处理了,我还挺高兴。我管不了,这不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打假是一项救急工作。因为现在情况这么糟糕,却没有人来做。我的目的并不是要处理这些人,而是让科学真相被更多人了解。

  "我不会为赚钱去打假"

  GE:这种理性科学思维的方式,是在美国留学期间形成的吗?

  方:那段经历让我首先知道科学是什么,科研应该怎么做,而且都是言传身教。我的导师天天和我们呆在一块,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不像国内研究生导师,一个学期就吃个饭,带的研究生太多了,名字都叫不上来。其次是做研究的严谨态度和科研精神。我所在的实验室每周要开一次会,每个人轮流讲本周的研究结果,然后大家互相挑刺或查看设计有无漏洞。你也可以从权威学术期刊上拿篇论文在会上发动讨论。批判时,大家都不讲情面没有论资排辈。在美国听演讲,即便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你若没听懂或感觉有问题,都可以当场指出,大家都觉得正常。但在国内,如果是院士做报告,你敢挑刺?肯定是找死吧。

  GE:假如没有这种训练,你肯定不是现在的样子?

  方:可能吧,呆实验室的另一个好处是我没有在国内社会上混过,甚至没去工作过。年轻人像我一样棱角分明的有的是,不过走入社会后都被磨平了。我很庆幸我现在还是以前学生时期的状态。

  GE:但在国内,辩论和质疑的大环境是,大家很难在同一个语境下对话,很容易被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或者动不动就质疑你的动机不良,甚至干脆攻击你的家人。你怎么看?

  方:一方面这反映了其学术训练不足,不知道怎么遵循辩论的方法与人辩论。这与文化背景有关,在国外,小孩从小就有这方面的训练。中国人辩论起来往往想到的是姿态问题要摆成怎么样,如何才摆得好看,或者装作宽容大量与世无争。中国人对待辩论有两种极端态度:一种是高姿态,不和你就事论事;一种就是特别凶,攻击你个人,耍流氓。这还涉及到面子问题。一些人后来发现自己错了,但觉得认错很丢脸,一般是死不认错。

  GE:你如何对待对你个人的攻击?

  方:我心理素质还行,不怕人骂,也习惯和适应了。十多年来天天有人骂我,搞我,看着还挺好玩。韩寒的粉丝们就天天在我微博上骂,有时刷屏刷得太厉害,我不得不删一些,倒不是我受不了,我怕读者受不了。以前韩寒号称骂谁就灭谁,他一骂谁,粉丝就蜂拥而去,人家脸皮薄干脆把博客关了。这对我来说就没用。骂人骂不好的话,骂人的那人比被骂的还要难看。我一直坚持这个原则。

  GE:你给人以好战的印象,这会不会导致你的朋友越来越少?

  方:以前激怒某一个人,得罪可能是一大圈子人。这些人不会原谅你,而且会恨你一辈子。但我的朋友也越来越多。这十几年的新朋友基本上都是因为打假认识的。有一起调查的,也有用别的方式支持我的。

  GE:你曾说你不愿意做同流合污的"自由主义者"。你如何理解自由主义?

  方:因为这些号称的自由主义者都言行不一。自由主义应该是保护言论自由,相反,这些人采取的是打压手段,比如说我是麦肯锡主义、法西斯,还反对私人学术打假。这些人根本就不知道私人打假就是言论自由的体现,很多所谓的精英对这个基本问题的看法还稀里糊涂。如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萧翰说韩寒是否代笔是私权利,不应被质疑。这太搞笑了。怎么能说一个作家是否代笔是个人隐私呢?韩寒是公众人物。读者买书是冲着文学天才去的,不是冲着代笔去的。自由有很多种,但在中国最重要的可能是言论自由。

  GE:你最痛恨什么?

  方:不诚实的行为。无论是学术还是做人,包括跟人打交道。碰到这种事我都特别敏感。中国人喜欢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是一种防范心理。我信任任何人,甚至陌生人。我的处事方式是一种美国人的方式,打交道很单纯,要骗美国人一次是很容易的。但只要有一次,他就不会再信任你。中国对不诚信却异常宽容。一方面是习惯性地提防别人,一方面却对骗人不诚信的行为有高度的容忍,甚至暗自窃喜自己提防得挺对。

  GE:声名给你带来了什么?比如财富?

  方:有可能带来更大的财富,比如出书后会卖得更多,这是好事。代价是不自由。我现在不满的一点就是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这都是名声惹的。我没法一个人上街,步行都不行,总会被人认出来。我没办法坐地铁或者去商店买东西。

  GE:你对金钱渴望吗?

  方:我对物质没有过多欲望,不会单纯为赚钱做事,但如果做事能顺带赚钱,我也不会排斥。

  比如我不会为赚钱特地去主持某个节目,肯定先是对节目感兴趣,其次才是赚钱。遇袭后,很多人希望拿钱给我雇保镖,我都不要。后来网友搞了一个打假人士人身安全保护资金,这我接受。我从不跟钱发生直接的关系,也不参与其中。

  GE:你打假的底线是什么?

  方:不以商业利益为目的,纯粹的公益事业。我不会拿别人的钱去打假,或者为赚钱打假。这会失去独立性。

  GE:有人试图用钱收买你吗?

  方:目前还不存在这种情况。要来跟我"私下交流"的,我一概不见。我的原则就是不给这些被我揭露的人机会。比如特仑苏事件后,蒙牛曾希望邀请我去参观其工厂,我压根儿不会去。后来他们想"私下交流",消除误会。我说公开交流可以,要把媒体、专家都请来,可以公开辩论,蒙牛没这么干。一来是我不给他们机会,二是他们可能对我这个人有所了解,知道我不可能被收买。

  "我很像猫头鹰"

  GE:很多人觉得你带来的只有破坏性,你的建设性在哪里?

  方:搞科普可以说就是建设性的。打假也是。中国从来都不是诚信社会,现在的口号是"重建诚信体系",本来就没有,何来重建?要建也是从头建。我很喜欢看野史,尤其是明朝。里面骗人的方法跟现在很类似,当时传教士对中国人的观感就是爱骗人。

  GE:为什么你特别喜欢读明朝的历史?

  方:一方面政治很黑暗,另一方面仁人志士特别多,拼命反抗黑暗。读这段历史,一方面是痛心疾首,另一方面热血沸腾。这些人中,我最欣赏袁崇焕、于谦、张居正,他们都是非常清醒的人。

  GE:你最不自信的是什么?

  方:做不了的事情太多了。我也不追求人际关系,交往能力我觉得还行吧。

  GE:你正常一天的工作是如何安排的?

  方:比较枯燥。早上一般看情况,快到中午起床。看微博、收邮件、查资料整天都在网上泡着。晚上是我的写作时间。我一般凌晨三四点钟才睡觉。

  GE:对于这种生活,你有厌倦感吗?

  方: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很好,生活和思想都很自由。除了人身自由有一些限制,没人来管我。

  GE:你觉得自己像哪种动物?

  方:猫头鹰。我很喜欢猫头鹰,家里也收藏了不少有关猫头鹰的艺术品。我俩作息很像,还都抓害虫。在古希腊,猫头鹰是智慧与思想的象征,很多哲学家都用猫头鹰作标志。猫头鹰也长得很漂亮,在鸟里头是比较好看的。

  GE:如果可以穿越,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方:古希腊的自由思想家,过一种整天与人思辩的生活。我希望和亚里士多德同一个时代,而不是孔子。

  GE:你觉得公众对你最大的误解是什么?

  方:最大的误解肯定是认为我是一个很偏执的人、一个狂人、一个疯子。

  GE:有可能改变这种误解吗?

  方:不可能。一变的话,整个文风都变了,揭露造假就不犀利了。这种误解恰恰是因为现在的社会不正常。哪天对我没有误解了,这个社会就正常一些了。应该是社会要改变,而不是我自己去改变。我要做的是想改变社会,所以不会让社会来改变我。

  GE:你希望一百年之后,人们如何谈论你?

  方:一个对传播中国科学精神有贡献的人。

  GE:终老之时,你会原谅哪些造假者吗?还是像鲁迅那样:一个都不宽恕?

  方:原不原谅关键看他认不认错,不认错我为什么要原谅他?(陈丹琼、洪丽萍对本文亦有贡献)

  【方舟子是如何打假的】

  (以质疑韩寒为例)

  一、了解背景

  例如韩寒的写作能力、文学修养、创作经过等,初步判断其写作能力一般,说明没有写作《三重门》的能力;而其创作《三重门》的经过也有不同说法,前后说法不一样;关于新概念获奖作文也疑点颇多。

  二、寻找证据

  做文本分析,从作品中找破绽。比如有些作品中的文学描述难以相信是其当时的生活阅历。

  三、搜集旁证

  大量搜集和研究韩寒接受访谈的文字特别是视频采访时的表现,根据常识来进行判断。从访谈中可以发现,他从来不谈自己的文学作品,这对一个作家来说是不正常的。

  四、交锋

  逼对方出示更多证据,使其"被告方证据"转为"控方证据"。如韩出示的家书、就诊记录等多处与其本人生活背景不符。




方舟子死磕韩寒: 韩寒《写给张国荣》版本分析

韩寒《写给张国荣》版本分析  

2012-04-02 21:24:00|  分类: 其他|字号 订阅

  4月1日上午韩寒在新浪微博上以长微博的形式发了第一条实名微博,转了其博客文章《写给张国荣》。其实这并非韩寒发的第一条微博。在代笔事件刚起不久,韩寒就以"亭林镇独唱团"等ID发过微博,但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这一次因是实名发布,又事关张国荣,且恰逢新浪微博禁止评论,不论捧他骂他,都要靠转发评论,于是在新浪、公知、水军(有的一帐号就转发了几百次)以及倒韩大军的合力作用下,成了号称转发数第一的微博,可谓也在该日推出的韩寒抄稿集《光明与磊落》的营销良策。

  其实这篇博文就是《光明与磊落》的前言,在大约10天前已登在京东网该书的介绍上(http://book.360buy.com/10955909.html)。但是抄稿集的这个版本(下称"版本二")与韩寒在微博和博客上发布的版本(下称"版本一")相比,有很多改动,多是病句、错字和标点的修改,显然是一个经过大量润色的晚出版本,对比如下:

  版本一:2003年4月1日,我在开车从北京回上海的途中。
  版本二:2003年的4月1日,我开车从北京回上海。那是一段从清晨到傍晚的旅程。

  润色者修改了一个不太通顺的句子,并增加了一个全新的句子(也可能版本一原来有这句话,发布时删掉了)。张国荣在2003年4月1日晚上18点41分跳楼自杀,于19时06分在玛丽医院去世。当天晚上八、九点时开始有消息传出,但因为碰巧是愚人节,人们将信将疑。到第二天国内媒体才有密集报道。韩寒称4月1日清晨到傍晚他开车从北京到上海的途中听到所有的电台都在悼念张国荣,那是穿越了。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他把4月2日的事错记成了4月1日,要么整个故事是虚构的——韩寒直到2006年还在博文中嘲笑"张国荣没死磕,但磕死了",表现得并不像张国荣的粉丝。

  版本一:在那之前,我并不是你的歌迷,我只知道你唱过《倩女幽魂》,我甚至觉得,你好久没做宣传,没出作品,已经过气了。
  版本二:在那之前,我并不是你的歌迷,只知道你唱过《倩女幽魂》。我甚至觉得,你好久没做宣传,没出作品,已经过气了。

  润色者删掉了一个重复的"我"字,并在第一个句子后把逗号改成正确的句号。

  版本一:对你的了解从京沪高速的山东段开始。
  版本二:对你的了解从山东段开始。

  润色者删掉"京沪高速",可能是觉得前面已提到"从北京回上海",无需重复。

  版本一:那里的山上都是顽石,少见绿色。
  版本二:那里的山都是顽石,少见绿色。

  原版"那里的山上都是顽石"略显拗口,所以润色者删掉一个"上"字。

  版本一:以往开车路过河北,山东和江苏,打开电台,要不是卖春药的,就是治性病的,还不停的有托打电话和主持人互动,说疗效好,去哪才能再买到。
  版本二:以往开车路过河北、山东和江苏,很多电台里都是卖春药的广告,还不停地有托儿打电话进来,说疗效好,怎么才能再买几瓶。

  此处改动不少,改了三个不太通顺的句子,改了一个错字("的"改成"地"),改了一个标点符号(逗号改称顿号),还删了"就是治性病的"。也许润色者觉得在纪念偶像的文章中去谈什么"治性病"真是天才得怪异,但是"卖春药"就不怪异吗?

  版本一:我常想,这么明显的忽悠,怎么可能有人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充斥着荒诞。
  版本二:这个世界上真的充斥着荒诞的欺骗。

  删了一句,并改了一个病句。

  版本一:但那一次开车的旅程,我能调到所有的频率里都只有你的生平介绍,当然还有你唱过的歌。
  版本二:唯独那一次开车的旅程,我所能调到所有的频率里都只有你的生平介绍,当然还有你唱过的歌。

  把"但"改成"唯独"更精确,并改了一个不通顺的句子,但其实改后的句子也不太通顺,改成"我所能调到的所有频率里都只有你的生平介绍"就通了。联系到前面的句子,难道那天所有的电台为了悼念张国荣,连"卖春药""治性病"广告都不做了?

  版本一:我甚至发现,有时候,我偶然会哼唱两句的不知名旋律,原来都是你的。
  版本二:我甚至发现,有时候,我偶然会哼唱两句不知名的旋律,原来都是你的。

  原版其实是通顺的,改了以后反而与原意不符了。

  版本一:路过临沂,电台主持人甚至自己开唱《奔向未来日子》。
  版本二:路过临沂,电台主持人甚至自己在唱《奔向未来日子》。

  把"开唱"改成了"在唱"。

  版本一:对你来说,已经没有未来的日子了。你奔向了永远不会来的日子。
  版本二:对你来说,已经没有未来的日子了。你奔向了永远不会来的日子。

  此处难得的没有任何改动。

  版本一:那些岁月里,我是一个轻狂气傲的无知少年,对所谓港台巨星嗤之以鼻,这也让我错过了你。
  版本二:那些岁月里,我是一个心高气傲的少年,对所有的巨星和偶像都嗤之以鼻,这也让我错过了你。

  "轻狂气傲"改成了更常见的"心高气傲",删了"无知",把"对所谓港台巨星嗤之以鼻"改成"对所有的巨星和偶像都嗤之以鼻",扩大了蔑视对象的范围,由"港台巨星"扩大到"所有的巨星和偶像"。

  版本一:那几年我在北京,迷茫的就像在能见度只有一米起了大雾的国道上开车,好在我一直没开进逆行车道。

  这个句子被整个删掉了,也许润色者觉得这句话是一个赛车手莫名其妙的感慨,无论如何与张国荣扯不上关系,脱题了。

  版本一:等我懂你,再没机会来看你的演唱会。
  版本二:等我懂你,我再没机会去看你的演唱会。

  给句子加了主语,并把不通的"来看"改成"去看"。

  版本一:回想起来,你若在,无论我有钱没钱,一定会买一张离你最近的票。
  版本二:要是早知道,无论有钱没钱,我一定会买一张最近的票。

  把"回想起来"改成虚拟的"要是早知道",显得比较合理。

  版本一:没有什么夸你的。我甚至想,如果你还活着,机缘巧合,兴许能和你吃上一顿饭,说上几句话。
  版本二:没有什么夸你的。我甚至想,如果你还活着,机缘巧合,兴许能和你喝上一杯酒(虽然我几乎从不饮酒),说上几句话。

  把一起吃饭改成一起喝酒,又强调自己几乎从不饮酒,似乎是为了显得更有诚意。

  版本一:那次从北京回上海是一次奇妙的旅程,开过长江大桥,我就找了一个休息站停靠了下来,吃了一碗泡面,清楚记得江水声就在耳边。
  版本二:那是一次奇妙的旅程。开过长江大桥,我就找一个休息站停了下来,吃了一碗泡面,江水声就在耳边。

  删掉累赘的"从北京回上海"。但为何要删掉"清楚记得"?京沪高速过的是江阴长江大桥,有网友说那里并无休息站。即使有休息站,江阴长江大桥光引桥就有300米,也是听不到江水声的,也许润色者才因此删掉"清楚记得",将听到江水声变成文学想像?

  版本一:我买了两张你的盗版唱片。这不能怪我,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里没有正版的。
  版本二:我买了两张你的唱片。这不能怪我,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里没有正版的。

  可能是觉得"盗版"刺眼,删掉了,反而跟下一句衔接不上了。

  版本一:我启程上路,把唱片塞进了碟机。
  版本二:我启程上路,把CD塞进了碟机。

  根据下文,改成"CD"更准确。

  版本一:不幸的是,我没能听见你的声音,因为我买了VCD。
  版本二:我没能听见你的声音,因为我错买成了VCD。

  删了"不幸的是",加了"错"字,显得更准确。

  版本一:家乡离我越来越近。1200公里路程,我并未为你落泪。毕竟我们刚认识,你得理解。
  版本二:家乡离我越来越近。1200公里路程,我并未为你落泪。毕竟我们刚认识。

  删掉了显得太私密化的"你得理解"。

  版本一:到了上海,身边的朋友常常谈起你,有黯然神伤的,有伤心哭泣的,更多的是,哦,是嘛,他这么有钱,干嘛要自杀,可惜了。
  版本二:到了上海,身边的朋友常常谈起你,有黯然神伤的,有伤心哭泣的,更多的是,哦,是吗,他这么有钱,干吗要自杀,可惜了。

  只是把两个"嘛"改成"吗"。

  版本一:还有恶意揣测的——至今我的身边依然有人相信你是得了绝症或做了什么事情,不得已才跳楼,我每次都要和他们争辩。
  版本二:还有恶意揣测的,说你是得了绝症或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情,不得已才跳楼。我每次都要和他们争辩。

  原版突然跳跃到现在,所以润色者把它改了,而且把"什么事情"改成意思更明确的"见不得人的事情"。按作者所言,他在此前还对张国荣一点都不了解,为何一到了上海就突然变成了张国荣的粉丝,每次都要为他辩护?这个心路历程,应是读者最想知道的,作者却只字不提。当然,作者做此文的目的并非为了颂扬自己的偶像,而是以张国荣自喻要自证清白。

  版本一:但两个星期以后,也便这样了,大家开始很少谈起你。
  版本二:但两个星期以后,也便这样了,大家开始很少谈起你。

  此处没有改动。其实不知所云的"也便这样了"是应该删掉的。

  版本一:一个月后,劳动节,大家依然不爱劳动,两个月后,儿童节,小孩依然欢声笑语,三个月后,四个月后,周年祭,到现在,九年了,这世界没有什么变化。
  版本二:一个月后,劳动节,大家依然不爱劳动;两个月后,儿童节,小孩依然欢声笑语;三个月后,四个月后,周年祭……到现在,九年了,这世界没有什么变化。

  润色者改用了准确的标点符号。

  版本一:这九年里,你陪伴我度过很多困难的时光,可惜那些激励我的歌并没能激励你自己。我想我懂你了,Leslie。这眼前的世界并不是你我想象的那样。你改变不了。我改变不了。
  版本二:这九年里,你陪伴我度过很多困难的时光,可惜那些激励我的歌并没能激励你自己。我想我懂你了,Leslie。这眼前的世界并不是你我想象的那样。你改变不了。我改变不了。

  此处没有改动。

  版本一:我今年三十岁,没有你那么多的作品,你死去了,你的歌也许能被别人再唱五十年,一百年,我若死去了,我的文字也许只能被别人记得五年,十年。
  版本二:我今年三十岁,我没有你那么多的作品,你死去了,你的歌也许能被别人再唱五十年,一百年;我若死去了,我的文字也许只能被别人记得五年,十年。

  只加了一个"我"字。

  版本一:又也许更短。
  版本二:也许更短。

  删了累赘的"又"。

  版本一:说不定我会成为一个老顽童,说不定我忍受不了自己衰老。谁知道呢。
  版本二:也许我会成为一个老顽童,也许我忍受不了自己变老。谁知道呢。

  把"说不定"改成"也许","衰老"改成"变老"。

  版本一:Leslie,多年以后,我们终会相见。
  版本二:Leslie,我们会在时间的那头相见。

  改成了带点文采的表述。

  版本一:我获得的成就比你少很多,但争议倒也不少,算能作为谈资。
  版本二:我获得的成就不比你多,却也受了不少争议,也算能作谈资。

  原版不通顺,润色者给重写了,通是通了,意思却有了变化:原版的"争议"、"谈资"都没有与张国荣相比的意思,改后却变成和张国荣的"争议"、"谈资"相提并论。

  版本一:和你一样,很多争议要到死后才能平息,或许不能,甚至更多。
  版本二:和你一样,很多争议要到死后才能平息。也许不能,甚至更久。

  改了标点,"或许"改成"也许"(没什么必要),"更多"改成"更久",意思却变了,原意应该指的是争议会更多,改成了争议时间会更久。关键是"和你一样"一句完全不通却没删掉,前面才说了张国荣死后受了不少争议,这里却说很多争议要到死后才能平息,如何"一样"?

  版本一:他日我们相见,你若不嫌弃,让我为你写一段歌词。
  版本二:他日我们相见,你如果不嫌弃,可否让我为你写一段歌词。

  只是把"若"改成"如果",加了"可否",读起来顺畅一些。

  版本一:不会差的,只是辛苦你要用普通话唱。
  版本二:我写得还不错的,只是辛苦你要用普通话唱。

  "不会差的"改成"我写得还不错的",变成了事实陈述,虚拟的意味没有表达出来。

  版本一:你说你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我想我可以试着告诉你为何。因为,你一生没做坏事,所以,就是这样。
  版本二:你说你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我想我可以试着告诉你为何。因为,你一生没做坏事,所以,就是这样。

  这段为什么这样就是因为这样的车轱辘话,润色者显然认为是文章的亮点,所以没做任何改动。

  综上,版本二修改了病句、错字、错误标点,是对版本一的润色。那么润色者是谁?个别地方的改动其实有违原意,个别地方的删节是为了避讳(例如"治性病"),可见并非原作者所为。那么既然有一个修改过的版本,为何韩寒发布的却是修改前的版本?一种可能是编辑修改,而韩寒不知道。但韩寒以前反复声称自己是不会允许出版方擅自改动的:"我是一个非常爱惜文字的人,出版社要修改我一个标点符号一个词语我都会反复的确认的争取。"(《韩寒:请你们理解我的愤怒和无奈——就与方舟子之争答凯迪网友》)"而我是一个特别特别爱惜自己文字的人,把小说给出版社的时候,包括现在出版社改一个标点符号都要经过我的同意。……我是对文稿有异常可能洁癖要求的人……"(韩寒接受凤凰视频专访)而《写给张国荣》两个版本的比较表明,大部分句子都有改动,如此大的修改,很难想像出版方会不尊重韩寒的意愿获得其同意。何况《光明与磊落》一书虽然名义上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的,实际出版方是路金波的万榕书业,按惯例湖南文艺出版社只是提供书号和在政治上把关,文稿的编辑由万榕书业,也就是说,如果对韩寒的文稿进行润色的话,也是由路金波团队的人来完成,那么他们会不让韩寒知道吗?会不经过他的同意就做如此大幅度的修改吗?

  另一种可能是,《写给张国荣》是某人代笔,或者是团队写作的产物。也许由韩寒提供了素材或初稿,之后经过了别人的修改、润色,产生了多个版本,参与写作的人是不必尊重韩寒的意愿的,韩寒并不知道最后提交了哪个版本,发博客的人(姑且认为是韩寒)用了一个早期的版本,是因为分不清版本的不同而误用。

    证明这一可能性的一处改动是"对所谓港台巨星嗤之以鼻"改成了"对所有的巨星和偶像都嗤之以鼻",因为这不是正常的文字润色,而是内容的变动,普通的润色者例如编辑是不会做这种改动的,不会代替韩寒宣布他当时蔑视的不仅是港台巨星,而是所有巨星和偶像。类似的另一处改动是"兴许能和你吃上一顿饭"改成"兴许能和你喝上一杯酒(虽然我几乎从不饮酒)"。能做这种内容修改的只有作者或能全权代替作者写作的代笔者。如果这是韩寒本人做的修改,为何却没有在博客中发布这个版本?只能说是由一个可以全权代表他的人做了改动,而他不知道。

  不管怎样,韩寒写《三重门》时十几万字的小说号称一次定型,而写一篇献给偶像的短短前言都会有差别如此大的版本,这不是"天才"得非常怪异吗?

2012.4.1.

生活趣事

插座墙,创意家居有点疯狂的插座墙(1张图片)

--生活趣事--

有人清明前去祭祀店买祭品,看到居然还有纸糊的IPHONE 4S,问:清明烧苹果手机怕老祖先不会用啊。祭祀店老板白了一眼,说:乔布斯已经下去教了,你还瞎操心什么呀? 老板停顿了下,补充道:明天上坟烧苹果4s的别忘了烧充电器,小心回来找你要就不好了,回来要是小事,叫你送过去就麻烦了……

***** *****

学校辩论赛上。 正方辩题:人为他人而活。 反方辩题:人为自己而活。 反方提问正方:"对方辩友既然是为了他人而活,那你能给我买个肉夹馍么?" 正方:"……能。" 反方:"那你别比赛了,现在就去买吧。" 正方:"……"

***** *****

我一朋友在联通实习,一天,一老头走近来,劈头盖脸就来句"给我办张移动卡,好吧?"然后我那朋友头也不抬的就来句:"师傅,有人来砸场子!"~

***** *****

大学时我一哥们儿在校园里遇一美女,一见钟情,每天就魂不守舍的。一天中午我和他外出吃饭时,那美女正从身边路过,我哥们儿顿时拉着我紧跟在后,见那美女进了一面馆,于是我们也坐了进去。我劝我哥们:"都大四了,抓紧哪~"于是他鼓足勇气,走上前去,憋红了脸问道:"同学你叫什么?"那美女楞楞地看着我哥们儿:"我叫牛肉面。"哥们儿当时就傻了,我旁边笑翻了.

***** *****

一个mm写道:"有一个男人。他不是你的男朋友,也不是你的暧昧对象。可你们亲密无间,毫无顾及。在所有人都不了解你的时候唯有他懂你。你们牵过手,一起看过电影。可你们从不接吻,也基本不说我爱你。我想这就是蓝颜知己吧。"
一兄弟留言到:"蓝个蛋啊!这tm不是你爸吗?"

--笑话精选--

问:同样是女的,为什么女朋友好哄,丈母娘难哄? 答:因为丈母娘已经上过一次当了。

***** *****

男:求你一件事。女:什么事?男:陪我演场戏。女:演什么?男:演我老婆。女:演多久?男:一辈子。六十年后,老奶奶抚摸着病床上的老头子,感叹道:如果这场戏永远没有剧终该多好。老头子:老太婆,我想求你一件事。老奶奶:什么事?老头子:下辈子,和我一起演续集好吗?

***** *****

今天中午,沈阳一肯德基,隔壁桌一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孩,对面一位中国大姨保姆,只听小孩说"what"s going on",一看大姨迷茫的眼神,就是没听懂,回了句:你说什么玩硬?小孩弄了句标准东北话:你噶哈玩硬,我地上校鸡块,你绐整哪去了?这不是GC,大姨一拍脑袋:哎呀妈呀,发克,我给忘了,这就去买..

***** *****

一个富翁来到一家灯具城,他穿的很朴素!
他看到墙上挂着的一个灯很漂亮,就问服务员:"这个灯多少钱?"
服务员看了他一眼,没有答话,继续招待别的客户。
这是富翁拿起拐杖,对着灯就砸了下去,然后对服务员说:"现在我可以知道它多少钱了吧!"

***** *****

早上体检,需要抽血。
扎第一针的护士说我太胖,找不到血管。
扎第二针的护士说我皮太厚,扎不透。
扎第三针的护士说前两个护士是新来的。。。

唐柏桥披露薄熙来对自己亲生儿子下毒手 (3月18日)


2012年4月11日星期三上午5:55
唐柏桥披露薄熙来对自己亲生儿子下毒手 (3月18日)唐柏桥博客唐柏桥

(博讯北京时间2012年3月18日 转载)    (苹果日报)  薄熙来去职重庆市委书记,不但其政坛对手松口气,其个人的恩怨情仇也被曝光。知情者近日放料,为薄的前妻李丹宇鸣不平,指早年李不计较薄落魄嫁给他,岂料薄父文革后复出,薄喜新厌旧,搭上太子党美女谷开来;即使被前妻斥为「当代陈世美」,薄不为所动,终抛妻弃子。更惨的是,薄为阻前妻在中共十八大阻其仕途,竟指令将自己与前妻所生的儿子送入监房。

知情者指,1976年,当时在北京二轻局五金机修厂当工人的薄熙来年近30未娶,家人担心,后他结识在解放军总医院任军医的李丹宇。李父李雪峰曾任北京市委书记,与薄父薄一波是战友;薄、李结婚,婚事也算门当户对,但李毕竟是医生,两人地位不平衡。但李不嫌差距嫁给薄。次年,李丹宇生下一个儿子,取名薄望知。
两任妻子关系曝光 传薄熙来下手非常狠
李丹宇近年频随太子党走访红色故地,图为去年辛亥革命百年时她现身武汉纪念活动。

两任妻子关系曝光 传薄熙来下手非常狠
谷开来比薄熙来小11岁,曾被喻为郎才女貌。

两任妻子关系曝光 传薄熙来下手非常狠
妻辛苦养子 薄搭上美女

未几,薄一波在文革后复出,官居副总理,薄熙来子凭父贵,入读北大,又入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之后到辽宁大连金县挂职做官。李丹宇一人在京辛苦抚养儿子。而薄熙来地位变后,即对相貌平庸的妻子心生厌倦,竟与妻子的阿嫂的胞妹谷开来搞到一起。谷比薄小11岁,当时在北大读研究生,她才气了得,且美貌动人,两人在金县搞出绯闻。

李丹宇闻讯大怒,在京到处告状,包括到最高人民法院、全国妇联等衙门上访,甚至带着儿子到全国妇联大骂薄是「当代陈世美」,扬言「只要他回北京,我就不让他消停」,搞得薄狼狈不堪。当时李是军职,按内地法律军人婚姻受特别保护,但鑑于薄父权势,无部门敢插手,最后薄父凭权力让儿子离婚,又把新抱谷开来迎进家门。

李丹宇领着儿子走出薄家,又将儿子改随自己姓李。李望知很争气,北大毕业后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研,前几年回国当律师。《文汇报》前驻大连记者姜维平透露,李望知自小被父亲抛弃,饱尝人生冷暖,回国后曾上门找薄熙来,薄也似有疚愧,对儿子加以照顾,介绍他到辽宁(薄曾任辽宁省长)发展。

对子下手 逼前妻收声

不过,随着薄成为中共政治局委员,有望更上层楼进军权力顶峯后,薄又担心前妻重爆丑闻,令他仕途受阻。曾与李望知是哥伦比亚大学同班好友、现居美国的唐柏桥透露,传闻薄熙来授意王立军,让辽宁的手下以涉经济犯罪为名,将李望知关押在锦州,以胁迫前妻在十八大前收声。海外舆论譁然:「虎毒不食子,薄熙来连亲生子都下狠手!」

曾见过薄熙来两个儿子的大连开发区管委会高姓主任表示,薄的两子比较,长子李望知毕竟是在屈辱中长大,虽同有太子党的骄横,但无幼子薄瓜瓜的奢华、刁蛮和猖狂。据悉,薄的前妻李丹宇退休后,近年频频参加中共太子党举办的诸多活动,逐渐活跃。

Parallels Desktop 7 for Mac 安装Windows7 教程


中文版Parallels Desktop 7 for Mac 目前正在开发,将会于两周左右的时间和大家见面。这里提供一份国际通用英文版的Parallels Desktop 7 for Mac 安装Windows 7的教程。

首先需要下载一个试用版的Parallels Desktop 7 for Mac,需要填入一个自己的邮箱,下载地址:
https://nct.parallels.com/fulfill/0285.011

总大小为274MB左右,下载完成后打开文件:
屏幕快照 2011-09-10 下午2.26.26.jpg 双击击最上方的Install文件,如果之前安装过PD6,会提示将PD 6删除才能安装,国际板的语言目前没有中文版,选择英语:

屏幕快照 2011-09-10 下午2.27.17.jpg屏幕快照 2011-09-10 下午2.27.46.jpg屏幕快照 2011-09-10 下午2.31.40.jpg 
安装成功之后,从应用程序文件夹或者Launchpad中打开PD 7,选择Trail 试用版屏幕快照 2011-09-10 下午2.33.53-1.jpg 
下面填入自己的邮箱,可以收到一个使用的激活密钥:
屏幕快照 2011-09-10 下午2.34.40-1.jpg 
然后查收自己的邮箱,把试用版激活密钥输入,可以试用14天的试用版:
屏幕快照 2011-09-10 下午3.18.05.jpg 
这里选择试用光盘安装Windows 7,其他还可以选择试用已有的虚拟机、bootcamp或者安装新的OS X 虚拟机;放入Windows 7安装光盘,这里可以选择填入Windows的密钥,或者把对号取消,使用试用版:
屏幕快照 2011-09-10 下午3.30.51 2.jpg 
下面就是一路继续安装就可以了,选择的是PC模式,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是否融合,安装后也可以调整:

屏幕快照 2011-09-10 下午3.31.11.jpg屏幕快照 2011-09-10 下午3.32.20.jpg屏幕快照 2011-09-10 下午4.32.21.jpg屏幕快照 2011-09-10 下午4.38.49.jpg 

新安装的虚拟机,PD 会例行自动安装一个PD的工具,以便同步和使用:
屏幕快照 2011-09-10 下午4.46.40.jpg 

PD 7的一个特点就是将Windows中的应用程序加入Lion的Launchpad中,其中包含一个Windows应用程序文件夹,我们可以把常用的程序到Launchpad中直接使用,还可以放在Dock中,:
屏幕快照 2011-09-11 下午3.36.07.jpg 

Parallels Desktop 7 for Mac中文版将在本月内正式上架,中国区的价格应该是200元以内,为全球价格最低的地区之一。PD6正版用户可以花费较少费用升级到PD 7。









itunes ping 是什么

苹果iTunes推出Ping社交网络,该网络只提供音乐服务,用户可以选择公开或隐藏信息,该服务可能将对其他音乐服务和流行社交网络产生更深远影响。

综合媒体9月2日报道,苹果公司(Apple Inc.)iTunes音乐商店新推的Ping社交网络是对Facebook和MySpace的一个打击,是Amazon.com Inc.及其数字音乐产品之上的一个飞跃。

在一个介绍新iPod产品和iPod Touch新功能的活动上,苹果首席执行官乔布斯表示,Ping就好像"Facebook和Twitter遇到iTunes"。这将是iTunes内部的一个社交网络,用户可以随自己意愿公开或隐藏信息。这将是iTunes最新版本iTunes 10的一部分。

虽然现在Ping表面上只是提供音乐服务,但它很可能将对其他音乐服务和诸如Facebook等流行社交网络产生甚至更为深远的影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音乐服务商Pandora还与Facebook进行了整合,成为Facebook最新扩张计划的一部分。但Facebook不受欢迎的隐私立场可能会成为苹果Ping的一个机会。Facebook社会网络的初始默认隐私设置更为公开,除非用户对其进行更改。

苹果也明确将Apple TV更新产品的价格定为99美元(低于早前版本的229美元),这可能是对谷歌公司(Google Inc.)电视威胁的回应。苹果的新紧凑型设备将允许用户在电视上观看Mac、iPad和iPod Touche的节目。消费者也将能够以新的低租金租赁电视节目和电影,这些节目初期仅将包括迪士尼公司(Walt Disney Co.)旗下美国广播公司(ABC)和新闻集团(News Corp.)旗下福克斯公司(Fox)提供的节目。新闻集团旗下还拥有MySpace,该公司也是新闻出版商道琼斯公司(Dow Jones)的母公司。

吴田田 2010-11-10


发自我的 iPhone

美韩正加紧打捞朝鲜火箭残骸


  据凤凰卫视报道,韩国国防部确认当地时间7时39分 (北京时间6时39分),朝鲜进行了火箭发射。但美日韩媒体均表示,朝鲜火箭升空后一分多钟就发生了解体,并坠落至韩国以西的黄海海域,火箭和卫星部分都没有进入太空。

  韩美军方当局目前正在对朝鲜火箭发射失败原因及残骸坠落地区等进行精密分析,韩国军方正在加紧打捞火箭残骸。

  截至目前为止,朝鲜官方还未就火箭是否发射和成功与否作出说明。但新华社援引朝鲜中央通讯社消息称,朝鲜卫星未能成功进入轨道,朝鲜的科学技术人员正在研究失败原因。

  日媒称火箭残骸分四块

  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韩国军方高层负责人表示,朝鲜于4月13日发射的火箭似乎以没能进入正常轨道而失败告终。据悉,朝鲜发射火箭后,韩国军方"世宗大王"号驱逐舰首次探测到火箭发射及火箭飞行轨迹。该负责人说:"火箭发射后在韩美追踪雷达中突然消失,目前看似坠于海上。 "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引述美国官员消息报道,朝鲜火箭在发射台上曾经点火,但在发射后不久就失败,并且断开。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则称,一名从美国军方获得消息的高级官员说,火箭在发射90秒至2分钟内解体并变为碎片。数据显示,火箭仍停留在地球大气层内即解体。数名美国官员还透露,火箭碎片没有落入任何人口稠密的地区,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暗示落入海洋。

  日本防卫大臣田中直纪也称,火箭在升空超过一分钟后坠海,发射对日本领土没有影响。日本广播协会(NHK)援引日本防卫厅消息人士称,火箭在升空至120千米时解体,残骸分裂成4块,并坠入朝鲜半岛以西海域。

  韩联社援引军方高层官员的话报道称,朝鲜火箭可能在一级火箭与二级火箭未分离的状态下解体,并坠落至全罗北道群山市以西近海。韩国当局正在搜索火箭掉落的碎片。

  该官员表示,火箭残骸可能坠落至群山以西190至200公里的海面上,据分析,一级火箭与二级火箭在未分离的状态下飞行至该处。

  按照美国和日本的说法,朝鲜火箭是在升空一分钟后解体,而根据原定计划,这个时候,火箭还没有到第一节和第二节分离的阶段。

  根据专家预测,火箭原定在发射后110多秒,进行一级和二级火箭的分离,而二、三级火箭会在发射后的4至6分钟内分离。第一节推进器会落在韩国以西的黄海,第二节推进器会落在吕宋以东的菲律宾海。而三级火箭能否以7.9公里以上的秒速继续飞行是关键,如果没有达到这个速度,就无法进入预定轨道,而全部过程会在10分钟内结束。

  朝中社承认卫星发射失败

  凤凰卫视表示,朝鲜卫星发射失败的可能性很大。

  凤凰卫视援引军事评论员宋忠平的话称,由于美国为了侦测朝鲜卫星发射全程,已经调配了大量侦观系统,如卫星、无人机等设备,对朝鲜东仓里发射基地全天候监控。既然美国官员能指出火箭发射后不久就"断裂"或"破裂",由此可见其监控系统多么严密,同时,美国官员也无需"散布失败谣言",毕竟要对火箭飞行途经区域国家负责,一旦误报必将带来"意外后果"。

  此外,凤凰卫视分析称,从朝鲜媒体和民众的反应来看,朝鲜火箭升空可能已经失败。分析称,如果朝鲜卫星发射成功,朝鲜媒体应该会进行直播,但目前朝鲜电视台基本上都改为播放领导人光辉岁月的纪录片。此外,朝鲜民众也未出现欢呼雀跃的场面。朝鲜的普通民众甚至还没有得到有关卫星发射的任何消息,听到记者的询问后他们表示非常惊讶并向记者核实卫星发射是否成功。

  当天上午,朝鲜官员通知的外国媒体记者将举行新闻发布会,但直到记者发稿,记者会仍未开始。

  朝中社消息随后承认,朝鲜卫星未能成功进入轨道,朝鲜的科学技术人员正在研究失败原因。



原地址:http://163.fm/ZI61rHW


发自我的 i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