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0日星期三

蘋果日報- 用line告白用WhatsApp分手 - 林夕

蘋果日報- 用line告白用WhatsApp分手 - 林夕

用line告白用WhatsApp分手 - 林夕


互聯網

收到訊息,已讀不回,後果原來可以很嚴重的。早前遺失手機,Line的戶口不知何故不能復原到手機裏,唯有另開帳戶,等待朋友自動隨緣重新加入。豈料過一陣子,某君忽然WhatsApp我,問是否有什麼地方得罪了我,原來他一直在發訊息,我卻從無回覆。還以為舊帳戶就此無效,誰知軀殼猶在,還有多少人會誤會,還是未知數。好在是不讀不回,否則已讀不回,關係也回不來了嗎?我以為若是朋友,會有起碼的信任,無緣無故長期不回,怎麼就不怕對方出了事人間蒸發了呢?

我這只是小兒科。有男生暗戀女生,用Line告白,女方回一個「好」字,然後,再沒有然後,一律已讀不回。然後那男的竟然用藥物把女生迷魂,說要等對方醒來,真人對真人問明真相云云,重點是,兩個人一年來只見過三次面。

已讀不回,其實很考驗大家默契。若我是男方,只收到過一個「好」字,沒有真人發聲,連語音留言都沒有,這曖昧的浪漫也太沒根據了。之後已讀不回,會解讀的人,應知對方已經把話收回,還搞什麼人肉對質?告白用「賴」本來很好,若不能得逞,也省掉真人撤退時的尷尬,不過之後只能賴來賴去,就應懂得知難而退。

那天一班人說到現代情侶關係兒戲,連分手也懶到app一下就算,而且內容跟感情一樣簡單,只一句「我們分手吧」,就切割乾淨。我說,不然還想怎麼樣呢?傳統分手要約出來見面,分明是延長痛苦;去到這階段,雙方心中有數,說什麼都是白說,說殘忍點,被撇下一方,唯一得益,就是滿足了最後的好奇心,聽聽分手的理由。可分手不是吸收對方創意、觀察準前度當政客潛質的時候,反而是考驗自己的關頭,如果不想大吵大鬧,或者展開質問大會,就要很會裝,有選擇困難症的,猶豫於笑微微與眼紅紅之間,臉部肌肉會抽筋的。這時候,是不是巴不得對方「賴」一個,自己攤床上看看就好呢?

眾人問,這怎麼甘心,要怎麼回好?一個好字,未免太便宜對方了,長篇大論又要斟酌用字,又要校對,說多了說少了打錯字了,也會留案底,更有機會傳遍對方親友閨蜜之間。我說,這好辦,一言不發,已讀不回,讓對方猜,歌詞有云:若無其事,是最佳報復。

上一則: 芝大進駐香港 - 左丁山

下一則: 心 寒? - 李碧華



I

蘋果日報- 霸王硬上弓 - 邁克

蘋果日報- 霸王硬上弓 - 邁克

霸王硬上弓 - 邁克


拍攝:邁克

俗語說天下××一大抄,當然不限於文章,山寨強國最新示範,是將人家泰晤士河畔的一座雕塑,大模廝樣複製後擺在黃浦江邊裝飾風景,實行用自己的方式超英趕美。原作者暴跳如雷,恨不得立即手持斧頭衝向希斯路機場,飛到上海斬之而後快,淡定的馬雲信徒睬你都傻,衰起上嚟隨時還惡人先告狀反咬一口,話你侵犯他拿拿臨登記的權益。我的白鴿眼瞄了瞄真假對照,不禁倒抽一口涼氣:該煨,失身事小失節事大,這算什麼品味(呃,內地人以訛傳訛說「品位」),要倒模怎麼不向亨利摩亞、東尼格克、安東尼甘利或者阿尼殊卡普這些正牌大師埋手,偏偏挑了件不倫不類的古代天文儀器?偷得如此窩囊如此寒酸,真教人戥他難為情。

另一單藝壇醜聞,是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大鑼大鼓辦Anselm Kiefer展覽,藝術家本人黑起塊面發表聲明,指整件事未經他同意,既不曾參與策劃也無論如何不會出席。指名道姓譴責,當然不能側側膊詐唔知,主辦當局理直氣壯回應,責任在德國的中介身上,「我們實際上只提供場地」,你嘈你嘅事,約已簽宣傳已做,絕不退縮照原定計劃去馬。態度之強硬,基弗先生倫敦代表白立方畫廊以「震驚」形容,我則想起近日頻頻為爭產建防火牆的有錢佬講的,面皮厚過恐龍皮。堂堂一家自命國際級的美術館,怎麼連最起碼的尊重也不懂?懵盛盛遭中介機構搵笨已經夠丟架,還要罔顧藝術家抗議,我行我素霸王硬上弓。畀你得逞又如何,名譽一鋪清袋,今後在行家面前如何抬得起頭做人?

上一則: 「Cuba si, Yanquis No」 - 李純恩

下一則: 下一站台灣 - 曾志豪



I

蘋果日報- 「Cuba si, Yanquis No」 - 李純恩

蘋果日報- 「Cuba si, Yanquis No」 - 李純恩

「Cuba si, Yanquis No」 - 李純恩


美聯社

古巴前領導人卡斯特羅逝世,活了九十年,逃過了不知多少次美國人策劃的暗殺,命硬得很。雪茄和大鬍子是卡斯特羅的標誌,鮮明的臉部輪廓,拍了照片就有宣傳的感染力,這一點跟哲古華拉有得一拚,只因哲古華拉命短,一早定了格,沒有繼續衰老,所以勝了一籌。但卡斯特羅一路看到美國人跑來和解,大家不要再胡鬧了,他還是個贏家。

卡斯特羅一九五九年革命成功,成了拉丁美洲一盞「社會主義明燈」,千山萬水,跟中國心心相印起來。在六十年代,中國的「文化大革命」之前,收音機裏經常播一首節奏明快的古巴革命歌曲,歌詞內容是說古巴對,美國錯,歌名叫作「Cuba si, Yanquis No」,天天播,播得不懂西班牙文的中國人都會跟着唱「古巴稀,養雞奴。」琅琅上口,印象深刻。

Yanquis就是英文的Yankee,美國人也。聽到卡斯特羅去世那天,跟熟諳西班牙文化的小朋友歆溦通電話說起這首古巴革命歌曲,她沒聽過,馬上上網查,YouTube馬上彈出這首歌的視頻,隨着森巴節奏唱革命歌曲,也只有拉丁美洲人這麼歡樂。音樂進行之中不斷播出畫面,畫面上沒見卡斯特羅,而是不斷出現哲古華拉的生活照片,還有越戰的新聞圖片,所以還看到胡志明。終於那句「Cuba si, Yanquis No.」重複重複出現了,熟悉的旋律,聞之恍若隔世。那一個時代,隨着卡斯特羅的離去,也正式掩卷了。

上一則: 台北有約男生‧男再生 - 鄧達智

下一則: 霸王硬上弓 - 邁克



I

蘋果日報- 肥彭、國王、與我 - 陶傑

蘋果日報- 肥彭、國王、與我 - 陶傑

肥彭、國王、與我 - 陶傑


法新社

彭定康來香港,告訴年輕人港獨不可行;同時又警告中方,阻撓民主步伐,只會令年輕人離心更甚,走上激進港獨之路。

並非所謂「各打五十大板」,而是世界級政治家的卓見。到了這樣境界,彭定康已無所求,只是秉持其一生的知識、經驗、智慧,勸告中國人,包括香港,應該怎樣做,方符合閣下最大的利益。

保守黨政治家如肥彭者,熟知二百年英國民主發展之路,皆是過來人。法國大革命之後,英國民間也要求平等,但下議院選區劃分不公平:南方人口稀少的郡縣,議席有兩個;北部幾十萬人口的工業城市如利物浦和曼城,議席也一樣只有兩個。而且只擁有物業價值四十英鎊以上者,方有投票權,工人和無產者沒有。

英國的保守黨和自由黨都口頭說要政治改革,但拿破崙侵略歐洲,英國要參戰,以戰爭的藉口,拖延改革選區,擴大選民投票權。一八一五年滑鐵盧戰役之後,威靈頓公爵做了首相,但對於擴大投票權的民間呼聲,還是一拖再拖。於是在伯明翰,首先出現主張起義推翻不合理制度的知識份子組織,繼而各地工人騷亂,一直到一八三二年,全民普選權(但除了婦女)實現。此一時期,史稱激進主義(Radicalism)和改革呼聲的衝擊期,英國離暴力革命最近。

但是保守黨和自由黨最終認識到世界潮流,知道人民憤怒了,他們不要精英貴族壟斷權力。貴族精英一度將要求普選的工人無產階級打為「民粹」,但最終讓步,「民粹」獲得平反,成為西方民主的一大進步動力。

明乎此,即明白今日英國公投為何退歐,美國為何選出了杜林普。一切只是常識,只有昧於歷史,只懂吹水裝扮有型的偽精英,才會對人民的意願破口大罵。

彭定康看不起杜林普的粗獷,他到底是真正的精英,對於英國民主處於高級階段的退歐,也感到無力回天之痛。但民主意識仍處於低階段的香港,以及有二千年帝皇傳統的中國,彭定康一來到遠東,必處於常識和知識高地,如大學教授水準,做一個小學和幼稚園教師,綽綽有餘。

然而港獨派的年輕人聽不進去,以強國自居的網絡五毛人,以其慣常「愛國反帝」的民族主義偏激意識,雖然一度也稱「與國際接軌」,但葉公好龍,他們的視野,不是鄧小平,就是魯平,當然也不可能謙卑而吸收。彭定康知其不可為而為,才是真正的大愛,只是「國王與我」(The King and I)的情節,哈哈哈,二百年了,在亞洲,還不斷地上演。

上一則: 【網購攻略】鑄鐵鍋三折羽絨半價 Cyber Monday網購限時劈價

下一則: 芝大進駐香港 - 左丁山



I

蘋果日報- 【iPhone十周年】傳iPhone 8 玩3D雙鏡頭

蘋果日報- 【iPhone十周年】傳iPhone 8 玩3D雙鏡頭

【iPhone十周年】傳iPhone 8 玩3D雙鏡頭

讓一眾果粉等了又等的iPhone 7,在功能及外形設計上沒有太大突破,最近更鬧出了iPhone 6s的換電池風波,可謂傷透了一眾果粉的心。可是正所謂希望在明天,適逄明年為iPhone推出的十周年,外界普遍揣測下一代iPhone 8在外形設計與功能上將會有重大革新。根據MacRumors引述的《The Korea Economic Daily 》指出下一代iPhone將會聯同LG發展3D雙鏡頭技術,不知道一眾果粉又期不期待呢。


韓國經濟日報更指出新一代iPhone將會聯同LG發展3D雙鏡頭技術。


網上流傳iPhone 8的設計。

MacRumors報道中指出LG現時已經為iPhone 7制作雙鏡頭,雙方已經不是第一次合作。這次蘋果希望研發3D鏡頭的相關技術而引用於LG的鏡頭上,報導更指出新鏡頭將用於2017下半年蘋果發佈的新產品,而眾所周知蘋果每年也於下半年發佈新下一代iPhone。另一方面,蘋果於去年亦收購了一間名為LinX Imaging的影像公司,而該公司具備一些影像處理技術,相信對於3D雙鏡頭有一定幫助。對於3D雙鏡頭發展也許值得多一點期待吧。

記者:翁怡富

上一則: 【飛機餐好難食?】時間趕空間細 空中廚師點整好味飛機餐?

下一則: 【扮靚籽】得獎髮型師教路 層次感+橙紅色大熱



I

蘋果日報- 【飛機餐好難食?】時間趕空間細 空中廚師點整好味飛機餐?

蘋果日報- 【飛機餐好難食?】時間趕空間細 空中廚師點整好味飛機餐?

時間趕空間細 空中廚師點整好味飛機餐?

網站AirlineMeals.net曾列出幾種「地獄料理」,北韓航空的「一條青菜壓麵包」、Ryan Air的「肉丸潛艇」、深圳航空的「鱔糊深淵」,實屬暗黑經典。嗱,世事無絕對,好食的飛機餐,係有的。多次被選為經濟艙、商務艙最佳膳食的土耳其航空,就出名好食。但究竟最強的飛機餐,是如何煉成的?


在Do&Co的廚房,每日出爐麵包40萬個,分40種,真心「包」羅萬有。


肉類不會煮太熟,這樣即使到上機後再翻熱,也不致變太韌。


Flying Chef(右)本身須為職業廚師方可獲聘,於空中為乘客提供膳食。


土航商務艙獲Skytrax 2016選為「最佳商務倉膳食」。


商務艙空中有海鮮意粉選擇,蝦肉還算彈牙,在機上能做出水準不容易。


Do&Co空中廚師導師Alican Melen

土航的膳食由餐飲公司Do&Co負責。全國設有9個分部,伊斯坦堡阿塔圖克機場的廚房,每日處理800航班,超過15萬份飛機餐。以為一定由機器代勞?事實上由預備食材、煮食、包裝都幾乎全人手製作,這裏每日出爐麵包40萬個,人手卷的餐具2000份。機上提供多達15款餐點,顧及宗教人士、素食者、敏感患者等特殊需要,並會不時檢討、改良。除了量大,也要與時間競賽。作為歐亞間的熱門轉機點,24小時不斷有航班抵達,廚房得全天候運作,2500位員工分三輪上班。做好的食物存放在冷藏庫,不會待超過一日。

先天條件還可控制,可是飛機餐難以好食,主要是受機上環境所限。Do&Co的空中廚師導師Alican Melen解釋:「在有限的時間、空間、食材下,一切都變得困難。假使你在地面時忘記帶甚麼上去,也沒有辦法能即時補救。」食物雪藏後於空中加熱,常變得韌過鞋底。始終空姐九萬幾樣嘢要做,唔同真係同你贒實個焗爐咩?

土航就引入空中廚師(Flying Chef),招募最少有2年經驗的廚師,再經幾個月訓練,才可於商務艙服務。比起空姐,空中廚師對食物掌控更精準。他們要憑經驗判斷,菜式需要加熱多久,要不要加牛油、醬汁調味,在機艙的環境下,做出飛機上最好的食物。「比如牛肉,我們會要求地面廚房只煮到medium rare,我們再按乘客要求,做到最佳口感。意粉亦一樣,一定要undercook。如果做到Al Dente,機上加熱就會變到薯蓉一樣。」Alican認為,將空中餐飲做到地上水平,非不能也,只是需要更精密的準備如計算。「要成為的好的空中廚師,首先你在地上也要是個的好廚師,才能於局限環境下隨機應變。」

記者:甄俊宇

攝影:鄧鴻欣

上一則: 【旅遊籽】愛知縣怪魚水族館 越核突越多人愛

下一則: 【iPhone十周年】傳iPhone 8 玩3D雙鏡頭



I

蘋果日報- 【旅遊籽】愛知縣怪魚水族館 越核突越多人愛

蘋果日報- 【旅遊籽】愛知縣怪魚水族館 越核突越多人愛

【旅遊籽】愛知縣怪魚水族館 越核突越多人愛

【旅遊籽:浪迹遊蹤】
你的樣子如何,你的日子也必如何,人如是,動物如是。曾經有個「最醜動物選舉」,當中的水滴魚(blobfish)、星鼻鼴,核突到無朋友,搞到動物組織都要出來呼籲,大家不要做「外貌協會」,生得醜不代表無保育需要。愛知縣一間水族館就反其道而行,由執笠邊緣到鹹魚翻生,靠的就是一眾醜小鴨。


高足蟹生長於西伊豆半島,「日本第一深」的駿河灣、水深約400米的海裏。腳極長,像怪獸。


超核突的海鰻,卻是館內人氣展品之一。


許多水族館都會以貌取魚,像這麼「素人」的魚少見。


水族館裏的明星水豚,來自南美洲智利。


貌似水曱甴的大王道氏深水蝨,以死去的海洋生物的屍體為食糧。


10公斤重的巨型雞泡魚,由當地漁民送贈。


有趣的是,不同怪魚竟能在同一空間和諧並存。

蒲郡離名古屋40分鐘車程,去的遊客大多為了主題公園Laguna,鮮有留意竹島水族館。也是,當我走到門口,那幾幅像「美工圖案」簡陋的畫板,如蒙上一層灰的外牆,就像執笠前的荔園一樣經典。「真的要進去嗎?」據說不少去過的人,也曾有這樣的疑惑。畢竟現時大型水族館太多,像這麼老舊、小型的,更像理應被時代淘汰的社區遺產。若非知道它在網絡上爆紅,大概真的會打退堂鼓。


與大王具足蟲相似的道氏深水蝨,深受日本人喜愛。


除了魚類,也有少量爬蟲生物展覽。


以大王具足蟲為造型設計的鐘。


水族館理事松野賢


「世界首個水豚Show」,有無表演視乎牠的心情而定。


館內有魚的煮食教學,他們認為這是教育一種。


單看外表已覺非常殘舊,難怪十年前更有過廢館的討論。


水族館改革後加入觸摸區,連高足蟹都有得摸,受遊客歡迎。


水族館今年踏入60周年,一路走來不易。

手寫說明夠生鬼 教埋你條魚點煮水族館不大,除了一進去的觸摸區,裏面就二十多個魚缸左右,本來走得快的話,15分鐘可看完。然而看了一會,總覺有甚麼不妥:隻腳長過長腳蟹的高足蟹……仲有好似怪物的海鰻?熱帶魚呢?Nemo呢?最終發覺問題所在:點解啲魚咁核突嘅?水族館理事松野賢解釋:「其實這裏好多魚都是漁民送的。他們出海時,撈到一些不適合食用的,就問我們要不要拿來展示。」事關蒲郡對出的三河灣為日本一大漁場,難怪館內的魚就好有「地區特質」,就像街市見開的䱽魚一樣展示,「平民」味十足。當然也有「館藏」級的珍寶,館內一條10公斤重的巨型雞泡魚,就是漁民送贈:「本來有兩條的,我們拿了一條跟其他水族館交換,擴充館藏。」換吓換吓,現時已有超過500種海洋生物,小本經營能做到此規模,認真不簡單。「我們的水族館好細,講靚、講貴、講大條的魚,不能與大水族館比。倒不如揀有個性、有特質的魚,其他地方好難見到的,才有賣點。」

行吓行吓,你會開始欣賞這裏,一些餐桌常見的魚類,卻從未見過牠活生生的真身;一些生得醜樣、少見的品種,明明稀有,卻因觀賞性低,很少出現在大型水族館。誰說要生得漂亮才值得被展示?不過最吸睛,絕對是牆上的解說牌,大部份都用手寫,繪影繪聲。原來這裏開業60年,早期曾風光一時,但後來大型水族館興起,這裏又殘又舊,2005年參觀人次只剩12萬人次,更討論廢館的可能性。好在到2011年改變經營路線,當時的監督中村元認為,既然欠缺資源,不如利用自身缺點變做優勢。以親切感做賣點,館入面可以隨便影相、不同一般生硬的文字解說,這裏的館藏簡介會以一條魚作第一身自述,當中竟然還有煮魚教學。「其他水族館很少會觸及這話題,但我們覺得這也是教育的一種。日本本身是吃魚的民族,所以我們特地把烹調資訊寫出來,哪些魚好吃、哪些不好吃、如何煮最好吃,讓參觀者有更深認識。」

同時加入的觸摸區亦極受歡迎,其他水族館只放海星。在這裏,與蜘蛛一樣的高足蟹、牛角鯊、魔鬼魚都摸得,另外海龜則可餵飼。近年動物表演常為人詬病,他們的水豚表演卻贏盡掌聲。「一般的表演,海豚、海獅都是被訓練做指定動作。但這裏只叫牠做簡單的,例如鑽過某個圈、把手給我之類。而且我們不會命令牠們,而是用食物利誘,或請求牠們配合表演。最後做與不做,完全視乎牠們當日的心情,有可能會不做的。」松野如此破格,結果去年參觀人數多達30萬,成為日本最具人氣的水族館。他坦言,以前是水族館決定展出甚麼,現在則由顧客角度出發,聽他們的意見。在Customer is King的年代,其實各行各業,均是如此。


許多水族館規條多多,這裏卻讓你自由拍照。

竹島水族館地址:愛知縣蒲郡市竹島町1-6

時間:9am-5pm

電話:+81(0)533 682 059

facebook:蒲郡市竹島水族館

交通:由名古屋站乘搭名鐵蒲郡線至蒲郡站,車程約40分鐘

Travel Memo簽證:持有效特區護照或BNO毋須簽證

機票:國泰航空來回香港至名古屋,連稅由$3,287起

匯率:100日圓約兌6.9港幣

鳴謝:愛知縣振興部觀光局

記者:甄俊宇

攝影:王國輝

編輯:梁浩維

美術:楊永昌

上一則: 【專題籽】觸摸到的回憶 BB舊衫做熊仔

下一則: 【飛機餐好難食?】時間趕空間細 空中廚師點整好味飛機餐?



I

蘋果日報- 曾是官商巨賈蒲點古家具全拍賣 鄧永鏘創辦北京中國會被拆

蘋果日報- 曾是官商巨賈蒲點古家具全拍賣 鄧永鏘創辦北京中國會被拆

曾是官商巨賈蒲點古家具全拍賣 鄧永鏘創辦北京中國會被拆


■擁有20年歷史的頂級會所北京中國會悄悄結業。

建得神秘,拆得低調!北京「王府」裏的頂級私人會所中國會日前悄然被拆。該會所由香港社交界名人鄧永鏘爵士創建於回歸前,曾聚集北京最有頭有臉人物,有知名女星出入陪酒,盛極一時,如今在中央反腐令下退出歷史舞台,悉心經營了20年的高端人脈圈轟然倒塌。

最近京城官二代圈子裏有一個很熱的話題:輝煌了二十年的中國會已被「拆」,院子裏雕樑畫棟的古建格局不復存在,連地磚都刨掉了,搬得動的舊家具,如沙發、茶几、班台、陳列櫃等,已經被西城區法院拍賣;搬不動的基本全拆了。

員工︰Member攬住喊北京中國會位於西單絨線胡同51號、一座前身為清朝王府的中式文物古宅裏,極接近中共權力核心中南海。中共建政後將這裏改造成四川飯店,供川籍領導人們滿足口腹之慾,其中鄧小平「不管白貓黑貓,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的名句就在這裏說。

1995年鄧永鏘將之承包,改造成私人會所,裝修時使用不少真古董,包括王府舊物,保留了清朝皇室氣派。有嚴格的准入門檻,會員包括趙紫陽女兒王雁南、劉少奇之女劉婷婷、毛澤東外孫女婿泰康人壽董事長陳東升。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法國前總統希拉克、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等都曾是這裏的座上賓。

中國會在香港和新加坡也設會址,有不具名的職員昨向《蘋果》表示,中共中央辦公廳發紅頭文件禁古建文物建富豪會所,北京中國會配合政府政策,去年年尾已結束營業,如今被拆很可惜,他說:「啲Member差唔多攬住喊。原本入到去好寧靜好舒服,鳥語花香,突然間受政策影響,好心痛好可惜。 」而至於下一步計劃,董事局目前未有共識,對在內地再次開業不樂觀。

這座外表低調,內裏奢華的會所,有幾個露天庭院、可容納250人的宴會廳、3個主廳、17個單間及1個圖書館形式並可供客人抽雪茄的酒吧,俱樂部還有會員套房、商務中心等。最盛時聚集北京政客、企業家、明星,有錢也未必能入。

張國榮有專屬房間中國會正門通常不開,需走側門出示預約或邀請信函才能入,並由專人引領到指定房間。有知情人士透露這裏常能看到明星,「像FBB、LBB甚麼的,主要是陪酒。」不過有顆星例外,曾有間房專門留給香港著名藝人張國榮,直到他去世後還一度保持原貌。

如今一切俱往矣,有北京地產代理告訴《蘋果》,現址已租給其他商業機構,新承包商請了兩個設計師重新設計。

微信網媒《拆哪兒》/《蘋果》記者

上一則: 泰王儲今返曼谷 料後日繼位

下一則: 京城四大會所各有靠山



I

2016年11月29日星期二

新 MacBook Pro 超全评测,看完就知道买不买

新 MacBook Pro 超全评测,看完就知道买不买

新 MacBook Pro 超全评测,看完就知道买不买

苹果的新品,向来在加法上细水长流;但一做减法,就狠得斩钉截铁。
新 MacBook Pro 就是最好的例证:当 iPhone 上的多点触控成为「超极本」一个卖点时,MacBook Pro 却在 iPhone 卖到 9 代后才在键盘上方加上了个极窄的多点触控屏,而你已经习惯了 n 年的 9 针 USB 接口,如今被砍得一个不剩。
爱范儿(微信号:ifanr)提前拿到了全系列的新 MacBook Pro,分别为 13 寸无 Touch Bar 最低配置13 寸有 Touch Bar 最高配置15 寸有 Touch Bar 非定制次旗舰
我们花了 4 天时间对 3 款设备进行了深度体验,我们希望事无巨细地呈现它每一个细节,以及带给我们的每一种感受。
为了能够与拿到手的 3 台新 MBP 进行直接对比,我们还找来了一台全新 2015 款旗舰 MacBook Pro,进行直接的对比。
图片来自 iFixit
整体上,新 MBP 还是维持了之前的外观设计风格,当然也包括几个「小改动」
A 面 Logo 换为不发光的金属版本;转轴侧面外表改为金属一体加工设计,同时中间转轴下沉至 C 面以下,不再突兀;屏幕黑边上下左右均有变窄。因为黑边变窄,尺寸也缩小了。
昨天预告中,有读者希望我们能够清晰展示实际外壳颜色。目前,2016 款新 MBP 无论 13、15 寸均只有两个颜色可供选择:银色、深空灰。银色就不多说了,而深空灰很明显是来自 iPhone 6/6s。
有趣的是,通过与我们手头的 iPhone 6s 比对,实际颜色观感相当接近,所以想提前看配色效果,你只需要找台深空灰 iPhone 6/6s。
13 寸新 MBP 跟 MacBook Air 对比大小(MacBook Air 在下)
外壳尺寸上也同样有所变动,13 寸版本厚度仅 14.9mm,比上一代薄了 18%,长宽也分别缩减了 10mm 和 7mm,最终体积缩小了 23%。
15 寸版本厚度略厚一些,为 15.5mm,比上一代薄了 12%,长宽也分别缩减了 9.6mm 和 7mm,体积相应减少 20%。
重量上的改变同样明显:13 寸版本重量为 1.37kg,比上一代轻了 0.21kg。15 寸版本重量为 1.83kg,比上一代同样轻了 0.21kg。这也让 13 寸新 MBP 最终重量与 13 寸 MacBook Air 几乎相同
换句话说,你现在能在 MBA 的便携性下享受到更强性能。
CPU 此前一直是 MBP 系列的最大「弱点」。即便是去年年中更新的 2015 版 MBP最高配 CPU 依旧是 2014 年上市的 4 代酷睿产品。而就在 2 个月前,Intel 实际已经开始出售 2 款第 7 代酷睿产品。
最终我们在 2016 款 MBP 产品线中迎来了 7 款第 6 代 i5/i7 酷睿处理器,一方面这是因为第 7 代酷睿目前上市的型号性能不足,另外也是因为 6、7 代酷睿之间的差异并不算大。从这个角度来看,苹果这次在 CPU 上已经做到了「最新」
根据目前苹果官网的信息,13 寸共有 3 款 i5、1 款 i7(双核四线程「伪 i7」)可供选择;15 寸版本有 3 款 i7 可供选择。它们的核心参数如下:
虽然看起来很复杂,但仔细对比起来却十分有规律:7 款均为 Skylake 架构、14nm 制程;13 寸可选处理器均为双核四线程、同时核显均设有额外高速显存,处理器功率和集成显卡选项各有两种;15 寸可选处理器的性能和功耗更高。
我们也利用跑分软件对手头三台 2016 款新 MacBook Pro 进行了跑分测试,最终结果显示两台 13 寸在 CPU 性能上相近,而装备了次顶级 CPU 的 15 寸型号基本上在多核测试中获得接近两倍于 13 寸的成绩。
与 2015 款非定制旗舰 MBP 对比,CPU 性能大致提升 10%,前提是上一代 CPU 功耗还高了不少。
对于最终可能因此而纠结的用户,我们只给出两点意见:
  1. 你只需要关注 CPU 频率(对比基础频率即可),它基本代表了 13 寸和 15 寸各自选项内的 CPU 性能顺序。

  2. 13 寸用户在选择 CPU 时也需要考虑续航问题,TDP 功耗 15W 的两款 CPU 续航上会有一定优势。

作为 MBP 基本属性——「生产力工具」决定了 GPU 在 MBP 上必须充当「关键加速器」角色,将其强大的并行运算能力应用到不同场景中去。这也是 MBP 作为很多视频剪辑、音频处理、平面设计专业人士首选的原因。
回到这次更新中来,GPU 方面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13 寸版本集显升级到了 Intel Iris Graphics 540/550;15 寸版本在本身 HD Graphics 530 集显的基础上,还可以在 AMD Radeon Pro 450/455/460 三者中(我们手头的是 455)选择一个。
我们也对手头的 4 台设备用跑分软件进行了 GPU 通用加速性能测试:
(13 寸不带 Touch Bar 得分奇高,重复测试也是如此,大家忽略吧)
从测试成绩不难看出独显继续占据上风,与上一代 MacBook Pro 对比,GPU 的绝对性能提升有限,真正意义还是在于功耗的降低
除了绝对性能之外,独显添加还让 15 寸新 MBP 拥有了特殊的能力:扩展 2 台分辨率 5120x2880 像素、60Hz 显示器、又或者是扩展出 4 台分辨率 4096x2304 分辨率、60Hz 显示器。这些多出来的「显示面积」对于专业级用户来说相当宝贵。
我们甚至还顺手装了个古墓丽影跑了下,在分辨率 2048x1280、特效全开的情况下,基准测试中依旧能够跑出 40.0 的平均帧率。
早在 MBP 正式发放之前,网上已经有人公布了 SSD 的成绩:「目前世界最快的 SSD」。但以极限传输速度来衡量一款 SSD 并不严谨,所以我们利用同一款测试软件做了扩展性测试。
在整体评估测试成绩之后,我们选定了两个对比数据:4K 随机读/写速度、10MB 连续读/写速度。这两者也代表了一块 SSD 两个关键性数据:IOPS、极限传输速度,前者是 SSD 每秒读写文件次数、后者是 SSD 接口技术标准的极限速度。
这也不能不提到苹果在 2015 款 MBA 上的一个改变:全面用 PCIE 通道取代 2012 款 Retina MBP 之后的 SATA 通道。通过直连 CPU、加大带宽,最大程度释放 SSD 性能
因为 3 台电脑 SSD 容量略有不同,所以成绩也有所差异。2016 款新 MBP SSD 与 950 PRO 不分伯仲,MBP 的极限传输速度比三星 950PRO 都好,IOPS 方面相对比较均衡。可以说,2016 款 MBP 的 SSD 绝对是消费级市场旗舰级 SSD 的水平。
紧接着是内存,此次 2016 款 MBP 13、15 寸型号最大容量均为 16GB(13 寸需定制)。参数上只有 13 寸无 Touch Bar 成本是 LDDR3 1866MHz,其余全部为 LDDR3 2133MHz。但在实际使用中,这个区别基本没有影响。
13 寸不带 Touch Bar 版本主板
最后是 SSD 与内存板载,从目前专业拆解机构 iFixit 的实物拆解来看:13 寸无 Touch Bar 版本采用了全新更紧凑的可拆卸 SSD,13 寸有 Touch Bar 版本已经将 SSD 直接板载,15 寸暂不清楚,但所有机型都会将内存板载是肯定的了。
如果你有意购买 2016 款 MBP,请先考虑自己未来 1-2 年的需求,并且在那个基础上进行 SSD 和内存容量选择。当然我们还是推荐用户优先选择 16GB 内存版本,存储的话还可以想办法通过其他方式解决。
在我们提前预告中,不止一位朋友对「散热性能」表示了关心。新 MBP 中 CPU、GPU 制程升级之后功耗大幅下降,但整体尺寸(主要是厚度)一定程度制约了散热能力。
但从我们实际使用(进行游戏满载测试)来看,配备了 Radeon 455 显卡的 15 寸 MBP 长时间运行没有出现明显的性能下降,散热效果良好。C 面键盘中温度最高,但也仅为温热,Touch Bar 部分没有明显温升。
2016 款 MBP 在屏幕上也有所改变,虽然 13、15 寸版本的物理分辨率依旧分别为 2560x1600(227ppi)、2880x1880(220ppi),但实际显示效果仍有所提升。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亮度对比度色彩
当然,消费者最容易感受到的应该还是亮度,67% 亮度提高意味着镜面屏的 MBP 也能够放心地在日照充足的情况下进行使用
对比度的变化则体现在「屏幕能更黑」,这会直接影响屏幕的灰度显示能力。最后是广色域。这对于视觉设计工作者来说无异于天籁。
在屏幕的硬件提升之外,这次新 MBP 还有一个「隐形改变」:13、15 寸的默认分辨率均有所提升。13 寸从 1280x800 升级到 1440x900,15 寸从 1440x900 升级为 1680x1050。
这个改动带来的直接改变是「屏幕显示更多内容」。由于 MBP 本身 Retina 屏幕的显示质量比较好,且放大比例不算太大,「锯齿感」并不明显。
苹果在 2015 年发布的新 MacBook 上第一次采用蝶式键盘,相比传统剪刀式结构,它的好处在于「更轻薄」。
但实际情况是:第一代蝶式键盘的用户反馈不尽理想;短键程、弱反馈,长期输入时有明显疲惫感。
一般情况下人类对于「力度」感知不如「位移」,对于用户手指来说,敲击键盘的同样冲量,在不同的距离长度释放,产生的作用力是完全不同的,短键程会造成键盘触底时对手指关节的冲击更大,长时间打字也会造成手指的不适。
而 2016 款 MacBook Pro 键盘改善正是针对「键程」:每个键帽键盘上方都有略微凸起,在增加键程的同时,还进一步避免误触。回弹反馈也比之前的第一代蝶式键盘快了一些。不过想要完全适应键盘反馈,还需要一段时间。
同时因为键程较短的原因,键盘灯效果也得到了「加成」:键帽边缘不再有空隙,漏光也因此消失,并且苹果还在每个按键下方设置了独立的低功耗发光 LED。让键盘背光灯效果更加「自然」。
作为一个参考例子,在经过 1 个星期的使用之后,爱范儿编辑、兼重度机械键盘粉丝张博文已经开始抛弃自己的 Filco 键盘,改为直接使用新款 MacBook Pro 办公。
作为 2015 款 MBP 中的一个「隐藏亮点」,Force Touch 触控板实现了「感觉动了但实际没动的」模拟触控反馈效果。少数用户在关机状态下才发现触控板无法「按下」,剩下的用户甚至至今仍未发现。
而在 2016 款 MBP 中,Force Touch 触控板也迎来一次「大」升级:面积变大了
15 寸机 Force Touch 触控板面积增加 100%,13 寸面积也增加了 46%。手势操作的空间比之前更大,搭配 Force Touch 的压力反馈,在 MacBook Pro 上几乎已经没有任何外接鼠标或者苹果 Trackpad 的必要。
但在实际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也发现了一个小缺陷:误触。尤其是触控板比 2015 款「宽」了许多之后,它实际上已经侵入了掌托区域。
虽然还未「波及」主要承受重量的拇指指根,但是双手大拇指实际上是「跨过」触控板之后才到达空格键上空。如果你长时间打字疲劳之后,大拇指不可避免地无法保持悬空,就会造成误触。
扬声器,应该算是 2016 款 MBP 最令人意想不到并且惊讶的升级,就连苹果官方也给出了「堪称设计创举」这样的形容词。
在经过一番试用之后,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其相对于上一代产品的全面提升。借爱范儿(微信号:ifanr)音频编辑梁梦麟的话来说:「声音很苹果,声场宽了、中高音有提升、但高频部分仍会出现齿音,低频下潜不足但考虑到笔记本体积限制,已经很不错。」
更重要的在于,苹果这次还将扬声器直接连接到系统电源之上,峰值功率因此也提升至 3 倍。在通过 Touch Bar 将音量提升至 100% 之后,整个三层办公楼基本都可以听到外放音乐。如果你不是非常在意声音效果,甚至可以省去购买桌面音箱的花销。
电池容量大幅下降也是 2016 款 MBP 的一个重要特点。13 寸无 Touch Bar、13 寸有 Touch Bar、15 寸对应的电池容量分别为 54.5Wh、49.2Wh、76Wh。
相比之下,2015 款 MBP 13、15 寸的对应数字实际上是 74.9Wh、99.5Wh。换算过来 13 寸容量最高降了 34%,15 寸下降了 23%。
如此「果敢」缩减电池容量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这一代产品中 CPU、GPU 均已更新到最新制程,让耗电量大幅下降;其次是轻薄压缩了机身体积。
这也使得 13 寸带 Touch Bar 版本会比 13 寸不带 Touch Bar 版本续航明显弱一些,毕竟 CPU 功耗两倍于后者,但是电池容量还小了 9%。
由于时间原因,我们也只对 2016 款 MBP 进行了一个粗略续航测试:在连接 WiFi、利用编辑器进行简单文字处理场景下,不带 Touch Bar 的 13 寸 MBP 连续工作 2 小时 20 分左右,电量已经从 69% 掉到了 15%。换算成整体续航时间的话大约在 5 小时 45 分左右。如果进行一些高功耗的任务,掉电速度还将更快。
充电速度则相对较快,13 、15 寸本次分别配备了最大输入功率 61、87W 电源适配器,充电时间均控制在 1 个半小时左右。
对于便携更需求的用户,我们还是更推荐考虑选购 MacBook Air 以及 New MacBook。
总结:2016 款 MBP 在关键性、最贴近用户体验的硬件上都进行了相应升级,虽然 CPU 和 GPU 的性能提升幅度不大,但是整体散热、以及使用体验的确有明显提升。
二、Touch Bar:非必需品,但特定场景很方便
Touch Bar 是 2016 款 MacBook Pro 的一个重要更新,而且涉及软硬件交互改变。
关机状态下,这条横置在键盘区域之上的「黑条」,完全覆盖了原来顶部的功能键。乍一看,甚至以为是一个装饰物。但在用对应手指轻触右侧的指纹识别模块之后,就会一瞬间「冒出」一排额外「按键」。
Touch Bar 实际是一块 2017 x 60 像素 OLED 触摸屏,并且在最右开机按钮上加入了指纹模块。它会通过环境感应自动调节亮度。
正常情况下,Touch Bar 会亮 60 秒然后慢慢变暗,再过 10 秒自动休眠。实际触摸点击感受跟 iPhone 并没有什么差别
由于右侧存在开机按钮指纹模块,苹果实际上并没有将 Touch Bar 的显示屏延伸到最左端,但是在显示屏区域以外同样拥有一定触控效果。
这也是 Touch Bar 目前能够盲操的唯一位置,对于经常使用过 ESC 键的用户来说是个好消息。
但从我们昨天预告回复情况来看,大家最关心「Touch Bar 的实际使用体验如何?」思虑再三,还是先分享几个实际使用片段:
片段一:苹果发布会之上就曾演示过自家视频编辑软件 Final Cut Pro。
开启之后在 Touch Bar 左侧显示出功能按键,中间则是滑动拖拽视频轴的功能。实际惊喜在于以前很容易忽略的视频断点、开头黑屏在 Touch Bar 上有专门显示出来。
片段二:打开 Safari,可以使用 Touch Bar 调出书签;在多网页模式下,中央可以通过点击进行切换;
最大的亮点在于如果网页使用了 HTML5 作为播放器底层,你会在 Touch Bar 中央看到进度条,轻松滑动就能快进、后退。
片段三: 打开「照片」,你可以使用 Touch Bar 进行图片的滑动切换。再选择「编辑照片」,里面的各种操作都可以通过 Touch Bar 完成:
「裁剪」可以使用 Touch Bar 进行旋转角度调节,「滤镜」可以快速滑动对比效果,「调整」可以滑动切换「光效(亮度/对比度)」、「颜色」、「黑白(灰度)」,「润色」及「消除红眼」也能通过 Touch Bar 进行幅度调节。
片段四:同时打开本地播放器、Safari 中也在播放视频。先展开 Touch Bar 右侧的折叠菜单,然后选择音频,原本中央一条「音量调整」缩短,旁边出现另外一个音源的 Logo,点击即可调整新音源的音量。
4 个片段的确有点少,所以我们再来看几个实际应用场景下 Touch Bar 的截图:
默认场景下,Touch Bar 只有 ESC 键跟右侧控制区域
右侧控制区域可以点击展开
点击亮度之后可以滑动调整
也可以直接按住 Fn 调出原有的功能键
文字输入界面(候选字、emoji)
系统「照片」编辑界面(「裁剪」、「滤镜」)
Safari(标签页切换、视频进度条控制)
Final Cut Pro(编辑工具及时间轴功能)
文件分享(AirDrop)
一番体验下来也就形成了我们对 Touch Bar 基础感受:。这是一种与屏幕上直接加「触摸屏」完全不同的感受。
这也让人不禁想起了苹果首席设计官 Jonathan Ive 曾经说过的一段话:
我们领会了一个关键点:在与软件互动的过程中,触控显得至关重要。我们也试图将其应用到显示屏上,但发现那个位置不太适合、当你把手悬在空中进行触控时,你会感到不舒服。在笔记本电脑上进行 Multi-Touch 的最好方式,就是应用触控板。
但是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定义 Touch Bar 呢?目前来看,「仍在成长的新输入方式」是最好答案。
虽然有着普通触摸屏结构,但「显示」与「触控」主次不再明显;使用时除了 Touch Bar 最左侧优化过的 ESC 键之外,其他「按键」基本无法盲操,却放置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盲操的实体键盘之上。
目前部分应用非常直观、省事,但部分也存在操作层级过度复杂的问题。这种新交互方式在不同场景和需求下有着不同的表现,新奇、便利、困惑各种体验糅合在一起。
支持方面,虽然目前适配 Touch Bar 应用支持最到位的仍是苹果官方应用。但根据爱范儿(微信号:ifanr)收集到的消息来看,12 月前后就将会有一批重点应用完成适配(包括 1PasswordDay One、OminiGraffle、Pixelmator、QQ),但想要达到消费者所希望的「全覆盖」,尚需时日。
最后是用户在 Touch Bar 中扮演「角色」,苹果在一开始就加入了用户自己更换 Touch Bar 按钮选项的「自定义」功能。正如我们上面提到的那样,Touch Bar 在「不同场景和需求」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
但与提供了基础操控能力、要求用户学会组合操控的键盘,与提供了模拟能力、要求用户尴尬进行模拟操作的鼠标和触控板相比,Touch Bar 能够「更换显示内容」以及「用户自定义」的确有着从用户自身解决需求的能力。
当然,这必然有学习成本。我们也无法断言用户是否会接受这样一个新生事物,唯有时间能证明一切。
虽然写了这么多,但想要用寥寥数字将 Touch Bar 完全说透实在不可能,敬请期待爱范儿(微信号:ifanr)随后的 Touch Bar 详细报道文章。
相比能够「找个东西贴住不用」的 Touch Bar,接口「大换血」遭受的吐槽更多。毕竟 2015 款 13 寸 MBP 都有以下这些接口:
  • MagSate 2 电源接口

  • 2 x Thunderbolt 2 接口(速率 20Gbps、兼备 Mini DisplayPort 输出功能)

  • 2 x USB 3 接口(速率 5Gbps)

  • HDMI 接口

  • 3.5mm 耳机接口

  • SDXC 卡槽

除了 3.5mm 耳机接口幸免之外,其他接口全部被 Thunderbolt 3(USB Type-C)接口取代。其中 13 寸不带 Touch Bar 版本只在左侧拥有两个接口,其他则拥有 4 个。
苹果之如此狠心是因为——Thunderbolt 3 距离人们预想中的「理想传输接口」太接近。
数据传输速度 40Gbps,可以充电,USB Type-C 接口使用便利,最关键这还是 Intel 研发和推动的技术。当然,苹果对新技术的「毫不犹豫」也是重要原因。
这肯定还是会对 MBP 潜在的用户群体形成一定影响,尤其是追求生产力的用户,外接设备对他们来说依旧很重要。
有趣的是,即便苹果官方目前也仅有 3 款专属于 Thunderbolt 3 技术的转换器、线缆:一款 Thunderbolt 3 至 Thunderbolt 2 转换器,跟两条第三方 Thunderbolt 3 线材。
而目前商城中唯一一款能够将 USB Type-C 转换为「1 个充电 USB Type-C + 1 个 HDMI + 普通 USB 接口」的转换器标价 388 人民币。
同时它还存在输出格式上的限制,只能输出 1080p@60Hz 或 3840x2160@30Hz(苹果方面核实即便是新 MBP 也只能输出这个规格)。
相反转接出来的 Thunderbolt 2 反倒支持 Displayport 1.2 规格,能够输出 4096@2160@60Hz 画面。
我们还尝试着找了下别的解决方案,Dell 及 HP 都曾为自家笔记本推出相应的 Thunderbolt 3 扩展坞,虽然他们拓展接口数量更多,但是由于来不及购买和测试,仍不建议大家现在购买。
最终的结论是,如果你买了 2016 款 MBP,你至少需要再采购一个 388 元的转换器,如果没有外接显示器的需求可以直接采购一款 USB Type-C 转普通 USB 母口。
我们也顺手帮你整理了一下这次 2016 款 MBP 的所有价格档位,包括升级配置所需要增加的投入:
将内存升级至 16 GB 是我们最推荐的升级项,其他大家则根据自己需求进行选择即可。
我们昨天特意到广州天环广场询问了 2016 款 MacBook Pro 的上市以及展出计划,店员给出的答案也很直接:
今天(昨天)我们门店已经可以提货,明天(今天)MacBook Pro 样机就会出现在展示区域。
对,如果你对新 MBP 有兴趣的话,是时候冲到离你最近线下苹果店了,好好把玩一番,再决定究竟要不要购买。
评测未尽事宜,以及更多问题咨询,欢迎在爱范儿微信公众号 ifanr,回复「MBP」加入相应微信讨论群。
本文由让手机更好用的 AppSo 精选推荐,关注微信号 appsolution,回复「Mac 壁纸」获取 Mac 上最好的壁纸应用。


Z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