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4日星期日

[蘋科技] 你以為用蘋果電腦就不會中毒嗎?那你一定是誤會什麼了... - 寗可好物 Ning Select

[蘋科技] 你以為用蘋果電腦就不會中毒嗎?那你一定是誤會什麼了... - 寗可好物 Ning Select

[蘋科技] 你以為用蘋果電腦就不會中毒嗎?那你一定是誤會什麼了...

今天科技界最大的新聞,當屬全球爆發大量勒索病毒感染案例了,不僅大量一般使用者中毒導致電腦資料被強制加密而無法開啟,Facebook 上甚至還能看到連機場的廣告看板都遭到感染而中毒的訊息。

每到這種時候,就會開始有種聲音出現:用蘋果就不會中毒了。

雖然大家都知道我是個果粉,但我還是得說:如果你真的相信用蘋果就不會中毒,那你不只是誤會了什麼,還會讓自己比 Windows 使用者更加暴露在危險之中。不信嗎?且讓我來解釋解釋。

想認識更多蘋果知識嗎?

看蘋果找「陳寗粉絲團」就對啦!https://www.facebook.com/chenning.wowdigi

--

在網路上隨便搜尋一下「mac 中毒」,就可以找到大量相關資訊:

一直以來網路上都有謠言:蘋果不會中毒。但實際上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如果我們把「電腦病毒」定義為「不知不覺安裝進電腦,會對電腦使用造成影響,且很難移除的軟體」,那麼其實在蘋果世界裡一直都有一個很煩人的軟體,且往往都在你不注意時不小心裝進電腦裡,他有個很響亮的名字:MacKeeper。

如果你常常上一些不太「正當」的軟體,應該都曾經看過一個彈出式視窗,上面寫著「你的電腦已經中毒,請 …」。這種視窗通常只要你真相信他了,那麼一直按下一步的結果,就是在不知不覺中輸入了電腦登入密碼,並安裝這個程式。

你可以看看你 mac 電腦右上角,搞不好現在就有這軟體在運行著。

你或許會想,啊不就是個軟體,怎麼會算是病毒呢?

是啊,這軟體說起來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人家也是很正當的搞了個官方網頁來介紹自己的軟體。但看起來正派經營卻不代表軟體本身就很實在!MacKeeper 一開始就是夾雜在彈出視窗中騙你安裝,而你安裝之後,不僅不會解決問題,反而會被他綁架網頁瀏覽器,讓彈出視窗的問題變得更嚴重!

試問一下,這樣不叫病毒,那什麼才叫病毒?

搜尋一下 MacKeeper,你會發現除了他自己的官網之外,幾乎所有網頁都是與「如何移除 MacKeeper」有關的條目。

其實不少人認為所謂病毒,就是要不知不覺啥都沒做就中標才叫病毒,但事實並非如此。病毒啟發的要件有很多,有些是騙你下載軟體更新(例如前陣子伊莉論壇的 Flash 更新事件),有些是寄信給你把病毒夾在附加檔案裡(所以 Gmail 才會幫你掃毒),有些則是偷偷夾雜在官方更新檔案裡(例如最近某 Q 牌 NAS 的挖礦機事件)。

簡而言之,只要是安裝之後會造成你電腦使用困擾的,都可以算是病毒。而病毒傳播的途徑,有騙你下載、騙你點擊、偽裝成官方更新騙你安裝、甚至侵入竄改官方更新讓你安裝。

因此蘋果電腦並不是沒有病毒,只是要散播比較困難些而已。之所以我們會有「蘋果不會中毒」的錯覺,有兩個因素:第一,macOS 的程式要動到系統時,必須輸入系統登入密碼;第二,蘋果會針對軟體簽署安全憑證。

上圖是大型軟體安裝時的畫面,由於 macOS 屬於 unix-like 形式的作業系統,因此當你要動到系統層面的資料時,就會要求你輸入系統登入密碼,才能繼續安裝並更動你電腦設定。而病毒要能發作並危害你的電腦,除非有找到特殊漏洞,否則都必須經過這一道關卡才能對你電腦起到破壞作用。

微軟也曾經想這麼做,因此 Windows 安裝程式時都會跳出一個畫面來要求你確認。無奈 Windows 使用者本來就比蘋果多很多,且大多數使用者也都不會看任何資訊就按下確認,因此 Windows 中毒的機率也就大上不少。當然,用密碼來鎖定還是比較能從心理層面上影響使用者謹慎決定,不過這也不代表蘋果就不會中毒。

當你認為蘋果不會中毒時,想想 MacKeeper 吧!

另外一個機制,叫做簽署安全憑證。

有時候你會發現,你隨便從網路上下載的冷門軟體可能會發生無法安裝,被系統擋掉的問題。這是因為如果你的軟體要能順利在 macOS 上安裝而不被系統刁難,除了直接上架在 App Store 上之外,也可以透過取得安全憑證的方式來讓 macOS 不在安裝過程中擋掉你的軟體。

說起來是很安全的機制,但也有被攻破的時候。去年曾經發生過一起蘋果的勒索軟體事件,發生的原因非常離奇:有人篡改了軟體更新檔案並騙取憑證。在 Mac 上有個很有名的 BT 軟體,算是蘋果很老牌的程式。而這個程式在去年更新的時候,因為不明原因被人擅自加入了勒索軟體,就是會加密你電腦資料的那種東西。

原先這種事情並不可能發生在有安全憑證的軟體上,但無奈這軟體更新是從官方網站來的,而用的也是原始的安全憑證,使得這軟體直接在 macOS 上執行而不被阻擋,進而開始加密你電腦的資料,甚至你存在 TimeMachine 裡的備份資料!雖說後來蘋果緊急撤銷了憑證讓該軟體無法被執行,但終究還是攻破了蘋果「不會中毒」的神話,且中的還是很夯的勒索病毒。

所以你怎能說蘋果不會中毒呢?就算你自認是很有安全觀念的使用者,還是有可能被上述這個官方更新給騙倒,導致自己的電腦被人鎖定啊!所以千萬不要鐵齒,電腦世界什麼都有可能發生!

最後順帶一提,蘋果有個資料加密的功能,叫做 File Vault,是一個很古老的 macOS 內建功能。只要透過他加密你的電腦,以後只要不輸入密碼,就會完全無法存取資料,所有資料都會作廢。

說起來其實這功能也跟勒索軟體挺像的啊!所以千萬別隨便對你朋友的電腦使用喔~

想認識更多蘋果知識嗎?

看蘋果找「陳寗粉絲團」就對啦!https://www.facebook.com/chenning.wowdigi

--

作者:陳寗@癮科技



Z88

N'achetez plus d'ail ! Apprenez à en faire pousser une quantité infinie chez vous !

N'achetez plus d'ail ! Apprenez à en faire pousser une quantité infinie chez vous !

N'achetez plus d'ail ! Apprenez à en faire pousser une quantité infinie chez vous !

N'achetez plus d'ail
N'achetez plus d'ail

N'achetez plus d'ail ! Apprenez à en faire pousser une quantité infinie chez vous !

En plus de parfumer tous nos plats, l'ail a de nombreux avantages pour la santé. C'est pourquoi il est important d'en avoir toujours à portée de main! Mais saviez-vous que vous pouviez en faire pousser chez vous ? C'est très simple et très économique !

L'ail est riche en nutriments essentiels. Il est également faible en calories (seulement 42 calories par portion). D'autre part, il est riche en vitamine C, vitamine B6, manganèse, sélénium, potassium et en calcium. Préférez toujours l'ail biologique qui contient ces nutriments en plus grandes quantités. Ainsi, vous pouvez le faire pousser chez vous au lieu de l'acheter, car les agriculteurs utilisent souvent divers produits chimiques dangereux pour la santé et qui détruisent les propriétés de l'ail.

N'achetez plus d'ail
N'achetez plus d'ail

Source: davidwolfe.com

Voici quelques bienfaits de l'ail pour la santé:

– Il améliore la santé cardiaque

La consommation d'ail diminue le risque de maladies cardiaques et aide le corps à lutter facilement contre le cholestérol. Il permet également de diminuer l'hypertension artérielle.

– L'ail renforce le système immunitaire.

Il renforce efficacement le système immunitaire et combat notamment les rhumes. Il se trouve qu'en consommant régulièrement de l'ail, nous diminuons le risque de maladie de 63%.

N'achetez plus d'ail
N'achetez plus d'ail

Source: kcet.org

Voici comment faire pousser de l'ail chez vous :

Divisez la tête de l'ail en gousses et mettez-les dans des endroits humides. Plantez les gousses à quelques centimètres de profondeur, le bout pointu doit être tourné vers le haut.

Puis, dès que les gousses germent, versez de l'eau régulièrement, mais n'arrosez pas trop, car l'ail n'a pas besoin de beaucoup d'eau.
Pour préserver son goût, coupez les fleurs qui fleurissent.

Quand l'ail a 5 ou 6 feuilles, il est prêt à être arraché.

Profitez bien de votre propre ail bio !

Source N'achetez plus d'ail : shareably.net



Z88

有人情味的木瓜 - 高慧然 | 2017-05-14 | | 蘋果日報

有人情味的木瓜 - 高慧然 | 2017-05-14 | | 蘋果日報

有人情味的木瓜 - 高慧然

從台灣回來,買了一箱木瓜。台灣木瓜剛當造,肥厚多肉,掂上手,沉甸甸的,令人心喜。
小店的木瓜不論箱賣、不論個賣,論斤賣,70台幣一斤。我告訴老闆娘,想要一箱木瓜拎上飛機,她說好,然後找出一個紙箱,把木瓜一個一個放進去。木瓜放好後,她細心幫我封箱,然後把箱子交給我。我提醒她,「你還沒有磅木瓜的重量。」
老問娘笑笑,「不用磅,我知道這裏有10公斤,我們台灣的10公斤就是20斤,這箱木瓜賣你1400台幣。」
在香港,如果是論重量售賣的商品必定會磅重,不過既然台灣人是這樣做生意的,入鄉隨俗,我當然信任她,所以欣然付款,把木瓜帶到機場。
到了機場,手提行李有重量限制,地勤為我的木瓜磅重,我才知道這一箱木瓜,原來是12.5公斤,需要分箱。
買一箱木瓜,老闆娘慷慨贈送四分一給我。我不知道她平時是否都是這樣做生意,但是這種「相熟街坊式」營商手法也許只有充滿古早人情味的地方才有,「你說多少就是多少,好,我信任你。」就這麼簡單,你不擔心我跟你計較,我也不擔心你短斤缺兩。比做生意更重要的,似乎是賺人情味。香港人做生意,明明賺了你便宜,還要巿儈地加一句,「俾多你啦,明益你!」



I

誘姦無罪 - 陶傑 | 2017-05-14 | | 蘋果日報

誘姦無罪 - 陶傑 | 2017-05-14 | | 蘋果日報

誘姦無罪 - 陶傑

只有中國才有「誘姦婦女」此一罪名。
香港的英式普通法,只有強姦,或有意用蒙汗藥令受害人失去意志的迷姦,或與未成年少女──不管對方願意不願意,只要不足十六歲──發生性行為,才是刑事罪。
所謂「誘姦」,好笑在一個「誘」字。不管你如何受誘,只要清醒,而且成年,就沒有罪。
其中的灰色地帶是喝了一點酒,三分微醉,事後也沒得追究。喝得大醉而招人全佔了便宜,因為用的是合法的酒精,而未屬合法年齡,不得飲酒,醉後一面儍笑,嘔吐了一口再半癱瘓着與他人發生性行為,份屬人性之正常。
五十年代香港彌敦道有一個西醫,名叫吳沃堅。有一天兩姊妹來看醫生,阿姐叫阿甜,阿妹叫阿順。阿順胃痛,阿甜陪着妹妹來。阿甜人不如其名,樣子一點也不甜美,貌僅中姿,只頗為順眼,阿順也人不如其名,豈止順眼,還十分甜美呢。吳醫生很有眼光,使開阿甜,着阿順在診所躺下,叫她脫褲子,說要替小妹妹檢查腸胃。診所裏沒有女護士,其時無此法規。
腸胃長在要脫下褲子才看得見的地方嗎?阿順迷迷糊糊就跟着吩咐脫褲子。不是姐兒愛俊,吳醫生不是劉德華,只是一個肥矮的中年人,而是其時民智未開。吳醫生在阿順臉上蓋一塊布,一邊溫柔地說:「唔使緊張吓,現在同你慢慢檢查啊……」千依百順的阿順,就昏昏沉沉,失去了大半知覺。
吳醫生就這樣,把人家姑娘給這個這個了。事後阿順跌跌撞撞出來,向阿姐講述經過。阿甜即刻報警,指控醫生迷姦。
在法庭審理,人山人海,阿順詳述事發經過,說當時什麼也不知道,只覺得下身有些物事「出出入入」,從此「出出入入」成為港式粵俚,流行至今。
雖然阿順已屆成年,吳醫生被控濫用醫權,迷姦女病人,判處入獄,吊銷牌照。此案當日哄動,報紙每日連載審訊過程,當做色情小說。
吳醫生當年太過急色。如果老老實實,治好阿順的胃病,讓順妹子心存感激,再相約周末出來喝酒,灌了兩杯,再上樓開房,就是一樁浪漫史。
其餘並無所謂誘姦。如果「誘」罪,一切男女相戀頭一次上床都犯法,所有商品,用美麗的廣告誘你花錢買了,都是行騙。沒人誘你,長大一點,好不好?



I

Uber拒載實錄 - 畢明 | 2017-05-14 | | 蘋果日報

Uber拒載實錄 - 畢明 | 2017-05-14 | | 蘋果日報

Uber拒載實錄 - 畢明

2015年7月19日,我在此欄寫了一篇讚Uber的文章,錄得一萬一千個like。我可能是香港第一個如此公開表明心跡的Uber支持者,因為我在它未進軍香港之前,早在歐美已親身體驗過它為的士市場帶來的優質改變。
2017年5月4日,我在面書post了一篇《Uber拒載實錄》,數小時內迅速累積頂到上鼻尖數以千計的嬲嬲,有片有真相:5月3日晚上,一個Uber司機,活生生在我面前忽然稱病、拒載,然後要乘客下車。如山鐵證,看過那post那片的,都清楚看見Uber司機的態度、嘴臉。我原本對Uber的良好印象,直插谷底。群情一時洶湧,始料未及是不少吃過Uber苦的乘客,紛紛留言各處各抒自己的不快經驗,眾口同聲,遍地開花,方發現Uber不是我想像中的好,至少香港Uber一定不是(車是我朋友叫的,她當晚已在手機app投訴,至翌日差不多24小時後都沒得到任何回覆)。可能大家祇是對的士太多壞經驗,才安然接受了"lesser evil"。
到政府網頁找資料,「根據《道路交通(公共服務車輛)規例》,的士司機濫收車資、拒絕載客和兜攬乘客即屬犯罪,一經定罪,可處第三級(即一萬元)的罰款及監禁六個月。」但Uber不受監管,明明提供差不多的服務,卻沒有法律責任,它的司機它的服務,可以躲在灰色地帶輸打贏要,沒有法律後果。這,關乎很大的公眾利益。
同夜5月4日,我竟登不進我的面書帳戶,後重新成功再登入即發現,那篇《Uber拒載實錄》的post被消失了,被滅聲得乾淨。那一刻,我心中涼了一截,祇有兩個想法, Uber到底是一間什麼樣的公司,它從來表演着一個什麼形象,會否在消費着什麼開放市場的偽命題,其實自己是一個管理不善、包庇司機、容許揀客拒載,不過是另一個換過張糖衣包裝紙的霸權?這麼財雄勢大的公司,要卸責隱瞞,逍遙法律之外,大家對它警覺又低,實在可怕。魔鬼,不在細節中,可能每天在街上接載着我的父母和你的孩子。而facebook是霸權已不是新聞,它是否為了不得失Uber這個全球廣告客戶,找個藉口替它審查封殺?
同夜,Uber的經理級代表梁先生終於和我直接對了話,跟進事情後一再表示抱歉,人肉錄音機一樣說了很多門面空話,並說要給我一筆「心意」,我當場拒絕了。這是公眾利益,我要求Uber提出如何避免同樣事情重複發生?樹大有枯枝的話,你們又有沒有公開、清晰、透明的罰則,去監管司機?有沒有指引給乘客處理?拒載可以去差館,Uber拒載呢?都是些公允的提問吧。他答不上。由於是拒載,沒有完成接載,被拒載乘客是沒法子rate那肇事司機的!
我從來歡迎Uber給的士霸權帶來競爭,我多謝所有Uber的好司機,但Uber營運這麼大的交通服務有責任完善自己的不足。
同夜,朋友及面書都傳來明報的新聞,刊出拒載司機在面書說出他自己的拒載版本,其實是「拒載」前傳,漏洞百出,不盡不實。我的post被刪後,一幫網絡流氓,即到我的面書粗言穢語,叫囂起哄,謾罵挑釁,嘴臉行為比我生平遇過最差的的士司機卑劣何止百倍;而這到底是Uber司機的朋黨,還是Uber一邊軟、一邊硬的手段,不得而知;司機更貼出Uber「兩頭蛇」式回應,對乘客說一套,對明顯失職司機又講一套,令人非常心寒。不少朋友叫我即時回應,我反問大家以為司機會坦白承認?It doesn't require any reply unless the empty accusations are supported by facts and evidences。「拒載前傳」如天空小說,什麼去到目的地「不見乘客」,然後我們「突然出現」等等……遲到倒是認了,顯然他認為遲到是沒問題的。在香港,這幾天新聞的荒誕悲涼,告訴我們錯到醫療失誤,令一個母親命危,就算是醫生,非到不說不可,也不會承認失職;一間警局,疑犯離奇自殺,又可說出匪夷所思的案情經過。It never ceases to amaze me為了掩飾過錯人會撒如何荒謬的謊?世上有幾多華盛頓?
首先,企圖用所謂羅生門轉移視線是沒用的,拒載就是拒載,第二,別跟小學雞打架是常識。我沒奉陪,流氓面書行為祇反映對方的水平質量,要和他們一般見識是不必,也抬舉了對方。我不針對那位司機,原本如果Uber迅速處理、道歉、善後,事也就完了。但忽然杜撰一個版本,又來欺凌搗亂,我再問梁先生,你的司機:1.遲到、2.玩嘢、3.拒載、4.講大話,事實俱在,你如何保障乘客用Uber可以安心?我強烈要求他查證司機的版本,包括查看他的車cam,他說「你說他的錯,有憑有據,他說的無憑無據,都不用追究了」。我實在很想他們去看看車cam的紀錄。
我再拒絕了他要給我一筆心意,將來也不會接受,並拒絕不了了之。是關於如此大間的公司有無承擔、道德和企業責任。Shared economy 的運作,品牌是你的,服務外判了,有事發生是否連監管責任都外判了?
5月5日,我起床便原諒了那位司機,他是樹大的枯枝族大的什麼都好,不緊要,Uber說停了他的機十天,小懲大戒,也就算了。生活各有為難,何必苦苦相迫?我清楚告訴梁先生我不希望他被永久停機,恨他我又不會快樂。
本來,事情已靜下,我大可當沒事發生一樣,但Uber真的每天影響着太多人。周四5月11日,我和Uber的總經理佘先生和傳訊領導吃了一個午飯,直接溝通問責,要求他們嚴正處理好好交代,並對他們現存的不足提供了建設性提議,他們還欠我回覆。我不要找碴,我希望解決問題,令世界變得稍為沒有那麼瘋狂荒謬不公義。



I

和死者喝茶 - 梁文道 | 2017-05-14 | | 蘋果日報

和死者喝茶 - 梁文道 | 2017-05-14 | | 蘋果日報

和死者喝茶 - 梁文道

在這個耐性匱乏的年代,一本書的開頭是很重要的。所以伊莉莎白.皮莎妮(Elizabeth Pisani)就在《印尼Etc.:眾神遺落的珍珠》的第一頁講了一個故事:
「『小姐,進來見見我奶奶吧!』在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東南方默默無聞的松巴島上,一位笑容燦爛的小伙子迎我入門。那是二十年前的邀約,當時天氣熱得像火爐上的煎鍋,四處灰塵彌漫,我步履蹣跚走在一條沙土路上,口渴到快不行,心裏想着:有何不可?說不定他奶奶會講幾個故事給我聽,陪她喝一兩杯茶肯定是件愉快的事」。
但是進了那間竹子搭成的房子,坐在除了一幅掛在牆上的耶穌畫像之外就什麼都沒有的陰暗廳堂裏頭,皮莎妮並沒有看見什麼老奶奶,只見一把竹椅上擱了一個像是裝着髒衣服的大布袋。莫非此中有詐?「『等一下!』小伙子摸了摸那個洗衣袋,然後順手解開袋口,拉掉覆蓋在頂端的布巾,老奶奶終於現身,她昨天剛剛辭世,依當地習俗,四日後才會發喪,中間這段時間,每天須接見前來弔唁的客人,小伙子替歸天的奶奶道了聲『幸會』,我們就坐下來喝茶」。
「印尼總是充滿這類令人跌破眼鏡的奇事」。皮莎妮必需用這樣子的辦法來吸引讀者,否則大部份她所設定的英語讀者恐怕是很難對印尼這樣一個偏遠東南亞國家感興趣的,除非那是一位想要了解印尼是否真如人家所說的那樣充滿機會的投資者,又或者是一位熟悉當代社會科學理論(尤其是人類學)的學者。
對於試圖尋找下一個中國或是印度的投資者而言,這本書是很有用的。還記得很多年前,連我也相信了媒體報道和「麥健時」(McKinsey & Company)之類的機構,以為印尼人口紅利驚人,天然資源豐富,「到了2030年,約有50%人口可望成為消費階層」之類的預言。但是幾年下來,這個廣土眾民的大國在經濟上卻始終表現反覆,不像原來預想的那樣一飛沖天。為什麼?皮莎妮在這本關於印尼列島的巡訪遊記當中給出了不少答案,例如橫行無忌的貪污(『印尼公務員所有的額外收入,都是長官賜予的禮物。換言之,政府部門猶若一個龐大的宗族,或者有如一座上下共蒙其利的利益輸送金字塔』),基礎建設的欠缺(雖然印尼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不過它在港口設施上甚至還比不上有交通管道直達海港的內陸國瑞士)。更重要的,是老百姓的觀念。大部份印尼人的日子過得並不算好,但他們並不着急,工作掙夠了餬口的數便好,悠閑渡日,倘有餘錢也都拿去消費,而非儲蓄。所以「印尼有三分之一的年輕人全然不事生產,五名成年人當中有四個人沒有銀行賬戶,銀行卻不斷借錢給民眾買東西,而非讓他們拿去創業」。
這就要說到華人和印尼其他族群的分別乃至於衝突了。我從小就聽說中國人遍佈天下,無論走到那裏都吃苦耐勞、勤奮工作,然後「為當地經濟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故事。後來我親身旅遊各地華埠,又在不少人處聽到華人對所住地方居民的典型投訴:「他們本地人真是太懶,好吃懶做」。真的,從東南亞一直到南歐,從印尼一直到西班牙,仿彿在華人移民眼中,沒有一個地方的人是不懶的。但是那些當地人又怎麼看這些華人呢?皮莎妮認識的一位印尼商人說:「我替華人工作很多年以後,看到也學到了他們的優點,尤其是努力打拼」。但是這位商人也說:「他們做每件事只為了錢、錢、錢,從早到晚只想到錢、錢、錢,過着吃飯、賺錢、睡覺、賺錢、翹辮子的生活,我不明白這種日子究竟有什麼意思?」沒錯,根據我極有限的經驗,似乎只要是有一個華人投訴移住地的原居民太懶,就會有一個原居民投訴華人太貪。這倒是我們中國人自我描述詞組當中很少用到的一個字眼。
貪婪就和懶惰一樣,是種太過簡單的典型偏見。皮莎妮這本書不是為了提供更多證據來支持這類偏見,恰恰相反,她想要做的是破除偏見。所以她不只讓我們看到了生活困窘的印尼華人,也讓我們看見了在危機四伏的自然環境面前努力求存的各種印尼原居民。這種態度,乃是一個好記者的本份。皮莎妮做過十幾年「路透社」記者,在牛津學習過古代漢語的她也替《經濟學人》和《亞洲時報》供稿,題材包括六四。但她時間花得最多的地方始終是印尼,所以她能講一口流利的爪哇腔印尼語,就和許多駐外記者一樣,她也要替她心儀的國家寫一本書,好使更多人認識這片只在片段新聞裏聽聞過的土地(或說海洋)。於是在轉行從事公共健康顧問(她還擁有傳染病學的博士學位)多年之後,她回到印尼,用一年多的時間開摩托車和搭那總是延誤的渡船(最多可以遲到一個星期),走了印尼三十三個省分當中的二十六個,試圖逐步拼起一幅看起來永遠拼不成的地圖。
地圖,這確實是個問題。對大部份人而言,想要認識一個國家,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從一張地圖開始。在地圖上理解它和地表上其他地區的關係,發現它在世界上的位置,甚至用很形象化的比喻去把握其國土的輪廓。我還記得小時候在台灣上學,當局就總是以一張現實上早就過時,可意識形態上寸土不讓的「中華民國全圖」教導我們,「中國就像一葉漂亮的秋海棠」(那時我們一群孩子幼稚,並不曉得蒙古早已是一個獨立國家,去掉它之後,中國其實更像一隻公雞)。至於印尼,它在地圖上的形狀還真像皮莎妮本書中文版副標題所說的,是一串散落在海上的珠鏈,不太好一下子形成一個整全的圖像。
原來對於印尼國民甚至政府機關來說,要在地圖上弄清楚自己的國家也不太容易:
「印尼涉及環境管理的國家法律、條約和政令多達五十二種,其中不乏彼此矛盾者。更糟的是,負責掌管森林的兩個政府部門──環境部和森林部──竟使用不同的地圖。2010年,印尼總統曾推動統一繪圖計劃,但毫無進展。兩部門雖一致贊同印尼有必要完成統一的國土利用分佈圖,但在討論應該根據何方資料繪圖時卻無法達成協議。一幅地圖上出現了約四千萬公頃的原始森林,另一張地圖則未納入這片叢林。換句話說,某個部門『漏掉了』一塊面積大於日本領土的雨林」。
看到這裏,熟悉現代社會科學的那一類讀者自然會想起去年過世的人類學宗師本尼迪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他的名著《想像的社群》把現代民族國家定義為一個想像出來的社群,而地圖正是實現這種想像的重要工具之一,印尼正是他建構其整套論說的田野資料來源。如此看來,是否表示印尼這個國家的想像工程尚未完成呢?
(想像的國家之三)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