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2日星期一

【專題籽】何藩遺作 念香港人的舊 | 2017-06-12 | | 蘋果日報

【專題籽】何藩遺作 念香港人的舊 | 2017-06-12 | | 蘋果日報

【專題籽】何藩遺作 念香港人的舊

【專題籽:藝文沙龍】
「攝影詩人」何藩離開我們快一年了,他穿透相紙的浪漫與人情味常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無Photoshop和Instagram濾鏡效果執相,何藩在黑房變戲法,背光、過度曝光、重叠等等實驗式加持,令他的作品成為洋溢戲劇與電影感的藝術品。30多幅他抓拍香港的經典遺作即將在蘇富比展售,記者獨家拍攝開箱,還首度接觸由18歲終身伴隨何藩到80多歲的一部Rolleiflex 3.5F雙鏡反光古董相機。


何藩的作品都有強烈的電影感,1958年拍下獲獎無數的《香港仔的黃昏》,雲霧繚繞中漁船起伏漂泊,你認得出是香港嗎?

「這是非常重要的相機,首次向公眾展示。何藩一生只用此機拍出所有得獎照片,視它為孩子一樣。」著名攝影學者Sarah Greene抱着相機,珍而重之地說。何藩退休後舉家移民美國,結識Sarah教授,她後來成為何藩作品獨家代理,2011年起為何藩舉辦過數場展覽。「何藩不是一個科技或工具控,沒有太在意相機或配件,只關心如何拍出一張好照片。」將來港出席展覽開幕的何藩太太接受我們越洋訪問,談到丈夫是一個怎樣的藝術家,「他是一個沉醉在電影和攝影世界裏的癡心人,要求創新,要走在時代的尖端。」又提到何藩晚年心願是再搞一個攝影展和出一本攝影集,「盡量讓人看到他的心血。」是次展售會也連同何藩的新書《念香港人的舊》一同發佈。無心繼承父業的何藩,18歲從上海來香港,得到這部相機。當時他在中大念書,一心發着作家夢,但大量閱讀寫作令他患上嚴重的偏頭痛。父親勸他多散步用相機隨處拍減壓,結果他一生再沒有放下相機。
Sarah在美國聖荷西的家,不時與何藩促膝長談,她眼中的大師是一位睿智謙恭的藝術家,縱使他少年得志,30歲前已獲近300個國際攝影獎項,部份獎項也會展出。當年不少外國學者慕名來港結識何藩,引發了不少趣事。Sarah回憶何藩笑滋滋地告之,外國人最初認識這位何先生,總會問他:「你爸爸在哪裏?可否引見?」大家都無法相信這位俊朗的小鮮肉、曾在《西遊記》演活唐僧揚名的演員,就是享譽國際、又活躍於發表文章和公開演說的攝影大師。


1949年何藩一家移居香港度過大半人生,未到30歲已享譽國際,退休後在美國生活,去年逝世。(資料圖片)


衰頹多年的中環街市活化計劃終上馬,化而未活之地曾是人氣旺盛的廣州市場,何藩曾於1963年拍下《喜相逢》作證。


貼身相機伴一生 
18歲為醫頭痛而買了一部Rolleiflex 3.5F雙鏡反光古董相機隨處拍減壓,這唯一的相機貼身伴隨何藩終身,所有得獎作品都歸功於它,機袋與孭帶都是原裝未換過。

為餬口 執導近30齣艷情片

「攝影就是用光繪畫(light painting)。」Sarah說何藩常對她說,他畢生最擅長捕光捉影,沿用主觀視角和人道關懷,並從象徵主義及抽象攝影的傳統角度審視自己的作品。《日暮途遠》抓拍辛勤工作後踩着三輪車回家的人,空蕩蕩的水岸伴夕陽,正是何藩終極最愛。「他說假如我只憑一張相留名,會選擇這個畫面。」Sarah說,此作也最能代表何藩最擅長的主觀攝影法。五十至六十年代,何藩的攝影事業正值癲峯,1959年出了一本名為《街頭攝影叢談》的文集,當中提到關於其作品珍貴獨到的見解,更似是他的自白。他精通攝影知識,並特意考慮歷史、美學甚至哲學背景來創作,「所以《街頭攝影叢談》是一本獨特的文獻。」
何藩寫過:「每一張作品都是一個小窗子,透過它來看出作者眼中所見的人生世界。」他又指自己從文學名著、音樂、繪畫、電影中得到靈感和啟發。「中國古代的詩詞歌賦比很多導演的蒙太奇效果更棒。」Sarah透露何藩不是晨型人,喜歡在中午後才出動,長長影子他覺得最有情調。為了逃避戰爭的恐懼與寂寞,何藩一星期三次溜到南京路的戲院看電影,在那個動盪的年代發現攝影之樂。他最初用父親留下的柯達Brownie小相機隨街拍,如捕捉雨天家中窗外景象的《上海雨天》;抓拍外灘划船船夫的《上海近岸》更在初中獲獎。當時藝術攝影師難以餬口,何藩投身電影,並先後當演員與導演,但他最為人熟悉是執導近30齣艷情三級片,包括葉玉卿主演的《我為卿狂》,是次也會展出部份他執導的電影海報。
「展覽最特別和珍貴的,是這批五十至六十年代作品,全是何藩手洗攝影原作,即是他拍完之後一天或幾天後在黑房裏自己沖曬出來的初版,每張相都由他簽名、寫上日期和題名,全搜羅至他的家人。」蘇富比藝術空間策劃總監甄茵介紹。


蘇富比藝術空間策劃總監甄茵(左)與著名攝影學者Sarah Greene,在一堆何藩手洗初沖的經典作品中,找尋背後點滴故事。


抓拍辛勤工作後踩着三輪車回家的人的《日暮途遠》,是何藩終極最愛作品,從中看到何藩主觀視野和人道關懷。


破格是何藩的最愛,攝影大忌背光被他玩得淋漓盡致,甚至成為個人風格,作品《午餐》可見技巧之高。


隨心與情感剪裁作品,是何藩的個人標誌,他視為攝影的第二次構圖。像這張《看海的日子》,他剪裁成恍如中國的長手卷,有別於傳統。

「何藩:鏡頭細訴香港光影」展售會
日期:6月14至30日
時間:10:00-18:00(星期一至五)、11:00-17:00(星期六)
地點: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

記者:鄭天儀
攝影:許先煜、王國輝
編輯:梁浩維
美術:楊永昌



I

【飲食籽】恐榴美少女 挑戰榴槤小食 | 2017-06-12 | | 蘋果日報

【飲食籽】恐榴美少女 挑戰榴槤小食 | 2017-06-12 | | 蘋果日報

【飲食籽】恐榴美少女 挑戰榴槤小食

【飲食籽:識飲惜食】
6月榴槤當造,除了不同品種的榴槤還有各式各樣榴槤小食。今次找來ViuTV飲食節目的美少女主持岑樂怡(阿妹),和她的好朋友楊家欣(Heather)橫掃各款最hit的榴槤特色美食。不吃榴槤的阿妹是恐榴派,「榴槤我從來不吃,一聞到就走到老遠,這次咁大犧牲,都係為咗找些我們恐榴派能吃的榴槤小食!」相反,Heather是百分百的愛榴派:「我好愛吃榴槤,見到榴槤乜乜乜,我都會好想試。今次就試下不同小食,看看到底伏不伏!」


ViuTV飲食節目美少女主持阿妹(右)和好朋友Heather,挑戰各款最hit榴槤特色美食。

阿妹未開始就笑言:「平時上節目通常說這個菜很好吃,這隻雞髀很好味,今次試榴槤,終於有機會說很難吃了,因為我不吃榴槤的!」Heather則在旁邊興高采烈道:「我就很喜歡吃榴槤,榴槤雪糕、榴槤布甸全部都愛吃。所以我這次很有信心,把全部小食通通吃光。」鬼馬的阿妹馬上插嘴:「我也很有信心——我已準備了嘔吐袋,沒問題的!」她們會分為恐榴派和愛榴派評分,愛榴指數以5個心心滿分,是榴槤迷的最愛;恐榴指數以5個骷髏滿分,代表不吃榴槤的人接受程度的高低。

第一擊:鮮打榴槤特飲 淨榴槤VS榴槤芝士

店員剛遞上兩杯淨榴槤特飲,阿妹已大叫,「我很後悔呀,很大陣榴槤味救命!我是完全不吃榴槤的,今天為甚麼要跟你們來呢?」Heather卻搶着要喝,「很喜歡很喜歡!先嗅一下。好像很多榴槤蓉在內,我不想分給你呢。」店員在旁解釋,原來這杯飲品以兩件大釘榴槤鮮打而成,阿妹說:「它很甜 ,還有臭啦!其實我真的沒吃過榴槤,因為臭到反胃。我真的不想飲,可以嗎?」另外的榴槤芝士特飲,評價就稍遜一點,阿妹哭說:「你明不明白,那杯榴槤飲飲下有芝士。那陣牛奶味,讓榴槤回甘呀大佬!」Heather則說:「我不是很喜歡芝士加飲品,味道怪怪的。」


淨榴槤特飲(左)$48,榴槤芝士特飲(右)$51。


飲品鮮打了兩件大釘榴槤在內。

淨榴槤特飲
愛榴指數:4個心心
恐榴指數:4個骷髏

榴槤芝士特飲
愛榴指數:3.5個心心
恐榴指數:5個骷髏

茶一
太子弼街64號A

第二擊:D24榴槤窩夫

這回要試的是用上D24榴槤加忌廉做配搭的窩夫,阿妹覺得這個氣味沒那麼難聞,決定勇敢點咬一口大的。她準備好嘔吐袋,一吃馬上吐了出來:「嘩,好難受呀!有人說榴槤齒頰留香,我終於明了,我吐了出來那味道還在!」不過她說這個窩夫其實很不錯。Heather亦連番大讚,「這個好吃!這個好吃!這個真的好吃!喜歡榴槤的人要帶埋不喜榴槤的朋友一起來吃,他們吃下面的窩夫,我們就吃榴槤。」


D24榴槤窩夫 $38(細份)


喜歡吃榴槤的人,要帶埋不喜吃榴槤的朋友來吃下面的窩夫。

愛榴指數:4.5個心心
恐榴指數:3個骷髏

Nun Asia
旺角彌敦道688號旺角中心1樓F84號舖

第三擊:炒貓山王雪糕

吃過窩夫後,馬上走到寫上「內有惡臭」的店舖挑戰炒貓山王雪糕。阿妹開心說:「榴槤雪糕讓我最安心,因為氣味沒那麼濃。」Heather卻話:「我見到他們整嚿榴槤放落去炒呢!」阿妹試了一口,「吃起來很不錯,這雪糕不吃榴槤的人也可以一試!」Heather也說不錯,「好像在吃一嚿雪凍了的榴槤,不太膩,我剛吃滯了,這是很好的甜品。」


炒貓山王雪糕,像在吃一嚿雪凍了的榴槤 $42。


Heather說見到店員整嚿榴槤放落去炒呢!


阿妹從不吃榴槤,她說有石油氣味。


Heather是百分百的榴槤熱愛者。

愛榴指數:4個心心
恐榴指數:1個骷髏

長洲炒雪糕
旺角彌敦道688號旺角中心2樓SA28A

第四擊:榴槤白雪餅&榴槤薄餅

再來試試最近網上熱爆的榴槤白雪餅,同樣用上D24榴槤炮製。阿妹告訴老闆本身不吃榴槤,老闆則忠告不吃榴槤的人小心榴槤味太重會暈倒。Heather忍不住大大口的吃起榴槤白雪餅,「我很喜歡這個,真的很香。」阿妹笑她沒有儀態。阿妹試完味說:「餅是用日本米漿做的,很好味。但榴槤太多了,那石油氣味又湧出來了。」


用上D24炮製的榴槤白雪餅,真的很香。$24


用日本米漿做的白雪餅,很好味。

愛榴指數:4.5個心心
恐榴指數:4個骷髏

最後一擊是看起來最「伏」的榴槤薄餅,加了芝士又烤熱了,卻竟然大獲兩位嘉賓好評。阿妹話:「熱了的榴槤竟然是可以接受的,真心幾好味呢!」Heather邊吃邊說:「平時看到榴槤薄餅又加芝士甚麼的,覺得應該很伏。但這間店做得真是好吃。」兩人最後竟然一起把整個薄餅吃完,還大讚「這店不愧為榴槤王!」今次試了多款小食,她們認為只有這個小食可一同推薦給恐榴派和愛榴派。


榴槤薄餅出奇的好味。$58


看起來最「伏」的榴槤薄餅,竟然大獲兩位嘉賓好評。

愛榴指數:5個心心
恐榴指數:0.5個骷髏

榴槤王
油麻地廟街1號

記者:張佩君
攝影:徐振國
編輯:馮秀珍
美術:利英豪



I

毀巢筆記 - 陶傑 | 2017-06-12 | | 蘋果日報

毀巢筆記 - 陶傑 | 2017-06-12 | | 蘋果日報

毀巢筆記 - 陶傑

親中愛國區議員投訴「鳥糞」,特區政府人員「聆聽民意」而修樹砍木,毀巢殺鳥,嘉道理農場和觀鳥組織嚴正譴責,造成一場「文化紛爭」。
親中愛國對鳥糞的投訴,不令人奇怪。五十年代中國人都響應毛主席號召,展開「滅麻雀運動」,聲稱為保障穀禾,全民出動或打彈叉,或敲打面盆,殲滅全國麻雀。
越愛國越不免都有點「仇雀殘餘情結」的毛教承傳,對天上掉下來的鳥糞──在這一點上,忽然又十分的講究衛生,這才令人疑惑──視之為破壞和諧的「外部勢力」,向特府康文署「投訴」。
難怪越來越多人認為民主制度應是西方的理性專利,因為民主是由敢於「投訴」為起點,然而其他民族的「投訴」十之八九,與西方價值觀相逆:曾亦有特區中國人「投訴」指木棉花會引起鼻敏感,導致特區政府想砍木棉樹。中國人不知道何謂大自然,總認定動物是用來宰殺做食物,一切植物皆作藥材,而不明白大自然不必「有用」,最宜清靜鑑賞。則不過這樣的生活邏輯演繹下去,你會越來越看似一個日本人,而遭到中國人定性為漢奸。
香港大埔的小鷺屠巢,是不是比「六四屠城」更慘烈,或今日你為了被屠殺的小鷺垂淚,對二十八年前陳屍天安門外的中國學生,卻因時間和地理的距離反而減少了感覺,不,你不必內疚,世界在轉變,不,你不冷血,你沒有不正常。
反而嘉道理農場,代表了西方文化價值觀,因為嘉道理不是中國人,而是這個家族掌控的文華酒店,亦未見大愛包容中國旅行團的喧嘩消費者。
而「觀鳥」(Birdwatching),更是英國白人在維多利亞時代興起的文化。英國白人不但認為,雞爪是不可以吃的,禽鳥也不應該為填塞口腔腸胃而宰殺。西方人視中國人捕食禾花雀或毛澤東那場滅麻雀運動為野蠻(Barbarism)和集體性瘋狂(Mass Madness),雖然他們不會明白為何攻打四方城遊戲會跟麻雀這種禽鳥發生關係。Well,這是無數西中文化隔閡之一。
因此,毀巢殺雛鷺與另一場香港民間護鳥運動,是一場香港一小撮人是不是繼續做英奴,還是願意回歸祖國的鬥爭。我客觀超然地認為:康文署和林鄭月娥的政府,對妨礙民生的雀鳥問題嚴打一下,勿讓動不動就認為雀鳥動物的生命比中國人的民生飲食問題重要的少數西方普世價值觀帶給黨之氣燄太過得逞,也是應該的。
畢竟「民生無小事」,扒開一層層包裝,都是中華民族反擊帝國主義大是大非的立場問題。



I

算不算陰差陽錯? - 高慧然 | 2017-06-12 | | 蘋果日報

算不算陰差陽錯? - 高慧然 | 2017-06-12 | | 蘋果日報

算不算陰差陽錯? - 高慧然

一個主婦服食過量藥物輕生,導致急性肝衰竭需要換肝。有報紙報道她在清醒時曾表示不要她丈夫捐肝,其長子未滿法定捐肝年齡,所以成為「鄧桂思事件」翻版,不捐肝的老公成為隱形人,未成年的孩子向社會索肝,不論屍肝或者活肝。
此病人現排在換肝輪候名單第一位。我有個疑問:醫管局在編排輪候名單時有沒有相對完善的制度?比如對病人作生理及心理評估?評估其換肝後得救的成數?因為器官有限、等候者眾,醫療資源的分配必須合理,盡可能避免浪費寶貴資源。
不知病人自殺是真是假,但藉此機會提出一個問題:輪候名單上的病人都是求生的人,有人刻意求死,若後者排到其他病人之前,使用了其他病人苦苦等候的器官,求死者得生,求生者含恨而死。會不會有些陰差陽錯?一心求死的人,被救了回來,她會不會再度自殺呢?
香港沒有安樂死,但尚幸人們還有自由意志,想死的人有自殺的自由。刻意求死、覺得活在世上生不如死痛苦萬分的人,被用盡方法救回來,是否不尊重他人自由意志,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求死而被救回來,卻令其他病人失去一次機會。這個,有點像跳樓的人自己跳下去沒死,但壓死了不幸的途人。
提出問題,供思考而已。



I

列根的故事 - 古德明 | 2017-06-12 | | 蘋果日報

列根的故事 - 古德明 | 2017-06-12 | | 蘋果日報

列根的故事 - 古德明

"One day," said Ronald Reagan during his 1980 campaign against President Jimmy Carter, "I publicly declared that this is a depression and the President before the day was out went to the press and said, 'That shows how little he knows. This is a recession.' If the President wants a definition, I'll give him one. Recession is when your neighbour loses his job, depression is when you lose yours, and"--here Reagan paused as the laughs began --"recovery will be when Jimmy Carter loses his."
* * * *
Not long after leaving the White House, Reagan visited his former agent, Lew Wasserman, now a Hollywood mogul. Wasserman asked whether there was any way he could lure him back to the movies. "No," said Reagan,"that would be cashing in on the presidency." "Well," returned Wasserman, "we don't necessarily have to pay you."
一九八零年,列根競選總統,與總統卡特相爭,曾經說:「有一天,我公開指出,現在是經濟蕭條。當天,卡特總統就去跟新聞界說:『列根顯然十分無知,現在其實是經濟衰退。』假如卡特總統要二者的定義,我就告訴他吧:你鄰居失業,是經濟衰退;你自己失業,則是經濟蕭條──」他在聽眾笑聲漸起之中,頓了頓,又說:「而卡特失業,則是經濟復蘇。」
* * * *
列根離開白宮之後不久,去探訪他以前的經理人盧.沃瑟曼。沃瑟曼這時已是好萊塢大亨,問可不可以請列根重投電影業。列根說:「不行,那等於藉總統之名賺錢。」沃瑟曼說:「嗯,我們不一定要給你報酬。」



I

在地獄裏跌倒,就在天堂裏站起來 - 林夕 | 2017-06-12 | | 蘋果日報

在地獄裏跌倒,就在天堂裏站起來 - 林夕 | 2017-06-12 | | 蘋果日報

在地獄裏跌倒,就在天堂裏站起來 - 林夕

李慧琼教仔,一堆歪理之中有出人意表之新創意,有似是而非的舊思維。
眼前一新的是:「你係太梁粉,冇向梁振英Say No。」原來梁粉以外,西環契仔之下,還有一種為醜陋真面目塗脂抹粉的粉底,叫太梁粉。梁粉者,除了主力對梁偶像say yes,還要護駕,偶然假裝是其是非其非,拿捏得恰到好處地非議完畢,就回復到第一個mode,對政府say yes,對彈劾說不,更不要惹出是非。太梁粉,即是以上所為太超過、太明顯,而身為無間道,又太不小心。
聽到人耳水不平衡的門面話是:「你作為議會新丁,經驗不足,做得唔好就要認。」浩鼎好歹也是個有牌律師,又不是第一日做人。做律師做議員也好,首先要學做人。新丁議員律師怎會不曉得議員什麼該做,什麼做了就太不該?若我是浩鼎,暗裏一定會反駁慈母一句:「我不小心沒刪掉修改痕跡,這方面我是白癡仔沒錯,議員天職嘛,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我們都是明知故犯,我不夠道行而已。」其實大家心知肚明,以後做保皇大內內應,民建聯還需加強訓練,一次生兩回熟。如今眼看保皇生力軍一代不如一代,真心替幕後金主變了冤大頭不值,小明要再多寫幾幅墨寶,也只是把墨汁付諸東流。
害死人沒命賠的老生常談是:「邊度跌倒邊度起身,唔好因此氣餒。」沒錯,運動員一時失手,在哪跌倒,堅持在哪站起來,此精神可嘉。但如果是身體狀況不繼呢?頑強的執着,變頑固的固執,就是愚癡了。運動員或任何人,最後站不站得起來,結果由個人面對。但是立法會不是運動會也不設訓練班,更影響公眾利益,你在原地跌倒,又跌得很齷齪,卻堅持要大眾等你挺起脊梁站起來,這叫權力荷爾蒙旺盛,講難聽點叫霸着茅坑不拉屎,不,是當眾拉肚子染污場地才貼切。
其實不只議員運動員,我常常說:在哪裏跌倒,何必一定要在原地站起來?在那裏跌了又跌,可能證明了一個殘忍的事實:「你並不適合那場地,那地方不再是你的舞台,你能站在那裏是偶然,離開是必然。」以周浩鼎之智商情商情操,別勉強了,跌倒了就回休息室更衣走人,另謀高就重新做人,對大家都好。
在此處跌倒,爬也要爬到更適合的陣地才站起來又何妨?如果讓你摔倒的是個陷阱,此地不屬於你,我會說:在地獄裏跌倒,就在天堂裏站起來。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