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8日星期二

鋤書會壓力大 林振強「聖旨」點評 | 2017-07-18 | | 蘋果日報

鋤書會壓力大 林振強「聖旨」點評 | 2017-07-18 | | 蘋果日報

鋤書會壓力大 林振強「聖旨」點評


林振強每周會寫批判書,點評《壹週刊》故事內容。

【本報訊】《壹週刊》多年來的經典報道多不勝數,曾在1995年任《壹週刊》時事組副總編輯的「堅哥」葉一堅,今年3月接受《壹週刊》訪問時透露,雜誌的成功「係肥佬(黎智英)壓力下逼出嚟」。

屢被點名即「照肺」

《壹週刊》出名開會壓力大,尤其是鋤書會,即檢討大會。開會的原則是要夠「狠」,大家互相抨擊故事有何不完善之處,所以一篇成功出街的報道背後,記者及編輯必須要全力向老總及社長「sell古仔」,還要面對不留情面的批評。
據悉,創刊初期,黎智英會下令於鋤書大會上宣讀林振強之每周批判書,猶如讀聖旨。若被點評為「悶」、「唔好聽」、「呃秤」、「圖片曳」、「唔知講乜」,一定飽受教訓。若數度被點名,就會被老闆「照肺」,甚至有機會飯碗不保。
堅哥指出:「講起肥佬黎,即係佢個人嘛特別惡,老闆呀嘛,壓力真係好大,我哋初頭鋤報時,腳都軟呀大佬,特別係鋤報,你哋(記者)𠵱家壓力可能冇以前咁大,起碼唔會有肥佬坐喺度嘛,佢好大隻㗎嘛,你坐喺度腳都軟,以前啲人鋤報,話你隻古仔一流呀,失眠睇就啱晒呀,即係話你隻古仔悶呀。」
■記者溫婉婷



I

葉一堅:割肉救母保言論自由堡壘 | 2017-07-18 | | 蘋果日報

葉一堅:割肉救母保言論自由堡壘 | 2017-07-18 | | 蘋果日報

葉一堅:割肉救母保言論自由堡壘

【本報訊】創辦27年的《壹週刊》面臨易主,有份「湊大」雜誌的多名老臣子昨均大嘆心酸。壹傳媒集團非執行主席葉一堅在網上留言大嘆「情何以堪」;《壹週刊》社長楊懷康稱,周刊的經營問題非一日之寒,對賣盤有着說不出的傷感。壹傳媒出版媒體行政總裁張劍虹則自責未能在短時間為雜誌找新出路,稱與管理層都要負責。
葉曾任《壹週刊》時事組副總編輯,昨集團公佈週刊賣盤消息後,他於個人facebook專頁留言,「情何以堪。但若說現實是走投無路,割肉救母,為的就是要保住香港最後的言論自由堡壘(蘋果)呢?千夫所指,辱罵不絕,也只有他(黎智英)願意肩負一生臭名,勇往直前」。


壹傳媒集團非執行主席葉一堅

社長:非一日之寒

《壹週刊》社長楊懷康1990年加入《壹週刊》,見證興衰。他坦言對賣盤「無言以對,好傷感」,又指近年周刊經營非常艱難,面對的問題已非一日之寒。周刊面臨易手,他坦言《壹週刊》要堅守現時立場將非常困難,勉勵同事手足要一如既往,「由第一日開始到𠵱家,我覺得我哋工作係information equalizer,無論乜嘢時候都一樣」。
曾任《壹週刊》總編輯的張劍虹指,對賣盤感不捨難過,管理層過去已用盡方法方法保住雜誌繼續營運,到上周末得悉賣盤消息時感愕然。他指《壹週刊》面對的困境,肯定與廣告封殺及政治有關,但也要承認在智能電話及網絡興起的時代,雜誌轉型亦不順利,「未能好快咁為雜誌搵到出路,虧損情況令到公司有憂慮,呢方面,我同管理層都有責任」。
■記者鄭啟源


《壹週刊》社長楊懷康



I

工會憂易主後 編採失自主 
總編飲泣:如賣員工落妓寨 | 2017-07-18 | | 蘋果日報

工會憂易主後 編採失自主 <br/>總編飲泣:如賣員工落妓寨 | 2017-07-18 | | 蘋果日報

工會憂易主後 編採失自主  總編飲泣:如賣員工落妓寨

【本報訊】壹傳媒「開山」雜誌《壹週刊》宣告易主,「壹仔」老臣子、副社長兼總編輯黃麗裳昨出席員工大會前一度飲泣。她直言對賣盤予商人黃浩的決定感痛心,形容《壹週刊》不只是生意,而是一種價值,賣盤如賣員工落妓寨,料交易後《壹週刊》價值將成過去。多名員工批評公司賣員工豬仔,管理層需為嚴重虧蝕負責,壹傳媒工會憂易手後週刊難保編採自主。工會昨又引述行政總裁張嘉聲稱,易手後難保編採方針不變,「唔可以expect(期望)有黎智英2.0」。
記者:鍾雅宜 何家朗


《壹週刊》總編輯黃麗裳(左)昨一度飲泣,壹傳媒印刷媒體行政總裁張劍虹在旁安慰。
朱永倫攝

昨午壹傳媒管理層分別在高層會議及員工大會公告賣盤消息,黃麗裳開會前情緒激動。她其後受訪時解釋,對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的賣盤決定感失望,雖然「預咗有今日」,但仍感痛心,並在高層會議上激動拍枱,指交易是賣員工落妓寨。

黃麗裳決定9月離職

黃麗裳認為,《壹週刊》光榮結業比賣盤更好,「《壹週刊》唔只係一盤生意,而係一種價值,過去香港出現大是大非嗰時某程度上有影響力」。至於易主後能否保持敢言風格,「冇㗎喇,仲有呀?如果交咗畀黃浩營運,所謂嘅《壹週刊》價值、《壹週刊》精神已成過去」。她又指財困並非全因政治打壓,「冇人知條路點行,但有時係咪反應可以快啲?係咪追hit rate(點擊率)就有生意?」她形容雜誌過往不務正業,大量投資在數碼化,未必適合雜誌。
1995年大學畢業後加入「壹仔」的黃麗裳形容該刊讓她當有尊嚴的記者,但決定9月交易完成便離職,「我同《壹週刊》緣份已盡,緣盡就散」。她憶述前年記協晚會紀念品是一樽鹽,感慨「做記者好想有尊嚴,但呢個世界冇錢就冇尊嚴」。多名《壹週刊》員工也在員工大會向管理層提出質疑。有工會代表形容該刊可貴在調查報道,也是可最自由批評政府的傳媒,但新買家黃浩曾出入禮賓府、背後資金來源被質疑,營運《E周刊》時多次裁員,質問公司是否將炒人責任轉予買家。員工更引述黎智英曾稱若賣掉集團旗下刊物便「一世變契弟」,不明白他為何「將自己個仔賣畀親建制勢力」;有員工亦憂黃浩涉紅色資金。


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嘉聲(右)昨出席員工大會,表示公司會先處理多餘人手。張志華攝

工會:分離如痛失手足

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嘉聲強調:「唔會留番畀佢(新買家)炒人」,會先處理多餘人手。印刷媒體行政總裁張劍虹稱因涉及員工眾多,額外補償有困難,會向董事會爭取,如集團有崗位會接受員工調職,但空缺不多。
員工潘小姐會後坦言「黃浩係乜嘢人,大家有眼見」,直指是營運問題令廣告收入下跌,非單純政治打壓,反問「有冇管理層要問責?」但她暫未決定會否請辭。
壹傳媒工會發聲明指與《壹週刊》分離如同痛失手足,憂該刊不再敢言。工會昨午與管理層會面後引述張嘉聲稱,將向買方提出簽署編輯室公約,但難保編採方針不變,「唔可以expect有黎智英2.0」。工會發言人林偉聰稱,曾向管理層提出讓員工順利過渡、提供自願離職方案等,管理層只稱會與新買家商討。工會亦譴責公司在賣盤等重大決策上欠明確交代,憂今日賣《壹週刊》、明日賣《蘋果日報》。



I

潮興共享睡眠艙
疑無牌被查封 | 2017-07-18 | | 蘋果日報

潮興共享睡眠艙<br/>疑無牌被查封 | 2017-07-18 | | 蘋果日報

潮興共享睡眠艙 疑無牌被查封

共享經濟盛行,繼共享單車、共享雨傘之後,內地出現共享睡眠艙,這種專門針對白領、每半小時最低收費6元人民幣的睡眠艙,專供白領們補眠,在北京、上海、四川成都大行其道,稍後更會在深圳開業。可是,近日卻有在北京的門市卻被發現,這種睡眠艙不但沒有經營許可、營業執照,更沒有辦衞生手續,被當局查封。

這種白色、貌似太空艙的共享睡眠艙,長約2米、闊1.2米,裏面除了有床,還有WiFi、手機充電、風扇等設備,使用者只要支付按金後,用手機掃瞄QR Code後,便可使用,完全不需與人接觸, 並有免費的用完即棄床單、枕頭墊、濕紙巾、毛毯等提供,毛毯則會回收,清洗後再次使用,睡眠艙內亦有紫外光燈,在用家離開後進行消毒。

可是,位於北京中關村的共享睡眠艙昨日關門停業,當地民眾稱已經被警方查封。有業者透露,雖然這種專供補眠的睡眠艙確實有市場,但是這種睡眠艙沒有經營許可證、營業執照、衞生手續等,而且更沒有類似旅館的實名登記,所以被當局查封。

中新網/愛讀網



I

卡米拉70歲 封號未「正名」 | 2017-07-18 | | 蘋果日報

卡米拉70歲 封號未「正名」 | 2017-07-18 | | 蘋果日報

卡米拉70歲 封號未「正名」

英國康沃爾公爵夫人卡米拉昨天70歲生日,皇室特意發放皇儲查理斯與卡米拉最新合照。合照是5月於兩夫婦官方住址克勞倫斯大宅拍攝,官方同時公佈卡米拉新公職,為一老人慈善機構任贊助人。卡米拉受訪時指入古稀之年無甚不妥,只是偶爾站得久會腳痛。


皇室發放查理斯與卡米拉合照。路透社

戴妃最愛攝影師拍合照

查理斯跟卡米拉轉眼已婚12年,但一直以來卡米拉尚未走出已故威爾斯王妃戴安娜影子,單單這帖合照就是由戴妃生前最愛攝影師操刀,茲事體大的更是封號問題。
皇儲兼威爾斯親王查理斯1981年迎娶戴安娜,後者隨之獲封威爾斯王妃,雖然兩人1996年正式離婚,但由於戴安娜是未來皇儲生母,即使失去殿下(HRH)皇室頭銜,卻仍保留「威爾斯王妃」封號。及至查理斯2005年再婚,支持度低迷的卡米拉只獲封「康沃爾公爵夫人」,若到查理斯登基之日卡米拉封號仍然不變,屆時她只是「皇妻」(或國皇夫人,Princess Consort),而不能名正言順成為皇后(Queen consort)。
有歷史學家在卡米拉生日前夕於報章撰文聲援她,認為她跟查理斯婚姻一直愉快,是時候為她「正名」,但有網民直言威爾斯王妃永遠只有一個,就是人民王妃戴安娜。
英國《每日郵報》



I

食環署想造反? - 高慧然 | 2017-07-18 | | 蘋果日報

食環署想造反? - 高慧然 | 2017-07-18 | | 蘋果日報

食環署想造反? - 高慧然

食安中心去年發現兩個中國養殖場的大閘蟹樣本二噁英含量超標,被指涉嫌進口及出售「致癌蟹」的新三陽(香港)有限公司被食環署票控。案件最近裁決,裁判官指出新三陽獲得「自己國家」政府發出的證書,應予以免責。
食環署真是吃飽了撐的,一國兩制之下的香港,一個小小的部門,有甚麼資格質疑中國出口的產品?以後但凡中國政府有證書的所有產品都可以免責,兩地食檢標準若不一致,當以中國政府的為準。當然,最好的做法是統一標準。香港人的命並不比中國人矜貴。食環署還是做他們最擅長的事情好了,去街頭捉無牌老販,因為年輕力壯的小販比較難捉,捉年老體衰的老販,成功率幾乎是百分百。
裁判官在秋風將起前完成裁決,令一眾蟹迷放下心頭大石,不用擔心中秋節吃不到安全的大閘蟹了。中國人吃大閘蟹吃了那麼多年,一向安全。中國人不但吃蒸熟的大閘蟹,還吃用花雕浸出來的醉蟹,同是生醃的蟹,跟上海醉蟹相比,韓國醬油蟹最多只是粗糙版。中國人吃那麼多生蟹熟蟹,以及香港人認為食檢不達標的食物,人口卻有增無減,可見食物安全系數頗高。
其實論食物安全,生吃三文魚可能更值得擔憂,食環署下一次不妨緊跟自己國家,檢測挪威入口的三文魚。



I

中共海軍能「圓夢」? - 古德明 | 2017-07-18 | | 蘋果日報

中共海軍能「圓夢」? - 古德明 | 2017-07-18 | | 蘋果日報

中共海軍能「圓夢」? - 古德明

七月七日,中共航空母艦遼寧號率屬艦三艘,來港耀武,供小民瞻仰。艦上有標語曰:「中國夢下一個夢想我們來圓。」我在報上讀到,一時愕然,不知習近平欲圓其中國夢,怎麼要那麼多江湖術士;疑惑之餘,用心一想,這才恍然,不禁捧腹絕倒。
中共那支「威武文明之師」,顯然連「圓夢」的意思都不知道。圓者,原也,指「考原」或「推究」。圓夢即「解夢」。《雁門關存孝打虎》雜劇第一折晚唐軍閥李克用自言:「某夜來睡中得一夢,夢見一輪紅日,在帳房裏滾。又問陰陽人圓此夢,他說道:『日乃人君之相,此夢必主朝中有宣敕來。』」果然不久就有欽差前來宣旨。
又《南唐近事》卷一載:馮僎少負文聲,正要考取功名,一夜夢見「登崇孝寺幡剎(旗竿)極高處,打方響(敲擊古磬)」。他想起「徐幼文能圓夢,遂詣徐,請圓之」。徐幼文說夢境顯示他空有聲名,卻還未能考取:「雖有聲價至下地。」後來果然如此。
中共當局無疑以為「圓」者,完成也,成全也,一如《張生煑海》第二折所謂「我如今圓就(成全)你這事」。他們以為「圓夢」等於「實現夢想」,一如「圓房」等於新婚男女第一晚享牀笫之歡。只是中文典籍所說的「圓夢」,根本沒有那個意思。中共威武文明之師從來詩書不讀,只會望文生義,於是興高采烈,爭相要為習近平「圓夢」。



I

林鄭想也不敢想 - 林夕 | 2017-07-18 | | 蘋果日報

林鄭想也不敢想 - 林夕 | 2017-07-18 | | 蘋果日報

林鄭想也不敢想 - 林夕

劉曉波逝世翌日,再添四位立會議員遭褫奪資格,如此釋法,立會名存實亡,這兩件白事,其實是慶回歸這「紅」事贈的興。可以想像,才為劉曉波送花致哀,又要為立會命危憤慨,兩宗事先張揚的命案,同一源頭的白事,臉唔黑就假。
好在泛民沒有又來一個「這是民主路上最黑暗的一日」,一路以來,沒有最黑只有更黑已是常識常態。其次,一句喊到了麻木的話,想引起日曬雨淋忙着幹活謀生的大多數有共鳴?他們會說,呸呸,我剛買到了愛炫美,黑你個頭。梁朝以來,抗拒惡法惡政的運動,特別是雨傘,都以師老無功終場,大多數港人擺脫不了經濟動物本色,重實惠講效率,對立竿還未見影的事,不會輕舉妄動。在無力感最重,動員能力最低時,你說最黑一天這樣文藝的比喻,只有趕客。
其次,其實,天早已經黑齊了,游梁之後,梁朝不是乘勝追擊,是往三權合作的路上踏出第二步而已,此計畫有可能比一帶一路還要詳盡。而且,到今時今日,沒人天真到認為是狼英一人想出來的毒計,習大大只是被蒙蔽吧?狼英有言,香港有今日,全是大大親自指導關注下的大功勞嗎?羅馬不是一天建成,一個地方的政治環境政制法治腐壞,一樣一步步走來,必留痕跡,如地震出於板塊移動碰撞,一國侵蝕兩制,事前必有蛇蟲鼠蟻出沒,我們又不是沒見過當代僱傭紅衛兵出勤的場面,亦如天文想像,今天烏雲密佈到寸草不生,必先有風雲變色在前。
既然每天都是最黑暗的一天,每步都早已有黑手部署好,就不必對林鄭的大和解抱什麼希望了吧?即使出於最良好意願,即使林鄭有心緩和立法行政關係,目的不是和解,是方便政府想過什麼就過什麼,方便做出大老闆需要的政績而已。一個因聽話而執行力更強橫、話術更高明而上位的小媳婦,想跟她討價還價,釋法之後有權不用盡?你就想,她就是想也不敢想,想竄改中央劇本,等於改寫自己仕途,你白痴也不能把她當神人。
議會真空期,政府必然把補選時間能拖則拖,有什麼惡法要過,有什麼遊戲規則想改,一定會視「社會情況」而定。甚麼是社會情況?若十幾萬票的民意可以隨意隨時被踐踏,社會依然只斤斤計較宣誓時不應搞搞震,搞不清重點,看不見懸在議員頭上的尚方寶劍,看不過眼就用「法治」法辦。還不趕緊上下其手,把立會變成配合行政的機構,除非有病的政府忘吃藥吧。



I

劉曉波與陳映真 - 陶傑 | 2017-07-18 | | 蘋果日報

劉曉波與陳映真 - 陶傑 | 2017-07-18 | | 蘋果日報

劉曉波與陳映真 - 陶傑

劉曉波先生逝世,西方哀悼。但是在二○一六年,另一位曾經主張大愛、反極權,在台灣戒嚴時期爭取自由,一樣信仰「人權憲章」的台灣左翼作家陳映真在北京病死,卻沒有什麼人關注。
有趣的是,陳映真雖然反蔣、反跨國企業、反以美國為主導的全球化,關懷台灣和第三世界的工農,但卻是一名大中華統一主義者。因為仇恨國民黨,所以敵人的敵人,可以做好朋友,陳映真後來堅決支持中國鎮壓六四天安門民運,晚年老人痴呆兼中風,成為植物人,得到獎賞,長期在北京受到中方高幹級醫護,直到安詳死去。
如果劉曉波有機會與陳映真在北京對談,一定會很有趣,因為陳映真這位自由主義的「進步知識份子」,一定大罵劉曉波是西方帝國主義的走狗。劉曉波不會視陳映真為敵人,陳映真卻必將劉曉波列為敵人。陳映真會很真誠地鄙視和仇恨劉曉波,而劉會不會對陳某施以骨灰漫天式的大愛擁抱?我猜想會。
世界上令人遺憾的事很多。東亞尤其華人的知識份子,無緣一見劉陳國台對話,當為憾事之一。但是話又說回來:劉陳對話的假設,是一個偽命題,因為如果劉曉波有此言論自由,此一對話可以公開舉行,即使在第三國的新加坡,那麼劉曉波就擁有了出國的自由,在國外的言論自由,那麼劉曉波所屬的國家就不是中國,而沒有了中國,也就沒有劉曉波。
因此在邏輯上,像時間旅行的悖論:假設你能回到三十年前,假設你遇上沒有結婚時你單身的父親,假設你將過去的父親一槍轟斃,那麼你在哪裏?
然而此一時空逆錯的假設,還是可以想像。若劉曉波在二十一世紀,可以與陳映真對談,即使在新加坡,若全程衞星直播,我會很想看。
因為陳映真是一個墮落了的左派,正如全球化到了二十一世紀,左翼精英在跨國組織全面掌權,全球化不再只是可口可樂和麥當勞,而有了歐盟政府,西方的左派一樣墮落。
陳映真的不堪在於他的幼稚之外,還因為出身台灣,沒有去過西方,眼界和格局都狹小。台灣有這樣的偽英雄,因為被蔣家政府關過大牢,進而仇恨國民黨,擁抱台海對面的對家。劉陳對話,必還有一點酸氣:為什麼是你得諾貝爾而不是我?
陳映真是中國文人,不要告訴我他不會酸。這樣一來,那一點點少數文青仍供奉的剩餘神話就會完全煙消雲散。
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不恨紅樓未完,而是劉陳從未遇上。



I

【耳機比拼】S8/U11/iPhone 7 邊隻跟機耳機最靚聲? | 2017-07-18 | | 蘋果日報

【耳機比拼】S8/U11/iPhone 7 邊隻跟機耳機最靚聲? | 2017-07-18 | | 蘋果日報

【耳機比拼】S8/U11/iPhone 7 邊隻跟機耳機最靚聲?

Technology 

新出手機不少都標榜跟機耳機音質,Samsung Galaxy S8跟機耳機有名廠AKG冠名,HTC近來的新機例如U Ultra和U11也用上USonic耳機。這些高科技跟機耳機是否真的比較靚聲,我們就找來科技籽同事和耳機達人做個實聽測試。


跟機耳機測試,結果一致應為HTC U11配USonic最好聲。

由於HTC USonic耳機用的是USB-C插頭,試過用在有齊3.5mm和USB-C的S8都未找到方法對應,這次測試採用不同手機配合各自的跟機耳機,測試組合分別是iPhone 7配Earpods、S8配Samsung Earphones(tuned by AKG)、HTC U11配USonic耳機,測試音源為配合手機聽歌所需,則用了Spotify串流的絕佳音質。

未聽前先看設定,發覺S8和U11手機有特別的耳機調音設定。U11接上USonic耳機後,使用設定內的USonic調音,會收聽到一段雜音,而耳機的麥克風會接收音波回彈,分析用家內耳構造再調節音效。Samsung手機則有Adapt Sound技術,不像USonic般全自動調音,耳機會播放不同音頻的嗶嗶聲,用家要多次重複作答聽不聽到,大概要用一分鐘時間才做好調音。較為費時但就全方位對應所有耳機。


測試的三款組合分別為S8配AKG耳機、U11配USonic耳機、iPhone 7配Earpods。


耳機專家Cato Mok反覆測試三款組合。

兩位測試員Steve和Ivan蒙眼測試,反覆試聽後,兩人都覺得U11配USonic音質較為突出,音場比較廣闊,分析力亦較強,能清楚分辨人聲和樂器聲。至於Earpods和Samsung Earphones比較,Steve覺得Earpods推動力不及Samsung Earphones,而Ivan則嫌Samsung Earphones低音太重,有點拆聲。問過音響雜誌《Lyra Media》主編麥家亮(Cato)意見,他認為USonic的調音效果顯著。「它可以設定開啟和關閉,反覆聽過不同歌曲,效果頗佳,開啟後人聲靠前,樂器聲靠後,音場明顯比開啟前廣闊。以價錢定位來說,質素比市面上的入門耳機為好,及得上$1,000的中階耳機。」S8的Samsung Earphones耳機表現也不錯,Cato用它和自己用開的高階耳機比較,認為也有$400至$500的水準。

那USonic比較好聲會不會是因為USB-C插口?Cato認為沒有直接關係:「USB-C不代表好聲,以前也可用micro-USB輸出,我們叫作USB Digital輸出。以前會把DAC解碼和耳機擴音模組放在手機入面,USB Digital輸出就將零件模組放在耳機,只是處理流程上有不同,好不好聲還是看用料和設計。」舉例說,有些行USB Digital傳輸的入門耳機,DAC部份最高只對應24bit/96kHz,相比部份電話內置DAC已對應24bit/192kHz或更高取樣率,所以USB-C耳機是否靚聲,還要看清規格。不過將模組外置在耳機,就方便了為耳機訂造程式,好像USonic的調音。


USonic耳機靠耳機上的麥克風接收音波回彈,分析用家的內耳構造,整個過程只需幾秒。


Samsung手機的Adapt Sound技術要反覆回答聽不聽不到嗶嗶音,大概會重覆十多次,但完成後的設定能適用於所有耳機。

整體來說,S8和U11的跟機耳機也有不俗水準,但Cato就對手機內置的音樂播放app有點不滿,U11只用回Google音樂播放器,S8甚至原生是用檔案管理程式播歌,要另外下載音樂播放app。好的音樂播放app不但介面比較美觀好用,還可調校EQ調音,對於音響發燒友來說也是不可缺少。

記者:司徒港燊
攝影:林栢鈞、周芝瑩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
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I

黃浩擬3.2億購《壹週刊》
創刊27年 黎智英:傷感 | 2017-07-18 | | 蘋果日報

黃浩擬3.2億購《壹週刊》<br/>創刊27年 黎智英:傷感 | 2017-07-18 | | 蘋果日報

黃浩擬3.2億購《壹週刊》 創刊27年 黎智英:傷感

【本報訊】壹傳媒(282)昨宣佈以作價3.2億元,出售旗下多本雜誌,包括香港及台灣《壹週刊》等予商人黃浩牽頭的財團W Bros.Investments Limited,若獲股東大會通過,料9月完成交易。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嘉聲透露收購獲壹傳媒創辦人兼大股東黎智英支持,又引述黎對賣盤「都好傷感」。至於壹傳媒旗下《蘋果日報》未來數年會維持紙本出版。
記者:鄭啟源 卓 茗 譚靜雯

壹傳媒昨早開市前停牌,中午即發公告宣佈,擬向商人黃浩全資持有的W Bros. Investments Limited出售旗下多本雜誌的港、台業務,包括《壹週刊》、《忽然1周》、《FACE》(包括前身《壹本便利》)、《ME!》及《Next+One》;至於《飲食男女》、《交易通/青雲路》則保留。

1.8億注入雜誌 《忽周》計劃重開

上述交易涉款5億元,其中3.2億元用作支付予壹傳媒,1.8億元注入雜誌業務。黃浩已支付1,000萬元誠意金,可獨家洽談至年底,交易細節仍待磋商。
壹傳媒昨向員工發出內部通告交代賣盤一事,料交易9月完成;又指從紙媒轉型到數碼化,是無法抗拒的潮流,出售旗下雜誌是轉型重要一步,資源集中後將加快擴展數碼平台。由於出售屬主要交易,須經壹傳媒股東批准,目前壹傳媒創辦人兼大股東黎智英持有壹傳媒73.47%股權,換言之只要黎投贊成票,交易很大機會獲通過。受消息刺激,壹傳媒昨午復牌股價一度飆升59%,最高達0.59元,收市回落至0.435元,全日升17%,創一年以來新高。
壹傳媒昨舉行員工大會,張嘉聲會上透露,一直收到多名買家提出洽購,「甚至有人出價比黃浩更高」。但集團除考慮買家收購價,也考慮其他條件,「有人曾提出收購成個壹傳媒集團,但就被拒」。
今次賣盤香港與台灣《壹週刊》估計近400名員工受影響,《壹週刊》創刊27年以來,一直以敢言見稱,有員工質疑為何不選擇結束《壹週刊》而是賣盤。張嘉聲強調,不願看到大量員工失業,也要對小股東負責,「唔能夠為保貞節牌坊而執咗佢」,將向買家提出雜誌員工可以獲保留過渡,但張承認不能保證黃浩日後如何管理《壹週刊》,「如果佢做咗市場唔接受嘅事情,5億元投資會化水」。
黃浩則不願透露促成交易細節,僅稱是本月才「好突然有呢個機會」,市傳他背後另有「水喉」,黃浩則稱是靠自己出資,「唔單止將我賣《都市日報》嘅錢拎返出嚟,仲要補多1億」。他指有信心管理《壹週刊》運作,暫未考慮人手變動,已停刊的《忽然1周》計劃重開,故需增聘人手,也有意擴大狗仔隊。
《壹週刊》今次賣盤,惹起各方抨擊,張嘉聲於員工大會透露,收購獲黎智英支持,又引述黎對賣盤「都好傷感」。張再引述黎指《壹週刊》是他創立的第一個雜誌品牌,「同好多同事由創刊Day 1開始打拼,見證壹仔創造香港歷史、輝煌成績,但到最後要轉手,算係完成一個使命」。

行政總裁代黎澄清「契弟論」

外界不時傳言黎智英欲出售旗下刊物,2013年他出席電台節目時曾指傳聞是「亂噏」,更揚言「賣了我一世變契弟」。《蘋果》記者昨兩度透過WhatsApp聯絡黎智英,他回覆指暫時因某些原因,不方便接受訪問。張嘉聲在員工大會上代黎澄清「契弟論」,指是出售壹傳媒而非《壹週刊》。張又形容蘋果動新聞是全港最成功,「如果冇政治打壓,壹傳媒今日已大過TVB,好可惜我哋面對廣告杯葛,致面對財困」。
張嘉聲昨與《壹週刊》員工及《蘋果日報》各部門主管會面,張引述黎智英,指黎再三保證不賣壹傳媒,黎強調掙扎很久才決定將《壹週刊》賣盤。
壹傳媒出版媒體行政總裁張劍虹稱,《飲食男女》等雜誌會轉型為網上雜誌,至於《蘋果日報》在未來數年則仍會維持紙本出版。



I

黃浩擬3.2億購《壹週刊》
創刊27年 黎智英:傷感 | 2017-07-18 | | 蘋果日報

黃浩擬3.2億購《壹週刊》<br/>創刊27年 黎智英:傷感 | 2017-07-18 | | 蘋果日報

黃浩擬3.2億購《壹週刊》 創刊27年 黎智英:傷感

【本報訊】壹傳媒(282)昨宣佈以作價3.2億元,出售旗下多本雜誌,包括香港及台灣《壹週刊》等予商人黃浩牽頭的財團W Bros.Investments Limited,若獲股東大會通過,料9月完成交易。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嘉聲透露收購獲壹傳媒創辦人兼大股東黎智英支持,又引述黎對賣盤「都好傷感」。至於壹傳媒旗下《蘋果日報》未來數年會維持紙本出版。
記者:鄭啟源 卓 茗 譚靜雯

壹傳媒昨早開市前停牌,中午即發公告宣佈,擬向商人黃浩全資持有的W Bros. Investments Limited出售旗下多本雜誌的港、台業務,包括《壹週刊》、《忽然1周》、《FACE》(包括前身《壹本便利》)、《ME!》及《Next+One》;至於《飲食男女》、《交易通/青雲路》則保留。

1.8億注入雜誌 《忽周》計劃重開

上述交易涉款5億元,其中3.2億元用作支付予壹傳媒,1.8億元注入雜誌業務。黃浩已支付1,000萬元誠意金,可獨家洽談至年底,交易細節仍待磋商。
壹傳媒昨向員工發出內部通告交代賣盤一事,料交易9月完成;又指從紙媒轉型到數碼化,是無法抗拒的潮流,出售旗下雜誌是轉型重要一步,資源集中後將加快擴展數碼平台。由於出售屬主要交易,須經壹傳媒股東批准,目前壹傳媒創辦人兼大股東黎智英持有壹傳媒73.47%股權,換言之只要黎投贊成票,交易很大機會獲通過。受消息刺激,壹傳媒昨午復牌股價一度飆升59%,最高達0.59元,收市回落至0.435元,全日升17%,創一年以來新高。
壹傳媒昨舉行員工大會,張嘉聲會上透露,一直收到多名買家提出洽購,「甚至有人出價比黃浩更高」。但集團除考慮買家收購價,也考慮其他條件,「有人曾提出收購成個壹傳媒集團,但就被拒」。
今次賣盤香港與台灣《壹週刊》估計近400名員工受影響,《壹週刊》創刊27年以來,一直以敢言見稱,有員工質疑為何不選擇結束《壹週刊》而是賣盤。張嘉聲強調,不願看到大量員工失業,也要對小股東負責,「唔能夠為保貞節牌坊而執咗佢」,將向買家提出雜誌員工可以獲保留過渡,但張承認不能保證黃浩日後如何管理《壹週刊》,「如果佢做咗市場唔接受嘅事情,5億元投資會化水」。
黃浩則不願透露促成交易細節,僅稱是本月才「好突然有呢個機會」,市傳他背後另有「水喉」,黃浩則稱是靠自己出資,「唔單止將我賣《都市日報》嘅錢拎返出嚟,仲要補多1億」。他指有信心管理《壹週刊》運作,暫未考慮人手變動,已停刊的《忽然1周》計劃重開,故需增聘人手,也有意擴大狗仔隊。
《壹週刊》今次賣盤,惹起各方抨擊,張嘉聲於員工大會透露,收購獲黎智英支持,又引述黎對賣盤「都好傷感」。張再引述黎指《壹週刊》是他創立的第一個雜誌品牌,「同好多同事由創刊Day 1開始打拼,見證壹仔創造香港歷史、輝煌成績,但到最後要轉手,算係完成一個使命」。

行政總裁代黎澄清「契弟論」

外界不時傳言黎智英欲出售旗下刊物,2013年他出席電台節目時曾指傳聞是「亂噏」,更揚言「賣了我一世變契弟」。《蘋果》記者昨兩度透過WhatsApp聯絡黎智英,他回覆指暫時因某些原因,不方便接受訪問。張嘉聲在員工大會上代黎澄清「契弟論」,指是出售壹傳媒而非《壹週刊》。張又形容蘋果動新聞是全港最成功,「如果冇政治打壓,壹傳媒今日已大過TVB,好可惜我哋面對廣告杯葛,致面對財困」。
張嘉聲昨與《壹週刊》員工及《蘋果日報》各部門主管會面,張引述黎智英,指黎再三保證不賣壹傳媒,黎強調掙扎很久才決定將《壹週刊》賣盤。
壹傳媒出版媒體行政總裁張劍虹稱,《飲食男女》等雜誌會轉型為網上雜誌,至於《蘋果日報》在未來數年則仍會維持紙本出版。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