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6日星期日

吉隆坡機場檢測證安全
金正男毒發「死得痛苦」 | 2017-02-27 | | 蘋果日報

吉隆坡機場檢測證安全<br/>金正男毒發「死得痛苦」 | 2017-02-27 | | 蘋果日報

吉隆坡機場檢測證安全 金正男毒發「死得痛苦」

【金正男遇刺】
馬來西亞警方早前證實北韓領袖金正恩兄長金正男被VX神經毒劑所殺,於是封鎖吉隆坡國際機場部份地點消毒檢測,昨日宣佈安全。衞生部長蘇巴馬廉進一步披露驗屍結果,指金正男中了高劑量VX神經毒劑,在20分鐘內死去,「死得非常痛苦」。


當局仔細檢查機場客運大樓內是否有殘餘毒物。路透社

蘇巴馬廉表示,驗屍結果顯示死者毒發後,身體出現「非常嚴重的癱瘓」,並在15至20分鐘內死亡。他指人體只要吸收10毫克VX神經毒劑,就足以致命,而死者中毒後數分鐘就出現症狀,令他在機場診所暈倒,在救護車死亡,可見他中了高劑量VX毒。他又指中VX毒後「肌肉會持續收縮」,心臟、肺部和所有器官都癱瘓,所以相信死者死得非常痛苦。

警搜查北韓疑犯大本營

警方連同消防部門以及專門處理危險品的鑑證人員,昨日凌晨檢測第二客運大樓,調查服務櫃枱、診所、洗手間及餐廳等地點,歷時約一個多小時,確認並無危險物質殘留。至於當日和金正男接觸過的工作人員都已接受檢查。蘇巴馬廉指目前未收到有人出現中毒不適的報告。
另外,警方透露上周在吉隆坡突擊搜查的可疑單位,是四名已潛逃回北韓的疑犯留在大馬時所租,疑是他們在馬來西亞的大本營。警方已取走一批懷疑與案件有關的化學物品化驗。
金正男本月13月在機場受襲,涉合力施毒的越南女疑犯段詩香和印尼女疑犯艾莎堅稱以為是參與演出惡作劇節目。警方早前指其中一疑犯行動後有中毒徵狀。英國《星期日郵報》引述消息指,兩女皆是性工作者,而段詩香不慎吞了部份毒物以致嘔吐。至於較早前有報道指艾莎行兇後乘的士時嘔吐,警方否認是中毒所致,但無說明詳情。鑑於有專家推斷兩女是用「二合一」化學物行刺金正男,警方表示將進一步化驗。


北韓駐大馬大使館近日成焦點,不少民眾「慕名」到來拍照。

艾莎行兇前獲祝福做明星

大馬《中國報》獲得艾莎行兇前一晚出席生日派對的片段。當時她以為自己將參演「惡作劇影片」,朋友還預祝她成為「明星」,艾莎聞言掩面而笑。《中國報》估計,她可能真的不知那是暗殺。
法新社/路透社/馬來西亞《中國報》



Z88

深圳酒樓賣鋁饅頭 恐食壞腦 | 2017-02-27 | | 蘋果日報

深圳酒樓賣鋁饅頭 恐食壞腦 | 2017-02-27 | | 蘋果日報

深圳酒樓賣鋁饅頭 恐食壞腦

北上搵食小心中毒!深圳一家酒樓的饅頭近日被當局驗出鋁殘留量超標。過往含鋁的食品添加劑經常用於饅頭等食品中令其變鬆軟,不過長期過量攝鋁會引致記憶力衰退、運動失調等慢性中毒症狀,內地當局自2014年7月起已明令禁用。
深圳市食品藥品監管局上周公佈對市內63間餐飲業者,合共152項食品的抽檢結果,其中位於鹽田區沙頭角的「好山水海城酒樓」,其蒸饅頭樣本中被發現每公斤含339毫克鋁成份,而根據國家規定,饅頭不得添加含鋁成份。酒樓廚師聲稱是「用自己的配方去做的」,事後涉事廚師已辭職,但酒樓昨日仍照常經營。
據悉使用含鋁「發粉」製作饅頭,可令麵粉發酵速度變快,即叫即蒸,顧客不用等太久,且能使饅頭賣相既白且大。
根據世衞建議,每周人體體重每公斤可承受鋁攝取量為2毫克。內地專家指,饅頭等包點太過鬆軟確有含鋁過量的風險。人體長期過量攝入鋁後,鋁會沉積在大腦、骨骼等組織當中,漸漸產生慢性中毒,引起神經系統病變,並導致骨質中鈣的流失和抑制骨的生成,具體表現為骨質疏鬆、運動失調、記憶力衰退甚至癡呆等,並妨礙鈣、鋅等礦物質的吸收。
廣東《南方日報》/梨視頻



Z88

3萬卡數拖年半 富家女被捕 | 2017-02-27 | | 蘋果日報

3萬卡數拖年半 富家女被捕 | 2017-02-27 | | 蘋果日報

3萬卡數拖年半 富家女被捕

江蘇蘇州吳江區一名富家年輕女子,本身名下擁有多個物業單位及多部豪車,住在價值5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逾565萬港元)豪宅單位,且滿屋名牌手袋和高踭鞋。然而她卻以經濟拮据為由,拖欠當地銀行信用卡卡數至少1年半,數額僅3萬元,可謂「女老賴」一名。警方在上周五(24日)將她拘捕,同時查封她的一輛保時捷跑車。
上周五,由最高法院新聞局、江蘇高院等共同發起的「抓老賴」網上直播於蘇州展開,同日並於蘇州多地對53宗案件進行現場執法直播。其中該易姓女子涉與銀行有信用卡債務糾紛,當地法院曾於2014年審理宣判要她清還卡數,惟她堅持沒能力償還,未有在規定時間內繳清債務。
警員帶着法院的執行令上門抓該女子,甫進門卻大吃一驚,只見豪宅單位內甚有氣派,價值不菲的名牌手袋擺滿一床,且一地高級靚鞋,梳妝台上放滿大堆高級化妝品,衣櫃則塞滿名牌服裝和晚禮服。女子最終被警員鎖上手銬,隨後將她移送司法拘留,同時查封她的一輛保時捷跑車。
江蘇《揚子晚報》



Z88

使用邮件来进行信息管理:Mail Me

使用邮件来进行信息管理:Mail Me
在复杂的世界里一个就够了:ONE一个- 少数派  /  onevcat

369303.gif

本文首发于 @onevcat 个人博客,少数派仅对文章版式略做改动。

距离上一次自己在 App Store 发布个人 App 已经过去了两年多了。这段时间里把精力主要都放在了公司项目和继续进一步的学习中,倒也在日常工作和出书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个人 App 这块近两年虽然有写一些便捷的效率类应用,但是几次审核都被 Apple 无情拒掉以后,也就安心弄成自用的小工具了。看着自己逐渐发霉的开发者证书,果然觉得还是找时间倒腾点什么比较好。于是就有了现在想要介绍给大家的这个工具,Mail Me - 一个可以帮助你快速给自己发送邮件的小 App。

基于邮件的信息管理方式

开发这个 App 的想法的来源也算偶然。去年初在 @Swift 大会上发现 objc.io 的 Chris 有一个很有趣的习惯,他会把我们谈话中提到的重要的事情不停地用邮件的方式发到自己的邮箱里。发送的内容包括像是对某个特性的讨论的结论,或是有疑问还等待确认的问题,甚至对那些他承诺了稍后再去深入研究的内容,也给自己发送了提醒。这样的收集信息的方式其实很有意思,相比与使用像是 To-Do 应用或者某些 GTD 的方式来说,似乎给自己发邮件这件事情并不那么 fashion。但是这将近一年来我也尝试了使用最基础的邮件对突发杂乱信息进行管理,发现效果很好。

最显而易见的好处是,使用邮件管理减轻了每天的信息获取负担。不论是公司业务还是开源项目,或者其他各种联络中,我对电子邮件的使用是绝对依赖的,收件箱也是我每天肯定会去检查好多次的地方。如果使用 To-Do 或者是专业的 GTD 应用,其实相当于给自己增加了额外的信息获取负担,并不高效,而且过程会更复杂。将待办事项通过邮件发给自己,可以在每次检查邮件时都看到,省去了确认和获取的环节,信息也相对更加集中。在事件结束后,及时将完成的事情归档,保持收件箱的干净。整个流程基本和一般的 GTD 思想一致,但是信息上下文不再被割裂,而是和邮件检查一同进行,保证效率。

不仅如此,其实我发现像是知识收集这样的事情用邮件来做也十分合适。我曾经是 Evernote 的粉丝,但是在 Evernote 越来越笨重而且基本没有我希望的功能后,我一直就在寻觅新的笔记软件。其间也尝试过 Simplenote 或者 Dropbox Paper 这类产品,但是总有些这样那样的不舒服。最后我选择了无数据库的方式,简单地用一个文件夹和 .md 文件来管理。这种方式显然是"纯天然"的笔记方式,但是不足也十分明显,那就是笔记内容难以组织和检索。而说到检索,映入脑海的首先就是 Google 这样的搜索引擎。如果我们的知识库能有 Google 这样的强力索引,那么之后的寻找和整理自然也不会是问题。万幸,在 Gmail 中,Google 就提供了一个同样强力的邮件搜索系统给我们使用。另外,邮箱系统强大的规则和分类,也为零散知识的自动归类整理提供了可能。于是我想,为什么不干脆直接用邮件来进行知识管理呢?

在这一年里,我把待办事项和知识管理的工作都交给了邮箱。将电子邮箱作为个人信息的中转和仓库,以发送给自己的邮件的方式来进行信息的管理。一年实践下来,我大概通过邮箱完成了上千的待办和接近 200 多条知识条目。对比起之前的方式,感觉节省下了不少时间。

在实践这种知识管理方法的过程中,最大的痛点在于我找不到一个能帮助我快速给自己发送邮件的客户端。在桌面系统上,macOS 自带的邮件客户端或者各类第三方 App 勉强可堪一用。另外,我也可以用像 Alfred 这类工具编写工作流,让我能迅速捕获信息,给自己发送邮件。但是在 iOS 上就更惨一些:我几乎每次都需要经历打开邮件客户端,等待启动,新建邮件,填写我自己的邮箱等这一系列步骤,才能开始给自己写邮件。每次重复这些无用的操作十分无趣,而且浪费时间。更麻烦的是,很可能你的操作速度赶不上思考或者和别人的交流速度,导致信息遗漏,甚至是打断思考的流程,这样就更得不偿失。而市面上的现有类似 App 功能都过于简单,且常年不更。所以我决定写一个专门给自己发送邮件的 App,以帮助我更好地实践邮件信息管理。

使用 Mail Me 帮助邮件信息管理

这个 App 叫 Mail Me,顾名思义,它做的事情就是给自己发邮件。我同时使用 Mail Me 和 iOS 的邮件客户端进行了一些测试,想看看这款 App 能为我节省多少时间。

一般编写 - 两倍速

Mail Me 的基本功能很简单,在配置后它将记下你的邮箱。之后你就可以简单地给自己发送邮件,而不必每次再填写自己的邮箱信息了。因为 Mail Me 是一个轻量级的应用,不存在邮箱客户端启动时代收邮件等工作,启动时间一秒不到。在 Mail Me 极简的界面中,你只需要集中精力编写内容,然后轻点发送,就可以给自己发送一封邮件了。一封提醒我下班后买牛奶回家的邮件从打开 App,输入内容,到发送完毕大约花费了我 8 秒时间。

而在系统邮件客户端中,除了等待打开以外,还需要经历输入发送目标,确认空白主题等一系列操作。就算在有收件人自动补全的情况下,在按下发送按钮时,就已经耗时 16 秒。

另外,除了立即发送以外,Mail Me 还支持延时发送。你可以指定一个未来的时间,Mail Me 将帮你预约邮件发送,这样你就能将邮件看作一个待办事项的提醒了。

通知中心发送 - 五倍速

你也许会说,8 秒和 16 秒,又能有多少差距呢?确实,对于上面的情况,Mail Me 带来的速度优势并不足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也许凑合使用系统邮件未尝不可。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的使用场景是从兜里掏出手机,点亮屏幕,解锁手机,找到 App。加上这一系列操作后,可能使用系统邮箱 App 发送一封给自己的邮件就不是 16 秒,而是 30 秒以上了。如果你没有 Touch ID 帮助解锁的话,就还需要先输入手机密码,则整个过程更慢。

那么,我们来看看从锁屏界面开始,发送同样一封邮件,使用 Mail Me 会比原来慢多少呢?

慢多少?开玩笑吧,当然是会更快!实际的结果是,使用 Mail Me 我只花了 7 秒,比打开 App 进行一般编写的情况还要快上 1 秒 (没错就是启动时间)。在这种情况下 (也是我自己最经常使用的情况)Mail Me 要比打开邮件客户端快出 5 倍有余。

使用 Mail Me 可以直接从通知中心进行编写和发送,这对实践邮件信息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相信直接在今日挂件里进行操作,真正做到了没有任何干扰,而是完全专注内容。你不需要在一大堆 App 图标里寻找需要的那个,在发送邮件之前也不会有任何多余动作。

另外,通知中心中还支持直接模板发送。如果你有想要多次发送的邮件,大可将其设置为模板,然后一次点击即可进行发送,更加方便。

从其他 App 内发送 - 十倍速以上

对于知识爆炸的现在,如何快速准确收集知识是十分重要的。Mail Me 对笔记和收集的场景当然也进行了一些对应,除了打开 App 和从通知中心发送,Mail Me 支持从其他 App 内直接发送邮件。比如你可以 Safari 里选择一段文字,并快速将文字内容和网页链接发送给自己;你也可以将通讯录里的联系人通过邮件的方式进行备忘。Mail Me 的快速发送支持几乎所有的文本格式,因此你可以在绝大部分带有分享功能的其他 App 中使用 Mail Me 给自己发送邮件。

我现在已经很难想像再用传统的邮件客户端完成这件事情了。我需要经历复制,退出当前 App,打开邮件客户端,新建邮件,输入自己的邮箱,选中文本编辑并长按,粘贴,最后发送这一系列噩梦。如果我想要保留一个出处的链接以供之后参考,我还需要再切回 Safari,复制地址,再切回邮件……大概这么折腾一下以后,当初收集知识的心已经完全被磨灭了吧……

其他的注意事项

单独使用 Mail Me 来进行信息的管理已经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不过如果想要发挥这套邮件信息管理的全部潜力,则必须配合合适的邮箱规则。你可以对来自 Mail Me 的邮件进行归类,设置一些关键字或者按邮件标题分到不同的邮箱和邮箱文件夹中。如果你使用的邮箱是像 Gmail 那样拥有强大的索引和搜索功能的话,假以时日,建立一套完整的个人信息管理体制将轻而易举。

另外,在收集之后整理时,善用转发和回复,也可以将还不完善原件进行补充。而使用对话方式呈现的邮件及回复,可以说天然就是带有版本管理和 log 记录的信息流。这也有助于帮你回忆起所收集信息的前因后果。

总之

我花了一段时间尝试用邮件管理知识和待办,觉得很棒,而且现在也坚持在这样做。但是之前自己在 iPhone 上缺一个顺手的工具,所以就花空余时间撸了一个。然后估算了一下节省下来的时间,经过搜索,过去快一年间我大概给自己发送了 2000 封邮件,其中 1100 多个待办,200 多个知识条目,剩下 700 多是杂七杂八的普通邮件。那么,如果使用 Mail Me,相比下来节省的时间至少有 41500 秒 (700 * (16 - 8) + 1100 * (30 - 7) + 200 * (60 - 7)),或者说 11.5 小时。嗯……Mail Me 这个 App 的总开发时间可能都没有 11.5 小时,为什么我没有早一点想到写一个 App 来干这事儿呢。

不多说了,你可以在 Mail Me 的官方网站 找到一些其他信息,也可以直奔 App Store 免费下载 这款应用。如果你对用邮件管理个人信息的方式感兴趣,并且想尝试一下的话,不妨可以试试 Mail Me 这款 App。(我在 App 里「无耻」地加了一个广告和内购,也希望能够把每年的开发者证书钱垫一下。) 另外,我计划在之后拿出一篇文章来简单说说在开发 Mail Me 的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技术方面的一些小技巧,也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那么,是时候给自己发封邮件提醒自己要好好休息一下了。



文章来源 少数派 ,原作者 onevcat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原文可获取应用下载链接:使用邮件来进行信息管理:Mail Me
喜欢少数派?欢迎关注我们的微博:@少数派sspai ,微信公众号: sspaime
少数派( http://sspai.com )

359fb9e235e6fbfe9ac415eba35897e15929d_mw



Original Article: http://sspai.com/37659


I

20小時內二進菊英麵店,只為細細品味中國十碗面中的精品面——杭州片兒川 - 壹讀

20小時內二進菊英麵店,只為細細品味中國十碗面中的精品面——杭州片兒川 - 壹讀

20小時內二進菊英麵店,只為細細品味中國十碗面中的精品面——杭州片兒川

天數:2 天時間:5 月人均:35 元和誰:一個人

玩法:攝影,美食,自由行

20小時內二進菊英麵店,只為細細品味中國十碗面中的精品面——杭州片兒川

一、沿著央視舌尖的腳步,踏訪杭州精品片兒川誕生的搖籃

2014年05月16日晚9點,《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第五集《相逢》中,播出了杭州老底子麵食——片兒川的製作過程,雖說僅有短短兩分鐘的展示,而且,按照央視舌尖美食播放的慣例,一般都不會直接播出店家的店名、地址、電話……等此類含廣告信息的內容。

但是,眼尖的網友即刻就認出了這道片兒川的誕生地——來自杭州市上城區中河南路12號的菊英麵館。

自那以後,杭州菊英麵店,便從杭州聞名走向了全國聞名,從少數食客享用,到了眾多食客追捧。

ADVERTISEMENT

得知這一信息後,菊英麵店就成為了我如去杭州,就不得不去拜訪的美食聖地。此次恰好有機會去杭州,便趁機前去一探究竟。

二、中國十碗面,杭州占其一

網上隨便找一下,你便會發現有一個帖子,叫《中國最好吃的十碗面》。儘管帖子的來源已無法查找,而且,版本也有差異,特別是所用的麵條照片,各有不同。根據我所吃過的的十碗面中的其中四碗,文中所指的店家,與照片所用店家,並非一致。

不過,無論如何,所說的這十碗面卻幾乎是一致的,當然,其排列的順序,則另當別論。其實,這種排列是否科學,更可探討。

中國最好吃麵條排行榜前十名(照片我就不一一附上了):

1、北京炸醬麵

2、武漢熱乾麵

3、山西刀削麵

4、河南燴麵

5、蘭州拉麵

6、四川擔擔麵

7、杭州片兒川

8、崑山奧灶面

9、鎮江鍋蓋面

10、吉林延吉冷麵

三、杭州片兒川並非誕生於菊英麵店,但其卻將這碗面做到了譽滿全國

杭州的片兒川,按習慣的說法,應該說杭州的百年老店奎元館的名聲,長期占據正統排列的首位陣地。並且,說到片兒川,它還與文化名人蘇東坡先生有關。

ADVERTISEMENT

奎元館位於杭州市解放路154—3號

正統的說法是:奎元館比較有特色的麵食是蝦爆鱔和片兒川。之所以叫片兒川,相傳是從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寫的「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中得到的啟示。它以新鮮腿肉、時鮮竹筍、綠嫩雪菜作為原料,經烹製後,色香味俱全,令人饞涎四滴。

有人嘗後感嘆著說:「有筍有肉不瘦不俗,雪菜燒面神仙口福。」

我去年去杭州時吃了碗奎元館的蝦爆膳面,當時每碗43元,今年漲價到了每碗45元。去年奎元館的片兒川是13元一碗,今年漲到了15元一碗。

四、此次去杭州,二進菊英麵店

為了品嘗菊英麵店名聲在外的片兒川,以及一探其能夠將一碗麵做上央視舌尖的秘密,在一天之內,特地去了兩次菊英麵店,並與老闆聊起了天,嘮起了嗑,雖未取得菊英麵店成功之真經,也算了解到了些許這家個體麵館小店二十多年艱辛創業的獨特經營之道。

ADVERTISEMENT

1、第一次進店,午餐,吃了一碗片兒川

5月10日中午11點10分,午餐時分,來到了杭州市上城區中河南路12號的菊英麵店,該店就在中河南路高架路下面,與中河南路高架道路並行,離中河南路與上倉橋路的交界口約500多米,也就是離杭州的《南宋遺址陳列館》約500多米。

此時,離熱鬧的午餐時分,還有些時間,比真正的就餐午尖峰時間還偏早了一些。但是,食客的隊伍已經從店內排隊拍到了店外。

ADVERTISEMENT

這位拍攝者,是一位採訪人員,她們一行二人,稍後,即會看見她倆在店堂內採訪食客的身影。

麵店內的廚師正在下面。現場看的話,你會很清楚地察覺到店家的廚房,其實是很小的。兩個人同時在廚房幹活的話,豈止是侷促,簡直是有點礙手礙腳了。

這張價目表是今年過完年後更新的,之前的片兒川是20元一碗。央視舌尖來拍攝的時候(2013年)的價格是18元一碗。去年到今年,幾乎以每年2元的價格在再往上漲,由此可見,中國的物價漲幅步伐,這兩年還是相當大的。

這位員工是專門煎荷包蛋的,而且,是連續不斷地在煎蛋。從價目表可見,荷包蛋是屬於添加的澆頭。不過,加荷包蛋的人,確實不少。

排隊累了,門口可以坐著歇歇。

看網上介紹,店家在門口等候的食客,多的時候可以達到120多號。但是看看店堂內,卻並不擁擠,原因何在?到了這裡,你就可以明白了。來的食客,每人先領用一張號牌,等候店外,輪到號碼才能進店,進了店,入座後才能替你下面。因為該店的面,是一碗一碗下的,不煮大鍋面。這也該算是店家的獨到之處吧。這樣下出來的面,味道好之外,我想,也算是對食物的一種尊重吧。

收銀員桌上飯盒內就是待發放的號牌。

採訪人員正在拍攝煎荷包蛋的場景。

除了標準套餐面,還有四種澆頭,全部澆頭都加的話,合計13元。親眼見到有的食客真的加了全部四種澆頭。

價目表的最後兩行提醒食客,每碗面的燒煮時間為一分鐘,離開時間請自行掌握。沒有排到號的,請在店外等候。

這位穿玫紅色毛衣的,與先前穿米色中大衣的女的是一起前來菊英麵店採訪的。

她倆開始採訪不同的食客了。

一位採訪、錄音,另一位拍攝視頻。

每位前來的食客,都先拿一個號牌,拿到號牌後,店家建議食客在店外等候,如果開車前來的,建議坐在車內等候,輪到了號,再進店內點面,而後,等候餐食上桌。

我點的片兒川,22元一碗。沒有加任何澆頭,為的就是品嘗它的原味。

豬肉(排骨部分的肉,切成肉絲)、春筍、雪菜,炒菜用的都是豬油,故而,上面漂浮著一層豬油,香噴噴的。

進店後不久,見著了老闆,與央視舌尖節目播放時的形象一模一樣——拿著抹布,收拾碗筷,擦拭桌子,貌不驚人,更無丁點的老闆模樣。

即便與他合影,他的手中依然拿著抹布。

嫌第一張照片,老闆沒有笑容,換個角度再拍一張,讓他面露笑容,他終於擠出了一絲絲笑容。

老闆告訴我,他不太會笑。經過初步的打過招呼後,老闆便與我聊了起來,從中得知了一些面點的情況。詳情,稍後敘述。

灶間內廚師正在以一分鐘一碗的速度「生產」著他家的麵條。

炒菜一個灶,下麵條一個灶。一個人同時炒菜和下麵條。就廚房的空間位置而言,兩個人想同時作業的話,其空間也是不允許的。

鍋中下著一碗麵,鍋蓋上放著一碗等待著下的乾麵。

鍋中撈起一份熟面,鍋蓋上的一份乾的生面,瞬間也就被倒入鍋中,速度極快。難怪央視舌尖攝製組也都拍攝得很辛苦。

麵店老闆對我說,央視拍攝是央視播映前的約一年左右的時間。舌尖攝製組來到他家,一共拍了兩天時間。早上五點鐘,麵店一開門,央視攝製組就來了。

拍攝時沒有提什麼特別要求,只不過像廚師燒面動作很快的時候,拍攝人員會要求她們放慢動作的速度,以便能夠清晰地拍攝下來。

雖然不搞擺拍,攝製組為了取景和播放的效果,針對某些鏡頭,寧可不惜膠片多拍,也一定要捕捉到滿足要求的片段,如拍剝筍的鏡頭,就拍了四個多小時。

吃完面,遇見老闆前來收拾桌子,順便與老闆攀談了起來。攀談之前,先合個影,這是老闆與我合影中,最面帶微笑的一張。之所以拍那麼多的照片,就是為了拍到一張老闆能夠有點微笑的神情。老闆能夠不厭其煩地與一位素不相識的食客拍那麼多照片,也從另一側面說明了老闆的和善。

當得知我來自上海時,老闆笑著告訴我的第一句話卻是——你們上海人的口味變重了。他說,之前上海人吃他家的面都會說太咸了。根據他的判斷,原先的上海人,是全國食客中口味最淡的,現在變了。

我說是的,由於全國菜系越來越同質化,什麼菜好吃,大家都一窩蜂地仿製、推出。

再有,我們上班一族的中午吃的那些餐飲公司配送的午餐,其烹飪的人其實基本上多為外地人,掌勺的燒什麼菜,我們就吃什麼菜。我們的口味被這些廚師每天「調教」著逐漸變重了。

上海人,家中吃的菜中,在烹飪時也越來越會放一點辣椒、香料什麼的,長此以往,口味能不重嗎?

與老闆攀談中獲悉:

1、麵店從支起帳篷賣碗面創業至今,23年多,24年不到。從夫妻老婆店開到今天依然還是一家夫妻老婆店,只是多了幾個幫工而已。

2、麵店最好的營業成績是——曾經達到一天下面近800碗的佳績。

3、麵店之所以每年堅持放寒暑假,是因為麵店左側不遠處是一所學校,開業時就養成了這一習慣。有位網友看到菊英麵店放暑假的消息就在網上爆料:「菊英麵店7月1日開始放暑假了!「什麼叫生活,這就叫生活!」

一家如此牛氣沖天的麵店,就是上了央視舌尖美食欄目後依然能夠保持自己的經營風格,並堅持自己的經營理念,實屬不易。

4、我擔心地問道你放假不是會影響員工的收入?老闆答道,我們共八位幫工(我不知道老闆為何用幫工,而不用員工這個詞。因為,根據該名詞的定義:「幫工,是為他人無償提供勞務的行為。」)即使放假期間,工資一分不少。我又問道,工資不少,不營業的話,不是沒有獎金了?老闆答道:全年每個月發放的工資獎金都是一樣的。不存在放假期間的發放數會減少的。我心想,這樣的老闆真好,上班與否錢照樣拿,真心不錯滴!

5、又問老闆,店面是否租來的,答曰自己的。後來仔細觀察了一下,麵店廚房門口有一扇通向店外的小門,透過該小門(也算是一扇後門)望出去,裡面有快小小的空地,並在空地上搭了一個簡易的頂棚,這塊空地後面就是標準的民宅。在這塊空地上,也能放一張餐桌,見有四位食客正在用餐。

6、問老闆何時漲價的?因為我看2014年6月央視播出時的價目表是18元一碗片兒川,怎麼一下子漲到了22元。老闆說,18元的價格是2014年的。2015年初漲了2元,到了20元一碗片兒川,此次調價是過完新年之後漲了2元錢,每碗片兒川從20元調到了22元。

我心想,目前的菜價,確實漲得厲害。有生活經驗的人都會感受到的是,中國這兩年的CPI,真的非有關部門公布的那個數據。

7、問老闆央視如何找到你的?通過誰介紹的?老闆答曰,不知道,至今都不知道。他也不問,當時,央視的人是所在地的有關人員領來的。

看得出,老闆是那種非常謹小慎微的人,不會主動發問的人,從次日早上再次與其聊天中更加堅定了我的判斷。

8、央視拍攝人員,並沒有與他們有過多的溝通與鋪墊,一切讓他們照常。沒有要求刻意的擺拍。其實到了現場,一看也就知道了,菊英麵店內的員工,也都是老實巴交的本分之人。連看生人的眼神都會告訴你,她們雖然都是年齡一把的人,但還都很靦腆的,很少直面生人,且少有與人眼神交流的願望。

5月10日的當天晚上,在杭州新開元總店就餐時,為了比較杭州不同店家的片兒川味道,特地再點了一碗新開元的片兒川。

雖然新開元的片兒川,價格便宜,只有15元一碗。但是,東西確實是不一樣的。

一分價錢一分貨,不同人家出不同的子孫,在新開元看見的同樣被稱作杭州片兒川的模樣是:

理應的春筍,卻被新開元的茭白替代了;

明明應該是嫩綠色的雪菜,卻成了鹹菜;

本該悅目的清湯麵變成了因為鹹菜的加入而不得不變成深色的紅湯麵。

難怪午餐時分,我在菊英麵店店堂內與同桌的杭州當地的食客談起杭州片兒川時說到奎元館的片兒川時,他們紛紛搖頭擺手說不行不行,奎元館的面不行了,面也下得越來越不好吃了,當地人都已經不去吃奎元館的面了。

2、第二次進店,早餐,吃了一碗菜肉麵+油渣

5月11日清晨7點45分,正是早餐時分,我第二次來到了杭州市上城區中河南路12號的菊英麵店,離上次前來的時間間隔約20個小時左右。再想品嘗一碗菊英麵店的另外味道的澆頭面。



此時的店外停著不少電動助力車,一看便知道店內的食客都是當地人,因為,外地人,一般不會騎著電動車到異地去的。

廚房內依然是昨日中午的兩位搭檔,一位配菜,一位掌勺。

其實,昨天中午我大部分時間看見的是左側穿黑色上衣的那位員工在掌勺,由於是二次光顧了,我們已經有些熟悉了。

與她聊天時,他問,既然喜歡吃,你也去上海開一家吧。我說,餐館不是隨便誰都可以開的。兩家連在一起開著的餐館,一家生意興隆,一家門庭冷落,你能說出箇中原因嗎?她說,那到也是的。

我說,這種現象多了去了。但是,誰也說不出個中的原因。這就是餐飲經營的奇妙之處。

她也透露了目前菊英麵店的銷量,一般維持在500碗不到的水準。



看見了嗎?昨日中午,就是她在灶上掌勺的。

問那位昨日掌勺的為何今天不掌勺了?她說她們是輪流掌勺的,共有四人都會掌勺的。

哦,據老闆昨日告訴我的店內共有八位幫工,那就是一半員工都會掌勺的。

點了一碗菜肉麵+油渣,12元+1元=13元。

所謂的菜肉麵,肉也是肉絲,菜就是普通的膠菜,油渣很新鮮、很香,很可口,入口一咬,頓時有種回到小時候的味道。那時候,物質貧乏,肥肉熬成豬油後的油渣,都是孩子們爭搶的好吃的東西。

早晨,恰逢老闆進貨,老闆剛剛將一手提袋的春筍放進冰箱,又有小工拿著一大包肉往冰箱裡放。

一看便知道這些肉是屬於排骨肉。

該位員工說了,將肉按序放好後,待冷卻後便可拿出切成肉絲。不冷卻的話,無法切。今天進了二十多斤的肉,並不算多,多的時候要進四十斤的肉。

在老闆提著春筍放入冰箱時,我就在冰箱旁的餐桌吃著面,與老闆打好招呼後趁機又與老闆攀談了起來,從而得知:

1、菊英麵店一年四季都有片兒川的,筍有三種:冬筍、春筍、扁尖筍,輪著吃。

2、下出菊英麵店這碗面的並不是他自己,而是他老婆。

3、說到我昨晚去了新開元也吃了片兒川,他頓時說你得小心了,我問這話什麼意思?他說,任何飯店裡的麵條,都不好吃的。我問為何?他說,燒菜的廚師是下不好面的,猶如他們下面的廚師也是燒不好菜的道理一樣。

4、央視舌尖實在拍攝後的一年才播放的,也沒有人通知他何時播放。他說,知道可以去問央視拿一個匾額什麼的掛起來,但是,他不想去要,怕麻煩別人。央視只給他寄了一張碟片,他拿了以後也看了片子。我問為何不在店內播放,他說,沒有必要。我心想,這是一個質樸的成功人士。

5、菊英麵店所有的食材,全部來自於採購,沒有獨自秘方配製。任何人都可以到市場去採購得到的。

6、老闆認為,餐館的好壞,要靠口碑相傳,而不能靠廣告和宣傳。多麼精闢和獨到見解!

今天的老闆,與昨天的,有點不一樣了,大概我們彼此也算是熟了吧。講話時神態也顯得自然,也略帶笑容了。

談吐中,你會不知不覺、很自然地感覺得到,老闆是一個不願意去麻煩別人的人。他連去問央視要一塊拍攝過店家的牌匾都不願去麻煩別人。

老闆的為人,相當低地低調,自己做的工作,竟然比員工還要髒和累。看過央視節目後,你就知道了,每天下午麵店關門後,老闆會把店堂內角角落落都用抹布擦拭一遍,包括爬到高處去擦拭門框,天天如此,真不容易。對待員工,又是如此之寬厚的老闆,在現實中,不說沒有,但確屬很少的。

質樸的員工,勤勞的老闆,空間狹小的廚房,簡簡單單,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幾個食料盤,一個灶台兩個灶頭,常見的食材……,硬是做出了一碗名聞全國的面,你能講出它成功的原因嗎?所以,那些MBA課程中的所謂的案例額分析,說得好聽點叫做事後總結,做的難聽一點就是糊弄幾個概念,炒作幾個數學模塊,來合理「賺取」高昂的學費。

這位掌勺的員工,一旦空閒下來,就去店堂送餐,且收拾碗筷。

隨便怎麼看,任你如何挖掘,看上去就像是一間農家的廚房,農婦的打扮,周而復始地做著同樣簡單的餐食,竟然還是獲得了成功。

五、結語

1、杭州菊英麵店的成功,看似走過了23年多艱辛歷程,其實,還是一直走恪守傳統,持之以恆之路。

2、創新與傳統,有時真的是一對矛盾。創新,一旦失誤,接著就是失敗與滅亡。恪守傳統,持之以恆,卻獲得了成功。

3、餐食,畢竟與人長期形成的習慣,以及紮根和孕育它的土壤有關。

4、人世世代代吃米飯也好,吃麵條也好,都不會吃厭的。這是根子裡的需求,不會輕易改變的。到了改變的時刻,恐怕也為期不遠了。

5、不同地域,孕育了不同飲食文化,造就了不同的烹飪方法,但是,只是形態、外觀、顏色和口感上的差異。本質上,雞鴨魚肉,蔬菜瓜果,生熟程度,動物植物,就是這點東西。什麼吃擺盤、吃環境、吃服務,說到底就是噱頭。花錢收糊弄。

6、說句實話,目前,走到各處,城市布局,建築外觀、步行街的商家以及品牌……,都已十分雷同了,毫無特色可言,唯一能夠區分差異的就應該是這個城市的食物。

Old FU

2016年5月13日初稿



Z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