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籽】一手史料險化灰 國軍日記揭戰場花生
【文化籽:字裏凡間】
初跟幸潤權(Kelvin)聯絡,老氣橫秋,怎料才三十出頭。他大學時讀化學,卻喜歡研究民國歷史,更與一班歷史發燒友組成「秋海棠民國史地」,蒐集趣味史料上載面書分享。今年4月,港島一座老宅重建,一批被當作垃圾的民國物件獲廢墟攝影師拯救,委託Kelvin的團隊研究。他們發現物件竟與二戰時諾曼第戰役有關,原來其主人是21位親身參戰的中華民國海軍之一,更難得是他有寫日記的習慣,連二戰結束至國共內戰的經歷及趣事亦有記載。這批罕有的一手中文史料,有助填補中國海軍涉外史的空白。
Kelvin最初接收這批舊物時,「不知歷史價值如此高,後來發現如此不得了!」物件主人叫林炳堯,他的書信和日記,揭示他曾留學英國,後以中華民國海軍身份服役英國藍蜜莉斯號(HMS Ramillies),參與諾曼第戰役。二戰後,他乘美艦到東京銀座、橫濱中華街、長崎核爆區考察,後來更成為中華民國最大軍艦「重慶號巡洋艦」副艦長。林炳堯的日記,保存了所有經歷。Kelvin與團隊,從其他文件中找到林氏後人住址,正寫信聯絡他們,交還乃父遺物,並希望獲准做家訪。「他的後人在巴西和加拿大,秋海棠民國史地有一位成員在加拿大居住,距離林氏後人住址約40分鐘車程,一經准許,可以立刻做家訪,核實史料和作進一步研究。」
「秋海棠民國史地」成員Kelvin受委託研究該批歷史物品。
林炳堯中校,外貌有點像吳宇森。
參與諾曼第戰役 全軍有下午茶吃
林炳堯的日記珍貴之處,是以中文準確描述諾曼第登陸戰。Kelvin說,當時只有21名中國軍官前往英國軍校受訓,並全程參加實習作戰,炮擊德軍的大西洋防禦牆,這類的中文紀錄「絕無僅有」,能在香港找到,更是奇蹟。日記記錄了1944年6月,林炳堯在藍蜜莉斯號參戰。 6月6日諾曼第登陸戰當日,戰火激烈,海軍仍有下午茶吃,「六時前,藍蜜莉斯亦發砲,斯時有三魚雷向該艦攻擊,藍蜜莉斯正在掉首取適當位置向岸上發砲,因得免被擊中,該三魚雷向艦旁左右掠過,亦云大幸也……中午藍蜜莉斯艦更向前靠駛,約離岸五里許,對陸上之轟擊,一如余等在砲校所習之方法……戰鬥間所有員兵均在部署內用膳,麵包香腸或罐頭牛肉定糧分食,下午茶點亦未遺漏……」
國共內戰炸塔山 沒隨大隊投降
諾曼第登陸戰結束後,林炳堯回到英國繼續接受訓練,科目有魚雷、防潛、電訊、航務和航空飛行等,這些學習紀錄全都保存良好。二戰結束後,林隨美國艦隻到訪戰敗後的日本,留下了不少有趣見聞。據日記描述,他在東京街頭見到很多日本女性對外國軍官拋媚眼,但他覺得相貌不如我國。當時的中國留學生,喜歡娶日本女生為妻,他覺得不能接受(原文:喜討倭女為妻,今余大惑)。Kelvin笑言:「這些可說是花生。」
據日記記載,林炳堯1946年10月1日起,服役皇家海軍曙光女神號(HMS Aurora)。中日戰爭期間,英政府徵用六艘中國海關緝私船,船隻全部在太平洋戰中損毀,中國遂要求賠償,英國將曙光女神號贈與中華民國政府。1946年中國派出海軍,從上海到英國展開訓練,這時林炳堯早已在艦上服役一年多。1948年,中英兩國在樸茨茅斯港(Portsmouth)舉行軍艦交接儀式,曙光女神號易名為「重慶號」,成為中華民國海軍最大的巡洋艦,經香港到中國服役。
重慶號1948年7月抵達香港,停泊期間,在香港印刷《重慶靈甫接艦專刊》,印刷者是「星島日報」。這本《接艦專刊》類似同學錄,由艦上軍官充當編輯,記載了船員生活點滴、受訓經過、艦隻系統配置等,並附有大量圖片,跟四十年代的書很不一樣。Kelvin喜孜孜地說,此書資料詳盡,載有完整的官兵資料,甚至有前英國首相邱吉爾探望船員的珍貴照片,對研究中國海軍歷史意義重大。
重慶號回國後用於國共內戰,1948年10月參與遼西會戰,在葫蘆島附近轟炸塔山共軍陣地,但翌年2月,艦長率領艦上官兵轉投共產黨。「投共後,國共海軍勢力失衡,共產黨勢力坐大,中華民國海軍不敢出海,最後蔣介石下令炸沉重慶軍艦。」
台僅剩一本艦刊 助填補歷史空白
投共毀掉了重慶號,也毀掉了《接艦專刊》。根據其他史料記載,船員投共後幾乎上繳全部《接艦專刊》,僅餘的書籍,也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銷毀。「船員怕被打壓成國民黨特務,為了保命只好毀書。我跟台灣專家聯繫過,這本書台灣有一本,大陸估計有一兩本。」而林炳堯中校,因1949年1月轉移至汾陽號服役,沒有參與投共,內戰結束後,他因政治原因拒絕投共,亦因重慶艦叛逃事件,沒有跟蔣介石去台灣,暫居香港,《接艦專刊》因此流落香港。
Kelvin正研究書中資料與林炳堯日記,希望還原兩岸歷史,「海軍已較少人研究,民國海軍投共,更是歷史缺失的一環。在大陸,研究這課題會被當作右派,資料也會被銷毀,台灣方面也不想提及這事。」而香港,舊物廢物兩不分,珍貴歷史險沒於垃圾山。
林炳堯的舊物當中,有上海同義泰製作的海軍軍服鈕扣,也有推測是日本海軍投降時繳交的武士刀,Kelvin放在小居所中,「日日被人鬧」、問「幾時賣出去」,但他斬釘截鐵說「不會賣」,「在香港,要麼不教中國近代史,要麼扭曲歷史,共產黨總是偉大光明正確。我們想尋找歷史真實的一面,公諸於世。我最希望將林先生的日記全部變成文字版,補充中華民國海軍涉外史的拼圖。但資料數量太多,入面每一樣東西要考究,以單人之力做得非常困難,沒幾年時間都處理不了,我很想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考究。」
即將拆毀重建的港島老宅,屋內物品均被當成垃圾處理,包括大量一手民國歷史資料。
這面中華民國國旗估計超過50年歷史,相信屬於民國海軍中校林炳堯。
原本藏在舊宅的鈕扣來自海軍副艦長制服,由上海同義泰鈕廠出品。
這把武士刀, 推測是日本海軍投降時繳交的裝飾用軍刀。
舊物中亦有刻上林炳堯名字的印章。
林炳堯的日記詳細記錄了諾曼第戰役的情況。
《重慶靈甫接艦專刊》詳細記錄了重慶號、靈甫號的規格,由香港「星島日報」承印。
船員負責編輯和校對《接艦專刊》,書中有大量圖片,在四十年代的書籍罕見。
中華民國巡洋艦「重慶號」航行路線。
林炳堯曾在這艘英國軍艦藍蜜莉斯號服役,二戰期間只有21名中國人參與諾曼第登陸戰,林炳堯為其一。互聯網
重慶號原為英國海軍艦隻,後轉贈中國。1949年艦長投共時,林炳堯在另一艦隻服役,《接艦專刊》才免於被共產黨銷毀。
林炳堯小檔案
出生: 1911年12月26日生於印尼萬隆
籍貫: 廣東新會
學歷: 廣東黃埔海軍學校十八期
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
官階: 重慶軍艦副長(中校)
貢獻: 參加諾曼第戰役、接收當時中華民國最大軍艦重慶號、參與國共內戰
記者:彭海燕
攝影:鄧鴻欣
編輯:李寶筠
美術:楊永昌
部份圖片:廢墟攝影團體「荒凝止息」
上一則: 【古怪周邊】軌跡球滑鼠 發揮手指潛能
下一則: 【每日科學】四大腦力迷思:右腦發達創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