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7日星期日

《秘密》的笔记(作者:东野圭吾)


2013年11月17日
1

打开冰箱,在最中间那一层,有分别装着炸鸡块和土豆色拉的两个盘子。他将两个盘子都取了出来,把装着炸鸡块的放入了微波炉,定了时,按下加热钮。接下来,他将水壶加上水,放在了火上。趁着等水开的空当,他从洗碗池中翻出一只碗,从碗柜抽屉里拿出一袋速溶大酱汤。扯开酱汤的口,他将大酱粉倒入碗中。除了拿出来的这些,冰箱里还有汉堡和炖牛肉。

所有摘录来自

圭吾,东野. "秘密." epub掌上书苑, 2011-02-14. iBooks.
此材料受版权保护。



发自我的 iPad

明鏡新聞網

 

解剖中共政治鬥爭潛規則的一個好案例

時間:2013-11-16 14:06

《調查》特約記者 雨蒙
2013年7月25日,中共對前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正式提起公訴,他被指控涉嫌受賄、貪污和濫用職權三宗大罪。中共當局嚴格控制公眾輿論,微博一律刪帖,多名大V被警告,只用官媒當天的數篇評論做輿論導向。
由陶世龍、肖墨、辛子陵、杜光四位老學者在北京發起的著名的“啟蒙沙龍”,於2013年7月28日舉行學術座談,研討薄熙來案。發言內容廣泛而深刻,涉及到社會關注的多方面的問題。
筆者對沙龍發言進行了記錄和整理,選擇發表以饗讀者。
高瑜(獨立記者):

美國2月份出了一本英文書,翻譯過來叫《中國權貴的死亡遊戲》,這本書影響非常大,是明鏡新聞出版集團老總何頻和黃聞光兩位記者合著的,與國內一些權威質疑也相符。

擁薄左派認為谷開來案是一個錯誤的審判。主要依據是高檢主任法醫師王雪梅,她是現任高檢檢察技術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法醫學會副會長。她對合肥審判連說了四個NO,認為當時海伍德的死,絕不是氰化鉀中毒,如果是氰化鉀中毒從儀表照片來看,不是那種狀況,肯定皮膚出現變化,視頻就掛在紅歌會網上。

何頻和黃聞光的書,認同法醫權威王雪梅的分析判斷。他們的書精彩如偵探小說,直搗中國政治黑幕。揭示的是什麼呢?首先說谷開來是吃蟲草粉被下了毒,鉛中毒,實際上就是精神病了,無完全的行為能力了。因為要破誰給她下了毒,認識了王立軍,介紹給薄熙來。谷開來一切都要依靠王立軍。海伍德給她發的郵件,還有一些東西處處都存疑,最重要的就是王立軍所起的作用。

薄熙來案可以作為一個標本,解剖中共的政治鬥爭的潛規則,王立軍在美國使館只談了谷開來殺人嗎?會不會有他掌握的更重大的薄熙來的秘密?

明鏡新聞網

明鏡新聞網

 

薄熙來意外當上黨主席

時間:2013-11-16 00:45

《內幕》編譯 文道喻
“中國至憲黨”主席位置永久留給薄熙來
政黨領袖曾經坐過牢的現象在全球並不罕見,舉例來說,台灣前總統陳水扁於1984年因蓬萊島雜誌案入獄、緬甸的昂山素季被軍政府斷斷續續軟禁於其寓所中長達15年,更不用說南非爭取反種族隔離的曼德拉,監獄生涯竟長達27年,過程之煎熬非常人所能想像。
這些人的獄中經歷最後都成了珍貴的政治資本,因此當我們回過頭來看中國,有些人可能會說,身陷囹圄的劉曉波或者被迫流亡美國的陳光誠,皆有資格成為足以對抗共產黨的政黨領導人,但出乎意料的是,現在薄熙來優先於劉、陳兩人扮演起如此角色。

緬甸的昂山素季被軍政府斷斷續續軟禁於其寓所中長達15年。
這並非玩笑話,因為根據路透社報導,由薄熙來支持者於2013年11月上旬成立的“中國至憲黨”,將黨主席的位置永久留給了被判終生監禁的薄。顧名思義,至憲黨取“憲法至上”的意義,其總綱寫道:“中國至憲黨是……致力於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至高無上權威,建設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政黨”,黨員最重要的義務為“恪守憲法、法律和社會公德,捍衛憲法至上原則,抵制一切違憲行為”。
雖然中國至憲黨的出現挑戰了中共長期的一黨專政,然而路透社認為,該黨聚集民眾上街頭或平反薄熙來的可能性極低,未來將如何發展仍有待觀察。往好的方面想,這稱得上是中國邁向成熟公民社會的一小步,該黨創始人王錚與其他環保人士及活動家一樣,有勇氣公開站出來捍衛應當屬於中國全體人民的權利,奮不顧身投入公民運動的洪流中。
王錚創黨的舉動迅速吸引許多外國媒體的目光,她接受英國廣播公司駐北京記者專訪時指出,中國至憲黨的起源來自薄熙來,這一年來她和一些夥伴持續為薄熙來的事情努力,發現薄案明顯是個政治問題,而非刑事問題,因此政治問題就必須通過政治組織來解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王錚認為薄熙來在重慶的所作所為與憲法相吻合,因為薄熙來堅持社會主義路線,追求“共同富裕”,政府近幾十年的改革方向反而加劇貧富差距。

薄熙來恐怕是別有企圖地辦到中國憲法規定的“社會主義制度”,只是要說薄是憲法的信奉者,那一點都不靠譜。猶記得薄熙來在重慶與王立軍聯手的打黑運動根本是一場小型文革,他濫用權力、漠視法律,毫不在乎程序正義,極力迫害政敵。這樣的人壓根兒跟憲法扯不上關係。有些分析家甚至批評,薄熙來最大的罪惡並非貪汙或受賄,而是他為追求權力所幹下的無法無天的暴行。
儘管如此,有一點我們是確定的──薄熙來就算淪為階下囚,其支持者仍不離不棄,王錚就是其中之一,再度證明薄案的確為中共帶來最深的社會分裂。可是我們同樣好奇,薄案定讞之後,還有多少人選擇挺薄?當被問及黨員的具體情況時,王錚拒絕透露,只說申請人數眾多,有點忙不過來,且申請者來自各個階層,有農民、老師、銀行職員和教授(王錚本人正是一名教授)等,目前必須利用互聯網聯繫。

明鏡新聞網

韓正與兩大高層設計

 

韓正與兩大高層設計

時間:2013-11-14 09:30


韓正:將擔重任

江迅

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和「國家安全委員會」,是三中全會的亮點,上海市委書記韓正盛傳將出任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國安會到底會對內還是對外為主,備受關注。
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和「國家安全委員會」兩大高層機構,是這次三中全會的亮點。前者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域、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後者是要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
這些年來,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和其他學者在多個場合一再呼籲,中央應盡快建立高層次的改革協調機構。他接受採訪時說,中國改革到了今天,其深刻性、複雜性、艱巨性都在於要協調部門利益、中央地方利益,打破各種利益羈絆。改革到了強調頂層設計時,頂層推動尤為重要。他認為,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有三點新意:過去改革領導機構多在政府層面,此次在黨中央層面,建立了比以往更高層次的機構;過去改革主要指經濟,本次提出全面改革;不僅僅在中央,各級地方、部門黨委、政府也要推進改革。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教授王佔陽認為,這一領導小組將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利的組織保障。繼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之後,重新確立關於改革的專門機構,並建立在中央最高層,這是一個強力推進改革的重要信號,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利好消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建立後,很快就會推出系列改革實施細則。
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副主任謝春濤強調,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充分體現了中央對改革的高度重視,也充分表明了中央的改革決心。這輪改革範圍之廣、力度之大是空前的。以前統籌各方面的改革主要由國家發改委承擔。作為國務院的一個職能機構,國家發改委在制定發展戰略和宏觀管理上發揮了作用。但由於改革的複雜性和緊迫性,以及加強各項改革統籌協調的必要性,發改委在一些方面尤其是政策的制定上受到局限。相對而言,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成立更具權威性,能保證改革的設計、協調、推進和監督等環節的統籌和落實。
當下,北京和上海盛傳,五十九歲的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調往京城,出任中央新成立的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韓正是習近平當年主政上海的拍檔,據上海高層官員透露,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一直很欣賞韓正,在很多經濟問題上,都喜歡與韓正探討,聽聽他的意見。上海自貿區的出籠,就是由韓正一手推動。韓正一再說,上海此舉得到習近平和李克強的力挺。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一職,規格頗高。有輿論認為,改革頂層設計機構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領銜為妥。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茉楠認為,過往的經濟改革方案在總理層面就能得到解決,但改革已步入深水區,涉及方方面面利益,也不只限於經濟領域,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果由習主帥,更有利於協調各方面關係,將改革向縱深推進。
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是三中全會的另一耀眼點,被視為順應國際潮流之舉。一九四七年,美國開始設有國家安全委員會,總統、副總統擔任主席、副主席。委員會彙集外交、國防、情報、貿易等方面人才,還包括五十名地理學家和五十名政治學家,國防是核心,包括打擊恐怖主義等領域。委員會主要職責是統一有關美國國家內政、軍事和外交政策,向總統提出建議,屬於政策諮詢和建言部門,不是決策機構。世上很多國家都在效仿美國,俄羅斯成立了聯邦安全委員會,日本剛成立國家安全保障局,韓國、以色列、法國也都有安全委員會。
據悉,在江澤民擔任總書記時期,中南海曾考慮設立國安委這樣的機構,江澤民訪美期間考察過美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回國後提出組建類似機構的設想,但因涉及定位、修憲等問題而最終未能組建。一九八一年中南海恢復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作為外交政策的最高議事和協調機構。二零零零年,中共組建中央國家安全領導小組,與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合署辦公,兩塊牌子,一套機構,江澤民任組長。
時下,中共三中全會提出的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究竟怎樣組建,目前尚不得而知,但普遍認為,肯定會全面升級為智囊團體系,並在國家安全應急反應中扮演重要角色。這將是一個層級高、兼管內外事務、以協調為主、決策權力在中央的國家安全委員會。
中國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指出,中國當前正面臨「大國崛起的煩惱」,正處在從一個地區大國向全球大國過渡的時期,隨著安全利益的拓展,國家安全涉及方方面面,經濟、外交、內政,都體現國家安全利益,有些已超過軍事力量承擔的範圍,過去主要由傳統力量承擔解決安全問題,如今已遠遠不夠,必須拓展,並有相應力量跟上,因此國家安全委員會應運而生。中國社科院美國所國際問題專家張國慶說,中國近年來面臨著很大的安全挑戰,包括來自於周邊國家,比如日本等國的挑戰,國際恐怖主義和網絡安全等方面的挑戰。隨著世界變化和中國的國際地位的提高,外國對中國的關注也提高,各種形式的情報活動更多樣,渠道更多元。這些挑戰對中國提出重要課題,即必須要有這樣一個部門協調各方面力量,全方位系統而有效應對來自各個領域的安全威脅,最大限度保護國家安全。
從全會公報的表述上看,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內容出現在創新國家治理的部分,具有很強的對內色彩,而完善國家安全體制與戰略的用意又與外部安全息息相關。可能危害國家安全利益的重大突發事件、群體事件,都在其職責範圍內,因此,涉及國家負責安全問題方方面面的職能部門,公安、國安、武警、交通、衛生、民政等部門的負責人,有望都是國安委成員。不過,這個國家安全委員會對內還是對外?時下網民正熱議。不少網民在微博上提出疑問,「對國家安全委員會有些害怕,這個機構是對內的,擔心以後可以以國家安全的名義監視百姓,抓人殺人」。
亞洲週刊

明鏡新聞網

亞洲週刊-2013-11 三中全會交鋒毛鄧不相互否定但否定文革

 

三中全會交鋒毛鄧不相互否定但否定文革

江迅
2013年11月24日 第27卷 46期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未來五到十年中國在政治和經濟政策上的走向,被視為習近平、李克強為首的執政方向。改革伴隨著思想交鋒,在會議前夕,《人民日報》再強調習近平的「兩個不能否定」,「但並不意味著要忽視甚至掩蓋『文化大革命』前和『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習近平的觀點是「不要以鄧小平時代否定毛澤東時代,也不要以毛澤東時代否定鄧小平時代」,但否定文革。

習近平:奠定未來五到十年的中國發展路線(歐新社)

毛澤東與鄧小平:代表新中國的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

上海自貿區:中國經濟改革的突破口(中新社)

湖南韶山毛澤東銅像:習近平指示毛誕辰紀念活動要「隆重、簡樸」

備受海內外關注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於十一月十二日在北京落幕,卻是中國新一輪改革大潮的揭幕。為期四天的會議提出綜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總體部署,被認為是決定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中國改革方向與路線的里程碑會議。這一會議召開,正值習近平上台執政一週年之際,被視為習近平、李克強為首的中南海新一屆領導人全面闡釋執政理念、首次發布深化改革路線圖的重要會議。

這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劃定改革的總目標、時間表、路線圖,提出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黨建六大方面的改革核心任務,對十五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作出部署,提出到二零二零年奪取改革決定性成果。全會宣布設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和國家安全委員會,成為兩大亮點。從行動綱領到組織體系,習李新一輪改革全面啓動,力圖「第二代改革超越第一代改革」。

改革每推進一步,都伴隨著思想領域的交鋒。習李體制執政一年,面對各利益集團攪起的思想博弈,習近平以「兩個不能否定」,為十八屆三中全會定下基調,在「兩個不能否定」下「統一思想」,確定改革突破口。

三十五年來,每一屆三中全會都伴隨著黨內外「左」與「右」、改革與保守這兩種思想的衝突、爭辯、交鋒、博弈。一九七八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否定了「兩個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重新確立實事求是思想路線,開展「真理問題大討論」,並指出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拋棄「以階級鬥爭為綱」,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使中國的焦點從內部鬥爭轉為改革和開放。

二十年來最晚召開的一次三中全會,十八屆三中全會姍姍來遲。揭幕前夕,習近平、李克強已利用國內外多個場合,公開釋出改革強音,習近平、俞正聲兩位政治局常委更直接以「綜合改革方案」與「全面深化改革」為三中全會定調。三中全會揭幕前一天,即十一月八日,中共主要喉舌《人民日報》刊登《正確看待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長文,副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兩個不能否定」的重要論述》,全文近萬言,署名「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此文足以成為習近平執掌下的中南海執政理念的一個標竿。

習近平提出:「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這篇長文說,要「理直氣壯地肯定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不能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那是從整體上說的,並不意味著要忽視甚至掩蓋『文化大革命』前和『文化大革命』的錯誤」,「『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對這篇萬言長文,有人簡要述之:向毛澤東致敬,向鄧小平看齊;有人歸納指出:不要以鄧小平時代否定毛澤東時代,也不要以毛澤東時代否定鄧小平時代;也有人由此延伸:習李執政是走毛路還是鄧路,只是一種「實用需要」,而非一種「歷史選擇」。一年來,他的施政理念猶抱琵琶半遮面,有人稱「政治動作忽左忽右」,有人稱「政治向左經濟向右」。

習近平的「兩個不能否定」的提法,最初是他在二零一三年一月的中共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提出的。五月七日《光明日報》發表署名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副主任齊彪的《「兩個不能否定」的重大政治意義》。文章傳遞的信息表明,十八屆三中全會前夕的中國政壇正醞釀著一場思想交鋒。此文當時就引起輿論廣泛關注。

改革進程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新一輪改革要闖關,首先需要清障。十月,有兩部重要電視片在北京中央電視台幾乎同時開播,三十集電視劇《陳雲》和六集文獻紀錄片《習仲勳》,兩部片子都不迴避敏感問題,對中共歷史上,特別是毛澤東時期的一些決策失誤及教訓,作了真實再現,無疑是一大突破。十八屆三中全會一個多月後,恰是毛澤東誕辰一百二十週年紀念日,這兩個重要日子如此緊密相連,便牽扯出中國政壇左右糾葛。

十一月三日至五日,習近平在湖南省湘西、長沙的農村、企業考察,特別關注扶貧開發和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發展,他卻繞開了毛澤東家鄉韶山。有觀察家認為,這是三中全會前夕故意避開敏感的「毛澤東」,他執掌中南海不到一年,三次考察貧困地區,顯示縮小貧富差距,保障公平正義,正是三中全會主要議題之一。有學者注意到,五日新華社發出的習近平考察湖南的新聞稿,沒有一字涉及毛澤東,而毛誕辰一百二十週年已近在眼前。

不過,中共湖南省委機關報《湖南日報》六日發出消息,省委當天召開常委擴大會,傳達學習貫徹習近平在湖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貫徹落實意見。省委書記徐守盛為此提出六點要求:第五點是要扎實做好紀念毛澤東誕辰一百二十週年各項工作,「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關於隆重、簡樸、務實辦紀念活動的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和要求,扎實做好各項籌備工作」。原來,習近平在考察湖南期間,還是對毛誕辰年紀念活動作了指令:隆重、簡樸、務實。但在五日的新華社新聞稿中卻沒有提及。

毛澤東離開這個世界已經三十七年了,對他的功過評說,依然是迥然不同而針鋒相對。早先有北京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和著名學者辛子陵,因要把毛還原成人,被一些人認為「罪大惡極」而遭提議「公訴」。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小楓五月在一場讀書會活動中,稱毛澤東是開國「國父」,並稱文化大革命是「人民民主」,這些論調引發輿論界非議,遭自由派學者強烈質疑。十月,湖南湘潭市委召開紀念毛澤東誕辰一百二十週年籌備工作推進會,會上披露,五大群眾性紀念活動正按時間節點和品質要求有序開展;十二個重點紀念項目建設取得進展,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十九億元人民幣(約三億美元)。湘潭此舉頻遭網民怒斥,如此紀念毛這個獨裁者,完全是勞民傷財。

九月中旬至十月中旬,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捷在《中國社會科學報》,先後發表《毛澤東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成績不容抹殺》、《毛澤東對中華民族至少有五大貢獻》、《駁<晚年周恩來>對毛澤東的醜化》等三篇文章,批判「非毛化」思潮。他認為「非毛化」思潮不僅僅是歷史問題,而是歷史觀問題,而歷史觀是「一個國家價值觀念的集中體現」。

十月二十八日,天津舉辦紀念毛澤東誕辰一百二十週年理論研討會,市委書記孫春蘭出席開幕式。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會長李鐵映作了題為《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一百二十週年》的主題報告。他認為,毛澤東犯過錯誤,特別是「文革」那樣嚴重錯誤,但「就他的一生來看,他的功績將永垂史冊」。

十一月四日,中國民族語文翻譯局的儲著武在《中國社會科學報》上發表《虛化毛澤東不可取》,此文由新華社轉發後四處轉載,反響頗大。作者認為:「當前思想理論界在評價毛澤東問題上,存在兩個明顯傾向:一是把毛澤東神化、偶像化,認為解決當代中國的問題只有回到毛澤東時代去,才有希望;二是把毛澤東醜化、妖魔化,認為只有全盤否定毛澤東,中國才能發展。在我看來,二者本質上都是虛化毛澤東的表現。」

褒貶不一,眾說紛紜,這是持續不斷、提前登場的激烈交鋒。九月八日,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的萬言長文,以權威的明確言語表明:「文革需要徹底否定,毛澤東不能」,「不能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並不意味著要忽視甚至掩蓋毛澤東同志晚年的錯誤」,「也不能人為誇大毛澤東同志晚年的錯誤,更不能全盤否定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否則,「勢必造成十分嚴重的政治後果」,「理直氣壯地肯定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實事求是地評價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

據悉,這些「警句」都是總書記習近平原汁原味的言論。北京知識界精英圈普遍認為,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一天發表這樣的長文,用意十分明確,不要再爭論了。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巡講話」,要求黨內不要再圍繞「姓資姓社」爭論不休;今天習近平比鄧小平強硬而乾脆多了:「理直氣壯」肯定毛澤東而否定文革,回應黨內左右兩派,應消解由毛澤東而起的諸多口角和派系之爭,不要再陷入永無休止的爭論泥淖,而應該攜手為新一輪改革盡力。這正是習近平精心謀篇布局的「兩個不能否定」的長文的背後意蘊。

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新一輪改革攻堅戰打響。新一屆領導人所傳遞出的改革信念:「小步快走」定步調;「區域統籌」謀布局;「壯士斷腕」下決心。三十五年改革開放一路闖關奪隘,今日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三十五年前,如絕地反擊,不改革,死路一條。三十五年後,如逆水行舟,不改革,不進則退。

市場化民主化法治化

北京經濟學家、政治學者吳稼祥在三中全會閉幕當晚接連發出多條微博,他說,三中全會報告洋洋萬言,只有一個關鍵字:解放。解放思想,解放生產力,解放人。最大亮點,是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和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前者為了穩定,後者釋放活力。克服的最大障礙,是從否定詞不許,不許,更不許,到肯定詞可以,可以,也可以。思想共識的平衡點擺脫左的泥潭。三中全會只有三道主菜:市場化、民主化、法治化,其他都是冷盤或配菜。主食是成立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表面,改革的關鍵,不是說,而是做。前幾個月的反憲逆流造成的霧霾天氣,被這個會議的清風吹散了。枯葉終究紛紛落,生機還看蓄勢時。

三中全會公報通篇平穩表述中不乏突破性亮點,其中首提「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對「市場」提法的更新、重申審判獨立等,深具突破性意義。人們普遍對收入分配及戶籍制度改革、推進城鎮化、土地制度改革、財稅改革、打破國有企業壟斷、金融改革,教育、醫療、養老改革、司法獨立等諸多熱點,希望能有所作為。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征說,從三中全會的公報看,這次會議最大不同,就是改變了此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調,改為「以國家治理機制、治理能力」為中心。實際上,本世紀初,經濟制度基本已經建成,即只需要出台一些細則完善,本次三中全會並未突出經濟建設,而是突出其他需要建設的部分。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茉楠認為,此次三中全會公報亮點之一是市場化改革。在有關市場的表述中,在十八大報告中以及過去官方的提法裏,總體表述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而在這次三中全會公報中已升級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從「基礎性」到「決定性」,一詞之差的意義深刻,表明新一屆領導層將在改革的各個方面,堅定不移採用市場化思維,使用市場化的辦法,減少政府干預,讓市場最大程度自主發揮作用。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表示,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表明黨對市場機制的認識又前進了一大步,是市場與政府關係的一次重大理論突破。明確了中國未來毫不動搖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同時打消了外界對未來中國發展道路的質疑。回顧三十五年改革開放歷程,十一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按經濟規律辦事,重視價值規律的作用;十二大提出,要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十四大明確提出,要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改革的市場化取向逐步明晰。有學者注意到,此次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中共提到二十二次「市場」和五十九次「改革」,是歷屆三中全會中提到「改革」二字次數最多的一次。

金融改革是重要突破口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說:「感覺新一屆政府至少把金融改革作為重要的突破口,或者是最重要的改革之一。」傳統的金融模式已經支持不了經濟轉型,需要金融做出調整。而且現在總體的宏觀經濟比較平穩,這個時期應該做一些金融改革的突破。金融改革是總量改革,相比土地改革、財稅改革等,遭遇的阻力相對較小,並且這些金融總量上的改革能為其他層面改革提供支持。

目前全會公報只公告明確了一些領域的改革方向,下一步將逐漸公布改革具體內容。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認為,一般重大的改革要推進三件事:第一是確定改革目標,第二是制定總體規劃,第三是執行總體規劃、全面推進改革。二零一二年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確定改革目標,十八屆三中全會制定一個好的改革路線圖,三中全會以後,關鍵是執行。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政治學教研室主任王佔陽認為,中國目前的行政結構還是權力高度集中,公民能參與監督的機會很少。「要解決這個問題,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大方向看,整個體制需要民主與法治,把所有的行政事務框定在法治運行的軌道內,充分依靠法治的力量、善於運用法治的思維和方法,在整個體制的民主法治沒有到位的情況下,只能先作較為細小的改革,能做多少是多少。」在他看來,習近平、李克強已發出堅定的改革信號,決心非常強:第二代改革會超越第一代改革。■

亞洲週刊-三中全會交鋒毛鄧不相互否定但否定文革

邓正加的死因为何至今仍是谜--老海--凤凰网博客

 

邓正加的死因为何至今仍是谜

老海

迄今为止,邓正加的死因仍是个谜。案发至今不过短短十数日,官方的说法就已经几易其辞,尤甚儿戏。最早的官方通稿说,是在与城管争执中“突然倒地死亡”;后来的县长公告说,“没有证据显示是被打死的”;现在,代表唯物科学与客观取证的法医鉴定也出来了,是“外力诱发大脑畸形血管破裂出血致死”。

邓正加如果是“突然倒地死亡”,那就是“自己死”,尽管这个说法很离奇古怪,但他的死就与城管无关了,与执法暴力亦无关了;如果纯属“没有证据显示是被打死的”,他的死就有了N种可能,可任人联想、浮想,即便是胡思乱想——包括匪夷所思的“自己死”、“自噎死”、“自气死”、“自笑死”——都不过分;如果是“外力诱发大脑畸形血管破裂出血致死”,那就是邓正加的大脑血管不争气,天生畸形,天生的不禁外力,随便一阵劲风或一巴掌便可让邓正加一命呜呼。

到了这时候,质疑邓正加的大脑血管是“不巧”畸形还是“天生”畸形已显多余,因为已经回“尸”无术。

畸不畸形,原本不是质疑说了算,也不是一次法医鉴定就可以一锤定音地说了算。但现在,原本可以有力抵御一切质疑或给予重新法医鉴定机会的证据已经灭失,邓正加的尸体被闪葬了,这份不属最高权威的法医鉴定就可以被冠以“最后的权威”而可以说畸形就畸形,说一就一。

现在,都知道了,闪葬邓正加尸体的重要性与遗憾性有多巨大了。

与此同时,法医鉴定的随意性也让人瞠目乍舌。

什么叫外力?是与城管争执的现场外力还是那个出逃香港的“气功大师”王林远在萍乡芦溪“隔空发功”的非现场外力?是软物外力还是硬物外力?是金属性外力还是棍棒性外力?尸体头部的毛发、血汁上有没有存留金属碎屑物?尸检报告需要等十天八天,勘验检查一只秤砣需要等多少天?现场里的那只秤砣有没有沾存邓正加的血液、脑汁?秤砣上的存留物有没有做物证检验?

既然公开尸检报告,为什么不公开可能产生致命致伤外力的现场物体(必须包括秤砣)的勘验、检验报告?为什么不将现场拍摄的邓正加尸体头部的照片和现场提取的秤砣原状原样照片公开示人?为什么只尽细尽腻的公开详述关于畸形脑血管可致命的原因、情形与概率,而关于外力来源、外力形成原因及秤砣致命的可能性却只字不提?为什么连哪怕只是蜻蜓点水或一笔带过简述之的耐心与认真都吝啬至斯?

若一心为案,刑事证据就不能被孤立。若有意图去孤立命案证据,那就是视人命儿戏,是草菅人命。

有技巧地有所侧重同时又有技巧地有所忽简的公开与表述,非但不会让临武当地政府看到自欺欺民所一心追求的“媒体舆情太平”和“临武天下太平”,反而让临武市民与中国民众都看清当地政府执法里的随意性、欺民性以及不将政府诚信当回事而迷失执政大义的颠覆性。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是不是作秀,群众一眼便知。临武是不是执法当儿戏,是不是自欺欺民,群众同样一眼看穿。于临武,诚信危机恐怕已非一日之寒。

相比公正执法,随意执法就轻巧简便,只需跟临武城管那样挥挥拳头,或如临武县政府那样耍耍权力,便可“大功告成”。然而,公平公正却不是一日可成,也不是一次公平公正执法便可一蹴而就,它是一片汪洋,美丽,诱人,遥远,让人神往,可它需要政府涓滴不遗地将自己的行为努力成公平公正的化身,需要政府的每一回执政都能成为志在汪洋的涓滴之水。

有道是:

若为公正故,

诚信不可戏;

若求汪洋蓝,

邓正加的死因为何至今仍是谜--老海--凤凰网博客

薄熙来“专享”人权保障的七个细节--老海--凤凰网博客

 

薄熙来“专享”人权保障的七个细节

老海

薄熙来临控不乱的诡辩,王立军“面君”不惊的指证,薄谷开来隐身不隐形的证言,辩护人灵巧发问里的机智……庭内庭外的围观者各因所需而来,又各得其所而归。这场精彩的庭审如期曲终人散,而与这场庭审一起呈现给世人的控辩盛宴却将长时间驻留在了围观者的惊愕与回味里。

一审起步济南中院,按中国法院受理的辖案原则,薄熙来的法律“余生”就剩下了两种可能,要么无期,要么死缓。庭审都看到了,死刑立即执行是不太可能发生的。再往下,回头关注薄熙来在庭审里受到的人权保障就比关注他的最后获刑更为有意义些。

1,眼镜。

开庭第一日,薄熙来在当庭阅视法律文书时,他都戴着一副老花镜。眼镜是玻璃制品,极易被拿来自杀自残或伤害他人。为法庭人众的安全着想,按规是不允许被告人佩戴的。但是,如果没有这副老花镜,薄熙来便成了法庭上的“盲人”。

别小看这副不起眼的小眼镜,它让外媒都看到了中国法庭的人权保障。如果一名被告连自己被控诉的罪名与证据的相关文字都看不清,那个法庭恐怕就是“栽赃的法庭”,而那样庭审出来的罪名恐怕就是“莫须有”。从这个层面,薄案就是外媒再度深刻认知中国法庭的一台显微镜。

2,救护车。

每次庭审开庭之前,济南中院第五法庭的院子里都停泊着一辆应急救护车。从开庭到休庭,车上的救护人员自始至终都寸步不离车,随时待命抢救。从前重庆市委书记到今日庭上被告而极端悬殊的人生落差,加上岁月不饶人的身体,谁也不敢保障薄熙来能够将连续五日长时间激烈对抗的庭审与控辩坚持下来。而一旦在庭上有个昏倒或意外,这辆开庭以来一直“不离不弃”的救护车就将是他的生命延续。

一个敬畏被告人健康与生命的法庭,才真正懂得敬畏人权与法治。

3,手铐。

五日的连续庭审,庭上的薄熙来一直都拥有一双“自由的手”,这使他在阅视文书与辩护发言时多了许多随心所动的手势。那些“不受约束”的手势,或激动或颓丧,或无奈或伤感,让薄案的围观多了不少看头,也让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多了不少当庭“察手判案”的心理基础。

更重要的,当外媒都在错愕薄熙来居然不带手铐,错愕中国法庭竟然如此不失人情味时,境外围绕薄案众说纷纭的那些离奇谣言便不攻自破,那些在境外打着“中国人权斗士”旗号的别有用心者的声音也随之无地自容。

4,不出庭作证

不可否认,有围观者是冲着一睹薄熙来夫妇同庭对质的尴尬与激烈来的。如果是一出庭审剧集,这一幕必定是全剧最大的精彩与看头。所以,围观者的猎奇并无卑鄙。

让所有猎奇都大失所望的同时,济南中院却又让所有的围观收获了另一个希望:中国法庭并非是某些外媒笔下的冷血动物。如果当庭对质,夫妻戳背指鼻甚至当庭反目成仇都皆有可能。那样的对质,让世人看到法庭公平公正的同时,也更让人看到了中国法律对社会传统道德的破坏与摧毁。

法治的法,不是“一刀切”的“盲法”。权衡社会秩序和传统道德得失才是法治的法的真面貌。

5,文字直播

公开庭审薄熙来,允许家属与记者入场旁听,实时配套微博直播,庭审视频在各大网络发布任由点击观看,五日庭审结束后又在当日将庭审记录文字向公众公开。无论庭审开放的范围还是深度,薄熙来案都是中国法庭罕见的,它注定要成为中国司法庭审文明的一个典范。

作为一名前中央委员,一名不折不扣的曾经的政治人物,薄熙来在法庭上的人权待遇不可避免会成为外媒特为关注的焦点,成为境外反华势力处心积虑要狠抓一把的人权把柄,而几近毫无保留的开放式庭审,让所有质疑中国人权的舌头都缩了回去——只要它们还存留一丝人类良心。

6,诡辩与诬蔑

对于罪名控诉,薄熙来基本都是全面“反扑”,诡辩成了他在庭审全程的一贯“特色”。在最后陈述里,薄熙来更是出乎意外地“剑走偏锋”,把所有的耳朵都引到王立军与薄谷开来的男女暧昧上。当然,再强大的诬蔑也抵挡不了已经如胶似漆浑然天成的证据网络。对法庭的公正,我们还是大可寄望。

在法庭,众目睽睽下的诡辩与诬蔑,是薄熙来作为一名刑事被告人而享有的自我陈言、自我辩护的权利。说实话,我们有人或是无法接受薄熙来对自己妻子的人身攻击,但,与此同时,我们已经接受了保障任何一名被告的人权权益这一法治文明的洗礼。

7,全程安保

庭审五日来,济南第五法庭附近的建筑物事先都经过安检,庭审期间出入附件酒店都要安检,进入济南中院的马路都有大量警察把守警卫,记者进场旁听也一律经由人身安检,一名消防警在法庭外不时观察周边或会引发火灾的苗头……

所有安保环节事前都被滴水不漏部署妥当,所有可能导致庭审延误及可能发生被告人身意外的可能性都在事前被消灭,所有或被不明真相者和别有用心的外媒加以利用做国际文章的元素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控辩双方自由、激烈的对抗空间,王立军对薄熙来“老板”的出庭指证,让薄熙来在庭上可以靠一靠、坐一坐的那种椅子……很多人权保障细节已无需罗举。薄熙来比所有围观者都更清楚,而我们也已经一目了然:一如中国法庭上的所有被告人,法庭上的薄熙来一直都在沐浴着中国法治的阳光。

勿需等一纸判决来一锤定音,薄熙来案的审理都已经是一场足以赢得国际尊重与信任的庭审,而承担薄案审理任务的济南中院都是一个堪当时代文明与法治文明完美结合的典范法庭。

看得见的法治,才是真正的法治;看得见的文明,才是真正的文明。这些法庭上都看得见的法治文明,就是薄案展现给国人的最大喜悦。

2013-08-27  老海 

薄熙来“专享”人权保障的七个细节--老海--凤凰网博客

金正恩没喊“中朝友谊万岁”的苦衷--老海--凤凰网博客

 

金正恩没喊“中朝友谊万岁”的苦衷

老海

“审死官”是星爷为香港人发明的,结果却歪打正着,替华人电影的喜剧元素大大丰富了一回。也有人为大陆的盛世发明了“问死人”,拽着个麦克风穿江过河,逢山问山,见人问人,一路问幸福,结果非但没给盛世问出个”验明正身”,反倒给意识形态文化平添了皆大欢笑的喜剧性。

自此,中国式提问便横空出世。不论场景,不论时空,也不论老幼、身份、文化、背景、遭遇,先策划一个与大时代的昌盛和大感恩的方向有关的问题,然后将它问遍天下。

可想而知,只要还是个大脑正常的、在大陆境内的直立行走者,谁都不会把丑陋的、贬义的汉语词句给搭进来,而面对同步录音录像的镜头,回答者要选用的词语哪怕因为文化贫瘠或文盲一个,答案里内在的东西也必然是华丽的、阳光的、健康的,必然足以引申出个体满足、社会满足、时代满足、终至意识形态文化也满足等等若干重大意义来。

结果不容置疑,天下人皆被问死。

也有一种“问死人”是与意识形态文化不关联的,不过,因为它的空洞无物,它就还是一种经典的中国式提问。

27日,朝鲜战争停战六十周年纪念日,中国记者向金正恩提出的“请金元帅跟中国人民说几句话”就是此类“问死人”。结果你知道的,正在全程陪同我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参观祖国解放战争新纪念馆的金正恩被问哑了,一时无对,只得光微笑,光作若有所思状地微笑——等待自己的保安来解围。

“请跟中国人民说几句话”,这提问该归类什么报道?有多少实际性?能释放多少新闻价值?跟新闻报道搭了哪条边?总不会是有意整蛊朝鲜元首,故意祭出“问死人”的中国式提问来耍耍金正恩,好让他在世界镜头前出个“世纪丑”吧。

大可笃信咱中国记者是没有恶意的。作为外访记者,他们能够见缝插针而近距离采访到金正恩已纯属不易,这也显见了他们临场捕捉时机的超强能力。遗憾的是,临场反应稍欠机灵,未能第一时间摆脱固定思维的形影纠缠,上来就是一句中国式,就是不着边际的“几句话”。

换位想想,中国记者所要的“几句话”是不是过于恢宗宏旨?既要让中国人民满意,还不能伤了李源潮主席的隆重访朝,更不能晦了停战六十周年纪念日的国际氛围,最后还要能放诸四海而不引发国际社会对中对朝及对他金正恩的猜疑与妒忌,难度堪比“哥德巴赫猜想”——金正恩不一直微笑才怪!

若说“中国人民好”,容易,金正恩冲口可出,可是,这话没有任何领域的新闻价值,中国人民也不会有人为之一振,或竖二指作英文字母V,更没人会感恩三世,甚至将它编成新《四书五经》去教化后人。即便特为金正恩构思一辑人物专访,这句话也是没有丝毫价值。诸如此类的客套话随便一个国家的元首都可以轻易做到,若再将这么一句放之四海皆无意义的客套话当了国际新闻来报道,那就是笑掉牙的事。

“中朝人民友谊万岁”,这话盖是金正恩当其时唯一可说的,也是唯一可以替自己打圆场的。要知道,朝鲜到现在都还是一个人人“万岁”不离口的国度,金正恩没理由想不起这句话,可是,这么一句事关中朝关系甚至国际微妙形势的话,那是要选择合适的场合与合适的时机才可以表达的,不是随便什么时候随便一个场合都可以随随便便来上一番表达的。何况,这句话若由朝鲜最高领导人来表达,那就代表了最高级别的国家表达,就更需要最隆重的场合、最庄重的时节、最重要的事宜,并配以最缓重的语速语气才可。

咱中国记者唯一或可收获的“几句话”,再低端它也是朝鲜国家最高层面的国家表达,而国家表达又岂是随便一只随手递来的话筒就可以种豆得豆而得之?

一如东亚多边关系里的中韩、中日、韩日,中朝关系也是焦点里的焦点,已深陷东亚乃至世界格局的“口水战”里,这个时候让金正恩高喊“中朝友谊万岁”,那只会伤害中国,给中国的国际外交催发不必要的猜忌与松动。若真心为中国好,“万岁”的话朝鲜就实在喊不得。

现阶段的国际关系微妙、复杂,明晦莫辩,不是一个仅有随团外访经验的资深记者就可以充分拿捏的。于记者,采访外国国家元首就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若不考究采访的场合、方式、时空等事宜,不注重提问的深度、高度与弯度,不适得其宜的切入国际实际事务,不恰得其分的迎融异国他乡的政治文化,那就会像中国式提问那样,结果是一无所获,结局是一无是处。

2013-07-29   老海

金正恩没喊“中朝友谊万岁”的苦衷--老海--凤凰网博客

iPad平板电脑成为偶像级设计的幕后故事

iPad平板电脑成为偶像级设计的幕后故事

本周四刚刚上市的新书《强尼·艾维:苹果杰出产品背后的天才》,讲述了苹果多款产品的开发始末。以下内容摘要,则披露了苹果iPad平板电脑成为"偶像级设计"的幕后故事。苹果首席设计师强尼·艾维(Jony Ive)所领导团队正秘密开发iPad之时,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却在公开场合称,苹果没有发布一款平板电脑的计划。他当时表示:"对于那些已经拥有PC机和其他设备的富人们而言,平板电脑无疑很有吸引力。"

http://file.ipadown.com/uploads/news/20131116052506738.jpg

然而乔布斯这番言论,其实是"虚晃一枪"。苹果高管菲尔·席勒(Phil Schiller)曾表示:"乔布斯一直对开发一款平板电脑很感兴趣。"事实上,在艾维设计团队开发iPhone手机期间,他们也在努力开发平板电脑。乔布斯只是在等待合适的时间,然后将苹果平板电脑投放市场。

苹果试图开发平板电脑的动机之一,就是上网本在市场现身。上网本在2007年投放市场。与传统记本电脑相机,上网本具有尺寸小、售价低和低能耗等特点。这种产品发布后,很快就影响到常规笔记本电脑的销量。到2009年时,上网本已占据笔记本电脑市场20%的份额。但苹果却从未真正考虑生产一款上网本。乔布斯当时说:"上网本好不到哪儿去,也就是便宜的笔记本而已。"尽管如此,在苹果高管会议当中,仍有数次讨论了是否开发上网本的问题。

在苹果于2008年举行的高级别高管会议上,艾维表示,其团队正开发的平板电脑,可成为苹果应对上网本挑战的有力武器。艾维称,平板电脑其实也算是上网本,只不过是去掉了物理键盘。该建议引起了乔布斯的兴趣。于是艾维得到命令:将原型产品变成一款真实产品。

而最为关键的是,自iPhone发布以来的数年中,移动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正因为如此,2004年所开发的平板电脑原型产品已显得非常笨重。随着新显示屏和电池技术的出现,平板电脑也就能够做得更为轻薄。iPad生产之所以没有被"放行"的原因之一,就是显示屏和电池等部件尚未成熟。

随后艾维下令其团队制作了20款不同体积和尺寸的产品。然后这些产品被摆放到艾维和乔布斯面前,他们两人再定夺哪个尺寸最为合适。在确定Mac mini和其他产品的合适尺寸过程中,艾维和乔布斯同样也是采取了这种方法。一位前苹果技术工程师说:"乔布斯和艾维就喜欢这样做,他们首先会比较一大堆不同尺寸的产品,然后再确定他们感到满意的型号。"

但另一位前苹果高管却表示,iPad尺寸的选择,其实是受到另一个因素的强烈影响:标准张的尺寸。他表示:"iPad的尺寸,其实就是一张纸那么大。因为该产品被定位为一款笔记本性质的平板电脑,所以标准纸张就成为了合适尺寸。其目标用户是教育机构、学校,并可用于阅读。"

艾维确定的iPad设计最终目标,是一款"极其简洁、漂亮、让人心动且容易操作"的产品,即让人一看就喜欢,拿起来就能够使用的产品。而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苹果研发人员付出大量时间并具有创造性思维。

iPad平板电脑成为偶像级设计的幕后故事

强尼·艾维

设备生产

与iPhone设计思路一样,艾维团队也尝试了iPad两种不同的设计方向。第一种方式是以Extrudo设计为基础,其外形与iPod mini相似,只不过尺寸更大以及更平滑。该设计的负责人为克里斯·斯金格(Chris Stringer),他曾负责Extrudo iPhone的设计。在这种设计中,对于锋利边角没有过多考虑,毕竟多数人不会将平板电脑凑到自己脸部使用。

艾维团队还尝试了一些"相框"式型号,其尺寸比iPad原型产品要大一些。苹果设计师们发现,与Extrudo iPhone一样,Extrudo iPad也有其不足:刃角太明显。艾维则希望用户能够完全关注显示屏而不受其他因素干扰。与此同时,另一位设计师则根据Sandwich iPhone的设计经验,而提出使用明亮的白色塑料。在此过程中,iPad设计向更轻薄方向发展。但乔布斯仍觉得有不足之处:iPad还显得不够休闲。

艾维发现了问题所在:要让iPad显得更友好,最好一只手就能轻松拿起来。于是就想到了给iPad增加把手,但却发现这种方式也行不通,又只得另想办法。在设计工作基本完成后,苹果设计团队又遇上了iPad的制造问题。由于iPhone 3G的背壳较小,因此没有多少制造难题。而iPad尺寸较大,其背壳的生产就遇到了挑战。艾维团队于是又对背壳设计进行了修订。

在经过上面一系列的"折腾"后,艾维团队看到生产出来的iPad,心情感到无比激动。在斯金格等人看来,全新的iPad亮相后,给人的感觉是"全新产品"。


被iPhone取代 iPod无可奈何花落去

被iPhone取代 iPod无可奈何花落去

2007年问世的iPhone,引发了一场令全世界震动的个人计算革命,可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变成了无所不能的神器,而iPhone以及智能手机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功能,让2001年问世、成为"苹果电脑公司"第一部转型作品的iPod,在苹果内部逐渐被边缘化。

http://file.ipadown.com/uploads/news/20131117082509219.jpg

10月19日,美国科技网站CNET在一篇文章的导读中写道:"苹果的iTunes业务继续增长,但是曾经催生了iTunes的那个产品(iPod),却已经步入夕阳。"

iPod被边缘化到了何种地步?在第四财季分析师会议上,苹果掌门人库克表示:"令人高兴的是,我们将带着iPhone 5c、iPhone 5s、iOS 7、配置视网膜屏的iPad mini、新版轻便型iPad Air、新MacBook Pros、大幅改进后的新版Mac Pro、OS X Mavericks和新iWork以及新iLife应用等产品迎接即将到来的假期销售旺季。"库克的这一清单中,iPod甚至未提及。

兵败如山倒

对于日薄西山的iPod,销量或者销售收入下滑已经不是新闻。腾讯科技在苹果2013财年简报中看到,iPod目前正在经历"加速雪崩"。

截至九月末的2013财年中,苹果iPod销量为2638万部,和2012财年的3517万部相比,大幅下跌了25%。而2012财年和2011财年相比,同比跌幅还只是17%。

从销售收入看,2013财年iPod为苹果贡献了44亿美元的收入,同比大幅下跌了21%,收入跌幅略低于2012财年的25%。

当某种产品或者业务的萎缩幅度达到20%以上时,"夕阳"这样的形容词甚至略显温和,更精准的描述或许是"暴跌"或"坠落"。

在苹果分析师会议上,iPod已经彻底被遗忘。最根本的原因,是iPad和iPhone成了苹果两大明星业务,iPod贡献的收入,对于苹果来说几乎是可有可无。

2013财年,苹果总收入为1709亿美元,iPod的44亿美元,仅仅占到总收入的2.6%。作为对比,iPhone贡献了苹果54%的收入,iPad则贡献了18.8%。

在财报的多个地方,苹果在描述完iPhone、iPad给公司营收带来的高增长之外,总会加上一句,"这些增长受到了iPod销量下滑的部分抵消。"

面对越来越微薄的收入贡献,苹果对iPod也失去了"折腾"的兴趣。今年年中,苹果曾经推出一款取消了后置摄像头的低配版iPod Touch。不过众所周知的是,iPod Touch虽然带有"iPod"的名字,但是其用途更加接近便携式智能设备、游戏掌机,而不是便携式播放器。

白色时尚的变迁

苹果之所以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高科技公司,是因为其一个个精美绝伦的创新产品,不仅打动了粉丝的心,而且一次次震动了全球高科技行业。其中,2007年问世的iPhone,以及2010年问世的iPad,彻底改变了全球个人计算的发展轨迹。

这两项伟大发明出现之后,全球IT行业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家庭用户青睐智能手机和平板,个人电脑逐渐丧失吸引力,PC市场抵达峰值之后开始步入历史性下滑通道。

而在智能手机领域,海量的应用扩充了手机功能。便携式音乐播放器、数字图书阅读器、便携式数码相机、视频摄录机、专用GPS导航设备等一大批电子产品面临被智能手机取代和逼退。

苹果在重创全球科技业同行的同时,也重创到了自己。

iPod今天的命运,或许在2007年1月9日iPhone发布的那一天就已经注定。当时,乔布斯对外宣布:"今天,我们要发布三个具有革命性的产品,第一,触摸控制的宽屏iPod,第二,一部具有革命意义的手机,第三,一款全新的互联网通信工具。"在乔布斯看来,苹果iPhone不仅是一款全新的iPod,而且还具有通话和上网等创新功能。

伴随着iPhone销量节节攀升,甚至是"烂大街",带领苹果实现第一次转型、并摆脱个人电脑大战失败低迷的iPod,开始江河日下。

在2000年代,苹果iPod和标志性的白色耳机,在美国街头掀起了一场时尚浪潮。年轻人将苹果白色耳机外露,以此作为时尚达人的象征。苹果一系列的iPod广告中,白色耳机成为象征性符号。

而在近十年后,在中国的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甚至到内陆、西部的二三线城市,也出现了一种"白色耳机"为标志的苹果时尚文化。在公交车上、在地铁上、在大街上,人们看到白领、学生、甚至是打工者,沉浸在白色耳机带来的音乐享受中。

只不过在这场新的时尚风潮中,这副白色耳机连接的已经不再是曾经的iPod,而是一部iPhone。

同病相怜的Mac

需要指出的是,苹果出现"自我重创"的产品还不仅仅是iPod一个。作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组成部分的Mac,同样难逃和同业集体步入夕阳的命运,不过没有上演iPod"兵败如山倒"的节奏。

腾讯科技在苹果报告中看到,2013财年,Mac电脑销量仅为1634万台,比2012财年的1816万台,下跌了10%。而2012财年还出现了9%的同比增幅。同样在销售收入上,苹果Mac在2013财年萎缩了7%。

值得一提的是,Mac业务萎缩的10%的幅度,基本和IDC、Gartner报告的全球电脑市场10%左右的跌幅保持一致。

在1990年代的PC VS Mac大战中败北之后,Mac成为个人电脑一个小众市场。不过,在过去几年中,苹果在超薄记本上屡有创新,缓冲了台式机的大跌以及整体电脑业务的萎缩。

科技殿堂的珍藏

包括iPod在内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被智能手机取代,显然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原因十分简单,智能手机价格越来越便宜,功能越来越多,已经完全可以替代便携式音乐播放器。

市场研究公司HIS的一位科技分析师伊恩•福格称,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已赶上iPod极盛时期的渗透率。"智能手机比MP3更加便利。因为智能手机是用户随时携带的东西。智能手机也给了客户更多的选择,它和MP3一样可以随身携带,播放乐曲,除此之外,智能手机用户还可以收听调频广播或使用Spotify等流媒体服务,比MP3功能更加强大。"

通过iPod,苹果告别了PC市场失败的阴影,重新找回了自信。今天的苹果、引领着全球智能手机和平板的演进。产品的快速更迭,已经成为今天高科技市场的一个特征。我们有理由相信,不论是智能手表、还是智能电视,苹果未来仍将会推出更具创新的产品,创造出新的市场。而逐渐老去的iPod将成为人类文化、高技术发展历史殿堂中的一个精彩珍藏。


�果日�- ��人口���家未富先老 一孩政策玩完�放生第二胎



勞動人口銳減國家未富先老 一孩政策玩完開放生第二胎

【三中全會解碼】
香港被「雙非兒童」問題煩擾,原因之一便是內地的「計劃生育」,該政策下內地人不能生第二胎,惟有設法到港或第三國「借地生B」。但面對人口老化,中共被迫放棄延續幾十年的「只生一胎」苛政,宣佈有條件放開生第二胎。有學者轟當局擠牙膏式開放,「欲迎又拒」終將自食其果,亦有民眾嘆無力撫養第二個孩子。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出台的改革決定,啟動實施新的生育政策,夫婦只要有一方是獨生子女就可生育兩個孩子。國家衞生計生委副主任王培安昨稱,這個「單獨二胎」非放寬計劃生育,如夫妻有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就不能,有關政策由各地按情況實施。


■一孩政策實行近半個世紀,內地城鎮幾乎全是獨生子女。

夫婦一方獨生可生兩子
「計劃生育只生一個孩子」被視為中共國策執行數十年,但近年已放寬,2011年不少地方實行「雙獨二胎」(即夫妻都是獨生子女可生第二胎),故本次「單獨二胎」只是進一步放開。王培安昨承認,內地人口結構性問題日益嚴重,勞動人口減少和老化加劇。


王培安稱,今年內地60歲及以上長者已達2億,佔全國人口約15%,預計本世紀中將達4億,社會保障壓力加大,且獨生子女夫婦需負擔贍養四位老人和至少一位子女重擔。內地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高速發展,很大程度依賴於低廉勞動力,但沿海地區工廠近年頻出現「招工難」。此外,內地重男輕女令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到2020年預測將有2,400萬「剩男」娶不到老婆。內地民意對「開放生二胎」並非一面看好,一項有近三萬網民參與的民調顯示,近四成受訪者認為即使開放二胎自己也不會生,因生活壓力太大。據統計若開放生二胎,每年出生的人口將比現在增加100萬左右。


三年前因妻子「違規生第二胎」被解僱教職的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人口問題研究者楊支柱,昨接受訪時稱,去年內地生育率已降到1.25%左右,有條件開放二胎後,未來一兩年可能會有一個生育高峯,但無助緩解人口問題困境。他指中共如「擠牙膏」般放寬生育政策,日後必將自食其果。


新浪網/《蘋果》記者


「一孩」推行半世紀 內地少生四億人
【話你知】


內地從1964年開始宣傳「只生一個孩子」政策,到1978年開始全面嚴格推行,稱之為「計劃生育」,並將之視為「基本國策」;據官方預測,該政策推行近半個世紀以來,內地累計少生了四億人。


「一孩政策」主要針對城鎮人口中的漢族夫妻;對少數民族、農村夫妻則為寬鬆。但一些漢化較嚴重的少數民族,同樣受生育限制。在嚴格執行這一「國策」的地區,偷步「多生」者不但不能申領戶口,還要面臨開除公職、罰款甚至勞教等處罰。

專家憂勞教廢而不死
【點滴】


被長期用來對付上訪民眾、異見人士的勞動教養制度被廢,各界表示歡迎,卻又擔心這是中共虛晃一槍。資深律師張思之指,民間需要密切注意公安機關是否會用新的「法外制度」代替勞教。有學者擔心公安會濫用「尋釁滋事罪」。

傳劉少奇子入國安會
【點滴】


與習近平同屬中共太子黨的前國家主席劉少奇之子、總後勤部政委劉源上將,傳將出任新成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副主任,協助習規劃聯合作戰司令部、改革軍制。習近平曾自詡他和劉源當年是「主動要求去基層鍛煉」的;中共十八大劉源未能升入中央軍委。



�果日�- �市��:��避� 越避越� - 何熊�



樓市風雲:賣樓避險 越避越險 - 何熊輝


■地產公司不斷強調樓價將下調,圖迫業主減價賣樓,以便多做生意。 資料圖片

香港退休保障嚴重不足,退休後要過得無憂無慮,仍是難以解決的問題,有金融機構定期進行調查分析,以證明退休前儲不足千萬元資產,就難以過優質退休生活。

金融機構跟地產公司一樣,不斷製造恐慌,從而賺取盈利。地產公司不斷強調樓價將下調,圖迫業主減價賣樓,以便多做生意。金融機構則強調打工仔要提前儲蓄,再透過專才投資,以達致退休前有千萬元資產目標。越多人提前儲錢投資,金融機構就越多生意。

買基金賺蝕都要付手續費,一年只有數個百分點增長已算良好,再扣除管理費後,通賬都追不上,一百萬元投資,幾十年後,購買力肯定大縮水。

高沽低買 多少人做到
金融機構以專業形像去說服你投資,原來都是為本身業績增長。現代投資理論強調避險,但現實是「越避越險」,有套戰爭片,老兵向新兵說,子彈專向退縮的士兵打去,勇往直前的士兵,被槍彈打中的機會反而較少。以買樓為例,那怕你97年高價入市,持貨至今,早已大翻身,但如自作聰明,97年後止蝕,又有幾多人可以於03年低位回購。筆者認識一位小業主,97年後賣樓止蝕,輸了二百多萬,其後一直租樓住至今。今日又有人說樓價明年跌五成,你會賣樓止賺嗎?

何熊輝


樓評人


�果日�- 香港最宜居 - 陶�



香港最宜居 - 陶傑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以「品質空間」為標準,評選「全球最適宜居住城市」,香港擊敗荷蘭阿姆斯特丹、日本大阪,榮獲評選為冠軍。

「西方文化霸權」對香港如此表揚,不僅中國高興,也足夠令特區政府樂上好一陣子。

但是,「西方」既為「霸權」,其觀看遠東的「目光」和「角度」,當然以所謂西方為主。

譬如,三十年前的電影「非洲之旅」,講一對白人夫婦,在肯雅居住時的神仙日子;羅拔烈福和梅麗史翠普,一個駕私人飛機,一個看大象和長頸鹿漫步,住在莊園,有許多黑人奴僕侍候,他倆的非洲生活,凝結了許多美好回憶,原野、落日、山川,肯雅比起歐洲,一定更適宜人居。

看經濟學人雜誌的,包括其記者作家,都是跨國企業的貴人,乘頭等飛機,今天倫敦,明日新加坡,他們即使住在香港,窮的包租維港的匯景閣,富的租住半山,俱由花旗銀行、國際貨幣基金會、歐盟駐港澳辦事處或美國國務院結帳。平時西裝筆挺開視像會議,周末到大嶼山,揹個背包去跑山。「西方文化霸權」發現,香港除了摩天大廈群,還有郊野綠地、有登山古道,雖然有中國大陸吹來的塵污,七除八扣,洋人還發現殖民地時代留下的醫療制度:醫生不收紅包,護士見到洋人,笑容特別溫暖,因此「西方文化霸權」欽點香港為「全球最適宜居住城市」。「西方霸權」看不見香港中國蟻民住的劏房,也看不見黑人聚居的重慶大廈,但是,現在「西方」在抬舉你,為你營造「國際都市形象」,那麼這頂皇冠,梁班子和知識份子,要還是不要?

要吧,即是承認「非洲之旅」式的帝國殖民主義目光之判決;不要,而且直斥其非,指出其包藏的禍心,恐又無此膽量。

於是心思精巧的帝國主義份子,就找到了死門,笑嘻嘻的,悄悄插進一葉軟刀子。

英語世界充滿反諷、幽默、語言的機鋒陷阱,作弄第三世界大腦。香港是世界最宜居住的城市?正如ABC電視台兒童評論節目主持人最近的一句名言:That's interesting。

发自我的 iPad

�果日�- 三星曲芒�� 同�播映��目



三星曲芒電視 同時播映兩節目

以後不用再跟伴侶爭奪電視遙控器了。南韓三星電子(Samsung)最新款的OLED曲芒3D電視,可以同時播映兩個節目,只要戴上配備耳筒的3D眼鏡,就可從電視的左右兩邊分別看到各自選擇的電視節目。

55吋的S9C會按環境自行調整光暗,又可聲控轉台,更兼具收發電郵和tweet功能。這款曲芒電視已在英國有售,定價6,999鎊(約8.7萬港元)。

另外,繼上月面世的Galaxy Round曲芒手機後,盛傳三星電子有另一新搞作,就是環繞式的三面屏幕新款手機。據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指,新設計是曲芒Youm技術的加強版,估計每個芒可獨立操作,而這設計有可能會應用在下一代Galaxy S或是Note手機,更有可能會是新手機系列的第一步。消息指三星可能會在明年下半年推出這款新作。

英國《每日郵報》

发自我的 iPad

�果日�- 南�最�� 全智�曾入住



蘋果日報- 南韓最貴樓 全智賢曾入住

今次被撞的江南區「IPARK三成洞」,是座落在漢江南岸的豪宅,項目理念講求與大自然共存,綠化面積比率高達88%,備受韓星和當地富豪追捧,女星全智賢在結婚前也曾入住,而演員孫暢敏以及權相佑和孫泰英夫婦也是這裏的住客。

「IPARK」是南韓建築商「現代產業開發建設」旗下的高端住宅品牌,IPARK中的「I」代表「創新」(innovation)。品牌在全國有多個項目,而IPARK三成洞可說是發展商得意之作,預售價創新高,而2004年落成後入伙至今,一直是南韓樓價最昂貴的豪宅。2010年數據顯示,呎價高達171萬韓圜(近1.25萬港元),每戶樓價最少1,678萬港元。

IPARK三成洞佔地約35.6萬平方呎,雖然座落在首爾最奢華的江南區,但設計非常注重綠化建設,綠色空間比率高達88%,務求營造悠閒、舒適的感覺。

發展商更聲稱,IPARK三成洞的設計,能夠抵禦強度達黎克特制8級的地震和超級強風,預計能屹立至少100年。

南韓《朝鮮日報》


发自我的 iPad

�果日�- 江南璀璨 一路之隔�富�殊



江南璀璨 一路之隔貧富懸殊


■九龍貧民窟寮屋破爛與江南區的高樓大廈形成很大對比。

提起江南區,定必想到PSY大叔的《江南風格》。五光十色的店舖,夜夜笙歌的景象,盡現江南區富裕、時尚的特色,獲譽為是美國矽谷、華爾街、比華利山、曼哈頓上東區及邁阿密海灘的縮影,但同時是嚴重貧富懸殊的象徵。

九龍區沒電沒燃氣
江南區與左鄰的瑞草區、右鄰的松坡區合稱「江南地區」,當中以江南區最繁華,狎鷗亭是高級時裝店集中地,論峴洞是不少電影公司的所在地。

以1988年漢城(首爾)奧運為契機,南韓在80年代末大規模開發江南區,興建完善基礎設施,使江南地區從一片農田,躍升成為全國最繁華的商業區與最昂貴住宅區,實現經濟騰飛,成就「漢江奇蹟」。

奈何「發展就是硬道理」,配合奧運的大力發展將江南區的寮屋區居民逼上絕路,要遷到一條高速公路之隔的九龍區。隨着江南區越趨發達,九龍區則越窮越見鬼,這個被首爾人遺忘、不聞不問的貧民窟,寮屋都是用木板與布搭成,衞生環境惡劣,沒電力又沒燃氣,逾2,000人要燒煤煮食取暖,與江南區形成強烈對比。《江南風格》正好喚醒民眾反思江南區的金玉其外,不為紙醉金迷所蒙蔽。


《蘋果》資料室



�果日�- 撞�星�豪宅 直升���2死



撞韓星級豪宅 直升機墜毀2死

飛機直撞大樓──這猶如美國911恐襲一幕,昨天(周六)竟在南韓首爾最奢華的江南區重演。在濃霧中,一架直升機直撞向座落在三成洞豪宅「IPARK三成洞」後墜毀,正、副機師同告死亡。「IPARK三成洞」受不少韓星熱捧,全智賢和權相佑都曾是大樓住客。意外轟動首爾,幸而沒有大樓居民受傷。

「我本來在睡覺,遭一聲爆炸聲驚醒,我立刻跑了出來,那聲音就像剛剛開戰一樣。」54歲住客鄭永宇憶述說,不少居民更以為是地震,直至看到直升機在一樓的中庭花園墜毀,才恍然直升機撞到大樓。不少人即時聯想到911襲擊後,世貿中心兩幢大樓倒塌的畫面,都嚇得不敢留在屋內,紛紛疏散到街上。

疑因濃霧影響視野
意外發生在上午8時55分,南韓「LG電子」的直升機在首爾西面的金浦機場升空,當時能見度只有1.1公里,懷疑濃霧影響機師視野,令直升機直撞38層高的「IPARK三成洞」的26至27樓,撞毀多層窗戶和外牆後直墮一樓。57歲機師朴仁奎當場死亡,36歲副機師高正真重傷,送院後不治。

現場可見,機頭損毀嚴重,LG標誌也斷成兩截,只有機尾部份較為完好,而「IPARK三成洞」21至27樓外牆損毀嚴重,玻璃散落一地,當局在附近的酒店建立臨時庇護中心安置32名受影響居民,他們雖然並無受傷,但不少人受驚,出現心悸、胸悶等狀況,其中一名女子需送院治理。

恐襲驚魂300人救援

由於一度引起恐怖襲擊疑雲,當局派出多達300人趕到現場救援,除了100多名警察和消防員外,還有軍事人員到場戒備,航空管理局人員則撿走直升機黑盒調查意外原因。民眾議論紛紛,有人關注到直升機在人口稠密地區飛行的安全問題。首爾消防部門形容,今次是建國以來首次有直升機在首爾巿中心墜毀。

南韓LG電子證實,兩名死者都是旗下員工,當時原定在首爾蠶室停機坪降落,再搭載一名員工後南下到全羅北道中部的全州市公幹,而出事的S-76C++直升機在2007年購入。

至於被撞的「IPARK三成洞」大樓,屋宇部門指,大樓看來損毀不算嚴重,但仍需要進一步檢查大樓結構,預計調查工作最快一星期後才完成。

南韓《京鄉新聞》/EDaily網站/韓聯社